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基金,余皑磊资料?
微子基金,余皑磊资料?
余皑磊是一位中国男演员和歌手,1995年10月26日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他曾获得过金钟奖等多项音乐、电影、电视剧奖项,并发行了多张音乐专辑。以下是他的主要经历和表演作品:主要经历:
- 2007年,参加了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
- 2008年,发行首张音乐专辑《第一分秒》。
- 2011年,主演了电影《龙门客栈》。
- 2012年,主演了电视剧《宫锁珠帘》。
- 2013年,主演了电影《匆匆那年》。
- 2015年,发行粤语专辑《不一样的月光》。
- 2016年,参演电视剧《锦绣未央》。
主要表演作品:
- 电影:《龙门客栈》、《匆匆那年》、《九层妖塔》等。
- 电视剧:《宫锁珠帘》、《新神探联盟》、《华胥引》等。
- 音乐专辑:《第一分秒》、《天黑》、《不一样的月光》等。
- 综艺节目:《路人世界》、《妈妈是超人》等。
余皑磊具有多才多艺的表演能力,被认为是中国娱乐圈中的新生代代表之一。
你最喜欢哪个?
说到春秋霸主,不得不说起人们对“春秋五霸”的争议。不同的标准下,让人们对于春秋五霸的人选产生了很大争议。能被后人列为春秋霸主的人,大致有这么一些(以时间为序):郑庄公、齐桓公、秦穆公、宋襄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景公、晋悼公、吴王阖闾、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这些人物中,谁更受人喜欢?以下将一一点评这些人物。
郑庄公是郑武公之子,十四岁正式坐上郑国国君之位。郑庄公在与母亲、亲弟弟的权力斗争过程中,二十二年的时间里始终隐而不发,却在他三十三岁时突然发动,一举击败母亲和弟弟,彻底消除了内患。此后,郑庄公就步入了人生的辉煌时代:在东周合纵连横、成功击败了卫、宋、陈、蔡四国联盟,又在公元前707年一举击败了周桓王亲自率领的诸侯联军,名噪一时。作为国君,他率领郑国走向了巅峰;作为儿子,母亲虽然参与作乱,但他仍然选择原谅,并奉养母亲度过了余生。这么一位老谋深算而有情有义的国君,能不讨人喜欢吗?
可惜的是,郑庄公在大局观上存在缺陷:虽然击败了周边众多诸侯国,却在战略上犯了巨大错误。如果郑庄公能将战略重心放在南阳盆地,而不是过多与卫、宋、陈、蔡四国纠缠,在楚国还没能发展起来之时,也许郑国领土可以扩展得更加广泛。
郑庄公在战略上的缺陷,是郑国只能称小霸的重要原因之一。
齐桓公是公认的春秋第一霸主,孔夫子对他评价甚高,曾说他“正而不谲”。齐桓公“不谲”是真的:在他称霸东周时期,很少通过耍诈来获利,都是依靠齐国强大的实力来强压他国臣服,显得十分霸道。然而,齐桓公的“正”,有时却令人怀疑。
召陵之盟后,因为陈、郑两国害怕诸侯联军从自己国家经过而增加负担,便怂恿齐桓公帅诸侯大军往东进军,向夷人示威。不想,东行道路上水泽甚多,部队前进异常困难,士卒骂声连天。此时,郑文公宠臣申侯为讨好齐桓公,向齐桓公泄露了郑、陈两国的私心。齐桓公为此气愤不已,不但囚禁了事先劝他东行的陈国大夫辕涛涂,还不与郑文公商议、直接将郑国的虎牢赏给了申侯!
虎牢,即“郑国克段于鄢”故事里的制邑;当年郑庄公连亲弟弟都不肯给,齐桓公竟然将其赏给了申侯!齐桓公此举,纯粹是在郑国内部制造矛盾。他这种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的作法,能称得上是“正”吗?
其次,齐桓公晚年重用谄臣易牙、开方等人乱政,结果自食其果,死后三月没人收尸!这样的人生悲剧,也未免让人对齐桓公的“正”有所怀疑。
但不管如何,作为春秋第一任霸主,也是称霸时间最长久的霸主,喜欢他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吧!
