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漫远(广西梧州蒙山过节的习俗作文)
陈漫远,广西梧州蒙山过节的习俗作文?
西蒙山夏宜瑶族传统节日—热闹非凡的
说到瑶族传统节日我最中爱广西蒙山夏宜瑶族传统节日,明成化十三年,形成进瑶族村寨古道,往西、西南连通金秀忠良乡各村。光绪后期,圩市迁夏宜街,建商铺,称为夏宜圩。圩市成为周边来宾市金秀县忠良乡、贵港市平南县马练瑶族乡、藤县宁康乡群众经贸、文化交流中心。每年农历八月初四盘王节(当地称“放赦节”)是瑶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三地各族群众都聚集到夏宜村,和夏宜瑶族乡群众一起举行庆典、访友对歌、购物、观看上刀山、过火海等民俗活动。
广西蒙山县,一个宜居宜游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但生态良好,风光秀丽,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太平天国封王建制而驰名中外,是抗法英雄苏元春、老一辈革命家陈漫远、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梁羽生等名人的故乡。
蒙山有两个少数民族乡,夏宜瑶族乡与长坪瑶族乡。两个瑶族乡——夏宜瑶族乡与长坪瑶族乡,我都去过。特别推荐亲们去玩哟!
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四是夏宜传统节日——夏宜放赫节,那场景,相当于国庆假期,人挤人,人看人的“壮丽”景观。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农历八月初四是夏宜传统节日——夏宜放赫节,喜欢凑热闹的我就去了蒙山夏宜醉美瑶乡,玩的超级开心!
蒙山瑶族婚嫁,融淳朴与帅气一体的新郎,漂亮可爱的新娘子,作为吃瓜群众,都感觉好喜庆,好有趣,好热闹!听当地人说,蒙山瑶族三月三,也有瑶族婚嫁活动,可惜我没有看到。不过,还好这次来长坪瑶族乡,刚好他们在举行蒙山瑶族婚嫁活动,错过蒙山瑶族三月三没错过这次长坪瑶族乡的蒙山瑶族婚嫁,见识到瑶族“嫁郎”民族特色婚礼.
广西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我仅知道广西的院士和将军有下列三十一位:
韦 钰 院士 电子学专家。1940年2月7日出生于广西桂林,1965年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81年获西德亚琛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仼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姚 斌 院士 微生物与酶工程专家。1967年10月4日出生于广西北海市,1988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以成 院士 功能材料专家。1946年11月5日出生于广西玉林市,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天津理工大学功能品体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耀霖 院士 地球物理学家。1944年2月10日出生于广西桂林市,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6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唐志共 院士 空气动力学家。1965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市,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2010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莫宣学 院士 岩石学家。1938年12月出生于广西融水,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雷啸霖 院士 材料物理学家。1938年11月27日出生于广西桂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仼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展鹏 院士 (1938-2020) 粉末冶金专家。广西荔浦人,1960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63年中南矿冶学院金属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生前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京文 院士 (1932- 2021) 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广西陆川人,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58年毕业于俄罗斯经济大学、获硕士学位,生前任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同惠 院士 (1924-2020) 分析化学家。籍贯广西桂林人,生于北京,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2年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生前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蒲蛰龙 院士 (1912-1997) 昆虫学家。原籍广西钦州人,生于云南,193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1949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生前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伯龙 院士 (1928-2017) 激光陀螺专家。生于广西南宁市,原籍广西岑溪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前任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党鸿辛 院士 (1929-2005) 材料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专家。广西北流人,195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工系,生前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西籍开国将军韦国清 上将 (1913-1989) 广西东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仼。
李天佑 上将 (1914-1970) 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
莫文骅 中将 (1910-2000) 广西南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原政委。
韦 杰 中将 (1914-1987) 广西东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
冼恒汉 中将 (1911-1991) 广西田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原政治委员。
覃 健 中将 (1911-1959) 广西东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原副参谋长。
韦祖珍 少将 (1912-1982) 广西东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原政委兼广西军区原第二政委。
卢绍武 少将 (1906-1978) 广西武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原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
吴 西 少将 (1900-2005) 广西扶绥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原副政治委员。
黄惠良 少将 (1912-1975) 广西平果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军区原副政委。
覃士冕 少将 (1914-1981) 广西东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原副司令员。
覃国翰 少将 (1912-1996) 广西大化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司令部原参谋长。
朱鹤云 少将 (1912-1992) 广西田东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装甲兵原司令员。
张 英 少将 (1914-1984) 原名黄文荃,广西灵川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原副部长。
黄新友 少将 (1912-1985) 广西百色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欧致富 少将 (1915-1999) 广西田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党委常委。
姜茂生 少将 (1911-1985) 广西凤山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司令员。
黄一平 少将 (1903-1980) 广西贺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副参谋长。
八路军115师344旅?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115师长:林彪344旅:旅长:徐海东 副旅长:黄克诚(到职时改为旅政治委员) 参谋长陈漫远(后为韩振纪)
团长:团长张绍东,副团长田守尧,参谋长蓝国清,政治处主任崔田民,副主任谭甫仁;第六八八团(原第七十五师编成),团长陈锦绣,副团长韩先楚,参谋长卢绍武,政治处主任刘震,副主任吴信泉。
抗战时期广西有哪些名人?
