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天气地图,你听过哪些骇人听闻的真实事件?
十一长假天气地图,你听过哪些骇人听闻的真实事件?
迪亚特洛夫事件,发生于前苏联时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在现代人类史上发生过的最为真实,也最为诡异的一起事件。该事件后来被改编成为同名电影,豆瓣评分一度走高。不要手贱去百度深究,也不要去看同名电影,事件细思极恐到一听到这个名字就心惊胆颤。
吃瓜勇者请往下看。
下面所有的内容都是来自于事件前后的真实调查结果,以及在事件发生现场的实际情景。如果恐怖事件容易对你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请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
011959年2月,前苏联境内的乌拉尔山脉中。这一年的1月底,10名来自叶卡捷琳堡乌拉尔技术学院的高山登山队员,决定去挑战北乌拉尔山东坡的奥托尔滕山。10人中8男2女,其中领队伊戈尔・迪亚特洛夫23岁,其余的成员最大的38岁,最小的成员21岁。队伍中所有的人都有2年甚至更长的高山登山经验。奥托尔滕山的高度仅只有1234米,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极其危险的挑战。
1月27日,一行人带着装备,开始向奥托尔滕山进发。刚刚出发不久,队伍中的尤里・尤丁便开始发烧,于是他不得不提前下山,先行返回。为了保持联络,队长迪亚特洛夫与尤丁约定,等他们从奥托尔滕山上下来,就会给他和学校拍电报。而按照之前的安排,迪亚特洛夫小队最晚也会在2月12日返回。于是与迪亚特洛夫等其他9名队员告别后,尤丁就一个人先行返回了。不得不说,尤丁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在山上,会有怎样的厄运降临到他们的身上。
2周时间过去了,尤丁依然没有等到迪亚特洛夫一行人的电报。2月12日,尽管迪亚特洛夫还是没有出现,但尤丁记得迪亚特洛夫曾经说过,他们可能还会在山上多走几个地方,于是他便先独自回到了叶卡捷琳堡。然而,直到2月16日,登山小队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其他参加登山的成员的家长们,也开始频繁地联系乌拉尔技术学院,询问这些队员的情况。学校在联系了尤丁之后,才意识到:这些队员可能是遭遇了什么情况。
于是在2月20日,一支由乌拉尔技术学院学生和教师所组织的救援队,开始沿着迪亚特洛夫小队的进山路线,前往奥托尔滕山,寻找这些失踪的队员的下落。2月21日,北乌拉尔地区的山脉搜索队,以及叶卡捷琳堡、伊夫杰利当地的警察,甚至是乌拉尔地区的驻军,都开始加入了搜索失踪人员的行列。到了2月24日,参加搜救行动的人数总共达到了2000人,军方也出动了直升机和侦察机,对这一地区开始大规模的搜索。
这样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很快便有了结果:2月26日,搜救队在距离奥托尔滕山山顶5公里的霍拉特夏福尔山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帐篷。根据当时发现这个帐篷的学生回忆,这个帐篷从中间破了个大洞,里面什么人也没有,而所有失踪人员的行李装备,都还在那个帐篷中。
根据现场详细调查,这个帐篷是从内部被用刀子割开的。在帐篷外面,有8、9个人的脚印,其中有只穿着袜子的,也有只穿了一只鞋、另一只脚穿着袜子的。脚印的方向通向山坡上高处的森林。搜救队跟着脚印继续前进,然而在500米之后,脚印便被雪片覆盖,看不到踪迹。
搜救队于是开始以帐篷外脚印方向消失的地点为半径,开展了细致的寻找。3月2日,搜救队有了新的发现,然而这个发现是令人悲伤的:
