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的复仇,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荒野猎人中复仇之剑在上帝手里?
泰坦的复仇,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荒野猎人中复仇之剑在上帝手里?
Hello,小李子!Rose可好?
电影《泰坦尼克号》让我认识了你:
Jack帅,你演绎了震撼人心的爱情——《我心永恒》!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荒野猎人》见证了你的实力,尽管太多人并不懂得你……
你颠覆了以前形象:
由小鲜肉变成油腻大叔,走出瓶颈期,问鼎奥斯卡,可歌可泣!
塑造了猎人休.格拉斯这一硬汉形象,冰天雪地,茹毛饮血,千难万险,步步惊心,被迫踏上复仇之旅……
复仇成功后,休的话,让人警觉:“复仇之剑在上帝手里,不在我手!”
是的,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千古不变!
最后休看着镜头,带着深意:
小李子一直在努力;小李子一直很敬业,奥斯卡在上帝手里!
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评论留言
历史上有哪些最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
我是小林,我给大家讲一件日本历史上的不可思议的事件。
关于韩国总统,大家可能有共识:这是一个高危职业,韩国总统退休后没有好下场——要么被推翻要么被清算。从李承晚开始,直到最近的朴槿惠和李明博,莫不是如此。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的日本首相,即内阁总理大臣,也一度是个高危职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这段时间,日本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却是如同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会送命。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位日本首相,看看他的悲惨命运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这位首相叫犬养毅,和他有关的事件是五一五事件。
五一五事件简介1、动荡的昭和时代
一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不久之后开始衰退。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这更加沉重打击了日本经济。更雪上加霜的是,1929到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波及到日本,日本底层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日本很多农村的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很多年轻的农家少女只能卖身来生活。而此时的日本政客和财阀(大企业财团的领导)却纸醉金迷,对于国内问题拿不出切实的解决方案。日本社会上弥漫着一股强烈的不满气息。如同一首激进的《昭和维新之歌》里唱的:
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 昏昏浊世吾独立,义愤燃烧热血涌; 权门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 财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昭和维新之歌》节选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内的激进分子炸死张作霖。图谋占领中国东北。日本政府对于关东军的激进行为无法约束。
(皇姑屯事件)
1931年,日本关东军的激进派肆无忌惮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军队的这种行动,引起国际舆论的谴责。日本内阁和关东军的思路并不一致。而此时日本的首相就是犬养毅。
(九一八事变)
1931年12月,犬养毅组阁,当上了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此时的形式,日本军方权势膨胀(已经开始了对外扩张),日本国内经济形式差,底层百姓穷困潦倒,政客无能(无力解决现实问题),财阀政权夺利。
(犬养毅像)
2、为什么犬养毅会被刺杀?
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犬养毅。犬养毅(1855年6月4日—1932年5月15日),日本历史上第29任首相。他是一名政治家,有多年从政的经验,且热衷于政党政治。值得一提的是,犬养毅和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交情不一般。犬养毅曾经支持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
上文说了,进入1930年代,日本国内的经济形势很差,日本军方开始对外扩张转移矛盾。
那么日本的政府,即政党组织的内阁,他们难道什么也没做吗?
其实政党政府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对于经济危机,日本政党内阁也在想办法去解决。但是收效甚微。此时,日本的政客和财阀还不断爆出丑闻,如争权夺利,腐败无能,贪污受贿等。底层百姓对政党政府极端不满,军队中的中下层军官更是嫉妒痛恨无能的政客和财阀。他们的思想很简单也很极端:政党不行,就推翻政府,让军人主导政府。然后国家在军队的带领下,对外扩张,转移矛盾。
(19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犬养毅(他并不是个狂热的对外扩张主义分子)上台后,想着的是对外缓和关系。他采取了一些经济政策,无奈短期内收效甚微。例如和英美和解、缓和关系,削减军费裁减军备。犬养毅的死也和这些措施有巨大的关联。
犬养毅被暗杀,直接理由有下述三点:
1、面对国内的军人激进势力,犬养毅给陆军“大长老”上原勇作(当时军人中资历最年长的人)写信,要求整肃军队,制止中下级军官的过激行为。
2、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犬养毅削减军备,希望把军费节省出来,改善民生。
3、犬养毅拒绝承认满洲国,希望承认满洲属于中国,但经济上被日本实际支配,以此改善日本的外交被动的局面。
第一条,犬养毅的行为在陆海军看来,是“干预统帅权”。按照《明治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陆海军的指挥权归天皇任命的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部长,其他人(包括首相)也不得干涉。这一条让军人找到了理由对付犬养毅。
第二条,加深了军队中旳激进分子对政党政客的仇恨。本来在困难时期裁军改善国内民生,在今天看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时日本军队上下一致反对!“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犬养毅无法说服军方!
