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廷森林惨案(你认为二战期间德军在本土投降苏联时)

2023-10-23 11:18:06 84阅读

卡廷森林惨案,你认为二战期间德军在本土投降苏联时?

二战后期的德国其实已经是全民皆兵了。从网上抄了几张老照片放上来。大多数人以为,二战后期的德军还是这个样子。但是其实他们已经是下边这个样子了。最后一张照片,如果没记错的话是希特勒最后一次检阅柏林的守备部队,照片里边的这个小孩正在和希特勒握手。当时的德军里边充斥着一大堆叫做什么国民冲锋队的武装,地图上标了一大堆什么国民掷弹兵师的单位。这些武装说白了就是民兵,而且这些人本身就是不穿军装,就是胳膊上绑着一个袖标。

这些个国民冲锋队或者国民掷弹兵都是由党卫军负责监视作战的,战斗力不强,不过在党卫军的监视下,逃跑还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在东线,由于苏军在进入德国东普鲁士地区时对于德国的平民进行了报复,规模不大但是已经足矣让戈培尔发动一场宣传攻势来提振东线德军的士气,让普通的德军士兵认为是自己在保家卫国。

卡廷森林惨案(你认为二战期间德军在本土投降苏联时)

而对于苏军来说,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战争的尾声,苏军上上下下也都明白战争不久就会结束,所以苏军的行动也是比较小心,而苏军对于德国占领区的青壮年男子也是先抓进战俘营再说,反正过不了几天战争就结束了,到时候人就放了,但是分不清是平民还是换了便装的士兵,统统抓起来再说,所以在东线德国的青壮年男子不管你穿什么衣服,只要被苏联人碰上,肯定是抓起来再说。

不过就像前边的照片表现出来的,德军中的大量民兵也是不穿制服的,所以苏军一股脑的抓起来也没什么错误。不过,党卫军如果是穿着军服就要小心一点了,苏军对于党卫军的态度明显要不同于普通国防军,党卫军士兵如果被俘很有可能就被干掉了,不过这也不一定,真的是要看俘获他们的苏军士兵的心情了。我忘记是哪个党卫军军官的回忆中写过,这个党卫军被苏联的近卫军俘获,俘虏他的苏军军官发现他的铁十字勋章后,表示如果让后方甄别他们的内务部人员发现这些勋章,他就有可能被枪毙。这个军官把自己的勋章给了这名苏联近卫军军官以后,这个军官说,您和您的部下可以放心,我和我的部下都是近卫军,就是俄罗斯的党卫军,我们不会枪毙俘虏的。

其实,被俘的普通德国士兵大部分,被苏军关了没多久就给放了,被打成一片废墟的德国,苏联人需要德国的劳动力来让拆掉工厂运回苏联,不过有的德国人的确是被苏联关了10年才回家,比如世界空军第一王牌哈特曼,这个就只能说是命运的安排了。

刘邦没有秦国能人帮助吗?

这个问题要怎么说呢?这里的秦国能人,是指的什么人呢?

若是说这个秦国能人指的是秦朝的官员,那还是有的。

最起码他的老乡萧何就是。

因为在萧何起义之前,他就是大秦帝国的正式公务员,当时的萧何是沛县县长秘书,而且他的政绩特别的好,每年公务员评选的时候,萧何都能被评选为第一名。

后来陈胜、吴广开始起义,刘邦被逼无奈,开始走上造反的道路。

在这期间,一直都是萧何在支援刘邦,拥护刘邦。默默的在刘邦的背后,为他出谋划策。用刘邦的话来说,就是战场上补充物资,兵员,安抚大后方,这些事情能做到有条不紊,都是萧何的功劳。

刘邦当了皇帝后,萧何被评为第一功臣。萧何还是“汉初三杰之一”。所以说没有萧何的帮助,刘邦万万是成就不了一番帝王霸业的。

再一个就是赵高,赵高虽然没有直接帮助刘邦。

但是,他是真正的大秦帝国的掘墓人。

正如哲学上所讲的一个问题,导致大秦帝国直接灭亡,主要是内因和外因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往往内因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

