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线2中文无敌版,二战个国怎么给士兵解压?
二战前线2中文无敌版,二战个国怎么给士兵解压?
谢邀。二战每个国家都有给士兵解压的不同之处,因为各国的国情不同。
比如美国在二战算得上是非常富有的一个国家,美国有着充足的食品供应,每个士兵都有香烟、糖果、口香糖和可口可乐,海空军还会有充足的冰淇淋。
同时美军还有极好的轮休制度和充足的后方基地。美军同样也可以靠其食品在占领区直接换取其他国士兵要靠武力才能得到的“特殊服务”。美军同时在二战有滥用吗啡的倾向。
他们为了安抚在前线打仗的军人在伙食上是非常重视的,但这远远是不够的,美国军人在战场上吃的最多的就是罐头,而罐头里面还会香烟。抽烟的人都知道,香烟是缓解压力最好的办法。这些优越的供给条件不仅给士兵解压带来了保障,而且还增加了士兵的战斗力。
却立有大功的特殊将军?
中国有一个兵很神奇,不识字、不懂弹道学、不懂带兵打仗、更没有指挥过千军万马,却凭一门精湛到极致的炮击技术,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而那些久经沙场建奇勋的开国将军们,对此竟无丝毫异议,说起来也只有赵章成独一份,那么赵章成又有哪些特殊功劳呢?
三发炮弹助力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挽救红军建奇勋1935年5月25日,红军来到四川大渡河边安顺场。当时红军刚刚经历湘江血战,兵力由10万人锐减到3万人,损失惨重。大渡河水流湍急易守难攻,红军前有天险后有追兵,且又人困马乏,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太平天国后期,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边全军覆没。当时蒋介石步步紧逼决心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红军也只有渡河才能有生存时机。
红一军红一师红一团肩负强渡大渡河任务,可他们只能派两只船运18人渡河。第一只船领队是连长熊尚林,第二只船领队是营长孙继先。
十八勇士冒死渡河,只可惜船到河中央就被打漏,且被敌人重机枪火力压的死死地无法登岸。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急得赶紧命令赵章成火力掩护十八勇士。
赵章成是何许人?杨得志又为何将如此生死攸关的任务交给赵章成呢?
原来赵章成是红一军炮兵营营长。1905年,赵章成出生于河南洛阳,因家境贫寒未上过学。1927年,赵章成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跟着部队认了些字,并接受了炮兵训练。
别看赵章成没啥文化,却对打炮技术一点就通,天生就是做炮兵的料,而且还勤于钻研影响炮击精确度的各种因素,遂很快练就弹无虚发的精湛炮击技术。
虽有记载称1931年4月,赵章成所在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带领下发动宁都起义,赵章成才藉此加入红军。其实赵章成早在宁都起义之前,就自动加入红军,并凭其炮击技术,成为红三军炮训队队长。后来又续任红九师炮兵连长,红一军炮兵营长。
红军来到大渡河时,手中只剩下一架迫击炮,而且零件还在行军作战途中损坏,炮架没有了,只剩光秃秃一个炮筒。
赵章成无奈只能手持炮筒强行发射。可是全军上下只剩5枚炮弹,要知迫击炮属滑膛炮没有膛线,射击命中率低,只有依靠群发打击面积目标才有威力。指望赵章成利用光杆迫击炮,以及仅有的几发炮弹有所作为难于上青天,而赵章成在红军最需火力支援时刻又将怎么做呢?
