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一般会给官员发,如何理解和珅的绝笔诗「五十年来梦幻真?
清朝皇帝一般会给官员发,如何理解和珅的绝笔诗「五十年来梦幻真?
有人说和珅的绝命诗暗藏了清朝灭亡的秘密和转世轮回的诅咒,这种说法已经流传了百年。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梳理和分析一下。
根据《清通鉴》记载,清仁宗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和珅自尽以后,人们在他的腰带里发现了一首亡命词——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第一句“五十年来梦幻真”,字面上说的是和珅自己的一生。
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公元1750年2月22日,逝世于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元1799年2月22日,终年48岁,如果算上虚岁,大概也就是49,四舍五入算五十。在诗词中讲究对仗工整,在这个七言绝句中,五十年来梦幻真刚好是七个字,而把五十换成四十八,四十九年来,一来超出了诗句的字数限制,二来显得小气,因为五十年,也是半个世纪了,所以是按照百年进制来算,显得恢弘大气。
梦幻真,一点也不假,因为和珅的一生确实像梦幻一样,从一个家道没落,出身微寒的孤儿,求学苦读,进宫效力,然后从普普通通的侍卫,抓住机会,得到乾隆垂青,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被擢升为身兼数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重臣。清代历史,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并非多数,这样的人生经历,也的确算得上是梦幻。
第二句“今朝撒手谢红尘”, 自然是要走了的意思,不过作为青春得志,权倾朝野,荣耀一身的和珅,的确有文采也有气度,在这里没有丝毫对死的惧怕,反而是表现出一种看破红尘的潇洒——撒手谢红尘,可以理解为老爷我走了,不陪你们这些凡夫俗子玩了的意思。
这前两句诗都非常直白,怪就怪在后面两句——
“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有人说“水泛含龙” 指的是夏后龙漦的典故,夏朝末年,夏桀求得了两条龙的龙嫠(唾液),小心锁在盒子里,世代相传,并要求人们不要打开。到了周朝,周厉王不信邪,偏偏要打开盒子,龙嫠流出化为玄鼋,进入了一个女童体内,女童怀孕产下一绝世美女,便是一笑倾城的褒姒。后来为了逗褒姒一笑,便有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朝灭亡。
那么根据这种解释,这句话很显然是和珅在死前咒骂嘉庆,意思是你小子不信邪偏要打开盒子,将来我转世后身一定要报复你。
和珅一辈子为乾隆敛财,守财,最后乾隆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动和珅,就是动他苦苦守卫的宝箱。而所谓和珅的后身,是慈禧,她在位几十年,活生生把清朝的国库全部掏空。
而“水泛含龙” 也可以有黄河发大水的意思,也可以被解释为,在下一次黄河发大水的时候,我要转世来报仇。
1798年,也就是在和珅死前一年,河南黄河确实决堤,而35年后,也就是道光十二年(公元1833年,慈禧降生。
而和珅和慈禧都好洋烟,加上诗句里的认取香烟的烟字,仿佛又给了人巧合的暗示。经过了各种谣传,这首诗就成了和珅死前对清王朝的诅咒了。
甚至有人传出和珅本来就是雍正朝年贵妃转世,本来就是女人,长得俊俏,到了乾隆朝深受乾隆喜爱,然后到了道光朝又转世为慈禧......反正传说是越来越令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
而仔细查阅历史,当时作为清朝的属国,朝鲜,也有史官记录了和珅被查抄处决的经过,自然也不会错过这首诗,在朝鲜版的记录中,如《朝鲜王朝实录》 ,《李朝实录》等,“水泛含龙” 有多重争议,当今学者们讨论得更多的就是这个“水泛含龙”。目前有两种理解,这 可能是一个误抄误传,可能原文是“睢汛合龙”,或者“水汛合龙”,被听错和写错,变成了“水泛含龙”。
1788年,也就是和珅逝世前一年,八月,黄河商丘睢县黄河决口,在官方报告中,决口地段是睢州河段,决口汛情是睢汛。黄河泛滥,民众遭灾是大事,作为朝廷中枢和皇帝本人,最关心的是汛口能否被堵住,而堵住汛口也被称为合龙。根据史料记载,从八月到来年初,朝廷都在为汛口合龙忙碌。
