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核弹(世界上多少个国家有氢弹)

2023-11-28 07:36:04 73阅读

中国有多少核弹,世界上多少个国家有氢弹?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其实很看“水平”可以充分看出哪些军事专家的资料是地摊货啊。

开个地图炮好了,现在大部分的军事专家,尤其是民间自媒体对核弹尤其是氢弹的认知和在乡下种地的农民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大多数的资料都是来源于地摊报纸。诸如这样的作答:

中国有多少核弹(世界上多少个国家有氢弹)

这样很典型的作答就基本可以认定为胡扯了。虽然只有我们国家有30枚氢弹说的言之凿凿,很能提振大家的士气,但是除了蒙骗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点赞转发以外,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给这种文章点赞似乎是在缴纳智商税了。

话说正题,首先说氢弹是什么——氢弹是依靠核聚变释放能量的核武器。其爆炸所释放的能量绝大部分(超过90%)是由核聚变产生的。在回答世界上多少个国家有氢弹这个问题前,先说说为什么不仅仅是中国有氢弹吧。否则地图炮就白放了。

首先氢弹是原子弹遇到瓶颈后的产物,我们都知道的是当一块核材料超过临界质量的时候就会产生核爆炸。例如铀-235的临界质量是52公斤,如果加上中子反射层后其临界质量可以缩小到48公斤,如果继续增加以铍为代表的中子反射材料包裹起来的话,铀-235的临界质量可以缩小到10公斤以下。

大家看到的这张图片则是——铀235在外围增加了一个以铍为主要材料的中子反射层。

添加了中子反射层后,核材料在裂变时产生的中子就不会浪费掉,进而提高了核材料的利用率。

上图:1.小质量未达到临界值的核材料,中子大量经过材料表面流失,无法产生链式反应。2.大质量达到临界值的核材料,中子在行进路径中有极大几率碰到其他原子,可以产生链式反应3.小质量未达到临界值的核材料,外层添加了中子反射层,逃逸的中子被反射层反射回核材料内部,增加了中子碰撞原子的概率,有效的降低了临界值。

大家在搞原子弹的时候不断的增加中子反射层和优化结构为的是让原子弹更加小型化,尽量的缩小了其威力。这样原子弹的用途就可以扩大化,从弹道弹头、炮弹甚至是无后坐力炮就都可以使用这种大威力大的爆炸装置。

图:W54核弹,是最小的原子弹,其最小当量只有10吨TNT

剧情反转,有一个理想是美好的,可以串联一大堆的原子弹使之同时爆炸,这样就可以将原子弹的威力做到无限大。

但理想丰满现实往往骨感,串联原子弹扩大威力的方法失败了,多个原子弹装置同时起爆而扩大威力的方法在工程学上困难重重。最后原子弹爆炸装置的最大当量被锁定到了50万吨(常青藤国王,多个原子弹串联起爆),而普遍的大多数有核国家的原子弹当量很难超过30万吨。

图:常青藤国王爆炸场景

那么如果要拿出一个当量大于30万吨的武器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核聚变原理。

核聚变原理和核裂变原理的区别就是一个是聚变一个是裂变,废话是吧?但要知道聚变材料只有在外界能量进行激发的时候才会产生聚变,而裂变材料一旦达到临界值后裂变链式反应就开始不断进行。因此向原子弹中填充聚变材料升级为氢弹则是最好的一个解决方案。

后期的研究表明——凡是需要当量大于5万吨的核武器最好的方式就是氢弹。等等,刚刚不是说30万吨吗?现在怎么又是五万吨? 30万吨的原子弹能量界限是需要利用大量的核裂变材料填充,并且要配合极其精密的起爆机构才可以完成的,如果用这些核材料去制造氢弹的话,相同的成本可以制造出5-8颗30万吨当量的氢弹。于是原子弹的最优解就又降低了,凡是大于5万吨当量需求的核武器就尽量造氢弹。

如果能够理解上面说的话,那么是不是就能够理解现在各国所装备的大于10万吨的核弹头其实都是氢弹的事实了吧?

以美国的W80核弹头为例:

从这个核弹头的内部结构来看其结构就是氢弹的结构,目前美国W80核弹头常备战略值班又280颗之多,并不是像很多军事专家说的“国外没有氢弹,只有我们有30颗”,发现是谣言了吧?

