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满100岁称为什么,古人所说的江山社稷?

2023-11-10 08:22:04 73阅读

古代满100岁称为什么,古人所说的江山社稷?

古人说的“江山”和“社稷”,一般意义上来说,都是指“国家”。

不过,“江山”使用较少,层次较低,其义也指“国土”。

古代满100岁称为什么,古人所说的江山社稷?

“社稷”,就正式得多,因为“社”与“稷”还是王朝、“国家”祭祀的“土神”和“谷神”。

“江山”一词,出现得并不太早,大约庄子为“首创者”。

《庄子.山木》云:“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

他说的“江山”,其实讲的是山川、山河。

到了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锺士季(会)的《檄蜀文》曰:“(太祖)拯其将墜,造我区夏,……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

这个“江山”,就是“国家”“国土”的含义了。

与“江山”同义的,还有“天下”。

“社稷”,是“社”与“稷”的合称,其比“江山”一词的出现要早得多。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注》:“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

《周礼》亦称《周官》,记载西周的官员职位及职责。上文说,“大宗伯”这一官职,承担以血祭祭祀社稷的职责。《注》云,社稷是土神和谷神,“有德者”也就是“天子”才有资格向这二神供奉祭品。

《白虎通义.社稷》曰:“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

“土神”是谁?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

这就是《国语.越语》说的“皇天后土。”——“天神”和“土神”。

“谷神”又是谁?

《左传.昭公二十年》曰:“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这是说,称为“稷”的“谷神”,夏及以前有一个“烈山氏之子曰柱”,殷商至周还有一个周人的先祖“弃”。

但无论如何,都是掌管“五谷”之“神”。

甲骨文中有“社”字,就写为“土”。可知“封土为社”之由来。

因为“有德者”才可以祀“社稷”,所以,“社稷”便成为“国家”或“政.权”的代称。

古代,“立国”要“立社”,灭国必毁其“社”。古籍多有记载。

古时天子祭“社稷”之所,称“社稷坛”。现在北京中山公园,便是清王朝的“社稷坛”。

古代的“社稷”,至少对于周朝来说,不是“空架子”,而是有一整套严密的组织形式。

《礼记.祭法》云:“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左传》杜预《注》:“二十五家为一社。”直到东周,从天子到“每二十五家”,通过“社”这种形式,便与“土地”紧密捆绑在了一起。

这即所谓“敷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我想问一下比如汉武帝?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老百姓不可能叫他汉武帝,不光是下层百姓,就是皇帝身边的近臣、皇亲国戚也无法叫他汉武帝,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汉武帝的称呼是一种谥号,是死后给的称号,怎么可能生前就叫做汉武帝呢。

汉武帝是驾崩后给的谥号,是对他的盖棺定论

谥号其实并不专指皇帝享有,在古代有一定身份地位或者生前影响较大名人大臣也配享有。他们在死后,人们会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以及所作所为给出一种评价,这种评价有好有坏,比如隋炀帝的“炀”字,就是一种恶谥,因为隋炀帝在世的时候,贪恋美色、横征暴敛、三征高丽造成民怨四起,起义不断,民不聊生,自己也落得被属下缢杀的下场,死后人们根据他的恶行给了“炀”的称号。

而反观汉武帝,则是一种美谥,其实应该是汉孝武帝,因为汉武帝在世的时候,在打击匈奴方面颇有建树,为我大汉开疆扩土,威震四方,因此后人根据他的表现给出谥号“武”,“武”的意思是“威强睿德”,可谓实至名归。

谥号最早起源于西周,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到了秦始皇时期曾短暂废除过,不过到了西汉又恢复谥号这一传统。

普通百姓如何称呼皇帝

其实,在古代普通百姓很难见到皇帝,现在的很多影视剧动不动就是皇帝微服私访,在古代这种事真的是凤毛麟角。如果百姓真的见到皇帝,那真是像中了六合彩一样。

至于百姓见了皇帝的叫法,也分朝代,像西汉这个时期,如果见了汉武帝,可以称为“皇上”,"天子",“万岁”,稍微有点文化的百姓会说的更文雅一点,称为“陛下”。

到了西晋以后,又多了一种叫法,称皇帝为“官家”,估计很多人以为只有宋朝的皇帝称为“官家”,其实是被现代影视剧误解而已。

题外话

古代对死去皇帝的称号除了谥号以外,还有一种称呼为“庙号”,只不过庙号是皇帝专享的,它是皇帝的子孙将先皇的灵位送入皇家太庙后,后世皇帝祭祀时对先祖的称呼,像汉武帝的庙号则是世宗,也可以叫汉世宗,不过还是汉武帝的名气大些。

每60年称为一个甲子?

