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大餐,二战有什么冷门的知识?
人肉大餐,二战有什么冷门的知识?
【二战意大利的冷门战例】在读者心目中,意大利在二战中就是一个搞笑的配角,各种瞧不起意大利的言论和笑话处处可见,意大利人的笑话可能读者都看烦了,然而,历史真是这样吗?
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被英美强大的宣传媒体刻意误导和欺骗了,就像集中全部“阴间滤镜”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找到瑕疵一样,事实上在二战期间,意大利人在国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并不乏战斗中感人的亮点,只不过被英美媒体刻意屏蔽掉了而已。
这里笔者就兹录两例意大利人在二战中的“冷门”表现,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不仅这两条,但这两条或可证明———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我们都需要实事求是地去看待和分析———看看现代足球意大利人的团结和努力,就可以知道我们笑话人家,其实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一、空前绝后:八十多年前从5000米高空准确命中移动中的敌舰意大利4架SM-79轰炸机,1940年7月从5000米高空突击,水平投弹,准确炸中高速行驶中的英国巡洋舰,其精度堪比今天的智能制导炸弹,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在5000米高度水平轰炸命中移动中的军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知道在后来的中途岛海战中,美日两国牛逼哄哄的水平轰炸机,都没有取得任何战果———甚至整个二战期间的海空战都是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在那里建功立业。意大利水平轰炸机这次战果,是世界上唯一一次高空轰炸命中移动中的敌舰。事情是这样的:
1940年7月7日,英国中海舰队出动后不久,就被意大利“冈特”远程水上侦察机盯上了。得到水上侦察机的情报,驻扎在多德卡尼斯群岛( 意为“十二个岛”)的意大利空军积极行动起来,7月8日上午10时,4架意军SM79轰炸机对英军舰队发起空袭,与偏爱对舰俯冲轰炸的德日两国空军部队不同,意大利空军热衷于难度更高的高空水平轰炸。👆SM79轰炸机采用混合结构悬臂式下单翼机,配置可伸缩的三点式起落架,再配合长达1900千米航程和1000公斤的载弹量,这都让这款轰炸机跟当时的大型战斗机差别不大。4架SM79轰炸机采取密集编队,从5000米高空向目标投弹,虽然受到英军新型舰载重型高射炮的猛烈射击,但它们还是顺利投出了炸弹并从容撤出,没有任何一架飞机战损。区区四架意大利轰炸机的高空轰炸精度相当不俗,它们导致英国“厌战”、“马来亚”号两艘战列舰受伤,更有一枚250磅炸弹直接炸中“格洛斯特”号巡洋舰,包括舰长F·R·加赛德海军上校(F.R, Garside)在内的17名军官、11名士兵当场殒命,另有3名军官和6名士兵受伤,由雷纳金德·坦纳海军少校( Reginald Tanner)代理指挥。由于舰桥被毁,雷纳金德·坦纳只好在后部预备指挥所行使职权,“格洛斯特”号遭受重创,只好在两艘英国驱逐舰的伴随下,勉强带伤逃回亚历山大港。