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无赖威望修改器,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热血无赖威望修改器,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这段历史要从唐末黄巢起义说起,乾符元年自然灾害严重,王仙芝发动农民起义,乾符二年(875年)黄巢起义响应王仙芝,当时朝廷直属军事力量神策军在剿灭黄巢起义中消耗殆尽,不得以自能授权地方藩镇自行招募军队,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被镇压以后,割据势力已不是河北藩镇独有的现象,而是在整个唐王朝的疆土上遍地开花,李唐王室的命运和东汉末年周天子的命运如出一辙,不得不看“各路诸侯”的脸色行事。
世界政治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们先对五代十国做一个整体的概括,“五代”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其实就是自诩为正统的五个地域性政权,他们的统治范围大多在黄河以北,是这个政治大舞台的“C位”;“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闵、楚、南汉、南平、北汉。十国是五个大的区域性政权无法统御的地方,虽然不是主角,但也“摇摆”的不亦乐乎,除了北汉政权在山西外,其他九个国家大多在江浙淮闵以及四川两广地区。五代十国政权更迭脉络交错,看似独立又互有联系。丘山对五代十国分开讲述,方便大家理解。
他来了他来了,他踏着大步走来了,他就是猪瘟?不是啦,他叫朱温,出生在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虽然小时候游手好闲不事生业,但是赶上了黄巢起义,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只要站到风口,“朱”也能飞上天,巧了,他就是那头飞上天的猪。乾符四年(877年)二十五岁朱温参加黄巢起义,跟随大军攻入长安。看到前途渺茫的朱温在中和二年(882年)火速占位转投李唐,唐僖宗给他赐名“全忠”,就是这个朱全忠,亲手终结了唐朝289年的统治。
光化三年(900年)宦官干政,朱温以勤王之名出兵讨乱。天复元年(901年)宦官韩全诲挟持唐昭宗投靠李茂贞,天复三年(903年)李茂贞杀死韩全诲和朱温和解。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黜唐昭宗,接受“禅让”正是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宣告灭亡,梁王朝诞生。
朱温像
五代之后唐提过朱温不得不提起他的宿敌李克用。李克用出自突厥沙陀,因其父救驾有功赐姓“李”中和元年、二年(882年)两次出兵勤王,此人在剿灭黄巢起义时的功劳不比朱温小。朱温河南攻城略地,李克用河北镇压起义,中国政治舞台吹吹打打唱起了“二人转”。此二人恩怨在此不做细说,朱温依靠自己的势力建立起后梁,而李克用的政权则是后唐、后汉以及北汉政权建立的基础。在朱温建立后梁之后,李克用便以唐室正统自居,以“亲王讨逆”为旗号。
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承父亲遗志,后梁乾化元年(911年),李存勖全歼朱温精锐,923年,李存勖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李克用像
五代之后晋李存勖是一个“戏剧爱好者”称帝后沉迷戏曲重用伶人、宦官,称帝三年死于伶官郭从谦之手,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当政,后来李嗣源传位给三儿子李从厚,他的另一个儿子李从珂不干了,杀死李从厚自立为帝,李克用的女婿石敬瑭又反叛李从珂,但是考虑到自己有点弱,就从契丹借兵,并承诺事成之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约十二万平方公里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从此华北平原门户洞开)。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瑭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石敬瑭像
