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弹药聚合弹,河北省复工情况怎么样了?
dnf弹药聚合弹,河北省复工情况怎么样了?
通过您额问题可见您是比较关注河北餐饮的,重点说餐饮,总体上河北复工的广度有了,深度不够,下半年餐饮危中有机,抓住5个趋势。
截止3月26日,河北全境已经连续26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无死亡、无新增疑似。
河北全境低风险区,可以说,河北在疫情防控上是交了比较好的答卷的,从各级统计数据上看,没有河北全域全行业整体复工率的统计数据在公开渠道释放,但是分行业的复工复产数据是有的。
据商务部统计的最新数据,截止3月26日,全国的餐饮业,包含外卖、堂食的餐企,复工率80%。
具体到河北来看,因为没有河北各地区准确的数据,但是从各地区公布的商务数据统计来看,各地与的省会石家庄的复工复产率基本一致,个别地区略低于省会水平。
石家庄本地的餐饮企业,不算外卖,外卖更多的是出于噱头和保持品牌曝光率的考虑,真实的外卖盈利来看,特别的不理想,以美团外卖为例,佣金比例高达23%,行业内部分同行反映能达到30%(此数据待考证),可以说卖一单赔一单。
真正反映餐饮经营的还是堂食,石家庄堂食复工的高峰期是在3月15号以后,我们是在3月23日复工堂食,因为经营的是日式高端和牛烧肉,没有外卖的基因和客群,所以没有上华而不实的外卖。
美团统计的全国餐饮复工日期,基本与石家庄市的情况吻合,3月21日以后复工的占到了57%。
来自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全市餐饮企业1万余家,复业营业3575家,复业率35.7%;其中,有600多家企业开放了堂食服务。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共73家,复业营业63家,复业率86.3%。
从这个数据来看,石家庄的餐饮复工率35.7%,含堂食的餐企复工率仅6%,但是大型连锁企业的复工率是86.3%(含堂食和外卖),大型企业复工率比较高。为什么会出现堂食复工数据这么低的原因在于,“1万余家”这个基数,按照石家庄市正常的30%淘汰率,年前就有撑不住的,加上疫情影响,小微餐厅关张的更多,实际在这个市场上能正常运转的餐企肯定比1万要低,所以真正调动市场活力的餐企复工率,加上数据统计的滞后性,实际应该在8.5%-10%左右。
整体来看河北复工的政策门槛已经基本消除,但是考虑低迷的消费需求(50%)、巨大的运营成本(30%)缺乏防护物资(5%)、疫情风险(5%),原材料供应(5%),个别地区政策性因素(5%)的影响,复工不足,其中占到八成是由于运营成本与需求端的严重倒挂导致。
我们可参考的数据是“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复业率这个数据”整体看,超80%,还是比较乐观的。
简单点说,就是,大众平时能记起来的,消费频率比较高的,大型的,有品牌号召力的餐企复工情况可喜,街头巷尾的小餐厅复工率偏低。
餐企复工的广度有了,但是深度不够还是石家庄的数据和实际情况,已经复工堂食的企业,高达6成的餐饮店,员工上岗率不足50%,甚至有餐厅4000平米的场地,仅有不足5人上岗,主要还是考虑巨大的人力成本。
《2019中国餐饮行业报告》显示,行业平均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占餐企营收32.67%,行业平均原材料成本占营收的41.31%。疫情下,餐饮企业损失了近9成的营业收入,同时承受着人力成本、房租等大量固定支出以及原辅料带来的巨大损失。 数据源自光明网
以我们餐厅为例,在石家庄有5家店,其中一个主力门店,依靠储值的忠诚客户,日均收入才刚刚恢复4成,其他几个门店还要低于这个水平,但是只要是复工了,租金、水电、人工、原材料哪样也少不了,我们员工的上岗率还达到了90%以上,我们是不好意思让某几个员工歇着,几个员工上岗,营运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所以表面一看数据挺好,实质上的复工深度还远没达到,成交量太低,我们餐厅旁边的一家大型中餐店,日接待量不足10桌,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下半年的河北餐饮,危中有机根据光明网的调查数据看,49%的餐企表示疫情结束后3个月能够恢复之前水平,46%的企业表示需要结束后6个月,更有悲观的,认为需要在结束后1年才能恢复,但是我认为,河北餐饮的情况要相对乐观一点,预计在5月中下旬,就能够进入迅速恢复期,三季度末会有报复性反弹,从石家庄几个头部餐饮企业和商业综合体看,已经提前进入快速恢复期,比如北国商城,裕华万达,海底捞、西贝、本土强势品牌小放牛、君禾道等在周末已经迎来消费小高峰,海底捞在本周连续出现排队现象很能说明问题,品牌拉力强的餐企已经率先进入快速反弹,国外疫情如果能严防死守,防止输入,确保国内环境安全平稳的完全解除疫情,餐饮复苏要比我们预想的快,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部署更严格的外部输入管控。
