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科举答题器,古代什么是焚书坑儒和文字狱?
剑网三科举答题器,古代什么是焚书坑儒和文字狱?
文人,是自古封建统治者都想要争取的,也是封建统治者推行政治管理的有力实行者。但是文人又是一把双刃剑,为你所用,却也可能掉过头来非议朝政。所以文人的思想控制很重要,如何控制一直都是古代皇帝和统治阶层所思考的问题。这有时候想叉了,就有了极端的方式,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焚书坑儒和文字狱。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一举扫灭六国,结束战国七雄的局面,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国,称始皇帝。
秦始皇像
焚百家之言的焚书运动,至此六艺缺焉大一统的国家已经建立,如何去管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周朝的分封诸王已经被历史证明不行了,于是秦始皇改推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个郡,派郡守进行管理。这时候有个人跳出来反对了,这个人就是博士淳于越,他认为应该遵循古制,封诸王。接着另外一个人跳出来反驳了,这个人就是丞相李斯,他同时也是一个法家学派代表人,同淳于越的儒家是死对头。他主张应当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训谤朝政,他建议秦始皇应该把天下的书籍全部收集起来销毁,留下《秦史》和一些关于农业等实用学科的书籍就好了。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于公元前213年下令收集群书销毁,这就是历史上说的“焚诗书”。
焚书
坑杀多嘴的方士就在焚书的第二年,秦国开始另外一场白色恐怖运动,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坑儒”。秦始皇在稳定了统治之后,封建君王的局限性开始出现,追求长生。他命术士方生、侯生帮自己寻丹问药,而这两个人在接受巨额的钱财之后并没有去寻找丹药,因为就算找也不可能有。于是他们就非议秦始皇的为人、朝政和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事,然后带着秦始皇给的巨额财富出海逃跑了。秦始皇一生气,命御史带兵把都城周围的460名方士抓起来,在郊外坑杀了,这就是“坑儒”,这里坑的可不是儒家学子,而是当时追求黄老思想求丹问药的方士。
坑儒
文人的噩梦,写个书都可能写掉性命的文字狱,真是成也文章,败也文章文字狱,根据《中华字典》的解释就是: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复杂点说就是古时候的皇帝为了加强对百姓文人的思想控制,从其著作中找出问题来定罪而把其下狱或者杀掉的方法。
文字狱
文字狱概览文字狱自从封建时代开始以来,每朝每代都有,而且越是稳定的朝代越多,越是繁荣的朝代越多。例如汉宣帝时期,司马迁外孙杨惛因为其著作《报孙会宗书》里的文词惹汉宣帝不开心了,就被判了个腰斩。
要说文字狱,那有个朝代不得不说,那就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清朝。清朝是文字狱最为严重的一个朝代,而这里面最多的要数乾隆朝,达130多起。其它的皇帝也不少,例如顺治朝7起,康熙朝20起,雍正朝20起。
清朝文字狱数
倒霉的文人,狠心的皇帝,文字狱从何而起要说这个文字狱的起因,无非就是几种情况:
第一,难忘故朝历史,忘避现朝讳。就拿清朝来说,清朝的创始者努尔哈赤的祖父曾经是明朝的总兵,这从本质说就是明朝的家奴,这后来清朝灭了明朝,如果还有人把这段历史写出来,就等于在清朝皇帝脸上扇了一巴掌,这就等于找死。就好像康熙朝的“明史案”,江南豪绅庄廷鑨出资编明史,把大清过去写出来还不避讳,结果满门被斩。
明史案
第二,统治者有意为之,只为打击王侯功臣。这在古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要不想死也得找出证据整死你。文字狱除了控制文人思想,还可以成为皇帝打杀功臣的手段。例如清雍正年间的“年羹尧”案,就是雍正皇帝借助文字信件,除掉帮助自己上位却恃功傲主的年羹尧而兴起的一场文字狱。
结语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文字狱,这些都是统治者为了控制百姓文人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所采用的极端手段。它们使统治者的权威得以快速树立,压制了反抗意识,但是无论是焚书还是文字狱,都使大量的文化典籍被销毁,使文化发展停滞。而坑儒和文字狱又使人们的思想遭受高压,日渐麻木,影响整个社会发展。
我是@爱铲史的猫 ,关注我,我们一起铲史
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公元464年的一天,建康皇太后寝宫,重病在床的皇太后推开侍女送上的汤药,愤愤地叫道:“快拿刀来,剖开我腹,我怎么生出这么个不孝的逆子来!”皇太后为何发这么大的脾气?原来,新近即位的小皇帝刘子业,在太后病重不起,遣人去唤他来时。竟然摇着头说:“病人房子里鬼多,天子怎么能去呢!”这一气,皇太后病况更趋恶化,不几天就离开了人世。这个没有心肝的刘子业,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顽童皇帝——南朝宋前废帝。
一、从“赝天子”到暴君刘子业自小不为他父亲孝武帝所宠。因为他长相难看。“蜂目鸟喙,长颈锐下”,而且自幼性情狷急,常受到孝武帝教训,甚至他字写不好,也要挨上一顿骂。一次孝武帝离京出巡,刘子业写信问候起居,字写得很潦草,孝武帝一看就光了火,大骂道:“你不但书法没有长进,而且其它方面也越来越懈怠,性情更加暴躁狠急,何以这样颃固!”
