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女的踪迹在哪,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在湖北十堰举国之力大建武当山?

2024-07-23 21:17:03 75阅读

皇女的踪迹在哪,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在湖北十堰举国之力大建武当山?

武当山在明朝被称作是皇家道观,这一切都与朱棣有关。朱棣在取得“靖难之役”胜利之后,由于他信仰道教,在听说湖北十堰的武当山是真武大帝得道修仙的地方,决定在武当山修建皇家道观,报答神灵的恩惠。

十堰

十堰,简称“堰”,是中国卡车之都,湖北省地级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十堰地处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北抵秦岭,南依巴山,汉江和武当山横贯全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拥有“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全境面积2.3万平方公里。

皇女的踪迹在哪,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在湖北十堰举国之力大建武当山?

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1995年在郧阳发现中国唯一一处白垩纪龙蛋共存的化石群,1975年发现于郧阳的轰动古人类考古学界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头盖骨化石。中国现存唯一巡抚志《郧台志》揭示了十堰郧阳明清时期曾经是鄂豫川陕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堰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成立县级十堰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成立新的地级十堰市。

截至2016年底,十堰市辖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及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 [2] 。201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46.16万人,常住人口339.8万人。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2012.7亿元。

武当山(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

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东接闻名古城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 ,南望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高峡平湖、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

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武当山和长城、丽江、周庄等景区一起入选 “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2010至2013年,武当山分别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入选最美 “国家地质公园”。

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

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在湖北十堰举国之力大建武当山?

武当山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其作为天下道教名山,又是当今的旅游胜地,每年都会吸引大批道教信徒和游客到此。更为重要的是,在金庸小说中武当山是武林中泰山北斗武当派所在之地,因为金庸小说的缘故,也使得武当山成为了一些向武之人的心中圣地。其实武当山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名气,全来自于明朝永乐皇帝,那么永乐皇帝为什么要如此大建武当山呢?其原因有三。

在明朝时期,信仰道教的永乐帝朱棣听闻湖北十堰的武当山是真武大帝得道修仙的地方,信仰笃定的他把武当山修建成皇家道观,以此来尊崇和报答神灵。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将尚未竣工的武当山封为“大岳”,昭告天下之人武当山的声望是远远在于五岳之上的,正如“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所言的那般地位崇高。很多人不禁好奇起来,仅仅因为一个信仰问题至于对武当山如此的恭敬,费民劳财,兴师动众吗?众人有所不知的是,武当山一直都有福地的称谓。唐朝时期它曾经被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元成宗统治时期它也被封为“武当福地”。

武当山背靠大巴山,西连昆仑山脉,居中华中心。朱棣于燕地起兵,主命之神在北方,北方归玄武,而武当山所信奉的真武大帝正好是北方正神,参照《雪中悍刀行》中的徐凤年,因此明朝皇帝也是为了巩固大明根基,把握明朝龙脉。正是基于以上两点理由,武当山在明朝时期才会得到到大修特修。可惜的是,明朝所修建的这些建筑在乾隆十年的时候大部分都被毁坏。

朱棣修建武当山是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得位的正统性。朱棣靠叛乱起家,方孝孺说,千年以后,你朱棣逃不过一个篡字。朱棣为了逃过这个篡字,于是顺着朱元璋的思路,对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山进行了大扩大建。真武大帝又称北极降魔天尊,朱棣最初被朱元璋封为燕王,正在北地,他的王府所在地被称为北平,他又是从北平打倒南京的,他的起兵被称为燕王扫北,因此真武大帝是他包装的不二之神。

总结:永乐皇帝在武当山大兴土木,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大明的统治,什么“君权神授”的思想也不过是为其统治的正统性做掩饰罢了。武当山是天下道教圣地,修建武当山既满足了自己的内心,又讨好了天下信奉道教之人,此事真可谓一举两得!

古代的历史上有哪些未解之谜?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生了很多的未解之谜,其中有五大未解之谜难倒了很多的专家,那么这四大未解之谜到底是什么呢?

