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手游,长安十二时辰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李泌是个怎样的角色?
长安十二时辰手游,长安十二时辰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李泌是个怎样的角色?
易烊千玺 饰 李必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而剧中主人公李必的人物塑造令观众称赞不已。历史上,其人物原型李泌一生更为精彩。烂柯人君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李泌的世界,探究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
一、神童李泌的出身与少年事迹
李泌,字长源,长安京兆人。李泌出生于高门,他是西魏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在《长安十二时辰》一开篇,李必登场就介绍自己是隋李而非唐李,说的就是这个事。近代史学家陈寅恪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关陇集团”。这个集团是西魏北周的核心政治势力,而八柱国是这一集团的核心成员。实际上,从西魏北周到隋唐,皇室都出身于关陇集团,所以到唐代,关陇集团成员仍是第一等的贵族。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从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的阶段,隋唐虽已经开始科举取士,但其制度并不完善,高门望族获取高官有许多渠道,仍十分容易。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剧照李泌天资聪颖,加上出身高门,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博得了神童的美名。开元十六年,唐玄宗下令召见兼通儒、佛、道的人士,有人推荐了年幼的李泌。李泌入宫时,玄宗正与宰相张悦下棋,便让张悦考考他。张悦给他出的题目是“方圆动静”,并解释道“方若棋局,圆若旗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方就像棋盘,圆就像棋子,动就像生棋,静就像死棋)。”李泌马上对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方就像仁义之举,圆就像智慧之举,动就像施展才能,静就像怡然自得)两人的对话十分玄远深奥,但此举赢得了玄宗对李泌的喜爱。玄宗叮嘱李泌的家人让他们好好抚养李泌。
李泌年幼时还深受宰相张九龄的喜爱,张九龄经常夸奖他,并经常在卧室接见他。张九龄与严挺之和萧诚是好朋友,严挺之为人正直,萧诚为人奸诈。严挺之厌恶萧诚,劝张九龄少与之交往,张九龄私下念叨说“严挺之为人太刻板,还是萧诚会说话讨人喜欢。”正要准备让仆人去接萧诚时,李泌说“公以平民身份做官,凭借正直拜相,难道也喜欢谄媚的人吗”张九龄十分吃惊,连忙向李泌道歉,并称呼他为“小友”。
易烊千玺 饰 李必有唐一代,官场上的世家派与科举派一直存在激烈的矛盾。科举派认为世家派那些官二代、官N代们仅是凭借冢中枯骨,位居公卿,缺乏实际的才能。但是世家派瞧不上科举考的那些浮华诗词,认为科举派没有良好的家学与为官传统,出身贫寒也导致他们为了政治投机不择手段,品行低下。翻检唐史,做到高官的公卿子弟大多强调品行修身,而庙堂上的贫寒士人却也无奈免不了逢源投机的俗气,这是我们观察唐代这个门阀与寒人交替的时代不能忽略的现象。李泌是世家派的佼佼者,优越的家风教育与生活环境,使他自小不必关心官场逢源。如以上事迹,他自小思想境界就十分开阔,十分讨厌行为做派不端的士人。正如《长安十二时辰》里塑造的一样,他关心的是天下苍生,理想是拯救倾倒的世道。
二、李泌力保三帝
李泌稍年长后,已经十分博学。他信奉道教,擅长《易经》,经常游历于道教名山,访求长生不老之术。天宝年间,他给皇帝献道经,皇帝召他讲《老子》,随后命令他去东宫侍奉太子,与太子关系十分亲密。《长安十二时辰》中,李泌为了保护李玙的太子之位,可谓是惮心竭虑。而在历史上,李泌还保护了另两个皇帝的太子之位,让其顺利登上帝位,他们分别是代宗李豫和顺宗李诵。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必与太子唐代自太宗玄武门之变以来,嫡长子即位之法名存实亡,皇位继承没有成法,出现了多次皇子争位的现象,而唐代皇帝废立太子也如家常便饭,屡见不鲜。
玄宗时期,作为太子可谓如履薄冰,玄宗早年还是临淄王时,宠幸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三女分别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玄宗初立太子李瑛,为帝后,诸妃渐渐失宠,宠爱武惠妃,欲立其子寿王李瑁,也就是杨贵妃的前夫。三皇子受到冷遇,便抱怨了几句,玄宗便要杀三子。当时的宰相张九龄极力劝谏,三皇子才得以保全。但是李林甫通过阴谋扳倒张九龄后,便诬陷三皇子谋反,导致了著名的“玄宗一日杀三子”。此后,李林甫极力扶持寿王李瑁,反而让玄宗起了戒心,担心宰相与皇子勾结,反立了势单力薄的忠王李亨。李林甫自然不甘心,试图鼓动玄宗废掉太子,便有了剧中的一幕。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右相林九郎,原型为李林甫太子李亨(李玙后改名)因安史之乱,在机缘巧合下顺利即位,为肃宗。但是他很快忘了自己做太子时的困难,作了一个糊涂的决定。