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陈性是哪个年代开始有的)
陈衍,陈性是哪个年代开始有的?
家丨南方第一大姓陈氏起源
千凡文化 2017-04-21 11:14中华每一个姓氏都源远流长,有着一番意味深长的来历,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超越时空,追根溯源,今天与您一起寻“陈”之旅。
陈,左阜右东而组成。东为日在木中,观察太阳活动的神木称扶木或扶桑,阜为土山,扶木所在的地方称为陈,是古代帝王诸侯观察天文气象之地。宛丘(今河南淮阳县)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西周初封舜后妫满之地,是先祖观察天文气象之中心。所以,专执观察天文神职的氏族又被封于宛丘之地,逐渐成为陈氏族。
姓氏根祖—舜 帝
得姓始祖—陈胡公
说起陈姓起源,非常的复杂。归纳起来大概有五种说法。
出自姚姓或妫姓说
舜帝,也称虞舜,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以地取姓为姚。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舜的部分后代以所居住妫水河为姓,为妫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建立周朝后,找到舜帝后人陈胡公妫满,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周朝初年陈胡公满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据《唐书·宰相世系》和相关史料记载,陈亡后,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后改为田氏。公元前386年,陈的分支仕齐的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出自妫姓说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除胡公满的后裔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名为氏姓陈。
一是陈哀公之子陈留,避居陈留郡;二是陈湣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或颍川;三是迁居固 始,源于陈湣公次子陈温之后陈琏,其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
少数民族原有王姓或改姓说
少数民族中原有姓陈,非常之多,几乎所有的民族当中都有陈姓。如:满族姓陈有两种,一种是原来汉人,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编入汉八旗,或者是到关外去生活。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京族里边陈姓是大姓;羌族里边陈姓氏大姓。
少数民族改姓陈的,也非常之多。如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定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蒙古族陈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赐姓改姓说
隋朝时期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地区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杨坚的宠信,官至柱国,领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
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时至今日,陈姓已遍布世界每一个地区。根据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王姓人口总数544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4.53%,是中国第五大姓。世界陈氏人口逾8000多万,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五大姓。陈氏在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海南省、江苏省、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在福建省、台湾省和广东两省,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
说起陈姓,不得不说下陈姓南迁史。陈姓南迁的过程跌宕起伏,非常精彩。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重要南迁,全部迁往福建。669年,当时唐朝派河东人,山西一带,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677年陈政去世,他的20岁的儿子陈元光,接替父亲打了九年仗,在686年平定叛乱,报请朝廷批准设立了一个行政区,这个区划对今天中国太重要了,福建漳州郡,就是陈元光设立的,他也被尊称为“开漳圣王”,子孙就被称为陈氏开漳圣王派。这一派非常重要,为闽、粤、台湾以及南洋陈姓的主要始祖。今天的台湾还有53座陈圣王庙。
最后让我们一起倾听这首很给力的《陈氏之歌》,敬仰跨越千年的姓氏血脉传承!
龙的传人,舜帝裔孙。
厚德载物,弘扬吾陈,
礼仪廉耻,孝仁忠信,
陈氏家族流淌中华魂!
耕读之家,创业艰辛。
金沙岷水,润泽毓秀钟灵。
团结友善,意志坚定,
金门宴罢月如银,
环佩声声出风城。
问到江南谁第一
咸称惟有陈氏。
传承陈氏家族精神,
移山填海任我行!
百家传承百家姓,
一笔难写两个陈。
陈府之南豪气壮,
光大祖业有人来。
天下陈氏亲连亲,守望一家亲
相望一家人,我们根连根。
同宗同源同根生,
同心同德同奋进。
颍川家声振,家和万事兴!
五大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儒家学派是先秦诸子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学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创。孔子的言论经门人整理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儒家学说以"仁"为中心。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道家学派,是以老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形成于先秦时期。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被古代大家和近代学者一致认为其为道家分支。
5、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宋诗派的主要宗尚是“以开元、天宝、元和、元丰大家为职志”(陈衍《石遗室诗话》),即以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为宗。其创作倾向则是受当时学术主潮汉学的影响。
山西陈氏的由来?