外交部、国家移民管理局26日发布公告:中方决定自28日0时起,暂时停止外国人持目前有效来华签证和居留许可入境。
中国民航局26日发布通知要求,从29日起,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保留1条,且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超过1班。【消息来源:人民网】
普遍性的反弹,应该在官方通报可以摘下口罩之时。
趋势和思考1、不要盲目跟风,产品、品牌、利润是根本
从这次疫情发生后,河北各餐饮企业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纷纷加码外卖自救,根据隔离现状转换消费场景的机会,开发餐饮的第二销售渠道,虽然有头部企业做的不错,比如海底捞开发的便携装调料、锅底等产品迅速火爆,营收和利润都还不错,但是大部分开外卖的餐企的外卖订单量并没达到盈亏平衡,甚至亏损厉害,仅仅是在品牌曝光上还算有所收益,很多不具备外卖基因的企业,强行上马外卖,品牌无拉力,没有外卖规模,只能是冷暖自知,毕竟国内餐饮的强社交属性和菜品的即做即吃才有感觉决定了堂食才是基础;夫妻档小卖店式的餐饮店恐怕已经被高扣点折腾的死去活来了,他们的诉求就是利润,对品牌宣传没有那么强的需求,靠口味赢得口碑更重要,所以不管是中大型餐企还是街边小店根本上还是要在核心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真正的围绕产品和消费体验做文章,才是长久之计。
2、河北餐饮进入门槛越来越高,有上游产业链的餐饮企业会快速壮大
河北餐饮,尤其是石家庄餐饮,品牌集中度很低,石家庄人对川鲁粤、西餐、日料、各种小吃没有很强的偏好,品牌忠诚度低,导致一些单店的活跃周期特别短,每年石家庄餐饮的正常淘汰率接近30%,反而是一些大型连锁企业和真正有特色和好的经营理念的本土企业发展的比较好。
这次疫情在整死一片的危机中,想做长久发展、有实力和团队的企业应该看到机会,这次疫情也是倒逼河北餐饮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一些有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会快速发展,形成规模。除非你想干一票就跑,如果想正儿八经的打造长久性企业,那种以为门槛很低,从市场买买原材料,找个厨师,雇两个服务员,起个名字就干的餐饮只会沦为炮灰,成为每个周期统计的死亡率数字中的一个,所以不要盲目进入餐饮业,是需要技术含量的,也别指望靠一个小单品就能“一招鲜吃遍天”下半场拼的是一个“全面、完整、高复购、稳定、品牌”在战场上死的最多的就是新兵,下半年大鱼吃小鱼,加速整合,规模餐饮企业唱主角。
3、去“伪网红化”
现在很多人对一些所谓的“网红店”越来越憎恶,网红的本质是流量,其原因是花银子请了一些大V、意见领袖来炒作,绑架了流量,而不在产品上下功夫。
我身边就有一些例子,这里有一个“孔某已”的小店,装修很有调调,主打面食和盖饭,有一阵是特别火,一度排队,有一次实在好奇,去吃了一次,几个招牌主食和配菜都点了,就一个感觉“失望”,越是炒作的大,心理预期越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到现在已经寂寂无声了,真个火爆周期也就几个月。
这种就是伪网红,所以要靠品质、靠服务、靠供应链、靠品牌来做真网红,投机的会被无情淘汰。
4、多种方式出击,引导公域流量向私域流量转化
这次疫情,我们的一个主力门店在复工以后,靠着自己的储值客户,这一周时间,快速由4成恢复到7成,几乎没有临时进店的自然流量,全部是预定,前期储备的弹药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准备通过上线外卖的方式导流,因为我们太了解我们的客户了,即便上了也是寥寥无几,这部分客户还不是核心客户,没有必要分散精力,更没必要被第三方方法绑架。
下半年,很多餐企还是以和方法合作为主,包括外卖和推广,但是通过这次疫情爆出的高佣金问题,肯定会有所思考,加快搭建属于自己的流量池,通过运营自己的公众号,直播号、忠诚会员储值的方式进行私域流量转化,比如肯德基自己做的小程序还是非常成功的,拥有自己的客户数据库,而不必需求第三方,老乡鸡的束从轩开直播将人设与品牌调性捆绑,也吸引了大量粉丝。
5、河北餐饮表现出越来越强的集中与商业综合体趋势
石家庄本地的北国商城、勒泰、万达、先天下、万象城几个强势综合体聚合了越来越多的优质品牌,原来的街边店向shoppingmall靠拢,分享综合体的流量同时依靠自身品牌号召力为商场导流,共生共荣。
6、品牌衍生品逐步爆发,周边产品、跨界经营会越来越多
此次疫情,让餐饮企业发现太依靠外卖和堂食都行不大通,“宅经济爆发”消费场景转换,让只用堂食的企业只能干瞪眼,这才有了眉州东坡开起了“眉州东坡菜站”还搞得风生水起的原因,以后大餐企要是卖起了袜子千万不要奇怪,只有品牌足够强,不光能买袜子,跨界打劫的事会越来越多。
以上,是我对河北餐饮的分析,其实看到的很多现象在全国其他省份的餐饮也在发生,河北餐饮说好做也好做,抓住“品质、客户体验、品牌、供应链、私域流量”这几个关键点希望对你有帮助,也可以关注@老李清风 共同探讨,互相学习!杀破狼出自什么典故?
