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海豹突击队,海豹突击队和三角洲部队谁更强?
cf海豹突击队,海豹突击队和三角洲部队谁更强?
当然是三角洲部队!人们一提到海豹突击队,往往就会联想到2011年5月1日22名美军“海豹”特战队员仅耗时38分钟便击毙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的“海神之矛”行动,由此对“海豹”这个名号刮目相看。其实,此“海豹”非彼海豹,当年出征巴基斯坦、执行击毙本‧拉登任务的是简称为“DEVGRU”的“海豹”六队,这是一支隶属于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专司海外反恐怖行动的特种部队,成立于1980年,人员只有300人左右;
“海豹”六队
而海豹突击队的简称为“SEAL”,是一支隶属于美国海军特战司令部、专门用于应付局部战争中突发事件的三栖突击队,简称中的字母S、A和L分别代表着海洋、空中和陆地。海豹突击队成立于1962年,其前身为美国海军水下爆破队,人数约1600人。
海豹突击队
可见,与海豹突击队相比,“海豹”六队的隶属级别更高,直接归五角大楼指挥,而海豹突击队则主要接收海军内部的指令;此外,“海豹”六队的行动任务更高端,往往担负着涉及国家利益的反恐行动,而海豹突击队虽然可以三栖出动,活动范围很大,却通常用于处置局部战争中的突发事件,其任务等级较低,多数情况下均属于战术层面,而且可替代性较强,如果把海豹突击队担负的任务,交由一支美军师以下特遣侦察分队去完成,往往也可达成预期目标;从人员构成上看,“海豹”六队只有7个连级中队,其中只有4个突击中队可以执行作战任务,而海豹突击队下设8个队、每队下设6个排、每排建制16人,编制人数是“海豹”六队的好几倍。因此显而易见,“海豹”六队的人员构成更精锐。
“绿色贝雷帽”与三角洲部队合影
历数美军组建的所有特种部队,包括“游骑兵”、“绿色贝雷帽”在内,能与“海豹”六队相媲美的,只有三角洲部队,难怪海豹突击队见了三角洲部队,要甘拜下风。具体说来,海豹突击队与三角洲部队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任务等级三角洲部队
与前文提到的“海豹”六队一样,三角洲部队也隶属于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而且同样以国家级反恐行动作为其主要使命。比如,在1980年4月24日的美军“鹰爪”行动中,93名三角洲部队特种兵搭乘1架MC-130运输机,在8架RH-53D直升机的配合下,对伊朗扣押的美国大使馆人质实施营救,由于突遇风暴,加之通讯协调等问题导致8人死亡,损失6架直升机和1架运输机,“鹰爪”行动最终宣告失败,此举也直接导致了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下台。相较而言,海豹突击队所担负的任务既琐碎又低端,具体任务包括侦察、协防、非常规战争、直接行动和反恐怖等5个类型,通常都属于美军在局部战争情况下日常面对的战术级行动任务。
人员构成三角洲部队
有资格入选三角洲部队的士兵,都是曾在“游骑兵”或“绿色贝雷帽”等特种部队中服役多年,且久经沙场的老兵。在进行选拔时,参选士兵需要在24小时之内依靠一个罗盘和一张地图通过一段长达74公里的极限测试,这对很多职业军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就是三角洲部队成员必过的一道门槛。而海豹突击队的成员则不仅来自海军或海军陆战队士兵,还可从地方青年中招募,战斗经验与三角洲部队相比要逊色得多。从日常训练内容来看,除了陆上作战必备的体能、格斗技能以外,侧重武装泅渡、水下排爆方面的训练,因而在执行陆地常规作战行动时,单兵素质与三角洲部队相比,会存在较大差距。
武器装备执行轰炸任务的F-15E战斗机
由于三角洲部队平时担负的都是涉及国家层面的战略级反恐行动,美军在对其提供装备保障方面,自然会做到不遗余力,从各军种抽调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全力以赴,务求行动成功。比如,去年10月26日,三角洲部队为了执行五角大楼下达的击毙极端组织头目巴格达迪任务,长途奔袭600余公里,在160特种航空团的全程护送下,使用F-15E战斗机发射两枚AGM-158防区外空地导弹,成功炸毁了巴格达迪住所。如果不是三角洲部队的行动,美军绝不会如此大费周章地动用全般支援。相比起来,海豹突击队的行动不仅规模小,而且装备保障力度也极为有限,通常只在海军一个军种范围内调拨物资装备。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有错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欢迎关注慕什塔戈,共同领略军事百科!