一、秦朝十二铜人下落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巩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权,在平定天下不久,除了在原来的政权机关的基础上调整与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封建官僚制度,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其他措施,其中为了防止六国余士起兵谋反久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立于咸阳。可惜的是,今天已经见不到者十二铜人的踪影了,关于它们到底去哪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当然是关于楚汉争霸的楚霸王了,有人认为,他在攻克秦都咸阳后,火烧阿房宫时,连同者十二个铜人一起烧了。由于此说法史无明载,因此赞同者甚少。

第二种说法:

有人指出,这十二铜人毁于董卓、苻坚之手。在东汉末年,董卓率兵攻入长安,将其中的十个铜人销毁、铸成铜钱,剩下两个被他迁到长安城清门里。之三国时,又被魏明帝下令把这剩下的两个运往洛阳。当人们正要运时由于太重而难以搬动终止了运行。后到了南北朝时,后赵的石季龙又把这两个运到邺城。到了前秦的秦王苻坚统一了北方后,再从邺城将这两个运回到长安销毁。

第三种说法:

这十二个铜人并未被销毁,由于它们是秦始皇生前的喜爱之物,所以在他的陵墓被建造好之后,这十二个铜人和其他精美的物品一起被当做随葬品葬于陵墓之中。也就是说,只要能打开秦始皇陵,世人就可以一睹这十二铜人的风采了。

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他的陵墓的发掘工作还不能展开,因而十二铜人的下落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也许只要到了秦始皇陵墓打开的那一天,这个谜才能够解开。

二、杨贵妃生死之谜

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无数骚客文人的才情,为之吟诗作赋。然而,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究竟归宿如何呢?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驿。

可是,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因此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问。一种观点认为,杨玉环或许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以“后患仍存”为由,强烈要求赐杨玉环一死,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后只得下令。

三、宋太祖暴死之谜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一种意见是,宋太宗“弑兄夺位”。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

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宋太宗无关,持此说的人引用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据《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驾崩后,已是四鼓时分,孝章宋后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赵德芳人宫,但使者却径趋开封府召赵光义。

四、千古遗恨《兰亭序》

《兰亭序》,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 是书圣王羲之zhi巅峰之作,具有极高艺dao术价值,失传千年,让人怀念!史书记载,在唐太宗遗诏中,明确要求《兰亭序》陪葬。换句话说,这件宝贝应在昭陵。五代温 韬灭绝人性,已将昭陵挖掘一空,发现钟繇和王羲之书法真迹,让其流传于世,并未提到《兰亭序》,致使成为无头公案。有人说,《兰亭序》还在昭陵,可能藏在 更为隐秘之处,温韬形迹匆匆,并未发现真迹;有人说,《兰亭序》在乾陵,唐高宗和武则天酷爱字画,更何况,民间早有《兰亭序》陪葬乾陵一说。乾陵尚未被 盗,一切只能成为雾花水月,相信有朝一日乾陵开启,必将真相大白,一定水落石出。

五、太平天国宝藏在哪里?

一、从当初人们就在寻找太平天国的宝藏,到但是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具体的位置在哪里,如果说太平天国的宝藏真的存在,那么也不可能有人真的知道这个秘密,因为藏宝藏的话本来就是非常秘密的。

二、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之一。1851年1月,洪秀全被分为国王,石达凯是翼王。传说在大渡河被毁前夕,石达开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就把很多宝藏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据说石达开还有一张宝藏图。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兄弟带兵寻找,但仍有人认为。

三、传说中的宝藏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湘军进城后,流传着曾国藩弟弟曾国藩夺金的说法。进入私人口袋后,为了销毁证据,大火烧毁了天宫。有人认为,实际上天王政府还没有完全烧毁,核心建筑依然存在。到目前为止,“金龙殿”下是否有宝藏还是个谜。

四、还有传说大渡河里藏着宝藏。石达凯随军携带了许多金银珠宝,放在七口大棺材里,并派人掩埋。埋葬之后,这些士兵被杀了,所以没有人知道宝藏在哪里,所以到现在为止太平天国的宝藏也没有找到,也许他还埋在某一个角落里,也许这个宝藏真的不存在。

