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器3仙岛录4.5攻略,你觉得山东人普遍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上古神器3仙岛录4.5攻略,你觉得山东人普遍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想了解山东人的性格,最快的办法是看看下面的这5句民间谚语。
山东民间谚语一:济南府的人多,泰山上的神多
这话怎么理解?来聊两个历史小段:
“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抱歉!又是两句段子,哪有用段子解释段子的?但提到济南就必须提平陵城,提到平陵城,这个段子还有跑吗?
东平陵城遗址
平陵城位于如今济南章丘区龙山镇,是龙山文化发源地,保留着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城子崖,商朝这里建有谭国,西汉时设济南国,都城在平陵城(为区分扶风平陵城,这里被称为东平陵城)。平陵城兴盛1600多年后在晋永嘉年间治所西迁,济南的政治权力中心转移到历城。
隋朝,济南郡改为齐州;元朝,改为济南路。明成化三年(1467年),明宪宗朱见深的弟弟、德王朱见潾到济南就封,在这片3500多年前被称为“泺”的土地上,修建规模宏大的德王府;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的省治由青州移治济南,济南成为山东首府。从此,一直是山东的政治中心。
济南开府后成为山东首府
然后呢?你可以尽情想象一幅画面:全省各地的人都心向济南,达官贵人、商客走卒蜂拥而至……济南开府成为山东首府后给人最大的感觉肯定是——特么哪来这么多的人啊?
再说说泰山的神。泰山在中国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儒、佛、道三圣之地,供奉有: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自古就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使者,是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奶奶),在中国有“北元君,南妈祖”之说,泰山奶奶在中国北方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泰山的神多庙多
此外还有:观音菩萨、炳灵公、延禧真人、三灵侯、财神、弥勒佛、药王、孔子庙……泰山上的神仙能数得清吗?答案肯定是“不能”。供奉的神仙多到什么地步?把济南府的人、泰山上的神进行数量上的对比,答案就出来了——济南府有多少人,泰山上就有多少神。
泰山的神像数不清
山东民间谚语二:京油子,卫嘴子,赶不上黄县鬼子
说山东道山东,怎么把北京城、天津卫扯上了?很好理解:山东自古就是连接北京、天津的要冲之地。南来的北往的,少不了有北京、天津的各色人等。
北京皇城根儿
京油子是指老北京人性格油滑、狡黠。北京是什么地儿?皇城根儿!路上随便见到一个人,都可能是皇帝小舅子二姨夫的外甥媳妇,如果不油滑点儿,动不动直筒子放炮,得罪人是小,没准晚上就被拎进号子里挨鞭子去了。
天津人人都似乎是相声演员
卫嘴子是指在天津卫的商埠和码头里处处充满“幽默细菌”,全民皆是“非著名相声演员罗锅缸”,半分钟丢个包袱,半秒钟扔个段子,炸得你满脸笑出37那个21条皱纹。
黄县鬼子天下有名
那么,黄县鬼子是啥?黄县,古地名,现山东龙口市。鬼子是形容聪明到“似人非人,如鬼如怪”的地步,心眼和点子特别多。这句段子的完整意思就是,京油子和卫嘴子再能耐,再能说,再能忽悠,也赶不上黄县人的心眼和点子多。
什么?你说有人表示不同意见?好吧,只提一个人,你就知道黄县人有多鬼了。
徐福被认为东渡到了日本
徐福知道吧?他把千古一帝秦始皇给忽悠残了,还忽悠出一个“日”那个“本”的国家来,被奉为“日”那个“本人”的祖宗八百代的老爷爷。他就是黄县人啊,东渡那边去当人家老爷爷时,他就是在黄县出发的。这个“千古一鬼”是黄县全体鬼子们的代表。
山东民间谚语三:黄县嘴子,掖县鬼子,不如蓬莱腿子
你没看错:能完胜京油子、卫嘴子的黄县,面对山东和掖县和蓬莱弱爆了,只是胜在嘴皮子上,天外有天啊,跟掖县和蓬莱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如今的山东莱州
掖县,古地名,现山东莱州市。掖县和蓬莱是胶东“一州九县”的代表,均受登州府管辖。明朝初年登州开府,与莱州并称“登莱二州”。朱元璋是这样评价的:“登莱二州皆濒大海,为高丽、日本往来要道,非府治,增兵卫,不足以镇之”。明朝中后期,山东并存着两个最高行政长官:山东巡抚、登莱巡抚,登莱二州的地位可见一斑。
鱼盐之利一直专属于国家
把话扯回来说:在胶东文化圈里,掖县历史上多出谋臣和“师爷”,是春秋时期名相晏婴的故里,加之独特的海、陆优势,“力于耕桑,不贱商贾”、“凭负山海,民负鱼盐以自利”。虽然也耪地球种庄稼,但从不认为经商低人一等,靠海吃海,民众通过“鱼盐”获取利益。
晏婴是名相谋臣
中国上千年来耻于谈商,视商人低人一等,同时自古以来盐业就是国家专营。而掖县人把两大先天优势全占了,商业意识超前,点子和主意自然比“泥腿子”多,更讲究谋略和智慧。知道晏婴用两只桃子灭了能争善战三名“霸天虎”的故事吗?鬼点子多得两台斯泰尔重卡都装不下。
蓬莱传为东方仙岛
蓬莱腿子是咋回事?蓬莱,古称蓬莱山,传为东方仙岛,“八仙过海”的传说发生在这里,是秦始皇、汉武帝求仙访药的所在。前面说到的徐福就专门拿蓬莱说事,把秦始皇忽悠得五迷三道。
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
蓬莱明白了,那“腿子”怎么讲?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知道吧?山东蓬莱人。他操练出来的戚家军作风强悍,配备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面对倭寇从无败绩,是“十六至十七世纪世界最强军队” 。
无论倭寇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登陆中国,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就神般降临在它们(此处不是错误用词)面前,这速度赶上日行800里的“神行太保”了。腿真快!腿那不是一般快啊!