在山坡高处那片森林的边缘,有一颗高大的雪杉树。雪杉树下有两具遗体,分别是24岁的尤里・格里沃尼希琴科,和22岁的尤里・德洛琴科。被发现的两个人都赤身裸体,只穿着内裤,脚上没穿鞋。在树下,还有曾经燃起篝火的痕迹。
搜救队发现,在这颗大雪杉上,留下了有人攀登过的痕迹,5米高处的枝杈有被人踩断的迹象。于是大家推断,幸存者们应当是在此处暂时休息,并且爬上了这颗树,想要辨别出帐篷所在方向。按照这个逻辑,搜救队开始在这颗雪杉和帐篷之间的路径上,搜索是否还有其他的队员的踪迹。
通过3月3日一天的搜索,搜救队又发现了三名队员的遗体,他们是队长迪亚特洛夫,22岁的女队员季涅塔・柯尔莫戈洛娃,以及23岁的鲁斯腾・斯洛柏丁。三人分别距离那颗大树的距离为300米、480米和630米,几乎排成一条直线,而且倒下的方向,都朝着帐篷的方位。
遗体迅速被运回了叶卡捷琳堡,并在法医处接受了尸体解剖。被发现的五具尸体的死因都是「低体温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冻死」。而根据尸体胃中和肠道中的食物消化状况确定,死亡时间距离他们上一次进食为6-8小时。考虑到高山登山露营时的时间,法医基本确定他们死亡的时间先后为夜里0点至2点左右。其中在大树下发现的两具几乎赤裸的遗体是最先死亡的。
02至此,搜救队基本确定了这次悲剧的发生状况:
1. 当晚,登山队员们在吃过晚饭后已经先后睡下。然而,在遭遇了某种原因后,队员们判断雪崩即将发生,于是慌忙跑出了帐篷;
2. 按照有经验的队员的指示,所有人都开始向较高的森林中转移,以躲避雪崩;
3. 然而,在进入树林后,他们发现雪崩并没有发生,同时一些队员因为跑出来的时候过于匆忙,防寒服和鞋子都没来得及穿上,所以出现了低体温症;
4. 队长迪亚特洛夫带领队员们在大雪杉树下点起篝火取暖,然而因为当晚的降雪和大风,篝火并没能起到太有效的作用,导致了两名队员的冻死。同时,他们也尝试在风雪中爬上大树,辨别帐篷的方位;
5. 为了让剩余的队员可以充分御寒,死去的两名队员的衣服被扒下来,被幸存的队员们穿上,之后3名队员开始冒着风雪,想要回到帐篷中;
6. 然而在夜间的风雪中,尝试回到帐篷里的三名队员先后倒下,冻死在了风雪里。
在奥托尔滕山上,这个季节的最低温度会达到零下30多度,日间气温也只有零下15度。在这样的天气中,队员们在风雪中迅速损失热量,从而导致了快速的死亡。这一解释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尽管有两具尸体几乎赤身裸体,但是考虑到登山队当时的困境,把已经死去的队员的衣服扒下来穿上,这也是符合情理的做法。然而,悬而未决的问题还有一个:还有其他四名队员尚未被发现。正是这四名队员,将整个事件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合理推断,都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03另外,从被破坏的帐篷中,搜救队员们找到了队长迪亚特洛夫留下的日记,以及队员们拍摄的大量照片胶卷。通过对日记的分析,搜救队也得到了这些队员们生前留下的一些登山情况:
1月31日,在队长迪亚特洛夫的带领下,9名队员穿过了低海拔地区的丛林,来到了目标奥托尔滕山的山脚下。他们在这里设立了登山营地,准备好了登山时的必要给养,并将一部分多余的食物留在了山脚下的营地里。
2月1日,队员们沿着从奥托尔滕山流下的溪水,在溪谷中前进。在行进了8公里之后,他们跨越到了溪谷的北岸,并打算在河边宿营。然而,从当天下午天气骤然变坏,从山坡另外一侧席卷而来的暴风雪覆盖了整个溪谷。为了逃出暴风雪的区域,队员们开始向着山顶前进,想要在山坡的另一面找到合适的宿营地。
在暴风雪的呼啸中,登山队渐渐迷失了方向。等到9名队员爬到了山顶上,才发现他们事实上已经偏离了目标,而是来到了奥托尔滕山南面的霍拉特夏福尔山。
