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国防部长,各个国家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幻想国防部长,各个国家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北约作为全球最大的军事结盟集团,拥有成员多达30个,几乎都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已经沦为美国控制欧洲、称霸世界的工具。
作为上世纪美苏冷战的产物,北约组织完成了他的时代使命,那就是跟苏联领导的华约对抗,成功拖垮了苏联。黑命贵运动发起人要求与拜登会面?
政治契购式的选举方式,只能在赢得选举以后慢慢兑现许下的诺言。此类方式不适合在美国操作,因为美国的黑混种族大多信仰世俗的实用主义,民主党把黑混底层当作抹布裤衩使用,政治风险被极限放大。特朗普采用的真右手段,关键赢点在实购方式与美国第一白人至上的种族共同资权政策。此类政策对黑混底层往往不屑一顾,与民主党的假左契购手段相较,政治风险虽然同样大,但不存欺骗性(脱掉裤衩的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主义)。民主党的种族欺骗主义与共和党特朗普式的种族歧视主义,给美国黑混带来政治权利的不断退缩,但黑混本身的散沙态又使得TA们本身无法合力,只能寄白篱下。在有组织的街头革命战斗的历史长河上,黑混历次被白人秒杀,无一次例外……
美已向希腊政府表达强硬立场?
希腊如何应对美国的强硬立场,很简单,我行我素,我的日子我当家,缩头乌龟一边玩儿去!其实希腊必然的这种处置方式并不重要,美国对待伊朗这条倒霉蛋油轮的处置方式、态度才更值得关注探讨,从5月2日开始,其几经转折的表现,让世人完整的欣赏了一幕霸主——强盗——无赖的蜕变百态图,这才具有现实意义。
美国为了实现夺取世界石油供应市场垄断权,以此讹诈世界经济让美国坐吃天下的终极目标,于5月2日开始对伊朗实施极限的经济绞杀,以及用各栽赃嫁祸手段不惜引爆战争的军事施压,竭尽全力要使伊朗石油出口归零,力图以此彻底制服拿下伊朗。此时的美国竟敢号令天下,对伊朗的各种挑衅操作都不留余地的用到极致,可谓“豪气干云”气焰万丈,真好像五洲四海唯我独尊了。
然而到了6月20日凌晨,随着伊朗毫不客气的,干脆利落干掉了他们的顶级无人战略侦察机【rq/4c】,特朗普就忽然变得怕伤了150条人命极端仁慈起来,其实是由于忽然察觉伊朗电子作战实力,至少不在美国之下,让美国对其发动单向远程精确打击的,压倒优势根本不存在。
伊朗导弹雨对驻中东美军火力全覆盖的灭顶威胁,成功的绑架了美国的中东战略。使美国的对伊战争中,不先撤出这支作为美国中东战略支柱的美军,他们就会被伊朗导弹雨反击火力带来灭顶之灾,让美国伤不起而最终丢掉中东,石油美元丧失了霸权基础美国经济将更快速崩溃。如果战前先撤出这些美军就会直接丢了中东,结果还是一样,俄罗斯肯定乐于填补美国留下的影响力空白。
在这种战略态势逼迫下,使美国已经丧失了与伊朗单打独斗的优势,凭其自己的实力对伊朗已经无可奈何了。但在其巨大战略利益驱使下,美国仍然不甘心放弃征服伊朗的战略目标,便操纵英国扣押伊朗《格蕾丝1号》油轮,并一直压制英国违反国际法破坏《伊核协议》,在被伊朗对等反制后,仍不顾本国利益违背承诺坚持不放船。但在鲍里斯正式就任英国首相后,在脱欧带来的巨大压力下迫使他改变英国外交取向,必须顶住美国包括“最后通牒在内的压力,释放伊朗油轮缓和英伊关系。
这一轮45天的操作折腾始终不敢直接针对伊朗,只能在这轮博弈又败一局的情况下,拍桌子吓唬猫的指使本国法院,罗织了一串无中生有的罪名,对伊朗这条船签发了个既违国际法,又不敢真正执行的扣押令。让这条已经无所畏惧的油轮直接改挂伊朗国旗,大张旗鼓的离开直布罗陀开向地中海东部,此时的这船油,不论是去希腊还是去叙利亚,美国宁愿如那张扣押令变手纸,强大的美国海军也没敢对其执行“法令”。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他美国对希腊还是对任何国强硬,还有什么意义,还有谁会听他这种外也不强里外全干的硬?你美国那么强大的海军都不敢露头,谁还能像英国当初那样放弃自己的利益,给一个缩头乌龟当炮灰?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以色列,也没有第二个波兰。
色戒女主原型郑苹如为中统获得过哪些重要情报?
