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皇女的赏赐,有哪些说到心坎的句子心情说说?

2024-08-18 04:30:38 89阅读

dnf皇女的赏赐,有哪些说到心坎的句子心情说说?

20岁前的人生是父母给的,20岁后的人生是自己给的。别把自己的窘境迁怒于别人,我们唯一可以抱怨的,是不够努力的自己。当理由找得越来越无懈可击,成功就离你越来越远了。失败没有借口,担当才是成功的前提。

不属于我的雨伞,我宁愿淋雨走路;不属于我的心,我不会挽留,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会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dnf皇女的赏赐,有哪些说到心坎的句子心情说说?

不在妄加羡慕别人的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也有自己精彩的部分。千回百转,幸福原来一直在自己手里,活着,物质基础与精神食粮都很重要。凡尘俗世,凡夫俗子,实现梦想,不在一朝一夕,努力了,就算失败,也无怨无悔。其实,享受追梦的过程,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

总是感慨时间的无情,却没有发现自己的无义;总是抱怨时间的不公,却没有发现自己的懦弱;总是无视时间的存在却也没有发现自己的位置。

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孤单时,仍要守护你心中思念那时候,未来遥远而沒有形状,梦想还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我常常一个人,走很长的路,在起风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一片落叶。

抱最大希望,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持最好心态。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成事实的。太阳总是新的,每天都是美好的日子。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不要轻易许下承诺。做不到的承诺,比没许下更可恶。学会笑对生活,让生活照亮自己的人生。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却没有几件可以如意,但是活着就是为了经历,经历那些不顺心的、不开心的,这样到了真正快乐的时候就会学会珍惜,珍惜着一切,珍惜现在拥有的,珍惜所有值得的。

人生本来就没有相欠,别人对你付出,是因为别人喜欢,你对别人付出,是因为自己甘愿。情出自愿,事过无悔。

不要抱怨生命中的每一天,美好的日子带给你快乐,倒霉的日子带给你经验,最糟糕的日子带给你教训。

你若将过去抱的太紧,怎么能腾出手来拥抱现在?不敲几下,你不可能知道一个人或一个西瓜的好坏。诚信总会给你带来成功,但可能是下一站。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拥有一颗坦然平静的心都是必要的,走过绝望,人也就战胜了自己,即使不能走向成功,起码可以让自己的人生走向成熟!

一路走来,我不优秀,但我善良不虚伪。我有话直来直去,做事坦坦荡荡。很多事我都能看明白。只是不想说而已,有时糊涂一些更快乐。

我认真做人努力工作,为的就是有一天当站在我爱的人身边,不管他富甲一方还是一无所有,我都可以张开手坦然拥抱他。他富有我不用觉得自己高攀,他贫穷我们也不至于落魄。这就是女人去努力的意义!没有公主命那就必须有一颗女皇的心。

机遇总是有的,如果把握不住,不要怨天忧人,原因只是自己不够优秀;不要把时间当垃圾处理,唯有珍惜光阴,才能提升生命的质量。

再美好的回忆也只是昨天。一段缘尽了,再多的挽留也只是强求。人活一世,珍惜自己拥有的,在人生中,许多的成败与得失,并不是我们都能预料到的,很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们都能够承担得起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其实得到的也是一种快乐!

人生就如那一树梅花,需要一路修修剪剪,开开落落,才更加尽善尽美。在清朗的月光下,不必山重水复的去追寻什么,那朵梅花,已离了枝头,幽淡的暗香弥漫了整个天空。

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即使抚平,也恢复不了原样了!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我是胖胖,感恩生活,分享快乐!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用心结交每一位朋友,谢谢阅读,认同请转发和点赞。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

一句“皇上,你害的世兰好苦”,顿时就把绝大多数读者拉回到了《甄嬛传》中年妃最后的凄惨下场。一心一意陪伴雍正皇帝这么多年,没想到一直难有身孕的原因竟然是雍正皇帝的主观意愿,因为兄长年羹尧权势野心太大,如果再让年世兰怀了龙种,那么兄妹二人在朝内朝外联起手来,恐怕雍正王朝到最后真的可能遭遇外戚专权摄政,雍正绝不可能给年羹尧机会。

