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培信(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韩培信,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谢邀!域外人对一个地方要形成印象,一定要亲眼见过才能发言。未到盐城时的印象是听了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心里想,盐城应该是个很美且有诗意的城市。笔者曾二次到了盐城,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是上世纪改革开放初的七十年代后期,到盐城地区的阜宁农村去有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一个字"穷"。去时乘省内跨市长途汽车。车到盐城即是泥结碎石路。坑坑洼洼、捲土扬尘、一路颠簸。车窗外的民居占半数为茅草房。到地方后住下来出门都是泥土路。巧得是第二天就下雨。出门办事粘脚糊鞋、一步一滑,差点跌倒。更要命的是许多路段是到河边还没架设挢梁的断头路,过河还得摆渡。那年月盐城没铁路,没象样的公路;一馬平川,大面积的滩涂,靠海不见海;土圵高盐碱,农业产量低;群众没什么工付业,家里除养几只鸡鸭,生活很清苦。对方也不迥避,说:我们这里是老区,不能跟你们那儿比。这里俗语:"射建滨阜响,穷得叮当响!"那年月伟人的话记得滚瓜烂熟。我也笑道:穷怕啥!穷则思变。一张白纸才能画出最好最美的画图。
第二次是新世纪初的2008年,与上一次相隔约三十年。这一次看到的盐城与上次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用一个字"新"来表述。汽车一进入东台,往北一条平整宽畅的204省道。窗外的民居草房已不见了踪影,大多为两至三层的小洋楼。村庄镶嵌在青绿的麦田和金黄色的油菜地组成的色块里,如一幅幅动感的水墨画。车到盐城,鬧市区高楼林立,市井整洁美观、一片繁荣。市内靓仔、美女着装时新、洋气,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盐城一代人,用三十年的时间,在一张白纸上,已初步画出了一幅美而新的画图。使人婉如到了江南的一座新城!
改革开放后,盐城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通道。他们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江苏沿海开发及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迂。2016年已跻身江苏长三角城市群的九个城市中。在沿海高铁建设方面,盐城至连云港、盐城至南通方向二条线的施工,正如火如荼地进展中,均相继于2020年前后贯通。2017年盐城GDP已达5082.69亿元。在江苏十三个地级市中位列第七,全国经济百强市中位列第三十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江苏沿海,一个美丽、富绕、繁荣、现代化的新盐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那时再唱"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就别有一番新意了。
历史上盐城有哪些名人?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本名
陆秀夫
字号
字君实,一字宴翁
别号东江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楚州盐城长建里
出生时间
公元1236年
去世时间
公元1279年
主要作品
《陆忠烈集》
主要成就
“宋末三杰”之一
官职
左丞相
抄的百度
姓韩的名人有哪些?
姓韩的名人有很多,以前在不同的回答中介绍过一些,这里再介绍3位。
韩卫民(1903-1981),湖北省红安县人。1926年入党,后与党失去联系,1928年8月再次入党,开国少将。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连长、团宣传队长、团教育参谋、师司令部通讯股长、团参谋长、军分区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军区支队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纵队副旅长等职。1932年9月、1935年4月21日、10月5日参加过三次长征后多次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西省军区榆次军分区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参谋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1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韩东山(1905—1986),湖北省大悟县人。1928年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4军12师营长、副团长,红9军25师团长、师长,红31军91师副师长等职。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副团长、补充团团长、副旅长,东进纵队副司令员,鄂豫皖湘赣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d等职。参加过神头岭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参与开辟冀南平原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干部旅旅长,鄂豫陕军区第4分区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副司令员,江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中原突围,参与领导创建江汉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参谋长,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6年1月13日在武汉病逝。
韩庄(1912—1991),安徽省宿县人。1929年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部秘书处译电员,第5师教导队分队长。
抗战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2纵队纵队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3团营长,游击第3支队副司令员,第26团团长、政委,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河南地区队政委,第2军分区保卫科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北平办事处秘书长,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第6旅副政委,晋察冀军区炮兵第3团团长,第20兵团炮兵主任兼炮兵团团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第6炮兵学校校长兼政委,高等军事学院炮兵教授会主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广州军区炮兵司令员等职。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1年8月20日在广州逝世。