他想让建宁王担任全军元帅一职。李泌提醒他:“建宁王身为元帅如果建立了战功,那太子又该放在哪呢?难道建宁王是功成身退、主动让位的吴太伯吗?”肃宗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正是李泌此举,保证了在安史大乱中,唐王朝皇位继承的稳定,避免了大唐王朝内部的争端。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剧照德宗时,德宗想废太子,立弟弟的儿子舒王为太子,便向李泌夸张舒王贤明,寻求他的意见。李泌说:“皇上想立弟弟的儿子为太子,我不敢用古代的事情争论,我只想问问皇上您对待您的叔父们如何呢?”德宗仍固执己见,问李泌“卿违朕意,不顾家族邪?”他回答说“臣衰老,位宰相,以谏而诛,分也。”此后李泌又不顾圣意,多次劝谏,最终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三、李泌的为官之道:如何协调庙堂与江湖
李泌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留下不少传奇。为了躲避朝中政治迫害,多次入山隐居。玄宗时,受杨国忠排挤,回家修道。肃宗在灵武即位后出山,但他后来遭到了权倾一时的大太监李辅国的妒忌,再次辞官隐居衡山。代宗即位后又出山,但是宰相元载憎恨他不依附自己,他又退隐,待元载去世后才又回朝为官。
李泌的为官智慧可谓是极高的,这与他信奉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易经》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他最擅长《易经》,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每当自己身居高位,就要反思自己可能遇到的危险。但是他身上还有传统儒教徒的特点,纵然性命重要,他仍竭力关注天下苍生,以求实现“致君尧舜上,但使古风淳”的理想。魏晋南北朝以来,宗教思潮的发展,在中国士人的思想中,显现出复杂的变化,士人有的儒、道兼综;有的释、道兼综;有的儒、释、道兼综。李泌的身上,明显的体现出儒、道兼综士人的特点,即入世又出世,入世为贤能大德,出世则为闲云野鹤。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的道士形象李泌虽信奉道教,但其内心深处仍是儒家的卫道士。肃宗即位后,痛恨旧日李林甫对他的陷害,想要掘墓挖坟,焚烧李林甫的骸骨。李泌认为天子应当忘记旧恨,以宽广的胸怀示于天下,这样才能招揽天下人心。肃宗说;“你难道忘了旧事吗?”他回答说:“臣考虑的不止这些,现在太上皇因为战乱逃亡南方,生活环境恶劣,他年事已高,如果听到陛下对于旧日恩怨念念不忘,万一伤感得病,损害的是陛下您的名声啊!”短短的回答中,李泌思想中的“忠”与“孝”均展露无遗。
文史君说:
《新唐书》评价李泌说:“泌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党议,能寤移人主。然常持黄老鬼神之说,故为人所讥讽切。”这段评价是极为准确的。越过《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塑造,历史上李泌有着传奇的一生,他出身高门,年少有为;他历四朝而政绩卓著,在大唐危机的几十年中立下汗马功劳;他道德要求标准高,为皇帝策划十分忠诚;他看待功名利禄如流水浮云,自我保全的时机与方法拿捏十分到位。而正是唐代这个儒释道合流的时代,塑造了性格丰富的李泌,他的作为和背后所展现的思想,不愧为“一代名士!”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2、[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
3、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不良人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官?
可能很多人都会顾名思义,不良便是不好、不善,我们常说的不良诱惑,不良少年等将我们带入思维陷阱,是我们容易产生对某些词错愕。然而,唐朝的“不良人”,却是官府一种“工作人员”的统称,是官府征用而来,用来侦缉、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小吏,坊丁,各坊的治安巡查员,兼掌坊门开闭。在被官府征用之前,这些人还真是有所谓“有恶迹者”,他们之前做过坏事,但罪行不大,属于“可以团结的对象”,便接受官府征召。
“不良人”这一叫法的根据为称谓学中汇集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的里程碑式著作《称谓录》。《称谓录》的作者梁章钜曾任大清通理馆、内廷方略馆编修、礼部主事,是清朝知名学者、礼学家和文学家。他在《称谓录》中解释,“说铃续云,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也,立名甚奇”。其中的“不良帅”就是不良人的领头人,据说袁天罡曾担任过“不良帅”!动漫《画江湖之不良人》就是以之为背景的。
至于品级,张小敬所任职的不良帅听命于万年县县令谭同寿(相当于今天的县委书记兼县长),从八品下,因此可参考知道不良帅应该在从八品下以下品级。
长安十二时辰演出时间?
上映日期2019-06-27是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剧。
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如何评价剧版长安十二时辰?
