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尊帝,你听过什么农村发生的稀罕故事?

2023-10-08 07:42:03 78阅读

万世尊帝,你听过什么农村发生的稀罕故事?

老父亲把儿子的怀孕未婚妻娶了,还生了孩子!而孩子竟不是儿子的血脉!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只是故事的结局有点出人意料!变得有些神秘色彩!

万世尊帝,你听过什么农村发生的稀罕故事?

相传村里有一富户,家大业大,老两口有一个儿子,经营着布匹生意,大街上有一个专卖店,由老爷子负责管理,雇了一个伙计帮忙,儿子负责去南方进货,经常出差,在南方看上了一个漂亮女子,偷偷摸摸的带回家,又不敢进家门,思来想去,还是先把女子,寄存在伙计家里吧!

这伙计姓郝,早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老太太为人慈悲善良,吃斋念佛,儿子非常孝顺!把女子藏在伙计家,肯定没问题!

一切安排妥当,回到家里,父母见儿子回来了,非常高兴,把准备给儿子订婚的事,告诉儿子。

原来这些天,父母正张罗儿子的婚事,邻村做药材生意的人家,有一个女儿,长的眉清目秀,两家关系一直很好,看到孩子们长大了,经媒人一说,老人们都觉得门当户对,都挺满意。

这就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儿子听后,并没有高兴起来,心里明白,完了!能改变命运安排吗?

一边是父母安排,择良辰吉日,给儿子完婚,一边是心上人默默的等待!

当儿子偷偷摸摸的,去老太太家见女子时,让她安心等待!时间不长就会有结果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只能糊弄傻子了!……

新婚之日,鼓乐喧天,洞房花烛夜,儿子一看新娘子,美若天仙!真的是做梦没想到,两个人颠鸾倒凤!乐不思蜀!早把寄存在郝家的女子,忘的一干二净了!……

自从上次看了女子,女子就天天盼着心上人,早点把她接回家,正大光明的结婚,当男子结婚那天,她也听到了娶亲的鞭炮声,是伙计回家后,酒后吐真言,把事情搞砸了!

深夜女子,悲痛欲绝!没想到遇到了这样的负心人!自己还苦苦地等待着!原来已忘记了,当初的海誓山盟!也罢,既然生无可恋,就找个地方结束了吧!

怀着满腔怒火,女子到后半夜,悄悄走到院子里,把大门打开,回头看看,这善良的老太太家,这么多天的照顾,无以回报,跪下磕了几个头!起身走向村外的一棵歪脖树旁!……

当女子苏醒过来,看到老太太和她儿子,站着床边,明白了,自己没死成,老太太给她煮了面条荷包蛋!让她吃了,她泪如雨下,一言不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一个寒冬的夜晚,一场大火把富户家,烧的家败人亡!而不可思议的是,只有老头子幸运的逃过一劫!其他人命丧火海!……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留在郝家的女子,此时怀孕了!

老太太知道女子的情况后,既高兴,又难过!

富户庆幸的是,临近的门市好好的!还能维持生计!

老太太不知道如何是好?这孩子可是主人的命根子!老天有眼啊!她叮嘱儿子:把富户儿子,如何把女子安排在他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慢慢讲给主人,让他把女子妥善安排了,也是咱们郝家的功德啊!

老头子一听伙计的话,不敢相信!让伙计赶紧带他去看看,这个没有过门的儿媳妇。

当伙计带着主人,回家一看,人去屋空!只有老母亲一个人,在家做针线活!问女子去向,母亲为难的说:她让我转告主人,除非明媒正娶的把她娶了,才会进家门,否则不会走进一步!……

老头子一听,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女子可不简单啊!真的是有心机啊!

为了这个家,延续香火,也只好答应了吧!只是觉得,对不起死去的儿子和家人。

在过去,有钱人娶妻纳妾非常正常,只不过这样的关系,还是第一次听说!……

经过那场大火后,房屋整修的基本复原了!只是没有了往日的繁华景象。

如女子所愿,她成了这个家的主人,并生下了一个胖小子!脸上也有了笑容!老头子更是每天不亦乐乎!

