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二十四名将,你觉得三国哪个名将最厉害?

2023-08-17 18:16:03 80阅读

三国二十四名将,你觉得三国哪个名将最厉害?

三国短短的几十年的历史里,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王朝,在正史《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的名将像走马灯一样,你来我往,杀的好不热闹,名将厉害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单打独斗,有的善于谋划,有的在阵前冲锋,有的敌后突破。俗语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名将谁最厉害,总得有一个成绩单。我个人认为名将中最厉害是吕布,他为什么厉害,我们笑谈一下吕布。

英雄出场。《三国志》写道,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吕布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他站在荆州牧丁原后面,让董卓胆惊。后董卓赠千金与赤兔马,才收买吕布投降。吕布善弓箭,而且臂力过人,能让正史记载,就是不一般人。董卓得吕布后,如虎添翼,更加肆无忌惮的杀人放火,许多看官说道,这吕布投降董卓不入流,今天我们只笑谈三国谁厉害,并不谈忠义。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要看他有没有价值。许多人感叹怀才不遇,可是你连才都没有,还想着千金聘宝马骑。洗洗睡吧。三英战吕布。这是吕布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八路诸侯征讨董卓,吕布打前锋,五回合,杀河北名将方悦,北海名将武安国打了十个回合,被吕布用戟砍断手。燕人张飞上前与吕布斗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舞八十斤的青龙偃月刀上前助阵,三人在一起打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刘备又提双剑上阵前打群架,已经严重犯规。张飞那可是三国里的猛将。关羽称战神。可他们在吕布面前,连平手都打不了。曹操在阵前看到,无不感叹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古代冷兵器时代,用马打仗,臂力是关键,因为对方直接用刀砍,你骑在马上没有办法闪躲,只能用自己手里的兵器去迎,如果力量不如人家,一下震就晕圈。现代的人,想穿越去古代,要冲锋陷阵,骑马打仗,估计还没有到阵前,就会让马颠懵。看看自己的身板就知道,还是老老实实呆在今天社会最好,动动键盘就可当英雄。射戟辕门。牛逼人就干牛逼的事。袁术派大将纪灵争讨刘备,吕布在当中做和事人。可是双方不听,吕布怒到,拿方天画戟,你们两家事,由天定,我把戟拿到辕门外一百五十步外,用箭射,如中戟尖,两家罢兵,如不中,你们两家接着打。这可是高难度的箭术。古时箭是没有现代的瞄准装置,只凭眼力臂力与稳定性,才能命中目标。一百五十步,合现在一百二十米。想要射准,弓必须拉满,箭才能飞得快、远、直。非一般人能做到,只见吕布拉弓如满月,箭如流星一样射了出去,正中戟尖。帐前所有人无不喝彩。

说英雄道英雄,英雄是靠真正实力打拼天下的,不说用嘴吹出来的。名将中,我个认为在三国中吕布最厉害,上述理由已经充分说明他就一个有勇无谋的勇夫。单打独斗冲锋陷阵他最强,靠一己之力他想要撼天动地。可惜呀一代名将败在曹操手里,被曹操缚在白门楼上。最后,只求缚的绳能否松些。曹操笑道,缚虎,焉能松。真是滚滚浪花淘尽英雄呀,吕布被曹操杀死。

三国二十四名将,你觉得三国哪个名将最厉害?

后三国时期还有哪些名将?

由于《三国志》的影响,史家一般把陈寿先生所记载的这段历史习惯上称作三国时期。但三国究竟从啥时候算起,到啥时候结束,史学界是一直存在争议的。

比如《三国演义》从黄巾军起义写起,《三国志》第一卷就是《魏书·武帝纪》,写的是曹操。这就是说,无论陈寿还是罗贯中,都没有把曹丕称帝作为三国的开始。

三国的具体时间说不清楚,那么后三国时代就更不清楚了。在这里,豹眼没有必要去较真,后三国究竟是指三国之后的时期还是三国时代的后期。

就按照题主的说法,赵云、张郃死后,就进入后三国时期吧。但是,后三国时期的结束到哪里为止呢?是到蜀汉灭亡,还是到曹魏灭亡、西晋建立,还是孙吴灭亡为止?