杀破狼乃七杀、贪狼、破军三星合称,最早见于<易经>,属于紫薇斗数,是紫薇命盘中的一个格局,在紫微斗数中的108颗星中最重要的有14颗主星,其中包括此三星,在命理学中,它们永远成三合会照,杀破狼星系是命运转变的一个枢纽,表示着一种动荡和变化,限年逢杀破狼,多主变革开创,变好还是变坏则看主星是庙旺还是失陷,以及吉多还吉少。因此古时多代表帝王之相。而也有古代那些征战沙场的大将军,多半也是属于这种命格,有此命格之人一生飘迫,大起大落,却有着一举成名的英雄体质。
七煞 为 搅乱世界之贼
破军 为 纵横天下之将
贪狼 为 奸险诡诈之士
此三星 一旦 聚合 天下必将易主 无可逆转!
所以一般古时有说杀破狼三星入庙多预示着改朝换代。
周天子得到了怎样的待遇?
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似乎都遵循着兴盛中衰的发展轨迹,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一个朝代,绵延了将近八百年。西周十二王延续280年,东周十八王,享祚367年,公元前403年缩为一个诸侯小国,至公元前249年正式被秦吞并。
周朝:从神坛到凡夫俗子一周分两半,西周和东周。夏商以来的封建制度至西周发展至巅峰,成为后世中国传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模板。周候始祖名弃,姬姓,自称为“黄帝子孙帝喾后”,在尧时为农官,教民种稷,又称“后稷”,被奉为农神,弃之后人,至夏还是农官,到商代受封为候。
周候在祖父孙三代之内强大起来,并联合西北、西南羌和巴蜀九族共伐商,消灭了99个亲商的方国,制服了652个其他诸侯,建立了周朝。在政治上,周朝的八百年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封建”,即分封诸侯建国。周朝把全国土地封给八百诸侯分治,有公、候、伯、子、男五个爵位,土地公有,建立井田制,简单来说,就是以周朝为中央政府的联邦制度。
周天子有一个美梦,那就是一牢永固的将周朝进行到底,这个底能走多远?为此,周朝是做了充分周密计划的,只不过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个美梦最终也成为了不可实现的春秋大梦。
周天子分封诸侯是有私心的,诸侯国的君主大半都是姬姓,都是他的亲族成员。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防止外族成员起来造反,退一步讲即使造反,姬姓的诸侯们也能联合起来将其消灭,从而控制大局,家还是咱们周家的。
周朝治天下,诸侯格外强盛,在最强盛时,大诸侯占有五百里土地,而周王拥有的土地却不到千里。这样的情况说明,周朝表面作为权力的中心,实质上他的权力是分散的。在立朝前期,各诸侯无论大小都按臣子礼节侍奉天子,其权力分散的弊端还不足以隐现。这其中周朝的文化建设是立了功的。
周朝的文化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其核心就是“礼乐”。“礼”是政治准则,又是道德规范,这就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了一起。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根本性的典章制度,完善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这些制度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也成为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色。
所谓“礼崩乐坏”,就是周朝没落的开始。有实力的诸侯们不想再朝拜周天子了,明明我实力强盛,还要让我去给你下跪,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又不能公然反判,毕竟周礼的影响力太大了,这可是大不敬之罪。因此,春秋时周礼在整体上还是支持和维系现实生活秩序的基本文化准则。
西周的灭亡,历史将罪过推给了一个女人褒姒,如若不是烽火戏诸侯,怎来灭国之灾。这只能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一群男人们的托辞。褒姒顶多是个导火线,周幽王昏聩是一方面,而周王室中的党派斗争,再加之对西北少数民族经营的失败,这才是灭国的根本原因。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已进入一个纷乱的年代。至东周,周天子的权威不断下降,各诸侯群强并起,周室逐渐被彻底架空,成为有名无实的统治者,至公元前249年,东周被秦所灭。周室天下的最后一任天子是周赧王,且看秦王是如何对待这位曾经的天子的?