只见赵章成伸出右臂比划一番,然后手持炮管徒手射出第一发炮弹,只可惜炮弹落在了敌群后方。杨得志有些着急,可赵章成却气定神闲摆摆手,原来第一发炮弹只是试射,现在已经找到手感心中有根了。
紧接着赵章成射出第二发炮弹,正中敌军一个机枪火力点,第三发炮弹正中敌人碉堡,第四发炮弹落在敌群之中。赵章成一气呵成三发炮弹神助攻,敌阵上鬼哭狼嚎一片混乱,红军十八勇士趁机抢滩成功,并为后续增援部队争取时间,打赢大渡河之战。
也许有人不知赵章成发射前伸出右臂比划啥?其实赵章成每次发射前都习惯右臂前伸,肘部稍微弯曲,手掌五指并拢,拇指略微弯曲掌心向左,时常还会俯身下拜。
曾有人说赵章成保留朴素的农民意识,信佛不愿杀生,遂在开炮前拜佛祈祷亡魂不要找他。赵章成信佛之说一传十十传百,甚至在红军高级将领中成为笑谈。
其实赵章成开炮前并非拜佛,而是为提高射击精准度练就的跳目测距法。赵章成不懂弹道学,不会精密数学计算射程,只能靠日常勤观察两物体间距离、沟壑宽度,练就绝佳的目测感觉。
久而久之,别人需要翻阅射表才能计算的东西,都已深深印在赵章成脑子里,这才创造了翼王悲歌地变身红军胜利场的奇迹。
抗日战争赵章成手中迫击炮成为日本鬼子催命炮1939年,日军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抗日力量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华北平原挖沟壕筑碉堡,妄想在华北平原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
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为打破日军封锁,决定调集八路军第129师、第120师共105个团,发动为时三个半月以破袭正太铁路为主要任务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关家垴战斗爆发时,八路军包围了日军冈崎大队。日军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军,遂占据一个山头利用十几挺机枪组成密集火力网,居高临下压制八路军。
赵章成带着一门迫击炮与十几个战友,跑到与日军阵地直线距离只有30米的山脚下,竟将迫击炮调至几乎垂直的88.5℃超大射角。如果遇到逆风,稍有不慎就可能炸到自己,可也只有这样才能打到山头的日军。
此时的赵章成独自操作唯一的迫击炮,其余战友只负责为其不间断递送炮弹。只见赵章成以每分钟40~50发速度,超速发射6分钟近240发炮弹,平均1秒半1发炮弹。
当时迫击炮最大射角的世界纪录是85℃,最快射速是每分钟30发。可以说赵章成以两项超世界军事纪录的表现,炸懵了冈崎大队。
日军还不知炮弹从何而来,就已死伤无数,所有轻重机枪皆被炸瘫,以致日军指挥官根据炮火密度判断,八路军有一个迫击炮排亦或迫击炮连进行齐射,却不知只有赵章成一个人与一门迫击炮而已。赵章成助力我军步兵一举夺取阵地,全歼冈崎大队400余人。
赵章成不仅打炮准,还能利用迫击炮本身结构,随心所欲变换出新花样。
日军针对八路军缺乏重炮等重型武器的情况,四处建碉堡,欲构造密集封锁网。百团大战榆辽战斗时,八路军在管头遇到日军碉堡群,鉴于迫击炮本身威力小,对躲在碉堡中的日军一时也无可奈何。
赵章成突发奇想,竟拆开迫击炮弹,倒出部分炸药换上辣椒面。这种特制的辣椒炸弹,虽然威力更小,可其爆炸后辛辣刺鼻的辣椒面在碉堡中弥漫,到处都是红色烟雾。
时常使用毒气弹的日军,竟以为被芥子气袭击,吓得屁滚尿流逃出丝毫无损的碉堡,等待他们的只有被全歼的下场喽。
1942年8月,赵章成又将全世界范围内只能曲射的迫击炮,成功改装成可以平射的迫击炮,藉此加大迫击炮攻击碉堡威力。
原来时任129师师长刘伯承,指示时任129师炮兵主任的赵章成必须设法消除敌人碉堡。可是八路军缺乏重型火炮,赵章成只能利用迫击炮打碉堡。
迫击炮是曲射武器,炮弹沿大的抛物线轨迹落地,其射击精度因受瞄准精度以及气温、气压、风速以及地形各种因素影响比较差。可见赵章成使用射击精度比较差的迫击炮打碉堡也属无奈之举。
赵章成经过研究只有将曲射炮改为平射炮,才能对日军碉堡构成杀伤力,可又如何改造迫击炮呢?