2007年11月,一部由李安执导,由梁朝伟、汤唯和陈冲等人联袂主演的电影《色戒》上映了。由于众所周知的那个原因,该片很快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主要讲述爱国青年王佳芝利用自己的美色去接近并行刺汪伪汉奸易默成的故事。
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是完全虚构的,而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而改编。影片中,“王佳芝”的人物原型就是抗日烈士郑苹如,而“易默成”的人物原型就是汪伪76号的丁默邨。据台湾军情局内部出版的《情报典范人物》评价:
为顺利执行情搜任务,整日周旋于日寇高官之间,委身寇雠,曲意求欢,牺牲个人美色换取国家情资。不仅毫无名利,也因与日寇汉奸往来,致家庭遭乡里唾弃轻视,家族蒙羞,门楣无光,惟郑苹如无所悔恨,漠视蜚短流长,此等情操,绝非世俗人所能做到。
今天,我们抱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缅怀烈士,走近郑苹如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郑苹如(1918年4月——1940年2月),中日混血,出生于日本的名古屋,祖籍位于中国浙江的兰溪。她是坚定的抗日爱国志士,为国捐躯却长期遭人误解和唾弃,牺牲43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1918年春,一个女婴出生于日本的名古屋,取名郑苹如。她的父亲郑钺是中国人,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她的母亲木村花子是日本人,出生于东京的名门望族,非常崇拜中国文化。
郑苹如是郑钺与木村花子的第二个孩子,在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她从小就是一个举止优雅的大家闺秀。除了乖巧懂事以外,她的学习能力非常突出,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日文。
由于母亲木村花子非常亲善,她对于自己母国侵略朝鲜和中国的行径非常不齿,非常厌恶。所以,郑苹如自幼就对日本没有好感,反而是对中国充满同情和支持。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发起了侵华战争。由于张学良盲目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地区尽皆沦陷敌手。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借口保护本国侨民,出动了数千海军陆战队向上海的闸北、江湾和吴淞等地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期间,郑苹如一家都加入了抗日救国宣传队,向普通民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由于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日军被迫撤退,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等调停下,中日双方签署了《淞沪停战协定》,上海的战势暂时平息。
1937年春,郑苹如在上海法政学院毕业,打算与时任上海航空作战大队长的未婚夫王汉勋结婚。可是,卢沟桥事变却爆发了,日本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为了显示全民族抗日的决心,南京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发起了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以中国军队对驻扎在上海虹口的日军发起进攻为标志,淞沪会战正式打响了,国民政府还发表了著名的《自卫抗战声明书》: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事发时,日本在上海的驻军人数不过三千,而且严重缺乏重武器,只能凭借坚固的工事进行坚守以待援。而中国方面则集结了五万兵力,还有精锐的德械师在内,虽然歼敌不少,但却始终未能全歼日军并占领虹口。
