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之牙,和田玉如何盘才能包浆?

2024-03-26 11:40:06 64阅读

碧玉之牙,和田玉如何盘才能包浆?

每当听见“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这句话时,很多人在乎的都是后半句,即玉可以养人,从而忽略了前半句,那就是人也应当养玉。

并且人养玉,更是实现玉养人这个目的的前提,想要达成玉养人,我们就必须先学会如何好好保养自己的玉。

碧玉之牙,和田玉如何盘才能包浆?

中国古人讲收藏玉爱玉还讲究养玉,和田玉是有灵性的,收藏和赏玩和田玉的人都会精心“养护”。

其实,关于保养玉这个问题,或许每个玉友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对不对,科不科学就不一定了。

所以,为了大家可以科学地、更好地保养自己的玉,我们总结了几个十分实用且简单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01、水养

和田玉是可以用水清洗的,当我们长期佩戴的玉石表面有脏和污垢时,我们都可以通过直接用水清洗来达到有效地清洁和田玉的目的。

并且,这也是让和田玉保持干净最简单也最便捷的方法。

但是,切记,此处的水一定要用清水,而不是其它的一些液体。

比如,有些玉友为了更加有效清除玉表面的污垢,会借鉴生活经验,用肥皂水洗玉,以达到深度清洁的效果。

当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因为肥皂属于含碱性的化学物,如果长期用肥皂水清洗和田玉,不仅达不到保养的效果,还会对玉有一些不好的影响,如让玉变得更加发黄暗沉,严重一点甚至会让玉的表面遭到腐蚀,变成坑坑洼洼的样子。

我们应该在温水中加入中性清洁剂或者淡肥皂水(而不是直接用肥皂来清洗),用软毛刷蘸取清洁和田玉表面,再用清水冲净,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超声波清洗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对珠宝玉石的清洗方式,这种方法是运用超声波震动清水来清洗玉器。

许多玉器店都有配备这类仪器,这种清洗方法方便了玉器店,但切记用超声清洁器清洗玉器不要超过一分钟,清洗时间过长会使玉石的细小绺裂放大,严重时会使玉石裂开。所以最好还是用老办法自己动手清洗比较保险。

02、人养

人养,是保养和田玉最有效也最简单不费事的方法之一。

不过或许有些人会疑惑,什么是人养?简单来说,就是盘它!

通过日常的佩戴,把玩,让人的肌肤与玉之间不断进行触摸和摩擦,从而让玉表面的灰尘散去,也让玉越盘越油润有光泽。

并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玉都是盘出来的,没有哪一块十分油润且光滑的玉不是经过玉友日复一日的盘玩。

如果你的玉还不够油润,那么一定是你盘的时间还不够!

但是盘玉的同时也要切记,当手上有汗的时候,一定要把汗擦掉再盘,不然汗里面含有碱性,长久以往,会对籽料有着很多不好的影响。

其次,盘玉最好不要往脸上蹭油,因为从科学角度来说,在脸上蹭油盘玉并不会让玉更加油润,反而有点不太卫生和健康。

03、油养

有些沁皮料,长时间不盘,表面会变干,甚至在表面会长出一些白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返碱。

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涂抹少量的宝宝油在玉石表面对玉石进行保养,也起到一定保护的作用。

其实,针对大多数长期放置未被盘玩的玉,我们都可以通过涂抹少量的宝宝油进行初步保养。

04、辅助型工具保养

当然,除了这三个主要方法,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性工具保养玉,比如,最常见的辅性工具就是刷子和盘玉袋。

关于刷子,你可以买专业刷玉的刷子,也可以用家里常用的牙刷,都可以有效清洁玉缝隙里的污垢。

不过如果用的是牙刷,最好用新的,而不是刷过牙的,因为牙膏里面也有碱性哦~~

至于,盘玉袋,就是把玉放到袋子里面,隔着袋子进行盘玩,这样盘玉可以增快玉石的盘玩速度,并且可以一直戴在身上,随时盘玩。

如何放置?

有些人会有多件饰品,有时不能把玩的过来,会把一部分放置收藏起来,但是如果长期放在首饰盒里,就会造成水分流失,最后就会使玉质变得干涩。

所以如果长期不佩戴,要将其清洗干净,用软布包裹好再置入盒中保管。有些人会在保存前涂上油或者蜡,从玉石的保养角度看,虽然谈不上有多大的坏处,但是长期如此,是没有多少益处可言的。

和田玉摆件不要摆到经常被阳光直射的地方,摆到相对湿润的地方,或者附近放个小水杯,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避免与硬物碰撞,虽然和田玉硬度好,但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用肉眼看不出裂,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所以与和田玉接触中要轻拿轻放。

现在相信大家应知道如何正确保养手中的和田玉了吧。

了解更多和田玉知识,结交更多玉友,免费鉴定和田玉,请下载藏玉App。

贾宝玉为何总想将北静王送给他的礼物转赠给林黛玉?

