沙奇里(为什么有人说沙奇里的踢球风格最像马拉多纳)

2023-10-02 18:30:03 88阅读

沙奇里,为什么有人说沙奇里的踢球风格最像马拉多纳?

沙奇里号称“瑞士梅西”,他身材不高,但力量、对抗和速度都很好,左右脚技术均衡,善于在两个边路制造威胁。但要说沙奇里的踢球风格像马拉多纳,我倒是没觉得。毕竟沙奇里更喜欢在边路活动,而马拉多纳更习惯在中路拿球——当然,如果只说“拿球动作”的话,因为沙奇里和马拉多纳都是矮壮型身材的球员,而且同样有爆发力,所以沙奇里在拿球控球方面的动作,跟同样是“坦克型”身材的马拉多纳有点像。

但除此之外,我就没觉得沙奇里在其他技术环节哪里像马拉多纳了。马拉多纳的踢球风格,也可以分成好几个阶段,在巴萨遭遇“断腿”之前,包括1982世界杯的马拉多纳,站位更靠前,带球突破可以飞起。而1986世界杯的马拉多纳,大局观更好,过人动作举重若轻,没有早期那么依赖身体。而1990和1994世界杯的马拉多纳,站位越来越靠后,减少了前场拿突破,传球组织的比重越来越大——只能说沙奇里拿球方式,有点像早期的马拉多纳,但并不像后来“大师踢法”的马拉多纳。简单说,马拉多纳和沙奇里在足球场上的活动区域区别太大,无论是4312阵型或3412阵型站位,马拉多纳经常都打“1”的前腰位置,如果球队回防的时候,两个前锋会回撤,而马拉多纳不用回撤,马拉多纳这个“1”又变成突前的箭头了。

沙奇里(为什么有人说沙奇里的踢球风格最像马拉多纳)

但无论是前锋、前腰还是中前场自由人,马拉多纳基本上都不是边锋踢法。相比之下,沙奇里还是偏边锋或边前卫踢法,在组织调度方面,明显不算很强,就算抛开水平差距不谈,只谈踢法,沙奇里跟马拉多纳也有很大区别。

你觉得沙奇里是什么水平的球星?欢迎一起讨论。

瑞士梅西沙奇里即将离开斯托克城?

沙奇里真是可惜了,本来被寄予厚望的一名球员,到现在也没打出一些像样的成绩,反而因为效力的斯托克城降级而要重新找下家,这样的职业生涯发展进程真是让人一声叹息。

翻看沙奇里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其实是和萨拉赫有些相像的,都是天赋异禀年少成名,从五大联赛之外的联赛打出来后被豪门引进,随后因为发展不顺机会不多离开球队重新寻找机会。不同的是,萨拉赫依靠在意甲的表现被利物浦挖走,本赛季大放异彩,成为金球候选;而沙奇里在国米短暂停留,最后去了斯托克城,呆了几个赛季也没有很大起色。

沙奇里在19岁时就在欧冠登场,在21岁时被拜仁买走,但是在拜仁呆了3年也没踢上主力位置,随后短暂停留国米,因技战术风格不合而离开,加盟了英超的斯托克城。但是在斯托克城,沙奇里的发挥也没有国米旧将阿瑙托维奇抢眼。本赛季担当球队进攻核心的沙奇里数据有所提升,贡献8球7助,可惜斯托克城降级,他只能再次寻找下家。

沙奇里说想留在英超,以他的实力和27岁的年龄,在一家中下游球队出任主力,或是到强队担任替补,还是绰绰有余,因此他在英超找到下家并不难,最终留在英超的希望还是很大的。不过这样一名当年潜力巨大的球员没有踢出来,还是让人感觉十分可惜。

那瑞士边锋沙奇里还会还会和斯托克城一起征战英冠吗?

截止到英超第30轮,斯托克城在少赛1场的情况下积27分,距离安全区仍有1分差距,保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对于任何一支英超球队而言,降级带来的损失都将是无法挽回的。作为目前这支斯托克城阵中最大牌的球星,沙奇里尽管并未表明一旦球队降级自己就将离队。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瑞士梅西一定不会满足于征战英冠联赛。

自2015/16赛季登陆英超以来,从数据上看,沙奇里每个赛季都在进步,对于刚刚年满26岁的瑞士人而言,即便斯托克城这赛季不降级,也是时候为自己选择一个更高的平台了,更别提跟着球队去踢英冠了。除了实力方面的不匹配,英冠联赛追求身体对抗,踢法简单粗暴的特点也和主打技术流的瑞士人不太搭。

此外,不管沙奇里自己想不想走,一旦斯托克城真的降入英冠,俱乐部势必为了缩减支出而将高薪球员送走。就拿上个赛季降级的桑德兰来说,本赛季球队的一线阵容中,只有卡特莫尔、吉布森、罗德维尔、麦克奈尔、奥谢、科内这几个数的过来的球员是随队征战过16/17赛季英超联赛的老臣,剩下的全是新面孔。

像沙奇里这样级别的球员,尽管一直委身于斯托克城这样的小球会,但周薪起码也在6万英镑以上。同样的薪资放在英冠,至少能养3到4名英冠级别的球员,对于失去巨额转播红利的小球会而言,在阵容选择上肯定更倾向于“厚”,而非“精”。

未来8轮,斯托克城不仅要面对曼城、热刺、利物浦这样的豪门球队的考验,还有一场同斯旺西这样的保级对手之间的正面交锋,5月中旬,“天空之城”的上空,究竟是阴云密布,还是晴空万里,让我们拭目以待。

沙奇里为什么一直没有加入豪门?