为了抵御暴风雪的侵袭,队长迪亚特洛夫决定带领队员们向着山坡下方的森林地带前进。然而在进入森林后,他们发现那里无法宿营,从树上时时有积雪砸下,而且大雪还会压断树枝,给宿营造成危险。于是队员们走出森林,在一处较缓的斜坡上扎下了帐篷。
日记到这里就结束了。根据内容,迪亚特洛夫他们应当是就在这一晚,遭遇了这场悲剧。
尽管出动搜山的人手和器材都已经达到了最大负荷,但是其余四名队员的下落仍然不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大规模的搜索活动只得暂时停止。而当时在叶卡捷琳堡地区,人们也都为这群年轻人所遭遇的不幸深深地惋惜着。当然,作为一起大学生登山遇险事件,这件事很快就被人们淡忘了。
然而,让事情峰回路转的转折点,还是出现了。
041959年4月中旬,在山上冬季的积雪开始融化的时候,一支登山队发现在一处积雪尚未融化的溪谷中,似乎有一件红色的羽绒服。他们下到溪谷里,才发现那是一具被半掩埋在积雪中的遇难者遗体。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对这具遗体的挖掘正式开始。
在这具半被积雪掩埋的遗体附近,人们找到了之前迪亚特洛夫登山队中,尚未找到的其他失踪队员。包括这具首先被发现的遗体在内,一共四人,他们都几乎躺在同一个位置。在他们上面,覆盖着厚达四米的积雪。
发现遗体的溪谷,位于从那棵大雪杉树继续向山脚下前进的森林中,距离森林边缘75米。最初,人们只是认为他们四人应该是在向另一个方向逃生时,失足滑落溪谷而死的。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了一些其他队员的衣物。因此搜救队判断,他们在向这个方向前进之前,曾经和迪亚特洛夫队中其他队员商议过:将队伍分为两组,一组返回帐篷等待救援,另一组沿山坡下行,去寻找当地的居民求救。
(队长迪亚特洛夫)
但是,在这四具遗体运回叶卡捷琳堡后,人们才发现事情并非像想象得那么简单。
与预想的不同,这四个人都不是冻死的,而是受到了致命的伤害而死。
其中,朵比尼娜和佐罗塔略夫两人的肋骨几乎全部折断。根据负责尸体检验的鲍里斯・沃兹洛兹登尼博士分析,这样的损伤几乎相当于一个人的胸口被汽车以80km/h的速度直接撞击而导致的结果。肋骨的碎片深深地刺进了这两个人的肺部和心脏,导致了致命的创伤。
尼古拉・契波布里纽里的头骨有3/4遭到严重破坏,头部完全变形。
阿列山大・克列瓦托夫的大腿骨碎成三段,双臂也有多处骨折,同时骨盆完全碎裂,脊柱折断。
尽管在雪崩中,遇难者的遗体会出现很多骨折的情况,但是严重成这种情况的骨折,在所有的雪崩遇难者中是从未出现过的。
而更恐怖的是,佐罗塔略夫 和 朵比尼娜 两个人的尸体上,双眼的眼球都消失了,同时舌头也「像被用力扯掉了」一样,在他们两人的尸体上没有找到舌头以及连接组织。
而更加可疑的地方,来自于这四具尸体上的衣物:从衣物中分析出了大量的放射线残留,其强度几乎相当于曾经将放射性元素直接装在衣兜里一样。
这些异常情况,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05对后来发现的四人的死因,警方最初的调查是从动物攻击导致的伤害事件开始的。
警方提出的想法是,四人在寻找下山的路径时,可能惊醒了尚在冬眠中的熊,从而遭到了袭击。产生这样的想法,是由于四人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骨折,这很可能是大型动物的攻击所导致的。
然而从遗体的分析上,警方找不到任何动物的毛发,而且——假使袭击他们的真的是熊的话——熊的利爪会对衣物造成严重的撕扯破坏,但是在四具遗体上的衣物保持完好。因此这个推测很快便被推翻了。
而从朵比尼娜和佐罗塔略夫尸体的眼球和舌头缺失的情况来看,警方也提出过是否为狼或者乌鸦吃掉所导致的。然而从四人的遗体埋藏情况来看,任何动物都不可能从四米深的积雪下挖出尸体来吃掉,而且除了朵比尼娜之外,其他三人的尸体外观都保持完好。