意大利人的这次空袭表明,在对付高速机动的军舰时,高空水平轰炸也能够命中目标,不过至今已经80余年过去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战例战果。👆英国海军“格洛斯特”号巡洋舰,属于“南安普敦”级,1939年建成服役,标准排水量9240吨,满载排水量11500吨。红叉处是意大利轰炸机高空所投炸弹命中位置。👆意大利空军对外展示自己的战果。二、鱼死网破:沉没前最后一刻发射鱼雷与敌舰同归于尽1941年4月13日,意军向北非的增援舰队从那不勒斯启航,目的地是今天利比亚的的黎波里,负责护航的是意大利航海家级驱逐舰“卢卡·塔里戈”号、霹雳级驱逐舰“闪电”号以及“电光”号, 护航舰队指挥官是在塔里戈舰上的皮特罗·德·克里斯托.法罗海军上校( Pietro de Cristofaro)。👆意大利驱逐舰“塔里戈”号
👆“塔里戈”号侧视线图意大利舰队沿着突尼斯海岸一路南下。旗舰“塔里戈”号位于船队前方,另两艘驱逐舰在两翼护卫。4月16日凌晨2时,意军航行到突尼斯东部斯法克斯外海的克肯纳群岛附近,他们沿着一列事先标明浅滩位置的浮标,小心翼翼地向东南偏南行进。凌晨2时20分,当舰队刚刚通过2号浮标,突然有炮弹从右后方的黑暗中袭来!霹雳般的炮声和刺眼的闪光打碎了深夜的寂静,意舰队指挥官克里斯托法罗上校立即意识到,自己中埋伏了!由南向北搜索的英军舰队早在1时58分就通过雷达发现了目标,4艘英舰中有3艘装备了雷达,他们得以占据先机。有雷达这样的先进武器存在,英国就象我们在游戏中开启了“上帝视角”,战场完全对英国人透明。正因如此,通过雷达发现意大利舰队后,狡猾的英国人并不急于攻击,而是整体进行180度转向,从后方发起突袭,目的就是打意大利人一个措手不及。第一位受害者是位于船队右侧的意大利“闪电”号驱逐舰,该舰被英舰从2160米发射120毫米炮弹齐射,不到30分钟就沉没了。剩下的意大利分舰队旗舰“塔里戈”同样没有雷达,但还是准确判定了敌人位置,它立即转向与英舰交火,而剩下的一艘意大利驱逐舰和与之护航的运输船则四散奔逃,一场激烈而对比悬殊的近战在突尼斯外海上演。👆海战示意图👆在最后一刻被意大利鱼雷击中沉没的英国“莫霍克人”号驱逐舰。孤军奋战的“塔里戈”遭到英军的联合攻击,借助于雷达制导火炮的优势,英舰的炮火准确而有效,“塔里戈”号很快就被成排的120毫米炮弹打成重伤,奄奄一息。尽管如此,意大利人仍然表现出不输于任何人的勇气,舰长克里斯托法罗上校被打断了双腿,血流如注,但仍坚持下达了“不要弃舰,继续还击”的命令,直至失血过多死亡,他事后被追授意大利最高军事荣营:金质勇气勋章。克里斯托法罗上校阵亡后,“塔里戈”号还是没有放弃抵抗,它在唯一幸存的军官埃斯托·比萨格诺海军少尉( EttoreBisagno)指挥下,全舰官兵喊出了“我们永不屈服”的呐喊,连续用小口径速射炮疯狂还击,最后,已经瘫痪在海面上漂浮的该舰,在垂死之际发射了最后两枚鱼雷,击中了冲上来试图终结自己的英舰“莫霍克人”号, 后者舰尾在距意舰600米的距离上被炸飞,瞬间大幅左倾沉没,148名英军官兵连带该舰,殉葬般和意大利军舰一起沉没…………在4月16日夜战中表现英勇的两位意军军官:克里斯托法罗上校(左)和比萨格诺少尉(右)在目睹自己的驱逐舰和敌方军舰一起下沉的景象时,英国分舰队指挥官麦克上校命令尽全力打捞两国幸存者,并让水手们集体列队对抗争到底的意大利人敬礼,表示最后的敬意。……………
————
说什么好呢?
其实我想说————在真实的历史里,意大利人,远比我们的国军表现好得多,二战中让盟友脸红的———其实是,我们。你最欣赏哪个女性呢?