就《三国演义》而言,三国还是从黄巾军起义爆发开始,到西晋灭掉孙吴一统天下结束。

豹眼认为,前三国时期,以黄巾起义开始,到曹操病逝、曹丕接受献帝禅让为一个阶段;中三国时期,以魏、蜀、吴三国的先后成立,到蜀汉被灭为一个阶段;后三国时期,应该以蜀汉灭亡到孙吴灭亡为一个阶段。

这是豹眼的理解,尽管赵云、张郃都是风云一时的人物,但他们的死亡并不足以成为划分一段历史的节点。

但题主既然说从赵云、张郃死后,就进入了后三国时代,那么豹眼就按照这个时间节点,说一下后三国时期的名将吧。

月明星稀,有诸葛亮、司马懿活着,名将都失去了风采

赵云、张郃死了,但诸葛亮、司马懿还活着,而且西晋建立后,在灭亡孙吴的战争中也出现了一些名将,他们都应该包括在内。

这样看来,豹眼给他们的排名,应该是:诸葛亮、司马懿、陆逊、羊祜、陆抗。

只要诸葛亮、司马懿还活着,就几乎没有别人啥事。这段时间,真正的交锋,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其他人都是在打酱油,名将们都失去了风采,新将星也没有出现。给后世的感觉就是将星匮乏,星光黯淡。

陆逊成名较早,后期也没有突出的成就,存在感少了很多。其实,陆逊(183--245年)在魏延被杀十多年后才病逝,但感觉他比魏延似乎更早退出了历史舞台。

西晋代魏之后,真正的战略家是西晋的羊祜,是他主持了灭亡孙吴的战争。蜀汉已亡,孙吴能够抵御西晋羊祜的将领也就只有陆抗,陆抗一死,孙吴很快就玩完了。

因此,在这段时期,真正称得上名将的、在战略军事家这个层面的人,也就是诸葛亮、司马懿、陆逊、羊祜、陆抗,以及灭亡蜀汉的邓艾。其他人在他们面前都逊色不少,不能相提并论。

不过,看题主的意思,似乎不是在说这些人,豹眼注意到题主自己也做了回答,而且仅仅列出了五位蜀汉的名将,魏吴方面没有一人上榜。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蜀汉不就一统天下了吗?

豹眼这次就不较真了,遵从大多数人的意思,把诸葛亮、司马懿、陆逊、羊祜、陆抗等人排除在外,勉强列举一下后三国时期的五位名将吧。

把诸葛亮、司马懿排除在外,还好理解,因为名气太大,已经无法以名将来论;陆逊更多是在前三国时期的战绩,羊祜、陆抗二人主要是在西晋与孙吴的决战时,才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也排除在外吧。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张郃(hé)(?-231年),字儁乂(yì),冀州河间国鄚(今河北省任丘附近)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五子良将之一。

赵云于229年病逝、张郃于231年战亡,诸葛亮继续进行他的北伐事业。但由于诸葛亮的北伐并没有实质性的战绩,其手下尽管有不少大将,如魏延、王平、马岱、姜维等等,由于主帅没有突出的战绩,战将也就不能够成为超级战将;

司马懿方面,面对诸葛亮的屡屡北伐,大多采取防御性的战略,曹魏方面也没有战将有突出的战绩。

毕竟要依靠成绩说话,没有战功,说破大天,也成就不了名将。

诸葛亮之后,蜀、魏方面基本上暂时相安无事,没有大的战争,也就成就不了名将。

曹魏方面除了自相残杀,与孙吴方面基本是小打小闹,没有大的战事爆发,也就没有名将出现。

在后三国时代,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多惨烈的战役,这由当时的局势决定的。

英雄造时势,时势也一样造英雄。这也是这段时期名将不多的根本原因。

既然要排名,那就以这段时期的战绩和影响力,勉强做个说明吧。

邓艾第一

邓艾(本名邓范,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

邓艾出身贫寒,得到司马懿的赏识后,青云直上。特别是在曹魏政权的后期,邓艾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与蜀汉名将姜维的五次对决中,邓艾四胜一平,毫无败绩,唯一的一平还是因为邓艾坚守不出,姜维毫无办法,只得退军,才勉强没有被邓艾战败。