迫击炮发射原理就是其尾部有一个底火,炮弹以自由落体落到底部,炮尾的击针撞击底火,引发炮弹发射。如果迫击炮仰角较低时,炮弹下滑速度降低,其撞击力度就不足以引爆底火,那么炮弹就发射不出去。
赵章成看到状如炮筒通条的擦炮工具洗把杆上有一个圆孔,就用这个圆孔套住炮弹头,使劲向下压以便撞击底火激发炮弹。
实验成功了,炮弹平射出去,可是洗把杆也跟着飞出很远。那么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洗把杆,既能起到激发炮弹的作用,又能随处可取并有极高的机动性灵活性呢?
赵章成又瞄准了太行山上随处可见的高粱杆。高粱杆对于洗把杆来说最大优点就是随手可取,只要用高粱杆粗端顶住炮弹头部,将其用力推入炮膛就能激发炮弹。而高粱杆的弊端则是必须由技术熟练炮兵操作,不然容易引起炸膛。
赵章成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将高粱杆平射迫击炮用于实战中,成为攻击日军碉堡利器。在我军武器弹药匮乏年代,赵章成当之无愧成为我军炮兵第一人。
结语也许迫击炮对于现代先进武器来说一文不值,可赵章成依靠天赋苦心钻研发明创新,一炮多用,将迫击炮威力由小炮变成大炮,其炮击技术真的达到“人炮合一”境地,为红军强渡大渡河以及抗日反扫荡胜利起到关键性作用。
不过人无完人。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缴获国民党军大量重炮,并组建了大量炮兵部队。这时赵章成凸现文化水平低的短板,不但学习掌握重炮技术速度慢,而且也不知该如何指挥炮兵部队。
由此在大兵团作战的解放战争时期,与其他将帅相较,赵章成未指挥过任何一次小型战役,未立下太大功勋。
但是瑕不掩瑜,建国后赵章成被任命为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授少将军衔。所有炮兵部队高层,无一人对此任命不服,因为赵章成对革命曾经的贡献,堪配这个职务与军衔。
赵章成授衔将军后,最喜欢的依旧是自己的迫击炮,即便年逾花甲仍亲自上阵教导炮兵如何开炮,甚至还在水中演练无依托空手射击。如今全世界也只有中国炮兵会徒手扶炮管绝技。
1969年,赵章成病逝于北京,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其灵前最醒目的就是两座精巧的迫击炮模型,以此纪念特殊炮神赵章成。
二战时期都有哪些小插曲?
波兰海军的“北京行动”
在二战时期,波兰海军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集体逃亡行动,而且这个行动居然还取了个相当中国的代号,就是“北京行动”。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而在此之前,英国驻波兰大使馆就已隐约预感到战争的到来。而他们也很清楚,以当时波兰的军事实力,是无法阻挡强悍的德军的。所以,在二战前夕,英国就开始劝说波兰海军,做好将主力转移至英国的准备。
要知道,平独镇露的大波波一向有“鸿鹄之志”,因此他们的海军建设目标,始终要比苏德两国更胜一筹,那就是要求大波波海军掌握波罗的海制海权。所以,大波波当时的海军拥有4艘非常先进的驱逐舰。而且,大波波的驱逐舰比苏德的驱逐舰都要强悍。
最终,通过与英国的协商,波兰海军的战前集体逃亡计划正式实施,代号就是“北京行动”。8月26日,波兰海军指挥官乌恩鲁各将“北京行动”的指令装在火漆信封里,交给参与行动的闪电号、雷霆号、暴风号三艘驱逐舰的舰长。
8月29日晚,在德军闪击波兰的前两天,三艘驱逐舰同时收到“北京、北京、北京”的无线电信号。随后,各舰从格丁尼亚出发,航行至预定的海尔半岛。
之后,舰队又驶离海尔半岛,航向丹麦方向。途中,这支逃亡的波兰舰队虽然被德国的海军舰艇发现,但因为当时还没宣战,所以没有对他们展开攻击。就这样,大波波海军在战前顺利完成了海军主力的转移。
在此后的战争中,这三艘出逃的波兰驱逐舰,始终活跃在战场上,在大西洋护航、挪威战役、追捕德军的俾斯麦号等战斗中,我们都能看到它们的踪影。其中,闪电号更是在残酷的二战中存活下来,最后成为博物馆,停泊在今天波兰的格丁尼亚。
而大波波海军的这次大逃亡行动,也成为二战海军史上的一项壮举,生动的诠释了“波兰永不灭亡”的誓言!