渐渐的发现,小孩子的模样,越来越像伙计了!

老头子从人们茶余饭后的聊天中,也觉得孩子不像儿子的!

终于有一天,女子向老头子摊牌了!

原来这孩子就是伙计的,连伙计的母亲都没有想到。

那天夜里,母子俩救了女子,守候着她,母亲嘱咐儿子,一定要好好看护!细心照顾着,再也不能出事了!

酒意未消的儿子,等母亲走了,睡意朦胧,就稀里糊涂的躺在了床上,女子心里明白,这郝家的儿子,是一个憨厚老实人,回不了老家了!自己往后余生就靠他了!当伙计躺床上的时候,女子既尴尬,又感激,没有了女人的羞涩,把伙计拥入怀里!……

过了一段时间,女子发现自己怀孕了,心想怎么收拾一下,把自己搞得生不如死的仇人!报答郝家的恩情呢?

她和老太太说了自己的想法,准备报复老头子。

老头子做梦没想到,这是一个连环计划!

在女子给他说明白一切后,老头子摇了摇头说:我认命了!以后这个家就是你们的了!只要能给我养老送终,我什么也不在乎了!……

若干年后,一个英俊少年,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会儿给坐在凳子上的奶奶说笑,一会儿给在院里抽烟的爷爷点火!屋里的妈妈做好饭菜,让儿子招呼爸爸回家吃饭!

伙计回家了,依然跟老头子叫老爷!老太太跟老头子叫大哥!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在一起,忘记了昨日的痛!幸福的享受晚年生活!

只是门厅的牌子,换成了“郝”字!……

有一群很恶心的亲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爸的亲哥哥去世,我们全家都没去参加他的葬礼!

我爸的哥哥,我们这边叫大爷。从我记事起,我就没见过我大爷的笑脸!他总是黑着一副面孔,小时候的我很怕他!

我大爷之后就是我姑姑,然后我爸,我三叔,我老叔!那时候我爸孤身一人从吉林来到了黑龙江,通过媒人介绍认识了我妈!

我妈7岁的时候父母就都去世了,从小在姐姐家长大,因为缺少营养,我妈身体看上去很瘦弱!我爷爷又通过我爸,把全家都带来了黑龙江!我奶奶第一次见到我妈的时候,撇着嘴说,呦!这么瘦,能生出来孩子吗?

那时的我爷爷已经瘫痪在床,姑姑也在吉林本地成了家没跟过来!除了我奶奶,我妈成了家里唯一能干活的年轻女人!我妈给我爷爷端屎倒尿,像伺候亲爹一样照顾他!

爷爷对这个儿媳妇也非常满意,总是跟我爸夸她!但是,我大爷和我那两个叔叔受了我奶奶的影响,就看不上我妈!又知道我妈无父无母是孤儿,更没把这个嫂子放在眼里!但是碍于爷爷的威严不敢造次!

好景不长,我妈怀着我七个多月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出殡那天我妈大着肚子哭的悲痛欲绝,因为这个家里只有爷爷把我妈当自家人对待!从那以后,我大爷就开始以家长自居,当起了一家之主!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我大爷当了家以后,我奶奶就退居二线了,什么都让我大爷做主!这里也是有原因的!我大爷在老家的时候名声就不太好,又爱耍钱,所以在当地也没有闺女肯嫁他,当时流行个说法,哥哥如果没结婚,弟弟就结婚了,那哥哥就被压住了,就更不好讨老婆了!奶奶觉得我爸先结了婚,我大爷被压住了,觉得对不起我大爷,所以更加任由大儿子作威作福,更加看不上二儿媳妇!

过年的时候,我奶家供家谱,我妈不但要跪我爸这边的祖宗牌位,还要给我奶磕头,然后给我大爷磕头!这就是他立的规矩!这个规矩我妈执行了好几年,讽刺的是,我三叔和我老叔结婚后,我三婶和我老婶没一个按他规矩办事的!我大爷也不敢吱声了,因为这两个弟媳妇都有娘家撑腰!

▲矛盾爆发于我出生后!