刘子业在敌视、偏见的氛围中长大,不仅对自己的父亲恨之入骨,连带着对周围的一切也都存着偏见和敌视,日后就成了一个有名的少年暴君。
公元464年,孝武帝死,16岁的刘子业不但没有点哀容,反而神色欣然,因为他终于盼到即位的日子了。但孝武帝知道儿子不成器,预先做了周密的安排,以刘义恭、柳元景总管大局,沈庆之、颜师伯、王玄谟等协助理政,孝武帝时期当权用事的中书通事含人戴法兴、巢尚之依旧执掌实际权柄。有这样一番安排,小皇帝初即位时,内有太后、外有大臣及戴、巢等相互牵制,常使小皇帝不得随心所欲。特别是戴法兴。对小皇帝的许多无理要求常加抑制。正渴望着自由自在、为所欲为的小皇帝当然不能容忍,在太后死后,断然下诏。免去戴、巢之职。并赐法兴死。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那些奉孝武之命来限制自己的大臣了。
柳元景、颜师伯听到戴法兴横死的消息,大为震动,知道厄运将临,就合谋拥立刘义恭为帝。柳元景将计划通知了久握兵权、享有很高威望的沈之,希望他能参加废立。谁料沈庆之原本就与颜师伯有矛盾,与刘义恭又没有深厚的关系,并不希望义恭代立,马上就将大臣们的阴谋告诉了刘子业。小皇帝大惊,决定先下手为强,亲自率领禁兵声讨义恭,惨无人道地将义恭肢解,分裂肠胃,挑取眼睛,以蜜浸之,称为“鬼目棕”。随后又杀柳元景、颜师伯等。自此顾忌悉去,可以放心大胆地胡作非为了。
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报复自己的父亲。他下令重画祖宗之像,悬于太庙。一天他入庙来了,指着高祖刘裕的像说:“渠(他)大英雄,生擒数天子。”又指太祖刘义隆像说:“渠亦不恶,但末年不免儿斫去头。”再指父亲世祖孝式帝像说:“渠大齄鼻,如何不齄?”立召画工重新画上个大大的酒糟红头,这才称心。孝武帝在世时,十分宠爱殷贵妃,甚至欲立贵妃子刘子鸾为太子。贵妃死时,孝武为之大修葬地,极尽华丽,还多次与群臣临墓凭吊。现在刘子业做了皇帝,立即下令赐子鸾及其同母弟妹死,并掘开贵妃墓。他意犹未尽,竟然又要掘孝武帝陵,幸亏有个臣下说此举对他不利,这才作罢。
刘子业对自己的父亲尚且如此。对公卿群臣就更无礼了。自从杀了诸顾命大臣后,小皇帝更加手滑,公卿群臣动不动就被殴捶牵曳,犹如役使奴仆一般。群臣稍不称旨,杀身之祸就随之而来。刘子业舅舅王藻娶孝武帝女临川长公主,公主是个醋坛子,在刘子业面前诉说丈夫的不是,刘子业不由分说就把母舅处死。会稽太守孔灵符。是当时一个有名的好官。只因顶撞了刘子业的近臣。就被鞭打致死。甚至如沈庆之这样80高龄对刘子业忠心不贰的元老重臣,也只因想谏止刘子业滥杀,而被刘子业令手下人用被子活活闷死。在刘子业看来,杀人犹如儿戏,其乐无穷。所以当时在朝群臣,个个朝不保夕,战栗自危,有的竟至诡辞求去。刚出都门。就额手称庆。长舒一口气:“今始免矣!”
刘子业不仅视杀人如儿戏,视国家政事也如儿戏。他常对左右亲信说:“我即大位以来,竟然未曾宣布戒严,使人悒悒不乐。”他有个叔父义阳王刘昶,当时是徐州刺史,镇守北边。民间讹言义阳王谋反,刘昶遣使进京,自求入朝,以明己心。刘子业觉得机会来了,责问刘昶的使者:“义阳谋反,何故不启”?使者害怕逃回徐州。刘业立即下诏讨伐刘昶,宣布内外戒严,逼得刘昶逃亡北魏,君主逼臣下谋反,真是古今罕有的一作奇闻。
二、凶淫狂悖的顽童刘宋宫廷中的不良风气,以刘子业时为最,其不良之事,令人发指。
刘子业有个姐姐叫刘楚玉,封为山阴公主,这是一个标准的不安分的女人。她未出嫁时与弟弟关系十分暧昧,刘子业做了皇帝,马上就把已为人妻的刘楚玉召进宫来,重叙旧好。两人同餐同宿,形影不离,就连刘子业出游时,也车共毂,招摇过市。山阴公主曾对刘子业抱怨道:“妾与陛下,男女虽姝,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太不均。”刘子业听了,感到十分新奇有趣,马上答应了姐姐的要求,为她挑选了30个美男子侍候公主。山阴公主还不满足,一天看到吏部郎褚渊风度翩翩,潇洒飘邈,不禁又想入非非,请求刘子业派褚渊侍候自已。褚渊到了公主府中,公主百方挑逗。万般逼迫。褚渊以死相拒。才得保清白。
宋宫公主中最美的要数文帝的女儿新蔡公主。她虽是刘子业的姑姑,而实际年龄只不过比刘子业大了几岁,这时她已嫁给宁朔将军何迈为妻。刘子业一天忽然想起了姑姑的美貌,顿起邪念,马上派人召公主入宫。当天霸占了公主。刘子业迷恋于新蔡公主的美色,不放公主出宫,就杀死一个宫女,送往何家,说公主在宫中忽然得暴病而亡。而在宫中又谎称公主是新入宫的谢氏,册为贵妃。何迈受此奇耻大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交结豪侠,蓄养死士,准备行刺,被人告发,死于非命。
有一天,刘子业又发奇想,下了一道诏旨,令所有的王妃公主进宫,随即闭绝宫门,令左右随从、亲信心腹自己挑选喜欢的王妃公主结为夫妻,手下当然答应,马上上前动手。王妃公主们有的已是祖母,有的尚未成年,都被辣手摧残,无能幸免。坚执不从的只有南平王妃江氏。刘子业将江氏鞭打至死,还杀死了她的3个儿子。
刘子业如此凶淫狂悖灭绝人伦,自知不得人心,为防止臣下谋篡,就将较为臣僚推奉的几个叔父全部召还建康,把湘东王刘彧、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祐等三个年长叔父都拘囚于宫中。因3王都肥胖,分别封为猪王、杀王和贼王,平常把他们盛放在特制竹笼中,备加凌辱。他又特别忌恨猪王刘彧,为他专门制作了一个大木槽,把剩饭菜倒在里面,令猪王舔食,又挖了一个大坑,灌进泥水,把刘彧剥光,裸身其中,让他出尽洋相,供自己职乐。
三、荒唐、荒淫的刘子业被杀刘子业17岁了,尚未得子,以为自己不能生育,十分着急。听到少府刘朦的小妾怀孕足月,马上接进宫中,准备生下男孩,就立为太子。恰好这几天刘彧不愿受辱,刘子业兴头上被浇了盆冷水,立即令人剥光刘彧,捆绑起来,要抬往厨房杀猪。刘休仁灵机一动,笑着说:“猪未应死。”刘亍业忙问何故?刘休仁答道:“等皇子出生后,杀猪取其肝肺,用来庆贺。”刘子业一听有理,就暂时把刘彧关了起来。第二天,刘休仁又说猪应放养,不宜久关,于是又把刘彧放了出来。等到刘朦小妾生下儿子,刘子业已把杀猪相庆的事忘到脑后了。
刘子业又想起了一个新鲜玩法,把后宫婢妾都召到华林园竹林堂,令所有妇人裸身相逐。有一妇人不从,竟被斩首,这下所有人都乖乖从命,顿时竹林堂中混乱异常。刘子业十分兴奋,精神受到了过度刺激,当夜就梦见一个妇人怒声大骂。第二天,刘子业检阅宫中,找到了一个与梦中女子面貌相似的人,就把她杀了。夜里又梦见被杀者前来索命,刘子业惊恐异常,召来一批巫师,到竹林堂作法驱鬼。杀王、贼王也被召来参加。这次法事规模很大,刘子业未带卫兵,只带了巫师及几百个采女到竹林堂驱鬼。
猪王刘彧这时被软禁在秘书省。刘子业听到民间谣谚说湘中将出天子,而刘彧正是湘东王,刘子业准备南巡湘中,行前杀刘彧祭行,因为突然梦鬼,临时改变日程。刘彧几次濒临危境,这次定将不免,他的属官随从唯恐玉石同碎,喑中邀结刘子业身边随从,准备发动刺杀。恰好刘子业左右近臣中有个叫寿寂之,为刘子业所恶,性命朝夕不保,与刘彧随从属官一拍即合。到了这天黄昏,刘子业在竹林堂驱鬼的法事结束,寿寂之等人怀刀直扑竹林堂。刘子业发觉有异,忙抽弓射寿寂之,箭发不中,左右采女奔逃,刘子业也随之逃窜,寿寂之紧追不舍。刘子业吓坏了,想请寿寂之饶命,但连话都吓得说不清了,连呼“寂寂”,终于未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就被杀死。猪王刘彧被推上皇帝宝座,是为宋明帝。
结语刘子业在位不足1年,坏事做尽,天怒人怨,刘宋的国基也大大动摇。总括刘子业一生,一言以蔽之:他是一个荒唐、荒淫、荒暴的顽童皇帝!
