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跃马横刀,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

2023-11-25 18:36:05 59阅读

三国之跃马横刀,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

《中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 (作者翘楚)一书中列举了26位巾帼英雄,分别是:

1.中国第一位女统帅--妇好

三国之跃马横刀,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

2.教育界的先驱--孟母

3.丑女为国定邦基--钟离春

4.自刎楚帐,芳华千秋--虞姬

5.万里和亲第一人--细君公主

6.中国人的"自由女神"--卓文君

7.和番为国的美"落雁"--王昭君

8.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班昭

9.乱世中崛起的史诗第一人--蔡文姬

10.留得清白在人间--绿珠

11.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卫夫人

12."人中之凤"式人物--谢道韫

13.坚持一统反分裂,善事三朝力靖边--冼夫人

14.从风尘女到一品诰命夫人--红拂女

15.李家王朝的开拓者--平阳公主

16.智慧与文明的使者--文成公主

17.千古奇女子--花蕊夫人

18.四代忠烈成就千古功名--佘太君

19.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20.从青楼走出来的"退金''夫人--梁红玉

21.她把美丽带给了人间--黄道婆

22.首位正式入编制的女将军--秦良玉

23.十几万大军我号令--王聪儿

24.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秋瑾

25.民国"第一夫人"--宋庆龄

26.风尘侠女,护国军魂--小凤仙

执子纵盘步步营?

上联:人情似纸薄,官民礼尚重重码;

下联:世事如棋局,执子纵盘步步营。

谢谢相邀。

后出塞五首其五杜甫原文及赏析?

后出塞五首其五全文(原文):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后出塞五首其五全文翻译:

我本来出身良家,懂得许多门道,揣知主将有叛逆的可能,所以不敢跟从。主将骄矜增加了我的忧虑,荣华富贵已不值得一说。跃马横刀二十年,担心的是辜负了明主的恩情。眼看幽州叛军长驱直入,洛阳即将沦陷。于是半夜里抄小路逃回家,可是故乡已经变成了空村。我幸亏没有背上叛逆的罪名,如今孤身一人,没有儿孙。

后出塞五首其五字词句解释(意思):

是良家子,故不肯从逆:出师多门,故能揣知主将心事。二句是下文张本,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益,是增益,“思”字照过去读法应作去声,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所忧在国家,放觉身贵上不值一说。下二句正申“不足论”。

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刘孝标《自序》:“敬通(冯衍)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肉。”

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二义。长驱,言其易。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间读去声,间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这句直照应到第一首。初辞家时,进庶羞的老者,赠吴钩的少年,都不见了,一切都完蛋了。

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后出塞五首其五赏析(全文鉴赏):

写逃离军旅的经过。此组诗的突出成就,便在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对此诗的赏析,便应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

你认为水浒传中哪位女性称得上第一美女?

古梁镛:天下风云出我辈,虎啸龙吟上九霄!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故事情节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是家喻户晓的佳作,这部小说中虽然以男性角色为主,但是也没有脱离生活,而将女性角色只字不提,相反,《水浒传》中也出现了很多重要女性角色,这些角色大部分印证了一句话:红颜多祸水。

水浒传女性

如果要问《水浒传》中哪位女性称得上第一美?古梁镛认为此女当属扈三娘,纵观《水浒传》,女性角色大部分为普通柔弱女子形象,如林娘子,在生活中没有太大主动权,反之则是孙二娘、顾大娘之类的女性,属于腰大膀粗的油腻悍妇,李师师为大宋第一美女,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但是李师师犹如现代的娇美明星,可以远观欣赏,谈情说爱则有点力不存心,反观扈三娘,英姿飒爽独具风采,即有女性的独特魅力,也有不输于男性的霸气风采,可盐可甜,实为上品!

下面,古梁镛详细展现一下扈三娘的独特魅力!