林黛玉与北静王,是《红楼梦》小说里极其清雅的两性代表人物,二人并无直接联系,因为贾宝玉让二人有了交集。小说两次明写北静王赠送给宝玉两次东西。

一次是在秦可卿葬礼上,北静王与宝玉第一次见面,将一串鹡鸰香串珠送了宝玉,在黛玉回南葬父归来后,宝玉迫不及待的将此珠珍重送给黛玉,黛玉说:

“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

另一次是在四十五回,宝玉冒雨来看黛玉,披蓑戴笠着棠木屐,黛玉夸宝玉这套雨具细致精巧。

宝玉说:

“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了画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

全书宝玉多次给黛玉送东西,送茶叶、送元妃赐的物品、送旧的手帕子,这是写出来的,当然还有没写的,只不过,这些东西宝玉都是打发丫鬟们去送,送东西这些事往往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展,比较特殊的是和北静王相关的这两次都是宝玉亲自来送,而且貌以无关紧要,就算删掉这两处情节,好像也并不影响小说表达,可是要说这两处是闲笔,怕也说不过去,因为我们知道,《红楼梦》里并无闲笔,那么北静王和林黛玉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全书共有四处貌似二人存在互相影射的描写。

一、名字称谓上

北静王名水溶,林黛玉为水芙蓉,黛玉居所称有凤来仪,别号潇湘妃子,而湘妃竹和潇湘妃子暗合娥皇女英的故事,黛玉全文并无与王族有纠葛的地方,称其为“凤”“妃子”略显突兀,但红楼未完,我们不能确定八十回后二人是否有交集,这是其一。

二、两处脂批令人产生遐想。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对自已题“有凤来仪”时解释说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这里有脂批曰:果然,妙在双关暗合。宝玉题中之凤当然指元春,脂砚所说双关是谁?又暗合什么呢?另一处在第三十二回,清虚观打醮又出来一金麒麟,让黛玉徒添烦恼,湘云去宝玉房中,黛玉便忍不住偷听他们要说什么,宝玉一番“林妹妹从不说这(仕途经济)混帐话”让黛玉彻底放下了心,确认宝玉自己没有看错,从此,黛玉就再也没有和宝玉闹过别扭了,此处有脂批曰:花爱水清明,水怜花色鲜。浮落随同流,空惹鱼龙涎。花当然指大观园里的少女,这里特指黛玉,“水怜花”这个水又指谁呢?鱼龙又是指谁呢?

三、两次赠物黛玉的态度转变很大

在宝玉送她鹡鸰香串珠时,黛玉直接骂北静王为“臭男人”,到斗笠蓑衣时,黛玉的态度就变为赞赏了,拒绝时,失口说出了“渔翁渔婆”,别忘了,宝玉是穿着此衣的渔翁,北静王一到下雨也是这样打扮的渔翁呢。

四、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这首出现在第一回的诗,旁也有脂砚斋批语说: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就是说第一句说的就是黛玉没错了,匱(椟)就是木匣子,就是美玉藏在匣子里希望卖得好价钱。这两句诗在八十回内找不出任何的对照,只有一个人物貌似有点相关,就是蒋玉菡,“玉菡”和“玉在匱中”何等相似,蒋玉菡又的确和北静王交好,贾宝玉、蒋玉菡、北静王三人是公用一条汗巾子的,关系暧昧,可是这首诗脂砚斋表达的清清楚楚,说的是黛玉,不禁让人联想宝黛与北静王的关系。我们在这里得不出任何结论,只是以曹雪芹一贯的草蛇灰线和谶伏手法,他们之间有些因果联系实在有可能。

那是不是就可推断北静王和黛玉就会有姻缘或感情纠葛呢?我个人认为首先黛玉不会,一是绛珠仙子下世目的很明确,就是还泪报恩,她不可能与除宝玉之外的男性产生姻缘或情感之事;二是红楼里男女情感传递的确借助信物为载体,但没有一处雷同,宝玉宝钗的通灵玉与金锁是分别拥有,并无交换,小红贾芸是互换手帕,巧姐板儿是柚子换了佛手,蒋玉菡和袭人是通过宝玉被动互换了汗巾子,两人都不知情,如果说因北静王的东西两次送至黛玉面前联想二人有什么关系,曹雪芹也断不会落入俗套子里。