戚继光郑成功左宗棠谁的格局更大境界更高?
戚继光、郑成功、左宗棠三位,都是中国历史上收复失地的英雄,要论功劳,各有千秋,但是要论境界,却非左宗棠莫属。
那是因为,戚继光靖倭,是属于边将基本职责所系,是一种被动的防御行为。终其一生,都是在东南沿海陆地上与倭寇作战,基本上都是在剿灭已经登陆,祸害百姓的倭寇。而没有主动出击到海上甚至于日本本土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然,戚继光也有自己的难处,那就是受命于朝廷,朝廷没有下达出海征讨命令,也没有给予此类战略配置,作为一个戍边将领,也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敢自作主张。但是,东南沿海倭寇剿而不绝,他还是有一定责任的,从他不断的向上峰甚至宦官行贿来看,戚继光靖倭恐怕还是为了个人建功立业的考量更大一些。
再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了,这就比戚继光更离谱了。虽然郑成功确实将台湾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了回来,但是他的初衷并不是要为祖国守护疆土。而是因为在大陆遭到满清军队的追杀,欲借台湾一隅作为立足之本,长期对抗清廷,为郑氏子孙安身立命寻一避风之地。
这种行为是谈不上境界与格局的,不过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自然选择而已。倘若郑成功不打进台湾,清朝社会稳定,国力强大后,一样的会把荷兰殖民者消灭,收回台湾。如此一来,很有可能是一件好事情,那就是让清朝过早的与西方殖民者交上手,唤起康熙大帝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警惕和危机意识。
最后是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所以说他的境界最高、格局最大,那是因为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新疆一直都不受重视,历代君王都认为那是没有经营价值的不毛之地。而他所处的时期,清朝已经是内外交困,欲振乏力。
新疆的阿古柏割据势力背后有沙俄的撑腰,清朝当时是不敢也无力与沙俄一战的,所以从当权者慈禧太后到朝廷重臣李鸿章等,都主张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海军建设,防御西洋威胁,放弃不毛之地新疆。
但是左宗棠据理力争,系统的论述了新疆对于中国的重要战略意义,说服了慈禧太后,不辞年迈,冒着抛尸塞外的风险,挂帅亲征。在孱弱的国力和不利的形势下,硬是鼓着勇气,带领湘军收复了新疆,为中华多保住了六分之一的疆域。倘若不是左公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坚持,新疆的割据必将形成示范效应,很可能清朝灭亡时,中华就只剩关内的中原之地。
倘若沙俄势力延伸到我腹地,哪里来的今日之大国太平?关键是,左宗棠平疆,对于他个人的荣辱关系并不大。打完太平天国,他完全可以功成身退、颐养天年、养尊处优,没有必要操心那片在当时看来毫无意义的不毛之地。
要知道,平疆之战,败则前功尽弃、身败名裂;胜也没有多少加分,充其量也就一世身后名而已。而以当时的形势,确实是败多胜少,可谓风险极大。他以老迈之体,在恶劣的西北地理、气候条件下,行军数千里,深入大漠,实属不易。其功不下卫青、霍去病也。
十本最经典的文学书籍?
经常看到推荐书单的提问,我便整理了近几年的书单,挑出个人比较喜欢的十部文学书籍整理成书单分享给大家。
1. 《城堡》我非常喜欢卡夫卡的文字,说不上来为什么喜欢。其实他的小说并不是那么容易读,有时候读得云里雾里,但是他的文字我喜欢,总觉得那个调性很特别。
小说《城堡》讲述土地测量员K, 土地测量员K受命赴某城上任,但是一直受阻于城堡大门外,无论他怎么想方设计就是进入不了城堡,可望不可即,到最终K也没能进入城堡。
城堡是什么?大多解读为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
我觉得把它视为命运也未尝不可。就像K一样,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好像带着某种使命而来,但是终究我们也搞不明白,谁在安排, 又是谁在捉弄,我们像梦一般的人生。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天问,谁要问就去问,但是没有答案。
2. 《局外人》加缪真是厉害,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局外人》这部小说没多长,但是却揭示了一个普遍的巨大的荒谬。对于局外人有多重解读,但是我觉得自然人和社会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才是最荒谬的。
在世人眼里,默尔索可以说是个loser,loser不loser似乎跟别人无关,但是也只是似乎,因为每一人社会性动物都要和社会发生关系。默尔索杀了人,但是他杀人的细节被忽略,他在母亲葬礼上的种种表现,如不知道母亲哪天死的,抽烟,喝牛奶咖啡,母亲下葬后第二天就开始约会、看电影和女友做爱,这些细节被扒出来,成为审判他的法律证据。
默尔索如果选择忏悔,他可以保住性命,但是他不肯撒谎,这也是他之所以成为别人眼中的”loser”的真正原因。在母亲葬礼上表现得悲伤,就是真的爱母亲吗?
他说了这样一句:“我更希望妈妈活着”,但是他不为自己葬礼上的表现后悔。他选择了真诚,也选择了出局。他这个局外人让所有局内人感到汗颜。
没有人研究和关心你的内心,只看你的表现,我们活在巨大的差异之中,身在局内,犹如局外。
3. 《卡拉马佐夫兄弟》终于有一个人大胆地向天发问,天使和魔鬼的争论很精彩,正因为没有答案我们才苦苦寻求。
就像这部未完稿的小说一样,我们对于信仰和价值的探索永远在路上。
在所有作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异类,不仅性格怪僻,他的作品也是不走寻常路,别的作者会注重故事的设定和情节上的把控,而他只关心人物的灵魂。
所以他的笔下的人物犹如一个个癫狂舞动的灵魂。
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国文学的宽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就代表了俄国文学的深度。这个说法还是比较被认可的。
4.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其实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我们一样地耽于幻想,一样的觉得幸福在别处。
人生的一大困境就是,需求总是大于满足,总有满足不了的欲望。
以前看到明星出轨还挖苦几句,现在觉得没什么好说的,觉得人的本性是相通的,只不过遭遇不同罢了。有人之所以没那样做,只不过没有条件罢了,根本不是什么道德上的优势。
一直怀疑人生的结果就是失去怀疑的兴趣。
张铁生说的人生三大困境,除了上述的一个。还有两个困境是什么,你知道吗?
