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之塔通关奖章,历史上有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真实事件或人?

2024-07-09 15:18:18 105阅读

绝望之塔通关奖章,历史上有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真实事件或人?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的人们若从科学角度来看,这只是一种安慰人的吉利话。然而,在历史上,有些人的经历却不得不令人感慨,这句名言,确实不虚。 比如说,1927年时的毛泽东。 毛主席这一生,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数次险象环生,却最终都能化险为夷,令人不得不感慨:吉人自有天相。

而其一生,最为惊险的一次,当属1927年在浏阳遇到民团团丁,被捕将被处决之时,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被捕,也是其与死神最为接近的时刻。 那一刻,中国命运的走向,差点儿转弯。

绝望之塔通关奖章,历史上有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真实事件或人?

乔装上路

1927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开完准备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之后,在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的陪同之下,匆匆赶往铜鼓地区,准备领导驻扎在当地的红三团起义。

大革命失败之后,白色恐怖肆虐,到处都是“铲共”团、清乡队,这些人横行霸道、残酷无比,往往抓到有共党嫌疑的人便直接拉走枪毙,当时的革命环境,险恶异常。 为了避免路上暴露,潘心源为毛泽东搞了一张安源煤矿的证明信,让他化名为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张先生,随后,毛泽东与潘心源一起,乔装打扮,踏上了征程。 这一路上,两人小心谨慎,躲过了数次“铲共”团的盘查,不久,他们到了湘赣交界处的湖南浏阳河张家坊,这里离铜鼓已经不远了。

遇险

眼看就要到了,两人的心情都很愉悦,中午之时找了个旅店,准备吃点儿饭,歇歇脚后继续赶路。 然而两人刚坐稳,就有几个“铲共”团的团丁们闯了进来,毛泽东和潘心源赶紧低头吃饭,想要躲避对方的盘查,但这几个团丁一看就不是善茬,他们见这两人面生,便问道:

“你们从哪里来,要干什么去?”

毛泽东这一路上早就将说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我俩是安源矿上的采购员,这次来这边是帮着矿上买些夏布和桐油。”

说罢,便将身上带的证明信递了上去。问话的团丁将“证明”接了过去,看了看,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便准备放过眼前这俩人。

然而此刻,民团的小头目却从外面进来,听了手下的报告之后,围着毛泽东两人转了一圈,指着毛泽东说道:

“矿上出来采买的?我看着不像,你俩倒像是赤匪。”

毛泽东靠近那人,笑着说道:

“长官,都是本乡本土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给您点儿烟钱,行个方便。”

那小头目根本不吃这一套,上面整天逼着自己抓人,共产党哪有那么好逮,这不,正好容易碰到两个外乡的,能够抓走押送到团部邀功凑数,他哪能放过这个好机会。

“抓起来,带走。”几个团丁得命之后,不由分说便将毛泽东和潘心源二人抓起来,推搡着出了旅店,毛泽东他们这时才发现,店外已经站了十来个“共党嫌疑犯”。 因为手中有枪,团丁们怕这些人被捆绑着走路不便,所以没有将毛泽东等人捆绑起来,而是聚拢成一队,赶着向民团总部走去。 到了民团部,还能有个好?

逃脱

毛泽东和潘心源两人一边跟着众人向前走着,一边想着如何脱身逃险。

正在两人苦于无法脱身之际,旁边一个青年团丁走到毛泽东身边,让他把鞋子脱下,毛泽东说:

“我们都是生意人,打赤脚走不了路。”

那团丁低声说道,“还要鞋子,你们不知道吗?一会儿带你们去团部,那可是要......”说罢,做了个砍头的姿势。

潘心源假装大吃一惊,“怎么连问都不问,就要杀头?”