可从年世兰的系列表现来看,尤其是在得知自己多年以来未有身孕的那一刻,雍正的行为真的是让年世兰有些寒心,年世兰对雍正确确实实是有真心实意的。谁曾想,和自己同枕共眠的雍正,却在心底里对自己充满了提防。说年世兰最后是含冤而死,其实半点都不过分。因为年世兰对雍正是真爱,就算年羹尧独大一方,年世兰也不会用龙种帮衬着他为非作歹。

(一)年妃:雍正最宠最爱的独家一份

在真实的历史上,年妃是雍正帝生前最疼爱的妃子,甚至在年妃离世之前的最后时刻,雍正晋升年妃为皇贵妃,以为其“冲喜”达到恢复身体的目的,可最终年妃还是没能挨得过命运对她的百般折磨。真实历史上并没有剧情当中演绎的那样狗血,甄嬛传中的年世兰终其一生都没能给雍正皇帝产下个一儿半女,这并不是年世兰个人的身体原因,而是雍正“欢宜香”的作用。

事实上,年妃不但是雍正帝最宠爱的妃子,更给雍正帝前前后后共生育了四个孩子,三位皇子,一位皇女。当初雍正帝还是雍亲王的时候,年妃就已经被康熙皇帝指派给皇四子胤禛,成为了雍正的侧福晋。按照各种清史记载,年妃当初嫁给胤禛的时候,二人年龄应该相仿;不仅如此,年妃是那种从不主动干政摄政之人,在雍亲王府中和府内上下所有人相处得当。

出生于汉军镶黄旗的她,在嫁到雍亲王府之后,一举一动都很恪守妇道,对外宽容大方,对内贤惠待人,深得雍正喜爱。之所以能够为雍正先后共生下四个孩子,其实和雍正对她的宠爱有着极大的关系。雍正即位的那一年,年妃直接被晋封为贵妃,可见雍正待她一直都很宠爱。雍正未即位之前,就已经和年妃的哥哥年羹尧相处不错,不过这也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雍正即位那年,年羹尧在雍正的庇护和宠幸之下,一时之间变成了雍正登基前期满朝上下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可以这样说,在所有人当中,除了年妃,雍正帝最为信任和宠幸的人就要当属年羹尧了,对年羹尧的宠幸程度,已经到达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雍正皇帝不可能不明白“恃宠而骄”这个道理,可年羹尧本心未坏之前,确实是雍正即位和统治的一把好手。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后宫内有年妃、朝廷里有年羹尧,再加上年家在前朝的地位,综合所有因素,刹那间便把年家所有人都推到了风生水起的位置,与此同时,也是风口浪尖、水涨船高这样无以复加的位置。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年妃感到有些不对。其实当时雍正对年家的恩赐在他自己看来并不过分,因为他也是因功封赏。最让雍正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让雍正力排众议、破坏过很多前朝规矩的得力臣子,竟然铸下大错。

果不其然,没出年妃意料之中,年羹尧点燃了烧死自己的第一把火。可尽管年羹尧已经铸下大错,雍正还是选择看在年妃的面子上,没有在剥官削职之后就立马把他火并,而是在年妃薨后一月,才将年羹尧处以极刑。不仅如此,虽然年羹尧犯下大错连累全家,可雍正同样看在年妃面上,重新起用了年妃长兄年希尧。年妃薨后,雍正追赠她为敦肃皇贵妃。

(二)因为喜欢,所以合葬

年妃的过早而衰,其实直接原因就要归结在年羹尧身上,年羹尧犯错、年家被连累是在雍正三年。早在雍正元年之际,年妃就因为生育难产问题,而导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听到雍正对年家全族人的处分消息时,年妃的身体更是备受摧残,以至于终于到达难以挽回的地步。难产导致身体虚弱,兄长年羹尧失势和拖累年家人导致精神打击,身心俱疲的年妃,终于在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薨。

上面我们提到,年妃在去世之前,雍正已经破例晋封她为皇贵妃,汉人女子在雍正之前还没有过这样的高殊荣,反正我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在雍正心底,对年妃的宠爱真的是万千花丛中的独一份。比起皇后乌拉那拉氏,雍正对年妃的受宠程度简直太深。年妃薨后,雍正更是破例将其葬在了清西陵泰陵,也就是自己日后的归穴之处。