秦穆公其实并未称霸东周,他只是称霸西戎。秦穆公一生最为辉煌的功绩,就是三次平定了晋国之乱。但他在平定晋国内乱的过程中,因为动机不纯,给晋、秦两国都造成了不少灾难。
韩原之战中俘获了晋惠公后,秦国当时手握一副绝佳的牌:晋人答应用河西五城换回了晋惠公。可奇怪的是,此时秦穆公居然真成了“活雷锋”——在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后,他竟然将这五座城池全部还给了晋人!原本已经到手的崤函要道,就这么从手中滑走了!晋文公死后,当秦军在崤山下被晋人伏击而全军覆没时,秦穆公有没有后悔过?
所以说,秦穆公当不上春秋霸主,是因为他好人做不彻底,坏人也做不彻底。在他眼睁睁地看着晋文公成为霸主后,眼红不已,在伐郑的关键时刻背叛了晋国,埋下了崤之战的隐患。正是因为崤之战,秦、晋彻底决裂,导致了秦国在春秋时期再也没能向东扩张!——如此矛盾的秦穆公有多少人会喜欢?
宋襄公号称“仁义”,其实他的仁义却名不符实:在与诸侯会盟时,囚禁了滕宣公,又拿鄫国国君作人牲来祭祀。如此残暴之举,却号称“仁义”,这是在骗谁呢?
宋襄公还不自量力,盂地之会被楚成王擒获羞辱过后还不死心,顽固不化地继续强行争霸。结果泓水之战被楚成王彻底击溃,第二年就因重伤而亡!
宋襄公唯一做的一件清醒事,恐怕就是在临终前礼遇了途经宋国的重耳一行人,为未来的宋国找到了一个坚实后盾。
虽然宋襄公也被某些人评为五霸之一,可假仁假义的宋襄公有多少人会喜欢?
晋文公的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就连孔夫子对他的评价也不是很高,说他“谲而不正”。从私德上来说,为了赢得秦穆公信任,晋文公娶了侄媳妇怀嬴为妻;在平定了王室之乱后,晋文公又公然逾礼请求隧葬;城濮之战的过程中,更是诈术百出,最终以诈取胜,成为一代霸主……。所以说,晋文公的“谲”确有其事。
但说晋文公“不正”,该从何说起?
对外时,晋文公虽然多用权诈之术,是因为晋国硬实力不足,不得不使用各种手段来拉拢东周诸侯为己用,以与楚国争霸。可作为国君,他在内部任人唯贤,不徇私、不枉法,比起晋献公和晋惠公,称得上是堂堂正正了。
唯一的遗憾是他寿命太短,四十多岁就去世了。他一去世,年少的晋襄公显然政治经验不足,在七年执政生涯里为晋国未来的霸业埋下了诸多地雷。
相比较于齐桓公,晋文公的霸道之气少了很多,也许会更讨人喜欢吧?
晋襄公在位时,晋国的霸业还在。但是,晋襄公执政的七年,却是晋国霸业衰微的开始。
公元前627年,在先轸力主之下,晋国发起了崤之战,与秦国彻底决裂。
从这时开始,晋襄公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执政失误:秦国成为仇人后,晋国在西部多了一位强大的宿敌,使得晋国再也无法专心中原争霸;崤之战后,因为处置秦俘不但,与先轸产生冲突,导致先轸战场上自行送死,让晋国损失一位大将;公元前620年,在决定晋国新一届晋卿人选时,犹豫不决,多次更改人选,埋下了日后晋卿内斗的祸根;临终前,指定尚在襁褓中的晋灵公为太子,致使晋国权力落入了权臣赵盾手中……。
如果说晋襄公也算霸主的话,他的霸主之位不过是继承而来。但实际上,他一生执政的诸多失误,却是未来晋国失去霸业的开端!
这样的霸主,会有多少人喜欢?
楚庄王有位名声不好的父亲——楚穆王商臣,弑父篡位。他自己刚坐上楚王,就遭遇太傅、太师之乱;这次内乱平定后不久,楚国又遭遇了一场大饥荒,西南蛮族、百濮、戎人在庸国怂恿下,大举叛乱!