我满月那天,我大姨远道而来给妹妹道喜!因为我妈家和我三姨家住一个村子,我三姨婆家来客人了,我三姨就商量我大姨先去她家吃饭,这样她就不用请两次客了,大姨为了照顾同样生活困难的三姨,就先去了她家做客!这可捅了马蜂窝了!

等我大姨到了我妈家吃饭的时候,我大爷和我奶好不乐意!我大爷直接就说你也没把我老杨家放在眼里啊,我的面子都不给,任凭我大姨百般解释,他就是各种刁难,以罚酒为由,把我大姨灌的酩酊大醉!

我妈心疼姐姐,劝了两句,我大爷立刻奔我妈来了,把我大姨和我妈都给打了!我爸看不下去眼跟他大哥翻了脸!说他太过份!

大爷看老实巴交的二弟弟居然真的怒了,就收敛了起来!

但是他换了战术!这回变成了趁我爸上班走,他就在家里骂,拍着墙跺着脚的骂,骂我妈,骂我大姨,祖宗十八代都骂个遍!我爸下班一回家,他就立刻闭嘴不骂了!我妈因为担心我爸上班分神,从来没跟我爸告过状!这种谩骂持续了两年,一直到我弟弟出生!

本以为我弟的到来会让我奶奶开心,而阻止她大儿子的谩骂!结果我大爷骂的更凶了,骂我妈牛了,儿女双全了,总之嫉妒使他面目全非!

我妈实在受不了了,就跟我爸说了这些事,我爸就说别搭理他,我不在家他骂你,你就锁门去邻居家呆着!

我大爷看见我妈锁门就破口大骂,这TM也是过日子??锁头看家!

我妈依然不理他!结果有一次我妈抱着我弟,我站在她脚边,她和邻居在家门口聊天,我大爷赶着马车回家,我妈紧躲慢躲没躲过去我大爷的鞭子,硬生生的抽在了我弟的眼边和我妈的脸颊上!顿时一条鞭痕渗出血来,我弟哇哇的哭,我妈心疼的也哭,我也吓得大哭起来!娘三个哭成一团,邻居气的咬牙切齿!

我爸回家发现了我妈和我弟的伤痕,追问之下,我妈哭着说咱还是搬家吧,我实在在这里住不下去了!我爸心疼我弟,气的鞋都没穿跑到隔壁屋去找我大爷算账,他说我妈告黑状!争吵声引来邻居,她作证是她亲眼所见!我奶气的要去打那个邻居,说她血口喷人!邻居指责我奶他们没良心,对待没有父母的儿媳妇太坏了!就是欺负人,在众多邻居的指责中,我奶和我大爷才算消停!

这么一闹腾,我大爷的名声算是远近闻名了!更加娶不到老婆了!眼看着三个弟弟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却还是孤家寡人,他越发心里不平衡!就连过年过节都没有笑模样!后来我妈和我爸搬离了我奶奶家那个院子,在村头另盖了三间房!

我妈总算有了自己的家,不用受我大爷和我奶奶的气了!本以为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了!

结果我大爷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看到我和我弟长大成人了,就来我家跟我爸商量,能不能把我弟过继给他,不然他无儿无女的多可怜!

我妈坚决反对,我和我弟也对以前的事耿耿于怀,现在居然来提这种无理要求!

没等我爸发话,我就把他赶出了我们家门!想啥呢?把我妈欺负的差点自杀,居然还来翘她的儿子?忘了拿鞭子抽孩子的时候了?

从那以后我们再没跟我大爷有过交集!我奶奶临终前总算说了句公道话,说三个儿媳妇只有我妈最孝顺!然后把我和我弟拉到跟前说,能不能照顾我大爷,看他无儿无女的多可怜!我俩也没答应我奶奶!不是谁要咽气,我们都要答应她的无理要求的!

后来三叔来信儿说我大爷突发疾病去世了,我们全家都没去参加他的葬礼!因为他把事做的太绝了!欺负我妈的人,我没找他报仇已经算大度了!还想让我们养他?做梦呢吧?

▲所谓善恶终有报,我妈积德行善一辈子,我们家一直顺顺当当,所以做人做事还是要多考虑以后!首先心要放正!你们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么?

