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俄罗斯通过格鲁吉亚战争都获得了什么)

2023-12-02 03:00:10 73阅读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俄罗斯通过格鲁吉亚战争都获得了什么?

确保了大国地位,震摄了周边国家,特别是高加索地区,抑止了国内分裂势力,保证俄罗斯的安全。

俄罗斯为什么不灭了格鲁吉亚?

素来有着“战斗民族”之称的俄罗斯,近日因俄乌之战于国际上备受关注。大家在对战争的无情感同身受的同时,无可避免也吃惊于俄罗斯用兵的速度。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俄罗斯通过格鲁吉亚战争都获得了什么)

毕竟拖延症人人多少都有一点,无论是学生们对待假期作业,还是上班族的工作任务,经常都是嘴上念叨着“要做了,马上就做了”,可身体却很诚实的拖到DDL那一日才小宇宙大爆发。普京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以自己本人作表率的俄罗斯,是一个半分拖延症都没有的急性子。

而发生于2008年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交锋,不仅一如今昔的神速、迅猛,还因俄军已拥有兵临其首都第比利斯城的巨大优势,却意外撤军的行为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不太明白为何不直接灭了格鲁吉亚呢?

要想理清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明白俄罗斯跟格鲁吉亚之间的关系,并且关注一下格鲁吉亚的地理位置——格鲁吉亚是俄罗斯的邻国,两国有绵长接壤的边境线,按说有俄罗斯这样强悍的邻居在旁,格鲁吉亚应该谨言慎行,走每一步之前都要深思熟虑才是。

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给了格鲁吉亚信心,他天真地以为会得到美国等国家的鼎力支持,所以违背了全球准则“奥运期间停火”的协议,没错,2008年的8月8日,也是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日子。

普京本人尚且在养精蓄锐倒时差,准备出席参加北京奥运会,谁料就在这一天,格鲁吉亚对其境内的自治区南奥塞梯不宣而战,发起了凌厉攻势,一度包围了其首府。在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发动战争的过程中,波及了身处于南奥塞梯境内的俄罗斯维和部队,造成了大量的士兵伤亡。

惹到俄罗斯的下场自然是不好受的,当天下午俄军就对格鲁吉亚展开了回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打下了其的飞机、包围了他们的坦克,反攻到格鲁吉亚的首都附近仅十里的近郊。

——这时,全球都认为俄罗斯想要灭掉格鲁吉亚就是分毫之间的事情,但俄罗斯却撤军不灭了,原因是什么呢?当然不是实力不济灭不掉,而是不符合理、利根节三个因素。

首先来看理,哪怕彪悍如俄罗斯也得讲理,格鲁吉亚违背奥运期间停火协议在前,先行出手对俄罗斯维和部队进攻在后,俄罗斯理直气壮可以回击给其几分颜色,让他们瞧一瞧自己一如既往的不好惹,不是吃素的。

拿着这两个格鲁吉亚自己心急走错的漏洞,任西方哪个国家也挑不出问题,所以他们报以巨大期待的美国对格鲁吉亚袖手旁观了,估计美国心中还犯嘀咕,这家伙怎么办事这么毛躁,老毛子的外号真该摘帽给格鲁吉亚戴上。

但反击是一回事,灭掉格鲁吉亚一个国家就是另一回事,分寸界限的拿捏总是很玄妙的,相当于两个人打架,一方先出手扇了另一家孩子一个耳光,回之以拳打脚踢作为报复都尚属能说通,但一把火烧了其房子,导致对方遭受灭门惨剧就过火了。

俄罗斯见好就收的撤军,正是这个原因,假若他趁机灭了格鲁吉亚,隔海相望蠢蠢欲动的美国等各国就找到了借口,可以组成联军来讨伐霸道的俄罗斯。即使俄罗斯战斗能力再强,“好汉难敌四手”的道理总是不变的,更何况美军的实力也不弱,足够给俄罗斯带来毁灭性的危机。

再则,国家之间发起战争总得看得失,俄罗斯跟格鲁吉亚之间有高加索山脉这一天险作为阻隔,短期发动猛烈冲锋,战斗机、坦克及步兵的运输还能支撑的起,若以灭国为目的打响持久战,光是军费就需要诺大一笔钱,不如跟格鲁吉亚谈判,拿着好处撤兵的收益大。

并且就算灭了格鲁吉亚收编为俄罗斯治辖内的一个州,治理起来的成本也很高,俄罗斯回击格鲁吉亚的主要目的是彰显国家实力,也就是告诉全世界,自己依旧不好惹,可不是为了替格鲁吉亚的经济民生来操心的,所以也就顺势选择撤军。