就在楚国危难之际,楚庄王却突然发威,联合秦人平定了这场叛乱,彻底消灭了庸国。至此后,楚庄王就开始了他的称霸东周之旅:八次讨伐郑国,让郑人臣服;向周王室问鼎,令周人胆寒;邲之战大败晋军,使晋人放弃了中原争霸;灭陈而又复陈,让诸侯投奔;臣服宋国,让楚国霸业达到顶点……。
邲之战结束之后,楚国大臣建议拿晋人尸体来建京观,楚庄王却极其清醒地拒绝了,并说出著名的“止戈为武”观点,为世人钦佩。这样能文能武的楚庄王,岂能不被人喜欢?
遗憾的是,楚庄王一生征战过甚,致使楚国国力消耗太多。所以,到了他儿子楚共王手里,楚国霸业就逐渐衰微,霸主之位很快又还给了晋人!
晋景公在位期间,是晋国最为艰难的时期之一。他刚继位不久,晋国就在邲之战中被楚人击败,失去了霸业。中原诸侯在楚庄王强大威慑力下,纷纷倒向楚国。而晋国内部矛盾重重,卿族强势崛起,严重威胁到公室地位。
然而,刚继位不久的晋景公却成功地力挽狂澜。
首先,在士伯劝谏下,赦免了败军之将荀林父;第二年,他又杀死了邲之战中公然违令的先縠,以震慑那些恃功自傲的卿族。在稳定了国内政局后,晋景公又听从伯宗建议,暂时放弃中原争霸,灭了赤狄潞氏国,攻占了天下之脊——上党盆地。九年过后,他才趁楚庄王去世,联合诸侯伐齐,在鞍战胜了齐顷公,正式重回争霸轨道。之后,他又听从巫臣建议,培养吴国成为楚国最为致命的敌人。
晋景公时期,晋国事实上失去了霸业。但正是晋景公的努力,让晋国在争霸斗争重新占据了优势。他死后六年,晋军就在鄢陵之战中打败了楚国,这其中大半的功劳应该归功于晋景公。
晋景公最为人诟病的一点是听信谗言,灭了赵氏之族。可事实上,以赵氏一族在邲之战中的表现来看,未必不是罪有应得。个人看来,晋景公最失误之处是误杀了预言他“不得食新麦”的桑田巫;结果,他上厕所时掉入粪坑被淹死成了一个历史笑话!
晋悼公是位天才,十四岁被晋人请回坐上了国君之位,却能让刚刚杀死晋厉公的权臣栾书服服帖帖。不但如此,回国后他一系列心思缜密的人事任命,让人甚至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只有十四岁。
回国后,晋悼公限制了栾氏与中行氏的坐大,重用了韩氏、知氏、士氏,重新启用了魏氏、赵氏,奠定了春秋中晚期晋国六卿轮流执政的基本格局。在他统治之下,晋国利用“三分四军、轮番伐郑”的战法,在没有与楚国展开一场正面大决战的情况下,就将楚国拖垮、成功地夺回了晋国失去良久的霸主地位。
晋悼公唯一的失策是没能处理好栾黡:虽然长期压制着他,但栾黡在晋国伐秦关键时刻的自行其是,让此战半途而废。即便如此,大军回到晋国后,晋悼公也没能惩罚栾黡,为日后栾盈之乱埋下了隐患。
任用栾黡的失误,也许是因为他寿命太短而造成——在他不到三十岁时就不幸去世,可谓是天妒英才了!如果他能再活几年,也许栾黡之害就不至于那么大了。
这么一位少年管理天才,喜欢他的人应该不少。
吴王阖闾与吴王夫差是父子,阖闾率领吴人差点灭了楚国,夫差率领吴人战胜了齐国,并成功称霸东周。
表面上看,夫差成就更大;毕竟他才是被王室承认的霸主。可是,当时人对阖闾的评价却要高过夫差。这是因为阖闾勤政好士、从谏如流,夫差却贪图享乐、刚愎自用。但阖闾虽然战胜了强大的楚国,但在郢都吴军“以班处宫”的丑恶行径,却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污点。阖闾当不上东周霸主,也算是合情合理。夫差虽然当上了霸主,但他亲近谄臣、逼死伍子胥的举止,让他的霸主之位并不持久。可以说,几乎在成为霸主的那一刻,夫差就已失去了霸业——就在黄池之会期间,越王勾践就在背后入侵吴国,并俘获了夫差的太子!