再者来说,狼这类动物在捕食的时候,几乎都是成群出动,而且会首先吃掉猎物的内脏。在朵比尼娜和佐罗塔略夫的尸体上并未发现被动物啃咬的痕迹,而且除了眼球和舌头,其他部位也没有任何的外伤。
另外,在尸体上,尽管法医发现了诸多严重骨折的痕迹,然而尸体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等等——都没有任何的严重损伤。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被棍棒等物打断了腿,那么不仅会出现骨折,同时肌肉也会有一定的撕裂,血管会破裂等等。然而,在这四名登山队员的遗体上,法医仅仅发现了骨头的断裂,却没有严重肌肉撕裂和皮下出血的现象。
根据当时负责尸体鉴定的法医回忆,「这几具尸体的骨折,就好像是从内部直接断裂的感觉,而不是遭遇了外伤而导致的。」
(朵比尼娜,格里沃尼希琴科,契波布里纽里,斯洛柏丁。在照片上的他们曾经笑得那么开心,然而就在几天之后,他们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恐怖的一夜)
在已知的科学水平下,可能造成这种骨折的情况只有一种:冲击波。
当人体遭受了冲击波的袭击时,与具有高度弹性和韧性的软组织相比,骨骼更容易受到损伤。这也许可以解释在这四名遇难队员身上出现的严重骨折。
然而,人类已知的能够创造出冲击波的方法,无外乎爆炸(包括核爆)、超音速运动等等。在人迹罕至的这个山谷中,究竟有什么能够让他们遭遇到类似于冲击波一样的攻击呢?
而能够印证是否属于冲击波的伤害,还有一个好的印证方法,就是内脏器官的受损程度。
在这四个人的尸检报告的已公布的部分中,除了已知的两人心肺部收到了肋骨碎片的刺穿,其余的内脏受损状况都没有公开——这在尸检报告中是很不常见的。
为什么唯独这部分没有公开呢?
很遗憾的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关于这个事件的调查报告的一份拷贝被再次发现。然而,在这份拷贝中,尸检报告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
06而负责这起事件调查的警方,在之后又得到了一个不寻常的线索:
2月1日夜间,在奥托尔滕山南面50公里外的一处叫做维尔斯的农庄外,同时还有另外一组7人的登山队,当天从南向北进山。然而,当晚他们在霍拉特夏福尔山西侧山脚下的一片开阔地上宿营的时候,接近0点的时刻,在北面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奇妙的橙色球体,散发着像火焰一样的光芒。
同时,警方也逐步了解到,2月到3月的这段时间里,这一地区的很多人都曾经目睹过类似的现象,甚至连一些农庄的气象记录中都保留了相关的信息。
获得了这个线索,警方再一次检视了迪亚特洛夫登山队留下的日记和照片。在日记中,警方没有发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内容,然而在他们留下的照片中,警方开始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内容。
首先,警方从被放弃的帐篷中,只找到了一个照相机。而这个照相机的主人应该是最早被发现冻死的格里沃尼希琴科。他是队伍中唯一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摄影师,也是整个登山活动中拍摄照片最频繁的人。下面这三张照片,被认为是拍摄于2月1日,也就是登山队存活的最后一天:
在前两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登山队员们在冒着暴风雪艰难地前进。然而令调查员们感到疑惑的是最后一张照片:相机被发现的时候,它的快门当时已经上了弦——与我们现代使用的大部分相机不同,那个时代的相机普遍使用机械快门,而且是需要使用者先上弦,之后按下快门才可以拍摄的。在大部分时间里,为了防止快门被误按下,摄影师们都会在拍照之前才将快门上弦。而格里沃尼希琴科当时将快门上弦,其明显的意图是想要拍下什么——拍下当时正在发生的一件突发的事件。
然而,也许是这件事情太过于匆忙,格里沃尼希琴科根本没来得及按下快门,便匆匆跑进了茫茫的雪地中,将他的照相机留在了帐篷里。
因此,这最后一张照片,事实上并没有被按下快门。而格里沃尼希琴科想通过这最后一次拍摄告诉我们什么,已经再也无法知晓了。
07后来,在警方将这一事件报告给上级之后,当地警察局马上接到了上级「命令停止调查此事件」的通知。原本负责这起事件调查的警官列夫・伊万诺夫,也立刻被调离了这一地区,调动到了乌克兰基辅。
在1959年8月,关于「迪亚特洛夫事件」的调查,被苏联政府宣布结束。给予事件中九名牺牲者的家属的正式说法,是「因不可抗因素而导致的意外事故」。
在苏联解体之后,很多与苏联军方有关的信息遭到了泄露。而在这些信息中,人们发现就在这起事件发生地附近,恰巧是苏联进行R-7洲际导弹发射试验的轨道经过地。
1990年,叶卡捷琳堡当地的一家媒体,通过调查警方当局所保留下来的资料,想要重新披露此事。然而负责采访该案的记者阿纳特利・古施因在向警方索取存档资料时,发现警方从该档案袋中有意遗落了一部分资料 —— 而这些资料的存在,是在其他文档中被提到的,而且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之后,警方再也没有出示过这些下落不明的资料。
2000年,叶卡捷琳堡地方电视台制作了一档节目《迪亚特洛夫山谷之谜》,通过这次电视节目制作,才有了更多当时被家属们和当地民众所保留下来的资料公布于世。
事件中因为偶然得病,而侥幸逃过一劫的尤里・尤丁,于2013年4月27日死于癌症。
08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
在这起事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的时候,2015年,有一份邮件被寄送到了叶卡捷琳堡的一家报馆。这份邮件中有许多照片,然而,人们并不知道这些照片是哪部照片机,由谁拍摄的,也并不知道,寄来这些照片的人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照片确实拍摄于这次登山事件之中。
(内容来自于网络搜集,侵删)
关注@司离SiLi 每天分享奇闻趣事、时事思考!
有什么好看又好听的个性签名可以推荐呢?
1.出发,到新的爱与新的喧嚣中去。
2.无论多大都要热爱童话,英雄和魔法。
3.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
4.祝你眼角的微笑岁月不染,眉梢枕星河。
5.放空的心是最好的礼物,独走的路是最美的风景。
6.迷路,就是走路的一部分。
7.做你自己,爱你的人自然爱你。
8.要自己活成一轮骄阳,让靠近我的人都温暖。
9.有人可爱,如胶似漆,无人可爱,万事可期。
10.我已见过银河,但我只爱一颗星。
11.愿你熬过万丈孤独,藏下星辰大海。
12.风月都好看,人间也浪漫。
13.快餐感情肆意横行的年代,我真想和你慢慢来。
14.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冬至即将来到?
今天是2020年12月21日,正好是冬至。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这天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以后,白天时间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今天中午你要记得吃饺子啊!
