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乙辛(历史上悲惨的贤惠皇后是谁)

2023-11-23 01:36:04 65阅读

耶律乙辛,历史上悲惨的贤惠皇后是谁?

历史上悲惨的贤惠皇后有很多,要说最悲惨的可能就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萧观音了。

萧观音是辽国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也是一位多才多疑的女子,尤其擅长诗词和音律。一手琵琶弹得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想当高的艺术水准,被称为当时琵琶第一人。并且还能够自己自制歌词,因此在早期深得耶律洪基的喜欢,被耶律洪基成为女才子。就是这样一位女才子,从被耶律洪基宠爱,由妃子到皇后,最终受到冷落,最终被奸臣陷害致死。

萧观音多才多艺,受到耶律洪基的喜爱,被称为才女,最终成为皇后

萧观音在小的时候就能够朗诵诗歌,而且对于经史子集也是多有涉猎。因此长大后的萧观音不仅长得娇艳动人,内向纤柔,而且精通音律诗词,也能说会道。不仅能够自己作词作诗,而且能够自制歌词,弹得一手好筝。但萧观音最出名的就是在琵上的造诣,在当时被公认的事辽国第一人。

耶律乙辛(历史上悲惨的贤惠皇后是谁)

由于萧观音的父萧惠为辽兴宗母亲萧耨斤的弟弟,和辽国皇室走得很近,多才多艺并且容貌俊美的萧观音因此被当时的燕赵王耶律洪基看中。在看到萧观音的才艺后,称赞下观音为女中才子。也因此成为了耶律洪基的妃子。

有一次,萧观音和耶律洪基一起秋猎,到了一个叫伏虎林的地方,耶律洪基让萧观音根据伏虎林这个地名作一首诗。萧观音当场做了一首《伏虎林应制》: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叫猛虎不投降。

可见萧观音在诗词上也是才情满满。虽然萧观音一生只有十五首诗词传世,但是其在历史上的女诗人中也是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辽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诗词第一人。

萧观音因为自己的才华被耶律洪基喜爱,等到耶律洪基做了皇帝后,为耶律洪基生下太子耶律浚的萧观音被册立为懿德皇后。

被皇帝疏远,作诗抒发幽怨之情,因让宫中乐师为诗谱乐合奏,被人利用诬陷被害

萧观音成为皇后以后,可以说对于朝政是没有兴趣的,一心都是在音乐和诗词上。可是萧观音却因为劝谏耶律洪基不要游畋无度,因此失去了耶律洪基的宠爱,被渐渐疏远。

被皇帝疏远的萧观音为了抒发自己的幽怨怅惘之情,做了十首《回心院》。做这十首诗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再就是表达自己的苦闷愁怨和希望能够重新获得君恩的希冀之情。写完这十首诗后,酷爱音乐的萧观音又叫来了宫廷乐师赵惟一根据这十首词谱写音乐。

赵惟一回去后根据诗词的意境,殚精竭虑,终于谱写出了一首能够充分表现词义的乐曲。写出来后,萧观音和赵惟一一人琵琶,一人玉笛,将这首曲子发挥的淋漓尽致。就是这两人的合奏被宫里的人认为两人情投意合,不经意的给传了出去,被有心的人给一用,恶意中伤皇后偷情。最终被赐死。

可以说萧观音之所以呼被赐死,和当时的朝廷权力争斗有关。当时的的权臣耶律乙辛有很大的关系。耶律乙辛当时深的耶律洪基的信任,被封为魏王,太师,可谓是权倾朝野。可是由于太子已经长大,开始参与朝政,并在法度上开始整治。这对于当时大权在手并且极度贪财,广受贿赂的耶律乙辛来说,是个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势,耶律乙辛图谋除掉太子和萧观音这个皇后。而这时正好耶律乙辛的情妇清子从姐姐单登那知道了关羽萧观音和赵惟一的传言。将萧观音和赵惟一的事情对耶律乙辛说了。单登原来是耶律重元家的婢女。这单登也很善于弹筝,因此常常被耶律洪基招来弹奏,可能是出于嫉妒的心里,萧观音就对耶律洪基说这曾经是叛臣家的婢女,难保不会趁机为主人报仇。就这样,耶律洪基就没有再亲近她。后来单登又和赵惟一多次比试,都输给了赵惟一。可是单登并不认为自己是技不如人,而是认为萧观音偏袒赵惟一,因此很是气愤,就在发牢骚的时候对妹妹说了这件事。