雍正之所以选择死后和年妃合葬,其实还是源自于对年妃的怀念和喜爱。清西陵泰陵之中,对清朝历史有些了解的读者朋友们可能都知道,泰陵是雍正皇帝的陵墓,陵墓当中一共有两位女子,一位就是皇后乌拉那拉氏,另一位就是敦肃皇贵妃年妃。而在风靡大江南北的《甄嬛传》里,雍正并没有选择和年世兰合葬,而剧里年世兰的原型看似就是历史上的年妃,其实年世兰这一人物的演绎已经超乎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原型了。

(三)百年以来,清西陵泰陵为何从未被盗

相较于整个清西陵而言,清东陵的命运可就相当悲惨了,不仅被歹人所盗,而且前前后后一共被盗数次,清东陵内所有的珍贵文物遗产,几乎在数次的盗窃之后,早已经被洗劫一空。而在清东陵的盗墓案当中,最为震惊古今内外的事件就要当属东陵大盗孙殿英,“清东陵盗宝”指的就是北洋军阀孙殿英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洗劫一空,别人是三两成群,孙殿英则是直接率领三万军队。

清西陵共有五座陵墓,也不是从未被盗窃过,除了光绪皇帝的崇陵不幸被盗墓贼洗劫过,其余几位皇帝的陵墓和泰东陵都毫发无损。关于雍正帝所在的泰陵,在后来专家对此进行文物勘查时,也向公众证明过:雍正帝的泰陵确实没有被盗窃过,有些盗墓贼尝试过,但都没有成功。不过在我看来,盗墓贼之所以不下大力气来挖掘泰陵,主要是帝王陵寝工程太大,没有孙殿英的炮兵给“做个表率”,三两成群的小盗墓贼,基本是很难蚍蜉撼大树、螳臂来挡车的。

除此之外,雍正帝是清朝皇帝当中最为清贫廉政的一位皇帝,没有乾隆和慈禧的大操大办、挥霍无度。在现存有关史料记载当中,泰陵的陪葬品数量远远不及乾隆和慈禧,更没有像慈禧太后,民间流传着“八大马车,金银珠宝”的传言来强有力地诱惑着那些虎视眈眈的盗墓贼。不过我还是认为,雍正的泰陵之所以没有被盗,和其地处偏僻、工程坚实有着根本关联。

相比较冰与火之歌与三国演义或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完全不能与前两者相比较,令狐冲有主角光环护体,走哪都被人爱戴,有各种奇遇帮助其成长,只能说笑傲江湖是一部令狐冲的成长史,其中的权谋少之又少,甚至是被动获得,实在无甚可讲,仅做娱乐休闲节目就好了。

其他两部相比较,《三国演义》的内容感觉对权利的权衡要大于人性的表达,而且我们的三国里面,对于家族内部关系的描述几乎没有,关于个人的成长史完全忽略家庭部分的影响,几乎每个出场的人物都是出尘脱俗的直接参与权力的分配。

想想曹操的出道,刘关张一认识就已经40岁上下了,孙权一出场就是继任哥哥的位置,都是已经长大成人的成品了,胸中丘壑蜿蜒辗转,各种手段烂熟于心,他们说的话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绕来绕去,以表演为主,很符合我们的国情。

而《权力的游戏》重点是每个人在原始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及其成长史,像乔大帝被瑟曦一手教导:他是国王,说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对。比如兰尼斯特一家复杂的关系,姐弟乱伦并且生下三个孩子,给国王戴绿帽,侏儒缇利昂被父亲和姐姐厌弃,珊莎的小公主小王后之梦的破灭,二丫的血泪成长史…

似乎《权利的游戏》讲的故事更加贴近人性,对于权利的交替也更加贴近故事细节,看起来更加细腻,让人更容易记住每个人物都心路历程。

唐中宗为何要把老太婆赐给宰相窦怀贞为妻?

