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肉机刽子手,战争中禁止杀跳伞的飞行员?
绞肉机刽子手,战争中禁止杀跳伞的飞行员?
实际上,没有任何条约限制能有效约束攻击空中跳伞的飞行员的行为,这只是人们对战争的一种美好祈愿罢了。战场上一切未放下武器的敌方作战人员,都不存在被怜悯的可能。
有些人会说:“不对!日内瓦公约规定了…”
不错,但关于不能射杀跳伞飞行员的条款直到1977年才得以加入《公约》,还只是个《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的小条款。
《附加议定书》第42条:飞机遇难跳伞的任何人员,在伞降过程中都不应当受到攻击。空降兵除外。
至于尊不遵守嘛,说实话,高速的喷气式作战中一般没有什么精力和机会去对付对方的跳伞飞行员,飞行员也没功夫去干这种无聊事。现代空战的整个飞行任务和作战计划都需要一丝不苟的完成,打降落伞又得不到功劳,谁会吃撑了搞这?不如留给地面部队。
而且现代社会的确非常看重这种非人道主义事件,打仗射飞机是职责,而射杀跳伞飞行员无疑会给己方国家带来巨大的政治被动,得不偿失。
更早一点的《空战规则草案》是日内瓦军事法学委员会1923年的草案,内容与1977年的《附加议定书》基本一致,都是要求禁止攻击飞机被破坏后跳伞的飞行员。
不过,这个1923年的草案没有丝毫效力,根本没有国家理会它,因此它也就没有被列入《日内瓦公约》中。
因此我们绝不要相信什么“过去的飞行员不杀戮跳伞者”的风言风语。这类事件基本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时候参军的飞行员多是贵族子弟,他们奉行着自己的一套骑士准则,骑士坠马则为失败,失去战机的飞行员也等于没有盔甲的敌人,因此不会故意攻击对方跳伞的飞行员。
但当时的地面炮火可管不着,如果降落伞往己方这边飘,能抓活的飞行员固然好。倘若降落伞往敌方阵地飘,那么拼着试几炮也要将对方干掉。不是人人都会遵守你们约定俗成的所谓“规矩”。
比如叱咤战场的“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他就是跳伞后被地面一个英国小兵拿枪射中心脏而亡。协约国随之为他准备了隆重的鲜花葬礼,以纪念这位他们仇恨却又尊敬的敌人。当时的人们对英国很是谴责,但“不射杀”是潜规则,明规则上谁都明白“瓦罐不离井边破”的道理。
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带有贵族节操的飞行员们还乐意将骑士行为列为荣誉,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飞行员则根本不管那么多了,各国空战中击杀跳伞飞行员的事件比比皆是。
比如从来都会给自己编理由的日本人,他们的航空兵在战场上就多次发生故意攻击对方跳伞飞行员的事。我刚抗战时的王牌飞行员乐以琴在淞沪会战中就遭遇日机围攻,座驾2204号机被击坠,跳伞时又遭遇到日机对降落伞的扫射,幸而躲过一劫。
1937年南京保卫战时,乐以琴与董明德以最后的双机升空应敌,再遭围攻击坠。为了躲避日机对降落伞的扫射,他选择了延迟跳伞时间,结果落地时速度过快触地牺牲,年仅23岁。
后来美军与日军作战时也是如此,没人在乎什么骑士精神了,在血与火还有仇恨混合的战斗中,唯有你死我活而已。双方不但经常性的射击跳伞飞行员,还会继续追击扫射已经降落到地面、海面的对方人员,坚决要置之于死地。
这种频繁的互杀还导致发生了件不可思议的事情:1943年,美第七轰炸机大队在轰炸缅甸时,所属的一架B-25轰炸机被日机击坠,一个名叫欧文·约翰·巴格特(Owen John Baggett)的飞行员随战友跳出机舱,然后他们陆续遭到日机射杀。情急之下博戈特装死并掏出M1911手枪做最后的顽抗,居然碰巧将打开舱盖欣赏战果的日本飞行员一枪爆头了。
这个得克萨斯州的飞行员成为迄今为止手枪成功击坠战机第一人,1941年时他才大学毕业。那话怎么说来着?日本人是强X不成反被O。
除了对飞行员扫射外,日本飞行员还特别热衷于用机翼割破对方降落伞,看着对方惨叫着从空中坠落。
不过美军也不是善茬,拿机翼挑落降落伞的把戏他们后来玩的比日本人还溜。这种互杀跳伞人员的恶习造成了战场上飞行员都将开伞时间大幅度延长,谁也不希望成为空中活靶。中国飞行员乐以琴的悲剧也上演了无数起。
如果说美军遭遇的是凶残无耻的日本鬼子的话,欧洲战场的东西两线也在发生这种空中惨剧。
比如苏联王牌、苏维埃空中战术之父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波克雷什金,他的义子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德军的空战中跳伞后惨遭射杀,此事深深触动了波克雷什金,他从此对德军跳伞飞行员毫不留情,甚至不吝于在回忆录中描写如何开飞机射杀那些跳伞的德军。
“比我稍高的地方飘着几个降落伞,这是被我们击落的敌机飞行员。这不禁让我想起亲爱的儿子奥斯特洛夫斯基,他不正是在跳伞时被杀害的吗?我怒火中烧,再也控制不住,对着那些降落伞狠狠的压下扳机!”
