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李莲英(大太监李莲英祖籍是哪里人)
大太监李莲英,大太监李莲英祖籍是哪里人?
山东齐河的,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莲英了。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
大太监李莲英去哪了?
中国古代历史中,只有太监能够在后宫活动。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当时,咸丰皇帝留下了肃顺等8个辅政大臣,同时让慈安太后、慈禧太后牵制着8个大臣,从而确保小皇帝的地位。但是,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了政变,最终扳倒了肃顺等辅政大臣。在这一过程中,安德海来回穿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同治皇帝在位时期,安德海是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太监,此时的李莲英仅仅是一个小太监而已。但是安德海过于嚣张,依靠慈禧太后的宠信,得罪了很多人。最终,安德海在南下的过程中,被山东巡抚斩首。
安德海被杀以后,小太监李莲英开始崛起。李莲英起初仅仅是为慈禧太后梳头的太监,由于梳头的水平很高,再加上李莲英嘴很甜,迅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提拔和重用。当然,如果没有什么真本事,李莲英也不会拥有那么高的地位。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并不和睦,两宫皇太后一直在内斗。李莲英在这一阶段,起到了出谋划策的作用。在遏制恭亲王权力的过程中,仍有李莲英的身影。由于自己有一系列的优势,慈禧太后对李莲英宠信有加。按照清朝的规矩,太监最高只能是四品官,但慈禧太后破格提拔李莲英为正二品,这是清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由于李莲英的作用很重要,清朝的王公大臣们都会李莲英毕恭毕敬,包括醇亲王、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不敢得罪李莲英,而且还要时常贿赂一下。依靠众多官员的孝敬,李莲英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在公元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由于光绪皇帝仅仅比慈禧太后早了1天,因此一直有传说认为是慈禧太后毒死了光绪皇帝,具体负责动手的人就是李莲英。在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之后,3岁的溥仪继承了皇位,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出任了摄政王。此时的李莲英已经失去了太后的庇护,他选择为慈禧太后守陵。
在明朝历史上,那些政治失败的太监们都会选择守陵。李莲英这一招明显也是为了明哲保身,宣统皇帝在位的3年多时间里,小德张的地位最高,而李莲英则退出了历史舞台。公元1911年4月,李莲英突然去世。关于李莲英的死因,清朝官方表示李大总管是因病去世,并且把李莲英风光大葬。但是若干年以后,李莲英的坟墓被挖掘,发现坟墓中只有头颅,而没有躯干。由此可见,李莲英是被刺杀的。具体是谁刺杀了李莲英,目前还存在很多的说法,其中革命党的可能性最大。
李莲英死于1911年,当时,各地的革命党已经开始了不断的起义。活跃在北方的革命党,很有可能刺杀李莲英。按照革命党当时的行为准则,也确实做得出来。但是另一部分人有不同的说法,认为革命党没有必要和一个已经隐退的太监较劲,肯定是其他仇人对李莲英下了手。究竟是谁杀了李莲英,目前已经无法获知。但有一点能够证实,李莲英并非病死,而是被人刺杀了,否则头颅的问题根本就无法解释。李莲英去世几个月之后,武昌爆发了著名的新军起义,大清国的江山已经摇摇欲坠。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为什么有人说大太监李连英的四合院后人没继承?
大太监李莲英的三处私宅
清末有个太监叫李莲英,他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作为清王朝宦官阶层较为知名的负面人物,李莲英靠着慈禧太后的宠信,置办了不少财产。但是,慈禧身故后,李莲英的权势和地位急剧下跌,生怕遭到清算。他的最后时光是如何度过的呢?笔者走访了李莲英位于海淀的故居,一探究竟。
三处私宅 未花分文
海淀镇的居民人人都知道,李莲英在海淀镇上有三处宅园:一处在军机处,一处在碓房居,一处在彩和坊。但是,一个整天伺候西太后的大太监,为什么要占据这么多房产,那就众说纷纭了。有人说,西太后赏他几处房产,好让他就近有个歇脚的地方;有人说,这是李莲英结交贪官、接受贿赂的场所;还有人说,李莲英腰缠万贯,在镇上金屋藏娇,养着三妻四妾,为了显威风讲排场;也有人说,李莲英讲究情分,这是给兄弟子侄们享乐的窝子。
李莲英这三处房产,到底是何时置办?为什么会是"狡兔三窟"呢?