关于抗战时期的广西名人,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军人,因此,此处介绍的抗战时期广西名人以军人为主(国军部分从第五位之后无排序,随机录写)。
国军部分:一、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人。陆军一级上将,战区司令长官。抗战时期中国最著名抗战名将,抗战事迹无需多说了。李宗仁将军二、白崇禧,二级上将,1945年晋升陆军一级上将,抗战期间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部长。字健生,广西临桂(今桂林)人。白崇禧将军三、黄绍竑,又名绍雄,字季宽,广西容县人,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军事委员会作战部长、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等职。黄绍竑将军四、黄旭初,广西容县人。 中将加上将衔,抗战期间任广西省政府主席。五、陈济桓,号昆山,桂军将领,岑溪人。1936年任中将参军。1944年日军侵桂,请命参战,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城陷殉国。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六、冯璜,字壁如,广西容县黎村镇振新村人。1937年任广西航空学校少将校长。抗战中曾任一七五师师长,兼任钦、廉守备区指挥官。1945年任军委会军训部中将参议。1950年1月17日,冯璜从黎村到容城,向容县人民政府报到,1983年4月任广西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94年在南宁去世。七、阚维雍,原名庆福,号伯涵,生於广西柳州,1942年任第一三一师少将师长,担任桂南防务。1944年11月15日於桂林保卫战中殉职。年44岁。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八、黎行恕,字海珊,阳朔白沙镇日县村人。台儿庄之战后出任170师师长。桂南会战后任31军副军长兼玉林师管伍司令, 晋升中将。1944年奉命防守桂林。桂林城未陷 黎部即西撤,因防守桂林失当,黎行恕引咎辞职。九、李品仙 , 中将加上将衔,第十战区司令长官。字鹤龄,广西苍梧人。1937年3月13日任中将加上将衔。1937年9月13日任第九军团军团长。12月2日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奉令率部抗战。1938年1月26日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6月任第四兵团司令,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4月率部参加随枣会战。1939年11月2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任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主任、安徽省保安司令。1939年10月27日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12月任安徽省军管区司令。1945年1月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日本投降后,任徐州、蚌埠地区受降主官。李品仙将军十、廖磊,初名梦祥,字燕农、元戎,别号伯符,广西陆川人。1936年1月23日任中将。1937年5月14日加陆军上将衔。此间曾任军委会委员、军事参议院参议。同年9月16日任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七军团军团长,10月10日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2月7日兼第四十八军军长。先后参加淞沪(著名的蕰藻浜反击战指挥者)、徐州、武汉、随枣等战役。后奉令留守大别山,任第五战区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1938年9月29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同年10月8日兼任省保安司令。1939年10月23日因脑溢血逝世,同年11月20日追赠陆军上将,集团军总司令。十一、 夏威,原名钧善,字煦苍,广西容县松山镇沙田村人(其弟夏国璋)。中将加上将衔,历任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方面军副司令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十六军军长,留守广西。1939年11月1日改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桂南会战。1940年1月31日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8月率部参加桂柳会战。1945年3月5日任陆军第二方面军副司令官。十二、凌压西,原名凌琼德,号剑西,广西容县石头镇石塘村人。1937年任陆军第一七六师副师长兼第五二六旅旅长,率部北上抗日,参加了淞沪、浙、徐蚌及武汉外围战役。1938年春夏间,广西新组建八十四军,覃连芳任军长。下辖一八八、一八九师,凌压西升任第一八九师师长,率部立即参加武汉保卫战,打响广济战役第一枪。1940年6月,凌压西率部在枣阳县石板镇一带消灭日骑兵1000多人,获“铁板道人”称号。1945年复出任第五战区中将兵站副监。同年4月调充陕西安康警备司令。