第三条,对于军队的扩张路线,犬养毅提出反对意见,这就惹恼了军队内部的很多军官。这些军官还指望着“开疆拓土”、“建立战功”、“用战争来解决国内矛盾”呢,犬养毅作为首相竟敢唱反调。于是,激进的军官发誓要除掉“国贼”犬养毅。
3、简单粗暴的“五一五事件”
犬养毅被暗杀之前,日本社会已经进入了腥风血雨的时代。军方和民间的激进势力磨刀霍霍。
1932年3月,日本国内发生“血盟团事件”。简单来说就是军队的激进分子和民间的激进势力结合,对内阁大臣财阀展开暗杀。大藏大臣井上准之助,三井财阀团琢磨。理由很简单: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军人觉得就是这些政客和财阀腐败无能,祸害国家。
1932年5月15日,这本是平静的星期日。日本首相犬养毅在首相官邸休息。山岸宏,三上卓(他《昭和维新之歌》的词曲作者,思想十分激进)等11名陆海军人突然闯入首相府邸。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一群日本海陆军青年军官(这些人20岁出头),开枪打死了日本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据说犬养毅死前,曾经对这些军官们说:“有话好好说!”青年军官们很干脆:“没什么说的了,开火!”犬养毅就这么倒在血泊中。
(日语对话原文:
犬养毅:话せば分かる!
青年军官:问答无用、撃て!)
不仅是犬养毅,内大臣牧野伸显、元老西园寺公望,警视厅,三菱银行等机构或政要、财阀也被袭击。不过,仅靠这么少的人怎么能“变天”呢?
最后结果是凶手被抓获。
4、犬养毅被刺杀后。凶手们的下场如何呢?
按理说,这些军人刺杀首相 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肯定是要被处以极刑的。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日本民间和军队内部都为这些军人叫好。不少民众切手指写血书,要求对他们从轻发落,体谅他们的爱国热情!总之,支持11名青年军官的群众相当多。犬养毅死了反而没什么人同情。
(五一五事件,反映了日本国内对于政党政治的不信任,军方势力借机抬头,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更不可思议的是,法院果然对这些军人从轻发落。这些军人没有被判死刑,几年后被释放。
这无疑助长了日本军队内激进势力的嚣张气焰。
五一五事件的结果:日本政党内阁结束,军方势力抬头。在此后,政党无力、也不敢组织内阁了,内阁总理大臣几乎都是由有军方背景的人、或者被军方认可的人物组织。但是,未来仍然发生了刺杀内阁总理大臣和其他大臣的事件(二二六事件)。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巧合?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巧合事情发生,有的有一定规律可寻,还有很多巧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周:盛世的序章中国历史上,以“周”为国号的王朝有四个:长达八百年周朝,鲜卑宇文家族的北周,女皇武则天的大周,五代的后周。
四个朝代,都曾盛极一时,也都为后世的发展奠定雄厚基础,也都留下了很多隐患。
武王策定天下封邦建国,周公制礼乐方有华夏之根本制度,三百年盛治,平王东迁,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征伐不休,百家争鸣文化繁荣。五百载乱世终由秦之一统,秦车同归书同文,然秦朝是武力大一统,时间短促,始皇帝死而六国复,算不上稳定有效统治。而汉武帝在思想上外示黄老内尊儒术,彻底消除了六国和华夷之分,无论是六国贵族,南闽粤蛮,还是西域和匈奴王子都是汉人。后世有虽狭隘华夷之辨,但诸夷皆循汉制,兴文儒,思想大一统,成大治之世。
五胡纷争南北对峙,终兴于北周。三分天下有其二,为隋唐盛局奠基。北周前身是宇文泰全权掌控的西魏政权,西魏北周卧薪尝胆43年终于迈向巅峰,由最弱变为最强,虽然周武帝并未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但他完成了五胡十六国以来中国多民族大融合的临门一脚,促成了鲜卑、羌、氐、羯等民族与汉族的最终融合。而且,隋文帝得以统一中国,所凭借的政治、军事力量,完全是其打下的班底。
唐高宗去世后,皇后武则天临朝听政,六年后,武周政权建立。创新选官制度,完善和开创自举、试官、殿试、武举等,又善于治国、政策积极、、文化繁荣、经济发展迅速,百姓过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日子,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天盛世打下极其重要的基础,武周后期,契丹反叛,武则天连战连败,为了尽快平息战乱,对后突厥采取拉拢政策导致其日益壮大和辽西地区和营州地区的失陷,唐玄宗继位后,逐步收复了失陷的辽西和营州地区。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后梁时期的晋、岐、吴除外)而称王称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统称为十国。该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中原的内乱,契丹辽朝得以建立,也带给契丹南侵的机会,占据了燕云十六州。
