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特金杯(世界杯为什么叫大力神杯)
雷米特金杯,世界杯为什么叫大力神杯?
是因为整个奖杯看起来就像是两个大力士托起了地球,所以说被称为大力神杯,也叫做大力神金杯。大力神杯代表的是世界杯的冠军身份,而且他代表着足球界的最高荣誉。
其实最早的世界奖杯并不叫大地神杯而叫雷米特金杯,这是为了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运动作出的成就而取的名字。当时雷米特杯正是因为他的形象是希腊胜利女神尼凯,所以说他的别称也叫做女神杯。目前的世界奖杯叫做大力神杯,而且他是从1974年开始,一直使用到现在,陪我们度过了非常多的世界杯。
世界杯奖杯一共有几个?
有2个,一个是雷米特杯,一个大力神杯。
在1930年首届世界杯之前两年,国际足联规定世界杯的冠军将获得一个冠军奖杯,这个奖杯就是“雷米特金杯”。从1930年到1970年间的9届世界杯,一共有五个国家举起过“雷米特金杯”,其中巴西队分别在1958、1962和1970年3次夺得世界杯冠军,从而永久占有了“雷米特金杯”。
目前的世界杯奖杯是大力神杯,为流动奖品,谁得了冠军,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届杯赛前交还给国际足联,以便发给新的世界冠军。
大力神杯是怎么由来的?
其实最早的世界奖杯并不叫大地神杯而叫雷米特金杯,这是为了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运动作出的成就而取的名字。世界杯为什么叫大力神杯的原因,是因为整个奖杯看起来就像是两个大力士托起了地球,所以说被称为大力神杯,也叫做大力神金杯。大力神杯代表的是世界杯的冠军身份,而且他代表着足球界的最高荣誉。
匈牙利拿过大力神杯吗?
没有,但是他们也得过好成绩(亚军):
届 决赛时间 举办国 比分 冠军
第1届 1930.7.30 乌拉圭 乌拉圭 4:2 阿根廷 乌拉圭
第2届 1934.6.10 意大利 意大利 2:1 捷克斯洛伐克 意大利
第3届 1938.6.19 法国 意大利 4:2 匈牙利 意大利
第4届 1950.7.16 巴西 乌拉圭 2:1 巴西 乌拉圭
第5届 1954.7.4 瑞士 西德 3:2 匈牙利 西德
第6届 1958.6.29 瑞典 巴西 5:2 瑞典 巴西
第7届 1962.6.17 智利 巴西 3:1 捷克斯洛伐克 巴西
第8届 1966.7.30 英国 英格兰 4:2 西德 英格兰
第9届 1970.6.21 墨西哥 巴西 4:1 意大利 巴西
第10届 1974.7.7 西德 西德 2:1 荷兰 西德
第11届 1978.6.25 阿根廷 阿根廷 3:1 荷兰 阿根廷
第12届 1982.7.12 西班牙 意大利 3:1 西德 意大利
第13届 1986.6.29 墨西哥 阿根廷 3:2 西德 阿根廷
第14届 1990.7.8 意大利 西德 1:0 阿根廷 西德
第15届 1994.7.17 美国 巴西 4:3 意大利(点球) 巴西
第16届 1998.7.11 法国 法国 3:0 巴西 法国
第17届 2002.6.30 韩国、日本 巴西 2:0 德国 巴西
你了解足球比赛用球的进化史吗?
你提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小编通过网络收集整理,为大家介绍一下世界杯比赛用球的进化史!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比赛用球“电视之星(Telstar) 18”正式揭晓。在活动现场,五位足坛巨星皮耶罗、哈维-阿隆索、齐达内、卡卡和波多尔斯基手持这一新款比赛用球出现仪式上。
2018年世界杯的比赛用球“Telstar 18”名字与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的比赛用球Telstar相同,Telstar是阿迪达斯最具代表性的大赛用球系列。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Telstar Elast”就是1968年欧洲杯的官方用球。之后的1970年世界杯、1972年和1976年欧洲杯的比赛用球使用的都是Telstar系列,1974年世界杯也同样使用了本系列的Telstar Durlast足球。
不过根据介绍,本次的Telstar 18虽然名称上沿袭了经典系列,但是设计方面完全不同。Telstar 18的主色也是黑白两色,深色梯形装饰由小马赛克图案组成,从黑色到灰色渐变,相对之前的五边形更具现代感,其他的文字介绍则采用金色。
经典系列Telstar一共有32片五边形和六边形缝制而成,新型Telstar则只有6片球皮组成。采用这种设计的用球此前已有先例,今年夏天在韩国举行的U20世界杯上,官方用球就是采用的这种缝制方式。
2018,第21届世界杯将来到横跨亚欧的俄罗斯大地,这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不仅仅是世界上最好足球明星的同台演出。一款款经典的比赛用球、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吉祥物、一首首印象深刻的主题曲、一粒粒精彩绝伦的进球等等等等,都是一届成功的世界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今天,俄罗斯世界杯用球正式发布!我们一起回顾此前20届世界杯的20款赛事专用足球。
第1球: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T字球(T-Modelo)