解放后,曾任政协南宁市委员会驻常委,并任南宁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十三、庞汉桢,字胤宗,广西归顺州(今靖西)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一七○师第五一○旅少将旅长,奉命参加淞沪会战,同年10月23日在谈家头至陈家行一线与日军作战中殉国,1938年2月被追赠为陆军中将。十四、莫敌,字天纵,百寿县坳上村(今桂林永福县百寿镇坳上村)人。抗战初期任一七六师一0五六团上校团长,率所部攻克英山、安庆,诱歼日军青木大队于桐城练潭。其后 率兵驻守潜山县两年,与日军作战二十三次,损失极少。后该部奉命缩编,莫离职不到十天,潜山、怀宁沦陷于日军。莫又受命回潜山指挥作战,一昼夜收复失地,追歼志摩联队八百余人于三桥镇。以功升为第五战区第二挺进队副司令。十五、海竞强,又名玉明、代澄。临桂六塘镇新街人。其母是白崇禧的胞姐。抗战初期任上校参谋、一0七师一0一九团团长,参加桂南昆仑关之战。曾赴印度中国远征军新一军防地之兰姆伽将官训练班受训。抗日战争胜利后,率一八八师开往海南岛接受日军投降。十六、苏祖馨,字馥甫,生于广西容县杨梅镇新塘村,抗日战争时期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期间因战功卓著,荣获国民政府授予忠勤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政府授予的自由勋章。1938年1月中旬,苏祖馨奉命开赴安徽明光镇(今嘉山县城),与日寇展开极为激烈的明光争夺战,明光几得几失。日寇在以苏祖馨的一三五师为主力的三十一军勇猛阻击下,伤亡2000多人,是日寇在淮河流域遭受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此役一三五师也伤亡1182人。三十一军在明光阻击牵制敌军40多天,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苏祖馨因此获记大功一次。武汉保卫战期间,苏祖馨一三五奉命扼守豫鄂两省交界之重要关口平靖关,苏师在此关与日军玑谷第十师团血战七昼夜,歼敌1200余人,苏师伤亡、失踪1500余人。是役苏祖馨以“作战出力,统筹有方”记大功一次。1942年3月28日,苏祖馨擢升第四十八军军长(驻安徽),同年12月18日,苏指挥所部之138师(师长李本一)412团(团长何述胜)3营(营长覃国光)9连于太湖县击落敌机一架,击毙驻汉口日冠第十一军司令官冢田攻大将和高级参谋藤原武大佐等11人。巧合的是,就在这同一天,日本陆军省刚刚颁布了晋升冢田攻为陆军大将的命令,这使得冢田攻大将“有幸”成为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1945年8月,苏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祖馨任安庆区受降官,9月15日在安庆城举行受降仪式,接受日军受降事宜。十七、韦云淞,原名来松,字世栋,广西容县松山镇松山村人。抗战初期任四十八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是蕰藻浜反冲锋第一攻击军指挥官。蕴藻浜之战四十八军损失:阵亡校官5,尉官92,士兵4000多 ;伤将官1,校官19,尉官260,士兵2700多;失踪军官38员,士兵2600多。网络传说六万桂军一个冲锋全部牺牲,无一生还是虚假消息。蕴藻浜之战以四十八军为主,第七军有一个师及一个团。此战之后韦云淞返桂再建部队,任第十六集团军副司令兼三十一军军长,辖一三一师、一三五师、一八八师,驻桂平、贵县整训。桂南会战期间,韦云淞率第三十一军从贵县星夜奔驰昆仑关,在邕龙路附近歼敌二百余人。1944年8月,韦云淞被任命为上将副总司令兼桂林城防司令官,在桂林保卫战中,桂军孤军2万人固守孤城桂林 ,足足抵抗了13天,被日军形容为最惨烈的支那会战,小小的桂林城,却是日军放毒气最多的一次。桂军死战到底,牺牲了三位将军和一万两千多将士,誉为民族不屈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韦云淞被撤职查办。十八、夏国璋,字超然。广西容县松山乡沙田村人,夏威胞弟。1937年9月,任一七四师副师长兼五二二旅旅长。10月18日-23日,率部进入桃园滨西面至淡家头之线与日军作战。11月,任第七军一七二师副师长,率领一个旅开赴江苏吴兴县八里店桥至升山一带阻击日军。此次阻击战,为国军40万断后,夏国璋率部阻击日寇9天9夜,此时只有桂军能有此战斗力!激战中,他数次带领敢死队从敌人手里夺回阵地,不幸被日机空袭击中,饮恨阵亡。五二二旅的官兵们与日军白刃肉搏,终至全部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十九、徐启明,广西榴江(今鹿寨县)人,1937年10月19日任第7军副军长兼第170师师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任第21集团军参谋长,10月任豫鄂皖边游击司令部参谋长,1943年7月19日任第7军军长。二十、钟 纪,广西扶南人(今扶绥县),字之平,号柱南。抗战期间曾任172师师长、21集团军参谋长、10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兼第1兵站总监。二十一、钟毅,字天任,钟纪之弟 ,广西扶南人(今扶绥县),抗战初期任第三十一军第一三八师四一四旅少将旅长,率部赴沪,转战江浙皖鄂;10月升任第一七三师师长,加中将衔。1940年夏,随枣之役,击败日军滕田师团,迨唐河之役,于5月9日在枣阳东苍苔镇殉国。年41岁。同年6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二十二、周元,字凯之,广西宁明县洞廊村人。1937年第四十八军第一七三师副师长,授少将军衔。