李莲英年幼时进京,早期的落脚点就是颐和园东北墙外的大有庄。那时他父亲李玉在此以修鞋为业,李莲英也因为帮父亲干活而得到"皮削李"的绰号。李莲英净身做了太监后,常年住在颐和园伺候慈禧,后来慈禧还花一万三千两银子在乐寿堂东北方修建了一座介寿堂,专供李莲英居住。李莲英自己则在海淀置办了三座宅园,他死后埋葬在西郊恩济庄的太监公墓。
海淀镇位于从紫禁城到颐和园的御道上,距御园也不远,是李莲英购置宅园的最合适的地点。
军机处的李莲英宅园,原来是满洲军机章京的外值庐。每次到圆明园值班的几位满洲军机章京,退值后即在此夜宿。火烧圆明园以后,皇帝不再在御园上朝,军机章京也不来海淀轮值,此处宅园便荒废了,后来被李莲英未花分文攫为己有。但李莲英并不在此居住,而是让他的兄弟李春圃及其一家住此。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李莲英的后代还住在军机处五号这座四合院里。
李莲英另两处宅园,也是在光绪十七年、十八年弄到手的,同样未花分文。修建颐和园的工程,是由协助醇亲王办理海军事务的奕劻和总管内务府大臣兼管营造司事务的立山具体操办的。立山是京城有名的"财神爷",在官场中很活跃,很会办事。他为了走李莲英的门子,求他在西太后面前多说好话,也观察到李莲英想在海淀镇办房产,便调用修建颐和园的砖瓦木料,建成了另两处李莲英公馆。
所得财物 兄弟均分
彩和坊的李公馆大门坐东朝西,进门南侧为车马库,折而北为一座多进式四合院,由李莲英胞弟一家居住。李莲英虽然没在彩和坊住过,但这里却是他死后停灵和办理丧事的地方。
李莲英聪敏机警,善伺人意,颇受西太后的喜爱和信任,几年内便由不谙世事的小太监擢升总管太监,恩赐二品顶戴。在宫中五十余年,怙势弄权,卖官鬻爵,广植私党,干预朝政,内自军机,外至督抚,无不与之结纳。戊戌变法时,他构陷帝党及维新派;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他曾随西太后逃往西安;返回北京后,他仍然在新修复的颐和园里,全心伺候"老佛爷"。
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中,李莲英积攒下大量的财产。在河北大城老家,有耕地三十六顷,浮财无算;除去银号、金店存款外,藏储于宫内的现银也有三百多万两。在戊戌以前,他就把自己的财产分成七股:把地亩按弟兄五份均分;把钱财按七份均分,两个妹妹同样有份;另外首饰珠宝每人分到七捧盒。他对侄子们说:"财大祸也大!"提醒他们要时时警惕着。
西太后去世后,李莲英守孝一百天,以示深深的悼念。他经过慎重考虑,把太后历年赏赐的珍宝,共有七大捧盒,全部献给了隆裕太后。他说:"这是皇家东西,不应该流到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我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所有这些室物,奉还给主子!"李莲英的言行,令隆裕太后深受感动,她拒绝了李莲英离开皇宫到南花园去养老的请求。
为西太后守孝一百天期满后,在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底,李莲英就向隆裕太后磕头告退。他说:"我前后伺候太后五十二年,蒙太后的恩典,我这辈子报答不了!我离开皇宫以后,要给老太后守孝三年,稍尽奴才一点孝心!"就这样,李莲英悄悄地离开皇宫,不再出头露面。
李莲英的死是桩谜案。有人说他被仇家所杀。李家的说法是,宣统三年的清明节前,李莲英患"锁喉痢"病,便脓出血去世。李家的以"亡人入土为安"为理由,匆匆将其埋葬了。
墓曾打开 有头无身
彩和坊李宅停灵期间,沿用了"拾孝"即"大破孝"的老例。北京"拾孝"的习俗,是在人死了以后,为了同多年的老街坊广结善缘,不管认识与否,即便是偶然过路的行人,只要能走进灵棚磕个头,表示哀悼的意思,便发给孝服和一顿饭食,包括一顶孝帽、一条孝带、一件长不及膝的孝衣,还有三个馒头和一碗粉条肉。所以李莲英开吊这三天,灵棚前人来人往,门庭若市。负责维持秩序的人随时疏导,做到吊唁的人随来随走,避免扎堆儿。