景元四年(263年),曹魏三路大军伐蜀,邓艾出奇兵偷袭阴平成功,绵竹之战斩杀诸葛瞻父子,兵临成都城下,一举灭亡蜀汉。

邓艾凭借此功,一举奠定了后三国时期名将的地位,这是该时期无人能比的。

魏延第二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省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

魏延作为蜀汉名将,不仅是在后三国,就是整个三国时期也是数得着的,这不应该存在争议。之所以把他排在邓艾之后,还是以战绩说话。

魏延作为名将,实在是没有响当当的战绩,唯一的子午谷奇谋被时人和后世津津乐道。

但不管多么神奇,毕竟没有付诸实施。有人替魏延抱屈,认为是诸葛亮在打压魏延。其实,这不公允。

如果子午谷奇谋真的可行的话,诸葛亮不至于坚决不采纳。

邓艾也是依靠奇谋取胜,有很大的风险性,但毕竟邓艾成功了,这也是豹眼把邓艾排在魏延前面的根本原因。因为再高明的谋略没有得到具体实施,就不能作为其战绩。

没有足够的战绩,也就影响了魏延的历史地位。

如果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得到实施,并取得胜利的话,那魏延还了得,岂不与韩信等人齐名哦?

朱然第三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

朱然是孙吴名将,与邓艾、魏延相比,显然名气要小得多,这只是我们不太熟悉而已。

但朱然是继吕蒙、陆逊之后,孙吴最具能力的战将。可以说,几乎是朱然一人之力挽救了孙吴的命运。

在这里,豹眼就多介绍一下朱然的战绩,以便友友们对他有更多的认识。

吴书·朱然传: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吕蒙病重,孙权就问其后谁可以替代他,吕蒙就举荐了朱然。吕蒙病逝之后,孙权就让朱然假节,代替吕蒙镇守江陵。

朱然与孙权曾经一起读书、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得到器重,官至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朱然追随吕蒙擒杀关羽,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黄武元年(222年),刘备东征,攻打宜都,朱然督领五千人与陆逊共五万人抗击刘备。陆逊、韩当在涿乡大破刘备,朱然则攻破刘备前锋,并截断刘备后路,刘备败走白帝城。

此时,徐盛、潘璋、宋谦都上表说刘备一定可擒,而朱然与陆逊、骆统认为曹丕大举集合军队,表面上是帮助我们讨伐刘备,实则是怀有奸心,应该谨慎决策。

孙权采纳了这一建议,决定召还大军,与刘备讲和。没过多久,曹魏果然出兵,孙吴面临三面受敌。

夷陵之战,朱然与陆逊配合大败刘备,被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

朱然传: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黄武二年(223年),曹丕自许都南征,曹真、曹休等诸路大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击败吴将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仅朱桓在濡须一路击破了曹仁,是唯一的胜绩。

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迅速兵临江陵城下,围困江陵。

江陵被围困长达六个月之久,几乎要被魏军攻破,曹丕胜利在望。就在此时,爆发了疫疾,孙权乘机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见好就收,就此退兵。

曹丕撤军,固然与疫疾有关,但朱然坚守江陵达六个月之久,城池没有被攻破,其居功至伟。

当时,曹丕亲自抵达宛城,为曹真等作后援。孙权也派遣孙盛率领一万人作为朱然的外围救援部队,但孙盛被张郃击败,致使朱然与外界完全断绝了联系。

孙权又派遣潘璋、杨粲等将解围,但依然失败。此时,城中守兵大多都患上了浮肿病,只有五千人具备战斗能力。

曹真等筑起土山,开凿地道,建立楼橹逼近城墙,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但朱然晏然无惧意。