世界排名前十的特种部队有哪些?
首先就是美军的四大“Tier 1”(第一阶),作为目前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军特种部队常年在外执行任务,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极高的装备水准,四大“Tier 1”与我们通常听过的美军特种部队不一样,他们才是美国最秘密,最精锐,也最高级的特种部队。
四大“Tier 1”为“海豹六队”(DEVGRU)、陆军情报支援特遣队(Intelligence Support Activity,ISA)、第24特种作战中队(24th Special Tactics Squadron)和“第1特种部队作战分遣队”(1st SFOD-D)。
第1特种部队作战分遣队(1st SFOD-D)
“第1特种部队作战分遣队”(全称:1st Special Forces Operational Detachment-Delta)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三角洲部队”(Delta Force),他们的主要成员来自于“Tier 2”的“游骑兵”和“Tier 3”的“绿色贝雷帽”,拥有美军最好的财政支持和装备水平。
“三角洲”的主要任务为全球快速反应式的特种秘密作战,同时负担着安保防卫、全球反恐等工作。比如索马里“黑鹰坠落”的事件中、失败的伊朗人质救援计划“蓝光行动”中,都有“三角洲”活动的影子。
不过这支部队实在神秘的可以,美军压根不愿意过多的透露他们的消息,每次作战“三角洲”往往也都佩戴其它部队的标志。美军在全球“隐形”的4.4万军人中,“三角洲”就是其中一支,不过他们的人数并不多,按指挥、支援、作战三大版块区分,真正的战斗员据悉不过250人,其余全部为非战斗人员,他们是美军真正的“撒手锏”。
海豹六队(DEVGRU)
“海豹六队”(DEVGRU)与通常意义上的“海豹特种部队”(Navy Seals)有点不同,他们的精锐地位高于普通海豹,普通海豹特种部队只是“Tier 3”。虽然称为“海豹第六分队”,但在编制上它们是自成一系的,拥有更高的优先级和装备水准,负担的任务也更高级。比如2009年印度洋从海盗手中营救理查德·菲利普斯船长的行动,以及刺杀本拉登的“海王星之矛”行动,都是海豹六队完成。
因为使用了较多先进装备的缘故,海豹六队也因此成为美军特种作战的战术研究、测试,以及装备应用测试的专门队伍,可以说是美军特种部队的一面旗帜,所以他们也被称为“美国海军特战发展大队”。
在人员配置上,“DEVGRU”拥有7个中队,以红、绿、蓝、金、银、黑、灰为代号,其中红、蓝、银、灰负责特勤作战,灰队负责战术支援(包括武器投送和狙击手),黑队负责情报、侦察,绿队则是新兵营。
前队员Mark Owen和Kevin Maurer撰写的《艰难一日》中,透露了大量海豹六队的作战内容,从普通海豹部队升上来的队员对“DEVGRU”的装备情况极为惊讶,感觉以前简直就是“后娘养的”,因为这里应有尽有。
陆军情报支援特遣队(ISA)
ISA比其它特种部队给更加神秘,有“美国暗部”、“影子部队”称号。因为他们本身就有军情机构的背景,主要也从事着情报获取方面的工作,因此媒体曝光度相当低,长期以来都将自己维持在一种“蒸发”的状态中,简单的说,这就是一帮武装到牙齿的“碟中谍”,是情报战与特种兵的结合。
所以很多时候,ISA不被称为“部队”,而是直接称呼他们为ISA特工。为了避免自己被暴露,ISA有一套专门的保密机制令自己始终隐藏在阴影中,他们使用虚假信息进入别国,有专门的电子信息技术为自己开路闯关,有时候会混在其它特种部队的队员中出勤,就连CIA都不得不承认,某些任务还真的ISA去做。
实际上,就连ISA这个名字都是个套牌,历史上它们还有Gray Fox、Centra Spike、Tom Victor、FOG等代号,而且五角大楼永远装聋作哑。
在任务上,ISA专职进行人员情报、信息情报、战斗情报的搜集工作,当其他特种部队由于情报差距无法完成任务时,就该轮到ISA上马了。追缉全球最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巴(Pablo Escobar)、营救被意大利“红色旅”绑架的美国准将詹姆斯·L·多齐尔等任务背后都有ISA的出动,伊拉克战争时,许多带着钱箱对伊军将领威逼利诱的所谓的CIA“探员”,也大都是ISA战斗员的套牌。
