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区域,美国中情局290名间谍在伊朗被一锅端?

2024-08-07 04:53:53 103阅读

绝密区域,美国中情局290名间谍在伊朗被一锅端?

伊朗抓到美国间谍了,确切的说应该是美国的代理人。当地时间19日,伊朗情报部长马哈茂德·阿拉维公开声称:伊朗已经“识别”并“摧毁”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大约290名特工在伊朗以及其他多个国家组成的间谍网络。他还补充称,伊朗情报机构经由复杂操作,锁定这一美国间谍网络,并逮捕了在伊朗重要部门从事间谍活动的几十人。他同时也指出,美国已经成立专门机构来弥补这次损失。

(马哈茂德·阿拉维 )

绝密区域,美国中情局290名间谍在伊朗被一锅端?

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关系自1979年以来就是敌对关系。美国无论是共和党政府还是民主党政府,基本都旨在对伊朗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监视。2003年伊朗总统哈塔米宣布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至此伊朗核问题正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其实美国情报机构早就已经掌握伊朗“核活动”的相关情报,只不过由于伊朗本身并不具备获得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级浓缩铀或钚的能力。所以并未以此向伊朗施压。由此可见美国对于伊朗所进行的渗透和监视。

(伊朗核武讽刺漫画)

“间谍攻防战”,本身就是一个你来我往的关系,有矛自然也就有盾。伊朗相关反间谍工作也直接没有停止。伊朗本身由于上个正教合一的国家,而且本身还十分封闭,自带保护层,加之美伊本身无外交关系,直接渗透几乎是不可能。所以在伊朗境内寻找代理人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在1979年以前伊朗毕竟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而且与美国交好。美国的影响力一直都没有在伊朗社会彻底消除,想找到一些代理人并不意见难事。包括前沙阿政权的余党、以及伊朗少数民族,都是理想的对象,甚至一些世俗派的知识分子、商人、政府高官也都有可能。

(CIA局长哈斯佩尔)

那么伊朗是怎么找出这些人的?

间谍情报工作,其实就是信息的收集和传递。由于间谍渗透其中,从源头上很难把控并找到线索。所以往往从信息的传输入手,现代已经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伊朗本身也是有互联网的,不过由于担心意识形态的渗透,所以伊朗的互联网管控十分严格。不是想上什么网站就上什么网站,而是政府允许上哪个网站才能上哪个网站。伊朗情报机构监控的重点,就放到了对这些以开放网站的信息传输监控上了。在2011年至2012年间他们成功运用谷歌找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为方便信息传输而设立的临时通讯网站,从而找到了通过这些网站传输数据的30名伊朗人,并确认他们为CIA特工。不但如此,伊朗还利用这些网站,试图招募CIA官员或代理人,使之成为“双面间谍”为自己所用。

(信息传输)

这次伊朗宣称破获的美国CIA情报网,可能与2013年叛逃至伊朗的美国前空军情报部门官员、国防承包商莫妮卡·威特有关。从2012年到2015年,在伊朗以及其他海外地区,威特曾与伊朗情报机构联络,密谋向伊朗提供有关美国国防事务的文件和信息,其目的则是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其本人曾经在中东地区工作,而且精通波斯语,是伊朗情报分析专家。美国检方已经起诉其叛国以及为伊朗搜集情报,而且起诉书还指控威特曾试图协助伊朗情报机构利用网络技术来识别、追踪和消灭美国情报人员。威特本人很可能就是被伊朗通过美国信息通讯网站策反的。

(莫妮卡·威特)

由于伊朗这次并未公布具体细节,无法证实其消息的真实性,所以这也可能是为了舆情宣传的需要。美国和相关国家对于这件事也并没有进行任何回应。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加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dnf无尽的永恒有什么用处?

1、进入卡勒指挥部所需材料:无尽的永恒40个,其他的容易获得我就不说了。

2、获得无尽的永恒的方法:时空之门以上的副本,王者难度获得,从大火灾到爱丽丝,地图分别是格兰之火,瘟疫之源,卡勒特初,暗黑圣战,绝密区域,昔日悲鸣,凛冬,谜之觉悟。

所有的每日任务必须要完成主线任务才能领取,其中大火灾有2个每日任务,其中一个是打怪获得的100个魔法阵的任务材料,一次就能完成,谜之觉悟因为我缺少金色,没法完成主线任务,(金色从分解魔法封印的装备获得)。

3、时空之门深渊的开启:78级就能领取时空之门的深渊任务。

4、1个透明换取1个盒子,盒子里面有2张挑战书,盒子有CD不能秒开。

5、无尽的永恒能交易

补充说明下:无尽的永恒确实是任务获得,地下城我还没有看到掉落过,每日任务只获得一个无尽的永恒。

中考试卷保密等级?

