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陵(南京中山陵是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型陵墓)
华陵,南京中山陵是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型陵墓?
南京中山陵是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型陵墓?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1926年春动工,1929年夏建成。1929年6月1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南京为中国国民党、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举行的国葬,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下葬中山陵。
中山陵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置,是由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监造。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就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山下的孝经鼎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这样的设计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南面入口处的石牌坊和长长的墓道如钟下的悬索。在灵区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建筑。陵墓入口处是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刻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从牌坊经墓道,上达祭堂,共有用苏州花岗石砌成的392级台阶,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8个平台,则象征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整个陵墓屋顶都是青色琉璃瓦、花岗石墙面,显得庄重肃穆,屋顶的青色象征青天,也是当时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蕴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彰显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出任临时大总统。广州人民及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筹措资金,在原总统府旧址兴建了中山纪念堂。工程于1929年1月动工,并于1931年11月建成,也是由建筑师吕彦直(1894年-1929年)设计,但吕彦直于1929年过世,英年早逝的建筑师未能亲眼看到完工的宏伟纪念堂。中山纪念堂是广州近代著名的建筑。
在广州中山纪念堂紧邻的越秀山山顶,还有一座由吕彦直设计的中山纪念碑。纪念碑建于1929年,碑身用花岗岩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在石碑的正面,有一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石,上面铭刻有李济深用隶书书写的《总理遗嘱》。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的传统城市中轴线上,两者联成一体,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
在孙中山先生的故里 - 中山市翠亨村,有中山影视基地,这是一个浓缩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革命足迹的主体公园,里面的中山陵,就是参照南京中山陵仿造而成,成为一些影视取景地。
华陵是什么时间修的?
华陵始建于公元前140年的汉武帝时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的华山脚下,是陕西著名的古代陵墓之一。华陵主要是以葬汉景帝和少帝为主,占地约6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墓葬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中国历史上,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间是汉朝的盛世时期,汉武帝开启了纵横四海的开国大业,华陵作为汉武帝的陵墓,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时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出处:《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译文:嵇康相处山阳,所与神交的只有陈留阮籍、河内山涛,参与了流的河内向秀、沛国刘伶、阮籍的侄子阮咸、琅邪王戎,于是为竹林之游,人们所说的“竹林七贤”啊。
竹林七贤之中,大家比较不熟悉的人,他的名字叫吕巽。吕巽算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个背叛者。吕巽就是吕安的哥哥。这个兄弟俩曾经都是嵇康的好朋友,但是这两兄弟忽然闹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官司。那便是哥哥吕巽看上了弟弟吕安的妻子,并且偷偷的占有了自己的弟媳。为了掩饰这一个丑闻,就竟然给弟弟安上了一个不孝的罪名,把他的弟弟上诉到朝廷。
众所周知,不孝,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罪名,而吕巽这样做无疑是衣冠禽兽。但是吕巽却是原告,哥哥控告弟弟不孝,这很能显示自己的道德形象,而当时的朝廷混乱,统治着难以用“忠”字来平天下,那么社会必然也需要一个新的道德规范,那“孝”就成了当时的社会规范,所以统治者对孝看的是非常重的。这两个当时比较有名的名士,以孝字打了官司,朝廷自然也乐于借此来重申孝道。那么相反,作为被告的吕安虽然是被冤屈的,却难以自辩,作为一个清高的文人,他怎么能把自己哥哥霸占自己妻子的家丑来公诸于世呢?而且这样的事情你哪里有证据呢?而且妻子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应该如何自处?家族的门庭应该何以避羞?
此时的吕安可谓是投告无门,他想到了自己最为尊贵,最为高贵的朋友嵇康,而嵇康果然是嵇康,立即拍案而起。此时的吕安已经因为不孝的罪名而获罪。嵇康虽不知官场门路,他唯一所能做的便是痛骂吕巽一顿,宣布绝交。这封绝交信写得极其悲愤,他怒斥吕巽诬陷无辜,包藏祸心,后悔自己以前无原则的劝吕安忍让,觉得自己对不起吕安,对于吕巽除了决裂,则无话可说。但是就是这样一封绝交书,仅是为了一个蒙冤的朋友说了几句话,同时识破了一个假朋友,仅此而已。但是嵇康因为这件事被捕了,理由很简单他是不孝者的同党。而不孝者的同党应该如何论罪呢?此时的嵇康和吕安等于是站在了统治者希望宣传孝道的对立面上,这样于统治的安定相悖的罪名,尽管再小也是不可容忍的,所以司马昭下令判处嵇康和吕安死刑,立即执行。
点评:从吕巽的这件事情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当时时代的混乱,以及许多事情发生的仿佛滑稽可笑。只要和政治沾染上了关系,所有的一切仿佛就轻重失衡了。 吕安,不是因为他受了冤屈而死的,更不是因为他所谓不孝的罪名而死的,而是因为他站在了统治着宣传思想的对立面,并且还拉上了嵇康这么一个强大的文化名人,形成了社会的感召力,这在什么时候都是不能被统治者容忍的。我们也仿佛能看到小人,如果存在在我们身边是何等的具有威力。
总结: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讲,我们只能说一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只能认真的识别身边的小人,尽力的不去招惹他们,将他们排除在外。再扩大一点,当一个正直的人受到诬陷的时候,或许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帮他一把,救他于小人的谗言之下。
扩展资料:
竹林七贤主要作品:
嵇康:善古琴,作品有《琴赋》《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秀才入军诗》。
阮咸:制作了同名乐器——“阮咸”,精通音律,然而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
刘伶:好饮酒,传世作品《酒德颂》
向秀:竹林七贤瓦解之后,写有《思旧赋》
阮籍:传世作品《大人先生传》,风格与刘伶《酒德颂》相似,诗存《咏怀诗》八十二首,著有《达庄论》《为郑冲劝晋王笺》等
费县华凌驾校?