和珅作为一个极为聪明,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政治家,如果真的有预言和诅咒的能力,那么怎么会混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瓮中之鳖,坐以待毙的地步?如果真有鬼神相助,那么他至少可以预测到乾隆的皇子,早做准备,结果他做的任何准备都没用,老天爷仿佛在和他玩游戏,如果真的有鬼神相助,那么他看准时机跟乾隆一起走,后世评价也绝对是个完人。如果真的有鬼神相助,他早点卷铺盖卷逃到南洋当个商人,也可以保命,但这些他都没有算到,都没有做,到了牢里,还希望皇帝能网开一面,历史种种,哪里又能说他有通天地,连鬼神,未卜先知,预言未来的超能力呢?如果要说他真的通鬼神,那就是乾隆太爱他,想从另一个世界把他带走,知道这一点的他,也不应该在红尘里苦苦挣扎留恋。
那么回过头来看,放到现实政治当中,和珅身陷囫囵,最希望的还是嘉庆能放他一马,或者说即便是要死,也不想自己遗臭万年,还是像尽量多捞一个忠孝的名义。
所以,最后他这句话的意思很可能是,待到现在睢县这个黄河决口被合龙堵住的时候,嘉庆你在为此焚香祭祀的时候,能够看到我的忠魂。
这样一来表现自己牵挂国家社稷,心胸宽广,而来也是暗示嘉庆,国家有很多难事,大事,有我在,至少不是你一个人扛。
而联系前两句,就更好理解,我们可以发散一下——
我生下来活了半百岁,其中三十年都是为你清王朝效力的,或者我生下来就是为你们爱新觉罗家服务的,到现在已经服务了半个世纪,光阴似箭,一朝之间恍如隔世。
今天我就要走了,不跟你们这些凡夫俗子玩了,我不怕死,死是一种解脱,累了一辈子,我可以潇洒地走。
当我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你嘉庆还要留在尘世间一个人为国事操劳担忧,当你把黄河决口这件大事搞定了,祭告祖先焚香膜拜的时候,你会看到我的忠魂和你爹站在一起。那个时候你才知道你今天的幼稚和固执。
这里面带着可怜,讨好,恐吓,占便宜等多种暗示。当然,既然是藏于衣带,说明和珅应该已经想好了,这首诗只有在自己死后才能被世人看见了,所以,讨好求饶的动机很小,反倒是想给自己留一个忠名,想让嘉庆后悔,为自己死后盖棺定论争一争。
这,才是一个绝顶聪明,狡猾一生的大官僚应有的举动。
更多原创优质答案,欢迎您的关注。
清朝哪位皇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禅额尔德尼,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与达赖喇嘛并称,班是梵语“班智达”(学者之意)禅是藏语“钦波”(大之意)的简称,“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珍宝”。藏传佛教信徒一般认为班禅是“月巴墨佛”即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达赖喇嘛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蒙古可汗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清朝皇帝是文殊菩萨化身。依此说法,达赖喇嘛和蒙古可汗分别是班禅额尔德尼的左右胁侍。1645年,蒙古固始汗入藏,封四世班禅为“班禅博克多”,“博克多”是蒙古语(意即睿智英武),即为第一班禅。格鲁派确认他为四世班禅,追认宗喀巴的门徒克珠杰为一世班禅,索南却朗为二世班禅,罗桑丹珠为三世班禅。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其驻跸地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班禅的影响主要在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
人物来历
世系始自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坚赞。像达赖喇嘛一样,班禅的前世也是追认的。罗桑曲吉坚赞本是后藏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寺主,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方的代表人物。四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他到拉萨主持三大寺和格鲁派上层的事务,负责寻访并教授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罗桑曲吉坚赞是为格鲁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由于争夺权利,西藏地方势力头领藏巴汗不让达赖喇嘛转世,罗桑曲吉坚赞治好了藏巴汗的病,才说服准许寻找转世灵童。后来罗桑曲吉坚赞与五世达赖喇嘛商议,于1641年(明朝崇祯14年)将从新疆进入青海的蒙古势力固始汗部引入西藏,一举消灭了藏巴汗。固始汗到西藏,封罗桑曲吉坚赞为“班禅博多克”。后来,罗桑曲吉坚赞和达赖喇嘛又联合清朝势力,赶走了蒙古人。罗桑曲吉坚赞圆寂后,他的继承人罗桑益西于1713年(康熙52年)被清庭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这个封号是梵语、藏语、满语的混合。“班”是梵语,“禅”是藏语,合起来是“大师”的意思,“额尔德尼”(erdeni)是满语,意为“珍宝”,全称班禅这个称号,始于公元1645年。这一年蒙古固始汗赠给格鲁派扎什伦布寺寺主罗桑曲结以“班禅博克多”的尊称。 班禅原为后藏(今日喀则地区)一带对佛学知识渊博的高僧的尊称。