五代之后汉后晋石敬瑭传位石重贵以后,石重贵对契丹采取敌对态度,后晋开运元年(944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前后三次南侵,最后攻陷开封,灭了晋朝,契丹在入侵过程中,遭到了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耶律德光不久后也在战争中病死,无奈北撤。契丹人退去之后,太原知守刘知远发兵收复河南、河北,建立后汉政权。
刘知远像
五代之后周后汉政权建立两年过后,部将郭威起兵攻入开封,杀死刘知远之子隐帝刘承祐,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即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因为郭威的子嗣在战中被刘承祐杀死,最后他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收养子侄柴荣(也叫郭荣),他手下的殿前都点检就是赵匡胤,他后来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赵匡胤深知权臣武将对君主的威胁,这就有了“杯酒释兵权”,同时这也是整个宋朝重文抑武的原因。
十国1、天复元年(902年)唐朝封杨行密为吴王,据江淮建立杨吴(902年-937年)政权,后来被南唐取代。
2、开平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在西川自立称帝,创建前蜀(901年-925年)政权,被后唐所灭。
3、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册封钱镠吴越王,建立吴越(907年-978年)政权,吴越先后尊五代乃至北宋为中原正朔,并且接受册封,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宋。
4、开平三年(909年)后梁册封王审知为闵王,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建立闵国(909年-945年),后被南唐所灭。
5、岭南地区在刘谦,刘隐、刘陟(后改名刘龚)父子三人先后的经营下逐渐稳定,贞明三年(917年)刘龚称帝,建立南汉(917年-971年)政权,后为北宋所灭。
6、天复元年(902年)后梁封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正式建国,南平国也称荆南(902年-963年),后来宋出兵湖南,假道江陵,南平纳地归降。
7、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封湖南马殷为楚国王,南楚国(907年-951年)成立,后被南唐所灭。
8、长兴四年(933年)后唐将领孟知祥灭掉前蜀,次年称帝建立后蜀(934年-965年),后被宋灭。
9、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吴越政权被徐知诰取代,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37年-976年),后被宋灭。
10、十国中最后一个国家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广顺元年(951年)据河东十二州,建立的北汉(951年-979年)政权。这也是十国里唯一一个北方政权,后被宋灭。
纵观这一时期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政权的开拓者都是前朝重臣,他们靠政变和杀戮上位,又被别人赶下台而身死国灭,不过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一个伟大的王朝即将来临。
波罗申科败选已成定局?
波罗申科在五年的总统任期里干得最出色的一个政绩便是让乌克兰人民对现状与未来绝望,促使73%的乌克兰人为了阻止他连任总统,都去投票支持从政经验为零,没有施政纲领的喜剧演员泽连斯基,助他以压倒性的优势当选为总统,如愿以偿地迫使波罗申科“到点下车”。由此可见,波罗申科的无能是多么的触目惊心,是多么的不得人心!马杜罗、埃尔多安都不得不甘拜下风。但实事求是地讲,波罗申科目前还没有被乌克兰的检察机关调查、追捕,更没有被法院审判。假如他真的有那么一天,他优先选择的避难国家首先是德国,其次是美国,再次是俄罗斯,因为这三个国家都会把收留着波罗申科当作施压泽连斯基的大筹码,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
