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游戏,你的孩子偷玩游戏吗?
儿童小游戏,你的孩子偷玩游戏吗?
强制没收对孩子来说已经不起作用了,反而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1
妈妈没收了孩子的手机之后......
小武妈妈因为孩子沉迷手机,上星期把他手机收缴了。前天陪孩子出门,他见到一个小吃店,说要去买点吃的东西。但妈妈在车上等了六、七分钟还没见他回,就自己下车去小吃店看看。
孩子正在店里一个角落,玩一部智能手机。他一看见妈妈进来,就赶紧收起手机。
问他手机是谁的,他很不高兴地说是借同学的,之前因为母子之间为手机多次发生冲突,所以,妈妈也没有逼他交出来,就跟他说——尽快还给同学吧,今后不许找同学借。
从这件事我们发现一个事实:我们不给孩子买手机,或者孩子没有手机玩,迟早有一天,孩子一定会从别的地方,用他的方式获得手机来玩的。
借他人的玩——耗费自己的时间、情感等,以讨好建立社交关系而换取;
偷他人的玩——趁他人不知情,不注意时,私自取走他人财物;
抢他人的玩——以损害德性和良知的方式,“霸凌”他人获取财物;
接受馈赠玩——接受他人馈赠,而导致“被爱”认知的重新定义。
2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强制禁止可行吗?
近日,家在广州的梁先生就尝到了后果:儿子一怒之下,砸碎了家中价值180万的古青花瓷碗!
他上五年级的儿子小浩,平时喜欢玩手机游戏,最近更是迷上了,不论是在路上,餐桌上,还是在床上,总是低头玩游戏。家长不论怎么劝,小浩就是不听。梁太太经常对着梁先生唠叨,希望做爸爸的能解决这个问题。
梁先生趁着小浩睡觉,把儿子手机里所有游戏都禁用掉。
第二天,小浩发现游戏点击了却玩不了,以为是手机坏了,立刻变得狂躁,把手机猛砸到地上,还跺上2脚。
妈妈上去阻拦,小浩又拿起桌上的遥控器,往外一甩,砸到了那个青花碗。碗,顿时碎了。
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有两种家长:
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就像上面这位梁先生一样,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
一种是软弱的家长。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
这两种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凡是爹妈说过“不许玩游戏”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戏就不肯放手,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
再次,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机、平板电脑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学会欺骗父母。
第二种,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表示抗议。
这些孩子常常冲动、任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宠坏的孩子”。
3
孩子对手机的渴望有错吗?
在家长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他们在快速地长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所以,我们必须对孩子的成长有足够的认知,否则,我们将犯的错误不是“掩耳盗铃”,就是“自欺欺人”。
孩子到了读中学,甚至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基本上就开始对智能手机产生了拥有的渴望。孩子对智能手机的渴望,不是因为通讯交流的需要,而是对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
这份好奇心,实在是太强大了,也是孩子对自己未来生命建立信心的很重要因素。我们孩子已经完全可以真实地发现,在同龄人中有智能手机者,与没有智能手机者区别极大,不仅仅在玩游戏方面,还在人际交往的优势方面,在获取大千世界的新知识方面,在与当下社会热点信息,尤其是孩子们兴趣最浓的时代偶像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方面,区别更是突出。
这些区别的存在,意味着孩子的自信心和骄傲感的差异。
由此可见,我们给不给孩子玩手机,已经完全影响不到孩子有没有手机可玩了。在这件事情上,让玩不让玩,只能向孩子宣告我们够不够爱他,尊重他,信任他,而无法实现我们对孩子接触手机的管控目的,更无法实现对孩子思想活跃程度及学习哪些知识的管控。
4
限制孩子玩手机,父母应该怎么做?
