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挖宝任务坐标,新倩女幽魂端游搬砖配置?

2024-07-10 19:47:46 93阅读

传世挖宝任务坐标,新倩女幽魂端游搬砖配置?

首先你要有一家商店,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并且具备对这款游戏的基本知识。凡事一步一步来,你总不能还不懂怎么交易怎么看商店就想着要赚人民币了。

①收购倒卖

传世挖宝任务坐标,新倩女幽魂端游搬砖配置?

每天世界喊收购的通常被玩家归类为商人。其实商人并不需要耗费大把的时间,我在新区的时候每天也就收购一两个小时,稳定收入50-100RMB。这个关键要靠头脑判断,不过我既然写了这篇攻略就会尽力帮你们简单化。

我常收购的是这些:一百年以上人参果,1-10级吴山石,11-15级吴山石(老区适用),69鬼(新区或半新区),藏宝图,一掌残片。鬼装不要收冷门职业的武器。

这些东西是最容易脱手的,我做商人的原则不是大量囤积等待机遇,而是资金不断流转,保证每天都有入账。

收购前需要在易市考量物价,收购价和卖出价都要算精确。不要懒,靠脑子记是不行的,准备一个本子或者做一张excel表格,我们是赚钱的,专业一点没人会嘲笑你。新区的物价每天都在变,所以尽量每两三天之内就重新在商店调查一遍,熟练的话用不了十分钟。

收购价应该保持低于商店交易价,我没有计算过具体低百分之多少,因为每种东西的行情不同。尽量都要凑整数,方便按计算器。交易中你算钱的速度和准确度其实很影响合作关系,我只要一开始收购,一定把价格对照表和计算器放在手边,保证给的价格不出错,交易完大部分人都会加我好友长期卖。

②红粉装合牌子、紫冰

这个方法可以和收购结合起来。但是收购价可以略高于同区的其他商人。怎么合就别问我了,倩女精灵都不会用的就别想着赚人民币了。我每天早上上线首先是在商城挂银两,时间充足的情况尽量不要直接买元宝。每次四五千元宝就够用。

然后世界喊几遍收购,就开始逛易市。每天扫两遍商店,摊位看不看就随你们了。从70的红装开始一直扫到110的,粉装从40级开始扫。价格合适的直接秒,经常卖的店要收藏,价格略高于理想价位的也收藏几间,方便凑数的时候买一两件。

紫冰合出来多少直接摆商店,不用摆最低价,这种消耗品卖的很快,大神们抽起冰来简直丧心病狂,只在乎数量,才不管你是不是比别人贵几万。

红装合出来的牌子有时间可以摆摊,没时间直接刷世界,有人跟你买的话就加上好友长期合作。在新区伏魂牌我都是直接卖RMB的,找那些看起来靠谱的大神,加微信发红包。

③冲附体格子

这个是看人品,有幸运的换幸运装,切忌冲动。新区冲5格,老区冲6格。野外抓几只小鸡刺猬什么的,前三格几率是100%。第四格轮流冲,如果三四只连续上百万都冲不开就马上停手。第四格很容易就冲开的话,不要犹豫继续冲。一般我在新区几十万就能冲出一只五格,晚上挂机摆摊一两百万,一晚上卖个四五只不成问题。6格子的一般我三百来万冲开一个,能卖六百多万。老区的话要看附体需求量,如果每天世界都很少人收附体的话就不要做这个了。六格还是挺难冲的,卖不出去的话得不偿失。

小技巧:第五格开始不好冲,可以打几个职业附体技能,冲后面的会相对容易点。

④幸运装转钟

没有幸运装的自觉人品很好也可以尝试。30级的直接转,10级和60级一起转,新区最好不要转金斗。

⑤收图挖宝

当初挖图算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后来改了银两的几率,挖到钱大部分都是银票有点坑。人品好的时候还是挺赚的,即使人品差也亏不了多少。

有河伯必做,千万不要去当门童收门票。哪怕你单刷不了,也可以喊三人刷。河伯宝图一般是二十张左右。藏宝图低的五六千,高的上万。自己算算做门童你要亏多少?这还只是图的价格,挖宝的收益更是不可估量。