《水浒传》是男人的世界,其中的女性角色屈指可数。这寥寥无几的几个女性可以分为四类:水性杨花的淫妇、心狠手辣的女魔头、个性软弱的悲情女、贞洁烈女。(注:王婆、李师师这类次要人物暂且不表)
1、水性杨花的淫妇代表人物是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氏。这几个女人除了具有水性杨花的特性外,而且都是品质恶劣,内心歹毒之辈。潘金莲勾搭西门庆毒杀武大郎;潘巧云勾搭和尚裴如海背叛杨雄;阎婆惜勾搭张文远出卖宋江;贾氏勾搭李固陷害卢俊义。这几个女人的所作所为正应了那句老话“最毒莫过妇人心”。
2、心狠手辣的女魔头毫无疑问非“母夜叉”孙二娘莫属。听听孙二娘这绰号就知道这个女人不是善类。孙二娘与张青两口子在孟州道十字坡开了家客店,不过这客店可不是正经客店,而是黑店。孙二娘亲自操刀专门把用蒙汗药麻翻的住店客人剁了包成人肉包子。像鲁智深这样的豪杰就曾着了她的道儿,被麻翻在地差点也变成人肉包子。幸亏武松警惕性高,及时识破了孙二娘的勾当,假装昏迷,否则也将成为孙二娘的刀下之鬼。可见孙二娘有多残忍恐怖。“母大虫”顾大嫂虽然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儿,但她相对来说是属于真刀真枪的干,没有孙二娘这么阴险歹毒。
3、个性柔弱的悲情女这类女人的典型代表是“一丈青”扈三娘和武松的未婚妻玉兰。扈三娘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为人正派。但只可惜扈三娘人生坎坷,自己一家老小不但被梁山的李逵统统杀害,自己也被林冲活捉成了梁山的俘虏。自己大仇不能报而且还要在梁山苟延残喘,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婚姻也毫无自由可言,被宋江蛮横的将其嫁给了好色之徒王英,这一生都在黯淡无光的岁月中苦苦挣扎。扈三娘看似强悍实则内心是软弱的,从她一生的经历可以管窥一豹。玉兰是张都监的干女儿,武松的未婚妻,同时也是被张都监任意摆布的一枚棋子,玉兰这样的一个柔弱女子既无见识又无主见,主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因此她的死还是相对比较可惜的。
4、贞洁烈女《水浒传》中的贞洁烈女我看也只有林冲的妻子林娘子了。林娘子面对高衙内的调戏羞辱,面对丈夫林冲的无所作为,林娘子这样一个柔弱女子展现了她人品正派的风采。她宁死不屈,宁死不受高衙内的羞辱。她的风骨令人肃然起敬,她虽手无寸铁但表现得要比林冲强得多。同样是女人,林娘子的贞烈与潘金莲等淫妇形成了鲜明对比,女性气节让潘金莲等人蒙羞。
通过对比,我觉得林娘子是我很欣赏的女性。
最让你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的一部恐怖片是哪部?
应该是致命弯道系列。第一次看这部恐怖片的时候,才知道真正的恐怖是什么,我看的时候,全场无瞌睡,几乎是捂着眼睛看过来的。
剧中的血腥暴力刷新了我的承受能力,既为剧中各位主人公的命运担心,又为这些被害者的无能生气,就这样看着这些被害者一个个被食人族分解吃掉,我吓得从指缝偷偷边看边骂:怎么还不跑,笨蛋......
一个系列看下来,害得我上街买猪肉时就会想起剧中食人族的“人肉大餐”,恶心了好长时间,夜里还做了好几次噩梦被人追着砍,看来这个片子的恐怖效果的确是达到了。
饥饿站台中究竟是一种社会观的阐述?