这里的赵高就是内因,刘邦和项羽是外因。

可以说秦国的灭亡,从秦始皇的死,赵高开始篡改遗照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本来秦始皇的遗嘱是立扶苏为皇帝,但是被赵高和李斯篡改成立胡亥为皇帝。然后他们又矫诏杀死了扶苏,还有蒙田、蒙毅等国家社稷之臣。

胡亥当了皇帝之后,赵高又建议胡亥把他的所有的兄弟姐妹都给处死了。

这也就说明,一旦大秦帝国有什么事情,胡亥就被孤立了起来,因为没有亲戚能给他出谋划策了。也没有亲戚能给他守护大秦帝国的江山了。

胡亥统治的秦国,能那么快崩塌,恰恰就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给杀死的原因导致的。

赵高仗着胡亥的信任,在朝中的地位渐渐地高了起来,当他意识到宰相李斯影响他的统治之后,他又建议胡亥杀掉了李斯。

就这样敢和赵高作对的李斯以及一大批重臣,也死在了赵高的手里。

等到把胡亥的一切权利,揽到了自己的手中之后,赵高就导演了指鹿为马事件,借着指鹿为马事件,赵高又杀了一匹和自己意见向左的大臣。然后他就把胡亥也给杀害了。

正是因为赵高把秦王朝的内部搅了一个稀巴烂,所以,刘邦和项羽在起义的时候的,才那么容易的把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给灭掉的。

还有一个秦王子婴,胡亥去世之后,赵高就找了子婴,让子婴继续当秦王。

但是,在子婴当秦王登基的那一天,他就和自己的儿子以及门客密谋杀害了赵高。

之后,刘邦杀到了关中,子婴就投降了刘邦。

刘邦这才算把大秦帝国给灭掉的。所以,刘邦在当皇帝的路上,这三个人若是算秦国能人的话。

他们对刘邦的帮助是有帮助的。至于其他的秦国人,对刘邦的帮助应该不大。

为何苏德会在二战前夜结成军事同盟?

在很多人印象里,苏联和德国应该是战场上的一对仇敌。纳粹德国的入侵,夺走了2700万苏联公民和1200万红军战士的生命。1945年苏联攻破柏林,也宣告伟大的卫国战争彻底胜利,德国无条件投降。不过,在卫国战争中前的近20年时间里,德国和苏联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了全面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被称为“苏德蜜月”时期。

1920年,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击退了协约国三次武装干涉,粉碎了白卫军的疯狂进攻,赢得了全面胜利。1922年4月16日,德国魏玛政府和苏联签订了《拉帕洛条约》,也就是《德国和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根据条约,苏德双方恢复外交关系,在最惠国待遇原则下发展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苏德都放弃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赔款和财产等要求。列宁曾说过“为了赚钱,资本家愿意出卖绞死自己的绳子”。针对苏德合作,列宁甚至专门写文章和呼吁苏俄人民“向德国学习”。

两国又缔结了一个作为条约附件的秘密军事协定,德国绕开凡尔赛条约,向苏俄提供成套武器制造生产线,帮助落后的红军建立现代化参谋指挥和训练体制。同时,苏俄则对德国开放军事基,让德军能够在那里不受英法等国干扰地训练坦克兵、飞行员及其他军事人员,苏联还向德国开放军事工厂,让德国在苏联研制凡尔赛条约严禁拥有的武器。

在1926年4月,苏德双方还签定了《互不侵犯和中立条约》,德国向苏联保证,绝不参加任何国际集团尤其是英法集团对苏联的封锁,苏联则保证对德国东部的稳定和安全。苏德开始了长达近二十年的,以反凡尔赛同盟为基础的全面合作,极大促成了苏德军事合作,双方军官频繁往来中,大摇大摆地打量对方的国防力量。苏联和德国在波恩和莫斯科各自建立了一个隶属于德国防部和军事人民委员的权力极大的联合办事机构,用于协调苏德全面合作。这样,德国克虏伯公司便开始在苏联军事工业重镇图拉制造大炮和装甲车,德国容克公司在莫斯科郊区开设飞机制造厂,生产飞机发动机。德国法本化学公司甚至在苏联萨马拉省制造军用瓦斯和毒气。德国派出专家,帮助苏联在图拉,梁赞和喀山建立三个大型兵工。此时,来自德国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一度占苏联军工企业外聘专家总人数的80%。