反倒可以实现最后“节”这个因素,以全世界作为蓝本来看,小国做事需要礼节,能获得不错的口碑,为自己带来一份安全保障,毕竟打仗一直讲究出师有名,进攻一个一直于全球好评不断的国家,容易引来联军的反攻。

对于大国来说,更是需要节制,他们倒是不需要借此当作护身符,而是堵住其他各个大国的嘴,大国之间心思更多,谁都希望趁势组织起联军举着正义大旗来围剿,若能削弱对方实力,相当于竞争对手少了一个,若打了平手或处于劣势,其实也不亏,可以在舆论中讨伐对方,让其之后进行贸易等需要各国合作的事宜时举步维艰。

所以俄罗斯见好就收的撤军,就让这次的回击格鲁吉亚显得很体面,不仅将不惹事也不怕事的理念,通过雷厉风行的进攻格鲁吉亚凸显的淋漓尽致,还敲山震虎警告了对俄罗斯有想法的美国等西方各国。

许多人调侃美国涮了格鲁吉亚,给了人家一张没有额度的信用卡,看起来势头是挺足的,仿佛有了靠山一样,结果真到需要刷卡付账的那一天,却惊恐的发现卡里没钱,还得自己掏腰包。

——这就是大国博弈之间,身为相对体量较小的国家需要反复盘算的事情,也许人家本就只想借刀杀人,刀要是好用,就付钱给它买一个昂贵的刀鞘,若是一劈就开刃了,自然就反悔不买单了。

综上所述,俄罗斯从军事实力上来看,绝对是有灭掉格鲁吉亚的能力,但于理不合,属于防卫过当,会引来各国组成联军前来讨伐;于利也不划算,持久战劳民伤财,会耗损俄罗斯的国力,即使打下来了,治理同样需要花费人力和物力;最后就是点到为止,能保持身为大国的礼节,让同属大国的挑不出不是,从而可以全身而退。希望这段话仍旧适用于现在的俄乌两方,毕竟战争中普通民众才是最无辜的。

为何北约没有出兵帮助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有点“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想一劳永逸地结束领土分裂问题,结果搞砸了,而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也并未得到北约必要的支持。冷战结束后,北约并未像华约那样解散,更没有像欧美向叶利钦承诺的那样“永不东扩”,而是立刻马上开始东扩,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一大帮中东欧、前南地区的国家纷纷加入北约,从北边的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一直向南包括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前南地区的几个国家等等,使得北约成员国从16个飙升到29个,这个庞大的军事集团已经越来越紧贴俄罗斯,中间已经几乎没什么缓冲地带,这让俄罗斯寝食难安、如鲠在喉。

而一波东欧中小国家还是继续把俄罗斯视为“最大的威胁”,他们急切地希望也能加入北约,抱到北约的大腿,幻想着能得到安全庇护,还能帮他们实现经济的发展。

而格鲁吉亚在颜色革命之后,就变得极其反俄,虽然苏联历史上最重要的领袖之一斯大林就是格鲁吉亚人,但是这些都不能使他们对俄罗斯产生亲近感,1991年独立之后,格鲁吉亚开始逐步走向亲西方的线路。

其实任何处于2个或者几个大国势力之中的中小国家,完全可以凭借巧妙的政治智慧和外交博弈,来给自己争取不错的地区环境,混得好的国家还能两边拿好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不过很多小国似乎永远都不会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总是习惯于一门心思地投入到哪个大国或者哪个阵营的怀抱里,哪怕一条道走到黑。

格鲁吉亚2004年爆发了“玫瑰革命”,亲美的自由派人士萨卡什维利顺利上台,成为格鲁吉亚总统,随后他就开始了急剧的“向西看”的步伐。

眼瞅着格鲁吉亚要全面倒向北约,普京自然不会静观其变,他马上开始着手支持格鲁吉亚闹分裂的南奥塞梯独立,此前1990年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曾经发生到战争,后该地区一直由俄军为主的维和部队进行维和任务。

到了2008年,南奥塞梯几乎已经实质上独立,在俄罗斯的帮助下,这个7万人口的小国家已经有了自己的政府、军队、行政体系,并多次强烈表态希望加入俄罗斯联邦。

萨卡什维利自然坐不住了,在格鲁吉亚这个300多万人口的小国里,西北部还有一个更大的阿布哈兹共和国的分离问题,他决定杀鸡儆猴,先拿最弱小的南奥塞梯“开刀”。

很快,时机来了,2008年8月8日,全世界的注意力都在北京奥运会上,普京也去了开幕式现场观礼,萨卡什维利决定趁着这个时间窗口,干一把大的。

对萨卡什维利来说,一举拿下南奥塞梯,这是自己的内政,俄罗斯应该不至于出兵,而且自己只要出动优势兵力,一举拿下南奥塞梯的军队,控制整个局势,那俄军也来不及干预了,再说了,自己身后不还站着北约么,俄军肯定不敢动手。