17世纪初﹐日喀则著名黄教寺院扎什伦布寺寺主罗桑却吉坚赞(Blo-bzang chos-kyi rgyal-mtshan﹐1567~1662)是当时黄教领袖﹐因精通佛学而被人尊称为班禅。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蒙古和硕特部领袖顾实汗消灭与黄教为敌的藏巴汗﹐在西藏建立地方政权。康熙五十二年清朝派官员进藏封他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从此班禅的宗教地位得到清朝中央的确认。班禅六世贝丹意希(Dpal-ldan ye-shes﹐1738~1780)是第一个到过内地的班禅﹐他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先后到承德﹑北京﹐祝贺乾隆帝七十寿辰﹐当年冬圆寂于北京。五十六年廓尔喀(今尼泊尔)侵略后藏﹐班禅七世丹贝尼玛(Bstan-pa‘i nyi-ma﹐1781~1853)退避拉萨﹐与达赖八世吁请清朝救援。班禅八世丹贝旺秋 (Bstan-pa‘i dbang-phyug﹐1854~1882)二十八岁圆寂。班禅九世却吉尼玛(Chos-kyi nyi-ma﹐1883~1937)因受达赖十三世排斥﹐于1924年逃至内地﹐1937年返藏受阻﹐圆寂于青海玉树。却吉坚赞(Chos-kyi rgyal-mtshan﹐1938~1989)为班禅十世﹐于1989年1月28日在日喀则圆寂。
古代在朝当官有假期吗?
古人放假跟今人其实大同小异,传统节日要放,皇帝生日要放(今天放国庆),周末要放。但是各朝各代放假日子却大有不同。总的来说,封建社会下的放假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样,是一个由萌芽走向成熟的过程。而到了民国时期,政府为了紧跟世界的步伐,将元旦抬升至春节的地位,宣布“原春节”期间擅自离岗的政府及其他公职人员,请下岗。
一、秦汉形成
秦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创期,各项制度积极筹备中,不过这放假还没来得及与时俱进,沿袭了之前的规矩:有事或病请假无事上班,知道退休。
到了汉代,公务员们迎来了第一个明确规定假期的时代,称为“休沐”,顾名思义即为休息沐浴。当时的官员每工作四天就可休沐一天,用于整理个人仪容仪表,还可回家看望老小,类似于探亲假。
二、唐宋宽松
唐代取消了沐休,转而实行旬休,即每月十天休一次,因为十天为一旬因此也称为旬休。不过虽然周期加长,好在唐代已经出现了黄金周。
唐玄宗规定:元正(即过年),冬至各给假七日,此外中秋,腊八,夏至,唐太宗生日等日子统统放假三天,而到了唐代后期唐德宗把寒食节有三天调整至七天,却要大臣们春节期间正常上朝,搞得官员们叫苦连连,于是德宗脑洞大开决定按单双号上朝:高级官员们腊月二十八放年假,腊月二十九上班,大年三十继续放假,大年初一接着上班,初二又放假,初三又上班,画面异常鬼畜。
此外,唐朝法定节假日虽多,但不是所有官员都能享受到,准确来说品级越高的官员越有可能无法享受法定节假日:第一是文武百官和高级地方官早早上朝给皇帝拜年,这使得大家不能在初一第一时间与家人团聚,而是紧密地团结在皇帝周围。
在宋朝,春节放假七天,元宵放假七天,两个节日挨在一起于是放假本个月。巧的是,宋太祖的父亲腊月初七去世要放假,宋仁宗的母亲腊月初十生日也要放假,因此这两朝的放假一次性达到了近20天。
如果你是宋代地方公务员,那恭喜你,地方政府腊月二十“封印”,停止办理公务直到正月二十才返回开工,假期之长令不少京官眼红。作为离吾皇最近的官员,过年的首要事情和唐代一样,先得把国家最高领导人陪侍好,开“正旦大朝会”,当聚会在严肃活泼的氛围下进行完毕。大臣要恭敬地接过皇帝所赏赐的“帽花”,佩戴在官帽之上。这“帽花”可是荣誉的象征,回家举行家宴时也一样要佩戴好。
三、明清收紧
工作狂人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在他的带领下逐渐削减甚至取消“旬休”制,全年只在春节,冬至和皇帝诞辰各休息一天。朱元璋死后,假期逐渐增多至五十多天。
清朝的公务员们假期从黄金周转身变为黄金月,冬至,元旦,元宵三个假期再次封印,前后约一个月的时间。每每此时,官员们都忍不住要举杯邀同伴大醉一场,以慰藉平日的劳累。
作者:我方团队未央
雍正王朝有几次上朝都叫大起?