本文作者:小贱贱
和日本姑娘结婚之后的生活是什么体验?
林语堂曾表示,人生三大享受:”娶日本老婆,住美国房子,请中国厨师”,日本妻子到底好在哪里?
日本女子小巧玲珑,有一种纯自然的视觉冲击效果,让人有一种难以抗拒和忍不住抱到怀中的保护冲动,迈着小步行走,那温存的微笑,那如云的鬓发,优雅美艳,难怪表哥娶了一个日本妻子后,整个人都自信和开朗了。
我表哥大学是外语学院,所以他的英语和日本都非常不错,毕业之后去深圳工作,因为在外企工作,他经常到国外出差,在2014年的时候,他在日本遇见了表嫂,现在已经有一儿一女,生活过得非常幸福。
当初表哥的公司在日本有业务,领导就找人去出差,但是他们公司只有表哥会日语,于是他们经理就带他去日本见客户,也是因为会日语,让他在日本找到了真爱!
去到日本之后,日本客户四个人,一个经理还有三个下属,而表哥看中日本客户的经理助理,对方非常漂亮,而且说话非常温柔,表哥动心了!
日本客户把他们接到之后,没有马上跟他们谈业务,而是带他们去品尝日本的美食,带他们去吃鱼生,因为只有表哥会说日语,所以表哥利用这个机会,不断和那个女助理喝酒。
当表哥喝到8分醉的时候,发现那个女助理更加漂亮了,可能醉酒之后,眼睛眯了,产生了朦胧美,回到酒店之后,表哥一直忘不了对方的样子。
在后面的工作,表哥利用工作便利,不断接近对方,两人的话题越来越多,对方对他也有好感。
过了一段时间,正好到她生日,她只邀请表哥去她家过生日,那天两人喝了很多酒,可能都太高兴了,两人都醉了,醒来之后相视而笑,两个人就在一起了。
当两人成为情侣之后,下班就一起去逛街,如果时间比较多,不用加班,他们还经常回家做饭,这个日本女孩子做饭还真的不错,而且非常会照顾人。
后来表哥就搬过去和她同居,每天表哥都不用做饭,每天起来就有早餐吃,而且表嫂每天很早就起来化妆,她们习惯整整体体面对自己的爱人,就算在家里,她也会化妆,如果表嫂休息,她就自己去买菜,做好晚饭等表哥下班。
当表哥下班,一打开门,表嫂马上跑过来,帮场合脱衣服、拎包、拿鞋子给表哥换,然后准备热水给表哥洗澡,在等待洗澡的过程中,把准备好的水果给表哥吃,然后还有一杯温水,吃饭完之后,表哥想洗碗,表嫂都不让。
表哥觉得自己对方就是可以陪伴一生的爱人,当时表哥刚刚毕业,虽然在深圳有20万的年薪,但是也还不够买房,当时不知道日本彩礼。
于是表哥咨询表嫂彩礼要多少,他害怕太高给不起,因为在我们国内有些地区,彩礼高达30-40万,如果那么高,表哥给不了,表哥出身农村,上大学都是贷款的,家里也没有什么钱,当时他害怕表嫂父母不同意。
表嫂表示,她们不收多少彩礼,只要象征性给一点就可以,结婚的时候,他的岳父岳母还给他们很多的嫁妆。
结婚不久,表嫂就怀孕了,表哥就让表嫂辞职了,回家安心养胎生孩子,从那之后,表嫂就开始做家庭主妇,两人到现在还非常恩爱甜蜜。
娶日本女性,婚后的生活感受第一、日本化妆中的白面、黑齿、剃眉
日本女子喜欢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留给自己丈夫,从不会蓬头垢面的出现在丈夫面前,他们的保养秘籍是由内而外的保养,有了内在才有更好的外表,这样才能栓住男人的心。