窦怀贞可不是一般人,老爹窦德玄,唐高宗李治的左丞相,死后追赠光禄大夫、幽州都督,窦怀贞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年轻时候的窦怀贞也没有辱没祖宗的名声,在担任清河县令期间,励精图治,政绩斐然,以清廉干练著称,再加上老爹威名的加持,都督、长史,一路升迁到御使大夫,从一个地方小吏,进入中央决策层了。

到了朝廷,窦怀贞才发现水太深了、大官大多了,老爹去世了没人罩着自己,官二代也不好使,光凭自己埋头苦干根本没有出头之日,必须站好队、抱条腿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渐渐的,他的三观彻底改变了。

抱谁的大腿好呢?当然是最有权势的那条腿,当今皇上中宗李显,不行,朝廷真正的当家人是韦皇后,这个女人专权弄政,外有武三思的协助,内有李显的宠幸,颇有武则天的风范,说不定会成为第二个女皇。

主意打定,窦怀贞便对韦皇后各种谄媚,阿谀奉承,为了避韦皇后死去的老爹韦玄贞的名讳,自己改名叫做窦从一,不但如此,对韦皇后身边的太监也是敬若神明,高标准接待,其他的监察御史弹劾太监,窦怀贞就会赶忙拦下来,为了上位简直是毫无节操可言。

窦怀贞的这些丑事成为了大臣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窦怀贞毫不介意,这事儿就连中宗李显都知道了,总想找机会戏弄他一下。

景龙二年除夕,中宗李显心情大好,设宴招待文武大臣,觥筹交错,气氛欢快,李显有点喝高了,就打算逗一逗窦怀贞,听说你丧偶多年,朕十分挂念,终于觅到一个佳人,赐给你当夫人吧,能得到皇上的赐婚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说明皇上不拿你当外人了,窦怀贞赶紧磕头谢恩。

很快,太监宫女把一个身着婚衣的新娘子领出来,坐在窦怀贞面前,却用扇子遮着面容,李显让窦怀贞朗诵完《却扇诗》后,便下令女子拿掉扇子,大家一看,原来是韦皇后的乳母王氏,已经六十岁了(窦怀贞才42岁),大臣们哄堂大笑,窦怀贞开始一脸惊愕,但是很快就跪下谢恩,中宗册封王氏为莒国夫人,赐予窦怀贞为妻。

原文在《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中是这样描述的:酒酣,上谓御史大夫窦怀贞曰:“闻卿久无伉俪,朕每忧之。今夕岁除,为卿成礼。”从一但唯唯拜谢。俄而内侍引烛笼、步障、金缕罗扇自西廊而上,扇后有人衣礼衣,花钗,令与从一对坐...徐视之,乃皇后老乳母王氏,本蛮婢也。上与侍臣大笑。诏封莒国夫人,嫁为从一妻。

窦怀贞不愧为马屁届的天才,他把王氏像老娘一样伺候着,民间俗称乳母的丈夫为“阿赩”,窦怀贞就在给皇上的奏折中落款“翊圣皇后阿赩”,大臣们私下称窦怀贞为“国赩”,但是,窦怀贞这一招却正中韦皇后下怀,很快登上了宰相宝座。

屁股还没有捂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李裹儿就把中宗李显给毒死了,韦皇后做好了摄政的准备,结果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先下手为强,发动唐隆之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族人,扶持李旦登基,为唐睿宗。

窦怀贞一看情形不对,这风向转得太快,来不及反应,整个朝廷都知道自己和韦皇后的关系,如何才能和韦皇后进行彻底切割呢?

窦怀贞这时候才让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墙头草随风倒。他跑回家立即把妻子王氏一剑杀了,然后割下脑袋就去见李旦,边哭边诉说这是中宗李显和韦皇后的主意,自己作为臣子只能接着,顺便还揭露了韦皇后的许多罪行。

这态度转的太快,连李旦都适应不过来,你窦怀贞也不是什么好人,别当宰相了,去濠州当司马吧。

虽然被贬到濠州,但窦怀贞脑筋转得快,知道李旦也是一个软耳朵,便隔天差五的上个奏章,为李旦歌功颂德并顺便问问安,果然让他猜中了,李旦很快就把他召回朝里。

这次他改投门庭,主动投入太平公主的门下,竭尽所能的奉承,每次退朝都到公主府请安,不久又官复原职,重新当上了宰相。

不久,李旦修建宫殿,大臣们都劝阻,只有窦怀贞极力赞成,还把这活主动揽下来,天天现场检查督导,他堂弟都看不下去了,“你身为宰相,不辅佐皇上干大事,天天当监工算什么”,窦怀贞毫不在乎,太平公主这条腿他是抱定了。