戚家军如一道无法逾越的城墙
戚家军是怎么练成的?在蓬莱水寨里操练出来的,现遗址尚存。日夜受此熏陶的蓬莱人自然“学习戚家军好榜样”,养成做事风风火火,腿快脚步快的优良传统。嗯!人民的军队在何时,都是老百姓的楷模啊。
山东民间谚语四:三个临清猴,不如一个聊城慢牵牛
临清,因临近清河得名
临清,因临近清河得名,别名“小天津”。为啥有这样一个称呼?这是因为元明两朝相继开凿大运河的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使大运河南北全线贯通。临清因位于运河之畔而迅速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在明朝时的钞关税收额,竟然居运河8大钞关之首,作用犹如天津卫之于全国。
如今的运河风光
商埠文化、港口文化、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使临清人具有较高的商业智慧和国际化的开阔视野。眼光高了,知识广了,见识多了,这人就容易变得精明。按中国人的习惯,就容易把精明的人群跟猴儿联系起来,“猴精猴精”的临清人就这样被贴上了性格标签。
精明如猴的临清人
但是和聊城的慢牵牛比起来,临清猴又逊色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聊城慢牵牛”特指的是东昌府人。为什么东昌府人被冠以“慢牵牛”呢?直观来看,就是形容聊城人性子慢,做事不急不躁,慢悠悠,完美诠释了“事缓则圆”的法则。往深层里讲,与东昌府、临清的特殊地理和政治地位有关。
聊城,江北水城
聊城与临清同属运河文化,临清隶属于聊城。一个是经济上如日中天,一个是政治上的“顶头上司”,双方不断较劲,互不相让。随着大运河交通运输功能的弱化,漕运历史的终结,“傲娇”的临清渐渐被“土气”的聊城超越。
于是,你有千般变化,我只一招致胜:放慢节奏!放慢节奏!临清猴见到慢牵牛,再急三火四也被磨得没了牛脾气。
聊城是运河文化的代表城市
山东民间谚语五:三个慢牵牛,不如一个高唐猛回头
慢牵牛厉害吧?连临清猴也没有办法。那么“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
回答是:“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
这里说的“山外更高人”就是高唐人!
高唐,齐鲁古风一脉传承
高唐,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古时就有官马大道可“南通吴会,北拱神州”,交通位置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居中原衡衢”,受外来文化的侵袭较少,齐鲁古风的传承一直得以延续,民心向善,自古就被称为有“上古之民朴、中原之士敦”之遗风。
面对聊城慢牵牛,说也说不过你,磨也磨不过你,好吧!俺承认心眼少行吧,俺承认你牛气冲天行吧……惹不起还是能躲得起的,“猛头回”就走,白白了您哪,不跟你玩了,俺自己找个地方睡大觉去了,爱谁谁。
这就是高唐人的可爱个性:纵你有千军万马,我只一招致敌——视而不见。
高唐人猛回头成为美谈
看看上面的这些民间谚语,你是不是感觉调皮起来的山东人那是闷骚加风骚,谁也挡不住。
山东有哪些景点有着古老的神话和传说?
