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影森森茂凯,游击词全文?
鬼影森森茂凯,游击词全文?
作品原文赣南游击词·一九三六年夏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如果你有很多时间会选择国内哪里度假?
每个地方都有美的景色独特的文化
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记忆
在城市里,在山林间
在青山旁,在峡谷边
在雪山少,在溪流旁
但对于我,可能更加喜欢诗跟远方
我太爱那远方的风景了
尤其是我走过318,214等景观大道
见过美的,所以其他都变成将就
但我认可美景在身边这话
再见,拉萨!再见,翔子!一段旅途的结束意味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梦想的318即将启程。对于318之前并不了解,一路上听说了太多关于她的美丽传说,毅然决定徒搭去云南。 跟翔子说了我想徒搭318国道的想法,他觉得不太现实,劝我坐飞机或汽车下去,我说我真的想尝试了一下,哪怕纯徒,上午收拾收拾包裹便出发了。出发地点地点选在西藏大桥旁边的318国道线上,翔子开车把我送到桥边,送我下车的时候还在劝我:“要不我们还是去汽车站吧!”“好,如果搭不到车我肯定回来!”翔子离开之后,一个人背着旅行包走在空阔的国道上,这一刻我俨然就是一个背包客,左边是拉萨河岸,右边是高山草甸,心中澎湃着一声呐喊:“这里才是我的世界!”
此时我俨然就是一个背包客,背着沉重的旅行包走在空旷的318国道上。路上遇到了同样准备徒搭川藏线下青藏高原的阿瓜、阿月及山妹,一个行变成了四人行。阿瓜是一名资深驴者,退伍后的他热爱徒步旅行,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据他说曾经背包穷游韩国三个月(在不通语言的情况下),用了1.5年时间走遍了新疆。阿月是名应届毕业生,川藏线算作她毕业旅行的一部分吧,后来她在自己的一篇日记中写到:“自己不想为这次旅行冠以任何意义,把它当做一件有意思的事进行就好,算是送给自己的毕业礼物。”是的,不需要冠以任何意义,只需要把它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好。山妹是个地道的云南姑娘,爽朗的性格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淋尽致,一个人徒步墨脱线,于此就能看到她的智慧和勇气。关于他们,我有太多的话要说,却不知道怎么去说,我想还是交给时间这个主轴吧!
开启了四人徒搭之旅,第一天从拉萨-墨竹工卡-工布江达-林芝,一路换了三辆车:轿车、皮卡、货车。山妹说我们真的很幸运,四个人一起搭车的确很困难,一路搭车、一路前行。我想师傅一定也很乐意搭上我们四个逗逼,一路的欢声笑语,从未停息。偶尔也会参与其中,跟他们闲扯,更多的时候是盯着车窗外,生怕错过每个美妙的画面。群山草甸、碧水环绕、白云缥缈、田园小居,一幅幅画面不断的在眼前涌现,318俨然是最美的公路。到了墨竹工卡搭上了一辆大卡车,师傅是四川人,来到西藏也是好多年了,一直以来跑的就是拉萨到林芝这段线路。师傅说:“自己经常会顺捎一些背包客,年轻的时候出来走走挺好,看看这个世界、扩大自己的眼界!”“嗯,这一路每天都是惊奇,遇见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似乎这个话题点燃了师傅的兴趣:”再年轻点,我也要像你们这样。“”哈,那就是太任性了。“一路上,和师傅交流最为频繁的莫过于阿瓜,操着纯正的川音跟师傅聊的不亦乐乎,搞得我一直以为他是个地道的四川人,后来才听阿月提起他在四川当过兵的经历。
到了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师傅停下车来让我们拍照,山风扑在脸颊上,冻得冰凉,却依旧伫立在冷风中,望着远处巍峨的雪山及缥缈的云雾,期待时间停留
神雕侠侣杨过助雕获得了独孤求败的武学秘籍?