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德国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信贷,用于支持苏德合作项目。仅在1930年至1833年期间,德国就向苏联提供了价值20亿德国马克的设备、技术和物资。通过与德国的军事合作,让苏联红军的武器装备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世界前列。例如德国把全套的E-I级U型潜艇的全套图纸卖给了苏联,帮助苏联建立了完整的潜艇制造工业和潜艇部队,到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前,苏联海军已经拥有大约300艘潜艇。德国根据约定,绕过《凡尔赛条约》,大量德军官兵赴苏联训练。在二战时期叱咤风云的德国高级将领,大多数都与苏联有缘分,例如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也曾在20年代赴苏联利佩茨克空军基地服役。

同样是处于空降作战摸索阶段的德国空降兵,与刚刚成立,也是毫无经验的苏联空降兵密切合作,探索出了未来之战大规模空降战役的军事理论。1930年8月2日,在苏联伞兵创始人奥尼德·米诺夫和德国“空降兵之父”斯图登特的共同努力下,苏军首次空降了一个伞兵分队。这一天在后来就成了苏联和俄罗斯的空降兵节。1931年,苏军组建世界上第一支空降兵部队。

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希特勒上台,尽管希特勒是极端反苏的,但为了腾出手来对抗西方的英法集团,希特勒也不得不延续苏德合作。到1939年8月23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随后苏德双方瓜分波兰达。在1939年12月20日,德国元首希特勒致电苏联,祝贺斯大林大元帅六十大寿:“对友好苏联最良好的祝愿,祝幸福和繁荣。”斯大林立即复电感谢:“用鲜血凝聚起来的德国和苏联人民的友谊,将会继续保持下去并得到巩固。”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当然是冠冕堂皇的,一切奥秘都存在于未公开的《秘密附属议定书》,苏联和德国的势力范围,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苏联红军和德国国防军应共同出兵打击罪恶的波兰大地主和资产阶级政权。

1939年9月17日,德国国防军和苏联红军,在波兰中部的布列斯特要塞胜利会师。9月25日,苏德两军在布列斯特举行联合阅兵,国防军与红军肩并肩手挽手光荣地接受了双方将领的检阅。这张照片,居中的德军指挥官为海因茨·古德里安,穿黑色皮衣的是苏军装甲部队指挥官谢苗·克里沃申。克里沃申也非无名之辈,他在内战中加入红军,曾在西班牙、哈桑湖、波兰、芬兰指挥坦克部队作战,并最终率部随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攻入柏林,获苏联英雄称号。

1939年至1941年11月,希特勒忙着碾压西欧诸国,苏联忙着占领芬兰汉科半岛,吞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直到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条约,入侵苏联。

在苏德合作时期,当时德语是苏联人的第一外语,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外语,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苏联人都能说流利的德语。尤其是军事技术外语领域,德语一直是第一。这个传统延续了很多年,以至于到现在,俄国人的英语水平还很低。 苏德双方大量军官在两国相互受训,以至于后来大清洗时,很多被契卡肉体消灭的苏联军官,都无需捏造证据,赴德国受训就是罪证。

二战中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和机械化战争理论,就成形于苏德合作时期。那时候,德军将伪装成“农用拖拉机”的德国第一代快速坦克运送到喀山,以苏军的名义进行训练和参数鉴定,最后形成了德军装甲部队机械化行军及作战的完整体系。在苏联史诗电影《解放》里面,希特勒在介绍古德里安时说:“他毕业于苏联的喀山坦克兵学校”。