根据《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规定:国家教育全国统一考试在启用之前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为“绝密级国家秘密”;国家教育省级统一考试在启用之前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机密级国家秘密”; 国家教育地区(市)级统一考试在启用之前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为“秘密级国家秘密”

所以,中考属于市级,秘密级,高考、硕士入学考试,司法考试都属绝密级

蚊子基地是什么?

蚊子基地是中国军方在海南省昌江县境内的一个军用基地。1. 蚊子基地是由中国军方所建立的一个军用基地,其中军方秘密进行了不少实验和研究,比较神秘。2. 蚊子基地被中国政府定为绝密区域,外界对于此基地的信息有所限制,对于国防的秘密而言,蚊子基地也缺乏时间和人力的充裕。

莫斯科保卫战调回远东多少兵力?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从远东前后抽调了近60万兵力支援,这是莫斯科保卫战取胜的关键。

当时苏联在远东大约有119万正规军,都是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兵,打了诺门坎战役的军队。

从远东来到莫斯科的60万部队还有个特点,就是适应严寒地区的战斗,所以一来到寒冷的莫斯科就立即投入战斗,改变了战场上的态势。

斯大林在红场阅兵,一批批战士从阅兵场直接上战场,很多就是刚下火车的远东部队。

一、莫斯科保卫战的大致经过

1、大战前的开胃菜:斯摩棱斯克攻防战

对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进行攻击,必须拿下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城市。比如苏联,如果从北到南,拿下他们的圣彼得堡、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那么苏联的欧洲部分就被控制住了。

二战时德国攻打苏联,也是这样进攻的。“巴巴罗萨”计划兵分三路,朝着这三个城市进攻,北方集团军群的目标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打下斯摩棱斯克后,直捣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的目标是乌克兰、斯大林格勒,控制高加索地区。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三个方向同时突进,展开了闪电战,中央集团军群势如破竹撕开多道苏联防线,向莫斯科进发。1941年7月10日,博克元帅率领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与苏联的铁木辛哥元帅率领的苏联西方面军在斯摩棱斯克遭遇。

斯摩棱斯克如果丢掉,莫斯科就在德军眼前,所以,铁木辛哥元帅几乎是倾尽所有来打这一仗,他必须把博克挡在这里;而德国必须快速拿下斯摩棱斯克,不然,进攻势头受阻,打莫斯科更加困难。

艰苦的斯摩棱斯克攻防战打到9月10日才结束,双方都不满意战果。苏联红军在在这里中共损失了34·5万人,飞机、坦克、大炮损失无数,最后丢掉斯摩棱斯克,让莫斯科独自面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而德国没有尽快拿下斯摩棱斯克,北边的进攻在列宁格勒受阻,南边的进攻在基辅胶着,希特勒也是面临多种选择,但怎么选都难办,尽快结束在苏联的军事行动的目的看起来是难办了。

2、部队在红场接受检阅后,立即开赴战场

直到9月中旬,德军才有效控制斯摩棱斯克,对莫斯科进行“闪电战”是不行了。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在古德里安的指挥下行动很快,他们在9月初就打到莫斯科外围,而这时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在基辅的攻击受到顽强的抵抗,急缺装甲兵力。

眼见对莫斯科的进攻要晚一些,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南下支援南方集团军群,他想得很美:中央集团军群先在莫斯科外围消灭一些苏联红军有生力量;南边一鼓作气拿下基辅,控制住乌克兰,然后,集中南北兵力进攻莫斯科。

实际上,正是因为希特勒的算计,中央集团军群浪费了本来就很少的攻势,让苏联得到宝贵的准备时间。等到了十月中旬,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把莫斯科外围的苏联红军都打没了,莫斯科的防线也建立好了,而苏联的雨季也来了。汽车、坦克的行动再也没有开战初期那么机动快速。