太平公主可不是省油的灯,武则天都认为所有子女中只有太平公主的长相、性格像自己,常常和她商议朝政,太平公主也颇有她妈武则天的风范和手段,当年诛杀二张(张宗昌、张易之)、韦皇后、安乐公主、拥李旦上位,太平公众都是背后主事人,屡立大功,权倾一时,重大事项李旦都会问“这事儿和太平公主商量过了吗?”,朝中百官自宰相以下的升降全凭太平公主一句话,太平公主牢牢的控制着李旦。

窦怀贞以为自己这次终于选对了主子,紧紧抱住太平公主的大腿,与之结为朋党,可惜,太平公主可惜时运不济,遇到了李旦和李隆基。

李旦虽然耳根子软,但是还能分清亲疏远近,主动禅位给李隆基,舒舒服服当太上皇去了,打了太平公主一个措手不及。

李隆基主动出击,一举摧毁了太平公主的朋党,窦怀贞匆忙逃出城,一不小心掉进城壕,寻思,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自己又能逃到哪里去呢?万念俱灰,在壕沟里就上吊自杀了!

李隆基派人把他的脑袋砍下来,挂到城门外示众,气愤难平的李隆基认为这种人太无耻,简直辱没了自己的祖宗,不配为左丞相窦德玄的后人,就给他改了一个姓,叫做“毒”姓,让他的后代都沿用这个姓氏。

这个姓,叫起来、听起来都够吓人的,谁愿意和“毒先生”、“毒太太”打交道呢?这个姓的人就算再古道热肠,也让陌生人心生畏惧,可见唐玄宗李隆基对他该有多恨!

从窦怀贞这个人,我们可以看出选对路、抱对腿真的非常重要,但是,如果窦怀贞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坚守自己的原则,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算不能升官发财,一家子和和美美,吃穿不愁应该不成问题,总不至于身败名裂,成为千古的笑料吧!

从这个人,这些事上,我们很多人应该可以悟出一点什么道理?

欢迎关注、评论、转发,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竟能在短短5年内连升三级?

慈禧太后17岁入宫,19岁晋为嫔,21岁封妃,22岁成为贵妃,五年之内连升三级,这个速度对于后宫女人来说简直是坐了火箭啊。那么,慈禧太后是凭借什么实现的职场的飞速升职呢?美貌?聪明?野心?还是兼而有之?

自然,慈禧太后有颜值、有头脑也有野心,但这并不是慈禧太后升职的最主要原因,颜值、头脑和野心对于后宫中的女人来说都是好东西,但未必真的有用,就看古代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吧,她有颜值、有头脑、有野心,比慈禧太后厉害多了。

但还不是在李世民的后宫做了十二年的才人?断送了青春不说,李世民死了,她还要被送到感业寺青灯古佛一生,要不是在李世民病重之际,武则天冒险和太子李治有了一段情,她那一生就完了。

所以颜值、头脑、野心等的东西,未必就是一个后宫女人升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颜值这种东西,所谓色衰而爱弛,后宫女人最不缺的就是貌美的妃子。当然,有这些东西,可能会帮助一个女子在后宫站住脚,但无法保证一个女人能在后宫连升三级,慈禧太后也不例外,不过头脑确实是加分项。

其实,我们如果看看咸丰帝的后宫,就会知道,慈禧太后升职的速度还真不是最快的,1852年二月,与17岁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同时进宫的还有好几个,比如著名的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等都是同一时期进宫的。

我们来看三人的晋升,最快的当属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实际上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她进宫的时候只有15岁,而二月进宫之后,四月晋为贞嫔;五月成为贞贵妃;六月被诏立为皇后,十月行皇后的册立礼。这个速度是不是比慈禧太后快了十余倍?

钮祜禄氏也是咸丰帝真正意义上的皇后,在钮祜禄氏之前,咸丰帝的原配是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只不过萨克达氏素来体弱,自1848年与还是皇子的奕詝成婚后基本就开始了她缠绵病榻的日子,然后于1849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红颜早逝。

结果1850年的正月十四日,奕詝就成为皇太子,然后正月二十六日就继位成为大清皇帝,即咸丰帝。咸丰帝继位之后,将萨克达氏追封为皇后,所以,萨克达氏只是死后追封的皇后,并没有真的做皇后,倒是咸丰二年进宫的钮祜禄氏进宫之后火速晋升为皇后,钮祜禄氏的晋升速度在整个大清是排在了第一位的。