正在找太子和皇后把柄的耶律乙辛听到这个消息可是喜出望外。因此让人写了《十香词》这首粗俗、淫秽的刺,让单登拿去诓骗萧观音,让萧观音手书。不知是计的萧观音手书了后又写了一首《怀古》。耶律乙辛拿到萧观音手书的这两首诗后,就让单登到耶律洪基的面前告发萧观音和赵惟一偷情。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君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耶律洪基知道后大怒之下以铁骨朵击打萧观音,差点将下观音打死。接着让耶律乙辛和张孝杰、辛鞫审理此案。耶律洪基不知道的是,这三人可是狼狈为奸一伙的。在酷刑下,赵惟一被屈打成招。后来在给耶律洪基的奏报中又以《怀古》中暗含赵惟一三字,坐实了萧观音和赵惟一的奸情。

就这样,萧观音被赐自尽。被冤枉的萧观音最终在写下《绝命诗》后,上吊自杀。太子也在随后被耶律乙辛构陷谋反,在被废除太子之位后,被耶律乙辛派人杀死。萧观音含冤而死后,尸体还被送回了娘家。直到天祚帝即位后,才被平反昭雪。

可以说,萧观音就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被无辜冤死的。

中国古代常识中的韩国公?

宋钦宗赵桓(1100年―1156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显恭皇后王氏。在位1年零2个月。

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十三日,初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晋爵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晋爵定王,大观五年(1111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拜开封牧,不久受徽宗禅让登基,改元靖康。

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和敏锐力。他是历史上懦弱无能的昏君,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汴京,却无力抵抗。

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病死于燕京,终年57岁,葬于永献陵。 曹利用(?—1029年),字用之,北宋大臣、将领。官至宰相,澶渊之盟签订时宋朝的代表。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南侵,宋真宗亲征,驻澶州,宋军射杀辽国主帅挞览,曹利用以阁门祇使、崇仪副使至辽国兵营议和,拒绝割地要求,达成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乾兴初年,加任左仆射兼侍中,封韩国公。后恃功益骄,并得罪太后及宦官。恰逢其侄曹汭犯罪,曹利用因被牵连,遂贬为知随州,又被诬指私贷景灵宫钱。遂继贬房州安置,并命内侍杨怀敏护送,至襄阳驿站时,杨怀敏不肯再走,并用话威逼他,曹利用素来刚烈,于是上吊自杀。 富弼(1004年2月13日[1]—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

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要求;次年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条上所拟河北守御十二策。庆历五年(1045年)被排挤,出知郓州、青州(今山东益都)。时河北大水,难民四处流亡。富弼动员救灾,以地为食,募数万饥民为兵。

至和二年(1055年)与文彦博同为宰相,后因母丧罢相。宋英宗即位,召为枢密使,又因足疾解职,进封“郑国公”。熙宁元年(1068年)入朝,宋神宗赵顼问他如何处理边事,富弼说:“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富弼多次出使辽国,对西夏情形也十分关注,他认识到辽国“委实强盛”,西夏“日渐壮大”,与古代夷狄大不相同,已是中原文明的劲敌。富弼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助宋朝撬开辽夏同盟,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

熙宁二年,再度复相,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又求退,出判亳州。拒不执行新政青苗法,声称“新法,臣所不知”。以韩国公致仕,退居洛阳,仍继续请求废止“新法”。

元丰六年(1083年)去世,享年八十,临终前上书神宗割地于西夏,已达到修兵息民。谥号“文忠”。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北宋开国名将。父亲潘瞒。

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素厚,宋朝代周后,受到重用,参加平定李重进叛乱,镇守扬州、潭州,累迁防御使。开宝三年(970年),为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军攻灭南汉。后参与平南唐、灭北汉、雁门之战等重要战役,被封为韩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因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潘美被削三任,降为检校太保。次年,又复旧官。淳化二年(991年),加同平章事,数月后病逝。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武惠。 萧韩家奴,字括宁,奚族首领渤鲁恩的后代,为人孝顺,对兄弟很友爱。

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年间,当上祗候郎君,后晋升为敦睦宫使。讨伐西夏的时候,为左翼都监,后晋升北面林牙。不久后晋升为南院副部署,赐玉带,改封奚族六部大王,治理地方很有声色。

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初年(1055年),封韩国公。历任南京统军使、北院宣徽使,晋封兰陵郡王。

清宁九年(1063年)七月,耶律隆基去太子山狩猎,得知皇太叔耶律重元谋反,大惊失措,要逃亡北、南大王院去避难。萧韩家奴和耶律仁先拉住他的马缰再三进谏,才打消念头。

第二天,耶律重元利诱奚猎夫来攻打皇帝行营。因是同族,萧韩家奴独自一人出来劝说道:“你们跟随耶律重元谋反,乃是取死之道,祸及子孙。若能悔过,必转祸为福!”于是奚猎夫率部投降。谋反平定后,因功升迁殿前都点检,封荆王,赐资忠保义奉国竭贞平乱功臣。

咸雍二年(1066年),升西南面招讨使。大康初年徙封吴王,赐白海东青鹘。大康三年(1077年)皇太子耶律浚被耶律乙辛诬告被废,幽禁在上京(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萧韩家奴上书为太子鸣冤,却没有下文,十一月,太子被耶律乙辛派人杀死。大康四年(1078年),再次任西南面招讨使,按例要削封,于是改回兰陵郡王。

中国历代最惨的太子有哪些?