一个是,人不想死,但是不得不死。还有一个是,人渴望被理解,但是不能被百分百地理解,孤独才是人生常态。
5.《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6.《了不起的盖茨比》说实话看完结局,要感受盖茨比的了不起是需要再想一想的,但是认为盖茨比太傻了根本不要想。盖茨比可以从巴黎私人订制衬衣,在豪宅里夜夜轰趴,像一个流氓大亨,可骨子里他还是当初那个少年,钱那么多,有大把年轻的女孩可以追,他偏偏去追前女友现人妻,心有初恋结,结果误了卿卿命。
盖茨比的了不起真是因为“傻”,好女孩有大把,但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西肤浅愚蠢,但是so what?爱是自己心头射出的箭。人人都在做眼前的梦,我却在旧日的梦里从未醒来。
人人都说你傻,要么你是真的傻,要么你就是了不起!
这部作品激发我有想读英文原著的想法,不过实力还不容许。我非常喜欢菲茨杰拉德的文笔,轻快、灵动、优美,光是文字就是一种享受。难怪村上春树一读再读,他说随便打开一页就能读得津津有味。
7.《契诃夫小说集》俄罗斯除了盛产伏特加,还盛产作家,出了很多文学巨匠,出了许多煌煌巨作。俄罗斯美女有大长腿,俄罗斯作家有大长作,鸿篇巨制比比皆是,俄国人不但酒量好,文字量也是足够惊人。
当然,好看也是好看的,就是看起来太费眼睛了。
契诃夫的小说是个例外,好看耐看又不累。他还一直避免俄罗斯民族有些泛滥的情感,但是要不这样似乎少了俄罗斯民族性,契诃夫做到了,除了字少,其他的一样都不差。
8.《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不见得是海明威最好看的小说,但是却是最能给人鼓舞的小说,也是海明威最成熟的作品。
命运是大海,我们是渔夫。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84天捕不到鱼的时候,如果你也坚信: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你想起老渔夫如何在海上和鲨鱼搏斗了两天两夜。
那么,一条大马林鱼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
9.《瓦尔登湖》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我们的食材越来越多,却不知道中午吃什么,拿着手机刷半天也不知道该点卤肉饭还是小炒肉。
物质越来越丰富,但是996也让我们含“幸”茹苦。
梭罗认为,大多数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如何把简单生活过得高端,梭罗说: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
10. 《鲁迅文集》要想读懂中国人就必须读鲁迅,要读懂中国女人可以读一读张爱玲。这句话好像是许子东说的,他说得有道理。
今日的中国已经不同往日,但是秉性大抵还是照旧。一说鲁迅都把他当作斗士,不苟言笑,真正地读了鲁迅却觉得他骨子里是很可爱的。一个能言会道的人是值得一听,如果睿智犀利之外,还不乏幽默,那么就更值得听。
鲁迅的话现在看,一点也不过时。让人感慨,我们还是原来的我们,大师照例是大师。
如果大家喜欢,就点赞鼓励一下,以后会再分享更多书单~
如何评价石勒?
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这样评价自己:
朕若逢高皇(汉高祖刘邦),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而。
脱遇光武(光武帝刘秀),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朕当在二刘之间耳!
这个口气如此之大的人是谁?
被称为“五胡”之一的羯族,本是匈奴别部羌渠的后裔。
被派生出来的羯人,其地位自然要低得多,所以他们的存在形式,还是长期以部落存在的。
西晋后期,发生了八王之乱,让这个刚刚统一三国没多久的王朝,又将分崩离析。
中国的多灾多难都透露着人性的弱点,人心的不古。
现在有人诋毁儒家治国安邦的理论,抨击孔子的学说,从历史角度来看,如果放弃了这一套正统的学派,国将不国,家也非家。
就算是能够坚持几十年,终将会造成万劫不复,你的那些可怜见识,啥也不是!
能听到天籁之音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石勒原来的名字叫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部落里的头头。
称为部落,必然是原始的,靠种地放牧为生。
石勒就善于种地,他还经常帮助父亲处理部落的事务,竟然得到众人的爱戴和信任。
当地大户郭敬、宁驱认为石勒非同寻常,经常给予资助,石勒非常感动,就为他们耕种。
石勒在干活的时候,耳畔总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声音,石勒心中疑惑,就回家问母亲,母亲只是笑笑,对他说:“只不过是你劳作时的耳鸣,这没有什么。”
哪里知道这是上天对一个将军的召唤。
能够听到天籁之音,一定是有天命在身。
有些人的出生注定不走寻常路。
当时北方正在闹饥荒,胡人们都饥饿至极,并州刺史司马腾派兵大抓胡人,然后押到冀州去卖。
二十多岁的石勒也被抓了去。
最后石勒被卖给茌平人师欢家里做了耕奴。
虽然社会底层的胡人被贩卖,但是对于吃不上饭的穷人来说,也不见得不是好事,毕竟能吃饱饭了。
石勒在师欢手下干活十分卖力,闲暇时和其他耕奴聊天,就问他们说:“我干活时耳边总会有鼓角之声,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见?”
其他耕奴竟也听到了类似的声音,说:“自从你来了以后,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石勒笑着说:“我自幼在家时就能听到了。”
其他人惊诧不已,后来这事传到了师欢耳中。
师欢见石勒容貌不俗,壮健雄武,力大无比,又善骑射,觉得他与众不同,就把他给放了。
本来还有口饭吃,这样反而又要去流浪了。
这也正应了《孟子》中所说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走投无路之下,石勒邀集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骑做了劫匪强盗,后来又加上了郭敖、刘征、刘宝等十骑。
中国最基础的势力,都是以这种形式为开始的。
这些人在当时都是武艺超群的马贼高手,号称“十八骑”。
他们闯入皇家马场,骑上宝马四处抢劫,抢劫来的财宝就去贿赂汲桑。
『汲桑是原成都王司马颖的部下』
八王之乱后,汲桑以为成都王报仇的名义,自称大将军,进攻司马腾驻守的邺城。
石勒便率众投奔了汲桑。
被赐名石勒,从此揭开了历史新篇章
汲桑十分欣赏石勒的“骑兵抢劫队”,赐他以“石”为姓,以“勒”为名,“石勒”的称谓便从这时开始了。
汲桑封石勒为扫虏将军、忠明亭侯,以前锋都督率军进攻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县西)。
从小就听能听见金戈铁马之声的石勒,终于变成了现实。
石勒打仗勇猛,在十六国时期可是一等一,再加上骑兵强大的冲击力,他的第一战就大败晋新蔡王司马腾的将领冯嵩。
石勒长驱直入城中,部下李丰将惶恐出逃的司马腾杀死在城外。
汲桑的军队在城内杀死士族、百姓一万多人,又一把大火烧了邺城宫室,大火竟然十日不灭。
历史上的纵火者,一般都不会取得胜利,项羽当初的一把火阿房宫三月不息,后来项羽乌江自刎。
汲桑又这样做,咋不吸取教训呢?