波兰为什么对前苏联和当前的俄罗斯怀有那么深的敌意?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

我们从两方面回答,首先波兰人本身的道德和素质在欧洲就不是很好,波兰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裹脚布”无论是做人还是国家来说,都是十分差劲的,波兰人有着很强的劣根性,第二点就是波兰和俄罗斯以及德国有着很微妙的关系,首先就是历史关系,就好比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一样,一下子可能就明白。

“波兰”和“俄罗斯”可以称之为“世仇”历史上“波兰”和“俄罗斯”好像没有什么友好的往来全部都是血腥屠杀。因为例子实在是太多,大家想看的话,可以从网上去搜索来看。总之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波兰人强盛的时候,俄国人是被蹂躏的对象,俄罗斯强大的时候 ,波兰是被蹂躏的对象,所以血海深仇一代加着一代。

而如今,俄罗斯可能都不仇恨德国人,但一定会仇视波兰人。在历史中波兰人不是把东斯拉夫人灭国,就是俄罗斯人把波兰灭国,且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关系,导致这两国家天生就是敌人。俄罗斯想向欧洲扩张,波兰就是第一桥头堡,而波兰想要生存和强大,同样需要防范俄罗斯和东扩。

所以双方都是下着死手的角色,近代仇恨源于的是二战瓜分“波兰”一仇恨来源就是苏联把波兰直接给搞灭国,波兰人民被苏联人蹂躏,第二仇恨也是主要仇恨就是著名的“卡廷惨案”,苏联人将整个波兰进行大清洗,实施的目标则是高级军官、公务员、知识分子、爱国人士以及在波兰有大量影响力的精英人物,将波兰的国力急剧下降,人才急剧丢失。而苏联(俄罗斯)方面也一直不认错,一直秉持着不服就干的理念,导致波兰和俄罗斯到现在的关系都十分紧张。

为何在二战前夕成为德苏侵占的对象?

波兰,太欠揍了。二战之前,把两个旁边的大国都得罪了,这也是他们被苏联德国合伙进攻的主要原因。

1939年,苏联德国合伙干掉了他们中间的波兰,波兰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先灭亡的国家之一。对于苏联和德国来说,波兰实在是太欠揍了,只要有机会,两个国家必定先把波兰灭了。

德国波兰的恩怨

波兰和德国的恩怨由来已久,恩怨上千年之久,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他们之间的领土恩怨早在普鲁士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而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一战。

一战结束后,随着凡尔赛合约的签订,协约国对德国开始了瓜分。德国的领土但泽被划分到了波兰,这对希特勒来说是奇耻大辱。希特勒上台后,想通过谈判收回但泽地区,结果人家波兰根本不把德国放在眼里。波兰号称世界第七,又有英法撑腰,觉得德国不足为惧,断然拒绝德国要求。而且宣称不畏惧德国,可以击败德国,三天占领德国,甚至对但泽地区的德裔开始了屠杀。

希特勒,一个整天宣称大日耳曼的狂热分子,对于领土和日耳曼人都是十分敏感,这绝对挑战了他的底线。波兰,必须打,而且要打死。

波兰趁火打劫苏联,苏联借机报复。

一战结束后,波兰独立成一个国家,这个时候波兰野心爆棚,想让东欧国家以波兰为核心建立和联盟,结果没人答应。

而波兰趁苏俄立足未稳之时,大举进攻。当时一团糟的苏俄为了争取发展时间,无奈之下和波兰签了个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部分土地。苏联人可是记仇的,按照斯大林的个性,他早晚要报仇。

而且波兰仍然一直算计苏联,他向日本传授如何破译苏联密码,调查苏军军官情况,手里捏着大量苏联的情报。而这些情报,都被德军移交苏联了,苏联后悔了,后悔打波兰打的太轻了。随后就是一个卡廷事件,我让你们调查。虽然灭了波兰,但苏联人依旧记恨波兰。后来还有一系列收拾波兰的举措,坑的波兰北都找不到。

二战之前,可以说波兰把苏联德国都得罪的死死的,而且恩怨由来已久,根本调和不了,揍他是迟早的事。

历史上的俄罗斯和欧洲有什么恩怨?