《饥饿站台》又是一部可以说是关于人性的电影他见识了生猛野蛮的生存规则,三观被彻底颠覆。一部高概念、强设定、封闭式的社会寓言影片。
故事舞台设定于一座楼层分明、人们无法自行离开,唯一通往各层路径只有居室中心深不见底电梯井的建筑之内,每日垂直移动的平台会输送食物给各层居民,除了限定用餐时间、不能私藏食物、每月会更换楼层之外没有其他规则,然而《饥饿站台》的高明之处,就是以这看似简单、用三言两语就能完整交代的背景,把人性最真实的一面给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愿不愿意把多余的资源跟他人分享?会不会因为资源不足而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这一直都是许多灾难末日电影不断探讨的主题。
在《饥饿站台》中,主角葛兰多次在高楼层尝试联合众人力量来改变阶级压迫,然而在大家只考虑到自己,无法以柔性劝导来团结一心的情况下,到头来还是只能用在饭菜加料或武力胁迫等强硬手段来达成目标。呈现出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里,因为过度放任所导致的后果,也正是如此,人性与道德约束是如此脆弱的情况下,我们现实社会才更需要公权利的限制与有效的社会规范。
在《饥饿站台》电影后段,用尽一切办法还是失败的葛兰,跟他结识的伙伴乘着平台从生活优渥的上层往下分配食物,试图以个人力量来对抗整个社会体制,并在沿路上看尽了人性的百态。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
当我们认为自己已经过得极为悲惨时
永远还有人身在你无法想象的困境之中,
而这种恐怖、绝望、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都在《饥饿站台》限制级的分级之下,毫不掩饰地透过画面与心理层面的压迫呈现出来。
带着我们看见人们的自私与整个社会的残酷,但就如同原本在高楼层粮食充裕时还谈笑风生的室友,来到没有食物的底层自相残杀、吃一个月人肉也成为要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或许有时做坏事的人本性其实不坏,而是受到险恶社会情势所逼的不得已,这些善与恶的灰色地带都让我们如何去评断一个人的标准变得极为复杂且矛盾。结局呢?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或者说,这是一个结局早就注定的故事。
为什么水浒传里很少有吃猪肉的情节?
水浒传中吃猪肉的情节不仅有,而且还有多处。但凡读过《水浒传》的读者,都知道书中有一大堆来自五湖四海的吃货。这些好汉中,什么都敢吃,除了地里长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应吃尽吃外,还有吃人肉的……。人肉都没放过,难道还会放过猪肉吗?
本回答将从《水浒传》的几个细节来回答题主的提问,看看施耐庵是不是写了吃猪肉的情节。也简要的解读一番,《水浒传》中吃肉的一些讲究。
《水浒传》吃货们水陆并进,海阔天空第一次写到吃饭的情节,是第“楔子”中写到的上清宫道众请洪太尉吃斋供。因为洪太尉是朝廷官员,养尊处优惯了,所以,道众也顾不得斋不斋的。吃完了茶,便“水路俱进”的款待了洪太尉。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估计都上了餐桌。不过,有没有猪肉,那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第一回书,小王都太尉也操持了一桌“水路俱进”的筵席,宴请舅哥端王。施耐庵也没有细写,这桌筵席到底上了些什么菜品。
从这两个细节来看,除了故事的需要外,上清宫的道众有故意戏耍洪太尉,引诱他放走妖魔的嫌疑。既然是斋供,就得吃素,吃素才显得虔诚,才办得成事。张天师打算放出妖魔,要假借洪太尉之手,就得让他破了规矩,背下误走妖魔的黑锅而言语不得。小王都太尉“水路俱进”的铺排,无非是想拉进与端王的关系,毕竟是亲王,处好了自然是有好处的。
所以,《水浒传》写吃饭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一股脑的乱点菜。
最奇葩的一次吃肉,当数鲁智深在五台山市井僻静处吃的那顿狗肉。这家店主很奇怪,明明是市稍,客人也就不会太多,牛肉什么的怎么就卖完了呢?大概是卖给五台山和尚吃了吧。这个市井的所有房产本钱都是五台山文殊院的,智真长老不准给五台山的和尚卖酒肉,市稍的这家酒店正好悄悄的卖给和尚吃。所以,鲁智深来了便只剩下狗肉了。
那店家锅中正煮熟了一只狗,便卖给鲁智深半只,捣了蒜泥,鲁智深就蘸着蒜泥津津有味的吃起来了。蒜香狗肉,看官们是不是也馋得流涎了呢?