无论是为争位而阴谋杀死叔叔吴王僚的阖闾,还是杀伍子胥后为越国所灭的夫差,喜欢这他们的后人应该会相对较少吧?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天下闻名:在越国即将被吴国所灭之时,勾践在大夫范蠡陪同下,忍辱负重地为吴王夫差当了三年奴仆,这份忍耐力非常人所有。正因为他能忍受常人所无法忍受的耻辱,所以他才能成就常人所无法企及的事业:以百里之越而吞并了两千里的强吴,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然而,在成功之后,勾践的所作所为却令人心寒:逼死了忠心耿耿为越国服务多年的大夫文种,让“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良臣亡”这句话成为天下名言。
勾践的忍辱负重之心让人佩服,可这种能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的做法,却间接导致了越国在战国时代的衰亡。这样的勾践又会有多少人喜欢?
这么多位在春秋时代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没有一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成功之道,却也有其不足。那么谁才是最受欢迎的春秋霸主呢?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他自己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李政道是怎样成为科学大师的?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
[1]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2]
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4]2018年4月7日,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5]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6] 2016年获得“2015中华文化人物”荣誉。
[7]中文名
李政道
外文名
Tsung-Dao Lee
国籍
美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
人物关系
秦惠箬
妻子
秦惠箬
妻子
李中清
儿子
吴瑞
学生
吴大猷
老师
束星北
老师
人物经历
1926年李政道出生于上海。
1943年在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8〕学术活动
1943年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
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学。
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
195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
1950年-1951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年-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6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1年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196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年-198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70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
1986年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
1986年任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
朱镕基、温家宝同志接见李政道
1988年任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
1997年-2003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1990年成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人物轶事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出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帮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新增)的本科生从事科研帮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实乃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人物贡献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
李政道
1949年与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米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与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论。
1957年与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电荷共轭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动理论,对研究氦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等!是我国重要人员。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大爆炸呢?
宇宙大爆炸其实是个反复的过程,大爆炸源于大爆炸,宇宙模型使得能量不外溢,不消耗,最终回归一点。
今天带大家一同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关于宇宙的四维空间概念的理解,以及虫洞模型的形成与利用。通过这些概念得出大爆炸如何进行的。
一、关于维度的概念与形成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维度的概念。维度,在物理学和哲学的领域内,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零维是一个无限小的点,没有长度。一维是一条无限长的线,只有长度。二维是一个平面,是由长度和宽度(或部分曲线)组成面积。三维是二维加上高度组成体积。四维分为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四维,四维时间是指关于物体在时间线上的转移,四维空间,只指四个维度的空间。因为时间并不是物质,是不存在的,至是我们的感知而已,因为有变化才有时间概念。如果你被封存在一个完全隔绝没有变化的空间里,时间对你来说便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探讨四维时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探讨的是四维空间的概念。
二维圆形成
其实,关于维度的概念是我们人类在宇宙探索中逐渐发现的,从宇宙诞生开始就存在,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开始就生活在一个四维(或者更高维度)的空间里。通过我们科技的不断进步,才逐渐发现了更高的维度。比如航海技术以前,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二维的空间里,地面是无穷大的一个面,直到麦哲伦航海证实地球是圆的,我们才知道自己生活在三维空间里,但是我们都以为太阳月亮绕着地球转,这就是地心说。后来宇宙探测技术的兴起,原来是我们绕着太阳转的,这就是日心说。本以为这就是终结,伽利略等又发现,太阳系也是绕着某个点转的,这就是银河系的发现。所以,四维空间并不是不存在,一直都在,只是以我们现有的航天技术,还不足以去突破他。
但是人类对于维度的发现得出相对应的规律,就是要形成维度,点必须围绕中心某个点环绕才能形成更高的维度,这对我们认知四维空间有很大的帮助。
零维是一个无限小的点,要想形成一维,就需要无穷多个点排列,其实这在宇宙中就是光线。一维要形成二维,就需要形成一个面,可以是三角,也可以四边,任何无规律的面都行,但在宇宙中,因为引力的中心来自中心,唯有这些点距离中心等距才更稳定,所以,二维我们就只说圆面,那么就是无穷点围绕中心等距排列形成的面就是二维。二维要形成三维,就需要围绕点旋转。类比二维,宇宙中我们只说球体。
二维圆形成三维球
根据上面所说,更高维度的形成,必会围绕某个点进行旋转。就是低维度围绕某个点旋转从而形成的更高维度。那么,四维空间如此类比,就好理解了。
目前,我们对于宇宙的三维空间理解就是,宇宙是个无穷大的三维空间。但是,这种感知是真实的嘛,从我们地心说,日心说一直到银河系的发现来说,这种感知很不真实。因为我们相对于银河系,就相当于我们身体中的原子一样,原子根本感知不到人体长什么样,甚至连细胞长啥样都不知道。或许站在原子的角度看人,我们只知道,哦,人太懒了,都不动的。真的不动嘛,因为你在原子的角度,感觉不到震动,因为震动的最基本单位是分子,无数分子间相互碰撞才形成的震动。就像《蚁人》中说的,你会无限缩小,进入量子世界,这时候所有的物理定律对你都没用了,因为你除了光什么都感觉不到了。人类现在的航天技术,旅行者1号还未飞出太阳系,如何感知空间维度的变化?