可怜邺城这座东汉末年曹操曾一度建都的名城,就这样被焚烧掠夺一空。
战争的创伤,是历史上一个永远的疤,可又是人类躲不过的劫,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战火延续至今,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朝中掌握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对邺城的失守非常震惊。
他立即派出大将苟晞和王赞举兵讨伐。
苟晞是西晋末年的名将,他执法严酷,军纪齐整,在平乱的战事中常有斩获,威望很高。
但他与石勒交手却难以取胜,他见打不过石勒,就改变策略去攻击汲桑的部队,东武阳一战,晋军大破汲桑的军队。
汲桑与石勒经过商量,认为汉王刘渊声势正盛,决定投奔。
没想到在经过赤桥一带时遭到冀州刺史丁绍袭击,汲桑与石勒在乱军中失散,汲桑逃亡平原,被晋军所杀。
看来纵火犯是没有好下场的。
石勒带领残兵逃至上党,投奔盘踞此地的胡人张背督、冯莫突。
在石勒的劝说下,两人跟随石勒投往汉营。
汉王刘渊大喜,任命石勒为辅汉将军、平晋王,统率部队。
从对石勒的封号上,就可以看出刘渊对石勒的器重和信任,“辅汉”、“平晋”,这是多么大的期望值。
当时,最令刘渊头疼的就是据于北方的乌桓部,张伏利度有两千兵马屯于乐平,刘渊想将其招致部下,但乌桓部并不领情。
石勒向刘渊献计,他假装在刘渊初获罪,前往投奔伏利度。
伏利度很高兴,与石勒结为兄弟,石勒每每出兵所向无敌,深得伏利度部下欢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石勒认识到众心已经归附于他,便突然在军中聚会时挟持伏利度,并对其部下说:“如今若起大事,我和伏利度谁可为主。”
众人振臂高呼“石勒”的名号,石勒当即放了伏利度,率众归顺刘渊的后汉。
公元308年,刘渊兵分两路向西晋进攻。
石勒率领的东路军在途中遇到了晋军的抵抗。
八月,石勒终于攻下邺城,晋军王堪、曹武两路抵挡刘渊的两路大军。
两军相持于洛阳附近。
汉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取魏郡、汲郡、顿丘等第,各地望风而降。
刘渊认为汉军手握并、冀两州的大部,兵临利益,已经对晋级形成了绝对优势,就迫不及待帝在蒲子(今山西隰县)称帝,改元永凤。
这样,汉、晋两国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等两国。
接下来,它们在洛阳附近的决战,将成为决定双方今后命运的一场生死较量。
成立君子营,石勒有了自己的智囊团就在双方厉兵秣马准备大战之际,晋朝内部却出现了问题。
晋怀帝对大权独揽的东海王司马越心生不满,有除掉司马越只意,多次召见亲信大臣缭播等人,结果被司马越察觉,突然发动军事行动,将正于晋怀帝讨论密事的缭播等人一网打尽。
司马越与诸官之间形成对立。
左积弩将军朱诞痛恨司马越的倒行逆施,投降了刘渊,在他的带领下,向洛阳进发。
东线战场上的石勒,在冀州一带先后攻陷了冀州郡县壁垒百余个,兵力增至十余万人。
石勒军事上的胜利不仅影响了周围的诸胡部落,也影响了不少在晋朝的汉人士族。
这些人在门阀森严的西晋,报国无门,空有一身学问而郁郁不得志,于是,他们纷纷投向石勒的门下。
河北的张宾是个相当有才华的低级士人。
他常常自叹世风日下,难逢明主,对他的兄弟们说:我自以为智谋不比张子房(西汉张良)差,可惜我却遇不到我的汉高祖啊!
这大有在茅庐中等刘备的诸葛亮的味道。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就在张宾哀叹的时候,他的伯乐来了。
石勒大军席卷河北大地,张宾兴奋地说:我看过的当今为将者多了,惟独这位石勒将军可与之共成大事。
张宾立即提剑来到石勒军中,大叫着要见石勒。
起初石勒并未觉得此人有何特殊才能,但经过接触之后,终于意识到张宾确有独到的见解,渐渐开始重用他。
来投奔石勒的士人越来越多,石勒认识到自己欲成大事,必须依靠这些在晋朝不得志的士人的帮助,他以张宾为住,加上不少低级士族,别立一营,号为“君子营”,为他出谋划策。
这些在晋朝得不到赏识、重用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却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在晋的级别虽然低,可他们的聪明才智高啊,这就是六祖慧能所说的“下下人,有上上智”吧。
这些智囊团在石勒成就大业的路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聚居在并州的羯人更是积极投奔石勒,石勒借助其在冀州一带的成功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刘渊儿子楚王刘聪率领攻打洛阳的汉军,在取得连胜后,变得骄傲自大,被诈降的弘农太守垣延击败。
不甘心失败的刘渊又举全国之兵,再次发动向洛阳的进攻。
可惜的是这一次又延续了上一次的败绩,刘渊的老岳父呼延翼都赔上了性命。
而作为前锋的刘聪竟然一个人跑到中岳嵩山去求天神帮忙,结果被晋军偷袭得手,得不到天神保佑的刘聪被刘渊召回。
刘聪也是“无敌”了,你认为天神是你家的吗?要是真有天神护佑,它也是正义的存在,不是你呼来喝去的奴隶。
刘渊没有看到攻下洛阳,在洛阳大战的第二年(公元310年),他在平阳去世,真正落得了一个“虎落平阳”。
太子刘和即位。
石勒的成功来自于汉赵的内乱刘和没有什么领导力,还生性多疑,这也难怪,他的魄力不如老二刘聪,他的才识不如齐王刘裕、鲁王刘隆。
刘和即位后对分封诸子为王不满,由于刘聪等人掌握兵权,他认为自己的兄弟们对他的帝位构成了威胁。
曾经有人这样对历史评价说,为什么上位的皇帝往往重用皇亲国戚,而对自己血脉相依的自家兄弟、叔伯弃之不用呢?