江陵县令姚泰率领军队守北门,见魏军强盛,城中守兵少,粮食将尽,便与魏军沟通,图谋为内应。

姚泰的图谋就要施行的时候,被发觉,朱然依法处斩了姚泰。曹真、夏侯尚、张郃等人最终无法攻克江陵。

因此战,朱然威震敌国,被改封当阳侯。

试想一下,如果朱然把守的江陵失守的话,孙吴很可能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大概率就没有后三国这个阶段了。

江陵保卫战,其战略意义堪比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同样是挽救了孙吴被灭亡的命运。

但到了后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并没有大规模决战性质的战役,朱然跟所有的将领一样,并没再有更大的成就。就算是击败刘备的陆逊,也没有高光时刻再现,这是由当时的局势决定的。

但朱然继吕蒙、陆逊之后,在孙吴的军事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朱然是后三国时期孙吴的压舱石。

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病重,孙权为此日间膳食减少,夜间为之失眠,派去探视朱然并馈赠药物、食品的使者相望于道。

孙权自创业以来,功臣患病,孙权最在意的,除了吕蒙、凌统,就是朱然了。

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岁,孙权为其素服举哀。

姜维第四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

姜维是诸葛亮的高足,继续诸葛亮的北伐事业,其一生十一次伐魏,但鲜有大的、拿得出手的成就。

不过呢,在后三国时期,名将中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喜欢三国的友友,对于姜维的事,可谓耳熟能详,豹眼也就不再啰嗦了。

只说明一点,尽管姜维非常辛苦,但毕竟对蜀汉的命运没有多少改变。等到曹魏腾出手来准备收拾蜀汉的时候,姜维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大权在握,掌握重兵,没有挽救蜀汉的命运。

在豹眼看来,姜维至多是一员名将,但到不了军事家的高度。

文鸯第五

文鸯(一作文淑,?-公元291年),字次骞,谯郡(今安徽亳州市)人,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魏末晋初名将。

文鸯,文钦之子。文钦与曹魏一族同乡,与当时得势的大将军曹爽关系不错,文钦因此行为倨傲。

据《三国志》、《资治通鉴》记载,文钦经常冒领军功,受到司马师的压抑,因此对司马师极为不满。

之后,文鸯跟随其父文钦驻守扬州,以防御孙吴。

嘉平六年(255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引起了镇东大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等的愤怒,决定起兵勤王。

正元二年(256年),文钦等起兵讨伐司马师,并约兖州刺史邓艾一起起兵。但邓艾斩杀了使者,并受命率领万余人急行军到达乐嘉城(今河南项城)做浮桥,迎接司马师。

文钦见司马师大军突然到达,错愕不已。年仅十八岁的文鸯,告诉其父说:“趁敌人立足未稳,马上出击,必定大败敌军。”

文鸯率领壮士冲到司马师寨前,击鼓喧闹,大喊司马师的名字,司马师全军震动。

当时,司马师眼睛上有瘤,刚刚做了手书,抱病出征,受到惊吓,眼球爆出,血流满地。

司马师恐怕军心有乱,就咬着被头忍耐,把被头也咬烂了。

文鸯鼓噪了一夜,但其父文钦却没有带兵前来会合。司马师命诸将追击,但诸将惧怕文钦父子骁勇不敢行动。司马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文鸯鼓噪,没有得到回应,说明他们气势已经受挫,不得已而逃走。”

这时,文钦要回寿春,文鸯认为一定要再挫一下司马师的士气,便率领骁骑数十人一同杀入敌阵,所向披靡,之后才引兵离去。

司马师派遣左长史司马班率领骁将八千翼来到,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进出六七次,骑兵不敢逼近。

这才是真正的杀了个七进七出。司马师回军后,不久就病死了。

毌丘俭兵败寿春后,文钦投降了吴国。

甘露二年(257年),魏国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司马昭,吴国命文钦父子等入寿春支援。

但寿春战况不顺,诸葛诞与文钦关系又不好,相互猜疑,诸葛诞就杀了文钦。文鸯与其弟文虎就投靠了司马昭。

咸熙二年(265年),西晋代魏,文鸯仍仕晋朝,任平虏护军。

泰始六年(270年),秃发鲜卑部落举兵反晋,先后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封疆大吏,晋武帝司马炎为此寝食不安。

次年,文鸯临危受命,都督凉、秦、雍三州军力,大破秃发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使得胡人部落二十万人归降,名闻天下。

此战,奠定了文鸯后三国时期名将的地位。

豹眼一向认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虽然许多友友喜欢给三国时期的战将排名,但豹眼还是觉得很难给他们排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座次。

其实,不管任何人排出的次序是否合理,起码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名将们的战绩及其影响力,让大家了解了更多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这也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去计较这些排名是否真正确切。

其中哪些人是措手不及被杀的?