那团丁摇了摇头,无奈地说了句“这是上面的命令,我们也没办法。”

看这个团丁说话和气,毛泽东便趁机跟这人拉家常,潘心源看别人不注意,便从兜袋里拿出几块银元,塞到团丁口袋当中,低声试探道:

“老弟,行行好,我和这位都不是赤佬,你放了我们,日后不会亏待你的。”

那团丁捏了捏银元,有些为难,“这事儿我做不了主。”

毛泽东赶紧在一旁说道:

“人生在世,还是要多做好事,图个好报应。”

那团丁想了想,就说“我去队长那儿,给你求个情试试。”

毛泽东和潘心源看着那个团丁跑到队长跟前,结果队长不仅没有答应,还将其骂了一顿,打了几个耳光。

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彻底破灭了,毛主席和潘心源互相看了一眼,打定了冒死逃跑的决心。

看着那个挨打的团丁垂头丧气地走回来,毛泽东有些歉意地说:

“对不起,老弟,让你受苦了。”说罢,又塞了两块银元给他,“老弟,关照、关照。”

那团丁拿着银元,没吭声。

没过多久,那团丁向队伍后面走去,路过毛泽东身边之时,对他挤了挤眼,毛泽东和潘心源两人会意,也慢慢走着,不一会儿就落在了队伍最后面。

又走了一会儿,天色已晚,周围的草木变得朦胧起来。

在路过一片稻田、丘陵之时,那个团丁悄声对毛泽东说:“前面不远,就到了。”

毛泽东和潘心源知道,再不跑就跑不了了,两人点了点头,趁人不注意,分散弯腰顺着田野逃去。

看着两人跑远,那名看守最后队伍的团丁才扯开嗓子喊道:

“不好了,有人逃跑了!”

他这一喊,那些不甘受死的“嫌疑犯们”也纷纷炸锅了,大家一哄而散,向着各个方向跑去,不久身后便传来了“砰砰”的枪响......

毛泽东虽然提前跑了,但身后的枪声却始终不绝于耳,后面的追喊声更是越来越近。

翻过一个小山坡,毛泽东心中叫苦,眼前竟然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根本无法藏身,万般无奈之下, 他只好赶紧躲在了不远处的一个水塘之内,水塘周边,草丛繁茂,刚好将他的身形,遮挡得严严实实的。

毛泽东刚藏好,就听到一阵噪杂的声响传来,一群团丁们大喊着从山坡上冲下,大喊着“抓活的!”

面对这个容易藏人的水塘,这帮团丁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先是在水塘中打了几枪,然后拿梭子枪捅插草丛,使劲搅着水草,锋利的梭子枪头几次都差点刺中毛泽东。

毛泽东将身子埋在水中,一动也不敢动,好容易等他们走了,准备出来,结果有一群人追过来,再次搜了一遍,有几次,团丁的脚就差点儿踩到毛泽东的身子。

后来,毛主席回忆道:“那个时刻,我都已经放弃生的希望了,以为肯定会被发现,抓到。但有几次,梭枪顺着耳朵边扎下去,就是没有伤到我,真是万幸。”

最终,天色彻底黑了,抓捕的人们到处搜捕也没找到毛泽东,只得悻悻而归,毛泽东躺在水塘中,又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爬了出来。

后来,毛泽东扮作农户,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打柴的好心人,两人相谈甚欢,在那人的热心帮助之下,毛泽东被一直护送到了江西地界。不久,毛泽东就到达了起义的部队当中,领导着人们迈向了起义的道路之上。

几十年后,蒋介石败退大陆,而在毛主席的带领之下,一个崭新的中国成立并屹立于世界之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言确实不虚呀。

有人说老鼠怕猫是基因压制?

猫抓住老鼠后,喜欢玩一会,此时即便是猫放开老鼠,老鼠也不敢逃走,这就是所谓的基因压制。简单的说就是A是B的天敌,B见到A会吓的赶紧跑,一旦B被A抓住,恐惧能够让B连逃生的本能都消失的一种现象。

在自然界中类似于这样的基因压制还有很多,比如狮子抓住小羚羊时,小羚羊也会一动不动,再比如狗没有见过老虎,但是一旦看到老虎会被吓尿,即使是闻到老虎的气味都会吓得呆立当场,这是因为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而在自然界环境下,老虎本身就是狼主要的天敌,这都是基因压制的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老鼠被猫压制,如果老鼠的体型与猫一样大,那么这种基因压制还存在吗?我认为是不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猫对老鼠的基因压制是如何形成的?

