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圣诞节的含义是什么?
圣诞节,圣诞节的含义是什么?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关于“圣诞节”的含义和来由,只要去各大方法“搜索一下”都出来了,自己就不多做解释了;
您问的最想和谁一起过?自己最想和最爱的人一起过呀,因为现在过“圣诞节”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符号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毕竟“圣诞节”是从西方世界传入我国的嘛,
所以现在只能说“它”是一种时尚符号,个人还是认为传统的“春节”才是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最重要节日吧?(也许有很多年轻人已经没有这种观念了)
说到这……
我自己倒是有一点点感慨,“圣诞节”原本是多数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说白了,就是像中国的“过年”一样,
那它是什么时候开始,从西方国家传人中国的呢?它又是怎么慢慢变成了,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过“圣诞节”是一种时尚的呢?
沿着条线慢慢去深挖,就有点意思了,有人说是文化入侵、也有人说是各大商家借用“洋文化”炒作的结果等等;说到这,再去探究这个问题好像不太重要了……
但不妨换个视角来看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的中国传统“春节”文化,也用同样的方式在西方国家流行起来,
他们也把福字和对联贴在屋里,这又怎么理解嘞?
用自己现阶段对世界认知来讲,当今世界是不是已经开始加速在走向融合了??
现在是从文化等方面开始融合,未来会不会有更多融合呢?比如市场经济、教育体系、科学技术等等;要是真到那么一天了,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呢?我们在思想上真的准备好了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人过圣诞节的?
01
圣诞节的由来。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
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字。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一个宗教节。人们把它当作耶苏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全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02
我国变味的圣诞节。
对于中国普通人来说,圣诞节与宗教越来越分离,其中满大街商家炒作的圣诞氛围与双11是一个性质。如:“圣诞老人”在打击中国的大鼓,在寒冷的平安夜里,街道上随处可见去参加派对,或刚刚离开餐馆的人群。商店张灯结彩,等待购物的人流涌入。大街上更是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中国年轻人在圣诞节喜欢呼朋引伴出外玩乐,或者和情侣去吃浪漫晚餐。令人惊讶的是,近些年圣诞节在中国开始盛行,搞得堪比西方隆重,这就奇怪了,是中国基督徒众多,还是中国人喜欢过圣诞节?可笑的是,我问过很多人是否知道圣诞节的由来,竟有多数人不知道圣诞节只是为耶稣的生日而庆祝,我再问耶稣的生日与你何干,这些人开始迷茫,最后给我的回复是喜欢圣诞节的氛围。
中国人的圣诞节呈现出以下情景:
1)赶时髦,过洋节;
2)希望有圣诞礼物;
3)大吃大喝的好时候,狂欢的好时候;
4)朋友欢聚的时候,浪漫的好时光。
而在西方却是以下内容:
1)示爱的好时候,尤其是对穷人,对无家可归的人,这就是圣诞老人的可爱之处, 骑着雪橇,把礼物分发给最穷的人,最苦的人,最需要关爱的人,分发给孩子;
2)家庭的团聚,在圣诞的夜晚,全家团聚在一起,祈祷平安,祈祷和平,祈祷幸福和爱情;
3)到教堂,为穷人祈祷,为世界的和平和安宁祈祷,为自己的过失请求上帝的宽恕; 听牧师布道,用爱感化自己感化别人的心灵;
4)到街头,为穷人,为慈善机构募捐;
5)准备圣诞礼物,写圣诞卡片,给家人,给朋友;
6)等候观看好的电视节目。
中西方圣诞节的不同场景显然是圣诞节传到中国之后经过了一番“中国特色”的改造。为什么有这种改造呢?笔者稍作分析。在当下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另外,年轻人爱标新立异,追赶时髦,商人在商言商,借洋节赚钱,这些因素推波助澜地扩大圣诞节在我国的影响。
略为遗憾的是,在这种圣诞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过程中,更多的人热衷于圣诞节表面形式以及商业营销炒作,忽略了汲取积极的人文关怀因素。
03
怎么正确看待中国人过圣诞节?
“赶时髦,过圣诞节”本质上是一种追新逐奇的社会心理,只要没有违背法律,没有违背基本的社会道德原则,就不能动用行政手段和国家公器的力量去干涉,也不能通过媒体营造声势去谴责,因为这都违反了自由的原则,也违背了文化自身演进的规律。追新逐奇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引导得好的话会使本土文化生发吐故纳新的能力。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早在交流传播中在就为世界各地所接受了。对待一系列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我认为,对待一系列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照单全收,也不全面否定,刀枪不入;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就不好对这些节日做出什么硬性规定。对于那些带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等,则完全可以随兴所至,“悉听尊便”,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紧张、枯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丝活力。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04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我国传统节日。
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回顾过去,展望来年,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全家幸福,和谐美满,该是多么愉快的节日呀!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端午节,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们可以划龙舟、吃粽子、……一举两得,何乐不为?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菊花,吃月饼,品美酒,话别离,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喜不自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风东渐,这些传统和文化或渐被遗忘,或日渐式微,或慢慢湮灭,若不及时加以抢救性的继承、弘扬、挖掘和开发,那么,真等到它彻底消亡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有何面目去见我们的老祖宗?同时,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中,也将留下难以弥补的缺失和遗憾!所以,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远见卓识的炎黄子孙都必须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迷失自我,让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民族文化着两朵奇葩并蒂开放,香飘世界! 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自信大度,包容并蓄正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如今的中国人怎么这么喜欢圣诞节?
我对任何节日任何仪式规条式的传统习俗都不感兴趣。那只是一个仪式一个传统习俗而已,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喜欢一切正面事物!我喜欢真理!
圣诞节是纪念主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也就是仅仅一个仪式而已。过圣诞节的人都是爱主耶稣基督的人吗?
圣诞节是美国的新年吗?
美国人的新年是新历一月一日,也就是元旦。 但是中国人习惯在农历新年也会庆祝,如果当地有唐人街,很多时候在农历新年也会有庆祝活动,过别的华人或学生,也会有简单的聚餐活动作为庆祝。
但美国及其他欧美国家对过年不是特别重视,很多时候也就一个倒数活动。
相对来说,他们会更加重视圣诞节,复活节及感恩节等节日(很多都跟宗教有关,主要为天主教。)
圣诞节一般都干什么?
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是每年的12月25号,一般在平安夜过后就是圣诞节了,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圣诞节日里,小孩都盼望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这样的日子里,这个愿望一般都会得到满足,甚至社会好心人等再这样的日子里,也会向街邻的小朋友们满足一份小小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