前来彩和坊吊孝的人,还有一些达官贵人和李氏的宫内老相识。初六日那天,传来隆裕太后懿旨,按大臣礼恤赏赐治丧银一千两。朝廷大臣张勋、姜桂题等头面人物亲来李宅吊唁。李莲英的徒弟、与李莲英同在乐寿堂伺候西太后的"梳头刘"刘德盛,让其夫人即宫女何荣儿(因慈禧太后一句话而娶)前来吊孝。
何荣儿在事后回忆说:"出殡是在彩和坊。大清朝已是残灯末庙了。尤其是李大总管,老太后一死,没有多大权势。家里的子侄又怕招惹是非,所以丧葬从简。在海淀彩和坊办事,就是怕在城里头招摇。不过为安抚当地穷人,也为了百年之后茔地的安全,采取了大破孝……有名的拾孝,没有很大的财力、人力是办不到的。不过这样做相当露脸,也相当收买人心。他的孝事很快就收场了。"
李莲英埋葬在海淀镇西南十多里的恩济庄太监公墓。这座始建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钦赐公墓,占地460多亩,埋葬着2700多位太监,是中国最大的太监墓园。李莲英墓位于墓园西部,占地20多亩。不过,"文化大革命"期间,李莲英墓被打开,里面只有头,没有尸身。
李莲英胞弟之孙李瀛洲和弟兄们将李莲英安葬后,一直住在彩和坊李宅。在这里娶妻生子,撰写文章,出版期刊,度过了余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海淀区卫生局的办公地点,如今开办了一家餐饮娱乐企业。原有的三进四合院格局和主要建筑,大体保留完好,砖雕影壁上的牡丹团花展现如故。东部的花园早已毁弃了,现在也添建了三进院落。
彩和坊李宅这座古朴的宅园,在1999年被定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记载着一位清代宫廷人物发迹、显赫、衰微的人生道路和中国宦官制度的存在及消亡的历史。
历史上有名的大太监有哪些?
首先说下历史上太监干政最厉害的是唐朝,因为唐朝太监手上掌握着唐王朝中后期的最重要禁军——神策军,这支部队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宦官集团掌握皇帝的生、死、废立大权。唐代自穆宗以后共有九位皇帝,其中,除敬宗、哀帝外,其余均为宦官所立
历史上有名的太监基本上大家都知道。
现在来说一说历史上的假太监乱政。
1.嫪毐
这是给秦始皇嬴政父亲戴绿帽的假太监。战国末期秦国人,秦王嬴政母亲赵太后的男宠。假扮宦官进宫,与秦王嬴政之母太后赵姬私通,倍受太后宠信,被封为长信侯,与太后私生两子,并自称秦王的“假父” 。后来被人告发,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王嬴政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这可能是秦始皇一世没有立皇后的原因,这也让秦国少了在乱世中维护统治的外戚力量。
并且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后世出现了“杀母立子”的传统。如汉武帝刘彻晚年立太子就杀掉了太子的生母钩弋夫人赵氏。
2.刘克明
给当朝皇帝戴绿帽子并且杀掉皇帝的假太监,刘克明是大太监刘光的养子,刘光凭着自己的权势把他弄进了皇宫,没有给刘克明去势,让他当了一个假太监,侍候太子李湛,因为机灵,刘克明得到了李湛的欢心,后来李湛继位,刘克明地位也水涨船高,高位的刘克明自然有很多宫女女朋友。后来刘克明不满足,逐渐瞄上了皇帝的嫔妃们,与李湛的众多嫔妃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
也是巧合,李湛有次打猎射中了刘克明的屁股,心虚的刘克明以为皇帝有所察觉想要杀掉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做掉了皇帝,李湛就是在位2年,享年18岁头上绿油油的唐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