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4手游,现代战争1—5手游好玩吗?
现代战争4手游,现代战争1—5手游好玩吗?
我个人觉得4最好玩,画质又高,剧情又不错,每一关都有不同的武器,也可以多人联机,但是很麻烦,不介意联机,想多人玩的话,你就下现代战争5吧
现代战争4怎么安装?
如果手机配置够的话。
高射炮部队还有用武之地吗?
目前各国陆军,高炮并没有被淘汰。尽管防空导弹技术已经近乎完善了,但还是不能完全代替高射炮。现代高炮的抗电子干扰能力要比导弹强许多,反应时间短,操作容易维护也简单,造价还便宜。既能打击空中目标,又能打击地面目标,包括轻型装甲目标,而防空导弹则不能兼顾。 在对付低空和超低空目标方面,高炮要比导弹的效果好。
以中国为例,建国68年来,在历次对外战争中,高炮部队在防空作战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1965年8月至1969年3月,中国先后派出赴越轮战的中国高炮部队共有63个团,总计15万人,其中空军高炮部队有7个师26个团,8个独立营,9个探照灯营、14个雷达连。援越高炮部队和各工程支队在越南3年零9个月,共对敌作战2153次,击落敌机1707架,击伤1603架,俘虏美军飞行员42名,沉重地打击了美军侵略者。中国高炮部队差不多击落了近三分之二的美国飞机。
七十年代我军高炮部队打美国飞机,很多是集火射击,相当有效,最多一次调动12个高炮连打一架美机,撕碎了,当场轰成渣,那时候高炮连下辖8门炮。
近年来,解放军在持续升级PGZ-04A系列弹炮合一系统的同时,更是装备了PGZ-09双管35毫米自行式高炮系统。
当前,在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技术不断发展、防护力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小口径高炮毁伤威力小,射程近的弱点日益明显。可以说,未来中口径高炮必然迎来一个发展黄金发展时期。
现在,59式57毫米高炮仍然是我军陆军野战部队的防空炮主力,配备于集团军防空旅或步兵旅防空营。别小瞧这门五十年代面世的古老高炮,这门炮血统相当高贵,前身是苏联S-60式牵引高炮。以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ZIS-2 式57毫米反坦克炮为基础研制。ZIS-2是二战中最好的反坦克炮之一,别以为口径越大穿甲力越大,ZIS2火炮虽然口径只有57毫米,却能以1000米/秒的初速发射穿甲弹,千米距离可以打穿105毫米厚装甲,改进型穿甲弹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40毫米穿甲能力。可以正面秒杀虎式坦克。
59式57毫米高炮初速1000米/秒以上,弹道性能依旧良好。可以继续发展新概念弹药,例如预置电子引信定向破片榴弹,可以实现更大的防空区域。未来还可以改为中口径战车炮,配备脱壳穿甲弹和新式榴弹,可有通杀远距离软硬目标。
中口径高射炮打击地面目标的效果也杠杠的。例如57毫米高炮的最大射程为12公里,最大初速高达1000米/秒,弹道平直性能好,弹丸装药多威力巨大,榴弹重量2.8公斤,配用短延迟引信,侵彻性能好,能够打穿普通的混凝土楼房的外墙。其高达120发/分钟的速射,可以在几十秒内让一栋钢筋混凝土的大楼变成千疮百孔的废墟,是城市居民点争夺战的大杀器。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军工界还推出了全新自主研发的76毫米口径自行高炮系统,这一口径在我国的高炮发展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炮车上集成有配套的光电瞄准装置和雷达系统应该有专门的雷达车;弹药方面,PGZ-09上已经使用了先进的AHEAD弹药(集束定向预制破片弹),新的76毫米自行高炮自然也不会落下,借助这些精确制导弹药,其整体威力非常可观,作战效能成倍提高。
随着各国空军战术战法的提高,空中作战技术的进步,以及战机性能的发展。传统的光学瞄准和碰炸引信的高射炮已经不适应现代防空作战的要求,这时就必须发展先进引信技术。国产先进引信是从研制无线电近炸引信开始的。无线电近炸引信就是美国最早在二战时期配备在大口径舰炮上面那种VT引信。中国的无线电近炸引信事业一直相当苦逼,跟小口径弹药引信领域差不多,都属于长期处于蠢笨状态,到本世纪末才开窍的行业。
例如配用59式100毫米高炮的电-31引信,六十年代仿制成功,因为相关基础工业技术水平薄弱,虽然能够造出来,但始终成品率低下,性能较差,成本畸高,有老人夸张的开玩笑,三枚引信成本快赶上一发红旗2地空导弹了,所以只是小批量装备了一点,依旧以时-5型钟表式时间引信为主,直到80年代退役也没解决。良品率低下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使得七八十年代我国的VT引信主要用于导弹。到了九零年代,我军受海湾战争刺激,认为大口径高炮不容易受干扰,而且能够打击主要在中空作战的西方战机,无奈重新服役59式100毫米高炮,重新生产的电-31引信才基本达标,100毫米高炮在我军一直服役到2008年才正式退役。
海军在90年代为新海37舰炮(H/PJ76A)配备改进榴弹的无线电引信,性能倒是出类拔萃,但也是成本过高,一个长点射打出去,花费也快赶上一发海红旗7导弹了。俱往矣,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高级引信事业发生了基因突变,进步神速,什么智能引信,3P弹引信,激光引信等等瞬间完成,是引信生产国里的豪杰。
现代战争还会出现像二战库尔斯克那样的坦克集群会战吗?
