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是王勃在20岁以前,也就是在被逐出沛王府之前所作的诗。当时的他算是处在人生的辉煌时期,少年得志,作品大都呈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基调。他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安慰即将远任的朋友,不要伤心,我们的心时时刻刻都在一起。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的悲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讲知心朋友,情深意重,即使远在天涯,也好象是近在咫尺。它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胸襟。它一洗诗中那种黯然伤感的离别情调,以其积极、健康的感情和旷达的胸怀给人以安慰和鼓舞,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在现实世界中,地理空间的远近直接决定了人们相遇的概率,而这种偶然的相遇甚至决定了他们后来的命运—多少个萍水相逢,一见钟情,或是擦肩而过的悲欢故事其实就是这种“地理空间决定论”的案例。因此,人们在分别时伤心落泪,这不仅是对难以逾越的地理空间距离的恐惧,更是对再次相遇概率近于零的绝望预感。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勃的豪情才显得惊天动地。
四海之内到处可有知心朋友,真正的知己哪怕远隔天涯,也会心心相印,如同近在咫尺。因此我们今日分别,一定不要学那些没出息的儿女,哭哭啼啼弄湿了巾袖。
却因为别人的一句诗词而扬名天下流传千古?
历史上确实有很多因为友人的一句话或一首诗出名的人,从而这个人也名传千古。
《报任安书》这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写给自己的友人任安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向任安表达自己的忍辱负重,包含深情陈述自己的遭遇,同时文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成为了千古绝唱。
《赠汪伦》这是李白的好友,在踏歌赠别李白的时候,李白感叹离别,最后写了这一首诗其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是离别情感的表现。
《岳阳楼记》这时候范仲淹到任巴陵郡守,应自己的好友滕子京的意愿,重建岳阳楼,这时候范仲淹还没有经历变法失败的党争中,所以他向友人滕子京发出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名传千古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出自于此。
《送元二使安西》这是诗人王维写给自己的友人元二的,他得知自己的友人要去安西都护府任职,心中十分不忍,恐怕一去再难以相见,于是一直送到玉门关也未曾离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其中一句。
《师说》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针对当时耻于从师的风气,写给自己的学生李蟠的,同时号召人们要不耻下问,对李蟠的不耻于从师的作风进行了表扬,其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也”等句都是文中的千古名句。
还有许多类似于这样的文章,比如《送东阳马生序》,《赠别》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黄鹤楼的千古名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句千古名句出自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共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描写了黄鹤楼的悠久历史和昔人的离去,感叹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其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成为了千古名句,表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有没有争议?
感谢邀请,回答李清照是否能当得起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很有才,留下了大约六十首婉约诗词,作品赏心悦目,才思隽永,很多佳句千年传唱脍炙人口,具有很高的美学、文学、和艺术价值。但要说第一才女这个称号,无论如何算不上。如果把她和东汉班固妹妹班昭相比,无论才华、人品、艺术修养还是社会贡献,都弱爆了,可以说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如果说班昭是相当于钟南山级别的顶级专家学者,那么李清照只相当于一个才华横溢的文艺女青。1,