说完了慈安太后再说说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他他拉氏的晋升路线和叶赫那拉氏有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在1852年二月进宫,同日被封为贵人,叶赫那拉氏被封为兰贵人,而他他拉氏为丽贵人(丽这个字有容颜绝丽之意);到了1854年,兰贵人晋为懿嫔,而丽贵人晋为丽嫔。

再到1855年,丽嫔生下咸丰帝的第一个孩子,即皇长女荣安固伦公主,然后晋封为丽妃,第二年,也就是1856年,懿嫔生下皇长子载淳,晋封为懿妃。

从以上来看,慈禧太后和庄静皇贵妃在咸丰帝的后宫是平分秋色的,甚至庄静皇贵妃比慈禧太后封妃的时间还要早,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她生下了咸丰帝的第一个孩子,即便是一个公主,也还是实现了从贵人到嫔到妃的连升。而慈禧太后这个生下皇长子的妃子也有同样的待遇。

只不过,庄静皇贵妃在咸丰帝时期止步于丽妃,而慈禧太后又在1857年又晋封为懿贵妃,成为地位仅次于钮祜禄氏的存在。

咸丰帝后宫中最尊贵的三个女人,其晋升速度都很快,慈安太后能在短短半年之内经由选秀入宫被选为皇后,自然和她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很可能,她进宫为后是已经定下来的事情,所以才能有如此迅速的晋升。

当然慈安太后必然也是一位相当聪明又温柔贤惠的女子,要不然不可能在无子的情况下还能坐稳皇后之位,要知道后宫有慈禧这样的狠角色,而慈安居然一直为后,足见她的聪慧。

至于庄静皇贵妃,在咸丰帝后宫的晋升虽然次于慈禧,但她的受宠程度应当和慈禧不相上下,仅仅生个女儿,就能在怀孕的时候封嫔,然后生下来直接封妃。这个即便是慈禧也甘拜下风。要知道慈禧封嫔比庄静皇贵妃还要早,但她怀孕的时候并没有再次晋封,只是生怎么玩淳之后晋为妃。

从这里来说,庄静皇贵妃和慈禧在咸丰帝心中的地位确实不相上下,很可能庄静皇贵妃更受宠。而庄静皇贵妃依仗的很可能就是美貌和聪慧。

那么我们再来看慈禧太后五年之内的三级跳,颜值或许是一个原因,但绝不是主要原因,头脑和野心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个头脑并非是后宫中存活的头脑,而是政治头脑,这同样表现了她的野心,对政治感兴趣并敢在皇帝面前显露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女子一般都是很有野心的。武则天是这样,慈禧也是如此。

一个妃子,有头脑又有野心是很多皇帝都忌讳的,但如果遇到病弱的皇帝,就另当别论了,比如李治,再比如咸丰帝,咸丰帝体弱多病,当他和慈禧相处中发现了慈禧工于书法以及在政治上的聪慧之后,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慈禧代笔批阅奏章,还允许慈禧表达自己的观点。

也正是因为如此,慈禧的晋升速度非常快。再加上他生下的是儿子,母以子贵,即便慈禧最初生怎么玩淳之后和庄静皇贵妃一样封妃,但后期还是表现出了不同,所以庄静皇贵妃并未继续晋升,而慈禧晋为贵妃。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可能,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就去世了,倘若他活的久一些,慈安太后在咸丰帝时期是否能一直做皇后还真不一定,很可能时间长了,慈安太后就成了王皇后,而慈禧太后就是武则天。

李治时期,王皇后出生高贵,母仪天下,是个合格的皇后,但因为无子最终还是被有子且极为聪慧、狠辣又有野心的武则天取而代之,咸丰帝要是和李治一样虽多病但活到了五十多岁,慈安太后还真的可能就和王皇后一样被慈禧太后挤走。

这并不是说慈安太后不聪慧,实际上从她做了咸丰帝近十年的皇后一直到咸丰帝去世为止,就可以看出来,无子的慈安太后头脑是相当聪明的,只不过她没有野心,没有慈禧太后那种政治上的野心。两人的区别从后期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就可以看出来。

慈禧的头脑、野心和儿子让她从病弱的咸丰帝的后宫脱颖而出,最终成长为大清王朝话语权最大的慈禧太后。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