于是,当天,萨卡什维利几乎拿出了格军的全部家底,几乎出动了所有的能调动的军队和装备,约2万人左右的格军,向南奥塞梯发起突袭,南奥塞梯一共也就小几千还没多少战斗力轻武器为主的军队,几个小时就被击溃,半天多的时间,格军已经掌控南奥塞梯的大局。

格军高兴之余,干了件很蠢的事情,一些激动的士兵开始攻击俄军维和部队的营地,当然,从爱国角度这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南奥塞梯是俄罗斯支持的,这些俄军,在格军年轻的士兵们看来,就是一个个入侵者。

结果,猝不及防的俄军死了几十个,也伤了几十个(战争中俄军一共阵亡74人,大多数死于这次攻击)。

格军的辉煌和荣耀也就限于战争刚开始的第一天,之后,留给格军的只有溃散和沮丧、恐慌。

格鲁吉亚一共才300多万人口,2万多军队,装备水平一般,而俄罗斯联邦驻扎在高加索地区的第58集团军,就有7万兵力,数千辆坦克装甲车等各种战车,几百门火炮,100多架战机和近百架直升机,就这点家底就是格军综合实力的十倍以上,更何况背后还有俄罗斯的上百万军队。

几万俄军当天就完成集结和战备,当天就开赴南奥塞梯和格鲁吉亚境内,随后,俄军运用制空权优势和火力优势,2天不到就把上万格鲁吉亚军队赶出了南奥塞梯。

随后,乘胜追击的俄军索性一举拿下了也搞独立的阿布哈兹,大军也不断逼近格鲁吉亚首都,俄军的轰炸机也在格首都上空投下了炸弹,格鲁吉亚人慌了。

当时,风声鹤唳的萨卡什维利听到空中的直升机声音,就第一个扑倒在保镖身下,表现十分狼狈。

萨卡什维利没有等到北约的回应,而且,局势的发展也容不得让他再等了,多等一天,他的国家的首都就得变成俄军开派对的地方了。

而且,要让北约出手,确实没什么理由能出手,首先,这场战争明面上是格鲁吉亚自己先挑起的,并且还主动攻击了俄军的维和部队,造成俄军惨重的伤亡,俄军说自己是被迫还击,北约都只能保持默认态度,对英美等大国来说,他们知道俄罗斯人吃了亏一定要报复,不报复心里就很不舒服,所以要出手也得等让普京“舒服”了才能介入。

然后就是格鲁吉亚还不是北约成员国,北约没必要为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干架,北约目前还没有保护格鲁吉亚的义务。

当然,最重要的是北约就是想帮忙也来不及,真的来不及,格鲁吉亚本土距离北约大本营实在太远了,中间隔了个黑海,这场战争打的又实在太快,5天就结束了,基本上第一天格军一切顺利,第二天就被赶出南奥塞梯,第三天开始就在俄军的打击下到处逃命,恐怕到了第六第七天,格鲁吉亚全境都得被俄军给吃下来,这根本就来不及救了,北约也只能在中间以外交手段促和了。

这场战争,打了5天就停下来了,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双方签署了停火协议,又过了几天,两国宣布断交。而格鲁吉亚,也彻底失去了五分之一的领土、一半左右的海岸线和十分之一的人口。

这一场战争,成了一场自不量力的政治博弈,领导人的一时兴起,彻底输掉了局面。

俄罗斯历史上主要战争?

俄国历史上的十次俄土战争

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

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年-1681年)

第一次俄土战争,这是沙皇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间第一次较为重要的战争,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发生的战争。

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年-1700年)

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

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

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

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俄军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1737年,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

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

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年-1774年)

第五次俄土战争是发生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一场影响重大的战争,其主要结果是南乌克兰、北高加索地区和克里米亚从此被沙皇俄国控制,战争一开始俄军的名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很快轻松打败了巴尔联盟的军队,在1773和1774年间多次取得大胜,在海上战场,俄军最终于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消灭了土耳其海军的主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不得已于1774年7月21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国得到割地赔偿和二百五十万卢布的战争赔款,同时还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俄开战,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重创土军。

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国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年-1812年)