“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这句老话非常有道理,这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经验所得,意思就是如果冬至如果在农历十一月的月尾,那么最冷的时候就是正月了。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冬至”与“数九”人们习惯自“冬至”起“数九”,称为“数九寒冬”,从一九到九九一共八十一天,每九天为一个小节,最冷的就是“三九”,这九天是天气最寒冷、地面吸收蓄积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民间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这八十一天的气温变化。
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的月初、月中、月尾的区别冬至基本上会出现在农历的十一月,但是出现在月初、月中、月尾的时间,决定了寒冷天气持续到什么时候。
如果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的月初、月中,那么最冷的“三九”“四九”天可能就在农历十二月;但是如果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的月末,那么“三九”“四九”天就可能出现在正月。
比如今年的冬至这天是农历十一月初七,属于月初,那么“三九”天气是从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6日,也就是农历11月25—农历12月4号,还没有到正月。所以今年的正月不会太冷。
人们为什么关注冬至是否出现在月尾其实,不管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的月初、月中还是月尾,人们必然要经历“数九”天气,这八十一天的严寒是躲不过去的,但是为什么人们对于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的月尾那么关注呢?其实人们关注的是正月的天气。
原因很简单,因为正月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月份,这个月我们要过春节,要宴请宾朋、探亲访友或者出去度假旅游,不管我们去哪里,对这期间的天气状况,当然会格外关注,所以人们才希望正月时天气暖和一点,不要赶上“三九”“四九”天气,因为寒冷的天气,会让抵抗力比较差的老人孩子生病,谁也不希望过节时感冒发烧,这样会影响心情,在和朋友欢聚时有诸多不便。
“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有没有科学依据?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知识体系,不得不佩服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这句话也是人们的经验所得,而且非常有科学道理。
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它们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太阳照射角度达到全年最低,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照射,白天在接受太阳照射的时候,会存储一定热量,但是到晚上的时候,也会流失一部分的热量。
冬至这天白天最短,接受太阳光照最少,但是天气却不是最冷的,因为这时候地表土壤里积聚的能量还没有完全释放,直到一个月后才会达到温度最低值,因此“三九”期间,才是最冷的。所以如果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的月尾,那么一个月以后就是正月了,那时候就是最冷的。
结束语“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非常有科学道理,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今年的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的月初,所以正月不会太冷,所以春节假期我们可以暖和一些了。
十一国庆8天长假就要来了?
9月24日,在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钟南山院士表示:今年冬季到明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仍会继续存在并发展。而张文宏医生在9月19日的大学演讲中也提及:国内迎来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钟老还是张医生等权威人士,都认为病毒在下半年将成为常态,而国庆又是下半年最长的假期之一,所以仍然存在反弹隐患,只不过是其规模大小难以预测。
那为什么疫情会在国庆八天长假这个节点存在反弹风险?这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01:秋冬季节病毒活性加强,存活时间和传播能力得到提升9月23日是秋分,这意味着夏季退去,秋季来临。北半球的秋冬季节从9月份开始到明年的1月份结束,气候会经过凉爽和天寒地冻这两个阶段。
而新冠病毒的特性就是耐寒而不抗热,这也就意味着在秋冬季节,病毒的活力会比在炎热夏季有所提升。而8天国庆假期恰逢秋季,怕高温、耐低温的新冠病毒可能会随着气候变凉爽而“变本加厉”——存活时间变长,传播能力加强。
02:国庆期间人员流动加剧,交通站口人员密集去年国庆节疫情还未爆发的时候,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在出境方面,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达到198万人次,7天合计出境游突破700万人次。
时隔一年后,虽然疫情的影响还未完全褪去,但现阶段我国的疫情已初步控制住了,各地复工复产,全国大多景区有序恢复经营。数据显示:近年7-8月,全国的旅游度假区已经全部开放,接待人数同比去年已经达到90%。
所以:今年境外游人数会因为境外疫情影响下降,但国内出游数据可能仍然不好预估。虽然疫情的影响仍然存在,但今年从年初到现在都有秩序的居家隔离,很多人已经很久没能出游、散心了,所以不排除今年国内出游数据能和去年比肩,甚至是更多。