周赧王的最后时光秦国太强大了,引起了其他六国的不满,其中楚国便打算联合六国讨伐秦,但是得有个名堂,这个名堂就到了周赧王身上,把周赧王捧为盟主,挟天子之名诛讨秦国,这是再好不过的理由了。
当时正值秦要向周国发动进攻,楚国使节来这么一说,这不正是先发制人之术吗?周赧王当下便答应了,于是楚王又派人与韩、赵、齐、燕相商,五国选定时间打算一起向秦发动进攻。
话说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此时的周赧王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要兵没兵,要粮草也没有,一无所有怎么打仗,那就借呗,面子还是在的。周朝的疆土被韩赵分成两块,由两个周公分别统治,一个是东周公,一个西周公,这里的东西周只是周朝的小诸侯国,周赧王算是跟着西周公过日子。
周赧王要打仗,西周公给主子征集了一对五六千人的军队,车马粮草都是向有钱人借的,还写了借条,约定等战后缴获了金银财宝,再加息偿还。
西周公领着勉强组织好的军队,到了约定地点,等着其他几国兵马来汇集。但此时的情势是,韩国正面临秦国的进攻,不敢出动。赵国也刚摆脱秦国的包围,不想再惹硬汉了。齐国奉行与秦修好的策略,不愿联合伐秦。因此前来汇集的军队只有燕、楚两国,但谁也不肯贸然先战,都在观望中。
秦国见没什么动静,马上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了。秦增兵援助攻下韩国的阳城,又派大将率兵十万,驻扎于函谷关外。燕楚两国军队等了三个月,望穿秋水,也不见其他国的兵马前来,军心涣散,只好各自打道回府,西周公见状也只好回撤。
周赧王出兵不战而回,但军资损耗不少,上门前来讨债的富商挤满了王宫门口,周赧王日夜不得安宁,只好躲在高台之上,后人把那座高台叫做“避债台”,所谓债台高筑也是这么来的。
却说秦王听到燕楚撤军了,随即下令进攻周赧王。赧王思量自己一无兵丁二无粮草,原打算躲到三晋,在西周公的劝说下选择了投降。
昔日辉煌的周室天子,带着众臣、王眷到文王庙、武王庙大哭一场后,捧着周朝的舆图来到秦军大营投降。舆图共36城,三万户人,交予秦军,至此西周属地已尽,东周尚存。
赧王君臣子孙一大家子在秦军的“护送”下,见到秦王,马上上前叩首谢罪。秦王见其可怜,便将梁城封与赧王,降级为周公,以安度晚年。原来的西周公降为家臣,东周公贬为东周君。周赧王年岁已高,经不起颠簸,身心受累,到梁城不足一月便病亡了。至此,周朝宣布灭亡。
赧王死后,秦王马上发令,废除周朝国号,又拆毁了周朝祖庙,并把庙中的祭器运回秦国,其中有九个标志性的大鼎要搬到秦都咸阳,但最后只迁走了八只,其中一只据说从船上飞起掉水里了。当时负责运送的将军梦到周武王,端坐在太庙上斥责他,并抽了他三百鞭,后来这位将军背生毒疮,因此而送了命。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但这个传说似乎就像一个魔咒一样预示了秦朝的短命。
后来,残存的东周君听说秦国接连死了两任国王,就派人到各国游说,试图再次联合抗秦。这时吕不韦已在秦国混得一席之位,他对秦庄襄王说,西周已灭,东周也没必要留着了,早点绝了那些自以为是周朝后人的希望。这样,秦国又收了东周的七城。之后,再无周朝什么事了,事实上,周赧王的驾崩已宣告周朝的正式亡国。
至此,我们看到秦国还没有统一六国,周朝就已灭亡了。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的秦朝和周天子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埃博拉病毒这类生物的存在意义何在?
发现头条提问题越来越有水平,越来越怪味,头条也是每天看的最多的,天天低头族,得了头条病
查看一下资料,埃博拉病毒是死亡率极高的。50%~90%患者会全身大出血,器官彻底崩溃破碎,全身每个毛孔会往外渗出血,直到血流尽,死尸解剖基本不会有收获,因为患者体内只剩下一滩污血和早就崩坏了的器官胶质,是一种能让人融解的病毒。传说中的“僵尸”原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造成的,病毒感染者在连续高烧数小时后,陷入昏迷或者昏厥状态,征兆与临床死亡极为相似。但几小时或几天后,病人忽然苏醒,并且进入一种极具攻击性的状态。意识模糊,扑向撕咬所有运动的物体,包括人和动物。病毒使病人分泌大量唾液,并且引发内出血。在外人看来,这个忽然复活的死人嘴角流下了鲜血、眼神变得呆滞,已经变成了一个“僵尸”或者“诈尸”。埃博拉病毒如此恐怖,目前无有效治疗,预防成了唯一的手段,相信没人愿意得这种病。
生病和死亡,人人避之不及,财富和健康,个个欢喜不禁,但从生物圈天择角度看,埃博拉病毒存在的,必定是合理的,大自然有自己的逻辑,狼对兔子而言,是恐怖的存在,狼和兔子对人而言,不过是认识、研究、利用的物种而已,人类依据自己生物利己属性来定义其他物种有益和无益,有害和无害,有用和无用,但人的所作所为对地球而言,是不是恐怖存在?人是不是依附在地球表面的病毒?