对于天太平天国的宝藏问题,只能等科学家们不断的去探索和研究,也许在未来某一天能够发现太平天国宝藏的地方。

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清朝在三藩平定之后就有了异姓不封王的规定,奇怪的是乾隆时期福康安不仅被封为只有宗室才能享有的封号贝子,并且死后还被追封为郡王。

这就难怪坊间纷纷流传福康安是乾隆帝的私生子之说了。

很多作家都选用了这个观点,比如,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就提到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

高阳在《乾隆韵事》里也激情描述了乾隆皇帝与傅恒夫人的暧昧之情;二月河在《乾隆皇帝》中也描写了这一情节。

清末年间流传的《清宫词》中也有这样一首诗,微妙的透露出乾隆皇帝与福康安关系存在倪端:

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

丹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

“燕见”能够理解为“宴见”,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在宴会上认识了傅恒的夫人,两人产生了火花,就在宴会之后交合,而福康安就是他们偷情的果实。

史学家蔡东藩在《清史演义》中也描写了乾隆皇帝和傅恒夫人的风流之事,他也猜疑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但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便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福康安是傅恒的儿子,乾隆皇帝特别眷爱。”

这只能说明,乾隆皇帝确实对福康安特别恩宠,但这并不足以证明福康安就是他的私生子。

福康安是傅恒的儿子。傅恒是乾隆朝前期官场大红大紫之人。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前后长达二十二年之久,堪称首席军机中的常青藤。历史上乾隆帝有名的宠臣和珅担任军机大臣也不过几年。

尤为特殊的是,他的姐姐富察氏是弘历的嫡妻,乾隆二年就被册封为皇后。作为六宫之首,富察氏孝奉皇太后,下抚诸妃嫔,赢得后宫上下一致认可。有这样一位贤内助,乾隆皇帝便不用操心后宫之事,一心料理朝政。

乾隆皇帝曾说:“朕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不幸的是乾隆皇帝的挚爱皇后早年因病去世。乾隆皇帝把对亡妻的感情都投在了小舅子傅恒的身上,傅恒也不负众望率兵平定了大金川之乱,被乾隆皇帝夸为“十大武功”之首,授予傅恒至尊的荣耀。

在整个清代,太师、太傅、太保“三公”集于一身的大臣也没几个,福康安的父亲傅恒却是其中之一;紫光阁陈列百名功臣像,傅恒列居首位;两度晋封为一等公,这在整个乾隆朝傅恒的待遇是假如是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

然而遗憾的是,傅恒也在征缅的过程中,因病身亡。乾隆皇帝悲痛欲绝万分。

福康安出生于乾隆皇帝十九年(1754年),因亡妻和傅恒的缘故,自幼被带进宫,由乾隆帝亲自抚养。乾隆皇帝对福康安像亲儿子一样,福康安长大后,乾隆皇帝对他愈发重视。

傅恒去世后,十七岁的福康安被破格提拔为户部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

福康安年少有才,十九岁时,福康安带兵出征金川,通过这次历练,福康安的军事天赋开始显现。他和他的父亲傅恒一样丝毫没有贵戚子弟的那种骄横,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攻克敌寨几百座,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因此,福康安被封为三等嘉勇男爵,乾隆帝还命人在紫光阁为他画像,在功臣排行榜中福康安名列第十三位。

从此,福康安像开了挂一样。在各个战场上他几乎百战百胜。

乾隆皇帝四十九年(1784年)福康安平定甘肃回民叛乱,晋封为嘉勇侯。

乾隆皇帝五十二年(1787年)福康安平定台湾的林爽文起义,晋封为一等公。当时的一等公是宗室以外的人能得到的最高爵位。

乾隆皇帝五十六年(1791年)福康安击败廓尔喀军队,并打到了他们的都城,迫使他们投降,称臣纳贡。捷报传来,乾隆帝大喜,就有了封福康安为王的想法。

乾隆皇帝六十年(1795年),福康安在贵州、湖南一带镇压作乱,又大胜。乾隆帝就封他为贝子,贝子是只有宗室才能够享受到的封号。

乾隆皇帝这时候封他为贝子,显然是有所预感,再不封,以后可能没机会了。果然,嘉庆元年(1796年),福康安在行军途中感染瘴气,病发而死。

得知福康安的噩耗,乾隆皇帝悲痛欲绝,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号文襄,配享太庙。乾隆皇帝回忆傅恒、福康安父子两代人为大清建立了不世功勋,所以将傅恒也追封为郡王。