山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自古就被誉为“人间仙境”。城北的丹崖山,拔地而起,古朴典雅的蓬莱阁高踞山巅,黄渤两海在其后澎湃交汇。在这里代代相传着两个古老的神话和传说。一个是八仙过海,另一个是海市蜃楼。
关于八仙过海的神话
相传有一回白云仙长在蓬莱仙岛牡丹花盛开之时,邀请八仙到蓬莱仙阁上聚会饮酒,酒至兴致时,铁拐李提议回程时都不乘舟,各凭道法渡海,赢得众仙齐声附合。
汉钟离率先把自己的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于其扇之上,便向远方漂流而去。何仙姑将其大荷叶往阁外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何仙姑纵身跳窗下海伫立于荷叶之上,随波漂游。铁拐李扔下自己的法器大铁拐,张果老放下坐骑“纸驴”,随后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和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的宝物丢入海中,借助宝物威力,各显神通,游向东海。
八仙此举,推波助澜,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速率虾兵蟹将出海观看,不料言语间出口不逊,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乘八仙不备,将蓝采和擒入龙宫。七仙大怒,大开杀戒,各展神威,怒斩了两个龙子。虾兵蟹将难以抵挡,纷纷败下阵来,隐藏水底。八仙则在海上来往叫战。东海龙王无奈请来南海、北海和西海龙王,齐力掀起狂涛巨浪,直奔七仙拼杀而来。危急之时,曹国舅的玉板大显神通。只见他怀抱玉板冲在前头开路,惊涛骇浪两边退让,众仙紧跟其后,安然无羌。四海龙王见状,慌忙急调四海兵将,决死一战。恰在此时南海观音菩萨路过,止住双方并出面调解,直至东海龙王释放了蓝采和才双方停战。
八仙拜别观音菩萨后,各持其宝,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词语的由来。
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
东海龙王的小爱女龙珠妹,自幼聪明伶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某日她独自偷偷走出龙宫来到蓬莱小镇,人间美景让龙珠妹心花怒放,恋恋不舍。因触犯龙宫律条而被赶出龙宫流放到蓬莱岛。龙母思念小女一病不起,三太子背着龙王打通了一条东海去蓬莱岛的秘密通道,以便龙母会见龙女。多年之后,龙王也思念其女,命三太子带龙王去蓬莱岛父女重逢。龙王答应龙女请求,每年腊月初八让蓬莱上空出现海市蜃楼景象。龙珠妹后与当地渔民石头长相厮守,过着男渔女织的渔家幸福日子。
从此以后,每年腊八或七月七会有海市蜃楼出现。由于古人无法解释这一神秘莫测的自然奇观,因而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海市蜃楼是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与地理位置、条件及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在我国仅有蓬莱会多次出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如1988年和2005年都曾多次出现过。蓬莱的确是一处人间仙境,旅游胜地。
封神大战中唯一能真正杀死杨戬的是谁?
杨戬,阐教玉虚宫第三代弟子,师父是玉泉山金霞洞的玉鼎真人,原著中他绝对是个厉害角色,原著曾描写道"修成八九玄中妙,任尔纵横在世间",他修成七十二变、八九玄功,拥有坚不可摧的金刚不坏之身、无可匹敌的绝顶防御力。
他道行高深,远非其他同门可比,足智多谋,见多识广,言行得体,冷静灵动,最善辨明战机,伺机出手,能客观品评对手优缺点,寻找最佳应战方式,且作战不图虚名,为获胜利不择手段,从始至终就如同铁板一块,周身上下密不透风,让敌人根本无从下手。
在封神大战中,他投身姜子牙麾下,立下赫赫战功。在封神大战结束以后,他与李靖父子四人、雷震子、韦护七人肉身成圣,被天庭敕封为清源妙道真君。
但在封神大战中,也有真正能杀死杨戬的人,封神大战中,圣人之下皆为蝼蚁,封神原著中出现的十二位圣人如果想要杀死杨戬,那绝对是手到擒来,那圣人之下还有谁能真正杀死杨戬呢?分析如下:一、十绝阵“落魂阵”姚天君
落魂阵是十绝阵中比较特别的一座阵法,它专门攻击修仙者的魂魄。
姚天君曾这样描述落魂阵:“吾此阵非同小可,乃闭生门,开死户,中藏天地厉气,结聚而成;内有白芷幡一首,上画符印,若人、仙入阵内,百幡展动,魂魄消散,倾刻而灭,不论神仙,随入随灭。”
从姚天君的描述来看,阵法包括了天地厉气、幡、符印。符印是画在幡上的,那幡的原材料竟然是纸,天地厉气可能是他平时收集的,也可能是布完阵后自然聚集的。
姚天君想直接除掉姜子牙,来个擒贼先擒王,闻太师也很赞同,于是姚天君发动了落魂阵,在姚天君的一番操作下,姜子牙很快丢了二魂六魄,只剩下了一魂一魄,前后经过了二十天,从时间来看,与陆压道人的钉头七箭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最后姜子牙真的被咒死了,魂魄飘飘遥遥地来到了封神台,要不要柏鉴将其推出了封神台,那姜子牙就死了。
杨戬虽然厉害,但也经不起落魂阵这样魂魄型咒术,如果姚天君有针对性地对杨戬施法,那杨戬估计也得身死道消。
二、金鸡岭主帅孔宣
孔宣,原形是世间的第一只孔雀,乃是上古神鸟凤凰的后代,原著描写孔宣为"瞠目细冠红孔雀",是殷商驻三山关的镇关总兵官,后调往镇守金鸡岭,骑马持刀,独门神通是"五色神光",五行内无物不收。
