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从干支纪年到近代历史的多重意义]

2024-12-09 23:13:47 20阅读

你说这个“戊戌”,啧,别看这俩字不多,里面的道道可不小。要是我说你没听过“戊戌变法”,那准是骗你的。我还记得,那年家里放的老黄历上就有这些个字,翻一页,看到“戊戌年”,我心里嘀咕,这俩字咋念嘞?后来,才慢慢搞明白,这“戊戌”还真有它的说头。

先说这“戊”,这个字吧,打小就有听过,是“天干”里面的一个。啥叫“天干”呢?这可不难理解,就是那老天爷排的号,轮到第五个就是“戊”。这“戊”可不是啥闲字,它还说是阳土呢,听着就硬邦邦的,是不是有股子土气息?

再说这“戌”,比起“戊”来,那就更有意思了。说起“戌”,它可在“地支”里头,是第11个,专门排在“酉”和“亥”中间。也属阳土,嘿,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真是满满的土气嘞,咋说呢,就是阳刚中带着厚重感。啥时候提到“戊戌”这俩字,大多数人估计想到的是戊戌变法。

[戊戌年:从干支纪年到近代历史的多重意义]

那“戊戌变法”又是啥?

这可是咱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儿!说是1898年,那些个大人物们嘞,康有为、梁启超啥的,为了给这个老清朝添点新气象,可是没少忙活。那时候,咱大清,被外国列强欺负得够呛,前几年还签了那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丢脸丢大发了。你说哪个热心肠能看着不着急?于是,这些人就鼓捣着光绪皇帝,弄了这么一场变法,啥改革政治、兴办教育、发展商贸的,喊得可响亮。

可是吧,这世道哪有那么简单?那慈禧太后,一看这些小伙子动她的奶酪,心里不痛快呀。结果,这场变法刚兴起来没多长,转眼就给镇压了。9月21号,光绪被关进瀛台,康有为跑了,梁启超也溜了,谭嗣同等六位爷们儿可就没那么好运了,真应了那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反面。

这场变法嘞,虽说失败了,但影响可没完没了。

这事儿一完,咱老百姓的心里那叫一个哀伤。可是咋说呢,这“戊戌变法”就像是个闹钟,虽然响了但没把人完全吵醒,可是有些人嘞,就趁机睁开了眼。啥意思呢?就是在它之后,不少人开始琢磨,得变,不能再被人家骑在头上嘞!

我跟你说,这“戊戌”不光是变法那一年,它在传统历法里也是挺重要的,六十年一轮回。每逢到“戊戌年”,那就是天干地支合一,双重阳土,民间都说这是个特别的年头。老人常讲,逢戊3不做,不富也添喜。这些个说法,你听听就好,反正咱心里有数,这老传统啥的,还是带点敬畏。

[戊戌年:从干支纪年到近代历史的多重意义]

小结一下吧,这“戊戌”,它有历史的回响,也有时间轮回的韵味。无论你是看着老黄历发呆,还是历史书上来回瞅,这俩字总是提醒着咱们,过去的事儿是用来记着的,别忘了曾经有人为啥奋斗过。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种下了改革的种子。咱们这些后来的人嘞,得记住,啥事儿都得有坚持才行。

Tags:[戊戌, 戊戌变法, 历史事件, 天干地支, 阳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