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雷霆塔无限榴弹怎么卡,M4谢尔曼和T?
cf雷霆塔无限榴弹怎么卡,M4谢尔曼和T?
M4A1谢尔曼坦克绘图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提到二战期间的坦克,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己的看法和喜好,坦克自第一次世界大战问世之后,就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陆地战场上大放异彩。要说二战期间著名的坦克,那实在是太多了,德国的虎式、黑豹,苏联的KV系列重型坦克、T-34还有美国的M4谢尔曼等等。德国一边暂且不提,在盟军这边,装甲力量的中坚无疑就是苏联的T-34中型坦克和美国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了,这两者分别是苏联和美国产量最大的坦克,在二战期间T-34各型生产了67000余辆,M4谢尔曼各型生产了49000余辆。
装备76.2毫米坦克的T-34/76
既然同是中型坦克,又同样有着惊人的产量,两者就难免被拿来一起比较。在进行比较之前呢,需要先说明一个问题,由于T-34和M4谢尔曼坦克的产量都非常大,所以两者都有非常多的型号,不同型号之间的性能差异也比较明显,所以要进行对比的话也要选择合适的型号进行对比,不然的话拿一个前期型号的M4A1和T-34/85来比的话实在是有些欺负人。总的来讲,T-34可以粗略地分为装备76.2毫米炮的T-34/76和装备85毫米炮的T-34/85,M4谢尔曼则可粗略地分为装备75毫米炮的和装备76毫米炮的两个版本。
盟军坦克的大敌,德国虎式重型坦克
可能就感觉上来说,M4谢尔曼给我们留下的是皮薄馅大,面对德军的虎式坦克就只能靠数量去填的影响,而T-34则要威风凛凛一些,虽然总体性能上可能不及德军的虎式、黑豹,但依然可以顽强地与之缠斗。这样一来就感觉T-34要比M4谢尔曼更厉害一些,这也符合苏联装甲力量强于美军装甲力量的认知,这是我在想到T-34和M4谢尔曼时的第一反应,不知道各位是不是和我一样。不过事实是否真的和这印象中的相一致呢?
装备76毫米炮的M4A3谢尔曼
首先先来看看装备F-34 76.2毫米L/42.5坦克炮的T-34/76和装备M3型75毫米L:40坦克炮的M4A2谢尔曼的表现,之所以这么清楚地写出两者装备的坦克炮的型号,就是为了首先对比双方的火力,评价坦克的优劣一般来讲就是看火力、防护和机动性三大方面,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环境来说,个人认为火力的重要性要略高于防护和机动,毕竟火力不足无法击穿敌方坦克的话防护再好,跑的再快也白搭,英国的丘吉尔坦克够硬吧,无奈只装备一门牙签炮,苏联的BT系列坦克跑的够快吧,最后还不是被打的七七八八。苏联T-34/76使用的F-34 76.2毫米坦克炮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73毫米厚的垂直钢板,而美国的M3型75毫米炮则可以在914米(1000英尺)距离上击穿60毫米/30°的钢板。虽然两者测试的标准略有区别,不过依然可以得出M3型75毫米炮的穿甲能力要略强于F-34 76.2毫米炮的结论。除此之外,美国毕竟是美国,还给M4谢尔曼配备了不少高科技的玩意儿,比如电动炮塔转向装置,使谢尔曼的炮塔转向速度是二战中最快的,转动一周仅需要10s,还装备有火炮垂直稳定仪,使得谢尔曼具有一定的行进间射击能力,这些设备在以“糙”而闻名的苏联坦克上可看不到,而这些设备有利于M4发扬其火力,所以在火力这一项上T-34/76不如装备75毫米炮的M4A2。
电影《狂怒》中出现的谢尔曼坦克,从近至远分别为M4A2、M4A1和M4A3
再说机动性和防护能力,T-34/76装备一台5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最大速度45千米/小时,而早期的M4坦克装备的是41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最大速度为38千米/小时,相较之下T-34/76的机动性能要更胜一筹,而在可靠性方面,两者的表现都相当出色,皮糙肉厚的苏联坦克自然不必多说,而M4则凭借着优良的做工被认为是二战中最可靠的坦克。而在装甲方面,T-34/76的车体正面装甲为45毫米/60°,炮塔正面为52毫米弧形装甲,早期的M4A2正面装甲为51毫米/56°,炮塔正面装甲76.2毫米,两者正面装甲水平相近,而M4炮塔的正面装甲明显要强于T-34/76。虽然两者都采用了先进的倾斜装甲的设计,但也都有减分项,M4谢尔曼的车体高度接近3米,而T-34/76的车高约为2.7米,两者车宽都为3米,所以M4要比T-34高上不少,所以中弹概率会更大。而在苏联卫国战争最危急的时刻生产的T-34/76则有不少存在着装甲钢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使其防护能力打了折扣,所以在防护性能上两者应该是伯仲之间。
装备85毫米炮的T-34/85
随着战争的推进,T-34/76,以及装备75毫米炮的M4谢尔曼无法对抗德国的虎式、黑豹等新锐坦克,所以苏联推出了搭载 ZIS-S-53 85毫米L/55炮的T-34/85,美国则为M4谢尔曼坦克装备了M1型76毫米L/52炮。那么经过升级过后的T-34/85和M4谢尔曼相比又怎么样呢?