想进入ISA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的人员只从现有特种部队中选择,继而候选者需要进行长期评估、选拔课、政审及心理测试等内容。通过后,队员还要学习并通过渗透技能、空中作战、进攻和越野驾驶、个人防御措施等培训课程,相当严格。
第24特种作战中队(24th Special Tactics Squadron)
第24特种作战中队其实是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的空军组成部分,源于美军二战时的第24空中拦截控制中队,在1992年时完成了新的整编。
这支部队的战斗任务很简单但很强力,他们负责跟随特种部队,与JTAC(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CCT(空军空中战斗控制小组)、TACP(战术航空控制队)这些美军的前线火力呼叫单位差不多,但他们更特种化,一般跟随其它特种部队行动,提供空中支援和轰炸的接洽。
第24特种作战联队的队员从特种作战部队和空军交通管制专员中选拔,他们需要以隐秘的特种渗透方式,不被发现的部署到作战环境和敌方核心中去,然后通过空地信息化联络,为部队建立攻击区、机场,顺带还要为战时的空管指挥、空中火力分配、火力支援负责,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直接出动。
阿富汗、伊拉克的行动中,第24特种作战联队屡屡深入深山或敌方腹地,继而召唤出各种从天而降的火雨,同时也为友军分配拟定了很多空中火力支援任务。这支部队的座右铭是“First There”(首先在那里),毕竟他们执行着最危险的敌后任务。
除了四大“Tier 1”外,美军的游骑兵、绿色贝雷帽、海豹等等也都属于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特种部队,战斗能力相当强悍。尤其是在这些年“治安战”的影响下,美军特种部队的发展相当迅速,可以说已经从实战化水平上将别国拉开了相当大的距离,毕竟美军对这些特种部队投入巨大,战火中获得的经验也是实打实的。
格鲁乌特种部队
除开美军的特种部队,俄罗斯的几大特种部队也相当不俗。比如“44388军事部”,即我们一般称呼的“格鲁乌特种部队”。当然,他们今天的名字叫“俄军事侦察兵部队-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事情报总局”。顺便说一下,他们的臂章是萌萌的蝙蝠侠风格。
“格鲁乌”特种部队历史悠久,它的建立说起来还要归功于朱可夫在50年代的军事建议,这位元帅敏锐的认识到,应该在边防军区建立一支能在战时潜入敌后破坏的特战队,之后他们逐渐发展成了专门的军情局特种部队,属于苏联和俄罗斯特种力量中的绝对利剑。
阿尔法特种部队
阿尔法特种部队曝光较多,尤其是在一系列的反恐战争中,阿尔法特种部队的身影屡屡出现在镜头前。与“格鲁乌”不同,阿尔法属于当年克格勃下属建立的机构,早年称为“A小组”,是苏联在慕尼黑奥运会恐袭后建立的专用反恐部队,苏联解体以后才改成了“α小组”。
人员上阿尔法特种部队也走的是精兵路线,全部人员700多人,其中作战部队占员250人,从各大军事化机构中挑选优秀人才受训,选拔比例万中无一。
信号旗特种部队(5555部队)
信号旗特种部队当年挂牌“克格勃独立训练中心”,他们的军情谍报成分较重,是直接受克格勃秘密谍报局负责的,专用于境外活动的秘密部队。当苏联解体后,他们经过改组,成为了专司对外的俄军特种部队,也因此“信号旗”的大体框架与结构,与“阿尔法”极为相似。
因为对外作战的特殊性,“信号旗”的曝光度远低于“阿尔法”,据称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之所以能被维持下来,最大的原因在于俄罗斯需要对核武器、核材料、核技术扩散进行严控,“信号旗”在控制核武器外流方面立下了赫赫功勋。这支部队的作战人员全部都是军官,比例高达90%,少数士官只能担当后勤任务,而一旦超过35岁,队员们就必须退伍或转岗,以保证队伍成员体能的强盛,以及避免接触过多机密。
这三支特种部队曾经携手干过一件大事,阿富汗战争爆发后,在由瓦西里耶维奇·科列斯尼克少将指挥的对阿富汗总统行动中,信号旗、阿尔法、格鲁乌等500苏军特种部队渗透进喀布尔,断绝了全部的水电和通信,继而在4个小时内消灭了2000敌军,20分钟即占领达鲁阿曼宫,将阿富汗领导人阿明及一众高官、子女统统击毙。
如果不计较苏联在后10年与部族武装痛苦的游击,这场特种战争堪称“灭国之战”,500人拿下一国首都,开着步战硬冲总统府,这也是没谁了。
海豹突击队有几季?