日本提倡女性化妆,他们会掌握多门的化妆技巧,而且对时尚有自己的研究,非常懂得穿衣搭配,不管什么时候,都以光鲜亮丽的状态见人。
说到日本的化妆,不得不说剃眉、白面、黑齿,其中剃眉和白面是学习中国唐朝的,而黑齿是日本独门绝技。
1、日本的黑齿就是把牙齿染黑,是日本贵族的一种装扮,也是身份的象征,在日本古代,贵族男女在成年里跟婚礼时,会把铁屑放入茶、酒、醋里面,然后是做成黑水,之后再用羽毛或者笔刷涂在牙齿上。
他们认为牙黑齿才是最美的姿态,不染黑都没脸见人,而且日本喜欢吃甜,黑齿也可以防止蛀牙,后来日本把黑齿当做女人是否已婚的象征。
2、剃眉是学习唐朝的一种化妆手段,在开元年间及天宝初流行一种阔眉,眉形极短,末端上扬,被称为娥翅眉,在画这种眉之前,将眉毛剃去一半,再用青黛渲染娥翅状,略高于原眉形,虽弱化眉毛,但增加了眼睛的灵动之美,显得格外高贵。
日本把这种技术带回自己的国家,然后经过改进,日本女性在画眉之前将眉毛全部剃掉,在额头中间或者额头上方,画出两点代替眉毛,所用染料不再是青黛,而是用油烟或者芝麻油和贝壳黑灰的混合物,这种话画眉叫做引眉,看起来非常怪异。
3、日本女子表演的
时候,女子的脸部、颈部和手臂上,涂抹白得吓人的白粉,这是日本古代典型的妆容,这种妆容也来自于中国唐朝的粉色面妆。
当时中国使用的是较为轻薄的粉面,到了日本之后,改为涂厚重的白粉,不仅用于面部,手臂和颈部也不放过。
这种面妆是非常的明艳动人,在黑夜里能够精准的定位人在哪里,古代没有灯光,想在众人面前跳个舞,让人家看到你的五官,就只能让自己的脸看上去显眼一点,否则别人根本无法看清长得怎么样。
日本女子后来为了表达对丈夫的尊重,婚后会涂白面妆,向世人表示自己已婚,以一种新的姿态开始新的人生,这就是所谓的改头换面。
日本女子第一个化妆老师是她的母亲,从小就接受这种思想,所以她们很小的时候,化妆水平就已经非常高了。
第二、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日本女子在婚前就接受家庭教育,其中包含怎样操持家事、相夫教子,所以在婚后,日本女子很快就可以担当起夫人、母亲的角色,而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她们婚后会参加各种妇人会、兴趣小组,比如料理、裁缝、插花等。
而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很多年轻结婚生子的时候,自己都还是一个孩子,而且没有接受过像日本这种的婚前教育,所以刚刚结婚时,会有很多摩擦。
比如像俄罗斯,女性最低法定结婚是14岁,还是一个初中生就结婚生子,自己都还是孩子,怎么会相夫教子呢!
日本女子对儿女的教育非常的注重,鼓励儿子要勇敢敢于斗争,做一个有魅力的男子汉,而对于女儿的教育,鼓励女儿出嫁后,好好服侍丈夫,努力孝顺公婆。
日本女子对待自己的丈夫和家人都比较和善,平时说话的时候几乎都是细声细语,很少会发脾气,给人一种真真切切的家的感受,男人辛辛苦苦一天回来,妻子会马上迎上去,然后说:“老公辛苦了”!