杨过帮助蟒蛇战胜大雕,因此得到丁春秋的弟子拿云子留下的“化功大法”等秘笈,借此解除情花奇毒,开辟出新的故事。
帮蛇赶雕,蟒蛇知恩图报却说杨过一路跟着李莫愁,准备找机会救回刚出生的郭襄。在路过一片树林时,他看到一只大雕和一条蟒蛇决斗,蟒蛇紧紧缠住大雕,却不能将其置于死地,陷于胶着。
杨过想起郭芙有一对白雕,小时候经常向自己炫耀,令他既羡慕又厌恶。他又想起义父欧阳锋,曾对他讲如何以音律驱使群蛇,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云云。
郭芙令杨过生厌,而欧阳锋却是杨过生命中难得的温暖。杨过心下略一计较,便捡起几颗石子,以“弹指神通”手法射向大雕。大雕和毒蛇本来斗得难舍难分,但杨过这一插手,大雕的形势便急转直下。它似有灵性,眼见不敌,竟然带着蟒蛇,直撞向锋锐的山石。然后趁着蟒蛇吃痛,扑闪着翅膀跑走。
大雕虽不会飞,但它奔跑的速度堪比奔马,杨过中了情花毒,内力运转不灵,追不上它,但杨过刚才也是随手施为,并没有置它于死地的意思。如今看到它逃走了,便准备离去。
杨过刚想转身,就听那条蟒蛇却嘶嘶作声,脑袋来回摇动几下,便徐徐前行,似要领着杨过去什么地方。杨过心中大奇,心想这蟒蛇莫非是一头灵兽,且看它有什么古怪,便跟着蟒蛇向前走去。
蟒蛇引着杨过,在山间行了三四里路,来到一个山洞口,钻了进去。杨过见这个山洞被草木遮掩,若不走近细看,绝难发现。杨过进了山洞,见洞内地面平整,足有五六间房子大小,显然是被人改造而成。
心中这般想着,果然很快发现前方石壁,靠着一具骸骨。蟒蛇在骸骨面前点头四下,似是在拜祭死者。杨过心想死者为尊,便也走到骸骨面前,鞠躬为礼。那蟒蛇却衔起了骸骨前一个白色玉盒,递到了杨过面前。
杨过接过石盒,只见它十分精致,且严丝合缝,重量不轻。杨过启开石盒,见里面有四本绢册。扉页上分别写着“化功大法”、“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拿云手记”。杨过心想,这应该是某个武林前辈练功之处,那蟒蛇想必是他养的灵物,今日得自己相助,知恩图报,特地引自己来获得前辈的遗藏。
拿云手记,道出百年秘辛杨过拿起那卷“拿云手记”,里面记载的,正是此间主人的自述。原来这具骸骨,就是一百多年之前,武林中凶名赫赫的星宿老怪丁春秋的第二弟子,名叫拿云子。
少室山一战之前,星宿派大师兄摘星子因和阿紫争斗,被其利用萧峰,废去了全身武功,死活不知,阿紫一跃成为大师姐,但她很快又因对丁春秋不敬,被他弄瞎。于是,身为二师兄的拿云子,就成了大师兄。
紧接着,少室山大战中,丁春秋被虚竹击败,并被种下“生死符”,囚禁在少林寺中。拿云子见风使舵,马上带领门人投于灵鹫宫虚竹门下,避免了被清算的结局。
拿云子向虚竹请示,自己要回星宿海说服众弟子一起投诚。虚竹不疑有他,便任拿云子前去。结果拿云子一回到星宿海,便收拾了丁春秋的各种宝物和武学秘笈,逃去无踪。
拿云子在卷册中称,自己出了星宿海之后,一路东行,来到襄阳城南岘首山,觉得这里既然能被上古仙人赤松子当作道场,自有不凡之处,于是在这里找了一个隐蔽的山洞,略作修葺,便开始修炼用神木王鼎吸引毒虫前来,修炼“化功大法”。
练功过程中,拿云子发现了一条蟒蛇,颇有灵性,便不再用它的毒素练功,不时还喂他一些山参、灵芝之类的药材。渐渐的,那蟒蛇与他越来越亲近,直到一人一蛇,坐卧相随,形影不离。
拿云子自知并非习武天才,所以他练了十五年,才觉得有了些成就。一日,他出山找人试手,没走多远,就见到一个青年,在山崖抱剑而立,身旁还有一只成人大小的怪鸟。拿云子出言向青年挑战,结果刚来到他身前十丈处,便被那人随手一挥,发出一股磅礴的剑气,将自己击飞到十几丈外,还让他的丹田内的真气,乱作一团。
拿云子心下大骇,急忙逃回洞中,运功调息良久,却仍有一丝剑气在他气海内肆虐不休。拿云子修炼“化功大法”,体内积攒了数种毒素,全靠真气镇压,使它们维持了微妙的平衡。如今他真气大乱,再也无法维持体内毒素的平衡,数种剧毒全部侵入五脏六腑,回天无力。
绢册中的记载,到此戛然而止。杨过看后面的字迹,笔锋凌乱,还有数点黑色的污渍,怕是拿云子吐出的黑血。心中不由对这个埋头练了十几年,却被人一剑击败而死的拿云子有些同情,更对那个施展出惊天一剑的青年,生出无限神往之心。心想若是自己的武功若和这位前辈一般,和姑姑一起逍遥江湖,岂不快哉?