有四季,《海豹突击队》是由克里斯托弗·查莱克、Larry Teng和Ian Toynton联合执导,大卫·伯伦纳兹领衔主演的剧情类美剧。
红警术语全部解释?
一、人海战术
《红警2》不管是建筑还是单位,对建造数量都没有规定上限,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战术——人海战术。只要有资源,有时间,造个几十上百辆坦克,直接平推基地,让对手跪下给你唱征服。然而这种战术也就能虐虐AI,虽然在游戏设定上,AI建造速度要比玩家快,但每次只会派出有限数量的单位去攻打你,换句话说,AI是没有学过人海战术的。但如果是PVP对战,这种战术实现概率太渺茫,因为对手根本不太可能会给你发育的时间,让你实现这种战术效果。其实就算是AI,这种战术也是有瑕疵,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毫无游戏体验感。
二、炸桥战术
这算《红警2》所有战术中,最猥琐的,对地图要求就是,一定要选一些有桥梁隔开的地图,例如虐电经典地图——北极圈,开局直接派几个坦克强制将桥轰炸掉,或者在其它地图中期情况下,派海豹部队、谭雅或疯狂伊文等,直接炸毁桥梁维修小屋,然后派个狙击手守在桥边上,阻碍对面工程师修桥,或者通过路径Z循环,不断炸毁桥梁维修小屋。这样做的目的是直接封锁掉,对手的陆军力量,敌人除了空军,或者一些岛屿地图上的海军航空母舰等,基本对你构不成任何威胁,放心大胆的发育,等养精蓄锐,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当你大军聚齐时,派一个工程师修桥,这就是你出山的日子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战术属于是人海战术的铺垫,解决了人海战术中的发育时间问题。但缺点就是会逼迫敌人建造各种强大的空军单位。这个方法也是只有在虐AI的时候会有点作用,因为AI不会修桥,但是战术玩久了也会有厌倦的时候。
三、建筑战术
所谓的建筑战术,就是当对手基地周围,都部署了很强的防御工事,稳固如山,在你还没有形成人海战术前,想要攻进去,基本就是一大堆炮灰,红警版的葫芦娃救爷爷,这时候可以在附近找一个建筑制造点,比如占个油井或者拉基地,然后不断建造兵营和电厂,逐渐逼近,然后建造防御建筑,比如光棱塔和巨炮,逐步延伸过去,以守代攻。建筑战术本质其实就是将自己的防御工事用作进攻武器,完美的建筑战术可以实现不费一兵一卒,真正做到“兵不血刃”。而且这种战术的最大优点就是随时可以修,而且还不怕敌人的心灵控制能力,对付尤里这种阵营非常好用,一般使用这种战术的国家就是法国,因为巨炮威力超远射程和强大的威力,非常符合这种战术的条件,一般是用来打AI 。

四、rush基地
以上三个操作基本上是虐AI的常用战术,但是PVP和打AI有很大的区别,一个是玩家之间的竞争,目的是为了获胜,一个是单纯开发各种玩法,目的是为了享受游戏乐趣。RUSH基地是《红警》中最经典的技术,基本就是在你比对方有优势情况下,卖掉基地或大量建筑,利用多出来的资金来生产坦克车辆,跟对手做最后的一次生死较量,这种战术本质是考验玩家的一个判断力和自信,深层次看就是考验你有没有入PVP门槛的资格和魄力!这种战术名字听起来也很酷,但我觉得用赌场的术语“AII in”去形容也不为过,因为它跟“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你看高手之间比赛,做到这种程度,那是很激动人心的,因为这是最后的决战,输赢就是一瞬间。

五、拉中
在PVP圈子里家喻户晓,这是地图“冰天雪地”的经典战术,就是将基地车拉到地图所有矿区中最富有的中间地带——彩色矿,然后展开发育。这里面拉中的时机也有说法,虽然开局拉中可以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经济优势,但是会让自己在侦察方面,和开展建筑上落后于对手,而且也很容易被对手识破。这种战术在PVP真可谓是“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滥用久了,也就变了味,拉走基地开分基地,不管拖到哪里都会被称作“拉中”,从拉中战术细看的话, 常见的有苏军的“矿后拉中”(矿场出来后),“重后拉中”(重工出来后)和盟军的“空后拉中”(空指出来后)等。
穿越火线挑战模式用什么人物好?
海豹突击队,其次是潘多拉。
有条件的话灵狐者…灵狐比潘多拉还好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