日本女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棒的国家,而中国女子有部分人认为,外国的月亮会更圆,日本的妻子对丈夫的鼓励关怀非常多。
而中国妻子回家之后,很多都是埋怨,夫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劳累的回到家中,每天听着妻子唠唠叨叨,所以吵架越来越多。
日本的母亲教育出嫁的女儿,要好好的服侍自己的丈夫,努力孝顺公婆,部分中国的母亲教育出嫁的女儿,一定要控制好男人所有的财产。
日本女子可以忍受没钱的男人,但不能忍受胆小懦弱的男人,而中国部分女子可以忍受胆小懦弱的男人,但绝不能容忍没房没车的男人,日本女子知道家丑不外扬,而中国部分女子,会在人前不断的数落自己家的男人,让自己男人非常没有面子。
第三、管家小能手
日本女子结婚之后,通常都会辞去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打点完家务之后,会研究食谱,制作各种美食等丈夫回家,有了孩子之后,会自己负责照顾和接送孩子,完全不用丈夫担心。
日本女子每天起床后先化妆,然后给丈夫和家人做一顿美味的早餐,然后再把家里面收拾好,日本妻子会询问你放在如何合不合胃口,如果不和胃口,下次他们会调整。
日本妻子要么不生孩子,要生就生两个以上,他们生完孩子之后,都是自己带,很少会把孩子丢给父母。
日本基本上不和长辈住在一起,而且在日本请住家阿姨价格非常的昂贵,一般家庭根本请不起,而丈夫又是早出晚归,所以辞去工作,在家里面做家庭主妇。
第四、男人婚后压力巨大
1、很多人只看到日本女性婚后生活的好,却没有看到日本男人的苦,日本结婚男子自杀率排在世界前列,其中大部分日本男子因为工作压力大,自杀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工作,还有来自家庭。
在日本,如果女人出去工作,对男人来说是一种侮辱,外界的人会说这个男子无法养活妻子,让妻子出去工作,别人会鄙视他,日本男子基本都是大男子主义,最后过不了自己那道关。
2、如果男人赚不到钱,在日本也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表面上家庭地位很高,在外受人白眼,在家也很难得到尊重,妻子虽然嘴上说没事,但心里却暗暗说你不行,口不对心的夫妻生活,让男人压力非常大。
3、日本家庭女性主导家庭经济,男人可以去外面消遣,女人一样可以,很多日本女人身上都是名牌包包,而男人什么都没有。
妻子管家里的财政大权,自己去大商场买高级货,给自己的男人买普通货,很多时候,日本女人把男人当做一种赚钱的工具,普通男人很难承受得了。
4、如果日本男子在外面沾花惹草,一旦女人知道之后,马上要求离婚,并要求高额赡养费,男人瞬间会变得一穷二白,想再婚都非常困难,贫贱夫妻百事哀,一个真理一样适合日本。
当男人白天拼命上班,妻子是全职太太,所以日本女子出轨率也不低,40岁以上的女子,有20%会出轨,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人家想给你看到的。
写到最后:中国妻子回家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怨言呢!而日本妻子却很少呢!日本女子能做全职太太的,家里都是比较富裕,一般家庭,妻子都要出去工作。
根据调查显示,日本家庭主妇比例由30年前的54%降至30%,女性不断进入社会工作,因为日本男人压力太大了。
中国妻子在外面要工作,上班之前送孩子,下班之后接孩子,回家之前买菜,回家之后做饭,吃完饭还要洗碗、做家务,之后还要负担孩子写作业,还要照顾老人,有时候巴不得变成孙悟空,自己丈夫吃完抹嘴就出去打牌,玩手机,什么都不管,不吼两声,难以平息内心怒火。
而自己丈夫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依赖妻子,让妻子怎么温柔,怎么微笑聊天呢!南方地区,男子不怎么洗碗,但是至少还会买菜做饭,特别是广西男人,很多丈夫做菜,从不用女人进厨房,一点非常好。
如果家里条件好,做了全职太太,很多妻子脾气也很好,妻子出去工作,也是帮家里分担,她们也不是神呀!