鲁智深吃狗肉也不是随意这么一写,施耐庵设计这个细节,说的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与宋徽宗有关。宋徽宗属狗,鲁智深等于吃了宋徽宗。花和尚喝得酩酊大醉,回到五台山醉打山门,还掏出吃剩的狗肉试图破了和尚们的戒。这个细节隐喻的是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下革佛诏,将佛教并入道教,以道教渗透然后抑制佛教。鲁智深吃狗肉,用狗腿戏耍和尚,都是宋徽宗造的孽。
鲁智深吃狗肉,也代表着地上跑的基本上就吃到了。其他常见的猪肉、牛肉、羊肉等,都不在话下了。
第一次吃长翅膀的,是在第一回书中史进中秋节宴请少华山朱武三兄弟,当时,“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这回书除了吃到羊肉、鸡鹅肉外,前面还写到了王进在史进家借宿,史太公以牛肉款待了他。史家村有一个绰号叫“标兔”的猎户李吉,专门在少华山打猎,史进便叫他经常弄些獐儿兔儿的来,野味也写到了。
从这些情节来看,《水浒传》中的吃货们从水里吃到了岸上,从岸上吃到了天上,水陆并进,海阔天空。既然如此,猪肉又怎么逃得脱吃货们的餐桌呢?
猪肉大量供应,吃货没有禁忌史进在史家村、少华山吃饱喝足了,便来到渭州城,遇见了小种经略相公府提辖鲁达。鲁提辖十分豪爽,便引史进、李忠到了渭州城最豪华的潘家酒楼喝酒。虽然这顿酒没喝下去,吃饭的菜还没点。但是,必定是会上猪肉的。为何?因为,渭州城卖的就是猪肉。
郑屠是城里最大的肉铺,可谓规模经营,所以,他才很有点钱,手底下还带着徒弟。靠卖猪肉发财,想必潘家酒楼也是有猪肉这道菜品的。而且,渭州城的人爱吃猪肉馄饨,鲁达要切十斤净精肉,郑屠一猜便往裹馄饨上猜。这就说明,渭州城吃肉,主要吃的是猪肉。
这就有点奇怪了。渭州,就是现在的甘肃平凉,就以现在这个城市的民族分布情况看,回族要占到少数民族的98%。在回民聚居地大卖猪肉,施耐庵这么写是不是不懂民族禁忌,又写错了呢?
这个问题要回答起来就复杂了,最重要的一点,说明鲁达此时是一个十分粗鲁的“妖魔”,毫无禁忌。因为有买猪肉这个桥段,后来的吃狗肉故事就有了前情铺垫,不显得文本突兀。其实,渭州城卖猪肉,也是施耐庵反话正说,需要反过来读。
鲁达逃到雁门县,金二在赵员外的外宅中买了些鲜鱼、嫩鸡、酿鹅、肥鲊、时新果子招待恩人,就没有给他上猪肉了。这是《水浒传》中第一次详细写到餐桌上的菜品,施耐庵有对写渭州城卖猪肉的意思。山西境内的少数民族中,很多地方也是以回族居多,没写雁门县中没有猪肉,表示鲁达这时即将走上正果“郑屠(征途)”。
不仅渭州城里卖猪肉,梁山上自王伦起,就吃猪肉了。晁盖带着生辰纲行动小组上了梁山,王伦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怎么能说《水浒传》中没有吃猪肉的情节呢?
梁山之上经常是这么设宴的,小李广花荣从清风山去梁山,途经朱贵酒店,旱地忽律便“杀宰猪羊,管待九个好汉”。
一百单八将来自五湖四海,什么样的肉都要吃,哪能少得了猪肉呢?