其实沙里奇只是现象当中的个例,包括亨特拉尔、迭戈、哲科、古尔库夫、德佩等球员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发生过类似的故事:

他们年纪轻轻,就在原本效力的二线球队中扮演着战术板上重要的角色,被足球媒体视作发掘后被定义为某个位置上的明日之星>>>

随后他们在这样的包装下吸引了外界豪门的目光,激发了人们对其成长的期待>>>

他们后来会身披光环,如愿加盟豪门>>>

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发挥出如人们预期般的潜力,在舆论层面上很快陷入争议>>>

或草草收场重回母队、或在被强行改造后泯然众人……

当然,由于球员和球队所面临的环境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从而让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复杂而主观,缺乏一套绝对的标准。不过我们依旧可以从大的发展规律上寻找到某些共性:

首先,球员身处的队内环境不同。例如当年效力埃因霍温的德佩显然拥有球场上的高度自由权,可以任性地选择球场上的任何位置进行接应、跑动、传球,也可以在任何时机选择射门、传中和突破。但来到曼联后,德佩显然需要完成从金领到蓝领的角色转换,在重新配置个人技能树时还要重新调整比赛习惯。

所以当德佩来的第一个赛季正面刚“的确有些垂垂老矣”的范佩西的行为,显然是没有弄明白自己和球队双方角色的定位:这种“少年狂言”在荷甲赛场上或许还是他初生牛犊的挡箭牌,但到了新的环境里……

其次,球队需要的球员要求不同。同样以德佩为例,当年他在巴西世界杯上展现出来的惊人爆发力和盘带天赋的确可以作为他进入豪门的敲门砖,但在相同位置上拥有过C罗、纳尼、迪玛利亚的曼联教练组与球迷们,也绝不会因为几次突破和花哨的盘带就会被征服,曼联的对手们也早已有了相应的应对方案。

因此当准球星转会到豪门后,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队内竞争,更重要的是对个人技能的二次开发。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最近开始逐渐增加回撤拿球、承担更多支点推进作用的卢卡库就做得很好……

再次,外界的期望存在片面性。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所熟识的大部分妖星、小牛、未来巨星,都是通过媒体的挖掘与传播让我们完成了“被动感知”。甚至这些妖星厉害在哪儿、未来可以完成什么成就、最适合他的位置在哪儿等等关键信息都是通过媒体的二次提炼来“告诉我们”。

当然,这些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传播信息也是媒体的天职。但信息的多次传递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有效信息折损,而新媒体端传播的注意力导向,又让标签成为信息解读的核心,这就导致我们大部分人对一名新球员的印象往往并不来自于球员的球技本身。

或许媒体一开始就误读了呢?或许球员本身的意志被忽略了呢?或许球员与球队牵手本就是一次流量导向的营销行为呢?谁也说不清……

所以沙奇里为什么一直没办法立足豪门,或许原因就在这其中。

范迪克示意沙奇里来主罚任意球?

85分钟绝杀,詹俊一声怒吼,我眼泪都快下来了。奇兵再现,沙里奇连线奥里吉,圆月弯刀,头槌破门,一气呵成,从不拖泥带水,这就是红军拿出的必胜的态度。这一幕出现在比赛的85分钟,当时利物浦2-2被纽卡逼平。利物浦获得一个位置并不是很好的前场任意球,当时任意球执法第一把手阿诺德准备主罚任意球,被范迪克叫停。这个不是简单的叫停,这是一个吹响胜利的号角。范迪克一直在叫喊,这一球必须让让沙里奇主罚,,这似乎是范迪克得到了上帝的指引,沙里奇心有神会,一记圆月弯刀只穿人墙,急速下降,直串龙门,奥里吉前点一蹭,就这样,三个人的战术宣布成功。这个战术执行,得益于范迪克的指引。因为在训练的时候,范迪克就知道沙里奇这个位置开出任意球,成功率极高。因为沙里奇是左脚球员,开出的角球是往球门里串,比起阿诺德的右脚,线路明显要威胁高一些。另外沙里奇的脚法本身比阿诺德要好,沙里奇脚法讲究的是力量和压制。球压低,球路下飘,就算队友第一点没有争抢到,第二落点在球门附近更容易造成混战或者乌龙。不管怎样,记利物浦全部拿出了他们的斗志,欧冠惨败后,哀兵必胜,领先,扳平,萨拉赫受伤,奥里吉绝杀…还能期望什么呢?这就是一支令人感动的铁血红军。受伤那一刻萨拉赫好像哭了,这一幕让我想起上赛季欧冠赛场法老流下的眼泪,没关系,你们已经是最好的了,就算今年我们颗粒无收,这赛季我们团结一致韧劲十足,我们收获了很多感动,就算今年不行我们明年再来。

沙奇里为哪些俱乐部效力过?

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

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

斯托克城足球俱乐部

利物浦足球俱乐部

里昂足球俱乐部

巴塞尔足球俱乐部

目前沙奇里效力于美国的芝加哥火焰足球俱乐部球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