我们形容人生不如意时常说一个词:时运不济,时运就是说一段时间的运气。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时运”所指的时间段长短是有说法的。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人生起伏都有着十年为周期的波动规律,甚至社会潮流、行业发展也会表现出十年的周期性,我们把每十年称为一个年代。对人生而言,我们说的“时运”就是指以十年为时间段的一个周期,我们称为十年一运。

一、十年一运

我们常说风水轮流转,这实际就是形容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起伏。而在古老的以预测见长的玄学文化中,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会受着“大运”的影响,这个大运是10年一变。每个人所行的大运从出生开始就可以计算出来,而这每个大运是吉是凶,除过看大运本身与个人命盘作用结果外,还要看这人所处地理环境,主要是指居住环境。还要看这人心地如何,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果一个人真心行善也是会对命运有所改变的。

在传统文化中,天干地支是有阴阳分别的,十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男女大运的计算方法是有差别的,他们都是以出生月份为基准点,阳男阴女,以月份为起点顺行;阴男阳女以月份为起点逆行。这样就能计算出每个人一生所行大运。每一大运管十年,所以叫十年一运。具体推算时还要计算起运时间等,总之在古代这是个很有技术含量的活。

二、十岁一旬

我们说到年龄时也会称“旬”,比如说一人年过七旬,就是说这人已经七十岁了,所以一“旬”是指十岁,十岁为一旬。现实中我们会把十天计做一旬,比如我们把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下旬。论天我们称十天为一旬,论年则称十年为一旬。

因为天干刚好是十个,我们通常把天干从甲到癸的十天计做一旬,每一旬以什么地支开头我们就说甲x旬。因为一甲子六十年,天干有十个,所以一甲子每个天干都会出现六次,所以以甲开头的就有六旬。

“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六十甲子是学习各种术数的基本功,所以我们在熟知六十甲子的基础上要熟悉“旬”,下面简单普及下旬的知识内容。

甲子旬: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旬: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旬: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旬: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旬: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旬: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十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周期,十年是一个年代,十年是一步大运,十年是一个旬。对每个人来说每十年都是一个重要的年龄段,比如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命五十,六十耳顺等等。这些名称都反映了人的成长规律,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目标。

上面是我对“十年”的认知,欢迎各为朋友留下自己对人生十年的看法。(我是三甲,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茶寿都是古代男子的寿称吗?

77岁喜寿共通“喜”的简写可分解成“七十七”

80岁八十路共通 伞寿共通“伞”的简写(仐)可分解成“八十”下寿共通中国古代传说杖朝男性礼记81岁半寿共通“半”字可分解成“八十一”漆寿共通礼记88岁米寿共通“米”字可分解成“八十八”

90岁卒寿共通“卒”的简字(卆)可分解为“九十”95岁珍寿共通 99岁白寿共通“百”中去“一”

100岁百寿,纪寿共通1世纪 = 100年中寿共通中国古代传说100岁以上毎年上寿共通 108岁茶寿共通“茶”字分解得“十、十、八十八”不枠共通 111岁皇寿共通“皇”字分解得“白 (=99)、一、十、一”川寿共通“川”可以看成111111岁以上

112岁以上,120岁以上珍寿共通由于能活到这么长寿是相当珍稀的事119岁顽寿共通 120岁昔寿共通“昔”字分解得“廿 (=20) 百”大还暦共通第二次还历之年上寿共通中国古代传说250岁天寿共通。

古代一天的时间怎么分?

古时计时,一天的时间,用“刻漏”计算,标准为,一天一百刻。

一天一百刻,类似现代钟表时一天24小时,这叫作“平太阳日”。事实上,由于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故,每一天的时间不等,或不及一百刻(24小时),或超过一百刻(24小时),这叫作“真太阳日”。

宋代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读.象数.刻漏》:“冬至日行速,天运未期而日已过表,古百刻有余;夏至日行迟,天运已期而日未至表,故不及百刻”。即,冬天一日超过一百刻(24小时),夏天一日不及一百刻(24小时)。

古时计时标准为一天一百刻,每刻相当钟表时14.4分钟。换算起来为非整数,有点麻烦。明未,徐光启引进西洋天文科技制定历法,改为一天九十六刻,每刻相当钟表15分钟。

古时一天分十二时辰,以一百刻计每个时辰8.333刻,改为九十六刻,每个时辰8刻。

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钟表2小时。

古时计时,子时一过即为下一日,相当钟表时23时即夜11时,比现代钟表计时提前1小时。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