都说皇帝是高危职业,其实作为国之储君的太子同样如此,皇帝毕竟还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作为保障,太子却没有这个优势。若是表现太过抢眼,便很容易引起皇帝猜忌,可若是表现太过差劲,又会引起其他皇子的觊觎之心,当真是做皇帝难,做太子更难啊!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那些被立为太子,但还没来得及继位,便枉死的太子们。

1、西汉刘荣:忧惧自杀。刘荣是汉景帝的庶出长子,母亲为汉景帝宠妃粟姬,因皇后薄氏无子,故于前153年被立为太子。后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想要将女儿嫁给刘荣,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但粟姬因其经常向景帝进献美女而恼之,对此断然拒绝。刘嫖于是找到景帝另外一位宠妃王娡,提议将女儿嫁给其子刘彻,王娡欣然答应,后在王娡和刘嫖的合谋之下,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刘彻被改立为太子。前148年,刘荣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而被传至中尉府受审,惊惧之下想要写信给汉景帝请罪,但郅都却拒绝提供刀笔,后来窦太后虽然命人为其送去刀笔,但刘荣写下谢罪信后,还是在中尉府自杀了。

2、西汉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母亲为皇后卫子夫,因而于元狩元年(前122年)被立为太子。虽然汉武帝一度对其寄予厚望,但随着汉武帝逐渐老去,卫子夫也逐渐失宠,刘据的太子之位已经开始面临威胁。后来,汉武帝晚年时爆发“巫蛊之祸”,奉命调查的江充因与刘据有怨,便趁机构陷刘据。刘据惊惧之下,在无法面见汉武帝的情况下,悍然起兵诛杀江充,但因身为太子的他所能调动的兵力实在有限,后兵败逃亡,藏身于湖县泉鸠里一户人家中。后刘据藏身处暴露,不堪受辱的刘据自经(上吊)而亡,两位跟随他躲藏于此的皇孙也一同遇害。

3、西汉刘婴:被乱兵所杀。刘婴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汉平帝病逝之后,被权臣王莽于居摄元年(6年)三月立为太子。刘婴虽然被立为太子,但王莽却从来没想过让他继承皇位,而只是王莽放在大殿上的一个幌子罢了,实际上的皇帝早已是他王莽自己。三年之后,刘婴禅位于王莽,篡汉建新,刘婴被降为安定公,但却并不许他返回封国,而是形同囚禁搬的安置在安定公第,甚至于外界隔绝一切联系,连乳母也不许和他说话,结果导致刘婴长大之后,连话都说不清楚,已经成了个傻子。更始二年(24年),王莽被更始帝刘玄击败,平陵人方望等人重新拥立刘婴为天子,但旋即便被刘玄派遣的丞相李松击败,刘婴也死于乱军之中。

4、新朝王临:与老爹抢女人而自尽。王临是王莽的第四子,因第三子王安恍惚糊涂,王临于始建国元年(9年)正月被立为太子。地皇二年(21年)正月,王莽的第一任皇后去世(王临生母),王临与母亲的侍女原碧有了奸情,而原碧又曾被王莽宠幸过,王临害怕事发后自己被杀,于是与原碧合谋杀死王莽。事发之后,原碧在严刑拷问之下全部招认,王莽为了避免家丑外扬,便将审讯官员全部杀死,然后赐王临毒药令其自尽,王临却不愿喝毒药,最终引剑自杀。

5、东吴孙和: 被赐自尽。孙和是孙权第三子,孙权第一任太子、长子孙登去世之后,孙和于赤乌五年(242年)被立为太子,然而这却引来孙权第四子、鲁王孙霸的不服,再加上孙和母亲与孙权长女全公主不合,直接引发“南鲁党争”,导致孙和被流放到故鄣。太元二年(252年)正月,孙权册封孙和为南阳王,然而三个月后孙权去世,诸葛恪执掌朝政。彼时,有传言说诸葛恪准备扶立孙和,结果导致诸葛恪被权臣孙峻杀死,孙和也被流放到新都,不久后被赐自尽。

6、东吴孙𩅦:被孙皓所杀。孙𩅦是孙休的长子,于永安十七年(262年)九月二十一被立为太子,孙休临终之前,将太子托付给了丞相濮阳兴。然而,由于左典军万彧与乌程侯孙皓相好,便建议濮阳兴和张布立孙皓为帝,于是最终孙皓被立为帝,而孙𩅦则被封为豫章王。甘露元年(265年)七月,孙𩅦送其兄弟四人于吴小城途中,为孙皓所杀。

