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物价回到七十年代,春节后新一波涨价?
假如物价回到七十年代,春节后新一波涨价?
下面分3部分来拆解这个问题,房价为什么涨?是谁在买?春节后房价会不会涨?
1.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货币超发导致的,美国经济衰退无限量放水,其他各国家都在跟,我们也不例外,是我们俗称的通货膨胀。
市场上的钱多了自然要有个去处,无非是楼市股市和市场。进入楼市里面房价就会上涨。
进入股市里面股市就会上涨,进入到市场物价就会上涨,大家也看到了最近的蔬菜水果价格都在上涨。
2.都是谁在买房呢?一是由于海外疫情爆发,花巨额移民海外的富人为了人身安全返回到中国购房置业,推动房价的上涨。
二是大量被抑制的购房者释放了需求,请注意限购限的不是房价,而是购房者的需求,房价短时间的被压制,但房子总是要买的,只不过是现在买还是过一年后买的区别。
三是房贷政策收紧,不但对房企放贷要收紧了,对个人贷款政策也收紧了,注意此举也不是为了降房价,是为了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
不让房企和个人加大杠杆儿,个人贷更多的款去买房,那些人有多大胆儿地有多大产的人靠着加杠杆买房,把通胀等风险转嫁给银行,他们的钱从何来?当然是那些把钱放在银行不愿花的人!
3.节后房价会怎样?最近北京,上海等房价大幅上涨,再创新高,资本追逐资产结果已经显现,富人纷纷购置核心城市核心资产避险。
普通人买不起了怎么办?他就没准备让你买的起,大城市就是“掐尖儿”的。
你买不起就让买的起先买,你来租房给房东打工或者离开,甚至工作十几年都是百忙,待不下去你就离开了。
至于你买不起房落不了户,结不起婚,孩子上不了学这不是他考虑的,“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上海人”,呵呵了!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要清楚自己的价值,你在这所城市能否靠自己安家落户,拥有更好的生活,毕竟人生一世自己和家人过得舒服最重要。
欢迎关注@房房姐,理智思考者!
有人说炒房的50后60后70后是把未来几代人该挣的钱提前挣了?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的认知:不要把那些买房超过一套以上的50-70后定义为所谓的炒房客。凡是不以买卖房屋赚取差价为主要收入方式的人,充其量就是个投资客而已。只不过人家投资的对象是不动产罢了。其次,房屋升值对很多人当年也许只是无心插柳之举罢了,现在虽然升值了但也许终生不会出售留作子女或出租,所以也不一定马上套现。最后,任何事物不要只看到赚钱效应,你有没有想过投资房子也不一定就是稳赚不赔的事情呢?特别是如今以及未来如此严峻的楼市政策严管下,谁敢说你的房子把后几代人的钱提前挣了呢?世事无常,别到时候有价无市,老无所依就不错了。
如何抓住一生当中最后仅剩的年轻感?
所谓70后,所谓仅剩的年轻感,说白了就是40+的中年危机。
很正常。但这个问题最后那里有点瑕疵:不是再疯狂一次,而应该是:为自己真正活一次。
(1)这个很简单,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可以。
去丽江,去大理,去西藏,去新疆,哪里都行——
生命需要释放,给自己一个交代,给青春一个答案。
国人,特别是60-70后,都活得太沉重了。
去年冬天,我的一个合作方老板离职,他就是72年的,来海南这边开代理公司也有五六年了,算是3个老板之一,其实另外两个老板都是他的学生,就是说当年都是他带入行的,但现在发展比他好了,成立了公司,还邀请他加盟:这样就热闹了,他只有20%的干股,公司很多事情说得上话,但决策不了,其他两个股东看在他是师傅的面子上,也从来不反驳他,但他想干的事情,基本都干不了……他离职前跟我聊过一整天,我感觉到他的焦虑,但又无能为力——这种事情,说白了只有自己去解决。我最多只能鼓励他自己开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公司,但现在的大环境……
果然,后来很快收到消息,他离开了公司,给了自己3个月的假期,去昆明,去兰州,开始了长达一百天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也算是给自己生命一个交代吧。
(2)这个也很难。难在哪里?读一下《月亮与六便士》就知道了。
毛姆众多的作品中,最为人乐道的就是《月亮与六便士》。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这是书中给人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月亮与六便士》是以著名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小说的主线情节比较简单: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伦敦证券经纪人,高收入,有着漂亮的妻子,聪明健康的孩子,这在外人看来是令人羡慕的生活,人生赢家。突然有一天,他放弃工作,抛妻弃子,只为追寻绘画的梦想。
这对家庭传统观念极强的国人来说,委实难以做到——
我甚至问过自己,敢不敢学习人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人生?
回答是很难。牵挂的人与事,都太多。
中国作为唯一幸存到今天的五千年文明古国,让我们活得很自信,也有点沉重。因为容易背上历史的包袱。
(3)这个也不难。看看《遥远的救世主》即电视剧《天道》里王志文饰演的男一号。
一个人隐居在古城,住在破烂的小区里,夏天连空调都没有。
每天下楼吃小吃摊,被人多要钱,被店老板讽刺,也无所谓。
那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对世俗的包容。
大隐隐于市,离尘不离城。
平时没事干,就研究一下文化属性、听听古典音乐。
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已经足够疯狂了。
以上3种,您愿意选择哪一种呢?
淘汰蛋鸡高价还能维持多久?
看到楼主这个问题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今年淘汰蛋鸡价格一路狂飙跟猪肉的不受控制有很大的关系,往常淘汰蛋鸡价格也就比鸡高上1.5/斤左右,甚至出现过价格比鸡还要低,目前来看猪肉暂时不会跌下来,所以淘汰蛋鸡还有很大的一个升值空间,不过我想说的是抛开市场关系最应该关注的还是自己的鸡应不应该淘汰?
正常养鸡一个周期应该是450天左右开始断断续续进行淘汰,该打的疫苗已经全部做完,为了跟随市场,我们不妨对自己的鸡群做一个淘汰检测,首先,根据鸡群的产蛋比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去观察鸡群的粪便,高峰期的产蛋鸡粪便基本上是潮湿松软的,如果这时候粪便比较干燥发硬,就可以提前进行淘汰了,其次,观察鸡群的腹部,可以用手去触摸,如果鸡的腹部大并且发硬,可能这部分鸡群患有某些疾病,也可以优先进行淘汰,第三,鸡群每一个产蛋周期都会更换羽毛,产蛋比较低的鸡会提前更换,所以这部分鸡群也是可以适当淘汰的。
综上所述,不管市场经济如何变化,保证自己鸡群健康无疾病维持一个较高的产蛋比,多观察,多了解,始终做到胸中有丘壑,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变的市场下更好的生存!
1990年200元可以买多少斤猪肉?
1990年,那个年代我是过来人。那个时候我还在部队工作,每月不足100元,已经算是比较不低了。
那个时候,物价稳定,物品便宜,大概记得一斤猪肉的价钱在一元多一点,1.1--1.2之间吧。
按这个价格,当时200元钱(200÷1.2=167)至少可以买到167斤猪肉,那时候的钱真值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