主页君建议一掌残片不要合成,挂在店里卖。挖图算是个稳定收益的东西,挖一掌可不一样,一掌玩的是心跳,资金少的轻易不要尝试。挖到瓶子一定要开,爆出英雄请帖的话自己留着。攒十来个就开一次,我每天订11:58的闹钟,鼠标移到游戏时间看着,11:59开始准备,到12:00开始心里查数,查到25~30秒左右开始点,慢慢的一下一下的点,每周还是能拿到一两把钥匙。

分享挖宝小窍门:中午12点以后挖;如果连续挖到陷阱就停手;自动寻路到坐标后,稍微上下左右动两下,不要在那个准确的坐标点;个人观点晚上挖运气比较好,我第一本绝技就是在宁远报完名之后挖到的。至于当天有河伯会影响的说法,我不太认同,河伯第二天的几率也就是那么回事,关键还是看人品。

⑥有大号异人偃师的,可以多开带小号

我老区148异人,六开一下午能带出来5个65小号,嫌慢可以吃书,老区69书也就1W一本还是很划算的。65级绑定将军令,可以领2000元宝票。收到红装粉装就直接交易给小号合冰,这样其实相当于一个号赚20块。我在老区只收粉装,每天数量不多,5个小号够我用一周的了。新区收红装的话元宝票转化成银两的速度会更快。

⑦开枯木

这个方法要等物价稳定下来,银两比例高一些,不适合特别新的区。

⑧常逛藏宝阁,拆号卖

这种方法适合有一定RMB资金基础,眼光独到,懂得估价的人。

⑨合传家宝

老区2级以上的传家宝碎片普遍几十万,偶尔合到牛逼属性的分分钟卖几百上千块。就算属性差,抽成传世冰也能卖三四百万。稳赚不赔的买卖。

⑩抽神兵精魄

开了神兵的区几百万收137垃圾鬼应该不难,买来人品好的时候洗两下,洗出六绝拆精魄卖。

总结下个人体会,在新区合牌子最赚,只要手里几百万的资金,做一批能赚几十上百万,找几个打宝队长期合作可以省下很多收购的时间,每天一两个小时做个几批,五十块轻松入账。

【最后重点】除了RMB卖牌子,其他方法赚得的都是游戏银两,不!要!挂!藏!宝!阁! 网易对于牟利这方面打压的很严重,如果你的账号没有充值或者很少充值,藏宝阁卖银两很可能会封号,即使充过很多钱也并不能保证安全。建议在帮会里或者装备排行榜上找几个信誉好的收银两的大神,长期出给固定的几个人。比例是会比藏宝阁高,但是就图个安全。我们辛辛苦苦赚的钱,不要去挑战人品让这些心血打水漂了。

原始传奇屠龙传世装备怎么去?

首先屠龙传世只能等【开服90天】后,通过挖宝来获得,挖一件屠龙传世装备平均需要两千R左右,想要挖一套1级的屠龙传世套装,大概需要【五万元】左右,运气差甚至五万都挖不到。

挖宝到后面,很容易挖出重复的屠龙装备,重复的屠龙装备只能合成,二合一可以合成更高级的屠龙装备。但如果只想挖套一级的,就只能看运气。

总而言之,屠龙传世装备就是通过挖宝挖出来的,可以说是全靠挖宝,不充钱永远都凑不出一套。虽然价格贵,但确实非常强力。

现代火葬会不会影响后人考古?

我们现代的火葬一定会影响到后人考古,而且影响非常大。

有可能在未来的考古学家看来,我们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失落的时代,因为他们找不到任何的证据支撑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可能性是他们会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了互联网,我们的精神存活在互联网上。

一、我们是如何考古的

我们现代社会的考古包含了文献研究和实物研究两种,两种方法互相印证,但以实物研究为主,这叫证据为本。

1、文献研究

我们中国的考古文献研究主要参考的是《史记》等史学书籍,以及其它各类古籍。从而对古代的事件、人物、文化、经济等进行研究。

同时,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也会甄别其中的一些不确定的内容,但大部分时间我们都认可这些史料是真实的。