乾隆皇帝自己并没有避讳与福康安的亲若父子的关系,有人便猜测他们真是父子?乾隆皇帝厚待福康安究竟是出于“私心”还是“公心”,假如是由于福康安的赫赫战功而给他封王,那么这是能够理解的。

但善于探索人们又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乾隆皇帝虽然恩宠福康安,却没有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傅恒的四个儿子有两个娶了公主,为什么不把最优秀的福康安招为驸马呢?是不是因为他有皇室血统?

乾隆皇帝有两个公主比福康安小四岁,但并没有许配给福康安。并且,当初在傅恒的葬礼上乾隆皇帝写了一首悼亡诗,诗中有“汝子吾儿定教培”,乾隆皇帝这不是就是要告诉世人自己跟福康安的关系非同一般吗?

客观来看,乾隆皇帝对福康安比自己亲儿子还亲,但这并不能成为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私生子的证据,就像乾隆皇帝晚年宠信和珅一样。

乾隆皇帝深爱着孝贤皇后富察氏,对她和她的家族感情很深,福康安作为这个家族后辈中的突出人物,乾隆皇帝自然是特别欣赏和喜欢。

孝贤皇后过世后,乾隆皇帝任命孝贤皇后的弟弟傅恒为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傳恒死后,乾隆皇帝将对富察家族的恩宠转移到傅恒的儿子福康安身上,这都在情理之中。

从当前的史料来看,乾隆皇帝和傅恒夫人并没有特殊的密切关系。傅恒夫人临终之时,福康安正赶赴广西,解决缅甸之困。福康安想见母亲最后一面,乾隆皇帝以国事为重为理由,没有让他们母子见面。

假如,福康安真是乾隆皇帝和傅恒夫人的私生子,多情的乾隆帝也不会这么绝情的。

回过头再看看乾隆皇帝那句“汝子吾儿定教培”,其实是说把傅恒的儿子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对待,说白了乾隆皇帝还是难以化解对孝贤皇后的一片深情。

乾隆皇帝要栽培傳恒的儿子,并不单单是福康安,只是福康安远远比他的兄弟优秀,所以乾隆皇帝才重视他。

异姓不封王是个死规定,但规矩都是人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位有为的皇帝想为他的功勋之臣破规矩,也是正常的。

综合史实,推测,福康安并不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

谢谢您的阅读;

有哪些女星颜值高演技好?

第一位:万茜 出生于1982年 金牛座 万茜演过话剧,演技自不必说,颜值也很高,但却一直不瘟不火,她懂得爱惜自己的羽毛,低调而无绯闻,只接有品质的戏,希望她的作品能被更多人关注! 代表作《猎场》、《心理罪》、《捉迷藏》等等。

第二位:李沁 出生于1990年 天秤座 李沁从小学习戏曲,形象气质极佳,其演的每部剧都证明了她的演技,可是她却并没有大红大紫,继续生活,继续演戏,希望她会变得越来越好! 代表作《白鹿原》、《斗破苍穹》、《璀璨人生》等等。

第三位:谭松韵 出生于1990年 双子座 谭松韵天生长着一副娃娃脸,非常具有辨识度,演技也是一直在线,自然不做作,相信她一定会红的,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红是早晚的事! 代表作《最好的我们》、《狐狸的夏天》、《浪花一朵朵》等等。

第四位:王晓晨 出生于1988年 狮子座 王晓晨五官精致,自然脱俗,气质上佳,空有颜值与演技却一直处在半温不火的状态,不过好在她稳扎稳打,或许哪一天就会红起来呢! 代表作《大好时光》、《二胎时代》、《我的!体育老师》等等。