与现代高科技球不同的是,上个世纪早期的足球都由手工缝制而成的。因此,“远古”足球从一开始并不是一个浑圆的球体,球的表面或多或少有些凹凸不平。由于当时流行的足球大多由11片T型皮革制成,因此这一类球也被形象地称为T字球。
87前的第一届世界杯,处在起步摸索阶段的国际足联并未对用球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当时每场比赛使用的足球通常由两队自行提供、协商选择,其种类也是五花八门。
到了决赛赛场,乌拉圭和阿根廷都坚持要使用自己带来的足球。为了公平起见,主裁判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做出了裁决:上半场使用阿根廷队足球(下图左),下半场使用乌拉圭队的(下图右)。有意思的是,上半场领先的阿根廷人却在下半场换球后被东道主逆转,丢掉了首座雷米特杯。
第2球: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费德雷勒(Federale 102)
意大利制造的足球,与四年前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个时期的球外层皮革较厚而且吸水性很强,在比赛过程中,吸附了球员汗水或雨水的足球会变得越来越沉重,运动员(尤其是头球)受伤的风险也因此成倍增长。
第3球:1938年法国世界杯艾伦(Allen)
法国巴黎制造,浪漫的东道主也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但球的整体设计和材料方面却依旧如故。
第4球:1950年巴西世界杯超级得宝(Allen Super Duplo T)
巴西制造。因为战争,世界杯经历了十二年的中断,而在此期间,足球的制作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相比于上届世界杯,超级得宝使用的表皮更小,这种逐块镶拼技艺对后来的足球设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超宝还是第一款装有隐藏充气阀门的球,这一进步让足球从此告别了系带时代。但是,马拉卡纳惨案却让这款用球成了东道主球迷永生难忘的伤痛。
第5球:1954年瑞士世界杯瑞士世界冠军(Swiss World Champion)
瑞士制造,在这届世界杯上,比赛的用球标准逐渐成型——即18块皮革互相垂直缝制而成。这款足球的表面印有瑞士国旗标志,颜色较之以前更浅方便观众辨认。但问题是,瑞士并没有赢得世界冠军。最终捧起雷米特杯的是缔造了伯尔尼奇迹的西德。
第6球:1958年瑞典世界杯巨星(Top Star)
瑞典制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这项运动的不断发展完善,足球的外皮开始渐渐变薄,制作工艺也日趋标准化。巨星极具开创性地使用了防水外皮,同时还对皮球整体弧度进行了调整。另外,这款球的名字很好的概括了那届杯赛的盛景——球王贝利横空出世。
第7球:1962年智利世界杯克莱克(Crack)
智利制造,18块不规则的多边形构成了克莱克的表面。这款足球的外形图案有了一丝现代足球的痕迹。
第8球: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史莱辛格挑战(Slazenger Challenge)
复古工艺,英国制造。相比于上一届的创新,史莱辛格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不同的是,这最后一款“古典”的世界杯用球拥有棕、橙、黄三种配色。现在足球发源地英格兰队也在主场捧起了最后的冠军奖杯。
第9球: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电视之星(Telstar)
阿迪达斯制造!1970年,国际足联正式引入世界杯专用足球的概念,并与德国运动品牌阿迪达斯达成合作协议,由后者为整届赛事提供比赛用球(但只有20个)。
作为现代足球的“原型机”,电视之星的名字由“Television”(电视)和“Star”(星星)两个单词拆分组合而成,以纪念这届足球史上第一次通过卫星向全世界直播的世界杯。为了方便电视观众看清皮球动向,电视之星的表皮由32块黑白相间的嵌面组成(12块黑色五边形+20块白色六边形)。这个“黑白相间的精灵”和电视转播一起,在世界足球发展史中占据着划时代的意义。
最终,那支拥有贝利、卡洛斯-阿尔贝托、雅伊尔津霍踢法美轮美奂的巴西,永久保存了雷米特杯。
第10球:1974年西德世界杯智利(Chile)
那届杯赛,国际足联使用了两款阿迪达斯制造的比赛用球,一款是上届的开山之作电视之星,另一款则是为了致敬1962年世界杯的全白足球“智利”,这两款球相比四年前几乎没有变化和改进。
第11球: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探戈(Tango)
经典!在皮球表面印上20个相连接的黑色三角形图案,形成12个大小相等的圆形,探戈的设计完美展现了阿根廷传统Tango舞步的美感与优雅,奠定了未来二十年足球外形图案的基础。
第12球: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西班牙探戈(Tango Espana)
世界杯上最后的真皮足球。虽然在名字和外形上并没有太明显的改变,但西班牙探戈却通过诸如密封缝制之类的先进工艺大大增强皮球的防水性能,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控制了球本身重量的额外增加。
第13球: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阿兹台克(Azteca)