有一种能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通过这种方法,没有任何一方会输,可以称之为“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
跟孩子“约法三章”的好处是什么呢?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
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四点: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求推荐一个适合高三学生玩的放松类游戏?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学会释放紧张的情绪,懂得松弛之道。
2.让学生集体体验放松的感觉,掌握自我放松的要领和技巧。
二、活动时间
大约3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放松音乐磁带。
四、活动场地
室内。
五、活动程序 1.热身“过电”游戏 全体同学以圈形站立,伸出左手手心向下,伸出右手食指向上与相邻同学的左手手心接触。主持人随机喊一些数字,当喊尾数是7的数字(如27、37、47……107……)时,学生要设法左手抓,右手逃,以体验心理紧张的感觉,可反复几次。 2.让学生先体验肢体紧张的感觉。体验的顺序依次为手臂部、头部、躯干部、腿部。 (1)手臂部的紧张。伸出右手,握紧拳,紧张右前臂;伸出左手,握紧拳,紧张左前臂;双臂伸直,两手同时握紧拳,紧张手和臂部。 (2)头部的紧张。皱起前额肌肉,像老人那样皱起眉头;皱起鼻子和脸颊(可咬紧牙关,使嘴角尽量向两边咧,鼓起两腮,仿佛在极痛苦状态下使劲一样)。 (3)躯干部位的紧张。耸起双肩,紧张肩部肌肉;挺起胸部,紧张胸部肌肉;拱起背部,紧张背部肌肉;屏住呼吸,紧张腹部肌肉。 (4)腿部的紧张。伸出右腿,右腿向前用力像在蹬一堵墙,紧张右腿;伸出左腿,左腿向前用力像在蹬一堵墙,紧张左腿。 3.让学生进行想象放松。 播放轻柔的音乐,根据主持人的指导语让学生进行想象放松: “我仰卧在水清沙白的海滩上,沙子细而柔软。我躺在温暖的沙滩上,感到舒服,能感受阳光的温暖,耳边听到海浪声音,感到温暖而舒适。微风吹来,使我有说不出的舒畅感觉。微风带走我的思想,只剩下一片金黄阳光。海浪不停地拍打海岸,思维随着节奏飘蒎,涌上来又退下去。温暖的海风吹来,又离去,带走了心中的思绪。我感到细沙柔软、阳光温暖、海风轻缓,只有蓝色天空和大海笼罩我的心。阳光照着我全身,身体感到暖洋洋的。阳光照着我的头,我感到温暖与沉重。 轻松暖流,流进右肩,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我右手,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又流回我右臂,感到温暖沉重。又流进我后背,感到温暖沉重,从后背转到脖子,脖子感到温暖沉重。 我的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左肩,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了左手,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又流回左臂感到温暖沉重。 我呼吸变慢,变得轻松。心跳也慢,有力。轻松暖流,流进右腿,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右脚,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又流回右腿,感到温暖沉重。 呼吸变慢,越来越深,越来越轻松。轻松暖流流进腹部,感到温暖轻松;流到胃部,感到温暖轻松;最后流到心脏,感到温暖轻松。整个身体变得平静。心里安静极了,已经感觉不到周围的一切,四周好像没有任何东西。我安然躺卧在大自然中,十分自在。(静默几分钟后结束) 4.学生分享体验感觉。 六、注意事项 1.放松的环境要保持安静,光线不要太亮,尽量减少其他无关刺激。 2.学生可以找到任意一个放松的姿势,使自己处于放松、不紧张的状态,可以靠在沙发上,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躺在地板上。 3.放松时,学生闭上眼睛并配合深慢均匀呼吸。 4.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紧张和疲劳是现代许多人的感觉,对中学生而言,他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情绪容易紧张焦虑。学会放松,不仅可以松弛自己紧张的神经,而且也是一个人生活所应持有的态度。放松技术有很多种,它们对调节情绪都是比较有效的。效果大小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是否真能掌握要领。要领主要有两个: (1)在整个放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深慢而均匀的呼吸。 (2)要能体验随着想象有股暖流在身体内运动。显然,要掌握好两条要领必须经过多次练习和反复体会。 放松前的紧张动作是为了更好地体验放松的感觉,这种感觉越强,人的记忆就越牢固。放松训练对增强机体的能量水准、消除消极情绪、促成积极的心理状态有重要作用。