T-34/85中型坦克侧视图
我们还是先来看火炮,T-34/85的ZIS-S-53 85毫米炮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102毫米的垂直装甲钢,而美国的M1型76毫米炮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06毫米的垂直装甲钢,这次条件一样可以看出来谢尔曼的76毫米炮威力又要强上一线,之前说的其他设备上的优势也还依然存在,而且美国之后还推出了M93型高速穿甲弹,穿甲效果可以提升至175毫米,至于T-34/85是否在同一时间有弹种改进,有的话效果如何则并不清楚。在机动能力方面,T-34/85和T-34/76基本保持了一致,最大速度45千米/小时。但M4A3换装了50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使其最大速度可以达到42千米/小时,使得M4与T-34坦克的机动性差距明显缩小。而在装甲防护方面,T-34/85的车体前装甲依旧为45毫米/60°,炮塔正面装甲则提升至90毫米,后期的M4A3型正面装甲提升为63毫米/47°,炮塔正面装甲提升至89毫米,这样一来在防护性能上M4又拔下一城。
苏军装备的M4A3谢尔曼坦克
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一直以为T-34要更强一些,最后却发现从数据上看似乎M4谢尔曼反而要占一点优势。不过说到底,T-34和M4谢尔曼的战术性能并不存在太大的差距,两者都是相当优秀的中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当然面对虎式坦克的时候也都一样的头疼。两者差距不大最好的反映就是,拥有T-34的苏军对于美国援助的M4谢尔曼也给出很高的评价,毕竟使用者才是最具发言权的。
二战中的坦克之王是哪种坦克?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炼钢工人,无授权禁转!
谈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军装甲兵器,给军事爱好者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无疑是在1943-1944年战场上大杀四方的虎式坦克,很多德军王牌坦克手们以虎式为座驾,面对盟军坦克打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交换比。在虎式坦克的底盘之上同样也发展出了多种型号的装甲战斗车辆,其中特点最为鲜明的无疑是装备了一门380毫米口径火箭迫击炮的“突击虎”了。
(突击虎自行迫击炮)
说到“突击虎”的研发动机,其实是源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吃尽了攻坚火力不足带来的苦头,当时德军仅有的24辆33型突击步兵炮在战场上疲于本命,结果被击毁了一半。随后以四号坦克为底盘开发的灰熊自行火炮依旧不能让希特勒满意,希特勒直接要求克虏伯以虎式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开发一款装备大口径火炮的自行火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突击虎”。
(美军缴获的一辆突击虎正面特写)
“突击虎”全长6.3米,宽3.5米,战斗全重65吨。“突击虎”拥有一台迈巴赫HL210 P45型汽油发动机,能为其提供600匹马力的输出功率,这种规格的发动机面对突击虎的体格实在是不堪重负,因此突击虎的机动性相当糟糕,很少能开到纸面上40公里每小时的极速。
(美军正在检查一辆缴获的突击虎)
在火力方面,突击虎拥有一门破坏力惊人的5.4倍径RW61型火箭推进迫击炮,口径达到了骇人的380毫米,其炮弹长度为1.5米,重量125公斤,其威力足可以可以贯穿2.5米厚的混凝土墙!实质上“突击虎”就是将德军“在巷战中要有足够的攻坚重火力”思想发展到极端的疯狂产物!
(库宾卡坦克博物馆中的突击虎)
“突击虎”总共只生产了18辆,在镇压1944年的华沙起义过程中,第1000突击炮连装备的突击虎在轰炸华沙起义军部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一发炮弹就能够将一栋大型建筑彻底摧毁。更有甚者,在1945年1月的德军“北风行动”中,突击虎一发炮弹直接摧毁了三辆放在一起的美军“谢尔曼”坦克,美军在战后的报告中甚至对突击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这玩意的弹丸威力甚至比重型轰炸机还要猛!