大家都来聊聊白己家乡从古至今出过哪些名人可以吗?

我是陕西西安人我的家乡从古至今出过的名人数不胜数

秦始皇,千古一帝孙思邈,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李密,隋唐时期雄之一,建立西魏政权,又称魏公李渊,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唐朝皇帝杨贵妃,唐朝王妃武则天,唐朝女皇白居易,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李自成,农民起义领袖杨虎城,抗日英雄,西安事变发起者于右任,中国现代民主的开创者贾平凹,著名作家代表作《白夜》路遥,著名作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陈忠实著名作家代表作《白鹿原》张艺谋,电影导演顾长卫,电影导演张嘉译,闫妮,文章,苗圃,(演员)贠恩凤,歌唱家王二妮,歌唱家

等等,陕西名人太多,实在数不过来只能举出一部分。

康熙王朝周培公被康熙贬驻盛京十分凄惨?

你好,我是小崔读书说事,我来回答!

题主所问:《康熙王朝》周培公被康熙贬驻盛京十分凄惨,为何临死还要献皇图?是野心不死还是邀宠还是实力打脸康熙?小崔认为这是一种无言的反抗,这张图写满了周培公的心血,画的都是他的血和泪,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忠君爱民之人。

周培公论文论武不输任何人,由文转武帮康熙平了察哈尔之乱,在平凉又击败了王辅臣为康熙击败吴三桂扫平了障碍。周培公缘何被贬盛京?首先是康熙的猜忌之心,怕他成为下一个吴三桂,其次是朝中等人的嫉妒从中挑拨。可怜周培公一个南方人,被贬寒冷的东北,身冷心亦冷。详细情节,且听小崔细细道来!

一、早期的周培公:荆门书生初进京,心高气傲!

周培公,湖北荆门人,父母早逝,家中田产被本族族叔所占,只给周培公留下三大架子书,可怜周培公小小年纪,无处安身,他的奶妈龚嬷嬷看不过去便把周培公接入自己收养,让自己的亲儿子龚遇荣去(此人后来是王辅臣手下的一员大将)去当兵,缺省吃简用供周培公去读书。这周培公天分也极高,到十五岁上,什么亢仓子、韩非子、管子、墨子、老子、鬼谷子……二十四子集并《太公阴符》、《奇门遁甲》、《孙子兵法》及各类经史之书就读了个饱。龚嬷嬷见他如此出息,索性把自己纺绩攒积下来的钱兑了银子,供他出去游学。断断续续在外十年,到康熙八年,应考府试、乡试连战皆捷,此时龚嬷嬷头发已是雪白了。

周培公见龚嬷嬷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便不再去考了,准备在本地衙门找事做,好照顾龚嬷嬷,结果被龚嬷嬷一顿臭骂,让他考取功名再来见她,她要是敕封诰命,让周培公京城向皇上给讨回来。周培公被骂醒,就一路向着京城进发,这期间遇到了康熙的老师伍次友在山东讲学,深聊几次见周培公见识不凡,便写了一份荐书让他带着,这荐书是写给朝中大臣明珠的。这封荐书有没有用处、有多大用处,周培公并役有好生想过。他想,淮阴侯韩信当年归汉,怀里也揣着张良的荐书,直到汉高祖拜他为将时才拿出来,那才是丈夫自建功自立业的气概呢!

因此,周培公并没有怎样重视伍次友郑重交给他的这封书信。到了京城,恰赶上康熙召三藩进京,周培公身上银钱所剩无几,便写对联代写家信挣钱,勉强户口,这时他遇到了使他牵挂一生的女子,卖豆腐脑的阿锁,后来他和阿锁的姻缘被明珠这油滑小人破坏,使他终身未娶,再加上被贬盛京,哀莫大于心死。此处暂且不表。周培公参加会试因为犯了圣讳而落榜,生计无着落,阿锁资助了他一些钱铜钱和头上的一支簪子,让他不要灰心下科再考。

且说,一日周培公来到了京城的湘鄂会馆,会文作诗拔的头筹赚得一笔银子,出来到了小锁的摊位,看见小锁不在,倒是有一个女子在卖唱,周培公索性坐下来听了,旁边有个年轻人也在听,这年轻人正是微服出巡的康熙,只听这女子唱的很凄惨:桌台府、三法司,我叔前去击鼓诉冤情,闻说她父姓吴是王爷——灵魂出窍不言声,左推右推似推磨,又将我叔拘狱中!奴家冤情无处诉——怀抱琵琶来京城。我一不告官,二不惊龙廷,只求列位君子听分明:天上只有一轮日,却为何一国有俩朝廷,皇家既食我家赋,何时为我拨乌云!