莫斯科保卫战分两个阶段,前期都是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外围的防御战,12月后才是真正的保卫战,红军开始进攻。这种攻防战是残酷的,就是那士兵的性命在互博。苏联红军的预备队、补充兵员从各个方向源源不断地向莫斯科集中,远东的军队连人带装备,整建制开拔过来。扼守德军从各方向的进攻。

1941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德国军队在莫斯科城外进攻,双方士兵不断地倒下;为了提升国民及军队的士气,莫斯科城内的阅兵照常进行,斯大林在红场阅兵典礼上发表了著名演说,他说:全体苏维埃公民和军队都要不惜用尽每一滴鲜血来保卫苏维埃土地和村庄。

这一次阅兵意义重大,斯大林演讲的声音通过广播都能送到战场上,部队在红场接受检阅后,立即开赴战场,很多人没有回来,他们在受阅的时候就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经过红场了。德国的步兵师虽然不断地攻破红军防线,但他们自己的伤亡也高达三分之一。

苏联红军且战且退,最后兵力收缩到不大的防御圈内。城内的各种防御工事也构筑完毕,一道道防御,直至克里姆林宫的围墙;死守莫斯科的决心已经下定,城内居民组建成不同的“民兵师”,每一个街巷都将是激烈的战场。

3、朱可夫报告:反击作战已经准备好了。斯大林下令:反击!

莫斯科在11月就已经入冬,德军开始进行闪电战,对冬季的问题考虑是不足的,这让他们的进攻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在斯摩棱斯克进攻耽误了一个多月时间,也让他们不得不在寒冬中面对莫斯科坚固的防守。

而苏联在得知日本已经决定南下,不会在北边发动进攻,他们马上从远东和贝加尔军区调来大批部队。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军本来就是全年在寒冬中进行作战的部队,冬天对他们来说是常态,他们穿着棉衣、皮靴,戴着护耳冬帽,枪炮上都有保暖套、涂着防冻润滑油。

1941年11月29日,德军因为战线过长、减员过多、机动能力变弱,进攻已经没有太多的威胁;苏联红军的兵力在不断地运送过来,补给也通过结冰的湖面,从东北方向不断送来。

29日晚,前线总指挥朱可夫向斯大林报告:反击作战已经准备好了。斯大林连一秒时间都没有耽误,立即下令:反击。

苏联红军的反击不是一开始就猛烈进行,而是逐步把方向向外推进,所以,德军只是在不断丢失一些小的阵地。所以,到12月4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还在乐观地认为:苏联没有能力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反击行动。

温水煮青蛙似的小规模进攻都已经达到目的,12月5日,苏联红军开始了全面的反击,猛烈地炮火和各方向最强烈的进攻让德军懵了,他们前一天还以为苏联不会反攻呢。在红军的强烈打击下,德军不断后退。

12月6日晚,孤军前进的古德里安部队退回到原来的防线;12月9日罗加切沃回到红军手里;12月11日伊斯特拉解放;12月12日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解放了;12月15日克林也被攻克。

战场不断变化,希特勒急了,他在12月19日,免去了勃劳希契的陆军总司令职务,自己亲自兼任,发的第一道命令是:每一个人应站在其现在的位置上,打回去。当后方没有既设阵地时,绝对不许后退。

1942年1月7日,经过几次反复,苏联红军又夺回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宁地区,并牢牢控制了这里。实际上,这时候的德军已经对莫斯科没有了攻势。1月20,莫斯科保卫战结束。

4、德军“闪电战”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下命令是改变不了战场颓势的,前线指挥员也没有办法,即使厉害的古德里安也没办法,他和赫普纳都因擅自撤退而被免职。希特勒固执地认为,当年拿破仑兵败莫斯科,就是因为后退的原因,才导致一发不可收拾地惨败。所以他要求一步也不后退,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就这样一直打到1942年4月份,苏联红军锐利的进攻势头减少了,这是他们第一次大规模作战,也没有快速运动的兵力,能够打得机械化的德军兵团节节后退已经不错了。

在苏联红军攻势减弱的情况下,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得到了13个师的兵力增援,他们在莫斯科北翼实施了几个方向的反突击,逼得苏联西线部分区域撤回外线作战部队转入防御。