陈氏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分别是:
1、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淮阳)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胡公满传至十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逃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2、出自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陈氏。陈胡公满的子孙,除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分别是: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
陈愍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东北)。陈愍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3、刘氏改姓。《通志・氏族略》记载:广陵(今江苏江都东北)陈氏,实为刘氏,春秋时,因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为嗣。
先秦时期,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湖北地区,秦汉时期,陈姓的足迹已踏上了湖南、江苏、山西、山东。
西晋末年,中原动荡,居民纷纷南迁,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已经是陈姓主要的迁回迁移的地区。
同时,中原地区大姓林、黄、陈、郑率先进入了福建,到南朝时,陈姓已经成为福建的四大姓之一,主要是颍川派陈宸的后裔。陈宸十世孙陈霸先,到南京建立陈朝,史称陈武帝,南朝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子孙遍布长江与珠江之间,为陈姓在东南地区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唐朝初,以河南固始人为主力,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攻入福建,祖孙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后人尊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其后裔成为闽、粤、台地区和南阳诸岛陈姓的主要派系。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大批中原陈姓再一次移民福建,从此,陈姓成了东南地区的第一大姓。
中国的百家姓中?
陈姓在我国也算是个大姓,它在百家姓中是继“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之后位列第十。
陈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姓氏,主要来自妫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一、陈姓的始祖
1、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许配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
由于他扬善罚恶,励精图治,把陈国治理的强盛多年。妫满死后,口于他的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因此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同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2、除这一支主系外,另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二是陈愍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东北)。三是陈愍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二、其他姓改陈姓
1、刘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广陵(今江苏江都东北)的陈氏,以前为刘氏,春秋时,由于鲁相没有儿子,就以外孙刘矫为嗣,改姓陈。
2、白氏改姓。据《河南官氏志》记载:陇右白永贵,在隋朝初改姓为陈氏,此为万年(今陕西西安)之陈氏。白姓源于龟兹王帛氏,因到内地做官,他害怕自己的胡人姓氏遭受到歧视,就改姓陈氏,历史上称为陈永贵。
3、侯莫陈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由于孝文帝实行汉化制度改革,就将胡姓改为汉姓,并于496年把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4、其他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女真族陈氏。据《汉姓女真姓的对照和说明》,女真皇族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朝末年就已改为陈姓。
5、蒙古族陈氏。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载,陈氏,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6、满族陈氏。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将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将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但仍然属于满族。
三、陈姓分布及变化
1、先秦时,陈姓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北地区,到了秦汉时期,陈姓的已遍布了湖南、江苏、山西、山东。
2、西晋末年,由于中原局势不稳,人们纷纷向南迁移,这时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已经是陈姓主要移徒地。同时,大姓林、黄、陈、郑也进入了福建,一直到南朝时,陈姓已经成为福建的四大姓之一,他们主要是颍川派陈宸的后裔。另外,陈宸十世孙陈霸先,到南京建立陈朝,史称陈武帝,南朝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子孙遍布长江与珠江之间。
3、唐朝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进入福建,祖孙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后人尊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其子孙成为闽、粤、台等地的主要陈姓派系。
4、宋朝时期,陈姓大约有300余万人,只占全国人口的3.9%,为宋朝第六大姓。陈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20.8%。江西、浙江、四川四省,大约居住了陈姓总人口的57%,河南、广东、江苏、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6%。
5、明朝时期,陈姓大约有4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5%,为明朝第四大姓。陈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四省。
图片来自网络
姓陈的历史名人有谁?