猫对老鼠的基因压制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这是因为家猫抓老鼠的本领不是后来有的,而是在野猫那就已经开始了。

2016年的9月,在牛津大学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分子生物考古研讨会上,一个科研小组公布了一项新的研究,研究小组对距今1.5万年前-18世纪的200只猫进行了基因测序,发现了家猫的起源。首先,猫的驯化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9500年前,证据是考古学家在塞浦路斯的一个距今约9500年前的墓葬中发现了一只猫,也就是说这只猫是生前主人的“宠物”,在主人死后被一起埋入地下。

其次,通过对200多只来自于世界各地、不同时间段的猫进行线粒体DNA测序,研究小组正式确立了野猫是在中东地区首先被驯化的,之后进入了埃及,最后才开枝散叶。

而野猫之所以能够被驯化,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老鼠。在野生环境下,野猫的主要猎物以鸟类、啮齿类动物以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为主,当人类进入了农耕时代后,储存粮食的行为使得数量最多的啮齿类动物老鼠悄悄的像人类的栖息地内聚集。

此时,一大批的野猫也逐渐地跟随老鼠来到了人类的身边。当人们发现野猫会大量地消灭老鼠之后,人们对猫的好感度大幅度提升,于是有了投喂等示好的行为,逐渐的野猫就被驯化成了家猫。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东地区干旱少雨,所以野猫在被驯化成家猫后依然比较地讨厌下水,而且即便是猫吃鱼的习惯,也是在驯化后才产生的,来自于人类吃鱼和投喂的习惯,这就是大多数猫讨厌洗澡,但又喜欢吃鱼的原因。

由于老鼠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约5600万年了(古新世时期的副鼠),而猫作为现代猫科动物它也在更新世(距今约200万年前)也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因此,它们俩的恩怨至少已经存在了200万年,这种基因压制也是在数百万年的捕食关系中形成的。

为什么说老鼠体型如猫一样大,基因压制会消失?

上面我们说了,猫对老鼠的基因压制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如此长的时间形成的一种本能恐惧,理论上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消除的。但是,老鼠怕猫,有80%以上的原因是在体型上,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老鼠是一种杂食性动物,而非食草动物,它本身灵活性较高,而且牙齿也比较的锋利,这也是老鼠在遇到人时,敢上去咬的原因。但是,一旦遇到灵活性更高,牙齿更加锋利的猫,体型的压制就出来了,猫可以用灵活且锋利的爪子去拍击老鼠,让它毫无攻击性,这对于老鼠来说是非常绝望的。

但是一旦老鼠的体型像猫这么大,就不同了,它最起码是不怕猫了。我们从下面两个方面详细地来说一下原因:

第一:猫的越级击杀能力比较差

首先,猫科动物虽然大多数都能“越级”捕杀动物,比如孟加拉虎能够捕杀体重数倍于自己的白肢野牛,东北虎能够单杀体型庞大的野猪,雄性非洲狮甚至也能单杀非洲水牛等等。但是,猫科的越级,在体型中型以下就消失了。

比如猞猁还能捕杀体型略大于自己的小野猪和小鹿,但是到了猫,包括野猫在内,它们很少有猎杀超过自身体型,甚至是与自身体型差不多的猎物。这是因为体型越小爆发力越小,虽然有灵活性可以弥补,但是越级挑战对于小型猫科动物来说受伤的几率是会大大提升的,所以野猫去捕杀一只野兔都已经算是捕猎猎物体型的天花板了。

所以,在老鼠体型像猫这么大时,猫是对它没有想法的,这是其一。

第二:现实情况

老鼠是啮齿目鼠总科下所有动物的统称,一共有超过1300种不同的种类,在如此多的老鼠中,有一种巨鼠,它的体型与猫的体型差不多,它就是非洲巨鼠。

非洲巨鼠是马岛鼠科非洲巨鼠下4种鼠类的统称,其中以非洲巨颊囊鼠的体型最大,它们的平均体长在70厘米左右,最大体长可达91厘米,这显然已经与我们常见的猫体型差不多,只不过,相比较而言,它们的体重平均在1.5公斤左右,比起猫来要轻一些。

在非洲,非洲巨鼠除了一些蟒、鳄鱼能够捕杀它们外,它们是没有天敌的,即便是非洲野猫见到它们也没有任何的想法,可见,当鼠类的体型与猫一般大,猫都不会选择捕杀,既然没有捕杀行为,也不存在害怕这一说了。