原来是吴三桂的人霸占了她家的,到处告状不成才来到京城,周培公听了很是气愤,说起了三藩的种种弊端,康熙听了周培公的言论,于是和他攀谈起来,二人正说间,顺天府居然来人要抓卖唱的小红,说是小红妖言惑众,结果康熙就亮了身份,痛斥了顺天府的人,给小红资助了一些钱,并亲写手书一份,让当地官员照顾小红。其它暂且不表。

送走小红之后,谈起了对三藩的看法,周培公说的头头是道,康熙大起知己之感。康熙问道:“国家一旦南方有事,会怎样呢?”周培公双手相合,沉吟着说道,“臣以为将以岳阳、荆州或南京为决战之地!”“你说详细!”康熙将椅子朝前拉了拉。

周培公的目光好像穿透了墙壁在遥视远方。“如叛兵调度得方,那他们就会以岳阳、衡阳为根本之地,夺取荆襄,东下南京,水路沿运河北上,陆路由宛洛插向中原,会师于直隶。但现在看来,他们未必做得到。叛军中骄兵悍将居多,心思不齐,指挥不一,民心不从,这样的如意算盘打不好,臣以为他们只不过想划江分治而已。”“我当以何策应付?”康熙的目光深不可测,幽幽地审视着衣裳褴褛的周培公。

周培公一笑:“倘若真的如此,主上当以湖南为决战之地,同时沿长江布八旗劲旅,稳定北方局势,以江西、浙江为东线,以陕西、甘肃、四川为西线,割断敌军联络,倾天下之力各个击破——此跳梁小丑,敢不束手就擒?”说到这里,周培公略一顿,又道,“当然,要剿抚并用,恩威兼施。打仗的事,本来就不单是两军矢石交锋啊!”康熙听得既紧张,又高兴,心道:今日此来可谓不虚此行,最后把周培公留在身边,并赐周培公进士出身,赏兵部主事衔,在图海步军统领衙门参赞军事。

正好图海也在,他双目紧盯着周培公,心里佩服极了。入关前他所读过的“兵书”就是一部《三国演义》,并未接触比较高级的军事理论,周培公这番分析使他明白了不少萦绕在心里的疑问。后来他们二人,合力打了不少仗。这些之后再谈。

二、中期的周培公:大展宏图,平察哈尔之乱,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叛臣王辅臣,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汗马功劳

康熙十二年,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终于判了,再加上陕西王辅臣,广西孙延岭等……

前方战事吃紧,谁曾料想,麻烦事又来了,就在清军和吴三桂在相持阶段,后宫出事了,皇后难产,太医,所有大臣都没办法,这时候周培公站了出来,康熙正在骂太医,周培公道:“螭娘的心思臣知道!”周培公忽然身子一挺说道,“奴才吟一首诗,为娘娘西归饯行!”“你吟来!”康熙厉声道。“扎!”周培公伏地顿首,大声吟道:

娘娘一貌玉无瑕,廿年风雨抛天涯。

缘何临去目难瞑?恐教儿子着芦花!

吟声刚落,赫含里氏的眼睛竟奇迹般眨了一下,又睁开来。“啊……原来如此!”康熙身子一震,他全明白了,见太皇太后点头微叹,便叫道:“立宣熊赐履进来!”

“奴才在!”熊赐履刚迸储秀宫,见里头忙乱,知道办不成事,正要退出,忽听康熙传呼,忙答应一声,进来叩头道,“奴才奉诏来见!”

