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的东道是什么意思?,为何叫东道主不是西道主?
东道主的东道是什么意思?,为何叫东道主不是西道主?
东道主,是人们对“主人”的习惯称呼,所以,又称请客为“作东”“作东道”。为什么人们只称“东道主”,而不称“西道主”呢?

这还要从一个历史故事说起。
“东道主”一词,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一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春秋时晋秦合兵围郑,郑文公使烛之武说秦。文中的烛之武对秦穆公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这几句话大意是说:让郑国独立存在,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当时郑国在秦国东方),秦国使者来来往往,让郑国供应他们的资财食用物资,对于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后“东道主”因以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朋友相聚,来了客人,主人常自称为“专东道主”,客人说主人“你是东道主”等。现在“东道主”一词用的很广泛,赛事的主办国或者主办城市也称属为东道主;举办各种会议,主办方也被称作东道主。
中道主义什么意思?
东道主的东道指的是方向。原指宴席上的主人,现多用于体育赛事,一般是用来形容主场队伍。该词最早出自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东的本义是虫吗?
不是。本意是东方,即太阳升起的方向。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东”的古字形像两头用绳索扎住的口袋,是“橐”的初文。东的常用义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引申指向东。春秋时秦晋合兵围攻东方的郑国,郑派使者游说秦穆公,不要与晋联合消灭郑国,郑国就可以作为东方道上的主人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用作“东道主”或“东道”,泛指客人的主人。
为什么请人吃饭叫做东?
为什么把争做“主人”说成“做东”呢? 要说清这点,就要谈谈代的古代的一些待人接物的规矩。
我国古代建造的房屋大都是坐北朝南的,有地位或富裕的人家,房子的正中是客厅,在厅中朝南放置两个座位,一东一西。接待客人时,主人总是先把客人迎到西边的座位上,然后才在东边的座位上落座。还有的人家更讲究,他们在厅门上修东、西两条并排的路,进厅门的台阶也分 东、西两处。迎接客人时,将客人引到西边的道路,由西处的台阶进厅;主人则与客人并排走在东边的道路上,由东边的台阶走进客厅。在我国一本古书《礼记》上,就写明了这样的规定:“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所以主人又被称为“东道主”或“东道”,简称为“东”,争着做“主人”,当然就变成争着“做东”啦。选自:《中国民间掌故精选》请客的人怎么称呼?
叫做东。
我国一本古书《礼记》中就写明了这样的规定:“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所以主人又被称为“东道主”或“东道”,简称为“东”。做“主人”,自然就变成“做东”了。如果某个国家举办国际性的运动会或专项比赛,也可以自称为“东道主”或“东道国”。
从吃饭的位置来说。一般东边为正位,请吃饭的人是主人身份,那么他在入席的时候就会坐在东边的位置,然后来的朋友依次坐他旁边,所以人们又把请吃饭的人叫东主,把请吃饭这种行为叫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