延伸阅读:立下“赫赫战功”的非洲巨鼠

老鼠是“四害”之一,是人人喊打的存在,但是非洲巨鼠却是个例外,因为它们对人类非但没有什么害处(不在人类的栖息地内生存),还为人类立下了汗马功劳,每年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非洲是一个比较动荡的大陆,连年的战争使得这里许多地方埋着许多的地雷,举个例子,在全球约有超过1.1亿枚地雷被埋在地里,其中埃及就有约2000万个。这些不定时炸弹,每年都能带走上万人的生命。

但是人工排雷效率太低,风险太高,此时非洲巨鼠站了出来,由于非洲巨鼠的视力较差,所以它们演化出了发达的嗅觉,人们利用这一点驯化非洲巨鼠用来排雷,竟然出奇的有效。因为非洲巨鼠在训练后能够准确地找到地雷的位置,而且它本身体重即便是踩中地雷也不足以引爆。

正是因为这个特点,非洲巨鼠成为了“扫雷能手”被许多国家引入,比如越南,早在2020年,越南一只非洲巨鼠就因为连续排了39颗雷被授予了荣誉奖章。

最后

存在基因压制关系的物种都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对于大型的猎食者来说,原本的猎物变得与自己体型一样大,这种基因压制是不会消失的,比如狮子捕猎羚羊,羚羊即使长的比狮子大,照样是猎物。

但是,对于猫这种小型的捕猎者就不一样了,它们只捕猎比自己小的猎物,而它与老鼠的基因压制也主要体现在体型上(与食性也有关系,毕竟老鼠是杂食性动物),一旦老鼠的体型与猫一样大,这种压制就会消失,最起码,老鼠见了猫不会吓跑,它们会彼此看一眼,然后互不干涉,就像非洲野猫见了非洲巨鼠一样。

在你心中最有大爱的明星是谁?

第六位,袁立

银屏上看见袁立这个人,应该是从《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剧里的杜小月开始的吧,路见不平、行侠仗义的这么一个直来直去的女子,像极了剧外的她,自打2017年底《演员的诞生》那次事件以来,小编对袁立的喜欢就不仅仅只停留在容貌的欣赏上了,特别是后来报道出来的的她对尘肺病人的关爱与帮助,真真觉得在这个虚假的娱乐圈中,还是有这么一股清流传播着正能量,有人说袁立背景怎样怎样得,其实在小编看来,那么一个热衷公益事业、与受苦民众共进退的人,她后面怎么可能没人,她后面可是无数的尘肺病人支持着她,更有他们的家属、亲戚、朋友,加起来少说也有几千万,加上粉丝,只会更多。

第五位,胡歌

说到胡歌,真心的说,他是娱乐圈鲜少有绯闻的男明星,说到他给我们带来的正能量,就不得不说一说十二年前的那场险些让他失去性命的车祸,而那场车祸过后,胡歌相信既然老天选择让他留下来,必然是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情,他用去世好友的名字成立了一所学校,虽然做了复容手术,但是他从未否认过,并坦诚的接受了这一事实,在他后面接拍的片子里,也是很自然地把脸露出来,毫不遮掩受过伤的地方,真真地把它暴露在观众眼里,让人们看到这么真实的一个人,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精神,造就了《琅琊榜》、《伪装者》等剧中经典角色,更是赢得了不少粉丝的心,谁说粉丝只看颜值的,人品同样重要,特别是像胡歌这样颜值与人品名列前茅的。

第四位,黄渤

黄渤,为什么喜欢黄渤呢?其实小编不知道为什么,相信很多迷粉也不知道,有人说上帝除了颜值之外的东西,都给了黄渤,这话小编赞同。其实说到底黄渤不丑,只是在这个鲜肉横行的娱乐圈里,确实算不得很好看,但是注意:黄渤是不靠颜值吃饭的!!!他是一个很努力的人,特别他的情商特么很在线,看过他作品的人大概都有很小编一样的想法,特别是他参演的电影还是电视剧,无论是票房还是收视率都很高,为什么呢?他给人的感觉是质朴、真实、更接地气,或许就是因为他的这种草根形象,加上精彩的演技,高智商的会说话会做事,更得观众喜欢与赞赏。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观众无条件地喜欢着吧。