战后,18辆突击虎只有两辆幸存下来,分别陈列在德国装甲博物馆和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用它那硕大的炮口无声地讲述着昔日历史!参考资料:《二战德国坦克》
是哪两个将军之间展开的?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我认为历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战役,我就说滑铁卢战役把,这是拿破仑战争中的最后一战,也确实是一场真正的硬碰硬的战役。
战争的双方分别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国威灵顿和普鲁士的布吕歇尔之间展开。
战争背景1814年4月,拿破仑波拿巴作为法兰西帝国皇帝,用了十年称霸欧洲,在拿破仑的卓越军事才能指引下,法国扩张成为一个横跨欧洲大陆的帝国,最终拿破仑还是被反法联盟击败,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国得以复辟。
但是拿破仑很快就得到消息,人民会欢迎他的回归,人们对导致25年前法国大革命的君主和他的附庸毫无感情,他还得知,他的敌人在维也纳会议上对欧洲的未来产生了纠纷,于是拿破仑决定采取行动。
在被流放了短短10个月后,他回到了法国,当他登上岸的时候,遇到了奉命前来逮捕他的军队,当拿破仑站在军队面前的时候,军队瞬间倒戈,宣布效忠于他,法国人民也很快接受了拿破仑。
在维也纳,反法联盟迅速搁置争议,并且开始集结军队组织新的反法联盟对抗拿破仑。
拿破仑知道他必须在敌人集结以前采取行动各个击破,他指望一场胜利,然后和敌人展开谈判。拿破仑要击败最近的敌人,就是驻扎在比利时的英国和普鲁士军队。
英国军队由威灵顿率领,普鲁士军队的统帅是老将布吕歇尔。
当时拿破仑的军队可以和联军中任何一支在数量上相抗衡,但是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则会在数量上超过法军。所以拿破仑打算分离他们,并依次击败敌人。
战役前夕1815年6月15日,拿破仑进攻荷兰。
拿破仑首先越过了沙勒罗瓦附近的边界,目的是将英国和普鲁士的军队分开,然后第二天拿破仑派奈伊元帅的左翼部队夺取了在卡特瓦尔的关键路口,奈伊元帅和威灵顿部队发生了冲突,他竭力夺取阵地,联军击退了法军的数次进攻,并且守住了阵地。
而同一天,在利尼附近,拿破仑动用了他的主力部队进攻布吕歇尔的普鲁士军,战斗非常激烈,最终法军获得了胜利,72岁的布吕歇尔的战斗中连战马都被法军击毙,但他得以逃脱。
普鲁士军队虽然撤退了,但并未奔溃,拿破仑派出格鲁希元帅率军追击,他自己则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威灵顿率领的英军身上。
威灵顿第二天才收到了布吕歇尔战败的消息,于是开始组织撤退,行进到了滑铁卢。他得到了布吕歇尔第二天增援的保证,于是就停止了后退的步伐,决定这滑铁卢同拿破仑展开决战。
战前部署威灵顿非常谨慎地选择了战场,他把军队布置在一个平缓的山脊后面以避免法军的炮火,他的右翼驻扎在霍高蒙特,中军驻扎在中间的一个农场,名为La Haye Sainte ,左翼驻扎在Papelotte农场。威灵顿的军队数量和拿破仑数量相当。
威灵顿手上有68000人,分别为英军31000人,荷兰17000人,德国20000人。而拿破仑则拥有72000人。
1815年6月18日,战役开始打响。
这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拿破仑命令格鲁希元帅追击普鲁士军队,使之忙于逃跑,无力支援滑铁卢战场,而拿破仑则乘机击溃威灵顿的军队并打开通往布鲁塞尔的道路。
但是格鲁希在瓦尔夫尔遭到普鲁士军队的顽强抵抗,普鲁士主力就此逃离,并迅速增援威灵顿。
在滑铁卢,拿破仑推迟了进攻,等待地面干燥,这样更有利于法军进攻。
战役过程战役打响于当天早上11点,拿破仑佯攻威灵顿的右翼,霍高蒙特,他希望威灵顿调动部队增援右翼,从而使中军空虚,然后他再对中军发动猛攻。
但霍高蒙特的士兵坚守了一天,一次法军强行穿过了大门,但是在进门后门被关闭,所有入门的人都被射杀。威灵顿后来把这次战斗定位决定性的时刻。