二、关于四维空间的形成
那么,更高维度的空间虽然我们感觉不到,但他却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怎么理解四维空间呢?
根据维度形成原理,那么,四维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围绕某个点旋转形成的。这个点是什么呢?答案:引力源。
四维的形成
地球三维形成,主要是地心引力,让我们的地球是个球而不是个长方体;太阳系的形成也是太阳的引力,让行星围绕太阳转;银河系的形成,就是无数太阳系围绕中心黑洞旋转;那么宇宙四维空间,就是无数银河系的三维空间围绕某个点旋转,就是球状空间围绕某个点旋转形成我们现在的宇宙。就像是面包圈或者游泳圈一样。那么,为什么我们观测的还是一个无限大的三维宇宙,因为这个点的引力非常巨大,不然银河系不会围绕这个点转,引力大到让光也围绕它转。我们知道,普通黑洞就能让光无法逃逸,这种级别的引力足以让光围绕他它转,直至被吸进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无法观测到平行宇宙了。当然,这个中心我们也是无法观测到的,因为没有光线,是个非常巨大的黑洞。
我们知道,光传播的是物体的形态。我们能感受世界,主要还是光的漫反射,那么如果传到我们眼里的光是经过处理的,那么我们感知的世界就会是不同的样子。就比如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人们戴上VR眼镜就能从破败不堪的世界进入任何想要进入的世界,这就是光线欺骗了我们。那么因为光粒二象性,宇宙中的光线在传播中肯定会收到引力影响,导致传播到我们眼里的是进过引力加工的,让我们以为观测的是很远的地方。哈勃看到的只是传到它“眼睛”里的光线。但是在《头号玩家》中,人们知道自己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为什么,因为虽然光欺骗的他们,但是其他感觉并没有,比如触觉,触觉对周围环境的反馈与虚拟世界不同,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存在非真实时间,但是宇宙中可以吗,可以,但是至少对于我们人类目前的感知是不可能的了。
宇宙的四维模型
三、虫洞的概念和形成原理
宇宙是这样的,那么虫洞又是什么呢?