事实上就地理概念上而言:俄罗斯本身也是欧洲国家之一,尽管在俄罗斯1709.8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位于亚洲,只有四分之一位于欧洲,然而俄罗斯四分之三的人口都生活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上,俄罗斯的经济中心和主要的工业基地位于欧洲,首都莫斯科以及圣彼得堡等主要大城市也普遍集中分布在欧洲,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传承起源于欧洲。尽管在地理概念上俄罗斯被国际上公认为欧洲国家,但在政治层面俄罗斯却遭到其他欧洲国家的排挤,以致于俄罗斯始终处于徘徊在欧亚之间形单影只的状态,处于一种不欧不亚、非东非西的尴尬处境。那么为什么欧洲国家会对俄罗斯存在抵触心态呢?

首先对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东欧华约阵营国家而言:历史上长期被俄罗斯控制的处境使其同俄罗斯之间存在复杂的历史积怨。以波兰为例:沙皇俄国分别在1772年8月5日、1793年1月23日、1795年1月3日三次联合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波兰,使波兰经历了123年的亡国之痛。冷战时期波兰又长期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波兰民间始终潜伏着对对俄罗斯的敌意。可如果说前东欧阵营国家是因为同俄罗斯的历史积怨而有抵触情绪,那么西欧的英、法、德等国为什么也在诸多问题上抵制俄罗斯呢?

事实上西欧各国一直以来对俄罗斯有一种歧视心态:西欧各国同俄罗斯其实既不同文,也不同种——西欧各国的主体民族几乎都是由日耳曼人演变而来,而俄罗斯却是斯拉夫民族。当然有人会说:波兰等国也是斯拉夫人,为什么就可以被西欧各国接受呢?事实上波兰等国尽管是斯拉夫人,但在历史上一直同西欧各国有比较紧密的联系,也皈依了西欧各国普遍信奉的罗马天主教派。而俄罗斯尽管也是基督教文明的一员,但信奉的却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派,尽管东正教和天主教同为基督教分支,但历史上两派一直为竞争基督教正统的地位而存在矛盾。

历史上俄罗斯曾被蒙古征服并占领过两百余年,俄罗斯在其他欧洲国家眼中是混有蒙古血统的,因此在心理上存在隔阂。也正是由于被蒙古征服占领的两百余年使俄罗斯同西欧各国发生的大航海运动、文艺复兴等失之交臂,尽管彼得大帝通过效法西欧强国使俄罗斯得以奋起直追,但俄罗斯的在经济文化领域始终落后于西欧,甚至直到二战时期苏联强大的军工在相当程度上仍是依赖于丰富的战略资源储备和巨大的人力资源而缔造的,在技术层面仍是落后于西欧的。也正因为如此自认为文明层次更为先进的西欧各国视俄罗斯为蒙古化的蛮夷之邦。

俄罗斯拥有1707.54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以及这辽阔疆域上蕴藏的丰富的资源储备。在沙皇时代和苏联时代的疆域则更大——俄罗斯疆域最大时一度达到过2280万平方公里。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到来前俄罗斯受制于高寒的纬度和出海口的缺乏难以对西伯利亚辽阔的冻土地带进行工业化开发,也难以和外界展开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拥有两千余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在相当漫长的时间内一直落后于在技术和制度层面更为先进的西欧、北美国家。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普及俄罗斯在极短的历史时间内,获得了对广袤国土进行工业开发的能力。俄罗斯的体量实在太过巨大,即使俄罗斯在开发技术上仍落后于西方,但哪怕只是对这两千余万平方公里国土进行初级开发也完全可以实现质量不够数量凑,于是俄罗斯的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并具备了对周边国家颠覆性的地缘优势。这使西欧各国普遍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战略威胁,尤其是在冷战时期双方在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之下尖锐对立了几十年,当时的西欧各国对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的钢铁洪流始终充满恐惧感,即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一落千丈,但西欧各国鉴于俄罗斯庞大的体量仍对其充满戒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