“此子乃皇后赫舍里氏所生,朕取名胤礽!”康熙大声说道,“依满洲祖宗家法,本不立皇太子,当此非常之时,为固国本,安定民心,朕决意建储,立皇二子胤礽为皇太子!”就这样,康熙立了太子,皇后闭眼了。

紧接着,察哈尔王子判了,乘京师空虚,带了一万骑兵,竟要来偷袭!康熙和众大臣都手足无措,康熙决定要御驾亲征,这时候又是周培公站了出来,周培公道:“察哈尔王子之变虽近,乃是疥癣之疾。”周培的镇定使众人有些吃惊,“目下湖南战局胶着,臣以为也不必劳动圣驾亲征。”“放屁!”康熙勃然大怒,“你就是让朕听你这几句空话的吗?”

周培公伏地叩头,又朗声说道:“容臣奏完。我军与吴逆在岳州打红了眼,臣以为都忽略了平凉的王辅臣!” “咹?”康熙像一只瞧见老鼠的猫,身子猛地一探,说道“讲!”周培公侃侃言道:“吴三桂之所以尚能周旋,并不是靠耿、尚二人,乃是因西路有王辅巨牵我兵力!倘若此时醒悟,领一旅劲兵由四川入陕甘,与王辅臣会兵东下,湖南的局势则岌岌可危——但若我先走一步,消除甘陕危机,即可全力对付衡、岳的敌军,吴三桂必将闻风而溃!”

这说的十分有理,康熙不禁点头,但陕甘的兵力只能勉强与王辅臣周旋,察哈尔叛兵又要袭击京师,哪来的兵力应付这些呢?想了想,康熙低头喘了一口气,说道:“你言之成理,朕……方才急得有些失态了,但如今如何办呢?”“臣请万岁降御旨一道,”周培公叩头道,“将在京诸王、贝勒、贝子以及旗主家奴全数征来,立时可得精兵三万,由图海统领,微臣辅佐。半月之内,若不能扫平察哈尔之变,请皇上治臣欺君之罪!”

图海听着,脸上放出光来,他一直因职在卫戍不能出征懊丧,听周培公出此绝招,心中大喜,忙连连叩头:“臣也愿立军令状!”旁边的周培公却嗫嚅道:“只是……”康熙早跃然而起,绕着周培公兜了一圈,正待说话,见周培公面现犹豫之色,遂急急问道:“只是怎样?”周培公顿首道:“此辈原都是八旗精锐,便是晚辈旗奴,也都个个晓勇异常。只怕依势作威作福惯了……”康熙突然仰天大笑:“何愁他们不服?这有联来做主——天子剑侍候!”

之后,图海和周培公率领这些八旗子弟,用了十二天时间就平了察哈尔之乱。随即康熙命他们去西线对付王辅臣,打平凉打的很艰苦,主要虎墩要塞不好打,攻虎墩的仗打得很苦,因为坡陡,骑兵根本使不上。图海和周培公坐镇督战,一大营军士轮番攻击,什么办法都使了,只是不中用。最后周培公想出一计,用火攻,七百余根长竹竿上头都裹着大棉被,泼上油,未正时分,一声令下,全都点着了,宛似七百只大火把,各由四五个强健兵士举起,直送虎墩石楼上。下边又有几百名兵士,用竹唧筒吸了油,一个劲地向上猛喷……那虎墩顷刻间便成了火焰山。

这为拿下平凉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图海准备捣毁平凉城,但周培公不同意,打察哈尔就误伤了很多平民,士兵们抢了很多财务,打虎墩又伤了很多平民,“困兽犹斗,王辅臣虽是穷寇,我看急切之下,会作拼死一战的。更要紧的,城中百姓四万多,一旦城破,那就昆岗失火,玉石俱焚……唉!”图海见周培公浩然长叹,不禁哈哈大笑:“这会子你又想当菩萨了!泾河滩一役,虎墩之战,死了那么多人。那些屈死鬼寻谁去?”

“披坚执锐,疆场相见,不是鱼死便是网破,那有什么说的!”周培公慢吞吞道,“察哈尔之变,我们的兵就抢了不少东西,如今都像狼一样红着眼盯着城里,若再屠城……大将军,将来获胜后,朝中御史难容你我呀!”