孔宣担任殷商的元帅时,将周军阻于金鸡岭,用绝招五色神光屡胜众多阐教仙人和大将,专用此术擒敌拿人,其神光分为:青、黄、赤、黑、白五色,五色神光号称无物不收,一旦放出,五行之内,无物不刷。
杨戬虽通八九玄功、七十二般变化之术,但不管他怎么变,都逃不出五行之内。而且被五色神光所刷之后,人都会处于昏迷之状,犹如砧板上之鱼肉,任人宰割。
三、神秘散仙陆压道人
陆压道人,《封神演义》原著中最神秘的散仙,自称修道于西昆仑,乃是离火之精,飞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上不朝火云三圣皇,中不理瑶池与天帝,不在三教中,不在极乐地。不归人王管,不服地府中。潇洒自在任我游,自自在在散圣仙。
在原著中,他有两大法宝:一是斩仙飞刀,二是钉头七箭书,这两样法宝在原著中一旦祭出,绝无失手之例。
斩仙飞刀:存放于一葫芦内,使用时,需要先打躬,葫芦内会现出一线毫光,高三丈多,上边现出一物,长有七寸,有眉有目,眼中射两道白光。能定住敌人之泥丸宫,封印之元神,可斩神仙妖魔于封印状态。
钉头七箭书:原著中最强的咒人之术,只需立一营,营内一台,结一草人,人身上书敌人姓名,头上一盏灯,足下一盏灯,脚步罡斗,书符结,印焚化,一日三次拜礼,至二十一日之午时,敌人的三魂七魄就会被拜散,此时射箭到草人上,如射敌人本体,草人和敌人都会喷出血来。在此过程中,被害者本人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可于异地取人性命,被害者没有反抗能力,就连大罗神仙亦难逃此厄,此可谓是诡异莫测也。
杨戬虽然是阐教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但如果陆压道人想要杀杨戬,杨戬必然难以逃脱。
四、三仙岛三霄娘娘
三霄娘娘是云霄娘娘、琼霄娘娘、碧霄娘娘的合称。截教通天教主的弟子,截教第一代门人赵公明的妹妹。她们居住在碣石山碧霞洞,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华进行修炼,还拥有师父通天教主赐下的两件宝贝,一件是金蛟剪,一件是混元金斗。
在封神原著中,三霄娘娘绝对是狠角色,要杀死杨戬绝对是易如反掌。原文描述:云霄娘娘祭起混元金斗,杨戬不知此斗厉害,只见一道金光,把杨戬吸在里面,往“黄河阵”里一摔。不怕你:七十二变俱无用,怎脱“黄河阵”内灾!这里明确是点出了混元金斗能克制八九玄功,杨戬被困之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直到老子用手指将他点醒。
战力对比之下,有着混元金斗、金蛟剪等先天灵宝加持,几乎达到封神圣人之下最强战力的三霄娘娘,才能把杨戬捉住,并打昏迷。
三霄娘娘把十二仙首、杨戬、哪吒等人全部都困在了九曲黄河阵中,全都变成了石人,如果云霄娘娘心够狠,一旦祭出法宝金蛟剪,这些人当场就没命了。
最后还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两位圣人出手,才破了三霄娘娘的九曲黄河阵。
神话故事?
1、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神话故事,它的流传早于七夕节的形成。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有现存文字记载的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地域分野最早见于汉代史籍。我们用“牛郎织女”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2、精卫填海:
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今天常用它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3、八仙过海:
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
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4、女娲补天: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 ,使天地不再沉寂。
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今天人们用这个典故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5、夸父逐日:
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
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为桃花园;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后来人们用“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东皇太一是上古大神是洪荒大神还是太古大神?
洪荒流是梦入神机写了佛本后才兴起的,根据现在大众认同的以及一些神话中的,东皇太一作为三足金乌是天地第二劫巫妖大劫中妖族的大帝,上古与太古是历史学家对我国夏之前一段时间的称呼,而洪荒是神话中的说法,即盘古开天身化的大陆(当时大陆为这一整块),到巫妖大战,共工头撞不周山,使大陆碎裂,化为东南西北四洲及海外仙岛,所以说太一是洪荒人物,另外,神是玉帝时期对封神榜上留名的称呼,太一应该是仙,大罗金仙,东皇是由他的法宝东皇钟及妖族天庭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