多才多艺,落花绝尘。班昭:公元49~120年,名姬字惠班,今陕西咸阳人。汉代大文豪班彪之女,大哥班固,和司马迁并列汉代最出色史学家,二哥班超,就是我们小时候课文里所出现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班超,官拜定远侯,威震西域三十年。
班昭不仅是才冠海内的文学家,其代表作《东征赋》在中国汉文化史上占据一定地位,文学艺术价值含金量要远超李清照的诗词。在当时,班昭是皇后和贵妃们老师,才学之高,不仅当时号称"海内大儒"的马融,心甘情愿拜伏在班昭阁楼下,听其述讲,就连汉和帝也经常向班昭取经问道。这种殊荣,古今在无第二人。
除文学外,班招还是有史记载以来学识最为丰富的女史学家。受皇帝之托,编撰完《汉书》,从此让历史得以完整流传。中国《二十四史》中,《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学价值无出其右,根本就不是几首诗词曲赋能比。
同时班昭还是一位医学大家,发明了抗生素,一生致力于神经元组织领域研究,对于神经萎缩导致的疾病,做出了分门别类住著述,也是世界上第1个成功画出脑部组织的人,国外医学奉为"神经科"之母。
同时她还是一位拥有高超智慧的顶级政治家。在汉和帝前后,贡献的许多治国理政方略卓有成效。汉和帝驾崩以后,邓皇后对其也是尊重有加,经常邀请她入宫参政,探讨"治国、理政、平天下"智略。还专门封他儿子曹成为关内侯,"与相平齐"。史书记载,仅单论班昭政治智慧,绝不疏于一代女皇武则天。
这其中,挑出来任何一样,李清照和名副其实第一才女班昭根本没有可比性,是不是这样?2,
德操娴淑 天下垂范班昭丈夫曹世叔去世时班昭只有十几岁,清清白白一直守寡到去世。即便是位高尊崇,行走宫中,也一直谦卑慎行。并引导后宫"知教诲,明妇礼",上至邓皇后,下至宫女都被教诲要准确定位女性地位,孝敬父母相夫教子,哪怕是大权在握,也要少干牝鸡司晨之事。
我们再来看一看李清照人品和一生。出生山东章丘书香世家,嫁夫赵明成。金国入主中原,流居南方。赵明成死后,改嫁渣男张汝州。后发现张汝州有严重家暴骗取钱财时,检举揭发张汝州坚决离婚,70岁凄凉辞世。
除了本身为一代女词宗外,还好赌,赌场里的豪气和赌术之高,让无数男人汗颜。在她传世文字中,有两篇是根据自己在赌场实际心得所留下来的。一篇《打马赋》,一篇《打马心经》,"打马",是宋代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赌博。她赋记中还记载自己:于性喜博,凡所谓博者均耽之昼夜。每忘寝食,自南渡来流离迁徙,尽散博具。赌瘾之大,经常忘掉吃饭和睡觉。
除了赌,酒不离身,酒不离词。从小就喜欢喝"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丈夫不在家喝"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迎袖"。菊花开了喝,"不如随风樽前醉,莫负东篱菊瑞黄"。梅花开了不能不喝"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颠沛流离也要喝"三杯两盏淡酒,怎抵它,晚来风急"。最后想喝就喝,"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别说在三从四德的古代,就是放在当下过日子,这样除了"废寝忘食"的赌,剩下就是"喝"的女人,有几个男人受得了?有几个男人愿意这样过日子?又怎么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好自己儿女?
所以说不要被影视剧、演绎等经过加工的艺术所迷惑,真实李清照除了会写点词,做人是很差劲的。
当然我们这里比的主要是"才",和班昭的才华相较,谁是古代第一才女?相信大家该一目了然了。论鉴@情感领域创作者/泛文化写作营。
(图片来自网络)
怎样欣赏李白送别诗中的千古名篇赠汪沦?
《赠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汪伦是泾川豪士,听说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结果汪伦告诉他:“‘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大笑,款留数日,李白离开的时候,汪伦亲送,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这类诗话,当不得真,不过读读挺有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李白坐着船将要远行,忽然听到岸上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桃花潭的潭水,深达千尺,却比不上汪伦送我离开时的情意。
这首诗,犯了古诗创作的两大忌讳,一是诗忌直,这首诗却写得直白浅露,二是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这首诗,却以自己与好友的名字入诗。
然而这首诗却依然成为了千古名篇。
李白纯以胸中之气运笔,完全抛弃了写作规律,尽管此诗直白,然而意尽却韵不尽,诗人与友人的情感已经完全体现在诗中,诗外无意,但是,诗中却有一种质朴率真的意味悠然不绝。
因此,诗中直用自己与友人的名字,也不显得粗俗,相反更显率真。
李白远行,汪伦踏歌相送,潭水悠悠,情意浓浓,这里的人情风物,都透露出一种质朴的真情。此诗能成为千古名篇,不在诗的意境,而在诗的韵味。
答者:谢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