刘和的心理恰恰解释了这个问题--他们怕自家人夺取自己的位置。
刘和的舅舅,就是死于洛阳大战呼延翼的儿子、时任宗正的呼延攸,经常在私下里怂恿劝说刘和早日除掉卧榻之侧的刘聪。
卫尉刘锐、侍中刘乘也乘机添油加醋。
刘和听了他们的话后,更坚定了决心先下手为强,除去几个兄弟。
刘和也不想想天下未定,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他竟为了一些不存在的事,主观臆测,大动干戈,掀起萧墙之祸。
刘和连夜召见卫队的几名将领安排诛杀诸王的计划,弟弟刘盛劝刘和不要自相残杀,当即被刘和左右所杀。
刘锐、呼延攸、刘乘分别去收捕楚王刘聪、齐王刘裕、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等。
捉拿刘乂的田密、刘璿等与刘聪交好,就把此事告诉了刘聪。
刘聪大吃一惊,决定发动兵变。
刘聪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将刘和杀死在宫中,呼延攸、刘锐、刘乘则被斩首示众。
刘聪坐上了汉赵皇帝的宝座,改元光兴,这就是汉昭武帝。
石勒被任命为并州刺史。
汉军对晋都洛阳采取孤立包围战术。
石勒率领他的铁骑在华北平原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很快渡过黄河,黄河南部的南阳、宛城很快沦陷。
不久,石勒又攻下襄阳城,及江、汉一带的堡垒三十多个。
石勒想雄居江汉,以此为根据地与天下抗衡,参军张宾立刻向他指出当前形势:战线已经拉得过长,且江汉一带并不适合骑兵的发展,不如北撤。
石勒听从了张宾的建议,北还途中又先后攻下江夏、新蔡、许昌等城。
晋城都城洛阳几乎陷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司马越派使臣见晋怀帝,向他讨要檄文征募天下兵士支援。
晋怀帝涕泪交加对使臣哀叹:以我的名义宣示天下:今日来救我还来得及,过几天恐怕就救不到了!
洛阳城内始终没有等到任何援兵。
一是过不来,二是不想来。
清谈家的末路当初晋朝贵族穷奢极恶,已经失去了天下人心,如今穷途末路终自尝恶果。
司马越只好亲率晋军二十余万讨伐石勒,可这时不满司马越专权的晋怀帝却命令驻守青州的苟晞讨伐司马越。
在生死存亡之际晋朝又自相残杀,这让人怀疑晋怀帝的脑袋是不是进水了?
司马越被苟晞击败。
这位“八王之乱”的最后得胜者,没有笑到最后,忧愤成疾,竟病死在军中。
太尉王衍代替司马越率众东下,护送司马越棺柩回东海,在宁平城(今河南鹿邑),被石勒的轻骑兵赶上包围。
石勒指挥骑兵四面进攻,射杀,使王衍率领的十余万人死伤殆尽。
被俘的王公、贵族、大臣们请求免死,王衍更是将晋朝失败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又乘机向石勒献媚,劝石勒做皇帝,以求活命。
石勒轻蔑地说道:“
你年轻时就已经名闻四海,
登临朝堂,肩负重任,
眼下却说出这样的话来。
今天下之乱,全由你们这样的
人引起的!”
立刻命令左右推出,当夜就将这批权贵全部坑杀。
一代“清谈大家”王衍就这么死了,所谓“清谈误国”,莫过于此。
实干才能兴邦!
石勒在消灭王衍的军队以后,又击溃了司马越留在洛阳监视晋怀帝的李恽军,杀死了逃出洛阳随军的晋宗室四十八个王和官吏们。
永嘉五年夏天,刘聪命大将军呼延晏领兵攻打洛阳。
晋怀帝在出城逃往长安的路上被汉军追获。
汉军杀入宫城,又杀了一批王公大臣。至此西晋灭亡,这一年是公元311年,距司马炎灭吴只有31年。
红花还需绿叶扶当时的汉赵已经占据了黄河下游的大片土地。
石勒又在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一带打败了王赞的军队,生擒王赞,又乘日益骄奢的大将军苟晞不听手下劝阻,刚愎自用的时机,突袭他所在的蒙城,一举将他擒获。
石勒擒了苟晞,把他封为左司马。
控制青州的晋朝降将王弥,为了达到自己青州称王的目的,就想偷袭石勒。
他写信对石勒说:“石公擒获苟晞而善用他,真奶妙赵!假若以苟晞还我做石工的左膀右臂,区区天下又何足挂齿?”
石勒将信拿给张宾看,说:“这个王弥,身居高位而故意言语卑微,看来他有图我之心啊!”
高人就是高人,从字里行间就能读出对方的意思。
张宾答道:“王弥有据青州而称王之心,将军不也有倚并州而成事之意么。
他之所以还没有动手,只不过还没有动手,只不过还没找到方便的时机罢了。
倘若机会一到,曹嶷军队同时杀来,两敌互成羽翼,怕是又不好对付了。
将军不妨乘着王弥势力小有衰败之时,诱而灭之。”
恰好王弥与晋将刘瑞对峙,相持不下,向石勒求救。
石勒也正与乞活军(流民自发组织的军队)的首领作战,犹豫不决是否派人救援。
张宾马上进言说:“将军不正愁没个机会消灭王弥吗,如今来了岂能错过?陈午不过是小竖子,有何可虑?王弥才是人杰,就此搞定。”
英雄都是别人成全的,红花需要绿叶来衬托。
石勒也多亏张宾的扶持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石勒遂下决心,发兵进攻刘瑞,大败晋军。
接下来,石勒要对王弥动手了。
石勒邀请王弥前来赴宴。酒酣耳热之际,石勒一声令下,刀斧手一齐拥进,王弥在刀剁斧砍之下,和手下稀里糊涂做了冤鬼。
步骤要稳,出手要狠。速度要快,思路要准。
在前进的路上,一切阻碍要铲除。
石勒的“鸿门宴”非常成功,他又让人起草了一份奏折,向刘聪痛陈王弥谋逆。
毕竟两都属于刘聪手下的大将,是刘聪汉赵屈指可数的人物。
刘聪虽然对石勒铲除异己心怀不满,但又慑于石勒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不敢随便翻脸,虽然派人责备石勒“专害公辅,有无君之心”,但实际上反倒加封石勒为镇东大将军,让他执掌幽、并二州军事。
石勒已经具备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实力了,并且他的实际控制范围向南直达长江以北地区。
对江南垂涎已久的石勒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应该尽早对江南下手。
于是,他在葛陂一带驻扎大军,广造船只,准备攻打江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建业。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天时不到,北方士兵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加上这一年进入二月以后连续大雨不止,石勒军中士兵纷纷患病,死者过半,士气受到了很大打击,石勒的部将们也是各怀心志,军心浮动。
晋军听说这些消息,将军队集中在寿春一带,准备进攻石勒军队。
这下好了,准备来攻打江南的晋朝势力,结果要被人家反攻,这就是历史上的变数,人算不如天算!