图海捋着胡须没言语,一阵冷风次来,竟不自禁打了个寒颤。之后他们放炮轰了一番平凉的粮库,警示了一番王虎臣,周培公只身一人前往平凉城,要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王辅臣,正好吴三桂的说客汪世荣也来到了平凉城。

二人携手进入平凉城,你一言我一语,这周培公居然骂死了汪世荣,随之王辅臣也降了,此处暂且不详表。

三、后期的周培公,被贬盛京,身心俱疲,但仍不忘忠君爱民

话说,搞定平凉,康熙准备让图海和周培公接着去打吴三桂,但这时候,油滑小人明珠开始挑拨了,话说听完平凉捷报,康熙对众大臣叹道:“不意周培公一介书生,乃能立此奇勋!”

“正是圣主慧眼,拔识于泥涂之中,周培公方能有功于社稷!”索额图因立太子事,心里十二分感念周培公,忙凑上来笑道,“这真是一位能员,且与图海相处得极好,又是伍先生举荐,圣上亲自简拔,何不命他们乘胜提师直捣云贵?”

明珠边听边想,见康熙沉吟,便正容说道:“索大人说得对,此人才略过人,实为今日的张子房、淮阴侯;图海久谙军务,又深得八旗绿营将士的众望,二人可谓珠联璧合!以臣愚见,天下不难横扫了!”这话虽说得委婉,康熙却也察觉出其中的含义,虽反感他无端疑人,却也觉不无道理,便笑道:“索老三不晓得,他们仗打得很苦,须得休整一番。功劳也得分给别人一点。朕意派图海经略甘、陕军事,必要时策应川、湘。回京以后,调周培公去奉天,与奉天将军巴海一道对付罗刹。

至此,周培公被贬盛京,开始了他凄凉的后期生涯,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了,周培公水土不服,再加上被贬身心俱惫,导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他仍不忘为康熙做出一副完整详细的大清版图来,并且,给康熙举荐了姚启圣。这是临走的呐喊啊!也是无言的控诉!

结语:这就是周培公的一生,他献上皇图,有多种意思在里面,是忠君爱国的体现,也是对遭遇不堪的控诉,亦是希望满汉一下,希望康熙好好对待汉人。

需要说明的是,小崔以上所写都是对电视剧和小说里的内容都讨论,与真实历史事件无关,请看清楚再评论。小崔拙见欢迎关注点评,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是什么下场?

在经过了“明英宗复位”“冤杀于谦”等一系列丑陋操作后,作为这场“夺门之变”的“策划人”,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人的下场,可谓是小人枉做了小人。

首先说说三人里倒霉最早,下场也最“幸运”的一位: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徐有贞。

其实,在谋划这场丑剧前,名声早已狼藉的徐有贞,也曾有机会做个名垂青史的良臣:作为明代书画大师祝枝山的亲姥爷,原名“徐珵”的徐有贞,少年起就以博学著称,从兵法韬略到天文地理,样样都有独家造诣。明英宗早年登基时,也正是徐有贞慷慨进言,怒斥明朝军政弊病,句句戳中要害。从此名声鹊起。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声名狼藉的徐有贞,却还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水箱放水实验”,首开人类物理学先河,领先欧美同类实验四百多年。他以此为理论基础创造的新型治水方法,帮助明朝在之后百年里,完成多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不夸张的说,在潘季驯之前,他就是明朝最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没有之一。

但土木堡之战的噩耗,却叫身负奇才且胸怀大志的徐有贞,瞬间现了眼。面对瓦剌嚣张刀兵,徐有贞吓得腿发软,在朝堂上高呼“南迁”谬论,差点带节奏叫明朝变南宋。然后被大英雄于谦一顿怒斥后,才算灰溜溜闭嘴。随着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先前高呼“南迁”的徐有贞,也成了众人耻笑的对象。虽说于谦不计前嫌,对他极力提拔,但朝堂众臣对他厌恶已深。如此一来,满脑袋升官梦的徐有贞,当然仕途断送。