考试焦虑症患者、人际交往中容易怕羞紧张的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明显的收益。 这个游戏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主持人的提示语进入放松状态,但也有少数学生达不到松弛的状态。作为主持人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 2.活动案例 有一位同学,刚进入高中,感觉不适应能力,很容易紧张,与人谈话时也不例外,遇到老师提问或考试时紧张得更厉害。他参加完放松训练后,感觉特别好,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不用那么紧张。在主持人耐心的指导下,他大体掌握了放松的要领。他很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来降低自己紧张的程度,于是提出想每天放学后到心理松弛室来进行放松,一来是这里的环境比较安静,二来也是想让主持人督促他每天坚持做放松训练,因为他担心自己意志力不够,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主持人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后面的一段时间里,这位同学几乎每天坚持做松弛训练,只有一次他因生病没有按时来。最初的几天,他做完了放松训练,感觉都很好的,可一到教室,他又觉得比较容易紧张,他开始怀疑放松训练到底管不管用。这时主持人及时消除了他的疑虑,告诉他放松训练至少需要几个星期甚至数月的练习,这也是一个锻炼意志的过程。一旦达到了一个境界,放松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到那时就不用去刻意做放松训练了,因为你的心境已经平和下来,情绪已经放松了。坚持了一个多月,这位同学的容易紧张的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考试时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得厉害,基本上能正常发挥了。他很高兴,他说他要把这种放松训练介绍给他的一位也容易紧张的好朋友。 3.学生感言 可能是平时学习太紧张了,我已经好久没有这种放松的感觉了,想象着自己躺在海边的沙滩上,听着海浪的声音,感觉舒服极了。看来,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操作要领,放松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关键还是平时要把放松当成一种习惯。 刚开始做游戏的时候,我还没什么感觉,后来我好像进入了状态,能随着主持人的提示语进行放松。再到后来,我感觉自己整个身体都松弛了下来。真想不到,语言暗示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在平时,我就要学会经常用语言暗示自己不要紧张,时间长了,也就真的不紧张了。紧张还是放松,“心灵”说了算了,原来的紧张也都是自己搞出来的,现在的放松也是自己能实现的。
想问下steam上有没有一些免费好玩的游戏?
其实只要不是新出的游戏,大部分都会打折降价,压根没有你想的那么贵。
以现在学生的实力,我大概推荐史低价50以下的游戏给你。
生存类《方舟、生存进化》:27元、《森林》:38元、《深海迷航》:40元、《洪潮之焰》:9元、《七日杀》:26元
这几个生存游戏风格都不同,总体质量《方舟》最好,内容最多,而且玩的人也很多,如果单机玩腻了,你还可以去官方服务器和其他人一起玩,加入部落或自己建立部落,去拆其他人的家,和别人打PVP。
《森林》、《深海迷航》、《洪潮之焰》这三个是带一些目的性的生存游戏,玩起来也不错,一个是在岛屿上生存,一个是在深海之下生存,还有一个是撑着一个木筏随波逐流的生存游戏,三个游戏风格都不同,其中个人认为可玩性《深海迷航》更高一点。
《七日杀》则是一个丧尸横行的末世生存游戏,画质和优化虽然不及其他生存游戏,但可玩性却很高,而且很有末世那股味道,代入感很强,推荐你和朋友联机食用。
RPG类这个我推荐《为了吾王》:28元和《福尔摩斯:罪与罚》:22元
《为了吾王》是回合制冒险类的游戏,玩法很有特色,你需要控制三个角色,在法汝大陆上冒险,完成游戏给你的剧情任务。
《福尔摩斯:罪与罚》则是个解密类游戏,游戏会给你设定多个场景,每个场景就是一个案件,在游戏里,你需要在它给你的一个场景中通过观察、对话来寻找线索,找出嫌疑人,并解决案件,游戏对玩家的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你寻找到线索后,你需要将它们一一按照逻辑关系连接才能得到最后的结论,并作出判决。
一些免费的游戏知名的我就不提了,说几个冷门的。
《war selection》一款即时战略游戏,类似帝国时代、要塞这种,建立城堡,训练军队和人对战的这种。
《Manarocks》卡牌游戏,和比较火的《炉石传说》类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推荐你下载一个和steam类似的游戏平台:Epic,它每周都会提供给玩家一个或多个免费的正版游戏,其中不乏好玩的大作,而且领取的方式也没有麻烦的门槛。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不妨留个赞哦!我们下次再见!
关注千铭绝媚!你喜欢的游戏,我来帮你找!
该让他学会玩游戏吗?
