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诛仙2乡试,鸿钧老祖的3位混元金仙弟子?
梦幻诛仙2乡试,鸿钧老祖的3位混元金仙弟子?
我倒是觉得不是通天教主改了名字,而是《封神演义》的作者以道教三清为原型,塑造了三个小说人物,在这个过程中给灵宝天尊改了名。
实则,道教三清是道教三清,封神三圣是封神三圣,他们之间本无联系。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祇,位在四御之上,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元始天尊是三清之首,也叫做元始天王,处于第一神阶中位。虽然地位最为尊崇,但记载要晚于太上老君。道教的上清派认为,太上老君和灵宝天尊等神祇都是元始天尊所度,换言之,元始天尊可以算作他们的师傅。
灵宝天尊处第二神阶中位,地位仅次于元始天尊,得元始天尊度化后,负责辅佐元始天尊。古代左右之间以左为尊,所以灵宝天尊常居元始天尊之左侧。
道德天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太上老君,根据道教的说法,太上老君的其中一个化身就是历史上诸子百家中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而在一些故事及典籍中,太上老君经常以化身下界度化世人,比如化身广成子度化轩辕黄帝。
道德天尊在三清中位居最末,然而历史上老子又被道教称为创始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道祖。所以,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太上老君位居三清之末就比较好理解了。
最初的道教为了抗衡佛教,搬出了比释迦牟尼年代更久远的老子,老子确实创立了道家,但是老子的道和后来道教的道并不是一回事。
老子被神化成太上老君之后,为了显得道教更有底蕴和高大上,在其位上又出现了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同时,老子的道不再来源于自己,而是由元始天尊度化。
这样一来既说明了道教的神秘,机制的无比庞大,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元始天尊位居三清之首,但记载却晚于太上老君。
当然,这些只是我这个无神论者的一家之言。
封神三圣人圣人这一称呼其实并不是起源于网络小说,在《封神演义》中曾明确以圣人来称呼老子三兄弟,不伦不类的所谓准圣才是网络文学原创。
许仲琳(争议作者,此处用这个名字指代作者)借用道教的三清,编排了封神演义的故事,但是对他们的身份地位加以更改。
地位最低的太上老君成了大师兄,元始天尊顺延成了二师兄,而书中没有灵宝天尊的称谓,小师弟叫做通天教主。
之所以没有沿用灵宝天尊,我想作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第一,作者有意将老子和元始的阐教描绘成顺应天命的“正派”,而与之对立的就是不尊天命的“反派”截教。
通天教主这一名字本身就包含了这一层意思。而灵宝天尊作为道教神祇,是不允许玷污,更不能做反派的,所以通天教主这个名字出现了。
只不过整部封神下来,好像站截教和通天教主的反而更多一些,这似乎也成了古典小说的共性。比如《三国演义》将刘备奉为正统,然而曹操的粉丝远比刘备多。
通天教主之于灵宝天尊就好比金庸先生《神雕侠侣》中甄志丙之于尹志平,道教历史人物尚且需要避讳,更何况灵宝天尊是道教信封的三清之一。
西游中的三清西游中的三清与正统道教一致,其地位也相同,这在车迟国这一章节中描写的很清楚,三清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上首是灵宝天尊,下首是太上老君。
但是西游与封神本无关系,虽然封神的故事早于西游,其中又有很多看似有联系的桥段,然而西游成书要早于封神,出现种种看似巧合无非是许仲琳有意将封神打造成西游的前传,甚至可以混淆视听的让人以为西游是封神的续书。
但是西游可以入选四大名著自然有他的道理,除了内容价值两书不相伯仲,甚至封神的格局要更大之外,无论人物刻画、内容描写还是文笔,甚至在历史常识上,封神演义都乏善可陈,白白浪费了一个好的构思。
所以,西游中没有鸿钧老祖,而三清之一成了灵宝天尊并非通天教主改名,而是因为鸿钧和通天都是封神原创人物,西游与封神并不存在前后关系。
所以,通天教主是通天教主,灵宝天尊是灵宝天尊,包括名字相同的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文学作品和宗教神祇之间其实也无太多关系,无非套用了一个名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