化功大法,解除情花奇毒刚想到小龙女,杨过便觉得全身疼痛难忍,这才想起自己还中着情花之毒,不由一阵黯然。忽然,杨过想起拿云子在绢册中记载的“化功大法”的修炼之法,便是将毒素吸入体内,以剧毒化人功力。那么自己可不可以逆练“化功大法”,逼出自己的情花之毒呢?
杨过拿起那卷“化功大法”的绢册,越看越觉得方法可行。他武学天赋过人,又身兼古墓、桃花岛等数派绝学,更重要的是,他还跟着欧阳锋,学会了逆转经脉练功的方法。杨过看了数遍秘笈,便着手逆练。结果令他受尽折磨却受尽折磨的情花剧毒,竟然一点一点,被他逼出了体外,在手臂上化为乳白色的汁液。此时他再回忆起和小龙女在一起时的种种,果然身体不如以前那般疼痛。
虽然余毒未清,但杨过却不敢再多耽误时间,因为他想起郭襄还在李莫愁手里。杨过急急找到李莫愁,却发现她因照顾郭襄手忙脚乱,杨过上前帮忙,一时间竟忘了夺回郭襄。
此后剧情一如原著小说发展,只是当郭芙来质问杨过大、武兄弟之事时,两人虽发生激烈争执,但因为杨过身上余毒不多,并没有被郭芙砍去右臂。但他仍非常气愤的离开了襄阳。
随后,杨过在岘首山树林中遇到神雕,一人一雕大战,神雕不敌杨过,逃往独孤求败埋骨的山洞,杨过追到这里,发现了独孤求败剑冢。
杨过平静下来之后,悉心为神雕治疗伤势,与其讲和。在神雕指引下,杨过练成重剑法,并因在山洪中练剑,内力大增。同时,他身上些许情花余毒,也被他尽数逼到体外。
双宿双飞,同练逍遥神功既然没有了情花剧毒的困扰,杨过便回终南山古墓寻找小龙女,却听到全真宫内大战之声。杨过及时赶到,力败金轮法王,救下重伤的小龙女。杨过表示不介意小龙女已不是清白之身,两人在重阳宫王重阳雕像前,结为夫妇。
杨过以深厚内力,为小龙女治好了内伤,并带她来到岘首山无名山谷,取出拿云子留下的武林秘笈。两人翻阅“天山六阳掌”和“天山折梅手”,发现这一门绝学,与古墓派的“天罗地网势”、“美女拳法”等武功,颇有相似之处。两人仔细分析后认为,古墓派祖师林朝英,或许和逍遥派大有渊源。
此时,杨过和小龙女都已无事,便决定修炼武功。杨过觉得“天山六阳掌”与自己的路子相合,而“天山折梅手”更适合小龙女,于是建议两人各炼一本,小龙女欣然同意。
不提小龙女修炼,杨过修炼的“天山六阳掌”,需要修炼出阳刚和阴寒两种真气。其实倒也简单,按照真气运行路线,正练就是阳刚真气,逆练就是阴寒真气。杨过和欧阳锋学过逆练真气的方法,正是得其所哉。
这一日,杨过在河边洗脸,心中突发奇想,用手掬了一些水,逆运“天山六阳掌”真气,掌心中发出冷过寒冰数倍的真气,手中之水立刻凝结成了一块薄冰。
杨过不知道,他已经无意中练成了一百多年前天山童姥的拿手绝技,令无数英雄豪杰闻风丧胆、痛不欲生的“生死符”。
平生感意气,少小爱文辞。请关注磊落故人,欣赏更多金庸武侠故事。
什么的什么是谁的家仿句?
1、森森的大树是鸟儿们的家。
2、茂密的森林是动物的家。
3、美丽的地球是人类的家。
4、青青的草原是马儿的家!
5、清澈的河水是鱼儿的家!
关于母亲的词句和故事您知道哪些呢?
你好,首先很高兴能回答你的提问。
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我在母亲节那天整理发布了一篇古代诗词中描写母亲的文章。
二、我还整理发布过一篇关于古代描写母亲的典故文章。
我先将两篇文章粘贴下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一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借以古诗表达对母亲的爱
明沈德符《续忧危竑议》:“大率母爱者子抱,郑贵妃之专权,回天转日何难哉。”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这首诗歌出自先秦时代,母爱伴随时间一直存在。译文:和风从南方吹来,吹拂着小枣树。树苗渐渐长大,而谁又知母亲养子有多辛劳。和风从南方吹来,吹拂枣树长大成柴。母亲贤惠又慈祥,可是我们有愧不成材。泉水寒冷,就在浚城墙外边。养育着七个儿女,母亲养育多辛劳。美丽的黄鸟叫起来,清脆婉转好听。养育儿女七个人,可是都给母亲添麻烦,总不能安母亲心。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出外打拼的儿子赶制衣服。临行前一针一针密密地缝,怕儿子出去久了回来的晚而衣服破损。谁敢说子女的孝心像小草那样微弱,能够报答得了像春光普照的慈母恩情呢?