7、西晋司马遹:被贾南风杀害。司马遹是司马衷之子,司马炎病逝之后,司马衷即位,司马遹被立为太子。司马衷本就不智,贾南风在击败杨骏,又诛杀司马玮和司马亮,此后开始专权。贾南风因司马遹不是自己所生,害怕其即位后自己地位难保,便于党羽等设计,诬陷司马遹谋反,将其先后囚禁于金墉城和许昌宫,后又派黄门孙虑将其杀害。

8、西晋司马铨:死于永嘉之祸。司马铨是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清河康王司马遐第三子,晋怀帝司马炽即位之后,于永嘉二年(308年)被立为太子。后洛阳被攻陷之后,司马铨被刘聪的部下杀害。

9、隋朝杨勇:被杨广矫诏赐死。杨勇是隋文帝杨坚与皇后独孤伽罗的长子,于开皇元年(581年)二月十七日被立为太子,然而杨勇由于品德不修,骄奢淫逸,结果失宠于皇后独孤伽罗,再加上晋王杨广和司徒杨素的陷害,杨勇最终被废为庶人,杨广被立为太子。仁寿末年(604年),隋文帝去世后,杨广矫诏将杨勇赐死。

10、唐朝李建成:死于玄武门事变。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之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矛盾爆发,双方相互攻讦。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领秦琼、尉迟恭、程知节、侯君集等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奉召入宫,行至临湖殿,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于是掉头准备回东宫。李世民一边大呼一边在后面追赶,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全部被杀,史称“玄武门事变”。

11、唐朝李忠:被诬告赐死。李忠是唐高宗李治的庶长子,后被过继给王皇后,并于永徽三年(652年)被立为太子。永徽六年(655年)四月,唐高宗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李忠就此失去嫡长子身份,不久后被废黜太子之位,改立武则天之子李弘为太子。显庆五年(660年),担惊受怕的李忠因常常自己占卜,被发现后废为庶人,囚禁于李承乾故居。麟德元年(664年),中书令许敬宗陷害李忠联合宰相上官仪、宦官王伏胜谋反,李忠最终被赐死。

12、唐朝李贤:被武则天逼迫自尽。李贤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贤被立为太子。担任太子期间,李贤却与武则天关系极为紧张,调露二年(680年),武则天派人从李贤宫中“搜出”数百具铠甲,以此作为其谋反的罪证,导致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于长安,后于永淳二年(683年)被流放于巴州。文明元年(684年),唐高宗驾崩,唐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月便被武则天废黜,朝政落入武则天手中。不久后,武则天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庶人李贤的住宅,逼令李贤自尽。

13、唐朝李重俊:谋反失败而死。李重俊是唐中宗的第三子,“神龙政变”之后,唐中宗李显复位,李重俊于神龙二年(706年)被立为太子。然而,由于唐中宗太过懦弱,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极为跋扈,而李重俊又并非皇后韦氏亲生,于是常常受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迫害,安乐公主甚至要求李显册封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地位岌岌可危。神龙三年(707年),久受压迫的李重俊联合禁军将领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等人发动兵变,诛杀梁王武三思父子,但在意图诛杀韦皇后母女时却受阻于玄武门,政变失败后逃奔终南山,途中被部下杀死。

14、唐朝李瑛:被武惠妃害死。李瑛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次子,于开元三年(715年)正月被立为太子。后来,随着武惠妃独宠后宫,包括李瑛生母赵丽妃在内的嫔妃纷纷失宠,赵丽妃更是于开元十四年(726年)郁郁而终。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等人因母亲的关系,与武惠妃关系本就紧张,而武惠妃更是想要用自己的儿子取代太子李瑛,双方矛盾极为尖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兄弟与薛锈入宫,说是宫禁有盗贼,三兄弟与薛锈披甲入宫时,武惠妃却对玄宗说三兄弟兵变,已经杀入宫内,玄宗大怒,立刻将三兄弟逮捕,薛锈被处死,三兄弟也被废为庶人,不久后被赐死。

15、唐朝李永:死于后宫之争。李永是唐文宗李昂之子,于大和六年(832年)被立为太子,虽然天下都认为这个决定非常正确,但是李永被立为太子之后便陷入了后宫争斗之中,不仅被多次攻讦,还被得宠的杨贤妃多次在文宗面前诋毁,结果使得李永逐渐失宠,虽然最终由于大臣们求情,李永得以避免被废,但心中憋屈的他,却又无处诉苦,结果突然于开成四年(839年)抑郁而终。

16、辽国耶律浚:被诬告谋害。耶律浚是辽道宗耶律洪基长子,于清宁十年(1064年)被立为太子。大康元年(1075年),其母萧观音遭诬陷被杀,副点检萧十三、同知北院宣徽使事萧得里特、耶律乙辛相互勾结,意图陷害耶律浚但没能成功。大康三年(1077年),耶律乙辛又让牌印郎君萧讹都斡等人再度诬告太子耶律浚,结果这次辽道宗相信了,耶律浚被囚禁,由耶律燕哥负责审讯,耶律燕哥篡改了太子的口供,结果辽道宗大怒之下,将耶律浚废为庶人,囚禁于上京。同年十一月,耶律乙辛派萧达鲁古、萧撒八前往上京杀害耶律浚。