第三位,韩红

说起韩红,她的歌唱的特别的好,是一位相当值得尊敬的实力派歌手,小编是听着韩红歌曲成长起来的人,不止韩红的歌让小编成长起来,她的人也让小编拍手叫好。零八年汶川地震,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全国上下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受灾地区和民众,也就是那时候小编真真感受到了全国一家亲的氛围,在那个时候涌现出了很多感动的人和事,真的太多了,小编就不列举了,仅以韩红为代表,说说小编觉得正能量的地方,在汶川地震之后的各种救灾和各种公益事业中,韩红都亲赴现场,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正是因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奉献社会,实实在在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公益,一直努力的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位,古天乐

说起古天乐,好像男女老少就没有说不喜欢他的,特别《神雕侠侣》中饰演的杨过,《寻情记》中饰演的项少龙等角色更是深入人心。没有负面新闻,演技好,颜值高。就是这样一个有颜值、有演技的人,不光在自己的事业上做的蒸蒸日上,并且在慈善这条路上同样真真的做出了榜样,真乃明星中的明星,偶像中的榜样。他主动行善的行为,带给慈善事业的力量是巨大的,带给我们很多观众的震撼也是巨大的,如果不爆料,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在本土建了那么多所学校、那么多座医疗所,还有那么多水窖,一个默默无闻的慈善家,他做了常人想做却始终未能达到的慈善高度,不做作、不求回报,说他是“慈善超人”也不为过。

第一位,成龙

成龙大哥,这位大哥当的实至名归,他是继李小龙之后,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国际化的第二人。在小编记忆里,成龙从最开始的醉拳,到后来的警匪片,乃至后来的各类影视作品中,成龙大哥都把他自己这种特别的喜剧功夫很好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并把这样的中国文化推向国际,走上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中国,崇拜中国,他们来中国学中国功夫,学说普通话。成龙大哥有现在的成就,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团队或者其他,更多的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从另一个的角度来说,他不仅仅是明星,也是慈善家,更是为国争光者。在很多方面、很多事情上都起了很大的表率作用,他热心公益、不忘回馈社会,在世界上为中国赢得了好形象。

二战中发生过哪些不可思议的战争?

要说二战中发生过的不可思议的战争,绝对要数日军第15集团军向英印联军发起的英帕尔-柯希马战役。一看日军为了一座城竟派出了一整个集团军的兵力就知道此役的重要程度了,但不可思议的地方就在于兵力是足够多了,但补给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军15集团军司令牟田口廉也就前前后后贡献了一系列的“神操作”,造就了这场不可思议的战争。

英帕尔-柯希马战役

日军看不起英军

自从日军对东南亚发起进攻以后,他们就发现,英军比起中国军队弱了可不止一个档次,经常是日军一个穿插迂回,英军就乖乖投降了。

以至于在基本占领整个缅甸之后,日军就膨胀了,准备对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发起进攻。不得不说,英军在缅甸战场的表现确实不怎么样,所以会给日军留下这样的印象也不足为奇。

但日军还是低估了英军对印度的重视,这里可是有英国贵族们最喜爱的茶叶,就算是只为了这些茶叶,英军也不可能不管印度。而不管是英帕尔还是柯希马都是经缅甸进入印度的重要边境城市,所以英军还是比较重视的,为了抵抗日军从这里入侵印度,也为了将来能夺回缅甸,英军在这里不仅布置了重兵防守,还留下非常可观的物资,真正构建起了一条钢铁防线。

二战英军

就算如此,日军可没有放过印度的想法,毕竟英军给他们的印象实在是不怎么样,只要日军集中优势兵力,攻下英帕尔和柯希马,后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天高任鸟飞了。于是在1944年1月7日这天,一个代号为“乌”号的作战计划在日军中诞生了。

而负责这次行动的作战单位就是牟田口廉也的15集团军,本来如此重要的军事行动,绝对是要筹备周密之后才会有所行动的,而且英帕尔、柯希马一带地理位置特殊,多山岭密林,对机械化部队来说就是噩梦,也就意味着日军后勤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人家牟田口可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英军简直弱得不像话,他曾对部下说:“遇到英军,只要朝天放几枪,问题就解决了!”牟田口会有这种想法其实也并不奇怪。英军在缅甸确实被如同猴子一般的日军打怕了,确实患上了“恐日症”。