苏联上将弗拉基米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拉夫里年科夫在当年也是一把补刀吃鸡的好手。他曾经追击着一架德军Bf109战机,将其击落后仍不甘心,硬是驾机强行降落在野地,冲进小树林抓到那个德军飞行员并把他活活掐死才算数。这手撕鬼子玩的真溜。
不少人总以为德军飞行员维持着一种“尊严”,仍以一战那种骑士精神为主导。然而实际情况是这只不过是戈林在审判时的脱罪辩词罢了,他一口咬定德国空军是“骑士”,拥有着各种空战美德,根本不会对跳伞的盟军飞行员开火。
然而他的这些说法根本没得到认同,纽伦堡法庭根本没有取信他的说法。反倒是飞行员们经常受到高层暗示,要将打击敌方飞行员作为空中战略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的做到对他们更大的杀伤。
起码苏联人是压根不信德军飞行员还有如此“美德”,战争就是人杀人,你怎样对我,我就依样画葫芦的还回来,就像波克雷什金和拉夫里年科夫那样。
德军飞行员对美军飞行员的印象也不好,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群将射杀跳伞人员当做吃饭喝水一样寻常的家伙。
比如德军JG11飞行联队的中队长约瑟夫·茨威曼(Josef Zwernemann)上尉,他曾经击落126架敌机。1944年4月8日空战中他连续击落一架大型轰炸机和一架P51“野马”,座机受创后茨威曼选择立即跳伞,但两架围上来的P-51将他在半空中打成了蜂窝,毫不留情。
还有JG77飞行联队的大队长埃米尔·奥默特(Emil Omert)上尉,他曾经击落过70架敌机,于1944年4月24日被盟军击落,跳伞后奥默特上尉遭遇了与茨威曼一模一样的P51空中击杀。
JG3飞行联队的中队长奥托·卫斯理(Otto Wessling)中尉更惨,1944年4月19日与盟军交火被击落,他没有选择跳伞,而是努力控制飞机迫降。但爬出飞机后,几架美军P51掠过,将他撕碎在地面。
事实上二战中的空中绞杀从来不存在什么仁慈,波兰战役、不列颠空战统统都有发生扫射降落伞的事件。像德军超级王牌哈特曼都极为胆怯自己跳伞后的命运,不过幸好他遇见的美机飞行员只对他做了个“凸”的手势。
坦克驾驶员很明显与被击坠的飞机不一样,他们更加麻烦而难缠,如何界定一辆坦克失去效能是很难的事情。坦克本身就是钢铁的堡垒,即便被打瘫,它也是活动炮台和机枪碉堡,能持续提供火力援助。
正因为有着厚厚的钢壳,所以在步兵将手榴弹丢到坦克里面之前,你都无法确定驾驶员是不是被弄死了。苏军传奇坦克手亚历山大·保夫罗维克·奥斯金驾驶着T34坦克埋伏德军虎王时就遭遇过判定失误。之前被认定击毁并起火燃烧的虎王在战斗最后居然“复活”,差点就反将了一军。
即便有些坦克被摧毁,车组成员进行撤离,也不见得事情就完了。坦克成员依旧拥有战斗能力,他们装备了短突击步枪、冲锋枪等等武器,并不属于“放下武器”的非战斗人员。不趁机消灭他们,难道放虎归山?《日内瓦条约》保障放下武器人员的权利,但不放下武器的人,当然是坚决的消灭之。
何况坦克手也不见得会毁车就投降,他们往往选择的是持械顽抗并加入到步兵阵列中。如1943年7月12日的“普罗霍夫卡战斗”,党卫军“骷髅师”、“帝国师”、“阿道夫希特勒师”与苏军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发生了狭路相逢的战斗,杀红眼的双方采用了坦克直接对冲的打法,在0距离开火和碰撞。爬出来的生还坦克手继续用冲锋枪、匕首、牙齿展开血腥的肉搏,极为惨烈。