近几年来,国产古装悬疑剧都少有精品出现,而《长安十二时辰》从筹备制作都有不小的热度,在播出之后更是引起了很高的关注度,相关话题屡次登上热搜,有大火一把的势头。
这部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李必和张小敬分别由易烊千玺和雷佳音饰演,一个自带千万级流量,一个则是不折不扣的演技担当。
然而仅凭两个演员是难以撑起一部剧的,《长安十二时辰》高口碑的背后是对服道化近乎苛刻的考究,是对大唐盛世的高度还原,是所有主要演员的精彩演绎。
过去很多电影、电视剧、小说尝试描绘盛唐如何繁华,人情世故如何变化,但顶多也就是塑造了一副皮毛,而《长安十二时辰》是真真切切的把这盛世的气派摆在了观众面前。
从服装的考究设计,到色彩运用,再到当时唐人的生活礼仪,处处足见用心,以至于以美食剧的形式打开它也毫不违和,堪称“舌尖上的长安”。
如何能表现出繁华?高低错落的楼阁下,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摊贩就是很好的证明。崔器乔装打扮,佯装成一个一个胡饼贩子,最常见最不起眼的反而最具烟火气息。
还有让张小敬“魂牵梦绕”的水盆羊肉,是打开崭新一天的必备美食。
刚从狱中被放出来,奉命查案,责任如山的时候他做的第一件事还是去吃水盆羊肉,甚至还边走边喝,根本就停不下来,可见爱得深沉。
羊骨加羊肉切片经大火烹饪,最大程度地保留羊肉的鲜味。高汤浓郁,羊肉用小刀一划就能轻松切开。
一盆羊肉端上来,再佐以两只饼,一个夹肉,一个泡汤。
嚼着鲜香的羊肉,一口清汤咕咚入肠,可一个“爽”字了得!
还有临潼特产火晶柿子也相当诱人。等柿子里的果肉全都熟成液体的,靠外面薄薄一层皮包着的时候采摘下来,此时的柿子色泽耀眼如火,表皮透亮如水晶,故称为“火晶柿子”。
由于皮薄汁多,直接上口咬的话浆汁会溅得到处都是。正宗吃法就该是像雷佳音这样,先用一根吸管轻轻戳破果皮,肆意吸吮甜蜜的果汁,之后轻轻一撕便可继续享用余下的果肉了。
吃完水盆羊肉后,再来一道火晶柿子做饭后甜点,雷佳音一看就是资深吃货。
在剧里,雷佳音嚼薄荷叶的镜头也很多,不管什么时候,懂不懂就拿起一片薄荷叶开吃,不管和对方熟不熟,都可以“互通”几片薄荷叶。薄荷叶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口香糖类似,也有点递烟打招呼的意味,说是一种社交方式也不为过。
还有前面提到的胡饼,最简单的食物往往最容易承载感情——要渡这生活的苦,哪能离得了这一口吃食。
一口胡饼卷狼肉下去,什么苦都忘了,死,也不怕了。
崔器的兄长崔六郎殒命,崔器伤心欲绝,沉默着在兄长旁边放上一张胡饼,这是铺垫。
后来崔器回忆说,十多年前,为了筹钱帮弟弟谋出路,崔六郎用身体帮忙运带珍珠,差点把命搭进去,自此只能吃流食,再也碰不得最爱的这口大饼了。
前有兄长为了自己的前途遭罪,现在为了自己的任务,他彻底失了这条命,可以说,崔器拿来的这块饼里满是他对兄长的追思与告慰。
这块饼,串起的是一段无言但深切的兄弟情义。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这些食物既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人物感情所系之处,它们共同组成了这世间温情动人、绵延不绝的烟火气息。
为何圣人不把朝政交给太子反而交给李林甫?
首先纠正一下,在长安十二时辰,不是李林甫,而是林久郎,林久郎的原型是李林甫!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圣人把大权交给林久郎,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太子李玙,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不理解,这样的话,权利不是都到右相那里去了,好歹太子也是亲儿子,是一家人啊,如果右相篡权,天下不就改姓了嘛?是不是圣人老糊涂了?
其实这是圣人的制衡术罢了!所谓臣子篡权很难,被太子架空却很容易!历代封建王朝都是如此!大唐开国那几代,李世民杀了兄弟软禁父亲上位,他之后武则天等老公死了又上位废立好几位皇子,都是越亲的人越危险,想想还不如交给外人来得保险。而且太子掌权,皇帝也就离退位不远了!他把大权交给林久郎,一是林久郎虽说口蜜腹剑,但也有几分能力;二是告诉太子及其他臣子,都老实一点!
要知道,圣人是看得多的,在他之前,围绕着皇位,有太多的血雨腥风,在他之前每一次该到皇权交替之时,有那个太子安分过?他怕了,就他自己而言,他也是靠政变得到的皇位!
在唐代,右相可谓是位极人臣,大权在握,林久郎这个时候可谓是达到了人生巅峰,可是他也只不过是枚棋子罢了,他之所以会被圣人所赏识,不过是他的存在对太子潜在的图谋不轨极为不利,圣人这么做其实也是用另一种方式来保全太子,只要太子对意识到这种不利不乱动,那么皇位迟早是太子的!这样圣人自己的人生安全也有了保障!其实这里边最明白圣人心思的可能是林久郎了,他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跟太子对着干,自己才可以长久,他也不想和太子对着干啊,可是实力不允许!只可惜,太子看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