两天后,松井石根带领着大批援军赶到上海,中国军队已经错失了全歼小股日军的机会,战场形势出现了逆转。1937年11月11日,郑苹如见到了自己的未婚夫王汉勋最后一面,他是来向爱人告别的。
到了1937年11月12日夜,随着驻守上海的最后一支中国军队西撤,整个上海市区已经全部陷落,淞沪会战至此结束了。
郑钺被要求留守上海,从事地下抗日工作,还掌握着一部电台与重庆方面直接联络。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果夫终于说服郑钺,让他同意女儿郑苹如加入中统为抗战出力。
淞沪会战以后,郑苹如继续留在了上海,秘密为中统效力。由于母亲是日本人,又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本人还非常漂亮,郑苹如成功混入了日军的新闻检阅室,成了一名电台播音员。
从此以后,郑苹如凭借自己的才智和美貌,周旋于日本的各级军官之间,不断刺探情报。其中,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儿子近卫文隆竟然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她,扬言非她不娶。
某夜从舞会散场后,郑苹如提议近卫文隆陪她去一个地方,还半开玩笑地将他软禁了起来。之后,她立即向上级汇报,说自己已经绑架了日本首相的儿子。中统方面担心此事波及太大,立刻命令郑苹如赶快放人。
近卫文隆直到被释放,依然认为郑苹如是在考验自己,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程度。于是,他对她的追求更加猛烈了,直到被父亲紧急召回日本,两人才逐渐断了联系。
1938年底,随着广州、武汉的相继失陷,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面对日本的诱降,时任国民党副总裁和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决定投降,准备先由重庆逃到越南的河内。
刺探到这则消息后,郑苹如立即向中统汇报了“近日汪行为有异动”的情报。不过,她的情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汪精卫成功叛逃并在南京建立起了伪国民政府。
作为国民党的元老,郑钺经常遭到汪精卫的拉拢,要他担任伪政府的司法部长。可是,他却以无心政治为由,总是借故推托。
1939年,以丁默邨、李士群为首的汉奸在上海极斯菲尔路76号成立特务组织,积极协助日本人血腥镇压抗日活动。丁默邨曾在上海民光中学当过校长,而郑苹如就在那所学校上过学,两人算起来还有“师生之谊”。
受重庆方面指派,中统上海站站长陈宝骅决定利用丁默邨好色的弱点去刺杀这位大汉奸。郑苹如接到指令后,决定使用“美人计”,因为丁默邨此人异常好色,自己正值青春年华。
郑苹如开始假借师生之谊拜见了丁默邨,来回接触了几次终于钓上了对方。
1939月12月,郑苹如与陈彬、温启民和王应铮等锄奸行动队成员实施刺杀行动,她以购买皮大衣为由将丁默邨诱至上海西伯利亚皮草店。可是,丁默邨极其警觉,刚进入皮草店就发觉情况有异并转身逃跑,暗杀行动失败了。
随着刺杀行动失败,郑苹如的身份也随之暴露了,遭到了76号的逮捕。被捕以后,郑苹如并没有被立即杀害,丁默邨希望从她的口中打探中统的情报。
1940年2月,眼见郑苹如视死如归,绝无可能从她口中获得情报,76号秘密处死了她。据说,郑苹如临刑前非常坦然,还对行刑的特务表示:
帮帮忙,一会打得准一些,别把我弄得一塌糊涂。
很多人误以为郑苹如在执行任务时与丁默邨假戏真做,所以才导致了行动失败,在《色戒》中就采信了这种说法。不过,随着中统档案的解密,郑苹如终于得到了昭雪:
郑苹如在1939年因执行刺杀任务失败而牺牲。因为两次刺杀皆失败,身份因此被揭穿,为了不连累家人,原来被安排逃亡的郑苹如决定自动投案只身赴死!由始至终,她都没有对丁默邨动真情。
1983年,我国政府将郑苹如追认为烈士,还将她的遗物移葬于上海的龙华革命公墓。
到了2009年6月6日,正值郑苹如诞辰九十五周年之际,她的青铜纪念像在上海福寿园揭幕。通过此举,政府向世人再现了这位曾遭受不白之冤的抗日英雄,让后世记得她的丰功伟绩。@文史不假
美军的战斧导弹有多厉害?