扈三娘

江湖儿女扈三娘,谁说女子不如男

《水浒传》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诗曰:

虎噬狼吞满四方,三庄人马势无双。

天王绰号惟晁盖,时雨高名羡宋江。

可笑金睛王矮虎,翻输红粉扈三娘。

他年同聚梁山泊,女辈英华独擅场。

这段话是《水浒传》第四十八回的题诗,这首诗中明确指出扈三娘在梁山泊的地位:他年同聚梁山泊,女辈英华独擅场!

也就是说,扈三娘将来上了梁山泊,在女辈英雄里面是独一份的,扈三娘在梁山泊的处境,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不顾形象邋邋遢遢的一群男人中,扈三娘这个长相甜美的小姑娘,犹如一朵洁白无瑕的莲花,静静的开在这噪杂的俗世,扈三娘即便上了梁山泊,即便宋江强行将她嫁给矮矬贱的王英,她遭受再多的折磨,在她的内心,她也是不耻于和宋江这些糟汉子结交的!

扈三娘武将装扮

乱世女英雄,提到立马唯我扈三娘

扈三娘使用的武器是日月双刀,宋江攻打祝家庄的时候,扈家庄、李家庄因为和祝家庄结盟,因此势必要和梁山泊交战,而攻破三庄联盟的关键就在扈家庄,因为扈三娘不是好惹的!

扈三娘的登场就让人眼前一亮!

雾鬓云鬟娇女将,凤头鞋宝镫斜踏。

黄金坚甲衬红纱,狮蛮带柳腰端跨。

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手将猛将生拿。

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扈三娘擒王英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一群喊打喊杀的糟汉子中间,扈三娘单单是这身装扮就是全场目光的焦点,英姿飒爽莫过于此,扈三娘在战场上更是英勇不凡,双刀飞舞犹如寒霜,将梁山泊的虾兵蟹将砍瓜切菜般砍的哭爹喊娘。

扈三娘的武功非常高,先是两军混战,扈三娘勇不可挡,然后又单挑捉了王英,随后再战欧鹏,又战马麟,最后两军混战,扈三娘又追杀宋江!

试问大家,如此女子,在古代封建社会,该有多么难得啊!

可惜扈三娘最终不敌林冲,被林冲活捉,最后更是被宋江这黑厮强行许配给王英这个挫货,简直是宋江变态心理的最直接反映!

扈三娘

所以说,在扈三娘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女子不输男的不服输、不服命,敢于抗争的精神,她完全可以安安静静做一个小仙女,但是她没有,她苦练武艺,要向世人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扈三娘不仅仅要在武功上面击败男人,更要驰骋于战场,如花木兰一般建功立业,这种精神就已经超越了古今中外很多女性!

扈三娘

谢谢大家!

欢迎朋友们多多点赞支持古梁镛原创!

喜欢的记得转发+关注哦!

哪个地方的人能代表中国?

能够代表山东人的古人,我首推辛弃疾,本人以为,辛弃疾,当属典型的山东人形象!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一、高大俊朗,玉树临风

辛弃疾“红颊青眼,目光有棱,背胛能负,臂力过人,身高体硕,壮健如虎。”性格开朗,热血赤心,能文能武。始终怀抱抗敌救国之心。

二、仗剑天涯,任意驰骋

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后,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少年辛弃疾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二十二岁,他聚集了两千人的起义队伍,投奔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掌管印信。

和尚义端偷走印信,逃往敌营,辛弃疾查明真像,向耿京立下军令状,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

二十三岁,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承想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听说部将张安国叛变,耿京被杀,义军溃散。辛弃疾大怒,跃马横刀,只率五十多人袭击五万多人的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二十五岁之前,辛弃疾是一名横刀立马,驰骋沙场的英雄,是抗金义军的战将。

辛弃疾以武起事,却以文为业,渴望收复河山却再没上马征战。

三、进言献策,赤子情怀

辛弃疾初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他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如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切实可行,但朝廷却反应冷淡,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他手里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四、淡看起废,鞠躬尽瘁

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五、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同年九月初十,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辛弃疾,高大俊朗的外表,包裹着忠贞不二的赤子情怀,不计起废的豁达,鞠躬尽瘁的担当,这一切正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山东人的最优秀代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