10月17日在上海陈家行指挥战斗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作战,被擢升为中将副师长兼五一七旅旅长。1938年5月初,日本华中派遣日军第九和第十三师团从蚌埠沿淝、涡河西犯,妄图强占蒙城、涡阳、永城,迂回包围徐州。四十八军一七三师副师长周元率一O三三团2400人抵达蒙城,以阻止沿蒙蚌路和涡河而进之敌,此次蒙城阻击战,为50万国军断后,桂军死战到底,并首次发明了到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还在使用的猫耳洞,给日寇重大杀伤。经过三昼夜激战,周元将军在激战中为国捐躯,此战突围的只有20多个人。为纪念这位守士抗战的将军,蒙城人民在东门外庄子祠东侧,为牺牲的官兵产筑起高大陵墓,并立碑纪念。同时还把城关镇改为周元镇,把乐育小学改变周元小学。二十三、周祖晃,字敬生。临桂渡头乡宿棠村人。1937年10月,任第七军中将军长,率军北上抗日,参加了淞沪、徐州、台儿庄战役,有“桂系宿将”之称,抗战胜利后退役回故乡闲居。解放后,周祖晃任广西人民政府委员、省参事室主任、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常委。二十四、王赞斌,别号佐才,凭祥东街人,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赞斌174师奉命北上抗日,参加凇沪会战、徐州会战和宜枣会战,当时该师有七八干人,战后不足五百人。二十五、覃连芳,字武德,广西柳州人。1937年8月任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一师师长。同年9月30日兼任第三十一军副军长。1938年6月21日任第八十四军中将军长。曾率部参加徐州、武汉、随枣会战。打响武汉外围广济战役第一枪,所率全部新兵的八十四军(辖188、189师)打出了狼兵气势,此战获得“当兵要学189、188,到处有人夸”的美称。1943年后任军事委员会高参。二十六、唐如儒,全州人,从事桂军对外情报工作。担任7军作战参谋,参加凇沪会战及后来的吴兴阻击战。沪战结束后担任桂系21集团军收容官,负责断后。1938年担任5战区作战参谋,参加徐州会战。同年因战功晋升少将。后奉李宗仁命令组建第21集团军战地军事情报队。45年底,因为和白崇僖有矛盾,桂系战地军情队被桂系高层撤消,唐如儒愤而弃职,居上海。二十七、庞汉祯,广西靖西县人,1937年7月,任第170师(兼师长徐启明)第510旅(辖两团)少将旅长。10月23日在淞沪会战陈家行阵地与日军作战时牺牲。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二十八、秦霖,字沛然,广西桂林人,1937年任第7军171师511旅旅长,率部奔赴淞沪战场。1937年10月21日,所部在上海老人桥一带与日军激战。10月23日,日军全线反攻,秦霖指挥全旅奋勇作战。下午3时,日军再次进攻该旅阵地。激战中,秦霖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赠秦霖为陆军中将。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二十九、莫树杰 ,号剑青, 广西南丹六寨镇龙马庄人,1937年10月,莫树杰率175师赴沿海警戒,担任钦廉地区守备司令,力拒日军于北部湾外。1939年8月,随枣会战结束后,莫树杰接替覃连芳担任桂军第84军中将军长,1940年率部参加了枣宜会战,1941年后,84军军部驻大别山麓河南商城,莫部在商城一带与日寇激战百余次。1943年元月日军进攻立煌时,莫部奉令驰援立煌,与日军激战,收复商城、潢川、罗山、光山等县城。1945年2月任柳州警备司令。三十、张淦,广西桂林人,一生迷信阴阳风水,白崇禧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罗盘将军”。1937年任第四十八军参谋长,参加了淞沪会战中著名的蕰藻浜反击战,1938年6月21日任第七军军长,并率部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后转入大别山地区与日军打游击。1939年11月13日晋升中将,任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直至抗战胜利。三十一、李本一,广西容县人,1937年任第171师513旅1026团上校团长,李本一团到达淞沪战场时,蕰藻浜反击战已经尾声,李本一在嘉兴阻击日军,掩护国军大部队撤出战场。全团在战至连伤兵仅剩200余人的情况下终于接到了撤退的命令,李本一率不到300人残部,全体相互扶携游过富春江归队。李本一随钢七军打完武汉会战后转进大别山打游击,先后担任过安徽省第5行政区督察专员、皖东游击司令、第5战区第10游击纵队司令、第138师师长、第176师师长、第7军副军长兼第171师师长等职。在六年的大别山作战中,李本一打日军是十分积极的,桂军中有“死打烂打的李本一”赞誉。李本一是饮誉战场二十几年的钢七军最后一任军长,1949年12月16日在平南县被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俘虏,林总请他到武汉军事学校任教,陈老总听说俘获李本一后,把李本一提到安徽开公审大会枪毙了。李本一中将成了解放战争中原国民党将领被俘后执行枪决的最高指挥官。李本一人民军队部分:一、陈漫远,又名陈万源,生于蒙山镇北楼村,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41年秋任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主任、军委2局代理局长。