朋友你好 这个我正好知道一点
“大起”意思是四品以上官员上朝。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特殊时期,五天左右。不用每天上早朝,但是每天都要见一些军机大臣,一起商谈国事。
正四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在乾清宫门外站着,皇帝坐着。由总管太监叫“升朝”,百官奏报事项,皇帝公开处理,最后总管太监说“退朝”,大臣们恭送皇帝离开后才能散去。
上朝时间时间一般为五更天,相当于清晨的5点到7点.清朝的历任皇帝大都比较勤奋,都要五更上朝。那时皇帝和大臣确实比较辛苦,有的家住的远的担心迟到甚至要半夜爬来!
清朝上朝规矩:
官员到紫禁城不能马上进入。他们一般要在东华门候着。东华门树立着“下马碑”,无论多大的官,都得下马、下轿、步行而入。只有被皇帝特赐“紫禁城骑马”的才是个特例。到了卯时也就是凌晨五点,大门打开,等候的官员们这才鱼贯而入。
君前奏事是要跪着的按照规矩,除了当天送主要公文的大臣,其他大臣是不能点灯的。
好不容易赶到太和殿的官员们,会发现一个太监用力的摔鞭三下。这是提醒大臣们皇帝即将到来,准备迎驾。
朝会一开始,就是所谓的三叩九拜。早朝进行时,说话,站立,举手投足更是有严格规定。如果不小心犯了,值班的御史可就有参人的折子了。
清代后宫中的嫔妃有俸禄么?
当然有了,不然拿什么赏下人。有钱人家有自己压箱底的钱,没钱只能靠俸禄和赏赐啦。
皇太后:
年例:金20两,银2000两,蟒缎2匹,补缎2匹,织金2匹,妆缎2匹,倭缎4匹,闪缎1匹,金字缎2匹,云缎7匹,衣素缎4匹,蓝素缎2匹,帽缎2匹,杨缎6匹,宫绸2匹,潞绸4匹,纱8匹,里纱10匹,纺纱10匹,杭细10匹,绵绸10匹,高丽布10匹,三线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线20绺,绒10斤,棉线6斤,木棉40斤,2号银钮200,3好银钮200,2等貂皮10,3等貂皮20,5等貂皮70,里貂皮12,海龙皮12
日用:猪1口,羊、鸡、鸭各1只,新粳米2升,黄老米1升5合,高丽江米3升,粳米粉3斤,白面51斤,荞麦面、麦子粉各1斤,豌豆3合,芝麻1合5勺,白糖2斤1两5钱,盆糖8两,蜂蜜8两,核桃仁4两,松仁2钱,枸杞4两,干枣10两,猪肉12斤,香油3斤10两,鸡蛋20个,面筋1斤8两,豆腐2斤,粉锅渣1斤,甜酱2斤12两,清酱2两,醋5两,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7支,黄蜡2支,羊油蜡2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20斤、冬40斤,黑炭夏40斤、冬80斤
皇后:
年例:银1000两,蟒缎2匹,补缎2匹,织金2匹,妆缎2匹,倭缎4匹,闪缎2匹,金字缎2匹,云缎7匹,衣素缎4匹,蓝素缎2匹,帽缎2匹,杨缎6匹,宫绸2匹,潞绸4匹,纱8匹,里纱8匹,绫8匹,纺丝8匹,杭细8匹,绵绸8匹,高丽布10匹,三线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线20绺,绒10斤,棉线6斤,木棉40斤,里貂皮40,乌拉貂皮50
日用:猪肉16斤,羊1盘、鸡、鸭各1只,新粳米1升8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两,白面7斤8两,荞麦面8两,豌豆3合,白糖1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2两,松仁1钱,枸杞4两,干枣5两,猪油1斤,香油1斤,鸡蛋10个,面筋12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1斤,甜酱1斤6两5钱,清酱1两,醋2两5钱,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5支,黄蜡4支,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
皇贵妃:
年例:银800两,蟒缎1匹,补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6匹,衣素缎3匹,蓝素缎3匹,帽缎1匹,杨缎4匹,彭缎4匹,宫绸2匹,潞绸3匹,纱8匹,里纱7匹,绫7匹,纺丝7匹,杭细7匹,绵绸6匹,高丽布8匹,三线布3匹,毛青布15匹,深蓝布15匹,粗布5匹,金线14绺,绒8斤,棉线6斤,木棉30斤,里貂皮30,乌拉貂皮40