还有美国电影《狂怒》的取材原型,33装甲团1营1944年11月16-17日于埃施韦勒的战斗。1营的谢尔曼坦克在脱离步兵保护后被德军步兵围在小镇路口,有一辆坦克仅依靠一名幸存的坦克兵在德军进攻锋面上坚持了一夜。那个年轻的坦克兵依靠坦克炮、机枪、汤普森冲锋枪和往舱外丢手雷硬是扛到清晨。事后罗斯福授予了1营“总统单位嘉奖”的荣誉。
其实不论是坦克手还是飞行员,这些载具被击毁的战士都不见得是易于之辈,像前面提到的苏军飞行员拉夫里年科,他在1943年8月耗尽弹药撞击敌机后跳伞被俘,居然在押解途中逃亡,然后找到了敌占区的游击队,打了3个月游击才重回蓝天。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空军飞行员都是相当宝贵的国防财富,尤其是战斗机飞行员;这是因为战斗机飞行员不仅在个体的选拔上十分严苛,而且技能掌握难度大、培养资金投入多。
不过,战斗机飞行员和坦克驾驶员都有一个共性:想要熟练的掌握各自领域的驾驶技能,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要经过刻苦的实操;其中就包括真实的驾驶练习。
我们以战斗机飞行员为例。通常来说,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都会累计上千小时的飞行时间;那么,你知道战斗机飞行一小时的需要耗费多少钱吗?
此处举例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该战斗机的单价约为8000万美金,而它的飞行寿命为2000小时,那苏-35的折旧费就高达40000美金每小时;如果再计算油耗、零件损耗等,苏-35飞行一小时的费用接近50000美金,约合30万人民币。
由此可见拥有上千小时飞行经验的苏-35战斗机飞行员所耗费的资金是十分惊人的,而且肯定要远高于坦克驾驶员;那么,稀缺和耗钱是不是就成了战场上战斗机飞行员的“免死金牌”呢?关于这一说法其实主要参考于二战后国际社会缔结的《日内瓦公约》。
公约相关规定表述:对于已经失去抵抗能力的跳伞飞行员不得进行射杀。不过,这项规定的重点并不是“跳伞飞行员”,而是“已经失去抵抗能力”;因此,坊间广为流传的“禁止射杀跳伞飞行员”的说法多少有些以偏概全。
而且在实际战斗中,并不见得每个国家、每支军队都会严格遵守《日内瓦公约》的相关约束,毕竟尽可能削弱对手实力才有更大的获胜的几率!关于射杀跳伞飞行员的实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烈士杜风瑞。
历史上有哪些有才无德的科学家?
科学家不管是以前还是在现在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因为有他们我们的世界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的美好,现在我们用的上到卫星、手机、电脑,下到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等哪个不是科学家发明的呢?这些可以说都是改写人类文明史的东西,所以发明这些东西的科学家自热而然受到百姓们的喜爱。但是不管如何科学家们也是人,他们也有着七情六欲,他们也有着自己的阴暗面,那么历史上有哪些“有才无德”的科学家呢?