1942年起任八路军120师兼晋绥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直属军分区司令员,晋绥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二、韦国清,广西东兰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韦国清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1938年5月任抗日军政大学第6大队大队长。参加组建抗大第一分校,先后任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1940年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政治委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9旅政治委员、旅长,1944年9月任新四军第4师副师长,在师长彭雪枫牺牲后,组织西进战役野战司令部,统一指挥津浦路西部队作战,1945年与张爱萍一起指挥部队攻克泗阳、睢宁、泗县、五河、永城、灵壁、萧县等县城。韦国清上将三、李天佑,广西临桂人。1937年9月,李天佑任115师686团团长,率全团作为主力参加著名的平型关战斗。1938年,任第343旅副旅长,参加正太路的多次战斗,后代理343旅旅长,率部转战于吕梁山区,参加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赴苏联就医,并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与刘亚楼、卢冬生等同班。抗战胜利那年回国参加“七大”。李天佑上将四、韦杰,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1937年冬韦杰担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1938年夏,韦杰调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当团长。韦杰率六八八团转战晋东南,歼灭日伪军1400余人,创建和扩大了晋东南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韦杰率领的第六八八团奉命归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指挥,在陈赓领导下参加冀南、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参加了陈赓、许世友策划的香城固诱伏战。五、冼恒汉,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人。1937年8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教导团政治处主任,同年12月起任教导团政治委员。1942年10月起任一二0师独立第一旅政治委员。1943年10月起任一二0师三五八旅副政治委员。六、李振亚, 原名李荣, 又名李伯崇。广西藤县人。抗战初期随叶剑英以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谋身份任国民革命军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军事教官。1939 年7 月被调到广东,任中共广东省委东江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主任,兼东江特委军委参谋长。1940年6 月到海南,担任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参谋长。1943 年任琼崖人民抗日独立纵队参谋长兼第三支队支队长,并兼西区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口被选为中共琼崖特委委员,参与领导海南抗日游击战争。七、莫文骅,原名莫万,字六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抗战初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肖劲光任司令员兼政委),担负着保卫边区、建设边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重任。八、覃健,原名覃秀华,曾用名谭健。广西东兰县人,1938年7月调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随部南下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1940年初,任八路军第2纵队(后为第5纵队)第5团团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3师第8旅23团团长,淮海军区司令员,新四军3师10旅副旅长兼淮海军区副司令员,淮海军分区第3支队司令员。1945年3月,奉命以淮海军分区主力组建新四军3师独立旅,任旅长兼政治委员。覃健中将九、覃应机,广西东兰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部参谋兼侦察队长,太行和太岳公安处副处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公安总局秘书主任,冀南公安局副局长,冀南公安总局副局长,局长,河北省公安厅厅长,社会部长。十、雷经天,原名荣璞,号经天。广西南宁人。1937年7月9日,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成立,谢觉哉、董必武先后任院长,雷经天先任审判庭庭长,10月任代院长。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雷经天当选为高等法院院长。