江苏盐城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陈琳,汉朝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原盐渎县人。陆秀夫,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字君实,祖籍建湖建阳。祥兴元年(1278年)为左丞相,驻军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境内)抵抗入侵的元军。次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先驱妻、子入海,尔后背负皇帝赵昺从容投海而死。王艮,明成化十九年(1483)生于今东台安丰镇,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王阳明最著名的学生,泰州学派的创始人。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祖籍泰州,随父施元德迁居兴化,落户白驹场(今大丰区境内),在此写下名著《水浒传》。戈公振,新闻学家,1890年生于东台县。他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论述新闻史的著作《中国报学史》,考察过欧美国家的新闻事业,编译了《新闻学撮要》。乔冠华,中国当代著名的外交家。1913年3月8日,生于今盐城市建湖县庆丰乡。乔冠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由周恩来兼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乔冠华为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中国代表团团长,11月15日,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作了发言。胡乔木,出生于盐都区鞍湖乡张本庄。从1941年2月起,任毛泽东的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一直继续到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前。他亲自或参与起草和编纂了许多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胡乔木是中共第八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顾委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郝柏村,盐都区葛武镇郝荣村人,一级上将。曾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中评委)主席团主席,台湾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参谋总长等职。其子郝龙斌曾任第13-14任台北市长。王赣骏,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第一位美籍华人宇航员,也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王蒙徽,现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朱亚文,中国男演员。杨超越,中国女子组合“火箭少女101”成员。
盐城有哪些名人?
盐城的名人很多,古代的近代的都有,张士诚,陆秀夫,乔冠华,胡乔木,周克玉,韩培信,等等,还有现代的梁志成,骆晓娟,朱亚文,练束梅,等等,他(她)们都是盐城的杰出人物。
吕恩谭的故事?
在响水县城东北约十余里处,一个名叫“恩覃”的小村,几十年来,它无时无刻不在传诵着吕恩覃烈士的英名及其事迹……
作,为恢复和发展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在此期间,所有小学全部复课,还开办了民众夜校,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发动和引导民众投身抗日。
同年底,因日军封锁盐河,涟、灌、阜区办事处撤销。随即,吕恩覃、韩培信、曹一吾等人又到废黄河南的阜宁二区建立地方政权,吕恩覃任二区区长。
面对武器短缺、斗争复杂的局面,他东奔西走,积极争取四方支持。在党的政策感召以及吕恩覃的耐心说服下,许多地主、士绅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大大加强了区队武装的战斗力。
1943年,日伪对全县发起疯狂大扫荡,抗日斗争陷入最困难阶段。吕恩覃时任一区区长,在这艰难困苦的危险时刻,他身先士卒,和全区军民一起,挖战壕,破公路,捉汉奸,打游击,坚持原地斗争,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在全区的反“伪化”斗争中,吕恩覃十分讲究工作方法,和区委领导抓住有利时机,向伪乡、保长展开有力的政治攻势,使龚集等五个乡的伪乡长向我政府提出“自新”的要求,并保证完成政府交给的征收夏季公粮和检举资敌、通敌的坏人等各项任务,在龚集等乡重建抗日民主政权。同时对少数顽固不化的伪保长,则采取果断措施,该杀的杀,该捕则捕,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5年3月,担任滨海县副县长兼县政府生产建设科科长的吕恩覃,更是一刻闲不住。他一面组织男劳力兴修水利,疏通河道,一面组织家庭妇女纺纱织布,开展生产自救。
仅几个月时间,全县就组织3000多辆纺纱车、600多架织布机,先后在各区成立规模不等的纱布交换所,群众既度过了灾荒,又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吕恩覃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无怨无悔。
1948年春,吕恩覃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后方第六医院副院长。从此,他跟随作战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上海战役等。在频繁的战斗中,他出生入死,无所畏惧。
在即将赴朝前夕,吕恩覃在上海郊区两次遇到战友韩培信,他对韩说:“过去,自己脱胎换骨经受党的考验,现在是要献出自己的生命建设和保卫祖国了。”在朝鲜战场上,他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把年轻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和朝鲜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