17、元朝燕帖古思:被害死于流放途中。燕帖古思是元文宗图帖睦尔与卜答失里皇后的次子,元文宗去世之后,权臣燕帖木儿先是拥立鄜王懿璘质班为帝(元宁宗),结果不久后便去世,之后卜答失里又拥立妥懽帖睦尔为帝(元惠宗),燕帖古思则被封为了太子。不久后,权臣伯颜与卜答失里合谋,意图废掉元惠宗,拥立燕帖古思为帝,结果却被元惠宗的亲信脱脱得知。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伯颜与燕帖古思出猎,元惠宗和脱脱趁机发动政变,燕帖古思先被带回大都城,后又被流放于高丽,结果于至元六年(1340年)七月十六日被负责押送的阔察儿害死。

18、明朝朱文奎:与父亲一起失踪。朱文奎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长子,于建文元年(1399年)被立为太子。然而,建文帝继位后不久,因削藩而引发“靖难之役”,历经四年战争,朱棣最终南下攻入南京,南京皇宫燃起熊熊大火,而建文帝则下落不明,朱文奎也随之一起失踪。

19、明朝朱慈烺:乱军中失踪。朱慈烺是明思宗朱由检的长子,于崇祯三年(1630年)皇太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打北京,李邦华、史可法及姜曰广希望朱慈烺到成国公朱纯臣家暂避之后去南京称帝,但朱慈烺却被攻破北京的李自成找到,李自成认为朱慈烺无罪,并将其封为宋王。后来,李自成被吴三桂联合满清击败,朱慈烺又落入吴三桂手中,吴三桂奉他还京,但朱慈烺却在乱军中失踪。

20、清朝爱新觉罗·胤礽:两度被废后幽禁而死。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嫡次子,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被立为太子,从而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被公开册立的太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很多胤礽的罪行,导致父子之间产生裂痕,再加上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胤礽最终于同年被废。太子被废后,诸阿哥围绕储君之位展开争夺,康熙帝为此先后将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关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恢复太子之位,结果三年之后,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胤礽因结党营私等罪,再度被废,并被圈禁,最终于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死于禁所。

以上便是历史上二十位下场较惨的太子,其中不包含因病去世或夭折者,此外被废之后正常病逝者也未被记入其中。由于个人知识量有限,或许有所遗漏,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十香词的典故?

十香词冤案,是辽国道宗皇帝的萧皇后因为所作的思念丈夫的十首词所引起的一场冤案。公元1603年,辽道宗平定了耶律宗元的叛乱,但是相关人员没有杀绝,遗留祸害。

辽道宗在位期间,不思朝政,任用奸佞,国内民声载道,他的萧皇后是一位多才多情的温柔贤淑的女人,萧皇后多次劝说辽道宗专心朝政,不要秋猎,招惹辽道宗的厌烦,渐渐被疏远,于是爱好诗词的萧皇后写了十香词,思念丈夫的往日温情,她命宫廷乐师赵惟一谱曲配乐,而萧皇后也是一个爱好音律的人,两人一支玉笛,一曲琵琶,配合无间,丝竹相合,这被朝中的奸佞看到,认为是一个搅乱朝政的机会,耶律乙辛向辽道宗进献谗言,诬告萧皇后和赵惟一有奸情,十香词就是物证,不懂诗词音律,并且神经大条的辽道宗听信了,他恼怒至极,不仅拒绝萧皇后面见解释的请求,还立即下令赐死萧皇后,萧皇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片痴情换来这样的结果,十香词冤案结果,在后世文人评价中,都有对萧皇后的同情怜惜之词,清朝的纳兰性德就曾咏过萧皇后的十香词冤案,时年才36岁的萧皇后,一代佳人,在后世的辽国皇后中,再也没有人能在诗词音律上和她比拟的皇后了。

十香词流传至今,是一组十首五言绝句,分别描写女子身上的各个部位,思夫之情,情深意切,这样美好香软的十香词,竟成了一代皇后命丧冤案的物证,令人唏嘘不已。

如何看待辽国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呢?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辽国的理解都只存在于以宋朝为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中。