国际上现在有氢弹的国家:6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还有我们的邻居也在2016年9月成功引爆了一枚实用型氢弹。

至于我们的另外一个邻居——印度从1998年开始进行实质性的核试验后也在一直谋求氢弹的研制。不过这方面印度挺落后的,虽然在1985年开始就计划研制氢弹,但从1998年同年的一次核试验中引爆了4.5万吨的核爆炸装置。至今仍然有两种声音,第一印度引爆的是一枚氢弹,第二印度引爆的是一枚以氘氚加强的原子弹(相变弹)。至今印度没有再做过氢弹的实验,所以是相变弹的可能性最大。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并不把印度列为有氢弹的国家。

写到最后了,再多说一点点吧,关于我们通常说的于敏构型和泰勒·乌拉姆构型,这两个构型其实都是以X光光压进行能量传递用以激活聚变材料的聚变反应的。其实就本质并无区别。因此也没有什么氢弹聚变材料保持期的问题,尤其是目前所广泛使用的氘化锂,其中的氘是完全没有半衰期的,可以长时间保存。就结构而言,其实于敏构型是采用X射线折射完成的聚变激活,而泰勒·乌拉姆结构使用的是反射方式对X射线进行汇聚。因此于敏结构的氢弹体积要远大于泰勒·乌拉姆结构。

这两种构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优缺点,各有所长罢了,而且我们目前的小型化氢弹其实也是使用泰勒·乌拉姆结构的,美国的大型300万吨的氢弹现在也是用的于敏构型。

想必是从根源到现实都说完了吧。后面说下,本周是军武数据库的核弹周,我们的编辑会在这一周的时间内集中回答核弹相关的问题,对核弹有兴趣的兄弟们就赶紧关注。这样就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回答。

我国共进行了多少次原子弹氢弹试爆?

应该是是45次,没有在水中试验过,空爆、地爆、地下都有。

要说效果,说实话,数量有点不足……

尤其是与武器平台结合起来的试验比较少。

火箭专家杨承军说经过精密计算?

够用就行

世界上无核国家有哪些?

世界上无核国家:1类:拥有研制核武器潜力的国家。比如日、德、意、西、澳等发达国家。日本国内目前有200多座核反应堆,钚来源丰富,再加上日本雄厚的工业基础,制造离心机、生产武器级钚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需要,日本可以立刻拥有一年生产5000枚核弹头的能力。这些国家离核武事实上只有一步之遥。