蔡伦蔡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比较知名的一位科学家,是他改进了造纸术,让纸这种原本很珍贵的东西开始变得廉价,开始变得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用的起的寻常物,而借助纸这个媒介,华夏的文明和文化知识开始慢慢普及到民间的各家各户中,从此穷人也能读的书,穷人也能学到知识,华夏也开始进入真正的全民文明时代,可以说蔡伦的功绩足够巨大,他发明的纸张改写了整个华夏民族的文明史。
但是谁又知道这么一个可以算是很伟大的科学家,却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奸宦呢?最开始他是靠自己的阿谀奉承受到窦皇后的赏识,从而得以有一个当差的小太监升为可以传递诏令的小黄门,之后更是帮助窦皇后设计诬陷当时皇帝的宠妃宋贵人,从而导致宋贵人被杀,借助这个功劳蔡伦得以在汉和帝即位之时升为侍从天子的中常侍,成为一个高级宦官,但此时的蔡伦并不满足于现在的地位,他想再进一步,而此时由于汉和帝的年龄尚小,朝廷大权都是窦皇太后和其家族的手中,整个东汉在当时都是由窦氏家族做主,所以这个时候的蔡伦决定借助手中的权利与大宦官钩盾令郑众合谋,让小皇帝掌握朝廷大权,最终蔡伦成功的扳倒了窦氏家族,窦氏也因此被全部诛杀,而蔡伦也借助着“扶帝”之功,由中常侍加位尚方令,自此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宦官。不过正所谓盛极而衰,公元121年汉安帝继位之时,其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的事情被揭发,蔡伦服毒自尽。
沈括沈括是中国古代最为知名的大科学家,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可以说是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医药、音乐书画、和律历卜算等等无所不通的全才,他所著的《梦溪笔谈》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集大成之作,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可以说他对中国古代的科学贡献之大绝对是无人可取代的,但是沈括的学识虽然无能可比,不过他的人品之差却至今让人所诟病。
这里我就列举两件事情,从这两件时期就可以看出沈括的人品绝对是让人无法恭维的
第一件事、苏轼我们都知道一代大文豪,当年他由于他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守旧派,于是王安石就找了一个借口将其贬官至杭州做知府,而在不久之后沈括被中央命令在外地巡视之时,刚好来到杭州,于是苏轼见到这位老朋友很高兴,就留下他住了几日,在这几日可谓是好不快活,在最后一日沈括就要求苏轼拿出赴杭以来的所写的诗句让其拜读,苏轼当然就答应了。可是苏轼绝对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位“好朋友”沈括会为了讨自己上司王安石的欢心,会把自己做的诗重新抄一遍,然后将有诽谤朝廷之嫌的诗句重点标出,并秘密呈送给御史台中丞,就这样苏轼被沈括陷害入狱,若不是王安石等人的求情,恐怕苏轼连官都做不成了。
第二件事、当年王安石变法之时,由于王安石深受宋神宗的重用,甚至在当时其地位无人能及,谁反对他就会直接被贬,所以当时朝廷很多反对王安石的人,如苏轼、司马光等人都被贬至外地,而此时的沈括对于王安石可以说是极力奉承,对他的变法可谓是大拍马屁。但是当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被贬官之时,反对王安石的人都还没有人跳出来说他的错,这个曾经对王安石是极力奉承的沈括却第一个跳出来,向当时的宰相吴充上了一本历数王安石变法种种不好的地方的奏章,这个时候连吴充这个反对派的人都深感这种行为真的很不让人喜欢,于是就将这份奏章公之于众,而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知道沈括的小人行径,就连神宗皇帝也发怒说道再也不重用此等小人。
而在这之后由于沈括的名声已经彻底的烂了,他在当时的改革派和反对派都不受欢迎,最终只能隐居于润州郁郁而终。
托马斯·米基利美国著名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和化学家,因发明和应用四乙基铅和氟利昂而闻名于世,可以说在当时这两样东西对于美国的工业革命可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四乙基铅主要可以提高汽油的抗爆性能,而氟利昂则是一个性能优良的制冷剂。但是现在的我们都知道四乙基铅会在汽油的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铅,并严重污染大气,而且会使人中毒;氟利昂则会对臭氧层的破坏力可谓是十分惊人,也难怪发明这两样东西的托马斯·米吉利会被称为“地球历史上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个体生物”。
其实他在发明四乙基铅是知道铅对于人的伤害的,所以当时发明这个东西的时候,并不是叫四乙基铅,但是为了能够推广这个东西,也为了能够赚到更多的钱,他就可以的将铅直接忽略掉,将其称之为乙基。而当四乙基铅被广泛使用的时候,这个铅的危害并彻底的暴露出来,此时越来越的人患上铅中毒,人们开始怀疑了铅汽油到底安全不安全,而托马斯·米吉利其实是知道这个东西是不安全,的确是会引起铅中毒的,如果这个时候他站出来说出真相,可能就会有数千万免遭受这种病痛,但是他没有,他为了能够不失去这条财路,他竟然在新闻发布会上信誓旦旦的说“我每天都暴露在这种散发着四乙基铅的环境下,你看我不是没事吗?”,并且他还将四乙基铅放在鼻子下闻了60秒,但是就是这60秒他就却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才缓过来,但是人们却不知道,他们开始信任这种四乙基铅的确不是罪魁祸首,而含铅汽油的使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被彻底禁止。但其实这原本可以早就可以被发现,早就可以被禁止使用,很多人原本都不用再去受次病痛,可是就因为托马斯·米吉利的谎话,含铅汽油又被足足使用了数十年。
其实这样“有才无德”的科学家现在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科学家都拥有着很大的本领,但是他们却常常都因为钱、权,甚至是色而做出一些很让人不齿的时期,但是细想来却也没有什么大错,毕竟作为人就有七情六欲,人如果没有缺点那岂不是就是真正的圣人啦,但是这世界上的圣人又真的有几个呢?所以我们真的没必要去过分的要求这些科学家的人品到底有好话,只要他对这个世界有贡献,那么他们就是伟大的人。LOL德莱文那么多皮肤?