要毁掉一个孩子,就是给他一个手机让他玩游戏。7岁孩子不要让她接触太多手机游戏。
手机游戏问题,家长解决方案,
1,孩子小时候,没有太强烈的自控能力,不要玩太多游戏。建议孩子已经玩手机游戏的,20分钟玩休息一下。绝对不要上瘾。
2,家长要在孩子10岁前,不要让孩子接触太多手机游戏,不要跟贪玩手机游戏的孩子一起走的太近。
3,多带孩子体验现实中游戏,比如真人版cs。探秘体验,职业体验,冒险小镇等。
找一些益智类游戏,买些益智类小玩具。拼图,还有科学小实验也行。可以教给孩子围棋,象棋,或者学习一些音乐钢琴,美术,等培养一个爱好更好。
4,留点时间跟孩子一起相处,设计家庭欢乐时间。不要让孩子太孤单。太寂寞。否则孩子容易玩手机游戏上瘾。
5,小孩子玩物丧志需要家长从小引导。孩子超过12岁玩手机游戏的根本戒不了,很多孩子学习一塌糊涂,只是在游戏中找快感。甚至有孩子天天想法偷钱买装备,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小孩子玩的时候,家长没有注意导致的。
6,游戏可赚钱,可以有游戏主播。都是孩子在有意志力前提,有自控力为前提。孩子长大到18岁以上,有很强的自控力的时候,孩子玩手游,可以不用太多管制!
现在的一些孩子玩游戏废寝忘食?
不该关闭网游,就像烟民不该关闭烟草公司,也无权、无力去关闭。
做个不成熟的比喻,你走在路上摔倒了,你去责怪地上一颗小石头,而不是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小心?
对于玩游戏废寝忘食的孩子,还等什么,等他自己醒悟吗?
措施上:切断网络、限制时间、换板砖机,是必须的,孩子不会主动切断自己的隐。
心理上: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只会口头发火根本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
真的该醒醒的是家长,关闭网游?除非家长自己是游戏商家,除非家长能控制游戏这个产业。
就算你关闭的了网游,能关闭直播平台吗?能关闭抖音、快手类的短视频平台吗?
这都治标不治本,我们必须找到根源,对症下药。
关闭的不该是网游,而是渠道网游作为产业和各年龄段客户的需求,是不可能关闭的,而且责任也不在第三方。
责任在家长自身。
既然孩子已经视游戏为自己的信仰,那么我们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关闭渠道。
就像抽烟的人没有火,他也抽不了。
1. 换手机
除了网课时间段和必要使用时段,孩子的联系工具只能是板砖机,也就是没有游戏功能或分辨率低、处理器弱的电子产品。
2. 远程监控
家里安装监控设备,不是为了窥探什么隐私,而是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和安全。
3. 回归原始
除了白天的学习,晚上应当在非必要使用时切断网络。家长会难受,但是也是帮助孩子接触念想。家长可以陪和孩子同步行为,孩子学习,家长就阅读书籍。
所以,应当减少孩子接触游戏的机会和渠道,加强监管,奖惩并行。
有紧也必须有松直接和果断的切断他所有的机会,他会反抗,会叛逆,会大闹天宫。
怎么办?
1. 约法三章
每天可以玩1小时,但必须提前申请。如果违反,那么网课也不用上了,开学也不用去了,一切玩的自由都取消。吓唬他只能在家自学,因为上了也是走神和不走心的。
2. 条件交换
完成学习任务是应该的,不应该作为奖励。但是可以用今天的表现作为交换游戏时间,比如笔记详细工整、作业正确率高、与老师有互动问答等等。
控制源头孩子是第一天玩游戏吗?
家长一定是从很久以前就疏于对孩子的关注和监管,一方面工作比较忙,一方面生活各方面压力使得自己有心无力。
一个教育的定律,当场发现当场解决。当时你花几分钟做正面管教,或者给点适当的惩罚,比你之后用100倍的努力去纠正更有效。
打开心扉;家校沟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平时应当多关注孩子,帮助他找到游戏中能获得的自信、成功体验、赞美、鼓励、尊重。
每天要进行有效的沟通,问问心情、问问学习情况、甚至像朋友一样,去了解他。
另一方面,应当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哪怕一个电话、一个视频、一个消息。也让孩子知道,家长是一直关心他和关注他的动态的,他会有所改变,也不敢在家长和老师两个方面都如此放肆。
结语:
关闭网游不可能,也不应该怪错对象。
我们应当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别人家孩子没有网瘾,我们的孩子就有呢?家长要从平时对孩子的关注、沟通、监管、家校联系、渠道切断入手。做到打开孩子心扉、控制源头、约法三章,也要在规定时间的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以上是妙视界的个人观点,欢迎指导和交流。更多教育和孩子辅导问题请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