辽朝建立于公元916年、灭亡于公元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辽末,辽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辽朝宗室后代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与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又被蒙古所灭。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契丹源于东胡鲜卑,与同样说蒙古语的室韦、库莫奚是同族异种。唐朝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五代时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后于907年2月27日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915年耶律阿保机出征室韦得胜回国,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滦河边建设了一座仿幽州的城敦。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辽太祖。辽太祖收留因河北战乱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并且任用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与卢文进等汉人为佐命功臣。918年辽太祖建皇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两年后创建契丹大字并推行之。在军事方面,他于925年东征渤海国,于旧地建立东丹国以统治渤海遗民,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然而于攻灭渤海后的隔年,在回师途中病倒,最后去世。其妻述律平宣布摄政,以次子耶律德光总揽朝政,屠杀政敌数百人以稳定政权。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在述律平的支持下即位,即辽太宗。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统一了契丹。936年后唐发生内乱,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辽太宗支援攻打后唐。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于晋阳、洛阳等地击败后唐军,最后协助石敬瑭攻灭后唐,石敬瑭得以建国后晋。契丹国获得燕云十六州后,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944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上表称孙不称臣。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一统中国。947年正月十日,契丹军攻克后晋首都开封,后晋亡,契丹国占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二月,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辽朝正式成立。虽然辽太宗有意长久经营中国的意图,然而因纵兵掠夺人民财物,以及不让诸位节度使返回镇地,招来中原人民的反抗。四月,辽太宗被迫引军北返,最后在河北栾城病逝。太宗大同元年(947年)1月,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辽。947年位于中原开封的耶律吼等将领拥立耶律阮为帝,是为辽世宗。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太后述律平想让其子耶律李胡继承皇位,不同意耶律阮称帝。太后派耶律李胡与耶律阮在辽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战,最后耶律阮打赢了这场战争。在经过大臣耶律屋质的劝阻之下,太后才认同耶律阮的帝位。辽世宗在位期间,一直不忘占领中原的期望,多次对中原用兵。然而辽世宗好酒色,喜爱打猎。晚年更是任用奸佞,大兴封赏降杀,导致朝政不修,政治腐败。951年九月,辽世宗协助北汉攻打后周,行军至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祥古山时,由于其他部队未到,先行驻扎在火神淀。其间喝酒、打人、打猎,众将很是不满。最后被耶律察割杀死于梦乡中。951年耶律察割发动政变,杀辽世宗并自行称帝,辽太宗之长子耶律璟和耶律屋质等率兵杀死耶律察割后,被立为帝,即辽穆宗。辽穆宗虽讨厌女色,而无所出,但却经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因此长时期不理朝政,国人称之为“睡王”。辽穆宗前期,朝廷内部不稳,离心离德,大臣经常发生叛乱或是南奔中原的事件:952年六月,萧眉古得欲叛辽南奔后周,阴谋败露,被杀。七月,政事令耶律娄国、林牙耶律敌烈等谋乱被捕后伏诛。953年十月,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等人谋反,事情被察觉后被捕。960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寿远、太保楚阿不等人谋反,事败伏诛。十月,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喜隐谋反,事败被捕,因供词牵涉耶律李胡,耶律李胡入狱而死。由于政局动荡不安,迫使辽穆宗停止了辽太宗、辽世宗一贯执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恢复因长期战事而消损的国力,与南唐、北汉联合对抗遂渐强盛的后周。959年后周发动北伐,辽朝宁州(今河北青县)刺史王洪举城投降。周军随后攻克益津关、瓦桥关,莫州、瀛州刺史刘楚信、高彦晖也举城投降。当时后周世宗欲一鼓作气,直取幽州,辽穆宗甚至有意放弃燕云十六州。最后后周世宗因为重病而南返,莫州、瀛州归后周领有,而辽军加强防御,不敢南下。由于辽穆宗本人喜好杀戮,经常亲手杀人。同时又爱好打猎到“竟月不视朝”,最后于969年二月被侍人所弑。耶律贤被推举为帝,即辽景宗,改元为保宁。辽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室昉、郭袭,使辽朝出现一阵清明。辽景宗对辽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上层比较稳定。辽景宗对外政策仍采不主动南伐中原、仅援北汉的方针。辽景宗前期,辽朝与北宋聘史往还,互贺节日。宋太宗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979年亲征北汉,辽朝派数万兵支援北汉。三月,辽军在白马岭与宋军交战,被击溃,辽将耶律敌烈等人战死。六月,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辽朝改变战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幽蓟。宋太宗乘胜进攻幽州,辽朝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成功击败宋军,宋太宗仅以身免。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协助处理。982年辽景宗病逝,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并由萧太后摄政。当时萧太后30岁,辽圣宗12岁,而萧太后之父萧思温于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太后也没有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辽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萧太后先重用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撤换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在这些行动后,辽圣宗和萧太后的地位才稳定下来。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后据传改嫁韩德让(具体记载有争议)。在她执政期间进行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1009年辽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朝风貌,反对严刑峻法,并且防止贪污事件。在文教方面,辽圣宗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杨继业。北宋立国之初即有意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后于979年、986年两度北伐,皆为辽军所击败。辽圣宗为了防止高丽与北宋结盟,进而威胁辽朝东部。