《水浒传》吃肉有讲究这个情节,主要是武松的故事中写到的。武松侦破了哥哥武大的案子,先到县衙里告状,衙门不理会,武松便决定自己了断。
武松做好了杀人准备,便叫两个士兵“买了个猪首、一只鹅、一只鸡、一担酒,和些果品之类,安排在家里。”猪首就是猪头,一般是设供的供品。祭祀仪式结束后,猪首也是可以吃的。所以,武松就把这些食品先摆在了哥哥的灵前,祭奠亡兄。然后,又将这些供物堆盘满宴,铺下酒食果品之类。摆布完毕,武松便将四邻请了进来,以酒食款待,请他们做个见证,录了潘金莲的口供,然后,杀了潘金莲,祭奠武大。
所以,《水浒传》的故事是很接地气的,武松以猪头做供物,现在也有这个习俗。
施耐庵非常愿意写吃肉喝酒的情节,无论梁山好汉,还是市井百姓,达官显贵,仿佛都是些吃货。其实,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水浒传》通过吃肉喝酒,表现人物个性,演绎北宋风情。同时,还隐喻故事主题,绝非闲笔废墨。既然很重要,所以,施耐庵写得也很认真。书中涉及到天南地北,自然也就有各地的饮食文化了。粗略的数一数,《水浒传》中仅吃肉方面,就涉及到牛肉、羊肉、猪肉、野味、肥鸡、嫩鹅、鲜鱼,等等,与我们现在也差不多,并无特别之处。但是,《水浒传》的每一次吃肉,都是有讲究的。
吴用到石碣村说三阮撞筹,这个村子临近水泊梁山,八百里泊子,肯定有大鱼,当然是要吃鱼的。然而,三阮招待吴用的却只有五七斤小鱼。为何这般小家子气呢?阮氏兄弟说了,如今水泊被一个叫林冲的男女引着喽啰霸占了,要大鱼就得去靠近梁山那边去打,谁敢去呢?所以,石碣村的渔民们便断了生计。
吴学究早就打定主意,要鼓动三阮上梁山,因为吃鱼,便试探出了这三兄弟早有上山落草的想法。于是,吴用便仔细调查了梁山的情况,顺利的将晁盖引上了梁山。于是,《水浒传》大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最有寓意的,当然是吃牛肉了。牛是不能吃的,北宋律法也规定,凡是私自盗杀耕牛者,最重可判杀头。施耐庵就是要写梁山好汉吃牛肉的事。但是,若是仔细阅读文本,就会发现,吃牛肉的地方多在山村野店,绿林江湖。而且,吃牛肉之后,必定会有不详的或者英雄的故事要发生。
史太公在王进刚到时,请他吃的牛肉。但是,知道他不是歹人,而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后,便杀了一只羊来举行拜师宴。这是反着写。史进听说少华山有强人,早晚会来骚扰村庄。于是,捡了两头肥牛杀了,动员乡中村蠢等,准备厮杀,不久,果然就厮杀了。后来,史进在赤松林遇见鲁智深,两人吃了牛肉饼,便反转身去,到瓦罐寺杀了崔道成、邱小乙。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海吃了一通牛肉,便上景阳冈打死了白额吊睛猛虎。……
梁山好汉为何专在需要耕牛的地方吃牛肉呢?深层次的寓意讲的是施耐庵在书中寄托了反元思想,元人是北方游牧民族,统治中原,是对中原文明的破坏,而中原文明的基础就是农耕文明。所以,只要出现吃牛肉的情节,大致就要有事了。细节为故事服务,故事为主题服务,且莫轻看了梁山泊那帮吃货们。
同样,吃猪肉也有寓意。上面写到的渭州城卖猪肉,以及武松用猪头做供品又作酒宴,也是在特定的情节环境中的文本设定。其实,还有一处写吃猪肉的事情,与武松以猪头做供品有相同的寓意。这就是王伦杀了五个猪款待晁盖七人。当时,梁山恰好五个头领,除了寨主之外,还有杜迁、宋万、林冲、朱贵。吃罢这场宴席,第二天就发生了林冲杀王伦的事。猪又成了供品,而且,晁盖做了寨主,剩下的四个头领便跟着晁天王,成了真正的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