北静王和林黛玉是贾宝玉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完美寄托,也可以说是他的精神家园,是他精神世界的两大支柱。我个人倾向二人或许在八十回后有交集,很有可能是被动的交集,曹雪芹会让二人后来有怎样的交集呢?红楼未完,徒留遗憾。《红楼梦》小说的主旨是谈情,这个情是脱离了皮肤滥淫、皮相之欲的“羡慕、爱慕、爱敬”之意。八十回内的多处线索给我们布下太多的谜团,具体怎样我们只有发挥想象了。

(我是屏山,欢迎关注、点评,为您探究红楼一梦。我的喜马拉雅FM:屏山讲读红楼梦)

却写出史上最动人的情诗?

哈哈哈,又可以说元稹了,你们都不知道我有多激动!

元稹这个大渣男啊,哈哈哈,说真的,文人风流,在大唐朝,喜欢泡妞撩妹的诗人多了,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像元稹这样会玩儿的。如果硬要选一个能跟元稹媲美的人,那就只有白居易了,你说巧不巧,元稹和白居易两人偏偏是真爱。

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所谓最动人的情诗,就是这首《离思》了,是元稹为了纪念自己的发妻韦丛所作,你看这首诗,每个字都无限深情,催人尿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更是成为了爱情的象征。

说真的,像这种诗,咱们读一读,感动一下也就行了,千万别去了解背景,否则你再也不会相信爱情了。

有一个成语叫始乱终弃,一般是用了形容女孩子被男人欺骗感情之后,无情抛弃。这个成语的创造者,就是元稹同学。

那年,元稹还十分年少,他有一个表妹,名字叫崔莺莺,这个女孩子,长得非常漂亮,元稹第一次见到她,就再也不能忘记她的容颜。于是,元稹就对表妹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进攻的方法很老套,就是写情书,你要知道,元稹可是难得的大才子啊,他一出手,莺莺还不是手到擒来?

终于抱得美人归,两人过起了甜蜜的爱情生活,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这段爱情真是让人艳羡。

然而,才子元稹并不满足于此,他选择了和所有才子一样的道路,参加科举,搏个功名。临走时,他对莺莺说:宝贝,你在家好好等着我,待我考上状元,就回来娶你。

这一走,元稹就再也没回去,因为他在京城,被一个姓韦的官员看中,还是那老套的故事情节,他太有才华了!

韦姓官员有一个女儿,名叫韦丛,姑娘长得也非常好看,元稹瞬间把莺莺抛却在九霄云外,又对韦丛发动了攻势,韦丛当然也屈服于元稹的才华啦,就这样,两人结婚了,韦丛是元稹的发妻。

莺莺怎么办?元稹想着要给她一个交代,于是乎提笔写了一本小说,名叫《莺莺传》,说的是渣男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他在书中写道:

始乱之,终弃之。

还真是有自知之明哈。

不管怎么说,莺莺的故事告一段落,韦丛的故事已经展开,作为一个官二代,韦丛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宁愿跟初出茅庐的元稹过苦日子,有句俗话,是这么说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句话啊,就是元稹和韦丛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元稹对自己生活的评价,因为这句话就出自元稹的诗《遣悲怀》。

夫妻生活清贫一些,如果两人感情好,男的为事业奋斗,女的在家相夫教子,在那个年代来说,也是一件美事,只可惜,元稹的心是不可能被一个女人拴住的。

在跟韦丛小姐姐过日子的同时,元稹又勾搭上了另一个美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女薛涛。他跟薛涛那点情事,在圈子里都传遍了,自然也就瞒不过韦丛。

可怜的韦丛啊,每日在家以泪洗面,洗到28岁那年,就香消玉殒了。

韦丛死后,元稹很是伤心欲绝,为了纪念她,写了很多诗,前文提到的《遣悲怀》,一共三首,是和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齐名的千古悼亡之作。

谁又能想到,一个如此花心的男人,竟能在诗中写出如此真挚的情感呢?直到有一天,我看了《天龙八部》,认识了一个叫段正淳的男人。

你有何佳作?

老岭高峰绕雾茫,山花灿漫斗芬芳。

仙乡不必寻他处,小径幽亭伴古庄。

那嘉庆究竟吃的有多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水之秋,无授权禁转!

