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玩我的世界盒子ipad,叛逆期的孩子沉迷游戏家长该如何引导?
多玩我的世界盒子ipad,叛逆期的孩子沉迷游戏家长该如何引导?
这个问题很典型,叛逆期、沉迷游戏的孩子,几乎所有家长都会遇到。怎么办呢?
孩子爱游戏,马云怎么做的马云发现儿子很爱游戏,于是给了他200块钱,告诉他你去玩个够,但是玩完了要告诉我玩游戏的好处。
儿子拿着200块钱高兴地和同学去了网吧。一个通宵后回来了。马云问玩得怎么样?儿子意兴阑珊地说,游戏也没什么意思,一点好处也没有,而且网吧里环境不好,又吵又不卫生,玩完很累。
儿子以后再也没有玩过游戏。你看,马云一句话没劝。
故事可以借鉴,接下来,我们还是认真讨论关于叛逆和游戏的问题。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一说到叛逆,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孩子如何让人头疼了,而很少有人首先反思是我们家长自身出现了问题。
美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杰弗里·伯恩斯坦,曾经帮助了2000多个叛逆的孩子和家庭重建亲子关系。他认为,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1、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叛逆
诱发一个孩子叛逆有多种多样的可能:他在学校里被同伴拒绝;学习遇到困难;与父母相关的问题,比如说父亲酗酒,母亲用暴力的方式管教他;外部的创伤,比如说性骚扰;对自己的外貌形象不佳的焦虑;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的冲突;认为叛逆是一件很酷的事。
诱发叛逆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所有叛逆的孩子都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他们最需要的是帮助。
2、帮助孩子,从改变自己做起
父母应该永远记住,孩子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并且要让孩子感受到这一点。
请父母自我检查:对孩子微笑了吗?拥抱孩子了吗?表扬或者赞美了吗?倾听孩子讲一件事了吗?对孩子的活动表现出兴趣了吗?……
如果没有,请做到。如果你做到了,孩子即使嘴上不承认,内心肯定是高兴的。
请父母再检查:有没有大喊大叫?没耐心?嘲笑贬低挖苦?有没有打骂?唠叨?说教?忽视?有没有打断孩子?摔东西?否定?引发愧疚?不切实际的要求?过于严厉的批评?……
是否发现错事做的太多?
请先给自己减压,父母对一个孩子的行为、态度以及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照顾好你自己才是对孩子负责的行为。
3、理解叛逆的孩子
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家长并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叛逆的孩子。
理解的最好途径是倾听,直接听孩子告诉你怎么了,这里给出几点建议:
第一,不要给予未经请求的意见,孩子没有问你应该怎么做,你就不要说“你应该怎么做”。
第二,不要轻易跟孩子谈论家长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尤其是孩子在讲他的事,你却在想讲你的事。
第三,别忽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他的痛苦并不重要。
4、管理你的情绪
父母的情绪经常会伤到孩子,虽然你觉得你是为了孩子好。孩子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比如喜欢大喊大叫的父母,可能孩子很吃这一套,但实际上孩子内心是被迫接受,他是隐忍和不痛快的,这种隐忍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形成更为严重的叛逆。
我们想象一下,假如配偶或者你的领导每天冲着你大喊大叫,你觉得你能改好吗?你肯定是想办法对抗,证明你是对的,或者你做这件事不让他知道,等等。
回到第2条,把你的坏情绪(实际上是你的脆弱)管理好,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示你的脆弱。
5、强化孩子的积极转变
懂得夸孩子,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告诉他为什么是对的。很多时候,口头的表扬要胜过物质的奖励。
比如,你买件新衣服,孩子可能并不清楚这件事好在哪儿。而且,你可能需要经常表扬,但不可能每次都买“奖励”。
所以,不要吝啬你口头的表扬。
表扬的时候,态度一定要真诚;表扬要说出事实;表扬越及时越好;表扬要多样化和见机行事。6、依靠纪律来约束
表扬和赞美让孩子出现了很多正确的行为,也跟你建立了亲密的亲子关系。但纪律依然是必要的。
温柔但是有边界永远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原则。孩子知道你爱他,但是也要守纪律。爱和关怀会让孩子从内心倾向于不轻易犯规。
7、动员全家支持
不要仅靠你一个人跟孩子互动,你的配偶、家里的老人、你的兄弟姐妹都可以加入与孩子的互动。
单亲家庭也一样可以想办法获得更多亲友的支持,让大家都融入孩子的生活。
比如,家常事务找孩子帮忙,让孩子有参与感,感觉自己很重要,这比什么事都自己搞定的父母要更有利于孩子。
爱游戏怎么办不仅仅是叛逆期的孩子爱游戏,我们很多大人也爱游戏并且沉迷其中。
所以,沉迷游戏与叛逆期没有必然联系。
很多孩子玩游戏,刚开始是看别人玩,觉得好玩,玩着玩着就沉迷其中,现实中的不如意,都能从游戏的虚拟中找到慰籍,或者成就感、满足感。
现在的游戏很多都很有设计感,很能抓住孩子的心。适当玩玩还是可以的,但沉迷其中就有害无益了。
实际上,沉迷游戏的孩子,大部分是学业困难或家庭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的孩子,还有少部分是孩子在特定时期未得到足够的关怀所致。
家长不能单纯把孩子爱游戏归为自制力差而暴力制止或反复念叨,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1、陪孩子玩一把
首先让孩子觉得家长跟他站在一起(孩子一定很意外),而不是对立面,一起玩的过程也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同时与孩子建立起“革命友谊”。
2、了解孩子爱游戏的原因
了解孩子确实是有想要逃避的事情,家长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孩子面对问题。
家长要有同理心,始终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说教的立场。
家长要有耐心,孩子可能一开始不会承认“学习不好,追赶不上了”,家长不要逼问,要顺着孩子讲,让孩子自己开口讲出来。
3、解决问题
了解了孩子爱游戏的原因,接下来是解决问题。但是,不是家长去解决,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协商解决。
比如可以说,“感觉数学总是学不好,孩子,这不怪你。爸爸/妈妈当年也是(孩子一定会好奇后来怎么样了),后来……爸爸建议……你觉得怎么样?爸爸相信你!”