2类:拥有研制核武器必要条件的国家。像巴西等新兴工业国家。

3类:尚未具备任何研发核武器的条件的国家。比如大部分第三世界国。

请问谁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原子弹、氢弹的主要组织者、设计者和研制者,人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祖籍安徽,生于北平清华园,毕业于北平崇德中学,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8年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58年担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肩负起研制原子弹的伟大历史使命。“文革”期间受到“四人帮”的迫害。1986年7月29日病逝于北京。邓稼先的幼儿时代是在清华园度过的。其父邓以蛰教授是留美归国人员,同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教授私交甚好,两家同居于清华园西院。父辈间良好的关系也影响到了杨振宁和邓稼先之间的感情。杨振宁仅比邓稼先大两岁,他们同在一所小学、中学读书,只是相差两个年级。杨振宁天资聪颖,才思敏捷;邓稼先则聪明中透着沉稳,为人厚道。他们常常在课余时间一起复习功课,一起游玩,一起海阔天空地闲聊。两个人的成才经历也出奇的相似。抗战期间两人先后进了西南联大,后来又在美国相见,都获得了博士学位。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物理系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办好一切手续,乘坐“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返回祖国。他重回祖国参加建设的心情太急切了,竟没来得及向杨振宁辞别。他相信还会有和杨振宁再谈天说地的机会,谁知这一别竟是21年!从美国回来后,邓稼先在钱三强、王淦昌领导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在工作中,邓稼先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很快就显示了出来。他多次发表优秀论文,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1956年,邓稼先得到组织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党对他回国后工作成就和思想素养的充分肯定。1958年春天,他接到组织通知,奉命研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从此以后,邓稼先的名字就从公开场合和报纸、杂志等多种出版物上消失了。亲朋好友甚至连他的妻子许鹿希都不知道他去了哪儿,只知道他在执行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任何人都不得接近。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邓稼先和其他科学工作者终于使原子弹的蘑菇云在神州大地上升了起来。这时已经是1964年10月了。此时邓稼先已经离别妻子和其他亲朋好友长达六年之久了。然而,他们都不知道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凝聚着他六年的心血。邓稼先的岳父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许德珩老人。当他听到我国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后十分兴奋。有一次,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严济慈来拜访他,他对严老说:“咱们中国人自己能够造出原子弹了。这下美国佬再也不敢欺负咱们了。你知道是谁造出来的吗?这个人真了不起。”“这个问题嘛,你以后去问你的女婿好了。”知道实情的严老用手拍着他哈哈大笑起来。许德珩老人似乎忽然领悟出了这话的意思,也跟着朗声大笑起来。1971年,邓稼先儿时的伙伴杨振宁从美国回来,提出要见这位21年没见的老朋友,可是当时的邓稼先正受到“四人帮”的迫害,被秘密囚禁在西北某地。杨振宁提出要见邓稼先,周总理才知道了邓稼先的危险处境,马上叫人把他接回北京。在首都机场,两位儿时的伙伴终于又见面了,然而此时此地,他们竟相见无语。杨振宁一直想打听我国原子弹试爆方面的问题。可是,他知道这样机密的事情邓稼先是不会对他说的。于是,杨振宁准备从侧面来问。去上海前,在首都机场,杨振宁问邓稼先:“据说中国试验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着搞的。这消息是否确切?”这个问题使邓稼先犯了难。如果说自己不知道,等于是欺骗朋友;如果否认,不等于说明承认自己参与了原子弹试验工作吗?他仔细想了想,决定来个缓兵之计,对杨振宁说:“你先上飞机吧,我以后再告诉你。”在杨振宁到达上海后,邓稼先把这个问题向上级做了报告。最后周总理亲自做了指示:“一定要让邓稼先如实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制造出来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邓稼先得到总理的亲自批示后,连夜给杨振宁写了一封长信,告诉了具体内情,并派人立刻送到上海,转交杨振宁。当杨振宁接到信,知道实情,竟百感交集,热泪滚滚而下。中美建交后,杨振宁每次来华,都要与邓稼先会面,畅谈友情、学术理论和中国科学的发展。邓稼先身患绝症,杨振宁得到信息,特地从美国赶回来到医院看望他,并送了一束极大的鲜花。邓稼先在临终前对夫人和同事们说:“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都已经试爆成功,我已经死不足惜了。”邓稼先逝世后,国防部长亲自在他的追悼会上致悼词。自此,广大中国人才知道,这位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极其荣耀的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事业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年,邓稼先的名字这才为世界所熟悉。由于邓稼先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党和政府决定授予他“两弹元勋”的荣誉称号。

中国兵分多少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大体分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分为特警,消防,森林,黄金,内卫等等,属于维护祖国内部稳定的中坚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大体分为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四种。每个兵种旗下又分出很多分支,例如陆军又分为步兵,野战,坦克,装甲,生化,陆军航空兵等等。

现代陆军:

战斗兵种

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装甲兵(坦克兵)、炮兵(防空炮兵、野战炮兵)、工程兵、通信兵、导弹兵(火箭兵)、陆军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等。

战斗支援兵

通信兵、宪兵(警备纠察)、化学兵(防化兵)、军事情报兵、电子对抗兵

我国当前并没有设置宪兵这一兵种,但在港澳地区,为符合当地居民的习惯,把驻军部队的警备纠察改称“宪兵”,这种临时意义上的“宪兵”并不是做为一个兵种而存在于人民解放军军队序列中。

战斗勤务支援兵

副官(人事行政)、财务、军法、军械、军需、卫生、卫生勤务、陆军护士、陆军医疗

工程兵、铁道兵、化学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部队、侦察部队和反侦察部队等,可直接参加作战,也执行保障其他兵种战斗行动和日常活动的任务,因此,有些国家将他们作为兵种,有些国家则将他们作为专业兵或技术勤务部队。备兵种一般设有领导指挥机关,编有部队、分队及院校和科研机构。

特殊兵种

铁道兵

基本建设工程兵,或苏联的军事建筑部队

第二炮兵,实际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独立兵种

军事航天兵

内务部队或武装警察部队中的内卫警种

国家安全部队

紧急情况部队

边防部队

现代海军的主要兵种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专业部队等。

现代空军的兵种主要有:航空兵(包括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侦察航空兵、运输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空降兵等。

有些国家将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列为防空军的兵种。空降兵,有的国家作为陆军的一个兵种,有的国家作为空军的一个兵种,有的国家则作为独立的兵种。

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还将出现新的兵种。如:俄罗斯已于1994年组建了军事航天兵。该兵种系从战略火箭军中划分出来,直接归国防部指挥。其具体任务是遂行战略侦察、气象、测绘和监督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的履行等。军事航天兵的地面装备和设施包括计算机中心、控制与接收航天器的高技术器材,轨道参数测量设备,以及通信、电视及光学观察器材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