从目前来看,波罗申科还没成为司法机关的调查对象,更没有被司法机关采取限制性措施,他完全没有比如逃离乌克兰,虽然关于他的腐败传闻很多,但都没有证据,已被查获的腐败分子是他的亲信。民众对他在腐败上的强烈不满主要是他在打击腐败上毫无建树,最典型的是乌克兰的议会的450个议员,其中有308个是各大寡头的代理人,使腐败无孔不入,让腐败变成乌克兰的癌症。此外,波罗申科目前不会逃离乌克兰还有另外两个原因:
1、波罗申科领导的波罗申科联盟是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的第一大政党,在450个议员席位中占据了132个,占比29.3%,可谓根深叶茂。波罗申科即便输掉了总统大选,依旧是乌克兰政坛的一大豪强,不是那么容易扳倒,这是他在总统大选失败后,喊出五年后再次参加总统大选,回归总统府的底气所在,除非在今年下半年举行的最高拉达的选举中,波罗申科联盟像波罗申科的总统选举那样遭遇滑铁卢,沦为议会的一个小党。
2、波罗申科是乌克兰的五大寡头之一,拥有十几家大型企业,胜集团、第五频道电视台、库斯尼亚集团、博格丹集团等等都是他的企业,这些企业的总部都在乌克兰(业务则遍布整个欧洲,包括俄罗斯),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当然,也不排除泽连斯基上台后,为了巩固权力,以反腐败为名清算波罗申科,就像韩国总统文在寅清算朴槿惠、李明博那样,卯足了劲,或许也能扳倒波罗申科,那时候,波罗申科就难逃厄运,要么像朴槿惠那样去坐牢,要么逃亡国外,下半辈子再也不敢返回乌克兰,在国外做个寓公,反正他有的是钱。
如果被迫流亡国外,波罗申科会优先到哪些国家避难?先前,乌克兰的反对派议员、俄罗斯媒体炒作波罗申科下台后会逃亡到西班牙或者摩尔多瓦。2008年,波罗申科当时还是尤先科政府的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部长级),豪掷700万美元在西班牙旅游胜地马尔贝拉购买了一幢豪华别墅。摩尔多瓦跟波罗申科有着特殊的姻缘——他的童年是在摩尔多瓦度过的,并且在该国有大量投资,与该国总统伊戈尔·多东是密友。
波罗申科即便要逃亡,也不会去西班牙、摩尔多瓦避难的,他跟西班牙的政要的关系不铁,西班牙没有必要为了庇护他而与泽连斯基闹翻的,没有任何的好处;摩尔多瓦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又是乌克兰的邻居,泽连斯基政府有足够的实力迫使摩尔多瓦屈服,将波罗申科引渡回乌克兰受审。
那么,波罗申科会去哪些国家避难?首选是德国,次选是美国,再次则是俄罗斯。因为这三个大国介入乌克兰的内部事务非常深,对乌克兰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对乌克兰也有着巨大的利益,他们通过收留波罗申科获得一个大筹码,施压当政泽连斯基,迫使泽连斯基做出有利于他们的让步,从而获得超乎想象的利益。
或许你认为波罗申科是乌克兰的反俄旗手,他与普京是仇人,普京怎么可能会庇护他?普京会的。你想想看,土耳其与俄罗斯世仇,二百年间打了十次的战争,而且俄罗斯2015年9月派兵到叙利亚作战仅仅两个月,土耳其就蓄意击落了俄罗斯的一架苏-24战斗机,导致机毁人亡,旧恨中又添加了新仇。然而,第二年的7月,土耳其发生了军事政变,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是普京向他通报了情报,救了他一命,以德报怨,使埃尔多安放弃了对俄罗斯的敌意,与普京称兄道弟。普京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想与埃尔多安做兄弟,而是为了国家利益。
在国家利益面前,仇恨没什么大不了的,完全可以搁置、消除。所以,如果普京真的庇护了波罗申科,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政治家都不是普通人,正常情况下都没有个人的情感、毫无,一切都是利益。
如果是老美把病毒带来全世界的?
维权?按照美国这种无赖的性格,压根不会理理睬别人,还会泼一堆脏水出去,让大家不得安宁。
但是美国的声望将会继续受到打击,只是还没有到可以完全超越美国的地步,毕竟美国的经济力和军事力无人能敌,很多国家还需要依靠美国。
不过我们不能就此放过对美国的谴责,要营造一个舆论氛围,让全世界声讨美国…
你说过最嚣张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男:“干嘛去”
女:“当然是去上班啊”
男:“上班?还上什么班!”
女:“不上班你养我啊!”
男:“好啊”
刘裕为什么会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首先回答问题,再解释原因!