共同协商的结果,会让孩子自然地负有责任感,不用家长催促念叨孩子就能自己努力做到。
4、鼓励、信任和爱
很多时候,家长的气急败坏和大喊大叫,会让孩子逆反或者“自动屏蔽”听不到。
孩子此刻的心理可能是“爸爸根本就不在意我、只在意成绩,爸爸一点都不爱我”或者“反正都这样了,就这样吧”。
鼓励、信任和爱,是驯服“坏小子”最好的利器。当爸爸跟孩子说,“儿子,那游戏不错,哪天再带爸爸玩一把”,孩子很可能会告诉你,“真幼稚,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是不是比你直接质问,“最近有没有好好学习?游戏影响学习,少玩点”之类更好。
5、对于年龄较小(学前)的孩子,要引导
幼龄孩子玩手机、iPad都是跟大人学的。家长只要不在孩子面前玩,同时带领孩子玩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或室外活动,孩子很快会忘掉手机、iPad。
希望所有的家长都做学习型家长,和孩子一起健康长大!
爱看电视怎么办?
您好,您是不是也经常这么玩啊,孩子有时候也是跟家长学的,要想让孩子不玩,首先自己不要玩,孩子哭闹的时候,您可以用他喜欢的玩具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另外要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多做一些亲子的活动,平时家长最好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玩电脑,有时间多陪陪宝宝,多带小孩出去外面走走,因为没有比看电视玩电脑更有意思的事做吧。在建立规则的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到,这些电子游戏对小男孩有着很大吸引力,容易形成“网瘾”。所以可以帮助他建立对健康有益游戏的兴趣,比如周末带他出去走走,充分享受大自然。平时放学以后,可以多做户外活动,尽量减少他在家无聊的时间,帮助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亲子活动多参加,让孩子有更广泛的兴趣,更能有心理得成长,多和孩子亲近,让孩子对生活,对电子少些依赖。对家有更好的情感!
如何诱导他玩学习软件?
你好,我是老玩家JACKEY,我觉得大概两种方法:第一是和学生聊下如果能玩学习软件达到优秀,就可以玩多少分钟游戏,这种方法双方都能接受。第二种就是强制性,就是把手机里全锁,或者直接删。
如苹果手机如下设置:
iOS 13 可以单独设置“应用锁”了?实际上是这个功能
1.打开 iOS 设备中的“设置”-“屏幕使用时间”,如果您是首次设置,需要选择“这是我的 iPhone/iPad”。然后点击“为屏幕使用时间设置密码”,设置一个您能记住的密码。
2.置完毕之后,点击“ App 限额”。
3.点击“添加限额”。
4.在列表中选择您需要设置限额的应用。
此时我们可以发现,在 iOS 13 中,可以选择单个应用设置限额了。iOS 12 只能选择某一个类别的应用进行设置。
5.选择应用之后,点击“下一步”,然后设置可以使用的时间,设置完毕之后点击“添加”进行保存。
6.设置完毕后可以回到主界面使用手机。在应用即将达到限定时间时,会发送通知告知用户。
7.达到限额时间之后,打开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出现相关提示。此时可以点击“忽略限额”,来选择继续使用一分钟,或输入屏幕使用时间密码使用更长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不知道密码的情况下,只能不停的点击“多一分钟”选项继续使用,但是不需要输入密码。这也是 iOS 13 中新增的一个选项,不确定后续是否还会进行改进或优化。还没有升级测试版的小伙伴可以等 iOS 13 正式版出来之后再看看。
安卓手机(我用华为手机)
设置-安全-应用锁
网上有些人说游戏毁灭了现在的孩子?