1806年,奥斯曼帝国受到法国拿破仑一世的支持,加上俄国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遭到惨败,决定对俄国进行军事行动,以夺回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地的控制权,不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接管了俄军指挥权,他制定了一次大胆的诱敌战术,以期尽快解决战事来抽调主力北上防备拿破仑,10月2日,两军决战,土耳其军彻底崩溃,并于11月23日向俄军投降。

土耳其于1812年5月28日承认战败,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割让比萨拉比亚。

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年-1829年)

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此时正值希腊人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希腊独立战争,俄国趁火打劫,法国也支持希腊,英国诗人拜伦率领一支志愿军赴希腊作战,土耳其与埃及联军战败。

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定《亚得里亚堡和约》,土耳其向俄国割让外高加索沿海的领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认希腊独立。

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1856年)

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从巴尔干半岛及高加索两地发动进攻,俄军主力进入罗马尼亚后,6月及7月在不同地点渡过多瑙河,12月攻占土军重要据点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最后1878年欧洲列强在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并以《柏林条约》取代《圣士提法诺条约》,保加利亚、东鲁梅利亚改由土耳其保护,土耳其赔款2亿卢布。

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传统上被认为是第11次俄土战争,俄国和英、法结盟,谋取君士坦丁堡,但先是英法联军在加里波利惨败,损失50万,1917年俄国又因为战争而崩溃,处于崩溃前夕的、已经沦为半殖民地、所辖的属地仅剩于亚洲西部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趁机打下整个高加索,甚至进军南俄草原,这次算奥斯曼帝国获胜,但距离自身离灭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格鲁吉亚战争车臣参加了吗?

参加了。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2008年8月8日至2008年8月16日)是指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最终俄罗斯获胜。在国际各方的调停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分别于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俄军于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共造成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4人失踪;俄罗斯军队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以及约1600南奥塞梯平民死亡。

在五日战争中被俄罗斯打败的格鲁吉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格鲁吉亚是一个只有不到400万人口的小国,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首都第比利斯及其周边地区,全国城市人口超过半数。和欧洲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格鲁吉亚的人口增长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今的生育率只有1.7%。

该国总人口中,格鲁吉亚人占了87%以上,是第一大族群。此外,还有少量的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俄罗斯人、奥塞梯人、雅兹迪人、希腊人和乌克兰人。历史上,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波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先后统治过格鲁吉亚。

几大宗教也自古以来就在这里冲突、交汇。但是早在4世纪,东正教就成为格鲁吉亚的官方宗教。如今,依然有超过80%的格鲁吉亚人信仰东正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不足10%。虽然在地理上位于亚洲,但格鲁吉亚在政治和文化上,却更多地与西方及美国亲近。

苏联时期,格鲁吉亚是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之一。前苏联的强权人物之一斯大林,就出生在格鲁吉亚。在那时,格鲁吉亚就屡次试图从苏联分离出去,但都被残酷地镇压下去。苏联解体,格鲁吉亚起了重大的作用。

1991年4月9日,又是格鲁吉亚,率先宣布脱离苏联成为独立的共和国。独立后的格鲁吉亚,力求尽快加入北约组织和欧盟,这自然被俄罗斯当作未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俄罗斯担心格鲁吉亚成为北约东扩、狙击俄罗斯的重要据点和通道。

而在格鲁吉亚内部,其南奥塞梯自治州,早就要求北高加索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不承认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宣布独立,并同意俄罗斯在此建立军事基地驻军,修建隔离墙。

南奥塞梯的一些村镇,被一分为二,一半由俄罗斯控制,另一半则由格鲁吉亚控制,双方冲突不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8月8日,格鲁吉亚政府军开进南奥塞梯首府,俄罗斯则迅速派出北方集团军前往早先派驻那里的军队和南奥政府军,格俄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只打了5天,以格鲁吉亚全面失败收场。随后,俄罗斯发布官方声明,承认南奥塞梯的独立,并与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几天后,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断交。此后,在各方的斡旋下,两国关系有所改善,如两国首都恢复了直航,一些贸易、金融往来也解冻。

虽然俄罗斯国家杜马不停有制裁格鲁吉亚的提案,但令人奇怪的是,总统普京拒绝制裁,称恢复与小小邻国的友善关系,远比制裁重要。还说制裁是对伟大的格鲁吉亚人民要大的不尊重。普京担心,如果制裁,格鲁吉亚会全面倒向西方国家,这对俄罗斯是不利的。

格鲁吉亚一方面积极发展与北约和欧盟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和俄罗斯展开各种对话与合作。两国在2008年停火协议的基础上,表面维护平衡、稳定的关系。在格鲁吉亚看来,毕竟俄罗斯是近邻是强邻,和俄罗斯关系闹僵,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