后周于951年建立,954年太祖郭威去世,由于亲子早死,由养子柴荣登基为帝。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为后来的两宋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唐和吐蕃:同生同死的孪生帝国在唐朝崛起的时候,吐蕃也在崛起,在唐朝衰落的时候,吐蕃也在衰落,在唐朝四分五裂名存实亡的时候,吐蕃也一样地方割据分裂为百走向末路。
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开始了大唐王朝的序幕,吐蕃王朝的创建者松赞干布也于同年出生。630年,在唐太宗灭掉东突厥,以“天可汗”的威名号令大漠之时,松赞干布也统一了雪域高原各部。
唐太宗时期,唐朝锐意进取,意图西扩,而松赞干布统治下的吐蕃也正冉冉升起,于是松赞干布试探唐朝,武力逼婚,却被唐朝击败,遂潜心请求和亲,而唐太宗也想稳住吐蕃,好向北方和西域进军,遂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朝和吐蕃趋于和平。唐高宗时期,吐蕃在西域和河陇地区与唐朝相争,双方都无法打败对方。唐玄宗时期,唐朝全面进攻吐蕃,打败吐蕃,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同时期吐蕃也效仿唐朝实行藩镇制度。然安史之乱爆发,唐朝陷入严重内乱中。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调西域和河陇的军队平叛,吐蕃于是趁虚而入,占领西域和河西地区,双方在陇右地区互有胜负,常年的战争使得双方实力大减,唐朝藩镇势力渐渐巩固,中央朝廷王权日衰,黄巢起义后灭亡指日可待,而吐蕃也由于王室纷争,地方将领佣兵自重,走向衰落,各部落纷纷脱离吐蕃,后吐蕃境内发生奴隶起义,推翻了吐蕃王朝,吐蕃四分五裂。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夏朝的开“启”和终“桀”即夏王朝由夏启建立,而公元前1600年,最后一个君主叫夏桀。由启开启,由桀终结。战国时代三家分晋,魏蜀吴三国归晋,汉献帝刘协和蜀汉丞相诸葛亮同年出生同年去世。刘邦的兴于蛇亡于“蟒”这就与刘邦和王莽的前因后果有关了。西汉是从秦朝的子婴处夺得天下,而王莽也是在西汉的子婴处夺下江山,并且这两位子婴都得以“宽宥”等等。不得不让人感叹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可以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电影给我吗?
河童之夏
哪些电影的结尾?
这两年开始喜欢看科幻电影,尤其喜欢通过想像力将“时间旅行”“平行宇宙”“黑洞”等科学理论布局成一个个值得玩味的故事,尤其是在结尾处的真相反转,常常让人忍不住回头再看,抽丝剥茧地找分析,先分享两部最近看的印象比较深的:
前目的地:一人一宇宙
关于时间旅行的科幻片很多,但是《前目的地》可能是唯一一部让你陷入时间悖论思考的电影,影片主体故事其实很简单,时空劳工局特工(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奉命回到20世纪70年代,以阻止当年给城市造成巨大伤害的恐怖分子“闪灭炸弹客”的破坏活动的故事。
然而,电影的神反转在于,这是一部关于:自己遇到自己,爱上自己,生出自己,改变自己命运,阻止自己,并且杀掉自己的故事。
怎么样?是不是已经绕晕了,但结局揭晓让你恍然大悟的那一刻,才是回到了电影真正的起点。
《彗星来的那一夜》:你可以杀死多少个自己?
这是一部低成本高口碑的科幻电影,也被很多网友直呼烧脑,影片没有任何特效,没有任何大牌,整个电影场景几乎都是在一个房间完成,影片开始于一群朋友在家里聚餐约会,广播里播报晚上会有一颗彗星刚好接近地球的新闻,影片前大半段时间几乎都是好友在房间餐桌前谈话的画面,你可能以为自己点错了影片,或者缺乏耐心而关掉影片,友情提示,一定要看下去,不然你肯定会后悔。
真正的转折来自于突如起来的停电,当影片房间中的主角,企图求助隔壁没有停电的邻居家时,却发现那个所谓的“邻居”家就是另一个时间段的影片开始的家,而“邻居”就是他们自己,接着他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另一个“家”和另一个自己。
看到此时,你会很容易知道这是一部将平行世界的电影,但是影片结局走向却会让你毛骨悚然,在影片中的出现的无数个时间段的各主角们,都有着各自在那个世界里的生活,因为选择不同,他们有的可能过上更好的人生,他们渐渐发现,彗星给他们打开了平行时刻的穿梭之门,如果想要过上另一种选择的生活,他们可以取代那个世界的“自己“,如何取代?杀死“自己”。
影片结局,当女主在那个拥有最完美生活的“家“中,杀死曾经杀死“自己”的“自己”,自己终于过上想要的生活时,在他面前的男主电话想起,里面再次传出“自己”的声音,而此时影片嘎然而止。