又一次技术上的飞跃,第一款用全合成材料制作而成的世界杯用球。阿兹台克的吸水性能更好,耐用性也更强,而它的外观设计灵感则来源于墨西哥当地阿兹特克的建筑和壁画艺术。
第14球: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伊特鲁里亚(Etrusco Unico)
小修小补,继续改良中。这款足球的充满艺术感的命名和外形灵感均来源于意大利古老的伊特鲁里亚文化,在每块三角形嵌面上都印有三个伊特鲁里亚狮头的图案。此外,皮球的表面还有着一层强化涂层。
第15球:1994年美国世界杯奎斯特拉(Questra)
由于缓冲性能的优化,对球员来说奎斯特拉的整体触感更加柔软舒适,因而这款世界杯用球也深受前锋们的喜爱。寓意方面,奎斯特拉有着寻求、探索的意思,象征着美国探索宇宙太空的精神,其黑色三角内的银河和星空图案也非常有创意。
第16球:1998年法国世界杯三色球(Tricolore)
世界杯历史上的第一款彩色足球。外观上,三色球的图案完美融合了法国国旗颜色和足协的“高卢雄鸡”标志,“透明印刷”技术也让球的整体色彩更加明亮鲜艳且不易磨损褪色。技术上,三色球的使用寿命、飞行稳定性、方向精准度都有了不小的提高,球本身的重量也再一次得到了减轻。不管从那个角度看,最后捧起了冠军奖杯的东道主都是最大的赢家。
第17球:2002年韩日世界杯飞火流星(Fevernova)
颠覆之作。飞火流星在外观上彻底改变了自1978 年探戈沿袭下来的传统设计,四个金红绿相间的飞镖图案环绕在白色的球面上,可以使球员更好地看清楚皮球旋转的情况。足球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变得更加活泼、动感、富有创意。
飞火流星也许是所有中国球迷脑海里知名度最高的世界杯用球,其中原因,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
第18球:2006 年德国世界杯团队之星(Teamgeist)
当世界杯来到阿迪达斯的大本营,后者也随之推出了这款号称有史以来最圆的足球(在当时看来)。再次迎来科技飞跃的团队之星完全颠覆了三十多年来足球由32块手工缝制球皮制成的传统,取而代之的是史无前例的 14 块球皮以及热粘合拼接技术。这款足球不仅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防水,其表面的连接点也从原来的60个减少到了24个,从而进一步消除了皮球表面的瑕疵,令球体呈现几近完美的圆弧。
团队之星的黑白金三主色则分别代表着德国足协LOGO和大力神金杯。而在决赛中,阿迪达斯则特别推出了以金色为主色调的“决战版”团队之星。最终,将团队防守演绎到极致的意大利夺取了最后的冠军。
第19球:2010年南非世界杯普天同庆(Jobulani)
这一次,世界杯来到了神秘的非洲大陆,足球也因此变得疯狂起来。普天同庆的球皮减少到了惊人的 8 块,在圆润度上到达了巅峰。
作为阿迪打造的第 11 款世界杯比赛用球,“普天同庆”由11种不同的颜色组成,这一理念分别代表着绿茵场上的11名球员、东道主南非的11个部落和11种语言。而球面上酷炫的图案则像极了决赛举办地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的外景。
这款号称“最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足球在世界杯上可坑苦了不少门将,飘忽的旋转、诡异的飞行路线让它受到了中国球迷“假不拉你”的调侃,这一点,英格兰门将格林一定深有体会。
第20球:2014年巴西世界杯桑巴荣耀(Brazuca)
在足球王国举办的世界杯又会有怎样的比赛用球呢,阿迪达斯给出的答案是——6 块完全相同的十字形球皮(史上最圆)。
这届杯赛,官方首次将世界杯专用球的命名权交给了广大球迷,在超过100万张选票中,有70%的人选择了“Brazuca”这一名字。这个词在巴西俚语中意味着“热情、骄傲和善意”,大多用以描述巴西人民自由的生活方式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折射出了足球王国对于世界杯的无限向往。
除此之外,足球的图案设计也有着浓浓的桑巴风味,鲜艳的色彩再加上彩带、星星等元素不仅反映了巴西国旗的特征,同时也象征着桑巴足球的活力与乐趣。遗憾的是,桑巴荣耀的结局和64年前的超级得宝一样,成了巴西人永远不愿回首的悲伤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世界杯专用球的演变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体育科技与文明的进步。
无论制作工艺还是外观设计,足球本身也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也有过回归传统或停滞不前,但它们的整体趋势仍是向着更圆、更轻、更标准、更稳定的方向前进。
从早期的18块、经典的32块,到后来的14块、8块、6块,球皮的不断减少就是足球运动不断前进最好的证明。
世界杯有多少块金牌?
世界杯有雷米特金杯和大力神杯两座奖杯。
一是雷米特金杯。奖杯高三十五公分,重约三点八公斤。奖杯上端的雕塑由纯银制成,外表镀金。底座由青金石制成。底座的四面各镶有一面金牌,上面镌刻着奖杯的名字和分别在1930年至1970年九届世界杯上摘得桂冠的球队名字。
二是大力神杯。奖杯高三十六公分,重四点九七公斤,由18K纯金铸造。基座由两层孔雀石组成,上边将用来镶嵌十七块铭刻着冠军球队名称的金牌,按照这一规定,大力神杯将可以使用到2038年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