日用:猪肉12斤,羊1盘、鸡1只(或鸭1只),陈粳米1升5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两,白面5斤,荞麦面8两,豌豆3合,白糖5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1两,松仁1钱,枸杞4两,干枣5两,猪油1斤,香油1斤,鸡蛋10个,面筋12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1斤,甜酱1斤6两5钱,清酱1两,醋2两5钱,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白蜡5支,黄蜡4支,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10斤、冬20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
贵妃:
年例:银600两,蟒缎1匹,补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4匹,衣素缎3匹,蓝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2匹,彭缎1匹,宫绸2匹,潞绸3匹,纱4匹,里纱7匹,绫6匹,纺丝7匹,杭细5匹,绵绸5匹,高丽布6匹,三线布2匹,毛青布12匹,深蓝布12匹,粗布5匹,金线12绺,绒6斤,棉线4斤,木棉25斤,里貂皮20,乌拉貂皮30
日用:猪肉9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5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5勺,白面3斤8两,白糖3两,核桃仁1两,干枣1两6钱,香油6两,鸡蛋4个,面筋4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5钱,清酱8钱,醋2两5钱,鲜菜10斤,茄子8个,王瓜8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5支,红箩炭夏10斤、冬15斤,黑炭夏30斤、冬6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
妃:
年例:银300两,蟒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2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4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1匹,帽缎1匹,彭缎3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4匹,里纱5匹,绫5匹,纺丝4匹,杭细5匹,绵绸5匹,高丽布5匹,三线布2匹,毛青布10匹,深蓝布10匹,粗布3匹,金线10绺,绒5斤,棉线3斤,木棉20斤,里貂皮10,乌拉貂皮20
日用:猪肉9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0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5勺,白面3斤8两,白糖3两,核桃仁1两,干枣1两,香油6两,鸡蛋4个,面筋4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5钱,醋2两5钱,鲜菜10斤,茄子8个,王瓜8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2支,红箩炭夏5斤、冬10斤,黑炭夏25斤、冬4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
嫔:
年例:银200两,蟒缎1匹,织金1匹,妆缎1匹,倭缎1匹,闪缎1匹,金字缎1匹,云缎2匹,衣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1匹,里纱2匹,绫3匹,纺丝3匹,杭细3匹,高丽布4匹,毛青布8匹,深蓝布8匹,粗布4匹,金线6绺,绒3斤,棉线3斤,木棉15斤,里貂皮4,乌拉貂皮20
日用:猪肉6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10只(每月),陈粳米1升3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5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8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2支,黄蜡2支,羊油蜡2支,红箩炭夏5斤、冬8斤,黑炭夏20斤、冬30斤,六安茶叶14两(每月),天池茶叶8两(每月)