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都知道王刚扮演的“和珅和中堂”这个角色。此人在剧中对乾隆百般谄媚,溜须拍马,一副奴才相。同时又极其贪婪,贪污受贿,不计其数。和珅这一辈子到底贪了多少钱呢?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说法,说和珅被抄家之后,抄出的家产折合白银八亿两之多,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而查抄的和珅 家产最后都进了嘉庆皇帝的腰包,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那么,和珅“跌倒”之后,嘉庆真的“吃饱”了吗?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恐怕与事实不符。

(王刚在荧屏上塑造的最为经典的和珅和中堂的形象)

【嘉庆帝】

咱们先来看看“和珅贪污八亿两”这种说法的源头在哪儿。从笔者查到的资料看,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清末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一书中。书中说:“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赐自尽,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时人为之语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按中国传统计数方式,一兆就是一百万,八百兆就是八亿。以乾隆朝平均一年4000多万两白银的收入来计算,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这个说法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认定为史实。然而,这个说法实际上漏洞是很大的。

(“和珅家产八亿两”说法的来源——《清稗类钞》第四册)

首先,根据学者研究,到乾隆末年为止,通过对外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总数只有2亿4000万两左右。而中国自产的白银,从康熙初年到乾隆末年平均一年只有大约40多万两,一百三十多年间总共产银不过6000多万两。即使说,清代发展到乾隆末年,全部产生的白银(包括海外流入和自产)只有3亿两出头,即使加上明代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4亿两和自产的白银大约4000多万两,整个中国当时一共也只有7.5亿两左右的白银存量。要是和珅一家就占有了八亿两的财富,别的不说,那多出来的5000万两的差额又是谁来补的呢?

(清代广州十三行场景,广州是清代海外白银流入的主要地区)

其次,从和珅被抄家的情况看,所谓“八亿两家产”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和珅被嘉庆帝下狱之后,嘉庆帝曾下诏公布和珅20条大罪。这20条罪状里面,涉及到其家产情况的有:“……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串,多于大内数倍,大珠大于御用冠顶,大罪十五;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于大内,大罪十六;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藏银三百余万两,大罪十八;通州、蓟州当铺资本是十余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在这些家产里面,真正的金银统计起来,黄金是32000多两,按乾隆时期金银1比15的比价,大概相当于白银50万两不到;藏银超过1000万两,加上地窖里埋的300多万两银子,估计白银总数不会超过1500万两。也就是说,和珅的家产里,真正的黄金白银估算起来最多也就是一千五六百万两的样子。至于珍珠手串、宝石之类,以清代上等珍珠、宝石的价格折算,其价值往多了算也不会超过1000万两银子。而其他家产,像和珅的当铺资本才十几万两银子。和珅府邸的不动产无法估价,但以乾嘉之际的一般价格来看,也不会高到离谱的水平。至于传闻的和珅拥有百万亩良田的说法,至少在嘉庆帝的诏书中并未提及。即使真的有百万亩之多,按乾嘉之际的平均地价,每亩大概也就在20-30两银子的水平,最多价值2000-3000万两银子。所以,和珅可以认定的家产(不包括传闻中的田产)往多了估算也就是在3000万两银子左右,如果估算少一些大概也就是2000多万两银子的水平。即使加上传闻中的百万亩良田,总计也不过5000-6000万两的水平。虽然不可谓不多,但离所谓“八亿两家产”的传闻也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和珅府邸即后来的恭王府,在和珅被抄家后,其府邸并未出售折现,而是给了嘉庆的弟弟僖亲王永璘)

最后,从“和珅跌倒”之后清朝的财政状况看,可以说并无什么改善。以国库的历年存银来看,嘉庆元年(1796年)尚有5600多万两,但是就在这一年,川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清朝的军费开支暴增,国库存银随即开始雪崩式下滑。到嘉庆二年(1797年)就下滑到了2800万两,到嘉庆三年(1798年)又下滑到1900多万两。“和珅跌倒”的嘉庆四年(1799年),国库存银也只是回升到2200多万两,但随后又继续下滑,到嘉庆六年(1801年)下滑到了1600多万两的谷底。此后随着白莲教起义逐步平息,国库存银才开始缓慢回升。由此可见,“和珅跌倒”并没有让嘉庆“吃饱”。抄没的和珅家产对于庞大的军费开支来说,只能说是略有裨益,但根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清朝平定白莲教前后九年时间,花费军费共计两亿两白银。如果抄了一个和珅就搞来了八亿两,嘉庆帝哪儿还会看着国库存银一路下滑而束手无策呢?

【到了嘉庆时期,清朝社会的重重矛盾开始爆发】

(图中红色区域为白莲教起义波及地区。这场大规模战争让清政府的国库存银雪崩式下降)

所以呢,历史上有些事儿,听听就得了,可别随便当真哦!参考文献:《清史稿》、《清稗类钞》、《清代户部银库收支和库存统计》、《清代(1645-1911)每年流入中国白银数量的初步估计》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