多少年轻姑娘,她们成家之后就失去自己的名字,成了某某人夫人、某某人母亲、某某人的奶奶、外婆,在中国,女子一样顶起半边天!
为什么感觉二战时苏军陆军的军师人数比起美军德军要少很多?
各国军队编制不像汽车排放,没有一个国际标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在二战期间,每个国家军、师的兵力人数不等。
二战时期,美军一个师有多少兵力呢?二战初期,在二太平洋战场,一个美军步兵师人数为15514人。
不过美军步兵师的人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二战后期美军步兵师进行缩编,1943年步兵师的兵力被缩减为1.4万余人,这取决于它在实战中的表现。
由于装甲军和空降师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步兵师小型化在所难免。
美国第25步兵师 ,创建于1941年,兵力在二战结束的时候只有1.4万人;诺曼底登陆的主力,有“世界第一师”之称的美军第一步兵师,在二战结束时,总兵力也是1.4253万人。1917年创建的美军第2步兵师,在二战结束时总人数约13000人。
德军跟美军一样,不同时期,步兵师的兵力不尽相同。1939年到1941年德军巅峰时期的一个普通一线野战步兵师的兵力在20000人左右。
第二个阶段德军组建了16个步兵师,每师总兵力为15273人;第三个阶段组建20个步兵师,每师总兵力为17901人。
第四个阶段德军已经穷途末路,兵源枯竭,编制缩减,从9个营缩减为6个营,兵力13656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1944年型”步兵师,这样的编制一直延续到德国战败为止。
二战主战场在苏联,苏军承担压力最大,东线战场反法西斯作战任务基本上是由苏联红军独自承担的;而抵挡德军前进步伐,完成地面作战任务的,主要是苏联陆军。
因此苏德战争时期苏联红军的编制跟美军和德军一样,随着战场局势变化,人数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步兵师编制内的作战人员为1.4万人左右。由于战争爆发时苏军毫无准备,几乎是每战必败,苏军往往是整建制的被消灭,兵力严重不足,各师人数急剧下降。
因苏军在战场上失利,部队减员严重,新组建的步兵师人员无法达到战前的水平,出现严重缩水,人数普遍下降,最多减少三分之一,总兵力只有1万人左右。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苏军逐渐占据了战场主动权,德军变得被动起来。随着战场形势的渐渐好转,苏联能够调动的资源也越来越多。
但是战争仍然在进行,惨烈程度并没有降低;这样一来,各师的兵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1942年3月新的步兵师各步兵团的人数由2534人下调到2428人,同时对师直属部队也进行了裁减,师总兵力为12800人,到同年7月又减少到10500人。
到了1943年春,苏军再次进行整编,步兵师人数继续下降,缩减到9345人。
在苏军转入全线大反攻,开始收复失地,并向北进军,势如破竹解放被德军占领的东欧各国的时候,苏军再次大幅度对步兵师进行缩减,前线的步兵师人数再次减少。
那个阶段,苏军大体上存在三种类型的步兵师编制,规模较大的师人数为4500人;规模居中的师人数为4000人左右;规模较小的师,人数只有3500人。
战争爆发前,苏军总兵力为730万,到了1944年末,虽然苏军损失了900万人,可以支配的兵力还有1000万。
截至二战胜利的1945年5月,苏联红军的总人数达到了11365000人。这个数字说明什么,说明在总兵力没有减少的情况下,表面上看苏军各师的人数下降了,肯定是师的数量增加了。
以方面军为例,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苏军有5个方面军。1941年12月,方面军数量已达8个,1942年底增加到12个,到1943年达到最高峰的13个方面军。
一个方面军下辖大约4个集团军、3个机械化军,编制内共有29个步兵师、3个山地师、16个坦克师、8个摩托化师和2个骑兵师,共计58个师。
13个集团军一共有750多个师,而苏德战争爆发是,苏军500个师左右;师的数量增加了,人数必然会减少。
综上所述,二战中苏军师兵力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苏联辽阔的战场,巨大的战略纵深以及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让苏军更灵活机动,取得战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