贵人:
年例:银100两,倭缎1匹,云缎2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1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2匹,里纱2匹,绫2匹,纺丝2匹,高丽布3匹,毛青布6匹,深蓝布6匹,粗布3匹,金线3绺,绒3斤,棉线2斤,木棉12斤,里貂皮4,乌拉貂皮10
日用:猪肉6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8只(每月),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1支,黄蜡1支,羊油蜡1支,红箩炭冬5斤,黑炭夏18斤、冬25斤,六安茶叶7两(每月),天池茶叶4两(每月)
常在:
年例:银50两,云缎1匹,衣素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1匹,木棉3斤
日用:猪肉5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2支,羊油蜡1支,黑炭夏10斤、冬20斤
答应:
年例:银30两,云缎1匹,衣素缎1匹,彭缎1匹,宫绸1匹,潞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1匹,木棉3斤
日用:猪肉1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陈粳米6合,白面2斤,随时鲜菜2斤,黄蜡1支,羊油蜡1支,黑炭夏5斤、冬10斤
皇子福晋:
年例:蟒縀一疋,织金二疋,妆縀一疋,倭縀一疋,闪縀一疋,云縀二疋,衣素縀二疋,帽縀一疋,杨縀一疋,彭縀一疋,宫紬一疋,潞紬一疋,纱一疋,里纱一疋,绫三疋,纺丝三疋,杭细三疋,绵紬三疋,高丽布四疋,毛青布八疋,深蓝布八,疋粗布四疋,金线六绺,绒三觔,棉线三觔,木棉十五觔,乌拉貂皮十
日用:猪肉二十觔,陈粳米一升二合,老米六合,红小豆六合,白麫八觔,怀曲一钱五分,菉豆粉二两,芝麻六合,澄沙六合,白糖一觔,香油一觔五两五钱,鸡蛋五个,麫筋八两,豆腐一觔,豆腐皮三张,粉锅渣二觔八两,水粉三两,豆瓣四两,菉豆菜四两,蘑菇一两,木耳五钱,甜酱一觔,清酱八两,醋四两,白盐四两,酱瓜一片半,酱茄半枚,酱擘蓝半枚,花椒五分,大料五分姜五钱,鲜菜五觔,白蜡一枝重一两五钱,黄蜡六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蜡十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更蜡一枝夏重五两冬重十两,红箩炭夏五觔冬十觔,黑炭夏三十觔冬七十觔,羊肉十五盘毎月
皇子侧室福晋:
年例:蟒縀一疋,倭縀一疋,闪縀一疋,云縀一疋,衣素縀一疋,杨縀一疋,潞紬一疋,纱一疋,里纱一疋,绫二疋,纺丝二疋,杭细二疋,高丽布二疋,毛青布二疋,深蓝布四疋,粗布二疋,金线三绺,绒一觔八两,棉线一觔八两,木棉七觔八两,乌拉貂皮五。
日用:猪肉十觔,陈粳米九合,老米一合白,麫二觔八两,怀曲五分,菉豆粉一两,芝麻一合,澄沙二合,白糖四两,香油七两,鸡蛋三个,麫筋四两,豆腐八两,豆腐皮一张,粉锅渣十三两,水粉一两,豆瓣一两五钱,菉豆菜一两五钱,蘑菇八钱,木耳三钱,甜酱五两五钱,清酱二两五钱,醋一两五钱,白盐三钱,酱瓜一片,,半花椒二分大料二分,,姜二钱鲜菜三觔,黄蜡一枝重一两五钱,羊油蜡二枝各重一两五钱,黑炭夏十觔冬十八觔,羊肉十五盘毎月
公主:
年例:银二百四十两按月支给
日用:皇子公主同,白蜡一枝重一两五钱,羊油蜡三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更蜡一枝夏重五两冬重十两,红箩炭冬五觔,黑炭夏十五觔冬二十五觔
宫女子:
年例:银六两,云縀一疋,宫紬一疋,纱一疋,纺丝一疋,杭细一疋,木棉二觔
日用:猪肉一觔,白老米七合五勺,黑盐三钱,随时鲜菜十二两
家下女子:
年例:彭縀一疋,绵紬一疋,毛青布二疋,深蓝布一疋,夏布一疋,木棉二觔
日用:白老米七合五勺,随时鲜菜十两,黑盐三钱
乳母:
年例:银二十四两,云縀一疋,衣素縀一疋,潞紬一疋,纱一疋,绫一疋,绵紬一疋,深蓝布四疋,夏布一疋,木棉三觔,米二十四斛
日用:猪肉一觔,老米七合五勺,随时鲜菜十二两,黑盐三钱
保姆:
年例:银二十四两,米二十四斛
日用:同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