面对进退两难境地,石勒手下诸将也逐渐形成了议和派、避守派与速战派三种观点。
此时,石勒竟也没了主张。
他召来自己十分信任的张宾问计。
早就成竹在胸的张宾,分析道:将军攻陷晋朝的京是,抓住了天子,又亲手杀死了那么多晋室王公,对于晋的罪行早就擢发难数了,如今又怎么可能以臣下的身份降晋呢!
去年刚杀了死对头王弥,本就不该来此,如今天降暴雨,显然说明将军不宜久留此地。
邺城乃是北方的军事要地,只要据守在那里,就能经营河北,只要河北一定,天下再没有可出将军之右的人了!
晋军守在寿春,只不过是怕将军前往攻打。如若将军退兵,晋军必然对自身得以保全十分高兴,哪里会有工夫袭击我们身后呢?
将军可以将辎重车马先运往北方,自引大军前往寿春。等辎重走远了,大军再慢慢返还,哪里还怕进退无处呢?
石勒喜道:“张君的计谋说得正是啊!”
当即擢升张宾为右长史,号为“右侯”。
石勒从此以后便把张宾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凡事都要多多少少与张宾交换意见。
当初,只是低级士人的张宾还自叹难遇明主,这下好了,等于投资正确,而石勒也在张宾的帮助、谋划下有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成功者都是别人成全的。
历史对张宾“定三分天下”计划的正确性充分肯定,当时幽、并一带已经成为石勒的势力中心,而冀州、青轴等地也在他所能控制的势力范围之内,只要假以时日,石勒将在黄河下游一带形成自己的强大势力。
反观刘聪等势力,自从攻下洛阳之后,其主力部队在西线游弋,同时,由于汉军内部来源极其复杂,各部也相互猜忌,战斗力大不如前,尽管刘聪和朝中大臣对石勒也一直存有戒心,但王弥被杀红,已无力东顾,所以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对石勒的控制。
同时江南晋军虽弱,但在后方未稳,且士气不高的情况下贸然南下,势必造成战线拉长,且有全军溃败的危险。
张宾在对这些事实有一个清楚分析的基础上,直接指出三种观点的问题所在,给出了石勒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也基本上奠定了这以后十数年中国的整体形势。
石勒引兵从葛陂北还,在黄河与晋将向冰相遇。
他又采用张宾之计,以轻骑兵抄小道袭击向冰,大破晋军,石勒渡过黄河,重新恢复了军中士气,直逼邺城。
这时邺城附近的晋将刘演据守三台(即指曹操当年所建的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三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石勒部将纷纷请战攻打三台。
张宾不以为然地说:“刘演实力虽弱,但毕竟还有数千兵士,三台这个地方易守难攻,硬攻并不容易拿下,还不如把它舍弃,时间一长,补给跟不上,自然而然就会崩塌。
我看不如选择一处便宜之地为都城,广聚粮草,如此霸业可成。
邯郸、襄国(今河北邢台)两地都是赵国旧都,依山凭险,都以地形取胜,望将军选择其一。”
石勒闻听此言,不由得赞道:“右侯之计真是在理!”
于是,石勒下令暂缓攻打邺城,而将粮草运送到襄国,以此为根据地积蓄力量。
刘聪为了安抚石勒,也不得不加封石勒为冀州牧、上党公,并掌握冀、幽、并、营四州军事。
高手的较量都心照不宣,他们在等,在等对方的纰漏,在等上天给予的时机,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会笑到最后。
刘聪给予的空头支票让据守幽州的刺史王浚大为不满,他乘着石勒刚到襄国,立足不稳,就派遣都护王昌与鲜卑部段就六眷等领兵五万前来攻打石勒。
想成就一番事业太难了。
面对困境,多数将领都有些畏战,认为:只要坚守不出,敌军疲惫自然退却,到时候再追击,不怕不取胜。
石勒对将士们的情绪很失望,又问张宾的意见。
张宾说:“段氏大军远道而来,与我军交战数日,连战连胜,必然认定我军势单力薄,已经有所懈怠。
据我这些天观察,鲜卑骑兵强健勇悍,我们可以暂时不出战,继续示弱。
然后迅速在北城一带布置二十几道可以伏兵的暗门,等待敌军排阵未定时,出其不意直冲敌营,敌人必然惊恐,来不及抵抗,然后大军再出击。”
石勒依计而行,他命令将军孔苌偷袭鲜卑精锐的段末柸部。
鲜卑骑兵果然来到北城附近安营扎寨,石勒乘其布阵时机,亲自登上城头,击鼓发令,孔苌率伏兵突然冲出城去,生擒了段末柸,将鲜卑诸军冲得大乱,伏尸三十里,丢失的铠甲马匹数以千计。
段就六眷退守渚阳(今河北邢台市东北),他派使者送上金银马匹,并以自己的三弟作为人质,向石勒求和。
面对强悍的鲜卑骑兵,石勒有心结交鲜卑段部这个朋友,接受议和,放回段末柸,并派石虎到渚阳面见段就六眷,与其结拜为兄弟。
解决敌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变成朋友。
自此,石勒与段就六眷相安无事,而王浚则再也叫不动他一度使得很顺手的鲜卑联军了。
就这样,石勒以襄国为中心,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也是这一年(公元313年),刘聪将晋怀帝和他的一干大臣全部杀掉。长安的司马邺得到消息后,匆匆登基,就是晋愍帝。
西晋王朝已经穷途末路了。
接下来,石勒用张宾之计灭了妄想称帝的王浚,去掉了自己上位的又一绊脚石,收服了幽州。
经过几年的南征北战、东讨西伐,石勒于公元319年在襄国建国,国号为“赵”,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赵王。
为区别几个月前刘曜在长安刚刚建立的赵国,历史上称石勒的“赵”为“后赵”,称刘曜的“赵”为“前赵”。
两个赵国在北方分居关中和关东,成为当时整个中国最强大的两个割据力量。
石勒称帝,完成一代霸业并不甘心的石勒厉兵秣马继续完成他的大业。
但天不遂人愿,石勒自称赵王后的第四年,张宾病故。
石勒悲痛欲绝地说:“难道老天爷不让我成就一番大事业么?为何这么早就夺走了我的右侯呢!”