刘裕之所以被称为南朝第一帝,一是刘裕完成了寒族超越世族的壮举,几百年来,寒族第一次进去领导阶层,开始使用寒族中的能人志士。二是刘裕结束了“八王之乱”以后昏乱的历史,结束了“五胡乱华”的时代,促进了胡汉糅合,为后世多民族国家开了先河。三是刘裕是南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北伐成功的人,顺便还消灭了南燕和后秦,将版图北推到黄河一带,收复了长安、洛阳等古都。
究其原因,不外乎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
历史原因公元280年,司马炎派出30万大军,兵进东吴,东吴国灭,三国归晋,结束了从190年到280年近90年的大混乱时代。
从司马懿到司马炎开国,司马家族用了近60年的时间,一步步蚕食掉了曹氏的政权。这其中离不开司马懿的“厚黑学”以及不可思议的长寿,更主要的是曹氏后期各大家族已经对曹氏政权丧失信心,转而投向司马氏,反正不管你们谁做皇帝,我大世族永远都是有官做的。
虽然是篡位立国,但是司马炎前期还算是励精图治,政治也还清明。不过司马炎后期,开始生活糜费昏乱。
我们都熟悉“石崇、王恺斗富”的历史。
石崇是司徒石苞的小儿子,在荆州刺史任上,靠强烈商客致富。其“财富丰积,室宇宏丽,姬妾百数,皆穿金戴银,翡翠宝玉坠身,至于吃的、用的无不是当时最时髦最美味的佳肴。
王恺是魏兰陵侯王肃之子,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官至后将军。
王恺嫉妒石崇多金,可以屡次和丞相王导、大将军王敦举办奢华宴会,就不遗余力地和石崇斗富。
王恺以糖脂洗锅,石崇则用蜡烛做柴火;王恺用紫纱布做红毯40里走秀,石崇则用锦布做红毯50里走秀,石崇用香料花椒粉做泥,涂抹在家里墙壁上;王恺则用瓷土羊脂玉粉来涂壁。
司马炎作为皇帝,不仅不加以劝阻,反而资助舅舅王恺和石崇攀比。
皇帝的所作所为助长了世族斗富的火焰,世族更肆无忌惮的从寒族手中掠夺社会资源,浪费社会资源,更激化了世族与寒族的矛盾。
司马炎死后,传位于傻儿子司马衷,就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主。老妈杨艳、杨芷出身弘农杨氏,老婆贾南凤出身平阳贾氏,背后都是世族豪绅。虽然司马氏也是大族,但是跟这两个大族比着还差点历史火候。
司马衷继位后,外公杨骏是辅政大臣,老丈人贾充是太宰,两大豪族为了争权夺利,进行了明争暗斗的火并。最终以贾南凤为代表的平阳贾氏胜出,杨骏被杀,弘农杨氏退出舞台。
掌权以后的贾南凤先后毒杀了太后杨芷,杀死太宰司马亮,谋杀太子司马遹,引起了司马诸王的忌惮,进而爆发了“八王之乱”。可以这样说,“八王之乱”的爆发就是世族之间争权夺利的结果。
元康九年,司马伦假诏杀掉贾南凤,立司马遹的儿子为太子,自任相国。
永康元年,淮南王司马允率兵讨伐司马伦,兵败被杀。
今后数年,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淮陵王司马漼、襄阳王司马尚和东莱王司马蕤相继直接或间接踏上权利中心,你家唱罢我家上。
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建立成汉,刘渊建立前赵。
而后鲜卑、羌、匈奴陆续攻入长安,五胡乱华时代开启。
司马越一族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迁都建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衣冠南渡”。
建康属吴地,初来乍到的东晋皇室在王导的指引下依靠吴地世族立住了脚跟。可是好景不长,北方世族陆续依附东晋,王导为代表的王谢豪族开始卸磨杀驴,打压吴地世族,所以东晋内部也是动荡不断。
刘裕从小家贫,又寒族出身,只能投身行伍,混口饭吃,他跟着谢氏北府军,慢慢崭露头角。平定孙恩卢循起义,消灭桓玄获取荆州势力,灭了司马休之等割据、反抗势力,至此东晋立国以来,南方第一次稳定统一。而后北伐消灭南燕、后秦等国,收复洛阳、长安等古都。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想而知辛弃疾很佩服刘裕的军事能力,指挥着千军万马,气吞山河,势如猛虎。
他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封宋王。至此,南方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刘裕抗衡。
社会原因刘裕因为家贫,靠着军队里摸打滚爬走到权利制高点,所以他放弃传统文人入仕方式,改为用寒族文人,尤其是世族不屑的武将。
衣冠南渡之后,世族大家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权利中心地位日益稳固,并世代相传,寒门由“正途”翻身的机会很渺茫,这样寒门有志之士不得不另寻出路。
而世族在世代簪缨后日益文弱,从谢安到谢灵运,从王导到王羲之,纵情于山水、享乐、文学和艺术。虽写出了《兰亭集序》却不谙世事,这时寒族以军功登上权利制高点的机会出现了。
刘裕在消除一切威胁之后,已视东晋政权为囊中之物。水到渠成,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
总结刘裕执政期间,吸取前朝世族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改,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改革读书人入仕方式,并多次微服私访民间,探访民间疾苦,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权”的政治格局。
他打下了南朝疆域是整个南朝最辽阔的,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南朝第一帝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