大家好,欢迎关注钻石冲锋者,游戏—我所热爱!
英雄联盟里边有相当多操作难度高、技能相当秀的英雄。锐雯、劫、亚索等战士深受大家喜爱。
今天要说的是经常作为ADC出场的德莱文啦!当然德莱文是我认为ADC英雄里边操作最难的,但依然抵挡不住众多信仰型玩家对他的热爱。尤其是作为联盟皮肤收藏者,那么德莱文都有哪些相当不错的皮肤推荐呢?
灵魂收割者这个皮肤是我德莱文的第一个皮肤,当然也是用得最多的一款。蓝黑色的人物模型设计很符合这位冷血刽子手,手感来说还不错,特效不足是一大缺点,很适合德莱文信仰型玩家使用!
金牌主播特效十足,传说皮肤性价比相当高,喜欢德莱文特效的朋友们可以选择这款,但是个人认为手感并不是太好。
绞肉机刽子手很多主播和德莱文高手也会选择的一款皮肤,相对来说手感不错,人物模型设计很有那种德莱文狂放的感觉,史诗类皮肤价格偏高,皮肤收藏者可以选择。
圣诞老人冰雪节限定皮肤,德莱文限定皮肤中这一款就很不错,特效外加模型以及声音都非常不错,如果可以在商城购买,我一定会选择它!
以上几款我个人认为非常不错,德莱文信仰型玩家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手感最好的即可,当然像我这种追求特效、对于手感要求并不高的玩家例外!你最喜欢德莱文哪一款皮肤呢?欢迎评论!
德莱文德莱文皮肤多少钱?
德莱文皮肤 大头爸爸
价格:1900点卷
德莱文皮肤 泳池派对
价格:4950点卷
德莱文 皮肤 金牌主播
标签:传说 德莱文
价格:6900点券
德莱文 皮肤 绞肉机刽子手
标签:史诗 德莱文
价格:8900点券
德莱文 皮肤 灵魂收割者
标签:普通 德莱文
价格:6900点券
比决战中途岛还要震撼的战争大片有哪些?
10 《锅盖头》
《锅盖头》是由美国环球影业制作、发行的125分钟战争影片。该片由萨姆·门德斯执导,威廉·保尔斯·杰宁编剧,杰克·吉伦哈尔、杰米·福克斯、彼得·萨斯加德、卢卡斯·布莱克、布莱恩·格拉格提等主演,于2005年11月4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安东尼·斯沃福德所著《海湾战争回忆录》,讲述了一队海军在第一次美伊大冲突中的遭遇。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托比·马奎尔最先是山姆的备选。但最终由于档期和片酬等原因未能如愿。影片选择了在美国和伊拉克沙漠地区极其相似的地方——南加州的山谷里进行拍摄。有一些镜头是在墨西哥取景。
9 《风语者》
《风语者》是华裔导演吴宇森于2000年执导拍摄的一部动作战争电影,由美国演员尼古拉斯·凯奇等担纲主演。影片讲述了海军军官乔奉命保护纳瓦霍族的密码员亚当,不过在必要情况下,为了保护密码情报不被泄漏,那么乔可以开枪打死亚当,在两人的不断碰撞中发展,由龃龉争斗到生死与共。
片中的很多临时演员都是退伍老兵、预备役军人和正在休假的现役军人。在影片开拍前,多数主演和核心临时演员都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严格军训,在国防部的大力协助下,他们得以在真正的海军陆战队基地接受基础训练。
8 《决战要塞》
决战要塞》是由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科特执导拍摄的战争电影,由安德烈·马斯连基、叶甫盖尼·塞格诺夫主演。该片于2012年3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改编自俄罗斯作家谢尔盖谢尔盖的小说《布列斯特要塞》,讲述二战历史上著名的布列斯特战役。
为还原历史真实场景,制作方可谓使出“倾国之力”,斥资4亿欧元,甚至请出了博物馆里曾在战争中服役的坦克和苏军的36毫米反坦克炮,以及Bf109战斗机和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来还原空袭、爆炸、枪战的真实场景。
7 《珍珠港》
影片《珍珠港》是试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剧情电影。由迈克尔·贝执导,本·阿弗莱克、凯特·贝金赛尔和乔什·哈奈特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区上映。电影讲述了雷夫和丹尼这对好兄弟在参军时结识女护士伊夫林。雷夫主动请缨参加英国空军的作战,被击落掉进海里。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万分。丹尼和伊夫林慢慢接近,互生爱慕,最后发生一夜情。
为打造出最壮观和惊险的空袭场景,特效协调人约翰·弗雷泽决定用700根棒状炸药、2000英尺导爆索和4000加仑汽油引爆6艘战舰。出于安全考虑,弗雷泽在拍摄现场准备了数千个消防水龙和灭火器以防火势失控,参与拍摄的所有剧组人员均须戴上防毒面具。
6 《狂怒》