因而,理论上这么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会为病毒传播提供两良好的条件,因而疫情在国庆期间反弹就存在可能性。
03:境外输入依旧存在隐患,国庆节点可能会提供便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国内疫情虽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受到全球疫情的威胁,面临着境外输入的风险。
截止9.29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突破3350.7万,累计死亡数超过100万人,其中美国累计确诊736万人,印度逐步后来居上,确诊人数飙升至614万,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将近7万人。而这仅是两个国家的数据,很多国家的民众仍在疫情中煎熬,可见国外疫情形势的严峻。
全球疫情
在此背景下,国内就面临“人”和“物”两方面的压力。首先是来自于“人”方面的压力:在疫情肆虐的境外看来,我们国内就是安全区,这种对比下会有很多人想到国内躲避风险,加大了境外输入的风险;而国庆假期,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人数都会较以往时间段倍增,都会产生巨大数量的出入边境数据,在这种内外的交互活动中,病毒就有了可乘之机。
其次是“物”方面的威胁:病毒可以附着在进口冷冻海鲜产品上传播,而国内对于海鲜产品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这无疑让病毒输入的风险更大了。而国庆假期带动的不仅是旅游,还有消费,市场对于海鲜产品的需求客观会增加,因而如果从国外进口海鲜产品,则具备一定的风险隐患。
04:无症状感染者难发现、难预防,随着国庆放假很可能成为隐藏“地雷”最近确诊的患者大都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他们没有任何感染的症状,例如发烧发热、咳嗽等,但却是个隐形的病毒携带者,提高了发现、防御的难度。假期高频人员流动,若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则可能会造成小范围内、甚至是大规模的聚集疫情。
05:部分地区、部分民众对于病毒的警惕性下降,防疫松懈最后,由于国内疫情被有效遏制,多地新增确诊已经长期清零,所以部分民众警惕性有所下降。例如在部分人员密集地区,偶有不戴口罩者出现,但实际上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目前对新冠病毒的警惕性不能下降,但如果民众对病毒的警惕先松懈了,那在8天长假中,不仅增加了自己感染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带给他人的威胁。
总结:八天的国庆假期,是民众放松身心出游的高峰期,但客观上这个时间段仍处于疫情可能发生时期,也是病毒活性最强的时段,况且也处于国外疫情的“包夹”,如果疏于防范、民众警惕性下降,那就有可能造成疫情的反弹。
因此,口罩还是不能摘下,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勤洗手多锻炼,提高个人免疫力,这样病毒就没有可乘之机,才能把疫情反弹的可能降低为零。
有没有一看见就让人心情变好的句子推荐?
愿你精致到老,眼里长着太阳,笑里全是坦荡,卡里全是钞票。
生命一定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体重一定要浪费在美味的食物上,爱情一定要浪费在你爱的人身上。
不要贪恋没意义的人或事,拎着垃圾的手怎么腾得出来接礼物,新的征途上,往事归零,爱恨随意,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
希望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我不想理的人也别理我,满世界清净,皆大欢喜。
最好的状态就是,是看过了世界的黑暗与痛苦,却依然相信它的单纯与美好。
所谓成长,就是现实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
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没人在乎你怎样在深夜痛哭,也没人在乎你辗转反侧的要熬几个秋。外人只看结果,自己独撑过程。
11点前就要入睡,不要认为年轻就可以挥霍身体,熬夜、酗酒都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麻烦。
你可以爱三五个人渣 但你不能爱一个人渣三五次。
做一个简单的人,该笑的时候就大声的笑,该哭的时候就大声大哭,不要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
老师给我得多少分,我祝老师活多少岁
还是10086对我好,我给他发一条对短信,他给我回3条。
请问一下、你的棺材是滑盖的还是翻盖的?
一 个 月 总 有 那 么 3 0 天 不 想 学 习··
建议大家尝试早睡觉,多运动,不吃夜宵,不抽烟不喝酒,早睡早起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你就一个朋友都没有了。
现代人的喜欢模式,三分钟喜欢,一小时聊骚,两小时表白,成功就在一起,不成功就听几首网易云民谣,伤感几首歌的时间,从头再找。
以前认为穷不过三代的意思是,穷到三代以后就不会再穷了,长大后才知道穷到第三代已经穷的连媳妇都娶不到了,也就没有第四代了。
古时候的打劫: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经过几百年的文明洗礼,到了当今社会,打劫是这样的:前方500米收费站,请减速慢行。
什么叫万死不辞?大概就是每天被气死一万次,但仍然不辞职。
一个男人真的爱上你时,你会发现,咦,多了一个爸爸,男人假的爱上你时,你会发现,多了一个儿子,还是个逆子。
如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一年一次的结婚周年庆祝,便是在“扫墓”了。
友情提示:结婚有风险 嫁人需谨慎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