到了中午,法军集中了80门大炮进攻联军的中军主要防线,威灵顿的大部分部队躲在了缓坡后面,但还是有很多炮弹打中了他们,在联军中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下午1点30分,拿破仑派出步兵,法军的先列步兵遭到了训练有素的火枪的还击,随后被重骑兵击退。法军的进攻被粉碎了,两面著名的军旗被英军得到。但是英国重骑兵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过于深入,四散开来,随即纷纷被击倒。在最脆弱的时候,法国重骑兵展开反击,英军损失惨重。联军骑兵少将威廉庞森死于其中。
下午4点钟左右,奈伊元帅认为联军开始撤退,并率领重骑兵进攻以扩大优势,但是奈伊判断错误,联军组成步兵方阵迎战法国骑兵,法军无法突破这些阵形,他们只能围着方阵打转,直到被击落。奈伊没有使用步兵和炮兵支援进攻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同时布吕歇尔赶到了战场,他们开始从法军的侧翼发动进攻,这就迫使拿破仑派出军队对付布吕歇尔在侧翼的威胁。
下午6点左右,法军占领了战场中央的La Haye Sainte农场,这使得法军得以近距离内用火炮攻击联军方阵,这使得联军伤亡直线上升。
此时看起来,如果威灵顿不撤退,他的军队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是拿破仑的处境也不乐观,此时普鲁士军队赶到了战场,而拿破仑的大部分军队在进攻威灵顿,只好调动最后的后备军,老年近卫军,这支令欧洲闻风丧胆的部队。
晚上7点30分左右,3000名老兵从他们皇帝面前通过,抵达了中央战场。
威灵顿的红杉军迎击拿破仑的老年近卫军,他们向老年近卫军倾泻炮火,当联军刺刀上枪准备迎战的时候,老年近卫军撤退了。
威灵顿感到了即将而来的胜利,下令全面出击。
同时普鲁士军队在拿破仑的侧翼发动了进攻,老年近卫军溃败的消息传遍了拿破仑的军队,法军爆发了恐慌,士兵开始逃离战场。
只有老年近卫军保持了纪律,发动了一次英雄的但注定失败的防卫行动,拿破仑被迫放弃了他的马车,但也难以摆脱普鲁士骑兵的追击。
战争结果战争以反法联盟获胜而告终。这是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之一,近50000名士兵阵亡,其中联军士兵23000人,法军27000人,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恶劣,许多士兵在战场上躺了数天。
此后拿破仑再次宣布退位,波旁王朝再次复辟。
拿破仑被再一次流放,流放到了一座遥远的大西洋小岛,圣郝勒拿岛,拿破仑这次没能逃跑,在六年后逝世。
孤胆枪手2最强武器排名?
最厉害的的武器莫过于雷霆突击步枪,该强自带红点,弹夹容量大,有45发,而且射击过程中稳定性极高,还有就是加上瞄准镜就可以当狙击步枪用。下面还可以挂榴弹发射器,是把很强的步枪。
什么轻重武器比较好用?
二战时的巷战喜欢用冲锋枪、手榴弹、地雷、火焰喷射器、炸药包、加农炮、坦克,甚至自行火炮都往城里拉。现代巷战则强调信息化、对策化和快速反应。
世界上最出名的巷战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柏林战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军在楼中修掩体,楼下挖壕沟,地底挖地道,与德军展开了血腥的鏖战。
双方的冲锋枪在巷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密集的弹雨能很好的压制栓动式步枪,哪怕操作它们的只是新兵。
斯大林格勒最激烈时1天能损失1万士兵,单人存活时间不超24小时,完全就是在拼消耗,因此冲锋枪这种近距离火力猛,好操作,容错率高的武器非常适合巷战。
机关枪当然也不能少,良好的发挥机枪的压制和封锁作用,是巷战中极为重要的事情。灵活运动的轻机枪、通用机枪,制造的杀业不比冲锋枪少。而一挺粗长的大口径机枪,则是穿洞造筛子的不二利器。
手榴弹也是巷战的必备,它们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士兵们使用手榴弹快速的清扫房间内的敌人,在刁钻的角度将之投进敌人中间,或者隔着墙壁攻击对面的人。
在有需要的时候,手榴弹还能以各种手法制作成诡雷、陷阱,在巷战中极为令人头痛,这种打法延续到了现代。
地雷同样不能忽视,与诡雷不同,地雷的布设具有更强的防御性质,还能用来对付坦克、装甲车。如果与爆炸装置配合起来使用,还能制造出非常厉害的警戒杀阵。