于993年发动高丽契丹战争以降服高丽,于1009年的东征时最远攻入高丽开城。之后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避免契丹贵族威胁皇权,萧太后与辽圣宗于1004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今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锋,辽将萧挞凛战死。辽军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之后辽圣宗结好西夏,而西夏也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1031年辽圣宗去世,长子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辽兴宗其生母萧耨斤(即法天太后)自立为皇太后并摄政,并把辽兴宗的养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迫死。法天太后重用在辽圣宗时代被裁示永不录用的贪官污吏以及其娘家的人。辽兴宗因无权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结怨。法天太后对辽兴宗并不信任,打算改立次子耶律宗元(即耶律重元)为帝。耶律宗元把这一事告诉兴宗。辽兴宗怒不可遏,于1034年用武力废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庆陵”。大杀太后亲信。七月,辽兴宗亲政。修建陵园安葬齐天皇后。而后,把法天太后接回来,并与她保持十里的距离,以防不测。兴宗母子的感情裂痕始终没有填平。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辽兴宗曾与其弟耶律宗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宗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宗元。其子耶律洪基(即为后来的辽道宗),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这种下了辽道宗继位后,耶律宗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宋夏战争后北宋内外交困之际,使得辽朝趁机侵宋。在征求张俭的意见后,一面派其弟耶律宗元和萧惠在边境制造欲攻宋的声势,一面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于1042年正月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此即重熙增币。双方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仁宗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因此,在辽宋和好之后,辽夏关系恶化并发生战争。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均遭失败,而西夏最后愿意向辽朝称臣进贡。辽道宗继位后,1063年七月耶律宗元听从儿子的劝说,发动叛乱,自立为帝,不久被辽道宗所平,耶律宗元自尽,史称滦河之乱。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辽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并听信耶律乙辛的谗言,相信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通奸而赐死皇后。而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并将其杀害,史称十香词冤案。后来,一位姓李的妇女向辽道宗进“挟谷歌”辽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儿女接进宫。1079年七月,耶律乙辛乘辽道宗游猎的时候意图谋害皇孙耶律延禧,辽道宗接纳大臣的劝谏,命皇孙一同秋猎,才化解耶律乙辛的阴谋。大康九年,辽道宗追封故太子为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图带私藏武器到宋朝避难,事败被诛。1101年正月,辽道宗去世,皇孙耶律延禧继位,即天祚帝。当时西夏夏崇宗因受到北宋攻击一再向辽求援,并求天祚帝女尚公主为妻。最后天祚帝于1105年将一个族女耶律南仙提升为公主嫁给夏崇宗,并派使者赴宋,劝北宋对西夏和谈。1112年二月十日天祚帝赴春州(故址在今内蒙突泉县突泉镇西北约60公里的宝石镇境内),召集附近女真族的酋长来朝,宴席中醉酒后令诸位酋长为他跳舞,只有完颜阿骨打不肯。天祚帝不以为意,但从此完颜阿骨打与辽朝之间不和。九月,完颜阿骨打不再奉诏,并开始对其他不服从他的女真部落用兵。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一开始天祚帝并未将完颜阿骨打当作一个重大威胁,但是所有他派去镇压完颜阿骨打的军队全部战败。1115年天祚帝为了解决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但是辽军到处被女真军击败。与此同时辽朝国内也发生叛乱,耶律章奴在辽上京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辽朝内部。此后位于原渤海国的东京也发生高永昌叛乱自立。这场叛乱一直到1116年四月才被平定。五月女真借机占领了辽东京和沈州。1117年女真攻春州,辽军不战自败。这年完颜阿骨打自称皇帝,建立金朝,改元收国。1120年金军攻克辽上京,守将萧挞不也投降,到1121年辽朝已经失去一半的领土。而内部又发生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爆发的内乱,最后天祚帝杀他的长子耶律敖鲁斡而结束,但是这使得更多的辽兵投降金朝。1122年正月,金军攻克辽中京,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由于位于辽南京的耶律大石与李处温等人不知天祚帝去向,他们拥立耶律淳为帝,即天锡帝,史称北辽。天锡帝降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朝,乞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妻辽德妃称制,改年号为德兴。此时辽臣李处温父子觉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私通北宋的童贯,欲劫持辽德妃纳土于宋。向北私通金人,作金的内应。后她发现他们罪行而赐死之。当年十一月,辽德妃五次上表给金朝,只要允许立耶律定为辽帝,其他条件均答应。金人不许,她只好派兵死守居庸关,十一月居庸关失守,十二月辽南京被攻破。辽德妃带着随从的官员投靠天祚帝,天祚帝诛杀她。1123年正月,在上京的回离保(萧干)叛金,八月平定。1124年,天祚帝已经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儿子和家属大多数被杀或被俘,虽然他还打算收复首府燕州和云州,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保大五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辽天祚帝在应州被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区白城子),被金太宗降为海滨王。1128年,天祚帝病故,遗臣萧术者对故主行人臣之礼。辽朝共历时210年(包含契丹国时期),历经9位帝王。此后,辽朝贵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残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1130年,由于受到金兵的压迫,耶律大石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称帝,史称西辽(西方称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首都虎思斡鲁朵。西辽曾一度扩张到中亚,成为中亚强国。1143年,在耶律大石死后,西辽经历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鲁古与屈出律的统治。最后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立国凡87年。1212年,辽朝宗室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省农安县)、韩州(吉林省梨树县)一带起军反抗金朝。隔年三月,耶律留哥称王,国号辽,史称东辽。1216年初,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厮不叛变,在澄州称帝,史称后辽。耶律厮不不久被部下所杀,众推耶律乞奴为监国。同年秋,木华黎率蒙古军东下,耶律乞奴等不敌,率九万契丹族越过鸭绿江进入高丽境内。不久契丹诸贵族自相残杀,后辽最后于1220年灭亡。耶律留哥建国后依然归附蒙古帝国,成为其藩属,1270年元世祖撤藩,东辽正式灭亡。

