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证券,就是海富通股份有限公司吗?

2024-07-09 16:32:43 82阅读

兴安证券,就是海富通股份有限公司吗?

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公司,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中唯一未被更名、注资的大型证券公司。

公司前身是上海海通证券公 司,于1994年改制并发展成全国性的证券公司。2001年底,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公司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增至87.34亿 元,成为当时国内证券行业中资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证券公司。2005年,公司成功托管甘肃证券和兴安证券,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同年公司成为创新试点券 商。海通证券A股于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完成定向增发,H股于2012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2015年完成H股定向增发,公司注册资本金增至115.02亿元。自2007年以来,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一直位居国内证券行业第二位。

兴安证券,就是海富通股份有限公司吗?

能用同花顺的最大证券公司?

"同花顺"炒股软件总共支持全国多达97家券商,支持的券商名单如下: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原华夏证券)

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渤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齐鲁证券有限公司

华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华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财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国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大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泰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华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东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德邦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国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信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国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金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财通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财达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太平洋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恒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远东证券有限公司

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日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广发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东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江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浙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万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天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国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和兴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江海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华创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航天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西藏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三江源证券经纪有限公司

富成证券经纪有限公司

五矿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万和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银泰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联讯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川财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诚浩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众成证券经纪有限公司

长财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华弘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厦门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证券

恒通证券

巨田证券

辽宁证券

秦皇岛证券

泰阳证券

天和证券

天同证券

天一证券

天元证券

蔚深证券

新疆证券

兴安证券

亚洲证券

银通证券

中富证券

中期证券

中投证券

珠海证券

中关村证券

中金证券大鹏证券

德恒证券

第一证券

甘肃证券

广东证券

广发武汉证券

邯郸证券

汉唐证券

明朝为什么不愿意经营东北?

这个问题非常尴尬。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朝被很多人寄予了太多期望。然而历史上的明朝,却让很多人失望不已,尤其是对边疆的经营。

明朝建立初期,疆域达到900万平方公里的顶点。然而,当明朝奠基者朱元璋驾崩后,明朝疆域开始大踏步后退。

至1435年明宣宗撤销努儿干都司为止,明朝疆域只剩下两京13省,并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

从1387年明朝开国将领蓝玉降服守卫辽东的元朝丞相哈纳出,到1435年撤销奴儿干都司,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经营前后维持了49年时间,说明朝不愿意经营东北的说法是有失公允的。

但49年相比于276年的明朝享国时间,未免显得太短暂了些。在明朝的大部分时间里,统治者对东北确实是放之任之的,在东北最远只能到达辽东北部的铁岭开原一带。

那么造成明朝大部分时间不愿意经营东北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兴衰只看统治者,无长久机制

1435年明宣宗宣布撤销奴儿干都司时,明朝自立国开始已经度过了68年的时间,无论在经济发达程度还是科技水平,都远远超过了明初的朱元璋时期,但明朝疆域仍然出现大幅度萎缩。

这充分说明疆域的维持和国力没有必然关系,决定疆域进退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明朝统治者。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确定专制皇权制度之后,统治者就成为是否开疆拓土的决定性因素。

王朝创立初期,出于消灭前朝反抗势力,为子孙后代消除隐患,以及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要,前期的几位帝王一般都励精图治,对开疆拓土的成果格外珍惜,而且深刻的危机感给了他们更多开拓疆土的动力。

但是王朝中期以后的统治者就不一样了,大多数生长在深宫中的他们,对于祖辈开疆拓土的艰辛不能感同身受,对于领土的取舍也简单归结于统治难度的大小。所以对于祖辈开拓的土地,尤其是蛮荒之地,有种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感觉,东北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东北虽然距离都城北京不远,但天寒地冻的环境着实让人无福消受,统治这里必定没有统治温暖的江南来得舒服。所以对于中期以后的统治者而言,在东北地区没有出现明显的威胁时,放弃似乎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2、文官势力渐强大,无开拓欲望

王朝中期之后,没有了前期开疆拓土的刀光剑影,加上家天下统治一代不如一代的固有规律,明朝统治者越来越不行成为历史的必然。

但是将舍弃东北的全部责任甩给明宣宗,似乎是不太合适的,因为很多时候九五之尊的明宣宗,也不是什么都说了算。

以北京正北方向的开平卫为例,虽然表面上这个卫所没有人敢于反抗明宣宗的命令,但最底层的卫所军户仍然选择了他们的反抗方式,那就是逃户。

卫所的逃户是明朝初期的重要现象,自朱元璋驾崩以后,逃户就开始越来越泛滥。即使皇帝三令五申禁止也无济于事,而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明朝不得不陆续放弃长城以北的卫所。

开平卫逃户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气候的逐渐转冷。长城以北数百里的开平卫尚且如此,位置更靠北的东北地区,有什么动力继续经营下去?

虽说明朝在东北实施羁縻统治,不用明朝直接派出流官进行管理。但像亦失哈北巡奴儿干都司这样的行动,还是少不了的。

但底下没人愿意去,当皇帝的总不能亲自上阵不是?而且自朱棣驾崩之后,明朝的文官集团开始迅速膨胀。明宣宗被文官形容为蟋蟀天子,就充分说明了明朝此时文官势力的强大。

而到了这时,皇帝想不想经营东北似乎并不重要,因为掌握决策权的是文官集团。而这些自命清高的文人,是没有开疆拓土的雄心的,而被长期压制的武将就更不要说了。

所以明朝中期之后的东北志在必失。

另外,作为我国最后一个汉家大一统王朝。明朝的身上有所有汉家王朝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受小农经济影响,对于不适宜农耕的地区没有更多的开拓兴趣。

而且,由于现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尚未形成,明朝对东北地区单方面的开拓,并不能像清朝和沙俄划定东北边界那样,形成长久稳定的法律文件。所以明朝疆域必定随着王朝的衰落,最终出现大范围的收缩。

而最北部的东北必将首当其冲。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