人们喜欢大熊猫天然蠢萌而加以特殊保护避免灭绝,人们讨厌老鼠、蟑螂、蚊子而想办法消灭,这是人类的逻辑,不是大自然的逻辑,人类现在是加剧干扰了这个天择原理,地球生物圈每个物种都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存在必定有合理的逻辑,地球生物历史上无数物种出现和消失也是自然规律,假如人们彻底消除埃博拉病毒,就像消除天花病毒一样,(天花病毒并未从地球消失,而是作为物种多样性,保存在生物实验室里),结果会怎样呢?没有人可以知道结果,用蝴蝶效应来说明: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蝴蝶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在生物链组成的生物网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会对周边的物种产生影响,导致周边一片生物链断裂。而生物网是否有办法通过其他方法链接上,就要看大自然的造化了。比如恐龙灭绝,人类才能崛起。
埃博拉病毒对于造物主来说,意义在于精妙生物圈的一个环节,对于现在人类认知来说,增加了生老病死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痛苦、一种死亡方式而已,想办法治愈、消除埃博拉病毒,减少痛苦,人类会用自己的方式,而不会考虑造物主的生物圈的用意
李傕和郭汜后来怎么样了?
作为董卓麾下最有名的两个大将,李傕、郭汜曾一度闹得天下大乱。最终,郭汜被部将反叛干掉,李傕则是被曹操打败后干掉。
李傕和郭汜二人,原本是董卓的部将,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跟着董卓。李傕出身不详,但肯定出身不高。而郭汜当初则是马贼,后来投靠了董卓。
两人投靠董卓之后,因为善于用兵,打仗勇猛,所以得到了董卓的重用。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汉灵帝死后,汉朝高层爆发了剧烈的冲突。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为了争权,互不相扰,都想要除掉对方。何进为了除掉宦官集团,便下令从外面调兵进京。当时何进从外面调来的军队当中,就包含了董卓这一系,而且董卓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一支。
但是,就在董卓还没赶到京城之前,宦官集团却抢先下手,趁着何进入宫,刺杀了何进。何进死后,部下袁绍等人,为了给何进报仇,带着何进在京城的部曲冲进宫去,要诛杀这些宦官。而宦官们则是抢先一步,带着皇帝逃出了洛阳,逃到了洛阳周围的北邙山上。
就在此时,董卓赶到了。
董卓赶到之后,在北邙山上救下了刚刚登基的汉少帝刘辩,然后带兵护送小皇帝回京。回城之后,董卓迅速控制了局面,先是以小皇帝的名义,将原本由宦官集团把持的禁军收入麾下,然后又联合士族,将何进的部曲全部吞下。
与此同时,董卓又着手清理那些,之前和他一样奉何进之命,来京城诛杀宦官的地方军。这些外援地方军当中,实力最强的要数丁原。董卓以高官厚禄收买了丁原麾下的大将吕布,然后由吕布刺杀丁原,董卓再将丁原的军队全都吃下。
就这样,经过一番操作之后,董卓已经在京城一家独大了。皇帝在他手上,军队也在他手上,朝政自然也就由他说了算了。
至此,董卓开始把持朝政。
董卓收拢各方军队之后,自然要进行整编,建立自己的嫡系军事集团。在这个集团当中,老大是董卓,自拜相国,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董卓之下,便是几位心腹中郎将,分别是: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这几位中郎将当中,最被董卓信任的是牛辅,因为牛辅是他女婿。中郎将之下,就是一些实权校尉,李傕、郭汜等人,便名列其中。而他们的顶头上司,就是董卓的女婿牛辅。
完成了对军队的整编,彻底把持了朝政,此时的董卓,权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为了方便自己控制,董卓废掉了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也就是我们后来熟悉的汉献帝。
董卓的这番操作,自然引起了京城以外的各地豪强联合抵制。很快,一支声势浩大的讨董联盟成立,因为讨董联盟当中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函谷关以东的各地官员,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关东联盟。
董卓VS关东联盟。
第一阶段,关东联盟成立后,董卓为了方便防守,决定挟持汉献帝,将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然后在长安周围,布置了层层大军。五大中郎将当中的三位,分别镇守三地:牛辅屯安邑,段煨屯华阴、董越屯渑池。这三个地方,都是进军长安的要地。
至于五大中郎将当中的另外两人,胡轸之前刚刚统兵去和关东联盟交战,败给了孙坚。徐荣则同样领兵,参与对关东联盟的作战,先打败了曹操,然后又击败了孙坚。
而当时的李傕、郭汜二人,便跟随牛辅,一起镇守安邑。
第二阶段,关东联盟因为是一个相对松散的联盟,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所以各家都打着火中取栗的念头。都希望别人打头阵,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但当大家都这样想的时候,谁打仗呢?