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怎样做才有可能光复他的大燕国?

慕容复想要光复大燕的话,不一定说需要开启上帝视角,了解《天龙八部》这本书的剧情或者预知十年之内的事情吧。但是也必须要有一颗细腻的心,能够了解大势变化,把握一些细节,才能够抓紧时机。毕竟慕容复光复大燕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去博得一线生机。

广积粮,缓称王

在书中,慕容复对于复兴是有着非常深的执念的,所以,一直以来也在为此奔波着,结识各路豪杰,打下莫大的声望。但是实质上而言,这个对于复国有没有帮助呢?我想帮助是非常的小的。即便你有着乔峰一般的人脉和声望,但是乔峰要他们造反,想必响应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是墙头草,除非你能够带给他们利益,同时能够带给他们成功的希望,否则别人会顶着掉脑袋的风险跟着你做的。

所以最开始还是应当广积粮,从商业开始,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有钱好办事嘛,就冲着金钱而来的人也不会少的。这样就可以笼络一篇的武林人物或者一些储备兵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不能够露出真实目的,仅仅是让人觉得这是一方势力,没有割据的心思,也就是缓称王。

培养嫡系,笼络高手

慕容复身边的人不多,也就几个家臣。而通过金钱笼络过来的小人物,一个是忠心不够,另一个是实力也不够。毕竟单单是靠钱是很难以笼络来真正的高手了。但是巧了,燕子坞曼陀山庄当中有曾经琅嬛玉洞的武功秘籍。这些秘籍就可以笼络来不少的高手,而这些高手就可以着重培养,让其发展成自己的嫡系。

同时对其中对世俗有野心的一部分高手适当的透露自己的计划,把他们绑在自己船上(当然了,也要防止他们告密,这个就是要衡量的了)。同时许诺事成之后的一些功名利禄,只要他们有更高的目标的话,想必是不会拒绝的。而这些高手一部分可以作为中层管理,还有一部分可以组建特种部队做斩首行动。

组壮丁,大练兵

武林中人毕竟只是一小部分。实质上来说,想要跟国家机器斗,是非常难的。所以当初整个武林加起来,救援乔峰也是非常艰难的,而郭靖组织了黑白两道,也难以阻拦元军的进攻。因此,要战胜军队,还是需要靠军队。慕容复想要复兴,士兵是必不可少的,而如何养兵,如何藏兵才是需要注意的。

所以其实进入仕途还是比较合理的,有理由去募兵,但是就是有些迟了。又或者化民为兵,化兵为民,以民兵的形式去藏兵。平时耕耕田啥的也还能减少补给负担。此外就是练兵,练军阵了,毕竟游兵散勇和有训练的士兵,战斗力不是一个等级的。拥有一支强兵,可以在未来占据优势。

待乱世,火中取栗

这个就是之前所说的为什么需要有细腻的心思去了解大势变化,了解未来是否会发生乱世,乱世会发生在哪,哪儿会是机会。因为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间段里蹦跶着去复兴大燕,那绝对是找死的事情。所以需要等待时机,比如契丹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在这个外患之时挑起复国,成功的概率会高上很多。(但是即便成功后,怎么应对契丹人,又是一个问题了。)

此外就是不能以一己之力去挑起事端,而是应该怂恿更多有野心的世家、帮派去搅乱这个时局,才有可能火中取栗,获得一线胜利的机会。先将这个时局做成一个乱局,变成一个群雄割据的局面,才能够分而食之,一统中原。

反正别想着以江湖人的身份去登临天下,那个不现实,《倚天屠龙记》时期,朱元璋也是靠着那些不归明教统帅的明教义军才崛起了,而且明教也不是一般意义的帮派,五行旗更类似于是军队,慕容复要复兴大燕,少说也得往这个方向去靠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