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同志回答,所以简介我不直接贴出来了,只给了连接,还请见谅,因为姓陈的人太多,下面我只选10个比较好的出来,谢谢
1.陈独秀
2.陈景润
3.陈三立
4.陈平
5.陈赓
6.陈中凡
7.陈策
8.陈乔年
9.陈嘉庚
10.陈毅
陈琳
陈叔宝
陈子昂
陈陶
陈独秀
陈白尘-戏剧家
陈炳兆-物理冶金和金属材料学家
陈景润
陈果夫
陈立夫
陈联寿
陈乃光
陈平
陈绍禹
陈胜
陈挺
陈宝箴-维新人物
陈三立-诗人
陈寅恪-国学家
陈中凡-古典文学家
陈之佛-画家
陈师道
陈与义
陈亮
陈子龙
陈忱
陈维崧
陈恭尹
陈沆
陈衍
陈圆圆-明代美女
陈廷骅
陈延祚
陈履安
陈姓的渊源
陈姓的历史渊源
陈姓先祖陈姓是帝舜的后裔,其远祖可以追溯到黄帝。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陈,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封为陈胡公。这是陈姓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陈国开国公胡公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在东周初年,陈国与郑国、蔡国等同为中原大国。其国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陈国灭亡后,陈国人便以国为姓,在中国各地艰难生存。
历史名人
陈平:西汉大臣,少时家贫,好读书,后归刘邦,他多次用计,使刘邦脱离逆境,转危为安,与张良齐名,史称“良平”。
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著有《三国志》,最初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由《三国志》演变而来。
陈祎:唐僧的俗名陈祎,他是佛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由于他的业绩,使佛教有了汉字记载的经典。撰有《大唐西域记》。
陈抟:宋初道士。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极图》、《先天图》等。
陈天华: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和他"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敲响了“警钟”。
陈群:三国魏时尚书,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演变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影星陈道明、陈好、陈坤
1.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陈胜,字涉,阳城人。陈胜年轻时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一次跟伙伴们在田间休息,他对伙伴们说:“如果我们之中有的人将来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伙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去屯戍渔阳。当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连降暴雨使他们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处斩。陈胜、吴广决定起义。他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在一块白绸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塞在别人家捉的鱼的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来,发现了这块白绸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悄悄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加又惊又怕。
陈胜、吴广见起义时机成熟了,于是杀掉带领他们的两个军官,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并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接着陈胜派兵攻打赵、魏等地,并派主力进攻关中地区,但由于秦军优势兵力的反扑,陈胜兵败后被叛徒庄贾杀害。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自幼师从著名学者谯周,成年后在蜀汉任卫将军的属官主簿,后来成为皇帝身边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员。蜀汉后期,他被刘禅降为无级别的文书小吏——书佐。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又举他为孝廉,让他负责编修国史。他所著《三国志》被视为史学名著“四史”之一。
传说陈寿将要编纂《三国志》的时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仪、丁兄弟的后人。陈寿非常傲慢地对他说:“如果你给我一千斛米,那么我就给你的父辈们写一个非常好的传记。”那位刺史对他未加理睬,于是陈寿竟真的没有给丁氏兄弟立传。因此,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事鄙薄其为人。不过陈寿所著《三国志》,文笔简洁,记事详实,是研究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史料,也成为后世《三国演义》的蓝本。
3.醉眼丹青陈洪绶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著名画家。
陈洪绶幼年即喜爱画画,传说他五岁时,母亲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筛,他见舅舅家新粉刷的墙案,忍不住登案画起了关羽像。画中关羽一手捋须,一手执《春秋》,长八九尺,神采奕奕,吓得舅舅直叩头。陈洪绶10岁时,拜著名画家孙伙、蓝瑛为师。据周亮工《读画录》上说,陈洪绶少年时曾把杭州府学李公麟所书的七十二贤石刻拿回家来反复进行临摹,并拿摹本向蓝瑛征求意见。蓝瑛说很像了,他很高兴;再进行临摹后又问,蓝瑛说,不像了,他反而更高兴了。由此可见,陈洪绶自幼就领悟出摹古不能拟古,而要从学习前人成就中创造自己的风格来。
陈洪绶的习画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14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15岁时他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他的代表作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均被名工木刻,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
陈洪绶虽然是明末杰出的画家,但一生境遇坎坷。他年轻时曾数次赴京应试而不中,不得已卖画积钱进入国子监,后看透了朝政上的黑暗、腐败,就拂袖而去。清朝政权建立后,有位王姓朋友劝陈洪绶去应试,他在诗中写道:“二王莫劝我为官……一双醉眼看青山。”他对明王朝既留恋又绝望,终于落发为僧,死时55岁。
冠盖满京华男主?
冠盖满京华
作者:府天
女主:陈澜 男主:杨进周
小说节选:锦绣阁既然是在侯府最西边的角落里,其他的好处不说,在陈澜看来,最大的一桩好处就是安静。至少,侯府那些下人们不会没事情上这里瞎逛,平日里上门的人也少,适合静心下来看书。毕竟,那些官刻私刻的书籍都是繁体竖排,需得静下心来才能真正看进去的。 往日她看书就不喜人在旁边陪着,今天从陈衍那儿回来就更是借口要静一静,把人都遣开了,就连红螺沁芳也不例外。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方才把陈衍送给自己那两本书中的一本翻开,仔仔细细看着那些熟悉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