随着关东联盟当中,愿意死战的曹操、孙坚相继败亡之后,剩下的关东诸侯,开始畏惧董卓的军势,止步不前。而且此时大家骤然发现,与其去打董卓这个最难啃的骨头,还不如直接对盟友下手,利益更大!
于是,短暂辉煌一时的关东联盟,就此陷入内战当中,再无人去管董卓如何。
第三阶段,在关东联盟开始陷入混战之后,东汉的铁杆粉丝,名将朱儁同志,终于看不过眼了。既然你们关东军出工不出力,老子就自己打。朱儁在河南募兵,打出了讨董的旗号。要说朱儁这个人 还真有两把刷子,不负名将的称号。接下来,朱儁带着这支刚刚组建的军队,硬是一路所向披靡,甚至一度攻下了洛阳。
为了阻挡朱儁,董卓火速派自己的女婿牛辅,率重兵迎击朱儁。身为牛辅部将的李傕、郭汜二人,自然也跟着一同前往。为了方便统一管理,董卓将五大中郎将之一的段煨所统辖的军队,也一并交由牛辅指挥。
如此一来,董卓麾下的大半精锐,就都在牛辅手上了。凭着这股精锐,牛辅倒是暂时挡住了朱儁的攻势,双方暂时僵持了下来。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出事了。
董卓死了。
原本权势熏天的董卓,身在长安,在层层保护之下,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这段故事应该都耳熟能详。董卓在朝中势大,关东军无力进攻,所以身为司徒的王允,巧设美人计,使得董卓和吕布反目成仇,最终,吕布刺杀了董卓。
董卓一死,天下格局,顿时再次大变。
董卓虽然死了,但因为他是被刺杀的,所以麾下的兵马依然完好无损。凉州军团的大部分兵力,还是驻扎在安邑到渑池一线,阻挡关东联盟西进。因为董卓死得太过突然,所以这些原本归属于董卓的部将,一时间也有些发懵。
很快,大家就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董卓死后,王允联合吕布,暂时执掌朝政。五大中郎将当中,徐荣、段煨、胡轸三人,因为此时手上已经没有多少兵马,所以直接投降了王允,表示愿意向王允效力。不过,这三人的投降,于大势无益。因为此时凉州军团的大部分军队,都掌握在牛辅和董越手上。
这三人投降后,剩下的董越和牛辅也是慌张无比。董越连忙跑去找牛辅商量对策,但是,董越见到牛辅之后,牛辅却选择直接将其杀死,然后吞下了董越执掌的军队。
就这样,大部分的凉州军团,都落入到了牛辅的手里。牛辅本就是董卓的女婿,如今又执掌了大半的凉州军团,自然成为了凉州军团的新任老大。
此时的牛辅,可以说是大权在握。他的决定,将决定天下的最终走向。不管他选择联合哪一方,哪一方都将实力大增,彻底改变天下的格局。
但遗憾的是,牛辅做出了一个蠢到不能再蠢的决定。
当时牛辅吞下了董越的军队后,总怀疑麾下的士兵也要造反。所以后来,当他麾下士兵为了保命,连夜逃出军营造成军营异动的时候,牛辅以为士兵是造反了,打算杀掉他。牛辅当即带着金银珠宝,带着五六个亲信逃跑了。更扯的是,在逃跑途中,那几个亲信竟然还见财起意,干掉了牛辅。后来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钱财,后来几人还拿着牛辅的首级,去长安领尚去了。
牛辅的死,简直就是离奇!
比他岳父董卓死得更离谱。
实在是太扯了。
牛辅一死,凉州军团基本等同于土崩瓦解,再难成大事。剩下的几个校尉,如李傕、郭汜等人,也没想过要成什么大事。虽然目前凉州兵由他们执掌,但他们几个,也只是希望能够凭目前手上这点兵力,换取一个荣华富贵就足够了。
但是接下来,曾想出美人计除掉董卓的那个王允,不知道咋的,脑子忽然也短路了,竟然坚持解散凉州军团。
王允要解散凉州军团,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牛辅死后,此时的凉州军团,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所以,如何处理凉州军团,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此时朝政大权,都掌握在王允手上,所以自然由王允说了算。
王允的计划是,是先剥夺所有凉州系将领的军权,然后下令让关东联盟的人,才控制那些普通的凉州军团士兵。
对于王允的这个计划,当时不是没有人提出过质疑。有人曾向王允谏言:凉州军之前和关东军打了那么久,双方早已结仇。让关东军去接管凉州军,容易造成兵变。不如让皇甫嵩去统辖凉州兵,可安军心。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办法,应该算是最稳妥的办法。如果王允真的采用了这个法子,接下来的时局,大概率是由王允把持朝政,然后逐步平定地方叛乱。要是那样的话,说不定东汉还能再延续一段时间,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时代了。
但是,王允表示坚决反对。
王允认为,关东军之前和他们一起反董,他们才是一条线的。如果不解散凉州军团,关东兵会觉得我们不重视他们,关东军的将领会不服。
不得不说,王允真不是个能做大事的人。
但凡枭雄,谁会想出这么没脑子的办法?就为了让人服气,所以就给自己埋雷?