三国24名将,个个武功高强,但还是有名将措手不及被杀,死的有点冤枉。

三国24名将名单: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许褚)孙(孙策)太(太史慈)两夏侯(夏侯惇,夏侯渊),二张(张辽,张郃)徐(徐晃)庞(庞德)甘(甘宁)周(周泰)魏(魏延),神枪张绣与文(文丑)颜(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我觉得以下五个名将属于措手不及而被杀,实在可惜可叹!

(排名按死亡时间为序,不分前后,特此声明!)

第一名:颜良

颜良应该是死的最冤的一员大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记录的都差不多。

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关羽)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栓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三国演义》

颜良没有做好心里准备,正在那里洋洋自得,一看有一红脸大汉从山坡快马冲了过来。颜良还想问问来将何人,通名报姓的文绉绉的走个过场,哪知道关羽不按套路出牌,再加上赤兔马也快,一阵风似的跑到了颜良跟前,颜良手忙脚乱,措手不及,被关公一刀刺于马下!然后关羽下马,割了颜良首级,跑回山上。

看到没,颜良准备不足,还想着按常规打法,双方通名报姓,准备停当,再对阵厮杀。哪知道关羽不拘泥于形式,都经历过三英战吕布的场面,还跟你颜良啰嗦个鸡毛啊,直接咔嚓一刀完事!

要是真的打起来,三五十个回合,颜良还是没问题的。因为之前颜良刚斩了宋宪和魏续,二十个回合打败徐晃。要知道徐晃后来解樊城之围时还打败过关羽呢。

你说颜良死的何其冤哉?

第二名:文丑

文丑跟颜良是好友,一看颜良被杀,就想给颜良报仇雪恨,一开始文丑力战张辽和徐晃二将,不落下风。《三国演义》这样描写:

。。。(徐)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忽见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文丑死的也够冤的。

本来是想替好友颜良报仇,前期跟张辽和徐晃一阵厮杀,好不容易射伤张辽,打退徐晃,正趁势追赶曹兵,没想到红脸大汉关羽又不按套路,横插一刀,这纯粹是接力赛啊!有颜良的阴影,文丑胆怯,与关羽打了几个回合,拨马就跑。没想到关羽的赤兔马快,直接追上,照头一刀,把文丑斩于马下!

文丑死都不知道咋死的。这措手不及的更厉害!

关羽凭借斩颜良诛文丑,名声大噪。关羽不仅被汉献帝封为汉寿亭侯,还直呼关羽为“美髯公”!

第三名:夏侯渊

夏侯渊死的也很可惜。夏侯渊纵横西北数十年,连败马超、韩遂等猛将,却一个不留神被黄忠斩杀,你说可惜不可惜?

《三国演义》里这样描述:

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夏侯渊被法正的步步为营、反客为主之计激怒,在山下挑战黄忠。法正避其锋芒,让黄忠在半山腰按兵不动,养精蓄锐。看到夏侯渊解盔卸甲,疲惫不堪之时,遂让黄忠快马杀到,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一刀斩于马下。

夏侯渊死的也是憋屈。三国志里描写是夏侯渊擅自远离大营,只率少量兵马修复营寨鹿角时,被黄忠率部队围殴致死。结果大同小异。

第四名:张飞

张飞死的更是措手不及。正在酣睡的张飞,被手下范疆和张达捅杀。

当时张飞为了给二哥关羽报仇,是刘备东征孙权的先头部队。张飞报仇心切,又喝多酒,无辜鞭打范疆和张达,引起两人愤恨。二人半夜潜入张飞大帐,用短刀刺死张飞。张飞死时年仅55岁!首级让两人带着连夜投奔东吴邀功而去!