东南亚战场上的日军

在英军看来,日军就是一群丛林里的猴子,根本不需要给养,非常善于包抄绕后,一旦被日军包围,他们的士兵往往就会神经紧张,最终导致一触即溃。

所以牟田口廉也根本就没打算在英帕尔、柯希马一带与英军消耗的打算,在他的计划中,要在4月29日天长节前(他们天皇的生日)攻占这两个地方,一来是为了避开雨季,而来也是个好兆头。

日本天长节

成吉思汗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话说牟田口廉也自己自大不代表整个日军都陪他疯,还是有不少人对此提出了质疑,15军参谋长小畑信良就曾对英帕尔一带的地形进行过勘察,他认为如果不做好后勤方面的准备,这次的作战计划根本不可能完成,之后小畑信良就被撤职了。

随后其他的一些日军军官也提出了相应的质疑,他们认为5月是缅甸的雨季,到时候大雨倾盆,缅甸的热带雨林到时候就变成了沼泽,别说卡车运输了,就连人都难以通行,若再遇到英军空军的袭扰,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面对如此多人的质疑,牟田口廉也就算再自大也不好意思抹那么多人的面子,但很快他就有了计划,并成功说服了其中的绝大多数人。

牟田口廉也

这里我先简单介绍下这个牟田口廉也是何许人也,他就是“七七事变”中开第一炮挑起战争的那个家伙,作为日军少壮派的代表人物,他后来屡获晋升,成为了中将师团长,再后来又率部与友军在新加坡终迫使10万英属联军投降,成为了15集团军的司令官。所以面对英军基本没有败绩的牟田口廉也嚣张也能够理解。

好了,接着说牟田口想的办法,为了解决后勤的问题,他想到了我们中国的成吉思汗,当年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时候都是随军带着牛羊一起的,他就想效仿成吉思汗,带着牛羊去进攻英帕尔,一来可以让牛羊,甚至是大象驮运物资,而来这些牛羊也可以宰杀来吃。

长见识了

不得不说牟田口这算盘打得不错,也成功忽悠住了其他一些军官。但他忘了成吉思汗随军的牛羊那可都是蒙古人驯化过的,听话得不得了,做到令行禁止完全没有问题。可牟田口临时从缅甸征用的这些牛羊可就有意思了。

先是因为强征导致缅甸当地百姓怨声载道不说,行军过程中,别说让这些牛羊驮运物资了,能按照行军路线前进都是个问题,不少士兵不仅没有因为它们的存在减少负担,反而要四处驱赶这些乱走的家伙,耗费了不少精力。最后士兵们干脆把这些牛羊变成了自己的口粮,一下子负担就减轻了。可是这个时候战争都还没有开始。

牟田口的这番神操作在计划还没开始就夭折了,一时间沦为了参战各方的笑柄,但人家牟田口可不是一般人,根本就不气馁,牛羊不行我还有其他办法。

心疼这些大象

以战养战

这倒是日军一贯的作战风格,打到哪就抢到哪,就地获取物资补给。英军在英帕尔可是放了不少物资的,战斗力又弱,这在牟田口看来完全就是为他准备的,也难怪他会生出这样的想法。

但这次牟田口的算盘算是打错了,这次英军可是铁了心要守住他们的茶叶产地。而英军的指挥官也换成了威廉·约瑟夫·斯利姆。这个家伙与日军往日碰到的有些不一样,这个家伙非常善于琢磨自己的敌人,在对日军进行了一番研究后,他就认定了日军补给将是一个取胜的突破口。

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其实斯利姆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字拖。把战争拖进消耗战日军就完了,但说来简单,英军的“恐日症”可没那么好解决。为此,斯利姆加强了对士兵的训练,给他们讲了许多中国战场的例子,告诉他们日军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像中国那样建立立体防线,日军“包饺子”的战术就很难奏效。

斯利姆

在斯利姆的一番操作下,果然英军没有那么怕日军了。牟田口号称的遇到英军只要朝天放几枪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一番佯攻后并没有奏效,英军并没有因此溃败。