典型的读书人思想。
王允决定解散凉州军团,但是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可就迅速变味了,变成了王允要对凉州军团追责,把所有凉州军团的将领全部清理掉。
本来统领凉州兵,安心等待朝廷安抚,希望能够得到一个荣华富贵的李傕、郭汜等人,这下彻底绝望了。不光他们绝望了,就连那些普通的凉州兵,也都觉得绝望了。
我们之前只是听从上级的命令,有什么错?我们现在只是想回家,有什么错!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凉州军团内部,有个谋士向李傕、郭汜二人,献上了一记。
这个人,就是后世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的贾诩。
贾诩当时向李傕、郭汜二人献策道:如果你们现在放弃军队逃跑,以后随便来个村长都能抓住你们送官。但是现在,为啥不趁着你们手里还有军权,直接西进长安,为董卓报仇呢?一旦成功,你们就能挟持汉献帝,把持朝政,大事可成啊!
正是贾诩的这条计策,彻底断绝了东汉的希望。
李傕和郭汜二人,都是属于那种能打仗,但是文化水平不高,没什么韬略的将领。俩人听了贾诩的计策之后,觉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于是,李傕和郭汜当即向长安进发,并且收拢凉州兵,等打到长安的时候,两人已经纠集了十几万人。
这下,王允彻底慌了。
王允万万没想到,两个小小的校尉,竟然真的敢造反。王允当即下令,让之前投降的那两个中郎将胡轸、徐荣领兵,前去抵抗。但是结果,双方兵力根本就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自然挡不住李傕和郭汜。最终,徐荣被杀,胡轸投降。
凉州军团,兵临长安城下。
此时的长安,虽然由王允和吕布共同把持朝政,但实际上城内的兵力极为有限。仅有的一部分兵力,之前还交由那两个中郎将主动出战,结果最后也是肉包子打狗。所以这时的长安城,在凉州军团面前,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至于吕布?个人勇武还行,但他一个人,挡得住十几万凉州兵吗?
所以,凉州军团很顺利地就攻入了长安。
李傕和郭汜率兵入城之后,吕布败走,而王允则被他们诛杀。汉献帝被迫封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
凉州军团入城,对于长安来说,是一场浩劫。
李傕和郭汜两个人,本就出身不高。李傕是老兵痞,而郭汜当年则是马贼。这样两个人,自然不能指望他们统领的军队,有什么严明的军纪。再加上先前两人收拢凉州兵,喊出的口号就是让大家抢夺关中地区的财物,然后回家。所以攻破长安之后,凉州军团洗劫了整个长安城,百姓死伤无数。
不光百姓遭殃,就连那些原本位高权重的官员,也遭了难。越有钱的官员,被抢得就越狠。一时之间,原本繁华的长安城,变得如同一座人间炼狱。
接下来的几年里,关东联盟继续混战,大家都忙着各自扩张地盘,压根没人管长安这边如何。李傕、郭汜二人,再加上当年牛辅麾下的另一个校尉樊稠,共同执掌朝政。但是后来,樊稠又被李傕指使人刺杀,大权终归于李傕、郭汜二人手中。
李傕和郭汜为首的凉州系,从攻入长安开始,大概维持了两年多的统治。这两年的时间里,凉州系挟持汉献帝,把持朝政。尤其是在樊稠死后,两人的权势更是达到了顶点,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
但是,这两人的成功,对于他们所辖制的关中地区来说,却是一场浩劫。
一个老兵痞,一个马贼,能指望他们有什么治国之道?在这两人的治理下,原本富庶的关中地区,终于遭逢大劫。军队随意抢劫,百姓民不聊生。尤其是公元194年,这一年,关中地区大旱,军队缺粮。为了保证军队的粮食安全,李傕、郭汜更是任由麾下军队,随意抢劫百姓,这就导致老百姓彻底活不下去了,只能南逃。经过李傕、郭汜这么一闹之后,关中地区,十室九空。
面对如此惨状,李傕、郭汜二人,没有任何同情,更没想过要治理好关中这块地方,而是继续开始夺权。随着樊稠的死,大权便由两人共同节制。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两人执政,必起纷争,原本并肩作战的两人,开始渐渐有了相互猜忌的心思。
彻底导致二人决裂的,是一次偶然事件。
李傕为了笼络郭汜,经常把郭汜找到家里去喝酒。男人嘛,喝酒自然要找美女助兴,尤其是古代,两人又是这种身份,找美女自然就成了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是引起了郭汜妻子的不满,郭汜妻子怕李傕回头送给郭汜女人,抢了自己的地位,所以就在郭汜面前说李傕的坏话,说李傕想要毒死他。就这样,郭汜对李傕渐渐起了疑心。
郭汜的夫人,本意是希望郭汜以后不要再去喝酒,但她没想过,她的这种做法,会让两人彻底决裂。又过了几天之后,郭汜又去李傕府上赴宴,李傕大概是出于友好的目的,玩了命的给郭汜灌酒。郭汜这下却坚定认为,李傕想毒杀他,出来之后赶紧以粪汁催吐。
回去之后的郭汜,当即下令,调来自己的直属军队,进攻李傕,李傕则是同样率兵应战。就这样,两人一打就是好几个月,死了上万士兵,普通百姓更是殃及无数。
所以说,喝酒有什么好处?
