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制(在编人员会怎么安置)
事业单位改制,在编人员会怎么安置?
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筹安置。
事业单位具有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无论怎么改制,你的编制性质,经费来源渠道都不会改变,也就是俗话说的老人老办法。
事业单位改革1997年?
第一阶段:1997年—2001年,是改革试点阶段。在全市先后选择了522个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工作,对各单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如何看待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国务院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安排,到2020年要建立起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因此,目前各地都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的分类,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运输管理处、地方海事局、公路管理处等,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如报社、文印站等,逐步将其转为企业;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
小雷认为,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件好事,它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以来政事不分的情况,收回和整合行政职能,并将自主创收的单位分离,实现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
改革以后,不同事业单位的人员安置情况也有所不同。对于大部分的在编人员,本次改革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一部分人员还能够从中受益,由事业编制转为行政编制。但还有一部分人员因为所在单位转企,将会失去事业编制,转为企业人员。
而对于编外合同制聘用人员来说,在改革中是非常没有保障的,随着单位的改制或者撤销,他们是很有可能会被解聘,然后按照劳动合同法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全国事业单位改革何时全部完成?
很多人一直都在关注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信息,有统计称,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
来自高层的判断认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
有的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此外,已经形成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改革加以解决。
日前,中央已经确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从2011-2015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昨日在北京召开。一度雾里看花的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终于勾勒出了清晰脉络。
根据近日下发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用2011-2015年的五年时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超过3000万,900万名离退休人员。1995年,我国启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如今这项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那么,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哪些方面?改革进展如何?改革后事业单位职工又将何去何从?
分类改革市场公益各归其位
所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就是让事业单位真正回归到公益属性,使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回归到本来属性。具体看,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把其职能划归至行政机构或将其转变为行政机构;对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将其转变为企业,推向市场。
现在,这项改革正稳步推进,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一大批经营性科研院所已经在几年前完成转制,变身为企业,部分科研院所还成为上市公司;去年,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全部完成转企改制。
招聘改革明年公开招聘全覆盖
近几年,事业单位招聘中信息不公开、程序不透明、暗箱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实施公开招聘制度。为此,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规定权限严格履行招聘方案核准备案职责。
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今后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将于2012年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实现全覆盖。
用人制度今年全部实现聘用制
人社部近日发布的《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10年,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的比例达到90%。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我国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出台,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申诉、竞聘上岗等单项规定。今年,我国将完业单位聘用制推行工作。
职称改革按类别逐步实施
我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4500多万人,职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构建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2009年,吉林、山东、陕西的部分地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这项改革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改革后,这些地方建立起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其中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分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今年,我国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工程系列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同时研究提出会计、技校、中专等其他职称系列的改革意见。
工资改革绩效工资推开
我国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始于2006年,事业单位随即实行了岗位绩效工作制度,工作人员的收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构成。
人社部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2009年基本兑现到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抓紧实施,部分省份基本兑现,其他事业单位正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同时,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稳步推进。
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也在同步推进。2009年,我国出台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方案,目前正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省市开展试点。
河南省光山县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根据公开可获取的信息,以下是一般性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具体以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为准:
1. 充分调研论证:对光山县事业单位的改革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论证,了解现状和问题,并搜集各方意见和建议。
2. 制定改革方案:根据调研和论证结果,制定光山县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方案。方案内容可能包括:事业单位改制、编制调整、薪酬制度改革、绩效考核改革、人员流动机制制度建设等。
3. 准备改革条件:改革前需要准备人员、资金、设施等改革所需的各种条件,确保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4. 人员优化配置:根据改革方案,对事业单位现有人员进行评估和调整,合理优化人员配置,充分发挥各部门和个人的能力和专长。
5. 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激励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6. 薪酬制度改革:调整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待遇,根据不同岗位和个人能力,进行差异化设置,提高工资待遇的公平性和竞争性。
7. 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服务的监督和评价。
8. 建立科学的人员流动机制:建立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机制,鼓励人员交流、跨部门合作和多职能锻炼,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上是一般性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具体实施过程需要根据光山县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改革后怎么处理?
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因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改革后,一些原本由政府直接拨款的部门现在需要自我负责获得收入。这对于一些较为弱势的部门来说可能会面临一些经济上的困难。需要探讨如何保障这些部门的经费来源,同时也需要确保这些部门在获取经费和执行任务时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监管措施来规范这些部门的运作。此外,还需要考虑如何鼓励这些事业单位提高效率、创新和产出,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来促使这些单位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加强对其绩效的监管和评估,以确保其在服务社会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