第五位:杨蓉 出生于1981年 双子座 杨蓉出道多年,不争不抢,不靠绯闻来博知名度,热爱演戏,把全部心思放在演戏上,挑战者各种不同角色,无论是女主还是女配都能认真诠释,希望以后的她会更好! 代表作《美人为馅》、《陆贞传奇》、《警犬来啦》等等。

第六位:宋轶 出生于1989年 天蝎座 宋轶和胡歌合作,在惊艳了一把之后并没能再激起水花,长相大气,眼神也很有戏,辨识度高,希望她以后能够驾驭更多的角色! 代表作《伪装者》、《庆余年》、《远得要命的爱情》等等。

第七位:王丽坤 出生于1985年 白羊座 王丽坤长得漂亮,演技也很过硬,从小学习舞蹈,年代戏扮相不错,肤白貌美,其本人也是十分低调,相信如果走实力路线的话,踏踏实实拍戏就挺好! 代表作《美人心计》、《漂洋过海来看你》、《两生花》等等。

第八位:舒畅 出生于1987年 射手座 舒畅是个演技派的演员,童星出道的她从小被大家熟知,每部作品收视量都很高,可是却一直不火,但是其不骄不躁的性格,相信未来的路会越来越顺畅! 代表作《大唐荣耀》、《魔幻手机》、《诛仙青云志》等等。

武则天陵墓里到底有什么?

乾陵是李治和武则天两位夫妻皇帝合葬的皇陵,在当初修建乾陵的时候,李治非常的霸气,因为国家财力雄厚的原因,李治是直接把乾陵所在的整座山当成自己陵墓封土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找到相关墓道的话,除非把整座山都铲平,要不然是休想挖开这座墓的。

乾陵中珍宝的埋葬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因为这座陵墓中埋葬着两位帝皇,因此所陪葬的珍宝也是双份的。

在李治下葬的时候,乾陵陪葬入了号称当时大唐国力三分之一的金银财宝,武则天在选择和李治合葬的时候,她所陪葬的金银财宝比李治是还犹有过及的。

乾陵是唐代所有帝皇陵墓中最奢华的陵墓

李治和武则天在位的时候都处在了唐朝最黄金的年代,虽然此前有李渊、李世民两位皇帝,但是他们在位时都是整个国家百废待兴、急需恢复的时候,这个时候虽然他们也想用庞大的珍宝陪葬,但是国力方面却是不太允许的。

在武则天登上皇位前以及死后,虽然她的儿子辈们都当过皇帝,但因为没什么权力的原因,所以他们下葬时的陪葬规模也不是很大。

唯一能比的上李治、武则天时期的唐玄宗虽然将唐朝转变为了真正的盛世大唐,但他晚年因为安史之乱的原因,他下葬时的珍宝也是比不上李治和武则天的。

而更不要说安史之乱后权力开始大缩水的晚唐皇帝们了,他们所埋葬的珍宝更是不可能达到武则天、李治那个高度。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是唐代所有帝皇陵墓中珍宝数量最为庞大、最为珍贵的陵墓,而据专家们的粗略估测,他们认定乾陵中至少有将近500多吨的金银财宝。

可能大家对500吨没有什么概念,接下来我们就以水泥为单位,讲一下500多吨的金银财宝有多么庞大。

一包水泥大概一百来斤,一吨有2000多斤,如果把500吨换算成水泥的话,那它们的体积起码得有1万包水泥那么庞大,不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在这众多金银财宝中肯定有不少东西的质量密度是要比水泥大的或者小的,所以我们简单明白一下这个概念就可以了。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温韬对乾陵的求而不得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武则天和李治静静地躺在他们的墓穴中,不受各种战乱、盗墓的侵扰,在他们冥灵的世界中静静地观察着我们这个世界。