虫洞是个概念,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虫洞是1916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首次提出的概念,1930年由爱因斯坦及纳森·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的,认为透过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或者做时间旅行。
为什么逃逸地球很困难,为什么逃逸太阳系很困难。一来,人类很渺小,距离对我们来说太大,而来,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引力,吸引我们无法前进。不过地球和太阳的引力不算太大,人类还是可以逃离的,但是宇宙模型中的引力呢,光都无法逃逸,我们更无法逃逸,就算达到光速了,也只能是围绕它在“游泳圈”的空间里旋转。
但是肯定会存在某个线或者面,我们同时被自己宇宙吸引同时被其他宇宙吸引,引力中和等于0或者小于0。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运动轨迹可以不受宇宙中心引力影响,不做环绕运动,而走直线,那么,到圆的其他点的距离会大大缩短,实现空间的跳跃。就像我们飞往月球一样,在地球与月球之间某个点,引力中和,然后我们就可以拜托地球引力,飞向月球,被月球引力捕捉。这样,不仅在我们自己宇宙中实现最短距离运动,也可以跳出我们的宇宙,进入平行宇宙。虫洞就是这样形成的,它并不是一个洞,而是某个引力中和的点线面。之所以叫洞,就是为了好理解,就想洞一样能穿梭于不同宇宙。
但是,虫洞虽然能实现这种空间跳跃和进入其他宇宙,这里的空间距离对我们还是很大,并不是像电影里那样,进入这个区域就会像海洋洋流一样快速漂流,或者像时空穿梭机一样立马就能达到彼岸。什么时候我们能达到光速或许有这个可能,但是我们无法达到光速,因为光是只有能量没有质量的,我们能变成只有能量没有质量的吗,不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达到光速的原因。
虫洞的形成模型
四、关于宇宙膨胀
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宇宙在不断的碰撞,这是我们通过观测得出的结论,因为某些大部分恒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银河系在膨胀,因为银河系形成之初,各个恒星系的初始动能还在,环绕速度较大,银河系中心黑洞引力不足以让它们做等距环绕或者将它们拉回来。同理,宇宙也是这样,宇宙形成之初,大爆炸给与物质运动的动能还在,速度还是有点,宇宙中心引力不足以将他们拉回来,所以宇宙一直在膨胀。但是他们会一直膨胀下去吗,显然不会,因为引力拖拽,会让它们的膨胀速度越来越慢,直到速度为0,然后再被引力吸引,回归到宇宙形成之初,这就是接下来要讲的宇宙大爆炸的反复形成。
五、关于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目前是个理论,并没有被实际证实,关于宇宙有很多理论,都没法证实也没法否认,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当然,现在站在大爆炸这边的人民群众还是比较多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宇宙大爆炸如何形成又如何反反复复进行的。
前面提到宇宙中形成的光最终会被中心引力吸引过去,而光是速度最快也最可能逃逸出宇宙的,但是都被中心吸引过去,而且,光是物质能量的散失,只有能量没有质量的,所以,对于一个宇宙,爆炸之初的所有能量都没能逃逸出宇宙,还是保留在宇宙中或被中心引力吸引过去。所以,大爆炸能反反复复也不会有能量损失,也能给大爆炸提供能量。
前面提到,宇宙膨胀后会减速,直至被中心引力拉回来,最后,又会回归于一个点,所有物质,所有能量,跟它爆炸之初相比,没多少损耗,这又为它下次的爆炸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
宇宙中所有物质被中心吸引后,不断压缩,压力和热量不断增大。当压力和热量达到某个点的时候,就像黑洞或中子星一样,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然后在某个临界点,压力热量无穷大,最终不看重负而爆炸,就像恒星爆炸一样。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这个过程是反反复复进行的。当然,这种大爆炸会在某个宇宙单独进行,当所有宇宙像星系一样发生碰撞形成一个宇宙了,才会有全宇宙的大爆炸,然后又会形成很多宇宙。
以上就是关于宇宙的四维空间概念的理解,以及虫洞模型的形成与利用。通过这些概念得出大爆炸如何进行的。这就是得出了整个宇宙的运行模式。
(以上文字纯属安徽新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原创出品,需要引用或抄录发表请与原作者联系)
——陶继承 作于2018年09月02日
为什么说标准模型不是宇宙的全部?
标准模型是描述三大自然力和基本粒子的物理理论。
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公开确认:新发现的126 GeV基本粒子就是长久以来我们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至此我们已经探测到了有史以来粒子物理理论所预测的每一个粒子。
换句话说,除非我们现在发现标准模型中的“粒子”根本不是基本粒子,或者更严重一点,有证据表明我们对质量的起源和物质本质的理解存在还不知道的错误!否则我们目前建立的标准模型就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继续沿着这条路往下走!