只要坦克还在世界各国服役,只要存在战争,这样的情况就还会出现!只不过规模可能没有二战库尔斯克的那么大!
实际战例说话我们知道,现代战争当中,制空权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可以这么说:如果谁取得了制空权,战争胜利的天平就开始靠向谁了。这在现代战争都有很好的实际战例,这里就不得不提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了。当时的伊拉克还是坚信地面战才是现代战争的王道,所以还是效仿苏联,装备了大量的坦克等装甲车辆,准备和美国进行地面决战。不过美国可没有给伊拉克这样的机会,在伊拉克没有空中控制权的情况下,伊拉克的坦克装甲车辆,就被美英联军的坦克和装备反坦克导弹武装直升机一个又一个的打掉了,沙漠里面满是起火的伊拉克坦克。
从上面的战例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就是坦克集群作战在现代战争当中,还是会出现;第二就是制空权在现代战争当中的巨大作用。
坦克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很多人都已经觉得,目前反坦克武器和空中力量那么强大,笨重而且目标大的坦克,应该要退出战场了,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狭隘的错误的说法。如果是在小规模的冲突当中,坦克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是一定规模的作战,当战争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主要的作战地方还是会回到陆地的,空中和海上永远只能是辅助,不会取代陆地作战的地位,为什么我这么说呢?
我们假设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国家,现在发生第四次印巴战争,双方还是围绕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在前期空袭行动结束之后,如果要控制领土,就必须派出地面部队去争夺和占领,这个时候坦克等装甲车辆就必须登场,否则难道只是靠单兵去战斗吗?这样伤亡会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防守方,也会部署大量的坦克进行阻击的,这个时候,也就出现坦克装甲车辆集群作战,但是规模可能不大,估计就几十几百辆,毕竟现在坦克已经不是靠数量来说事了,而是依靠的是性能。并且同时双方同时还会利用空中力量来辅助,所以现代的坦克装甲集群作战是陆空立体的作战。
当然还说一个极端的情况,我们知道巴以双方都是核武器拥有国,如果双方爆发核战争,这个时候其它高端的武器,就已被悉数摧毁了,比如说战斗机、核武器和导弹等等,几乎没有了空中的力量,这个时候陆地作战才是真正主宰战争的方式,而陆战就依靠陆战之王坦克。所以无论是常规还是非常规,坦克还是现代战争的主力。
所以说只要还存在战争,坦克就永远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有了坦克,坦克装甲集群作战还是会出现,只是规模会小很多。同时现代坦克集群作战,是很需要空中的支持,双方需要不断进行反坦克和反飞机的作战。
武装皮卡是怎样走上现代战争的最前沿的?
战场上,与这类机动平台而言,战斗力的核心也是围绕着经典的“机动-防护-火力”铁三角,以及说如今的信息化战场下,又多了“信息化”。因此,回看皮卡在非洲、在中东等动乱之地的兴盛,甚至有些情况下还成为战场上的绝对主力,其中的缘由也在于“机动性”这个天然优势。
【图注】装甲突击?炮火支援?不存在的,好吧,上皮卡!
与这些动乱之地的武装而言,战场上的双方“阵地战”是不存在的,战场上双方的主战坦克等重装甲车辆的装甲突击是不存在的,战场上火炮“对射”、火力压制、空中力量的火力支援、“树梢杀手”的空中猎杀、…这些如今现代化战场上的“常态”皆“不存在”!
【图注】“皮卡”可以在现代化的战场横行?那么先问问这6管30mm的GAU-8答不答应!
那么,当战场上的双方都不具备正规现代化武装力量的那般“火力”、“防护”/“防御”时,“机动”、“打了就跑”几乎就成了必然选择。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机动”的需求与必要性是要高于“防护”,高于有些毫无准头可言的“火力”。
如果按照我们耳熟能详的“骡马化”、“机械化”、“信息化”来衡量武装力量的水平,那么评价动乱之地散兵游勇的水平,那就是:他们以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皮卡”取代了“骡马”,但限于“火力”、限于自身战术意图、限于训练水平、限于经济水平,限于…,这些散兵游勇还是在继续着上一代的骡马化水平的战争。 所以,关于战场上“皮卡”身上的疑问,就释然了。
不过“意外”的是,这些年来电子消费产品“四旋翼无人机”全球盛行,而且价格也是越来越亲民,采购上(采购成品,或者采购零部件再组装)也是非常易得。升空后的“四旋翼”/“航模”就成了这些散兵游勇手中的“天眼”,为这样的武装平添了“信息化”,以及说通过“粗糙”的改装,挂上羽毛球炸弹就成了可对地“精准”轰炸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这样的技术跨代、装备升级,颇有些出乎“外界”的预料。
正如,“皮卡”在正规武装力量的坦克装甲车/武装直升机面前是“脆弱”、“不堪一击”的,“四旋翼”在正规武装力量的软硬杀伤的反无人机手段面前也是的“脆弱”、“不堪一击”的。但“皮卡”、“四旋翼”就这样在动乱之地成为“武器”,这或许就是战场土壤的“魔力”与“扭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