恼羞成怒之下,牟田口于1944年3月7日对英帕尔和柯希马发起了全面进攻。柯希马位于英帕尔的北部,两地相互形成掎角之势,日军只要能攻占一处,基本就可以实现战略计划了。

但斯利姆确实从中国学到了不少对付日军的手段,他并没有与日军死磕,而是下令向核心阵地收缩,坚守。日军在战争初期靠着丛林作战的优势取得了一定战果,甚至一度切断了英帕尔和柯希马之间的联系,对英帕尔形成了包围。

没东西吃我就啃手

但他们想要看到英军投降的结果并没有发生,斯利姆依旧从容指挥部队坚守英帕尔。牟田口这下也没了办法,只能和斯利姆在英帕尔干耗着,这一耗可就苦了日军的士兵。

由于日军发动这场战争本来就没有做好准备,参战士兵仅仅带了维持三周的口粮,由于始终无法攻占英帕尔,他们的口粮一天比一天少,一开始每天每人还能分到6两粮食,后来一天1.5两,再后来15克,最后干脆直接断粮了,以战养战的目的没有实现,反而让自己陷入了绝境。

他们看上去好饿的样子

再出“新招”

断粮对于日军来说还不是最坏的结果,毕竟缅甸这个地方大多是一些雨林地带,物产丰富,打打野味,吃吃野果也能勉强果腹。但坏也坏在雨林,里面各种蛇虫鼠蚁,搞得日军士兵苦不堪言,据统计有三万多日军士兵因此感染上了伤寒、疟疾、痢疾、霍乱、流感等疾病。

吃得都没有就更别说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了,这支参与代号为“乌”的作战计划的日军士兵大多因为这些疾病连站都站不起来,更别说打仗了,非战斗减员比战斗造成的伤亡还要巨大,甚至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要说这个时候牟田口廉也如果能及时止损,见好就收,赶快收拾收拾跑路,或许还能挽回点损失,他手下的军官也是这么建议的,但牟田口是谁,作为指挥官他可不会饿肚子,于是又一波的“神操作”来了。

“突突突”

面对部下的建议,牟田口反而严令要在4月29日前攻下英帕尔,被他派去进攻柯希马的31师团,虽然最后攻下了柯希马,但两个半月来没有得到一粮一弹的补给,整个师团基本上已经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根本就没有战斗力了。

可就是这样的情况,牟田口依旧让31师团去担任进攻英帕尔的主力,甚至让自己的参谋长前去监军。31师师团长面对这种情况竟然作出了临阵抗命的决定,他要带着部队到有补给的地方去休整。

牟田口得知后大怒道:“因为没有食物就没办法战斗,这样的人还能称之为‘皇军’吗?‘皇军’即便没有了食物,也必须继续战斗,没有弹药更不能成为不战斗的正当理由,不是还有刺刀吗,没刺刀了不是还有拳头吗,就算这些都没了,不是还有一口牙齿吗?”

英帕尔-柯希马战役

这逻辑恐怕也就当时的日军具备了,真的是没谁了。31师团的师团长根本就不管牟田口说什么,执意带着部队走了,这一走,负责进攻英帕尔的15师团反而陷入了有可能被合围的危地。就算如此,人家牟田口依旧不准备放弃进攻英帕尔。

6月10日,牟田口直接撤换了三个师团的师团长,勉强集中了两个师团的疲弱之兵再度对英帕尔发起了猛攻,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伤亡数字呈直线上升之势。

战至7月2日,牟田口才意识到英帕尔已经不是他们能攻下的了,于是下达了撤退命令。命令刚一下达,整个15集团军就如豁大赦一般,争先恐后地往后方溃逃。

但由于实在是太饿了,有的士兵走着走着就死掉了,本来日军素来有将死伤者带走,就算不能把人带走,至少也要把骨灰带走的传统。可当时根本就没人在意这些了,沿途全是日军的遗骸,场面甚至壮观。

场面靠脑补就很舒适

痛打落水狗这事英军可不会错过,追着日军后面一阵猛打,天上还派出飞机对日军溃逃部队进行狂轰滥炸,好在当时由于雨季已经到来,对英军的追击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不然估计日军第15集团军免不了在英帕尔全军覆没。