但这绝不等同于说“标准模型就是一切”。恰恰相反,大量的观测结果清楚地表明,宇宙中存在比标准模型中的夸克、轻子和玻色子更多的粒子还没有被发现。我们的标准模型并不完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超越标准模型的五大物理线索吧!这五个问题也是目前没有解决的物理学前沿问题。
暗物质问题从结构形成到相互碰撞的星系团,从引力透镜到大爆炸核合成,从重子声波振荡到宇宙微波背景下的各向异性,很明显,正常物质(由标准模型粒子构成的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15%左右。缺失的物质根本就没有那些强或电磁相互作用,而且发现的中微子,它的质量还不足以解释大约1%的缺失物质。
然而,当我们观测引力对宇宙的影响时,这些暗物质不像标准模型中所有带电和中性粒子那样会与光子发生相互作用。
暗物质聚集的方式强烈地表明了它是一种超出标准模型的有质量粒子。它的性质究竟是什么,目前在物理学中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虽然现在是出现了很多候选者,但是没有一种粒子能凭借一己之力承担暗物质这个重任。
至少有一点我们相当确定,那就是在标准模型中所有的粒子都不是暗物质粒子!
巨大的中微子(跷跷板粒子)根据标准模型,粒子既可以是无质量,比如光子和胶子;也可以与希格斯场发生耦合来获得质量。耦合是有一定范围,所以我们得到了像电子一样轻的粒子,只有1GeV/c ²的0.05%(其中质子的质量是0.938GeV/c ²)和顶夸克一样重,然后是中微子。
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发现中微子的质量受到了限制(通过中微子振荡),中微子的质量非常低,但肯定不是零,这是为什么呢?目前一般的解释方法为“翘翘板机制”,这个机制通过引入额外的,非常重的粒子:惰性中微子(可能是标准模型粒子质量的十亿或一万亿倍),惰性中微子是标准模型的延伸;如果没有惰性中微子,中微子的微小质量(只有电子质量的十亿分之一)是完全无法解释的。无论跷跷板型粒子是否存在,或者是否有其他的解释,这种引入的巨大中微子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学的象征。
缺乏强CP对称破缺的问题C-对称破缺、P对称破缺和CP-对称破缺,C代表电荷共轭(意思是用反粒子替换所有的粒子,所有的反粒子用粒子替换),P代表奇偶性( 意思是取镜像,也就是左右彼此互换)。从理论上讲,如果对粒子施加对称和物理定律,并且所有物理现象保持不变,那么C和P是守恒的,或对称。如果你同时施加两种对称,并且所有物理现象还是保持不变,那么CP是守恒的,或对称。在自然界中,有这样一个对称性破缺的例子,在弱相互作用(由w和z玻色子介导的相互作用)中,存在违反CP对称的问题。
事实上,违反CP对称确实发生在弱相互作用中(并且已经在多个实验中得到了测量),同样地,标准模型中也没有禁止在强相互作用中发生违反CP对称现象。但是这个现象在强相互作用中观测到的和预期值相差甚远。
那么为什么宇宙早期的正物质会多于反物质呢?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还解决不了?原因就在于标准模型中缺乏违反强CP对称的粒子!现有的违反对称的粒子不足以解释正反物质的比例。
这说明标准模型中还缺乏像这样的粒子,这个粒子也有可能解决暗物质的问题!无论如何分析,标准模型都不能解释所观察到的强CP违反的缺乏,我们需要新的粒子,或者需要新的物理理论来解释它。
标准模型没有容纳广义相对论(引力没有被量化)标准模型没有将引力相互作用纳入其中。我们目前最好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在极大的引力场或极小的距离下表现的毫无意义;广义相对论创造的奇点表明物理学在那里将会崩溃。为了解释奇点里面发生了什么,我们就需要一个更完整的引力理论,或者说是量子引力理论。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建立量子引力的理论。弦理论是所有理论中最有可能的(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对策),但所有的可能性的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新粒子:一种无质量、自旋为2的引力子。
这可能是标准模型之外最难以捉摸的粒子,但有如果想量化引力,这种粒子一天不找到都不可能。
正反物质不对称在宇宙中,为什么物质比反物质多,这可能也涉及到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粒子,就像上文说的,缺乏违反强CP对称的粒子,或者存在破坏重子数守恒的相互作用。
总结现在,以上的问题很有可能是相互关联的,甚至可能只需要一两个新粒子或一些新的物理知识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这些新粒子和新物理知识将产生更多的理论来超越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之外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与暗能量有关的粒子,可能存在磁单极子、前子(组成夸克和轻子的较小粒子)。这一切的一切说明标准模型并不是宇宙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