炸药、爆炸装置是巷战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在街巷中想要尽量少的受到地形影响,尽量多的利用地形,就必须懂得土工爆破和打洞。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就总结过相关经验——与其在街道上顶着敌军各处火力冲锋,不如沿着房子掏洞逐屋推进。现代的建筑更加坚固,巷战中需要用到炸药爆破清障的时候会更多,需要的专业知识也会更多。
除了清障,炸药也是攻防武器,比如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设置在道路两侧爆破步兵,威力相当大。
喷火器也不能漏掉,由于巷战的作战环境相对狭窄,有许多的角落和房间可供窝藏镇守,因此火焰喷射器绝对是巷战一大利器,它可以很彻底的清除那些房间、暗堡、角落里的敌人。
更重要的是,人类其实很怕火,早在一战就已经证实,一支勇敢的部队可以迎着枪林弹雨和大炮冲锋,但他们依旧很容易在喷射而来的烈焰前胆怯。
狙击枪和狙击手就不多说了,哪个巷战少的了狙击手的参与?无论是制造心理压力,还是实际拔点杀敌,狙击手都在巷战中留下了无数的传奇。
再就是火箭筒和各种无后坐力炮,这类武器自装备开始,就一直将巷战环境作为主场之一,它们主要对付的目标是坦克装甲车辆,比起一马平川的野战地形,复杂的城市无疑增加了不少袭杀对手的机会。
除了反坦克,这些直射武器也是重要的反人员武器,毕竟如40火等装备原本就具备反工事能力,各种火箭筒在历次巷战中都表现的极为突出,现代更是成为大白菜一样泛滥的东西。
苏联正是藉由这些轻武器巷战经验,才在1943年捣鼓出了“重装战斗工兵旅”。这些士兵身穿SN42防弹衣,身背PPS43冲锋枪,腰挎RGD33手榴弹,还携带了托卡列夫手枪、匕首、大锤、绳索、鸡尾酒燃烧瓶、火焰喷射器以及各种炸药,全是巷战专家,凶残无比。
然后就是各种重武器。
迫击炮是巷战中最受欢迎的武器之一,受益于高抛弹道,迫击炮能轻易的完成“隔山打牛”式的攻击,隔着街区甚至墙壁轰炸对面之敌。而且它们不必露头攻击,只需要一个略微开阔的地方,一个天井,一小块楼顶方法,便能悄无声息的管控一大片位置。
榴弹炮、加农炮不适合拖进巷战战场,但它们的远程火力投送在巷战中同样必不可少。历次的大规模巷战都少不了炮群的狂轰滥炸,柏林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格罗兹尼战役、巴士拉之战、大马士革之战,都少不了大炮的狂轰。
火箭炮也是同样的道理,柏林战役时朱可夫把城外摆满了喀秋莎,发射的火箭弹把黑夜都映红了,拖炮弹的卡车络绎不绝。
一般来说,当大炮把城市轰平的时候,巷战基本也就到结尾了。如斯大林格勒,双方的狂轰将80%的城区化为纯粹的瓦砾,然后德军也就占领了80%的城区。
有时候逼急了,各种大炮一样会被拖进城市中“上刺刀”,在二战的苏德战场上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如斯大林格勒中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楼”,当年苏军就曾经往地下室安置过一门大炮。德军把37mm炮、88mm炮,甚至128mm的Pak 44拖上街也不稀奇。
还有如“斯大林的铁锤”,指的就是被开进城的ISU-152自行火炮,它们见坦克拆坦克,见楼房拆楼房,堪称152神教的教主。
坦克也是巷战中最重要的装备,尽管在许多人印象里,坦克进城=茅坑里打手电,但实际情况却完全不一样,哪怕找死,坦克也必须进城。
坦克强悍的装甲和威猛的加农炮是巷战中最大的支持力,它们能挡住绝大部分火力,能用车体快速的清理出道路,能快速的轰飞一切能打到的火力点。打瘫了坦克也是火力碉堡,打炸了剩堆残骸也是街垒。
如果再配合上使用低膛压炮或机关炮的步兵战车,那坦克在巷战中就更厉害了,这些步战负责对坦克进行协同防护,能快速的反应并打击到那些即将威胁到坦克的敌人,并且它们还能搭载步兵进行配合占领。
现代战争中直升机也挺重要,巷战是个立体环境,直升机恰好符合了这方面的要求。如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格罗兹尼之战中,俄军就是有效的利用了直升机装备,清扫压制了楼顶武装,继而又由直升机完成了“蛙跳”,不断机降占领关键楼栋,让车臣叛军吃尽了亏。
实际上,现代巷战已经有许多新型的技术、装备被投入进去,如机器人、无人机、各种穿墙感应技术、先进战术制导武器等等,如果再爆发真正的高端巷战,它们肯定会变成我们不认识的样子。
巷战是个最考验人和装备的地方,没有什么东西能在巷战中包打一切,人们需要的是智慧、经验、装备的高限度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