“战斧”式巡航导弹过去很厉害,现在不厉害了,实战表现过去很优秀,现在也一般般了。
总的来看,“战斧”式巡航导弹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很快就会被现代战争所淘汰,这绝非危言耸听。说起来,“战斧”式巡航导弹之所以被人们铭记,主要因为他总是代表美军的“第一枪”被打出去。
图为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美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海湾战争中,美军第一波次的进攻有“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参与,伊拉克战争中,更是“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打响了对伊拉克开战的第一枪。正是这种曝光度,使他成为了代表美军干涉作战、攻击他国的代号,再加上诸如“一发战斧从另外一发战斧炸开的洞口穿进去,炸掉坚固的堡垒”等宣扬战斧式导弹精度高的经典传闻的作用,“战斧”式导弹一下子成为了人尽皆知的美军“杀手锏”。
图为美军测试“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画面。
但是事实上,“战斧”式导弹远没有那么强大。“战斧”式导弹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是巡航导弹发展的一个比较低潮的时期,在“战斧”式巡航导弹之前,美国研发过“蛇鲨”、“纳瓦霍”等战略巡航导弹,以及“斗牛士”、“天狮星”等战役级巡航导弹,不过以当时的科技来看,巡航导弹故障率高、发射机动性差、飞行速度慢、毁伤威力差,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不约而同的放弃了巡航导弹的发展,转而开展了激烈的弹道导弹竞赛。
图为美军试射“战斧”式巡航导弹,飞机伴飞用于近距离观察导弹飞行状态。
“战斧”式巡航导弹悄悄诞生的时候,并没有人注意到他,和冷战时期其他导弹一样,“战斧”式导弹也搭载了核弹头,不过比起动辄搭载10多枚弹头,有1万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战斧”导弹当时可谓是名不见经传了。由于美苏战略武器裁剪协议的签署,“战斧”式导弹核弹头版被作为裁剪的导弹逐步淘汰掉,美国为其更换了常规弹头,继续保留了常规版“战斧”式导弹。
图为“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结构图。
“战斧”式导弹一战成名还要说海湾战争,美军一场战争中发射了300枚左右“战斧”式巡航导弹,把伊拉克的地面设施炸了个遍,一下子击垮了伊拉克的防御体系。其实当时美军也没有想到“战斧”有这种能耐,大量发射只是因为“战斧”式巡航导弹是当时美军手中唯一可以在海上发射,远程精确攻击地面目标的常规导弹。但是从海湾战争之后,“战斧”式巡航导弹声名遐迩,一下子成为了巡航导弹的代名词,说巡航导弹就注定绕不过“战斧”。
图为“伯克”级驱逐舰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战斧”式导弹长6.25米,刚好可以装进7米深度的MK-41型热垂发中,常规弹头重454公斤,威力中等,刚好可以摧毁一座大楼,或者一个雷达阵地,或者是敌人的防空导弹阵地;他的射程为2500公里,能够使发射“战斧”导弹的军舰在安全的海面上巡航,毕竟一般的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都没有2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就这样,BGM-109C型“战斧”式常规版巡航导弹变成了低伤亡战争的首选武器,成为了“非接触式”战争的利器。
图为B-52轰炸机挂载空射型“战斧”式导弹出击,“战斧”式导弹最大的优势恐怕就是他的射程了。
然而,“战斧”式导弹飞行速度只有0.8马赫,这个速度在上世纪倒没有太大问题,毕竟巡航导弹飞行高度低,很难拦截。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巡航导弹已经是世界上最容易拦截的导弹,尤其是“战斧”这种亚音速巡航导弹,可以轻易被高机动过载的点防空导弹拦截。可以把“战斧”导弹想象成一架在低空慢速飞行的无人机,就很好理解这个问题了,拦截这样的目标,甚至不用导弹,用高炮都有可能击落他。
图为“战斧”式巡航导弹飞行轨迹图。
如今,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隐身巡航导弹、智能攻击导弹、小直径精确制导弹药等大量的出现,飞航式导弹(自己起飞、没有攻击的话自己能返航)也开始出现,类似于“战斧”式巡航导弹这种上一代笨拙、中等精度、亚音速、非隐身的巡航导弹正在被淘汰中,我国的“长剑-100”超音速巡航导弹、俄罗斯的KH-101隐身巡航导弹、法国的“暴风雪”隐身巡航导弹都在逐步改变巡航导弹的战法,反倒是原本领先的美国,还在死抱“战斧”不放,成为了落后的那一个。
图为核潜艇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战斧”式巡航导弹不再先进,这很好理解,武器的发展就是这样,作为一个诞生了30多年的导弹,想不落后都难,只是一些媒体至今还在神话“战斧”式导弹,那就大可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