4月份以后,再也没有围绕莫斯科的大战役了,“莫斯科会战”这时候结束。在这次大会战中,苏联红军伤亡70万,德军伤亡50万。德军“闪电战”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二、苏联死守莫斯科的意图和提前的战术布置

莫斯科的意义太重大了,它是苏联的首都,如果丢掉,将极大打击苏联的军心士气。德军没有打进莫斯科城内核心区域,如果打进去,面对的将是斯大林格勒一样的局面:巷战。如果真的是那样,双方的伤亡将会更大。

当斯摩棱斯克失守的时候,莫斯科混乱了,大批的官员和百姓弃城远逃,城市交通系统瘫痪;1941年10月16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疏散苏联首都居民”的决议,加剧了大家的担心,一时间城市里的人都跑到城外,马路上人满为患;10月20日,德军完成了对莫斯科的合围,大家知道再跑也没有用了,撤离的浪潮才停了下来。

苏联红军做好了城内巷战的准备,每一个地方都有专门的战斗小组负责,他们将与保卫的地点共存亡;每一个制高点都有防空炮、每一个建筑及其周边都埋设了地雷和爆炸装置、每一个区域都有临时军火库,就连大教堂里都堆放了许多炸药。德军没有打进来,否则将是一场恶战,后来苏联红军撤除这些东西花费了很多时间。

而城内工事的构筑从76月份就开始了,男人们上了前线,干这些活的都是老人、妇女、小孩。到10月份,莫斯科就是个到处是火力点、遍地是地堡、战壕的城市。每个街区都被隔开,搞得后来人员活动都受到影响,居民得不到食品、淡水。

一个连人类活动都受限制的地方,坦克、汽车根本没法开进来。苏联人做好了在城市内拼命的准备。

三、德军失败的原因

德军最后在莫斯科失败了,他们打到了用望远镜可以看见大教堂圆顶的地方,然后再也没有办法前进一步,克里姆林宫的围墙永远没有看到。德军失败的原因有三点:

1、斯摩棱斯克战役挡住了他们快速推进的势头,让苏联得到时间布置城内防御;而城市内防御布置好以后,更加坚定了总司令部坚守的决心;而希特勒又调开快速推进的坦克部队到基辅,让博克在莫斯科城外只能和苏联红军打阵地消耗战。

2、天气是个不可或缺的原因。德军只是简单做了过冬准备,没有苏联红军准备得充分;尤其西伯利亚部队和远东部队的到来,更加凸显德军的不利地位。德军的补给线太长,而空军有没有绝对优势,让空运补给成为问题;苏联把军工厂撤走了,红军弹药供给不及时,德军的补给也不够,这让苏联的劣势成为均势。

3、兵员补充方面,苏联红军是占绝对优势的。战场上的消耗很大,红军伤亡不断,德军也是一样。但苏联红军的兵员不断得到补充,而德军是没有办法的,他们只能不断从别的方向抽调有限的兵力支援,所以,越到后来越累。

四、苏联从远东调回来的兵力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从远东调来的兵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德军开始的进攻势如破竹,打得西线红军成建制崩溃。稳住阵脚以后,苏联不得不投入预备兵力、民兵、学生,这样的兵力和强悍的德军没法打的。

铁木辛哥元帅指挥的西方面军就有很多预备兵力,在抱着必死的决心之下,他们在人数占优势的情况下,只坚持了一个多月就溃退了,还有45万人被俘,让斯大林非常失望。

在确信日本不会从东边发起进攻之后,斯大林毫不犹豫地调回了远东和西伯利亚的部队。这些都是习惯在寒带作战的精锐部队,他们的装备都是适合冬天作战的。所以,部队到来后,莫斯科城外的攻防战面貌马上改观,德军伤亡人数逐日增加。

苏军从远东抽调兵力到莫斯科的行动,是在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主要抽调外贝加尔军区和远东方面军两个方向的部队。

远东方面军抽调的兵力是:步兵第3师、步兵第12师、步兵第21师、步兵第22师、步兵第32师、步兵第34师、步兵第35师、步兵第39师、步兵第40师、步兵第59师、步兵第66师、步兵第78师、步兵第79师、步兵第92师、步兵第105师、山地步兵第101师、骑兵第8师、摩托化步兵第69师、坦克第59师、机械化第30军、坦克第112师。

以上这些是在苏联二战资料汇编里能找到的,预备队兵力和与其他军区混编兵力不计在内。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