最后,牟田口廉也领出去的10万大军伤亡、失踪5.5万余人,其中非战斗减员就在一半以上,这个数字实在是不可思议,也成为了日军陆军在二战中最惨痛的一次失败。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无疑就是牟田口廉也一系列的“神操作”。

打扫战场咯

结语

斯利姆因此一战成名,不仅让英军解除了“恐日症”,还在往后对日作战中屡立战功,收复整个缅甸,在1948年接替蒙哥马利成为英军总参谋长。不仅如此,就算到了现在,英帕尔-柯希马战役在英国都还被票选为“最伟大的战役”。因此,斯利姆真的应该好好感谢一下牟田口廉也。

虞啸卿是否能够以一师之力拿下南天门?

这个问题提的真让人闹心。我是相当喜欢《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的。里面所有的人物我都喜欢,偏偏就那么一个人物让我很不爽,这个人就是唐基。

但是最让我很难受的就是,我又不得不承认,如果最后没有唐基的四处奔波和极力拖延,很可能虞啸卿不但打不下南天门,还得赔上整个虞师。

虞师南天门一战,这个战局的开端是虞啸卿和龙文章经过无数次的推演最后总结出来的进攻方式,一小部分人先打入竹内的内部指挥部,然后大军再跟上,内外联手,一举拿下南天门。

但是这只是虞啸卿和龙文章最理想的做法,这中间不能出任何一点的差错,比如说龙文章的侦查没有任何问题,竹内的所有火力点和后手龙文章全部调查出来了,或者龙文章必须成功的进入到树堡之内,不能死在通道内等等,这一切不管是虞啸卿还是龙文章都是在赌,因为他们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而虞啸卿和龙文章俩人本就是主站派,所以俩人可以不顾一切的冲上南天门,哪怕是赔上整个虞师,而这里边有一个人把这一切都看明白了,这个人就是唐基,整个虞师只有唐基看明白了,虞啸卿如果就这么冲上了南天门,就算胜了也是惨胜。这样的结局就是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很可能因为损失太大,不但误工而且虞啸卿将要面临的还是裁决,因为他打没了国民党一个师。

唐基不是军人,他更像一个政客,他要的是把虞啸卿推向更高的位置,他要做的是,给虞家军带来更多的利益,而炮灰团这几百人的死活,根本就没放在唐基的心上,最后打完了这场仗,给他们没人都颁发一枚烈士的奖章,然后再在南天门上位他们没人都立上一块碑。反正南天门上已经有那么一千多座碑了,也不差他们这几百座了。

而最后他唐基拿到虞啸卿面前的上峰的立即停止攻击的通知,这也是唐基的手笔,他知道光靠他自己他是拦不住一腔热血的虞啸卿的,想要拦住虞啸卿必须得他的上峰才行了,而且唐基担心虞啸卿会一时冲动独自打上南天门,唐基更是带走了虞啸卿所有的营长级别以上的干部,让虞啸卿无人可用。

而这时的唐基的想法,不能说是坏的,只是这时的唐基考虑的大局观,而虞啸卿这时的想法就真的有那么一点狭隘了,所以这才有了虞啸卿和唐基谈岳飞的剧情。岳大元帅25岁就已经是军级的干部了,而虞啸卿35岁了,才是师级的将领。所以唐基要的是既打赢了这场仗,又能得到虞啸卿应有的军功。

而促使这场仗开打的直接原因就是龙文章的炮灰团,因为龙文章和他的炮灰团已经成功的打进了竹内联山的内部指挥所,几百名士兵在等着他们的大军去营救,国民党不可能会眼睁睁的看着炮灰团死光,他们也怕引起兵变。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已经想好了,南天门这一仗肯定是要打了,但是他们又不想这么早的就开打,他们要一个必胜的把握,那就是在炮灰团被损失殆尽的时候,这时的日本人也是损失最为严重和作为松懈的时候,所以在炮灰团就剩一口气的时候,全面的攻击开始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南天门被打下来了,而打下南天门的主要功劳是虞啸卿的,不是你龙文章的,为了安抚你炮灰团,所有人原地升一级,这种奖励已经够高了。就看你们炮灰的渣渣们有没有命拿了。

所以有时候真的很讨厌唐基,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对于当时的情况,可能唐基的处理方法才是上策。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