2、实物研究

实物研究就是我们传统认为的考古研究,从观察地面泥层分层、研究化石到研究出土的文物。

几乎可以简单地说,考古的实物,基本都是从土里挖出来的,而石头、泥土和墓地是最好的保存文物的方式。

对于没有文献出现之前的实物研究,主要靠泥层分层确定断代,碳元素测定法确定一些物品的具体年代,出土的文物猜测当时的情况。

最远可以追溯到远古化石的研究,近一些去描绘人类出现时期的一些生活形态,再近一些的可以推测奴隶制时代人们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很多时候,考古学家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已有的文物去合理地推测,有的时候还要经过漫长地讨论,才能最终确定一个答案。而这所有的推测,都是根据大家从土地里面挖出来的东西确定的。

《三体》第三部有一个最经典的故事,想要将自己的信息留到后世,至少保留十亿年,唯一的方法就是把信息刻在石头上。

我们现代所有的考古实物,大分部都是石头,如果是生物体,大部分也都是化石。只有近2000年来从墓地里挖出来的才有一些非石头的文物。

二、考古的谜题1、人类是如何从猿进化成人

现代社会有一个考古谜题,根据进化论的猜测,我们人类是从某种猿进化而来的,但我们没有发现相应猿的化石,也就是遗骸的化石。

但是我们只发现了类人猿的化石,但考古学家发现的这些类人猿的化石,在基因跟我们现代人类是一个物种,只能说是演化而不是进化。

我们必须要找到我们人类到底是什么时候从猿人当中分出来的,这才能证明我们确实是从猿进化过来的,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一个猿的化石。而我们现代的考古研究,还没有找到。

2、夏朝是否存在

在西周的《尚书》、战国的《竹书纪年》,西汉的《史记》当中都明确地记载了第一个奴隶制家天下的社会“夏”朝,并且详细地记录了夏朝的王位更替次序和一些故事。

但是在实物的考古方面,却没有很确凿的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特别是没有墓葬和遗骸这种证据。

我们的考古人员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和内蒙古地区都发现了几处跟夏朝同一个年代的考古遗迹。

其中,我们认为最有力的遗迹证据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我们的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夏朝的国都。但这个遗迹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墓地,如果是一个王朝的国都,墓地应该非常庞大才对,我们会从墓地里面出土遗骸,出土陪葬品,甚至出土可能带文字的文物。

夏朝之后的商朝因为有大量甲骨文的存在,所以商朝的存在毋庸置疑,所有的遗迹都会将其的存在再次固化下来,但夏朝不是,夏朝太缺乏墓地出土物这样的重量级的证据了。

三、后人如何考古我们这个时代1、后人的考古证据

我们现代社会记录生活的方式包含了纸质书籍、大型的服务器(互联网)、少量存在的光盘、大量存在的优盘、大量存在的移动硬盘等等。

后人考古用的文献资料将会从这些方面去寻找。纸质书籍一般来说一百年就会开始变脆变碎,能留到1000年以上的都凤毛菱角。大型服务器(互联网)时间很短,现在已经有十几年前的网站关闭了服务器,里面的信息请用户自行怎么玩,然后他们彻底关闭。

光盘和优盘如果质量特别好,根据《三体》小说里面的推测,可能保留十万年左右。不过这种质量很好的优盘和光盘是少数,我手里的前些年的优盘读起来都很困难了,光盘如果光面花了更是不可能再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人类创造的储存信息的方式特别特别多,但储存之后能保存的年限却越来越短。

如果我们的文化出现了中断,就算只有100年的中断时间,后人再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储存信息进行考古,可能得到的信息就很少了,100年足以让所有的电子元件彻底报废。

2、火葬我们会失去什么

我们现代社会的考古大部分都是从墓地里挖出来的东西,只有少量的部分,是挖掘的城墙的遗址,比如说夏朝的都城遗址。

我们考察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首先是从这个朝代的墓葬制度来推测的,皇室和贵族成员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下葬,他们睡在什么样的棺椁里面,棺椁里面放着什么样的财物,墓地里面陪葬的是奴隶还是动物还是人偶?陪葬品包含了什么,墓里面的画画的是什么,墓碑写的是什么。