乾陵因为没有被盗墓贼们得手过,所以在乱世年间成为了很多军阀眼中的大肥肉,他们无不想吞下乾陵中数之不尽的珍宝,好通过消化这庞大的珍宝强大自己的实力。

在五代时期出现了一名盗墓狂人温韬,温韬是唐朝诸皇陵所在地的节度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军阀,当时他为了发展自己手下军队的势力,于是就开始对唐朝诸帝陵下了手。

在温韬的洗劫下,除了乾陵之外其他所有皇帝陵寝都通通被搬了个一干二净,所有珍宝都被温韬吞进了肚子里。

温韬对乾陵自然也是非常眼红的,只不过在他调动大军挖掘乾陵时,他无论怎么挖都找不到乾陵的墓道入口,以他当时的军队能耐,他是根本没有能力把整座乾陵山给铲平的,因此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民国时期冯玉祥对乾陵的渴望以及失败

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对乾陵也极其眼红,他对乾陵是非常势在必行的,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手下孙仲连,给他准备了数量庞大的炸药,打着把整座山都炸掉也要把乾陵炸出来的想法,然后就展开了他的盗墓行为。

只不过孙仲连在炸几天后遭遇了雷鸣暴雨,做贼心虚的他就开始惶恐了起来,那个年代的人还是很迷信的,无论是孙仲连还是他手下的士兵都知道掘人祖坟要遭天谴的说法,如果不是冯玉祥的命令,他们也断然不会做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于是在看到电闪雷鸣后他们就给自己找了个借口退去了,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他们遭遇了龙卷风。

奇妙的历史巧合让人们发现了乾陵的墓道

除了吸引了军队盗墓外,很多小的盗墓者也把眼光放在了乾陵中,只不过最后他们也都是无奈的空手而归,根本找不到乾陵的墓道。

其实历史往往都是非常奇特的,一件东西主动找的时候有很大的可能找不到,而不想找的时候这件东西却很有可能被无意间找到,乾陵的墓道就非常符合了这个历史特点。

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修路的原因,修路工人们无意间在乾陵附近找到了当年李治、武则天极力掩饰的墓地,正是因此,人们才揭开了乾陵之中笼罩着的神秘面纱,人们也才开始拥有了对其一探究竟的机会。

当时在消息传出后,郭沫若是所有人中最兴奋的,他当即着手向上级申请了挖掘乾陵的计划。

郭沫若和现代考古学家申请挖掘乾陵未被通过

郭沫若不仅是个考古学家,他还是一个极其有才华的文人,他在乎的并不是乾陵中的庞大金银财宝,他最在乎的是乾陵中可能存在的兰亭集序以及各种唐代已经失传的古籍,所以为了一探古代文化的秘境,他就开始积极了起来。

虽然郭沫若申请的很积极,但是他的计划很快就被否决了,原因就是上头怕郭沫若这次再度毁了一座古墓。

在五几年前郭沫若曾主持了定陵的挖掘,在挖掘之前很多考古学家都反对了郭沫若的提议,因为他们知道以当时的考古水平是保存不了墓中很多珍贵文物的。

但是郭沫若不在乎,最终在他和吴晗的联手下,上头同意了这次挖掘行动,而当时因为无法克服氧化的原因,定陵中很多衣物、书本都开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前车之鉴不可重复,为了避免灾难降临到乾陵之中,拒绝是在所难免的。

而在步入了现代后,随着考古技术的提高,我国实际上是已经拥有了挖掘乾陵技术的,考古专家们也有很大的把握在挖掘乾陵的时候不伤害到丝毫的文物,于是挖掘乾陵的提议再度被提交了出来。而这份提议在当时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主张要挖的,有强烈表示不要挖的,他们各执一词、观点不一,而国家的态度也是偏向于谨慎的,因此这个提议就被推移了下来,乾陵也就安然无恙了。所以说乾陵中是有着数之不尽珍宝的,而从实际的历史来说,乾陵并不是近百年没有人能进入,而是近千年来都没有人能进入,在60年代前人们想进入乾陵而找不到门道,最后只能黯然离开,而60年代后,人们找到了乾陵的门道但却因为保护迟迟无法进入,这个时候,乾陵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了人们手中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