是华菱驾校,在蒙台路上,穿过小桥洞,再往前开一段就到了。
你问的问题是怎么走呢?还是怎么去华菱驾校学呢?沙市什么时候建市?
即沙市, 春秋战国时名江津,又称夏首,是楚国都城郢的外港。唐时改名沙头市,简称沙市,于民国初期建市,是当时湖北省仅次于汉口市的第二大市。
中文名称
沙头市
别名
夏首
建市
民国初期
简称
沙市
发展历史
公元前9世纪初叶,周夷王年间,楚国君熊渠封长子熊无康为句亶王,句亶国地理位置即后来的郢都一带。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即位,将国都自丹阳徙郢(今荆州城北五千米外纪南城),至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楚国连续二十代王在此建都400余年。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分郢置南郡、江陵县。秦末楚汉相争,项羽立其部将共敖为临江王,都于江陵。敖死,其子尉嗣。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使将军刘贾及太尉卢绾击杀共尉,临江国除,复于江陵置南郡,分江陵县,置郢县。汉景帝时,先后封其子阏及荣于江陵为临江王,阏、荣死,国除,复为南郡。王莽改制时,更南郡名南顺,江陵县名江陆县,郢县为郢亭,但不久即恢复江陵本称。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章帝徙其弟钜鹿王恭为江陵王。元和二年(85年),江陵乃复为南郡。
三国时江陵为吴荆州治所。晋平吴,复于此置南郡、江陵县,辖属荆州刺史。东晋元帝南渡(318年),曾在江陵境内设云中、九原、定襄、宕渠、广牧、新丰6个侨县,并设新兴郡统辖,这些侨郡、侨县的位置大致在当时江陵县东部即现在江陵县、沙市区岑河镇及潜江市西部龙湾、张金一带地区。东晋时荆州刺史治所,初犹迁徙不定,太元十四年(389年),刺史王忱治江陵,从此不复迁徙,江陵城由此又称荆州城。
南北朝时期,齐中兴元年(501年)3月,齐和帝萧宝融在江陵建都,自立为帝,史称西齐。552年11月梁元帝萧绎即帝位于江陵,554年11月西魏发兵入江陵,元帝降而被杀,梁都江陵3年而国除。后梁宣帝大定元年/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正月,萧?在江陵称帝,改元大定,史称后梁,西魏设江陵总管府监督。同年在江陵境内今白鹭湖一带置华陵县;后又在华陵县南置鄀州,同时置云泽县属之。后周时改华陵县为紫陵县。隋开皇二年(582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588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废新兴郡;十一年(592年),省安兴县入广牧县。仁寿初复称安兴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将后梁所置鄀州及云泽县并入紫陵,又省定襄并入安兴。大业十四年(618年),萧?后裔铣称梁帝,徙都江陵,是为隋后梁。唐武德四年(621年),萧铣降唐。
唐、五代、宋属江陵府。唐初,废紫陵县入江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省安兴县入江陵。至此,东晋以来侨置郡县及南北朝时析江陵增置州县均归入江陵。上元元年(760年)升荆州为江陵府,建为南都。同年析江陵置长宁县。次年,省枝江并入长宁。大历六年(771年)省长宁复置枝江县。五代十国时,江陵为荆南国都(或称南平国)。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析江陵白洑巡置潜江县。
元属中兴路。明、清属荆州府,明朝时,江陵在龙湾市、沙头市、郝穴、虎渡口设巡检司。洪武十一年(1378年)建湘王府,建文元年(1399年)除;永乐元年(1403年)辽王府自辽东广宁(今辽宁北镇县)迁于此,隆庆三年(1569年)除;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建惠王府,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据江陵,惠王常润出逃,王府遂废。
清朝江陵分为五汛,即捕汛(现荆州区长江以北范围)、龙汛(潜江市龙湾、徐李、张金一带)、虎汛(原江陵县长江以南虎渡河一带)、鹤汛(现江陵县马家寨、熊河以东的地区)、沙汛(即现沙市区及江陵县西部)。并于丫果驿设置县丞署,郝穴设主簿署,沙市、龙湾、虎渡口设巡检司。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于江陵置湖北驻防将军府,是为全国十三大将军府之一。
行政区划
简称沙市,于民国初期建市,是当时湖北省仅次于汉口市的第二大市。
潜江古时候叫什么?
说起湖北的潜江市,很多人并不会熟悉这个名字,但我说起江汉油田或者是小龙虾之乡您或许会有一定的印象。还有这里就是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曹禺的出生地,他的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潜江古时曾有竟陵、华陵、紫陵、安远等称呼,古时的潜江因属竟陵(今天门)之辖区也被称为竟陵。
远古时代潜江是云梦泽的沼泽地,为大荆州管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