前几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历史上最强的女官上官婉儿的墓地,虽然没有发现遗骸,但发现了墓碑,虽然上面只有短短的一些文字,但却充分地补充了史书的不足,史书对于上官婉儿的记载太少太少了,有可能是被人为地删除了。但墓地的发现了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我们现代社会流行的火葬不仅仅是将遗骸焚烧了这么简单,是一整套的墓葬礼仪的变化。我们将不会再有古代社会的墓葬群,不会有棺椁,不会有陪葬品,不会有墓画,不会有详细记录人物生平的墓碑。

而这样的东西是考古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未来的人考古发现不了这些东西,他们可能会合理地猜测,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已经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了互联网上,我们都是生活在互联网上的人。

他们如果再翻找到刻录有《黑客帝国》的光盘,并运用先进的技术将其播放出来的话,他们可能会将其当成真实的史料,然后结合没有找到人类遗骸这个事情,从而证实我们这个时代确实是一个虚拟的时代。

总结:

总体来说,火葬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变化,如果从考古的角度来讲,火葬会让我们这个时代失去一整套的证据。更别说我们其他储存信息的方式有多么地易损,保存时间有多么地短暂。很可能,未来的人们会无法理解我们这个时代。

传世得到打开的藏宝图之后怎么用?

开启普通藏宝图,以后,他会提示你到那里那里找,所提示的就是一个地点,你到所指定的地点挖宝既可。不用带锄头的,到指定地点,按alt+鼠标左键,挖到以后你包裹里面会有个宝盒。

郭沫若为什么热衷于皇陵考古?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争时代,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考古学自然也不例外。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成立了考古文物相关管理部门,并且制定了保护文物的相关法律,在大学设立了考古专业,培养考古人才。

周口店和殷墟两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曾因战争而中断,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恢复了发掘,此外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大量历史遗迹开始了发掘工作,考古热一时间席卷大江南北。

提到新中国的考古工作,就有一个绕不开的人,他就是郭沫若。

郭沫若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古文字学家和古代史研究专家,在考古学上的造诣很深。

建国前后,郭沫若因为在甲骨文研究上的巨大贡献,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后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郭沫若由于对历史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建国后积极投身于考古热的运动中。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文化遗址中,最有研究价值的莫过于皇陵,其中埋藏了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因此,皇陵的发掘成为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古代兴厚葬之风,皇帝作为全国最富有的一个人,他的陵墓中自然埋葬着无数奇珍异宝,价值连城。

从考古工作者的角度看,皇陵中埋葬的文物,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且历史上的许多谜团,都必须要到皇陵中去寻求答案。

多年以来,由于国内国际局势动荡,发掘技术又十分落后,国家一直没有开展对皇陵的发掘工作。

1955年,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了两年,国内外局势趋于稳定,国家步入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而近几年各个高校又培养出一大批考古人才,郭沫若认为,考古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是明史专家,他连同郭沫若以历史探索研究、古为今用教育意义等理由,向中央提出申请,要求发掘明十三陵中的长陵。

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葬于南京孝陵,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景泰帝朱祁钰死后被朱祁镇废去帝号,除了这三位以外,其他十三位皇帝全部葬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天寿山麓,被称作明十三陵。

长陵是十三陵中的第一座,即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规模最大,被称作十三陵中的祖陵。

郭沫若等人一上来就要挖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可见是踌躇满志,他的主要目的是认为朱棣的陵墓中藏有《永乐大典》正本。

《永乐大典》被称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是朱棣在位期间的一项重要成就。

《永乐大典》的副本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各地。有传言称,正本藏在朱棣的长陵中,也有人说藏在朱厚熜的永陵中。

郭沫若和吴晗的发掘申请一经提出,立即遭到了众多考古学家的反对,其中包括文化局局长郑振铎和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鼎。他们认为,当下的发掘手段不够成熟,一旦贸然打开长陵,很可能给陵墓中的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当时中央认为,皇陵的发掘对于考古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之前已经有过多次发掘历史遗址的成功经验,最终批准了郭沫若等人的申请。

很快,吴晗和郭沫若等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经过一系列准备,开始了对明长陵的勘察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由于明长陵地势复杂,墓道难寻,工作小组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竟然没有找到地宫入口。