虽然失去了张宾这个一生中最得力的助手,石勒还是具备足够的智慧与手段 来收拾关东残余的割据势力。
盘踞在幽州的段匹磾,在杀死刘琨后,失去了幽州一带原先留下来的西晋士人对他的信任,实力渐弱。
自从兄长段就六眷去世后,他又与弟弟段末柸翻脸起了内讧,双方内斗不止,石勒抓住机会派部将孔苌大举进攻幽州各郡,一路破城掠地,直奔段匹磾所在的蓟城而来。
段匹磾眼看在幽州无立足之地,只得跑路了。
在石勒的围追堵截下,山穷水尽地段匹磾只好率部投降。
石勒又派石虎攻下青州。
一心想恢复中原的东晋豫州刺史祖逖这时候又抱憾病故,手下将领纷纷来降,后赵的军队顺势攻下淮北的豫州、兖州、徐州等地,与东晋划淮而治。
在这种局势下,石勒终于得到机会和他的老东家刘曜叫板了。
在石勒征讨各部、安抚四方的时候,刘曜却陷入了被牵制的泥潭中。
公元325年,两个赵国之间的北羌王盆句除归顺前赵,石勒大怒,派大将石佗进入前赵境内,大败盆句除,并对其进行抢掠。
刘曜得到消息,派中山王刘岳追击后赵军队,并将石佗斩杀,石佗带领的六千多人全军覆没。
自此,两个赵国彻底翻脸。
随后,后赵大将王腾杀死并州刺史,把整个并州献给前赵。
这下子仇结大了。
石勒的大将石生攻打河南一带的东晋军队,东晋的援军迟迟不到,只好向前赵求援。
刘曜觉得这是进入关东一带的绝好机会,便派刘岳和镇东将军呼延谟各率一军兵分两路从孟津和渑池渡过黄河,前往救援。
刘岳军队包围了石生的军队,石勒马上派遣石虎率四万步骑兵出成皋关助战。
两军在洛水以西相遇,前赵两支军队都被石虎干败,刘岳中了箭,呼延谟被消灭。
刘曜有了危机感,亲自出兵援助刘岳,石虎也亲率三万骑兵迎战。
刘曜屯兵洛阳附近的金谷,然而前赵军早已无战心,当夜竟然无故大乱,这是没胆气啊!
无奈的刘曜只好带着士气低落的军队退回长安。
石虎利用这个机会消灭了刘岳的军队,又北上并州,将叛变不久的王腾擒获。
石勒下令,将在这次战争中俘虏的上万前赵士兵全部活埋。
杀降不祥,石勒这样做就太不地道了!
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前赵,刘曜决定孤注一掷,做生死一搏,亲自召集全国所有的水陆精锐部队,亲临前线。
石勒接受谋士徐光的建议,也率大军亲自赶往洛阳。
出兵之前,石勒对徐光说:“刘曜的军队如果驻守成皋关,这是上计;如果驻守洛水,则为中计;如果驻扎在洛阳附近,则必被我所擒。”
有些人注定是天生的,他们对战争的敏锐性,非人力所能及,历史上这样的人大有所在,他们一定掌握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种秘密他们肯定不会乱说,这就是所说的“天机不可泄露”吧!
石勒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石勒会兵于成皋关,一看并没有前赵军队,高兴地指着上天说:“真是天助我也!”
连上天都眷顾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后赵援军连夜兼程,赶到洛阳,看见驻守在洛阳城西的前赵军队。石勒兴奋地对左右说:“可以提前祝贺我了!”
石勒的军队全部进入洛阳城,与石虎军会合。
两军对垒,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嗜酒如命的刘曜还不忘饮酒作乐。
在临战之前刘曜竟然还喝了数斗酒,才一上阵就马失前蹄。
刘曜退回军中,自觉酒劲不够,于是又饮了一斗重新上阵。
这简直就是作死的节奏,果真要作死了!
醉得不行的刘曜在双方交战时从马上摔下来,数九寒天的季节,这一下子被摔得非同小可,不知道是醉得还是摔得,几乎奄奄一息,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最终被后赵大将石堪生擒。
这位御驾亲征的皇帝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捉住,随他而来的举国大军也就此毁于一旦。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因为醉酒而惨遭灭国的事例。
公元330年,达到事业顶峰的石勒在襄国称帝,这个出身于地位卑微的胡人,曾经做过奴隶的传奇式人物,终于登上了万乘之尊,傲视天下。
《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评价石勒说:“石勒以刘渊、刘聪的奴隶,崛起皁枥之间,拥百万之众,横行天下……羌氐咸服其才,不有过人者能如是乎。”
苏辙评价石勒说:此其奸诈雄武,亦一世之豪也。
朱元璋评价石勒:聪察有余而果断不足……
从历史角度来说,文章开头石勒对自己的评价的确有些过了,人家刘邦推翻了强大的秦,刘秀打败了穿越的王莽,而石勒不但没有统一天下,甚至连接班人都没有选好,还自吹可以与刘秀有的一拼。
不过史料对石勒的记载的确有些神奇。在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中,说:石勒出生时红光满屋,白气从天上直接连接到庭中,看到的人都感到惊奇。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55430439660088917&origin_type=&origin_id=50967324106_3455430669407270113&alkey=1306_50967324106_0_3455430669407270113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55430669407270113\",\"product_id\":\"3455430439660088917\",\"title\":\"6-15岁 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套装4册)带音频经典阅读\",\"cover\":\"https:\\/\\/lf26-cm.ecombdstatic.com\\/obj\\/temai\\/0d58838ca50eb66d57923fabbf45d57fwww800-800\",\"price\":9900,\"market_price\":9900,\"cos_fee\":297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55430439660088917%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50967324106_3455430669407270113%26alkey%3D13_50967324106_0_3455430669407270113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suO770BGgQIABAAIgAo1dyL8NX1ifo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2912,\"item_type\":4,\"cos_ratio\":3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55430439660088917&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50967324106_3455430669407270113&alkey=13_50967324106_0_3455430669407270113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suO770BGgQIABAAIgAo1dyL8NX1ifov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读史是对孩子的教育\"}","commodity_id":"3455430669407270113","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55430439660088917%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50967324106_3455430669407270113%26alkey%3D13_50967324106_0_3455430669407270113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suO770BGgQIABAAIgAo1dyL8NX1ifo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99,\"price\":99,\"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55430439660088917&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50967324106_3455430669407270113&alkey=13_50967324106_0_3455430669407270113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suO770BGgQIABAAIgAo1dyL8NX1ifovMAE\",\"shop_goods_id\":\"3455430439660088917\"}","img_url":"http://p26-item.ecombdimg.com/obj/temai/0d58838ca50eb66d57923fabbf45d57f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99,"promotion_id":"3455430669407270113","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6-15岁 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套装4册)带音频经典阅读"} --}
石勒14岁的时候在洛阳,曾经靠在东门上呼啸,尚书左仆射王衍听到后觉得惊异,回头对左右的人说:“刚才那个胡人小孩儿,我听他的声音感觉有突出的志向,恐怕将来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于是派人快马去抓他,恰好石勒已经离开了。
石勒长大后,所居住的武乡北原山下的树木形状大都像骑兵,家中院子里长出了人参,且长成了人形。
从史料中这些记载,我们觉得神乎其神,一方面可能是史书过于渲染,另一方面或许让我们觉得有些人真的有天命在身。
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那么我们的使命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