《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武宗会昌二年,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母亲去世,遵循惯例,李商隐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母亲的去世,仕途的坎坷让给了李商隐很大的打击。
译文:停车茫然的回顾四周,感觉自己就像楚囚一般困顿窘迫。伤感蓦然升起,悲伤的眼泪如鲠在喉。母亲刚刚得了重病,我就想要送她去拜访名医。可是就在当车子急迫接送时,苍天就无情的带走了我的母亲!母爱无边,无所为报,那么人生在世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一直哀伤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走。
每到半夜就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啼哭声仿佛在哀诉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之心。
其他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连禽兽都不如啊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思母》
唐·与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与恭出家之后未久,父亲去世,唯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是出家之人,也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清贫淡泊,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的怀念。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把母亲带到扬州后,就安家于临时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因为扬州是南北的交通枢纽,所以王安石的下句,就有“南北总关心”的话。
《墨萱图》其一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另一称号忘忧。
灿烂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生活那么苦啊!
而且对于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那个时候,路很远,邮件很慢,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很是惭愧。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因为要去河梁谋生,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停流泪,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远去,不得感概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文章二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尊敬的伟大母亲!
1.孟母
孟母是是一位颇有见地,善于教子的贤德女性。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这位母亲的教育。《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孟母的“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为儿子倾尽毕生心血的孟母,在亲眼看着儿子成功的时刻,满怀着一个母亲成功的欢心,一病不起。在归葬故乡的途中,沿途经过的地方,无论民众官员,无不争相在路旁祭奠,表达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尊敬和哀思。在山东邹城市北20里的马鞍山麓,古柏森森的孟母林静穆庄严,时刻吸引着一代代景仰这位伟大母亲的人们。
2.徐母
徐庶是有名的孝子。当曹操听谋士程昱说徐庶在为刘备出谋划策时,就想纳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骗至许昌,请徐母写信召唤徐庶。没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晓大义的老人,徐母识破曹操的奸计,坚决不从。程昱就进一步献计,伪造徐母一封信,招引徐庶。徐庶是个孝子,收到这封假信后,只得辞别刘备投曹。徐庶被一封假造的书信轻易骗到了许昌,此举使深明大义的母亲痛极而自尽,造成了徐庶终生的遗憾,他因此痛恨曹操,曹操也只落得一场空欢喜,得到的是一位终生不为其设一计的旁观者。老母亲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心灰意冷的徐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徐某,报国有心,却无力回天;不忠、不孝,枉为人臣。”
3.岳母
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岳飞把那人接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久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当下王佐拿出许多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
王佐走后,岳飞进去将这些细细说与母亲。岳母听罢,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孩儿,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了!”岳飞听罢,说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便将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母流泪道:“孩儿,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起来。刺完,将醋墨涂上,使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训子之恩。
孔子
4.孔母
孔子的外公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外公的直接传授,使孔母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准备在孔子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孔母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孔子不到六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小孔子成为他母亲的小帮手,以尽辅导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子,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因他爱琢磨,肯用脑子想问题,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有了孔母的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按照当时的规矩,童子十岁就要外傅。孔母关闭了她的学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内最好的学堂,学习诗歌、典籍、历史等功课,即被后世称为《诗》、《书》、《礼》、《乐》的内容。当时学堂称为“庠”,属于官办学府,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教育。因颜氏家族与鲁国国君是同宗关系,孔子仍以一个贵族子弟的身份,在学堂里受到贵族式教育。
画荻教子
5.欧母
有一次欧阳修的母亲郑氏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当欧阳修20岁的时候,已是当时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母亲为欧阳修的出众才学而高兴,但她希望儿子不仅文学成就出众,为人做事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不断地将他父亲为官的事迹讲给他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
她告诫儿子,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陶侃
6.陶母
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正值大雪。陶侃因家贫,担心没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的。于是,她把头上的长发剪下,换成酒菜,又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喂饱范逵的马。范逵事后得知,感慨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即使是跟随范逵而来的奴仆也觉得大过所望。
不久,陶侃做了渔梁吏,食用官府的鱼。他念起贫寒中的母亲,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送给母亲。不料母亲不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为陶侃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
戏曲中的佘太君
7.佘太君
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杨业为国捐躯之后,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署、加入京使。
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虽然正史上对佘太君没有作更多记载,但是佘太君那深通兵书、久战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广大人民脑海之中。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深度。后来的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流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其中以戏曲剧目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