于是,这位权力欲上脑的“奇才”,也就彻底扔掉了仅有的廉耻心,硬是趁着明代宗病重机会,拉下脸皮上下串联,策动出所谓“夺门之变”。忽悠着本可合理合法接班的“太上皇”明英宗铤而走险搞政变,然后又罗织罪名,以“意欲谋反”的无耻理由,致使有救国大功的于谦含冤被杀。终于凭着一系列无耻操作,坐上了文官集团“第一人”的位置。

但屁股还没坐热的徐有贞万没想到,自己拿着明英宗当枪使,可另两位“老战友”曹吉祥与石亨,早朝他举起了黑枪。先是作为太监的曹吉祥,发挥“职业优势”,授意宫里的太监散布徐有贞坏话,把徐有贞坑到广东做参政。然后在徐有贞上任路上,做武将的石亨又凶狠补刀,派人到处散发关于徐有贞的匿名信,果然气的明英宗再下严旨,干脆把徐有贞流放云南,受了多年活罪。

不过也正因倒霉过快,这小人也因祸得福,躲过了接下来北京城的那几场血雨腥风,几年后被放归苏州家乡,算是捡了条命。

接下来,就是三人里最凶悍的一位:“忠国公”石亨。

如果说利欲熏心的徐有贞,也曾做过“英雄梦”。那么在“夺门之变”前,石亨却是大明上下公认的沙场英雄。相貌酷似三国名将关羽(小说里的)的他,常年以一身武勇著称。“土木堡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里,也正是他与于谦密切配合,北京城下战至流血凝肘却不退。终于以骑兵对冲的热血方式,杀出大明铁骑长出恶气的一胜。

但这以后,为了自家权位利益。石亨这个凶悍武夫,却对昔日恩人于谦(于谦对石亨有知遇之恩)下了狠手。“夺门之变”后,位高权重的石亨,更是彻底放飞自我。先把不久前的“战友”徐有贞往死里坑,然后又和太监曹吉祥互掐,各种不消停。

可最触犯明英宗忌讳的是,作为执掌兵权的武将,石亨大肆滥封亲信,仅在锦衣卫里,他就塞进了五十多个自家亲戚,边关各地的守将官员,只要不合自己心意,就罗织罪名坑掉。最嚣张的时候,他经常不经宣诏,就擅自窜进后宫溜达,有时还和明英宗撞个满怀,把这做过战俘的皇上都吓一跳。俨然曹操王莽附身的模样。

可问题是,大明不是东汉,决不许有曹操这样牛逼的人存在。石亨没有曹操的本事,却摆曹操的谱,结局也可以想:天顺四年,石亨被锦衣卫下狱。身经百战的他,却没抗住锦衣卫的酷刑,经过一系列严刑拷打后,啥都没招出来,就给活活打死在狱中。侄儿石彪随后以谋反罪被斩。嚣张一时的石亨家族,就此完蛋。

最后就是三人里下场最惨,也最作死的一位: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吉祥。

石亨的倒台过程,堪称步步作死。但曹吉祥接下来的表现,才证明啥叫花样作死。

由于死对头石亨死的太快,兔死狐悲的曹吉祥,竟生出造反的念头。他为何会有这么爆棚的信心?因为曹吉祥干儿子曹钦找人咨询:历史上有姓曹的做皇帝吗?结果人家回答:“您本家曹操家就是啊”。这下打了强心针。

当然,以明王朝的中央集权,曹吉祥也知道造反成功几率很低,所以他也很认真的准备,还专门找钦天监的亲信看天像,挑中了天顺五年七月的一个黄道吉日,真就在这“吉日”起兵了。谁知一开打就傻了眼:这天怀宁侯孙镗率领的西征军,恰好正在待命,这下正撞刀口上。曹吉祥的“亲兵”们,经一夜恶战悉数被杀。一败涂地的曹吉祥,也在三天后被拉上法场,以“凌迟酷刑”了结一生。

至此,当年扶持明英宗“复辟”的三位“忠臣”,都先后以可耻的方式倒台。对于号称“是个好人”的明英宗来说,着实啪啪打脸!

从当年的王振,到这时的三位“忠臣”,这位“仁厚”皇帝的看人眼光,多年如一日的歪。大明朝,也真是被坑得不轻。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