无奈之下,工作组又将目光放到了明仁宗朱高炽的献陵上,献陵规模较小,可以先积累一点皇陵发掘的经验。

工作组围着献陵又转了大半个月,却依然没有找到任何突破口,他们毕竟不是孙殿英,不能直接拿着炸药蛮干。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工作组在一面三米多高的城墙上发现了一个塌陷的洞口,经过调查,发现这竟然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入口。

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十三陵中,他的定陵规模仅次于长陵,因此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既然误打误撞找到了定陵入口,发掘委员会的领导拍板,干脆就发掘定陵。

1956年5月17日,明定陵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由于工作量太大,发掘委员会从附近农村雇佣了几十名村民,一同参与发掘。

经过长达一年的辛苦工作,他们才成功挖通了定陵地宫。

地宫中放着三口棺椁,分别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三人尸体均已腐烂,但骨架保存完好,头发依然保持着柔软。

定陵出土文物多达3000余件,其中包括各种金银珠宝、金丝玉帛、书法绘画等珍品,具有极大的考古价值,尤其是其中有600多件明代丝织物,工艺精美,价值极高。

同许多人之前担忧的一样,定陵发掘后对文物的保存和修复工作存在重大失误。

由于技术不成熟,加上当时雇佣的农民工缺乏文物保护意识,竟然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前提下,直接裸手将文物逐一取出。

由于仓促打开地宫宫门,一些名贵字画和丝织品接触到新鲜空气以后,迅速氧化发黑,甚至碳化成粉末,包括其中最珍贵的万历龙袍。

在发掘以后,由于安置文物的仓库过于简陋,不具备良好的保存条件,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许多文物又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这些损失都是无可挽回的,许多珍贵文物就此彻底消失在世人眼前。

消息传回中央,许多历史考古学家痛心不已,郭沫若不可避免地背上了骂名。

定陵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事件,作为发掘工作的主导者,郭沫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尽管定陵的发掘成为一场悲剧,但郭沫若却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仍然想要推动对皇陵的发掘工作,他很快又盯上了唐朝的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陵墓中必然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据说其中就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

郭沫若向中央提出发掘乾陵的申请,这一次遭到了更加强烈的反对。

党中央通过定陵的悲剧事件,意识到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有效地保护皇陵中的文物,于是下达了一个全国性的通知,禁止国家所有部门和个人挖掘破坏帝王陵墓。

据说,周总理曾亲口拒绝郭沫若的申请,并提出十年不开皇陵的决定。

郭沫若的愿望落空,他到乾陵考察以后,还留下了一句诗:待到幽宫重启日,延期翻案续新篇。

从诗句可以看出,郭沫若对此并不甘心,还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打开乾陵地宫。

如今,许多个十年已经过去,国家再也没有组织发掘过皇陵,因为定陵的悲剧实在太过沉痛,需要考古工作者们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

郭沫若因为挖掘了一座定陵,背负骂名至今。

那么,回到我们的问题,郭沫若为什么如此热衷于皇陵考古呢?

其实,不只是郭沫若,所有考古学家都对皇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皇陵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里面获取的文物,对于揭开历史谜团有着重要的作用。

哪怕不是考古工作者,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神秘的皇陵也充满好奇,想要一睹各种珍贵典籍的真容,一睹历朝历代皇帝的风采。

之所以这个骂名被郭沫若背下了,只是因为他身在其位,他是中科院院长,是历史研究所所长,是发掘委员会的负责人。

郭沫若是定陵悲剧的罪人,但他对新中国的考古事业也作出了许多不可抹杀的贡献,比如对甲骨文的研究,他在全国首屈一指。

郭沫若的许多研究著作,是我国文物研究学界的经典。

尽管造成了历史悲剧,但郭沫若对于考古的研究从未停止,后来,他又主持了河北满城汉墓、成都凤凰山明墓、长沙马王堆汉墓等的发掘工作。

有了上一次的沉痛教训,郭沫若年过八旬,依然每一次亲临现场,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在这些方面,他是有一定的贡献的。

当然,再大的贡献也无法抹去定陵发掘的历史悲剧,时至今日,如何正确发掘并保护历史文物,依旧是考古工作者难以攻克的难题。

同时,哪怕是技术已经足够成熟,能够妥善保护各种珍贵文物,那就要主动挖开历朝历代皇帝的陵墓吗?这一样是一个拷问着人们内心的问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