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差漫画首页免费阅读,知音杂志还有多少人想看和在看?

2023-08-23 15:55:03 61阅读

差差漫画首页免费阅读,知音杂志还有多少人想看和在看?

曾几何时,创刊于1985年的《知音》杂志是中华大地上广大青年男女、少男少女们最受青睐的杂志之一(另外两个是《读者》和《故事会》)。在这里面有感人心扉的爱情八卦,偶尔也有饱含哲理的诗歌和文章。在那个互联网缺失的年代,说它深深的影响了很多人绝不为过。

个人对于它感受最深的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校门口地摊上随时可见它们的身影,一本知音读者能传遍全班从完好如初,变得破碎淋漓,可见其魅力。但是印象最为深刻的还属一篇关于日本夏令营的文章,文章通过一次夏令营中,中日两国孩子的比较,得出了中国孩子素质差、中国制造也很差、中国孩子纪律更是差差差的结论。

差差漫画首页免费阅读,知音杂志还有多少人想看和在看?

我敢说,这篇文章影响了很多人的世界观,也包括我。但时隔几年后我却知道了,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偏颇的臆断和蓄意的煽情,存在很严重的造假嫌疑。因此,这篇文章也被热心中国网友们收编进了"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日本夏令营呱呱叫……"的打油诗倍加嘲讽。从那时起,"知音体"在网络上开始成为一种负面文化的代名词,被万千网友大加批判。而《知音》等杂志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的离国人的视线越来越远。

直到2017年,媒体爆料,知音杂志净利润为负,经营十分惨淡,虽然2018、2019年也有发行,想必看的人也只少不多。也是啊,民智已开,再加上互联网时代,这种杂志如果还卖得好,那中国人也就太没长进了。

为啥孩子就是不听呢?

为什么和孩子讲不通道理?

1.孩子的理解能力完全不够

「在被黑暗的理性吞噬前,童年的世界由听觉、嗅觉、视觉来建构和丈量。」——《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想象一下,孩子连数数都要掰手指,又如何理解大人们的大道理?

语言是比数字更为抽象的概念,孩子的抽象思维需要等到6岁以后才慢慢发展起来。

如果孩子的专注力发展慢,听觉和视觉注意能力发展迟缓。大道理往往篇幅长、词句深奥,那么孩子根本无法正确接收和理解。

2.想要父母的陪伴,触觉接触不足

有时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爱拖延、无理取闹、吃饭摸来摸去…有可能是在寻求父母的关注。这时候父母跟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理解,孩子是不会明白的。

如果孩子和父母的触觉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变得「不懂理」。

3.引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习惯于给孩子讲道理的家长,意图太明显,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这种让孩子被动接受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感受到压力和不快乐,要么迫于权威委曲求全,要么就对家长充耳不闻。

讲道理的正确打开方式

1.让孩子亲身体验

与其苦口婆心,不如让孩子亲身体验。

比如孩子耽误了你的上班,当孩子同样经历妈妈每天上班轮换交通工具的辛苦时,她就能体谅到妈妈的不容易。

2.和孩子共情

「妈妈知道你觉得如何」,说出孩子现在的感受和想法,只要孩子发现你是理解他的,就能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

蹲下身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很多时候孩子做事情不专心,不是他们不想专心,而是他们对自己无能为力,需要父母给予他们专注力的训练帮助。

3.做孩子的榜样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在高考时他已经快30岁了,但他想到父亲即便被美国政府软禁监视,也要躲在卫生间里读书写论文。

因此,他向父亲学习,成功考上了大学。

当父母在指责孩子不专心,教导他们要好好学习时,不妨看看自己是否常常边看书边玩手机。

4.引导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心理受到吸引,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事物上,他们才会学习到纪律性、懂得讲道理。

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引导他们感兴趣的事情,逐步来对他们的专注力进行培养,孩子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再给你分享下我家宝宝识字的经验吧。我家宝贝3岁,今年开始教学习汉字,但效果一般,小孩子喜欢小动物,对识别动物更感兴趣,后来我找了很多有关于动物和学汉字的软件,感觉广告很多,内容我也不是十分放心。

后来发现了一款《猫小帅识字》把汉字演变成有趣的动画和图形,内容紧扣一年级教材和幼儿常用字,轻松记忆,最关键是内容健康、发音标准,宝宝可以一篇一篇的连续学习下去,安排的十分合理。

我家宝宝超喜欢的,里面能学到一千多个简单的汉字,我家宝宝用了之后效果还挺好,极力推荐你可以给你家宝宝试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