张飞勇则勇亦,然醉酒鞭打士卒,自取灭亡之道,亦属咎由自取。刘备多次让他别喝醉酒,别打士卒,他不听啊,真是可惜可叹。

第五名:魏延

魏延更是可惜!

魏延从一部曲开始,跟随刘备入川作战,勇猛异常,屡立战功。刘备取汉中时,魏延更是身先士卒,战绩非凡,曾射中曹操人中,射掉曹操大牙两颗!估计后来曹操的死跟魏延的这一箭也有很大关系。

刘备知人善任,看到魏延堪当大将,就着意培养。在拿下汉中后,更是封魏延汉中太守,镇守汉中!

诸葛亮南征北伐,魏延均为大将,立下了赫赫战功。魏延独自带兵打仗,更是战果累累。阳溪一战,魏延率兵击败曹魏费瑶和郭淮两路大军,斩首数万。因为此功,魏延被封前军师,假节,南郑侯。地位堪比诸葛亮。

谁知道诸葛亮临死定下所谓妙计,魏延让马岱出其不意斩落马下,甚为可惜!

《三国演义》里这样写道:

(魏延)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言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

三国志也是类似情形,只不过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这么精彩。马岱奉命追杀魏延,魏延仅带少量随从逃入汉中,被马岱追上杀死。

蜀汉五虎上将死后,魏延是数一数二的大将。有他在,曹魏不敢南下,汉中稳如泰山。

杨仪和魏延的私人恩怨,诸葛亮临终前也不做调和,而是让他们自相残杀。自己的嫡系——蒋琬、费祎和姜维等坐收渔翁之利。这就是所谓的权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获益者,都是诸葛亮认可的人。

假使魏延不被屈杀,有这样一员大将北伐曹魏或者防御曹魏进攻,也不至于最后让邓艾捡了便宜,逼降刘禅。

三国故事,故事三国。

可惜可叹之人之事甚多。尤其是这五位大将的死,都很憋屈。可惜又可叹!

您认为24名将中还有哪些是措手不及被杀的?欢迎讨论指正,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秒删。

史上三国里最勇猛的战将是谁?

三国时期最勇猛的将军,我始终认为是吕布。

吕布是东汉末年名将,尽管他谁有奶來谁是父,为貂蝉杀董卓,生性残暴。但既然看武力就要排除其他因素。

陈宫曾说,吕布壮士,善战无前。素有,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美誉。

不妨来看一下吕布的战绩,最经典的就是三英战吕布。刘备,张飞,关羽三人和吕布打个平手。刘备的武力值暂且不谈,先讲讲张飞和关羽的。

张飞一声吼能退曹操百万雄狮,虽然有些夸张,但武力值也是三国将领不容小觑的

关羽温酒斩华雄,能与马超打平,千里走单骑,打败曹操不少战将。

再提到武力值爆表的武神赵子龙,也丝毫不是吕布的对手。

吕布的方天画戟不是一般人能拿的动的,而他却作为打仗的利器。再有一次辕门射箭,150步以外一箭射中,在三国时期,一步等于1.38米,150步差不多200米,惊人的射程。

所以三国武力值第一吕布莫属

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合精彩片段?

您好,回答如下:董承的计划泄露了,曹操大怒。杀了董承等人,仍觉得不行,又杀了汉献帝的贵妃董氏,但还想杀刘备和马腾,不怕袁绍发兵偷袭许昌(他知道袁绍的为人),就去征讨刘备。

刘备见曹操来了,让孙乾劝袁绍发兵偷袭许昌,谁知袁绍不发兵。刘备只好自己迎敌。

刘备听从张飞的意见,趁曹操立足未稳,要去劫营。谁知曹操早有准备,将刘备打得大败,刘备也和关羽,张飞失散了。刘备没办法,只好投奔袁绍。

曹操围住关羽,想让关羽投降,郭嘉献了一计。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