1941年边区政府授予雷经天“特等劳动模范工作者”称号。雷经天为新中国司法制度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十一、周子昆,原名周维宽,字仲和。广西桂林市人。1937年12月,周子昆任新四军副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委员,协助叶挺、项英组建新四军,1938年8月兼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1941年初皖南事变中在泾县茂林蜜蜂洞被叛徒杀害,时年40岁。十二、陆地,广西绥渌(现扶绥)人,现代壮族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文学研究员。后任部队艺术学院文学教员、《部队生活报》特约记者和编辑、《东北日报》编辑部编辑组长。八桂大地,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狼兵素勇,雄于天下,抵御外侮,从无落后,上报中华,无愧国家,先辈英豪,难以言尽,仅举上例,诸位共誉!林埭镇陈匠村规划?
顺利完成林埭镇陈匠村和曹桥街道孔家堰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论证
8月23日下午,林埭镇陈匠村、曹桥街道孔家堰村等2个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永久基本农田调优方案论证会在平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
林埭镇陈匠村区域总面积9943亩。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为创意基础,结合林埭镇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打造集文化传承、亲子性、互动性、体验性于一体的“芒果小镇”项目。同时结合生态修复、五水共治、田园清洁、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区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大幅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
曹桥街道孔家堰、九里亭和曹桥三个村,区域总面积23962.95亩。围绕野丁公路美丽西线风情建设,突出“堰上人家”文化底蕴为项目特点,通过引进新型农业主体,以蔬果种植为主,打造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深度挖掘农用地、水域、建设用地三大用地的自然、经济、文化属性,拓展土地利用功能,建设江南水乡平原村落。
会上,各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认真分析、提出宝贵建议。陈漫远副局长对两个项目方案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就进一步优化完善方案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底蕴,凸显地方产业特色;二要高度重视农民集聚建房,优先保障新农村建设用地;三要统筹细化永农调优工作,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四要抓紧方案完善和报批,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进度。
在广西出现过哪些人物?
最近我看了一部由成龙监制的电影——《龙之战》,该片改编自中国近代史上的镇南关大捷战役,讲述了1885年法军进攻越南凉山,萃帅冯子材率领广西狼兵顽强抗击法军,最终取得胜利的英雄故事。其中的老将冯子材就是广西钦州人。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冯子材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历任广西、贵州提督。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后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辞官回家。1883年,中法因为越南保护权的归属而爆发战争,前期清军节节败退,法军乘胜北上,叩我边关,并将战火引到中国东南沿海。国难当头,清朝上下着急,急需良将,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想到了赋闲在家的老将冯子材。冯老将军见有立功报国的机会,他便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他招募军队,成立“萃军”开赴前线。后镇南关失守,潘鼎新落荒而逃,前线群龙无首,乱作一团。广西巡抚李秉衡召集诸将,推荐冯子材为前敌主帅,得到大家的拥护。冯老将军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以便在为国捐躯时收尸。冯老将军以68岁的高龄身先士卒,挥刀迎敌,纵横冲杀,打得法军鬼哭狼嚎,丢盔弃甲,退出关外。取得了镇南关大捷,这一仗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光辉典范,打出了军威,扬了国威,冯老将军打算乘胜追击,但是清政府决定见好就收,冯子材含恨撤兵。1903年,86岁的冯老将军在行营中去世。冯老将军一生征战无数,忠于朝廷也忠于国家,捍卫了国家主权。想了解冯老将军可以去看看《龙之战》,也可以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