感谢邀请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声明我是80后,小学四年级爸妈给我买了一台小霸王学习机,说是学习机,我更喜欢它可以插卡带打游戏,那时候比较流行的是超级玛丽,魂斗罗,坦克大战这种游戏,但是只有放寒暑假完成作业了才可以玩,很怀念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达,电子产品也在不断更新,从手机到电脑到ipad,无不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游戏也成为了现如今娱乐方式中比较受青睐的,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都极其富有吸引力。我家上小学的儿子,跟同学在一起不讨论游戏还会被排斥被鄙视,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刻意反对孩子玩,他会很叛逆,会更加对游戏好奇,相反,这时游戏完全可以作为生活学习中的一种调味料,比如和孩子讲好条件,他什么时间可以玩,每次可以玩多长时间,跟大人一起看有什么适合他的游戏,这样就可以起到了很好的制约作用,学习游戏两不误。我们要努力驾驭游戏,而不是成为它的傀儡。适当的放下手机,你会发现身边有更多需要你关心的人,你会发现旅途的景致更加吸引人,你还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的需要你为之奋斗的部分。
不安静走神怎么办?
“老师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
“我的孩子做作业一会儿动这个,一会儿玩那个,一点作业要三小时来做。会不会是多动症?”
“孩子专注力差,可急死我了!”
在生活中,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家长很多。注意力,是个很重要的心理品质,没有它,就无法专心听课,无法完成作业,无法完成一件事,由此可见专注力的重要性。
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缺乏这项能力。其实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
◆◆◆
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
1.对孩子的不了解
孩子的天性都是很好动的,他们有着对未知事物的探求欲望,但是小孩对待事情不可能像大人那样能够专注,保持较长的时间,所以,很多孩子在父母眼中的印象,就跟注意力不集中一样表现,如果是这样的话,父母应该去了解孩子,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
2.不关心孩子兴趣
现在的父母个个是望子成龙,从小开始就不断给他灌输大量的知识,家长更把孩子的攀比当成一种乐趣,今天我家孩子学了钢琴,明天那家孩子学了吉他,却不去考虑孩子的感觉,一味的灌输各种知识,结果就是,孩子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上。
3.过多对孩子进行干涉
许多家长虽然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但是过分要求孩子,经常不许孩子干这个,不许孩子做那个,非要孩子什么都随父母的意愿行事,做一个乖宝宝,就算孩子迫于压力,短时间听话,但是到了他们认为长大后,比如青春期,他们就会剧烈的反抗;所以压抑孩子天性的下场,就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好。
4.对重复性知识没有兴趣
当孩子写错一个字时,大人们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罚孩子重新写几十遍~几百遍的重复!真是不知道到底是谁发明了这个毁人不倦的做法。所以,当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讲解一些东西的时候,如果孩子已经对其非常熟悉,就一定会分心。一些家长让孩子在学前就学完加减乘除和几千汉字,那孩子到了小学,学什么呀,天天看着乏味的东西,怎么会有注意力去关注这些?
◆◆◆
利用小游戏来提升孩子注意力
1.按顺序找数字
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见下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
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导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可以自己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21 12 7 1 20
6 15 17 3 18
19 4 8 25 13
24 2 22 10 5
9 14 11 23 16
2.玩扑克游戏
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
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3.玩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做对给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4.玩“开火车”游戏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他参加,那就更好了。为了叙述的方便,现以三人为例,方法是: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语言来开动“火车”。
比如父亲当作北京站,母亲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
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这种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乐此不疲。
5.顶乒乓球游戏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是孩子抗干扰能力较差。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以和孩子顶乒乓球来说明: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顶住它不让它掉下来,绕桌子行走一圈。大人在旁边进行有意捣乱,可以拍手跺脚,大喊大叫,可以故意用语言刺激:“掉了!就要掉了!”但不能碰及孩子的身体。这样,孩子为了不让乒乓球掉下来,必须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等绕完一圈才算胜利。接下来可以互换角色玩。
孩子专注力方面的问题并不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好。所以,家长们需要尽早对孩子的专注力进行干预,不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专注力的培养,还可以在科学系统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等宝宝三岁之后就可以培养他学习的兴趣啦,我儿子也是这个时候开始认的字,一开始用了各种方法培养她的兴趣,没想到最有效的还是用Apipi,不要担心手机对眼睛不好,里面能设置学习时间,培养用眼习惯。你百度搜索【猫小帅识字】、挺不错的,我儿子用了1年多了,认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别喜欢,还经常要给本宝妈讲故事,暖心。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还可以关注一下【4399小评菓快乐育儿】哦,我的育儿知识大部分都是从这里学来的,做的非常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