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排行付融宝收益高,余额宝和网商银行能独善其身么?

2024-07-27 02:54:11 92阅读

理财产品排行付融宝收益高,余额宝和网商银行能独善其身么?

P2P方法爆雷是必然的事情,而且这个事情跟余额宝和网商银行没有半毛钱关系。人家余额宝是货币基金,网商银行是有资质的银行,跟P2P不沾边的好吧?

一. 金融机构的角色

首先,金融机构的角色被严重误解是一个基本事实。这其中既有中国正规金融机构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导致的后果,也有很多诈骗机构打着“金融”名号大肆行骗的功劳,也有基本的金融和经济常识缺乏普及的原因。

理财产品排行付融宝收益高,余额宝和网商银行能独善其身么?

长话短说,金融机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让资金的盈余一方的钱,通过合理的方式把钱转移到资金短缺的一方。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负责筛选合适的资金需求者,即有能力把这笔资金利用好,创造收益的资金需求者。从借款一方创造的收益中,金融机构和资金的提供者分别获得一定比例的回报。

银行作为最常见的金融机构,通过存款把零散的资金收集起来,再给特定的对象放贷,通过息差赚钱是比较重要的盈利模式。这个过程中存款者得到了较低的利息,借钱的一方付出了相对较高的利息。

二. P2P信贷的缺陷

正因为银行赚了差价,于是有人就设想绕过银行,让需要资金的个人和提供资金的个人建立直接的联系。即所谓的P2P金融,也叫P2P信贷,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包含互联网模式和传统模式)。这个模式看似完美解决了“吸血鬼”银行赚差价的问题,事实上缺陷非常大。没有银行的审核,如何鉴定借款一方的可靠性成了最大的问题。要知道就算是银行这种专业机构都会出现大量的坏账。如果引入第三方方法,则第三方方法的可靠性真的比得上银行吗?

三. 中国P2P乱象

在中国,P2P信贷主要由互联网借贷方法在运作。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P2P网贷方法,以高额利息吸引人放款,以便利性吸引人借款。事实上,很多所谓的方法根本只是一个幌子,成了骗子吸取资金的媒介。这也就是最近P2P方法频频爆雷的原因所在。这些方法的问题甚至跟P2P无关,因为•很多人本来就是骗子,只不过披着“P2P”的外衣罢了。真正用心做P2P信贷反而是极少数人,骗子成了中国所谓P2P行业的主要活跃者。

四.对支付宝和网商银行等正规方法的影响

搞清楚P2P金融模式本身的缺陷和中国所谓“P2P信贷产业”的真实面目之后就会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P2P信贷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借款者违约和方法跑路的现象。只不过最近这个事情集中爆发了而已。

而支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方法,有余额宝等众多业务,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还主导着网商银行。但事实上,支付宝为代表的正规方法扮演的正是“传统金融机构”的角色,而不是“P2P信贷机构”的角色。

当P2P借贷出现大规模的问题之后,人们必然会重新把资金存放在正规的大方法,包括银行跟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尽管可能会有人因为所谓“P2P网贷”跟支付宝都是网络方法而对支付宝产生误解,但是,总体来说,对支付宝反而是利好。人们会更加愿意把钱放在余额宝而不是“P2P理财方法”。

因此,P2P爆雷的原因是骗子以“互联网”和“P2P模式”疯狂敛财产生的后果,跟互联网金融关系并不大。支付宝方面根本就不是“P2P方法”,再多P2P方法爆雷也跟支付宝没半毛钱关系,也就谈不上独善其身。事实上,P2P方法爆雷反而可能会让正规的大方法,比如支付宝,获得利好。

为什么有些p2p骗局中的受骗者总是呼吁不要报警?

我因为投资的三家方法出问题了,在差不多是个微信群里, 大家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不要报警。

有一些帖子是说要立即报警,只有报警才能保证投资者的资金能够顺利回来,如果不报警,那么方法老板虽然说是展期了,但没有谁可以监督他们,他们很快就会跑路,或者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但是,一旦有人将这样的帖子贴到群里,一般都会引起围攻,大家会说这个人可能是老赖派来的黑子,轻则辱骂,重则踢出去。大家认为,只有老赖希望报警,因为报警了方法就垮掉了,老赖就可以不同还钱了。这几天出台了政策,老赖不还钱就得进入国家征信体系。所以老赖的活动明显不那么猖獗了。

但是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报警过后就会立案,立案后方法老板被抓进去,资产拍卖。很多老板都是空壳子,实有资产没有多少,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资产拍卖不到不几个钱,大家能回来的钱可能只有很小一部分。何况这一过程非常长,有些方法立案两年了还没解决问题。那还不如把老板放在公司,让他筹款换大家的钱。大家认为,这才是理性的选择。问题在于,他所谓的筹款,是不是只是拖延时间,大家心里没底。

我们打电话问了警方。一个老警察给我们说,如果立案,就不能撤销,不是你想来就来,想撤就撤的。立案后,两个月之内如果老板还不出钱,那么警方就要抓人。抓人后他的资产就要拍卖,出借人能够拿回多少钱就不好说了。他认为,如果老板还在积极想办法,那不建议报案。由出借人和老板协商解决。我们又问,那有人监督么?他说没人监督。但我们怀疑他说的,于是给金融办打电话,金融办说他们来监督,已经成立小组了。

前几天出来的政策,在保护出借人利益上已经明确了。但是如何落到实处,协调各个部门具体切实有效保护出借人利益,这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你们买的P2P是怎么清退的?

踩过两次雷,都是线下理财。

一家老板答应还钱,但拖拖拉拉还了两年多才给了两成多一点,后面就一分不给了。然后就是自己死缠烂打,先后两次起诉,最终从爆雷开始算过了整整六年才算全要回来了。

另一家出事以后经侦介入,后历经侦查、起诉、审判,到执行阶段已经过了两年多,可走到执行阶段就没有然后了,到现在为止所有涉案资产压在执行庭已有四年,除了少数投资人,大部分投资人一分钱都没见到,而且执行法官明显表现出可怜被执行人的倾向,加上可供执行的财产少的可怜,就算能返回比例也不会超过5%,所以也就不惦记了。

经验教训就是出事以后不要迷信司法机关的力量,他们就算秉公执法,但受限于人力和案件复杂性也是有心无力,直接找实控人算账是比较靠谱的选择,当然这也要分情况,如果你本身就很弱或损失的钱不值得你玩命那还是报警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