《狂怒》是由大卫·阿耶执导,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罗根·勒曼、乔·博恩瑟等主演的二战题材电影。影片讲述了在1945年二战硝烟即将消散之时,同盟国军队准备在欧洲战场发动最后一轮猛烈攻击。在以寡敌众、弹尽粮绝的不利条件下,谢尔曼坦克的几名坦克手深入纳粹德国的中心地带执行一项死亡任务。
剧组人员为了让影片看起来更真实,对片中细节的完美还原做到了无以附加的细致。在片中的每一个士兵的造型都是精心设计的,复原士兵原貌的化妆过程非常复杂,他们脸上混着的不止是泥土,还有身旁战友的鲜血。
5 《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是由辛克匹影业出品,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发行的战争悬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菲恩·怀特海德、汤姆·格林-卡尼、杰克·劳登、哈里·斯泰尔斯、阿纽林·巴纳德、詹姆斯·达西等领衔主演。该片于2017年7月2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为了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的感觉,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把他自己和IMAX摄影机一起放到了战斗机里,还建造了特殊的管道,在驾驶舱放置IMAX摄影机。
4 《兵临城下》
《兵临城下》是由让·雅克·阿诺导演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电影,200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该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
关于瓦西里和康尼在百货公司对峙那场戏,德军战机在附近区域的低空轰炸成了试炼瓦西里和他的同伴的最好考验,但是炸弹不可能在这么靠近地面的地方爆炸,特别是在城市上空的时候,这样爆炸很有可能损伤到飞机。
3《黑鹰坠落》
《黑鹰坠落》是由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于2001年推出的一部战争类型影片,该片改编自同名小说《黑鹰坠落》,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乔什·哈奈特、伊万·麦克格雷格、汤姆·塞兹摩尔主演。影片讲述的是1993年索马里战争,美国陆军因为情报错误而与索马里武装民兵进行持久的巷战过程,这只是由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部队及部分海豹突击队员共约150人于1小时内执行完毕的小任务,不料遭到当地军队的偷袭,竟演变成一场长达15小时的困兽之斗的故事。
影片剧本曾经三易其稿,在正式开拍前,全体演员分别到美军的三角洲部队、游骑兵部队和黑鹰直升机基地参加为期两周的军训,还和摩加迪沙之战中阵亡者的战友和亲友交谈,以对所扮演角色加深了解。
2 《血战钢锯岭》
《血战钢锯岭》是熙颐影业出品的战争历史片,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卢克·布雷西、萨姆·沃辛顿文斯·沃恩、泰莉莎·帕尔墨和雨果·维文主演。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
为了真实再现惨绝人寰、尸横遍野的战场,梅尔·吉布森将澳大利亚悉尼西南部郊区布伦格利的一个农场炸毁,伪装成钢锯岭的顶端,成功拍出了几万平米的浴血战地场景。
1 《拯救大兵瑞恩》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战争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影片于1998年7月24日在美国上映。电影讲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为了将演员们造就成训练有素的军人,剧组为此找到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上尉对其进行训练,演员们从一开始就进入到影片的环境之中,以各自饰演角色的名字相称,每天学习大量军旅常识,在为期10天的训练中,演员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武器、近战本领、单兵战术和二战时军队的暗语和手语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