这俩人开战之后,两个人倒是都很没脑子。汉献帝就在旁边,居然都没人想着,先去抢汉献帝,拿到一个君臣大义。直到开战之后,郭汜才想起来去抢汉献帝,但是计划被泄露了,李傕抢先下手,将汉献帝抢到了自己的军营,郭汜则随后劫持了前来劝和的文武百官。
但是,李傕这个大老粗,抢到了汉献帝之后,根本不会善待汉献帝。当时汉献帝惨到什么程度?据《资治通鉴》记载:汉献帝当时被李傕挟持之后,软禁起来,和外面彻底隔绝,外面的粮食也送不进来。汉献帝请求李傕送五斗米、五具牛骨头来,而且还不是做好送来,送生的就行,我们自己做。结果李傕最后只分给汉献帝五块已经臭掉的牛骨头,根本没法吃。
堂堂皇帝,混到这个份上,也真是够惨的了。相比之下,后来汉献帝虽然也被曹操挟持,但至少待遇要好太多了。
李傕和郭汜相互进攻了五十多天,谁都没能奈何对方。恰好这个时候,凉州军团的又一方大佬张济赶到,居中调停,二人这才算罢手。直到这时,汉献帝才算被解救出来。但此时的长安,已经彻底毁于之前的战斗当中,根本没法居住。于是汉献帝率领残存的文武百官,想要返回洛阳。
此事的李傕和郭汜二人,大概是正在忙于解决和对方的争端。所以一时之间,两人倒是没空搭理汉献帝了,竟是任由汉献帝前往洛阳。直到两个多月以后,两人才重新达成协议,后悔放汉献帝东归洛阳,打算再联合出兵,抢回汉献帝。汉献帝好不容易逃出虎口,哪还会想回去?于是开始一路且战且逃,离开长安之后,先是逃亡弘农,然后进驻安邑,最后回到了洛阳。
此时的洛阳,也早就残破不堪,根本无法作为都城。但是好在,此时的汉献帝,可以稍微独立自主了。到了洛阳之后,汉献帝当即下令,号召各地的割据势力前来援救他。但是结果,只有曹操愿意搭理他,并且抢先一步赶到了洛阳。
曹操到了洛阳之后,以洛阳残破为名,将汉献帝迁往许昌。汉献帝才出狼窝,又入虎口,从此开始了被曹操挟持的岁月。
至于李傕和郭汜,经过这么一番闹腾之后,彻底展现出了他们的无能。麾下的各种人才,也开始对他们彻底丧失信心,转投他主。比如当初建议两人进攻长安的贾诩,就是在这时离开的。没了汉献帝这张王牌,麾下又开始逐渐叛逃,两人的日子也是过得越来越惨。
最终,郭汜被麾下的伍习杀死,死后余部被李傕兼并。李傕虽然兼并了郭汜的余部,但很快,曹操就打了过来,李傕节节败退,被曹操麾下的将领杀死。李傕死后,被砍下首级,送往许都。曹操下令杀其三族,汉献帝则将李傕的首级挂在许都城门上示众,可见汉献帝到底有多恨李傕。
李傕、郭汜二人,能够逞一时之勇,把持朝政,完全是时势造就。和同时代的那些枭雄相比,他们两个人既无谋略,也无名望,纯粹是因为董卓死后,种种巧合之下,才能有所作为。但这两个人的成就,对于原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来说,无异于是踩上了最后一脚。自此之后,天下彻底分崩离析了。
至于这两个人最后的结局,相对他们之前的所作所为来说,也只能算是罪有应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